苏步青
大数学家苏步青
![大数学家苏步青](https://img.taocdn.com/s3/m/fa8e62df84254b35eefd348b.png)
妙解趣题
2、俄国著名数学家罗蒙诺索夫向邻居借《数 学原理》一书,邻居对他说:‚你帮我劈10 天柴,我就把书送给你,另给你20个卢布.”结 果他只劈了7天柴。邻居把书送给他后,另外 付了5个卢布。《数学原理》这本书的价格是 多少卢布? 答案:30个卢布
赠言:
攀高贵在少年时, 为学应竭毕生力。
1920年,浙江温州平阳县卧牛山下 带溪村的一个农民家庭里出生了一个小 男孩,父亲为他取名为苏步青。当时谁 也料想不到,以后他竟然成为举世闻名 的大数学家,历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 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常 委等要职。苏步青爷爷在101岁高龄时 逝世。
制作:王可逸 主讲:王可逸
苏步青简介
请大家读一读 ‚教书育人 孜孜不倦‛。
我又有问题问大家哦!
1.苏步青不仅是位数 学家,还是位什么家?
答案:还是位写 作大家和诗人。
2.苏步青是怎么教导青年学子?
答案:是这样教导的:‚虽然我要把只要精力 用于数学,但我并没有放弃古诗文的学习,时 常写点诗,既丰富业余爱好,又练了自己的文 笔,对论文也有很大的帮助。‛
苏步青故居
苏步青故居
邓小平接见苏步青
江泽民与徐匡迪看望苏步青院士
请大家自己读读 ‚为国为民 迷上数 学‛。
我会问大家问题哦!
1.苏步青学校来了一位老师,他第一堂课讲了什么?
答案:讲了‚为什么学数学‛。
2. 那位老师第一堂课讲了什么? 答案:老师讲了:‚当今世界,弱肉食强,世 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 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科学,发 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 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 3.老师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 答案:老师说的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 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 必须学好数学。
学生时代成绩差的十位名人
![学生时代成绩差的十位名人](https://img.taocdn.com/s3/m/32e4ba9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1b.png)
学生时代成绩差的十位名人(组图)1.苏步青(1902-2003)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幼时家境穷困,9岁上小学。
到县城读书让这个农村孩子大开眼界,整天淘气玩耍,把学习抛在脑后。
一连三个学期,他的成绩在全班32人中排倒数第一。
后来学校里的地理老师陈玉峰老师私下鼓励他:“我看你这个孩子挺聪明嘛,一点也不笨。
只要肯努力,能考第一名!”还给他讲牛顿的励志故事,让苏步青听得非常愧疚。
“你爸爸、妈妈累死累活,省吃俭用,希望你把书念好。
像你现在这样子,将来拿什么报答他们”听到这里,苏步青流下了眼泪。
从这以后,他发奋学习。
他懂得了学习不仅为自己,还有父母的一份苦心。
2. [德]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美国物理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爱因斯坦幼年三岁多还不会讲话,九岁时讲话仍不通畅。
在小学和中学时,他的功课很平常。
由于他举止缓慢,不爱同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
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对他更是厌恶,曾经公开骂他:“爱因斯坦,你长大后肯定不会成器。
”而且因为怕他在课堂上会影响其他学生,竟想把他赶出校门。
爱因斯坦也是想尽了办法逃学。
十六岁的爱因斯坦报考了瑞士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工程系,可是入学考试却告失败。
爱因斯坦的叔叔雅各布是一个工程师,爱因斯坦常找他问数学问题,他总是用很浅显通俗的语言把数学知识介绍给他,这时也激发了爱因斯坦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的成功秘诀:“早在1901年,我还是二十二岁的青年时,我已经发现了成功的公式。
我可以把这公式的秘密告诉你,那就是A=X+Y+Z! A就是成功,X就是努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Z是少说废话!这公式对我有用,我想对许多人也一样有用。
”3 .华罗庚(1910—1985)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学生时代贪玩,功课一度不好,有时数学还考不及格。
当语文老师笑华罗庚的字写得像蟹爬过的一样,毫无才华可言。
苏步青传 阅读理解
![苏步青传 阅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0747823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f5.png)
苏步青传阅读理解
《苏步青传》是一部讲述苏步青院士人生经历的传记,重点讲述了苏步青在数学领域的卓越贡献和成长历程。
以下是关于《苏步青传》的阅读理解:
1.苏步青的成长经历:
苏步青出生在农村,家庭贫困,早年曾因家庭困难而辍学放牛。
但他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学和勤奋努力,他考入了一所中学,并得到了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从此走上了数学研究的道路。
2.苏步青在数学领域的成就:
苏步青在数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早年留学日本,博采众长,在仿射空间曲面论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被国外权威学者称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
他回国后,致力于推动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数学人才。
3.苏步青的人格魅力:
苏步青的人格魅力也是值得称道的。
他热爱祖国,关心教育事业,致力于培养优秀人才。
他一生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为人师表,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
4.《苏步青传》的价值:
《苏步青传》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传记。
通过阅读《苏步青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苏步青的人生经历和数学成就,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和精神风貌。
同时,这部传记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启示:只有不断追求卓越,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
总之,《苏步青传》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传记,通过阅读这部传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苏步青的人生经历和数学成就,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力量。
苏步青
![苏步青](https://img.taocdn.com/s3/m/247447946bec0975f465e23d.png)
自述简介
主要经历
职业生涯 热爱浙大 情真意切
平民本色 淡泊一生
关爱后学 希冀未来
成就 仿射微分几何
射影曲线论
射影曲面论
专著理论
船体放样
旧居
评价 抗日战争时期
抗战胜利后
建国后
自述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苏步青(1902.9.23——2003.3.17),原名苏尚龙。浙江省平阳县人。著名数学家。共产党员。 苏步青
编辑本段职业生涯
热爱浙大 情真意切
社会活动(8张)苏步青先生1931年从日本留学回国,当时,清华大学正在招贤,用比浙大高三倍的薪金聘请他,但苏老没有去,最后还是挑选浙大。我冒昧地问苏老,为何作出这样的选择?苏老说:“我是温州平阳人,浙江是我的故乡,浙大牌子老,陈建功教授是我的良师益友,出国留学前我们就约定,回国后一起到浙大,共同把浙大数学系办好。”苏老热爱家乡、言必有信的品格溢于言表。 苏步青 抗日战争爆发后,浙大西迁至贵州、遵义、湄潭办学,苏老和他全家随浙大西迁,过着颠沛流离的艰苦生活,苏老跟随竺可桢校长,把教学科研搞得热火朝天,先后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材。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苏老调到了复旦大学,临走时他依依不舍,十分留恋工作过21年的浙江大学。从那以后,即便后来担任复旦大学校长、名誉校长,仍每年回浙大,竭力谋求复旦和浙大的共同发展。 1982年,苏老应邀回母校参加浙大建校85周年校庆,在庆祝大会上,他深情地说:“我热爱杭州、更热爱自己多年工作过的高等学府——浙江大学。这里的学风艰苦朴素;这里的学生聪明勤勉;这里的教师诚恳踏实,这些都是造就接班人不可缺少的条件。我为自己能在浙江大学工作过而感到光荣。”这是多么鼓舞人心的肺腑之言啊。 1996年5月,我受潘云鹤校长的委托,专程去上海看望苏老,邀请苏老回母校参加浙大百年校庆,并请苏老为母校百年华诞题写贺词。苏老非常兴奋,似乎忘记了自己正在住院,情深意切地谈了许多关于浙大建设、发展的建议和想法。可是,当请他给母校庆典题词时,他却十分沉重地说:“老了,一直来不服老,现在服老了,脑子里空了,写不出东西了。”可过了不到半个月,我接到苏老秘书的来信,信中说:“关于请苏老题词之事,已进行了十多天,因对联长,苏老动手改了三次,至今仍不满意……”我真没有想到,病中的苏老,办事还是那么认真,一丝不苟,这充分表达了他对母校的一片深情。苏老最后定稿的贺词是: 学府经百年 树校风 钟灵毓秀 伟业传千秋 展宏图 桃李芬芳
苏步青
![苏步青](https://img.taocdn.com/s3/m/cdab308e71fe910ef12df8d5.png)
2、苏步青的故事
3、主要经历
4、职业生涯
5、主要成就 6、旧居 7、图片欣赏
苏步青(1902.9.23——2003.3.17),原名苏 尚龙。浙江省平阳县人。1919年中学毕业后赴 日本留学。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 学系,后入该校研究生院,1931年毕业获理学 博士学位学位。1931年3月应著名数学家陈建功 之约,载着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的理学博士荣誉 回国,受聘于国立浙江大学,先后任数学系副 教授、教授、系主任、训导长和教务长。其间, 与陈建功一起创立了‚微分几何学派‛。 1952年10月,因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来到 复旦大学数学系任教授、系主任,后任复旦大 学教务长、副校长和校长。
苏步青,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中国杰出 的数学家,被誉为数学王,与棋王谢侠逊、新 闻王马星野并称‚平阳三王‛。主要从事微分 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他在仿射 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研究方面取得出 色成果,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高维空间共 轭理论、几何外型设计、计算机辅助几何学等 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第五、第 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七、第八届全国 政协副主席和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获1978年 全国科学大会奖。
对射影曲线论的研究射影群比仿射群更大,它能保持直线的概念, 但‚平行性‛的概念已不复出现。在18、19世纪中,射影几何曾长 期吸引数学家们的注意。例如,通过子群,它可以把欧式几何和另 外两类非欧几何学统一在同一理论体系中。由于既无度量,又无平 行性,其微分几何的研究更为困难。即使是曲线论,虽经著名几何 学家e.邦皮亚尼、蟹谷乘养等人的多年研究,甚至在三维情况,结 果也并不理想,更不用说高维情况了。苏步青发现平面曲线在其奇 点的一些协变的性质,运用几何结构,以非常清楚的方法,定出了 曲线在正常点的相应的射影标架(随曲线而变动的基本多面体), 从而为射影曲线论奠定了完美的基础,得到国际上高度的重视。搞 局部微分几何的学者,往往把奇点扔掉,而苏步青恰恰是从奇点发 掘出隐藏着的特性,陈省身教授对此十分欣赏。在这项研究中,苏 步青和他的学生也同时推进了代数曲线奇点的研究,有关的工作完 成于三四十年代,抗战期间就已写成专著,但始终不得出版,到 1954年,才作为他所写的第一本专著,由中国科学院出版。后来又 出了英译本,《数学评论》的评阅者说:‚现在射影几何被应用于 数学物理和广义相对论中的各种问题,这本书已成为更重要了。‛
中国当代数学家简介
![中国当代数学家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68f87fc7cd184254a35358e.png)
中国今世数学家简介1、苏步青苏步青( 1902-2003)浙江平阳人。
1927 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院,获理学博士学位。
归国后,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
1952 年全国院系调整,到复旦大学任教,任教务长、副校长、校长等职, 1983 年起任复旦大学声誉校长。
历任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
1955 年入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兼任学术委员会常委,专长微分几何,创办了国内外公认的微分几何学派。
撰有《射影曲线概论》、《射影曲面概论》等专着10 部。
研究成就“船体放样项目”、“曲面法船体线型生产程序”分别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苏步青是中国现代数学家,中国数学会的倡始人之一,担当过中国数学会学报的主编,参加筹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后又创办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创办《数学年刊》杂志并任主编。
苏步青中学毕业后去日本修业, 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随后进入该校研究院, 1931 年获理学博士,同年归国。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微分几何学。
初期对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成立了独到的方法,用几何构图来表现曲线和曲面的不变量和协变图形,获得了丰富的成就,如仿射曲面论中的锥面、射影曲线的一般的协变理论、射影曲面论中的 Q1 陪伴曲面、主切曲线属于一个线性丛的曲面、射影极小曲面和闭拉普拉斯序列等方面的研究,获取了国际上的高度评论。
四、五十年月开始研究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特别是一般面积胸怀的二次变分的计算和K展空间。
60年月又研究高维空间共轭网理论,获取系统而深入的成就。
70年月以来,苏步青又注意把微分几何运用于工程中的几何外型设计,在中国创始了新的研究方向——计算几何。
苏步青历任浙江大学教授、数学系主任;历任复旦大学教授、教务长、数学研究所所长、研究生部主任、副校长、校长和声誉校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该校教务长。
苏步青
![苏步青](https://img.taocdn.com/s3/m/22888edb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6f.png)
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
1928年初,苏步青在一般曲面研究中发现了四次(三阶)代数锥面,论文发表后,在日本和国际数学界产 生很大反响,人称“苏锥面”。从此,苏步青一边教学,一边作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仿射微分几何方面......
苏步青故居
2001年,位于平阳县腾蛟镇腾带村的苏步青故居成立,1902年苏步青诞生在这里,并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 1996年被平阳县列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温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故居中摆放 着苏步青的平生事迹、家庭背景及子女的各种资料,按一定的时间顺序陈列近二百幅大大小小的照片。
谢谢观看
苏步青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在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研究方面取得 出色成果,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高维空间共轭理论、几何外型设计、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 就。
人物生平
苏步青(7张) 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父亲靠种地为生,童年时代放牛喂猪,干过 割草等农活,虽然家境清贫,但父母依然省吃俭用供他上学。
学生:数学教授张素诚,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白正国,杭州大学数学系教授吴祖基,郑州大学数学 系教授熊全治,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大潜、谷超豪院士、胡和生院士和李大潜院士。
社会任职
1935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数学会,被推为《中国数学会学报》主编。 1941年后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员、院士兼学术委员会常委,《中国数学会学报》总主编; 1949年后任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教务长,复旦大学数学系教授、教务长; 1952年任复旦大学数学系教授, 1952年上海复旦大学教务长。 1955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复旦大学副校长; 1960年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 1978年后任复旦大学校长、数学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名誉校长、教授,《数学年刊》主编,国务院学位 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委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 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上海分会会长、名誉会长; 1978年任复旦大学校长; 1979年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中央参议委员会......
数学家的风采——苏步青
![数学家的风采——苏步青](https://img.taocdn.com/s3/m/a1f5d679b4daa58da1114a29.png)
1 / 7数学家地风采——苏步青以下内容除特别说明外均转载自互联网百度.百科或《数学大师—从芝诺到庞加莱》并略作删改.苏步青(-),撰有《射影曲线概论》、《射影曲面概论》《一般空间微分几何》等专著部.研究成果“船体放样项目”、“曲面法船体线型生产程序”分别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就】苏步青主要从事苏步青不仅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地财富和光辉地思想,而且热爱教育,登台授课年如一日,培养了一大批数学英才.他以严谨地治学态度影响着他地学生,宽厚仁慈地胸怀包容着他地学生,苦心孤诣地钻研精神激励着他地学生.他归纳出三条培养优秀学生地做法,一是鼓励他们尽快赶上自己,二是不挡住他们地成才之路,三是在背后赶他们,推他们一把.当时在中科院形成了“苏步青效应”,组建了一级级坚定地人才梯队向着数学王国进军.苏步青是我国教育界地泰斗,更不愧为一代数学宗师.年苏步青在极端恶劣地条件下毅然回国,受聘于浙江大学.由于资料、书籍少得可怜,苏步青教授再次远涉重洋,不分昼夜地翻译、抄回了篇论文,约多万字.他和陈建功教授带领他们地弟子到山洞里研究数学.正是在这时他点燃了那块神圣高原上地星星之火,于是才有了潘承洞、王元、陈景润等对哥德巴赫猜想地突出贡献,才有了我国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上地一枚枚金牌.为了纪念苏步青在数学领域和教育领域取得地巨大成就,由复旦大学等单位发起,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了“苏步青数学教育奖”.【自述】我生长在浙江平阳一个偏僻地山材,父亲靠种地为生,童年时代放牛喂猪,干过割草等农活.年,父亲挑上一担米当学费,带我到多里外地平阳县第一小学当了插班生.年我以优秀成绩,考进旧四年制地浙江省立第十中学,年月,我刚满岁,就在中学校长洪先生地资助下,到日本留学.经过一个月地日语补习,我于年月参加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招考,以优秀地成绩,被录取到该校电机系学习.”年月日,东京发生大地震,我从灾难中逃生,衣物、书籍、笔记尽付一炬、第二年月我在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毕业后,就去报考日本地名牌大学——东北帝国大学理学院数学系,以两门课均满分地成绩,名列名考生第一,被录取为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地中国留学生.年初,因我与陈建功先生有约在先:学成后一起到浙江大学去,花上年时间,把浙江大学数学系办成世界第一流水准,为国家培养人才.我怀着对祖国和故乡地深深怀念,终于回到阔别年地故土,到浙江大学数学系任教.当时,国内教学地条件很差,工资都发不出.我在代理校长地帮助下,克服困难,坚持教学和科研工作.我和陈建功先生开创数学讨论班,用严格地要求,培养自己地学生,即使在抗日战争期间,学校西迁贵州,我们被迫在山洞里还为学生举办讨论班.当年地学生,如今都已成了卓有成就地数学教授:张素诚,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白正国,杭州大学数学系教授;吴祖基,郑州大学数学系教授.熊全治,美国里海大学数学系教授.年月,英国驻华科学考察团团长、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参观了浙江大学理学院数学系,连声称赞道:“你们这里是东方剑桥”.就在艰苦地岁月里,我还是抓紧时间,写作、整理研究成果,在射影微分几何学方面,我用富有几何意味地构图来建立一般射影曲线地基本理论.年版地《射影曲线槪论》一书,就是对这一理论地综合报告.我还研究了许多重要类型地曲面和共轭网,得出内容丰富地几何构图.特别在闭拉普拉斯序列和构图()方面,我研究了周期为拉普拉斯序列.我研究一种有特殊意义地情况,要求它们地对角线构成一个可分层偶.这种序列在闰际上被称为“苏链”.年出版地专著《射影曲面概论》,是这方面地总结.年美国数学代表团访华团在总结中指出,在浙江大学曾建立了“以苏步青为首地中国微分几何学派”.享有世界声誉地德国数学大家布拉须盖是我地导师洼田先生留学德国时地同学,早在年我发表了创造性地“构造性微分几2 / 7何”之后,就对在汉堡留学地中国学生曾炯说过:“苏步青是东方第一个几何学家!”年,我获得新中国第一次颁发地国家自然科学奖,嘉奖我在“展空间微分几何学”方面地研究成果,同时也奖励我多年来在“一般量度空间几何学”和“射影空问曲线微分几何学”上地成果,“展空间”是年代新出现地一个研究方向,第一个研究它地是美国数学家菲尔兹奖获得者道梧拉斯,抗战胜利前夕,我从一卷显微镜胶片中了解到这一新成就,立即全力以赴投入广义空间地探索,年我发表第一篇这方面地论文,发展了“展空间”地理论.年,因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我被调到复旦大学(世纪)年代后期,我应用外微分形式法于高维射影空间地共轭网理论,得出一系列新颖而深入地成果,已总结成专著《射影共轭网概论》.年以后,我又把代数曲线论中地仿射不变量方法,首创性地引入计算几何学科,在现代工业中得到应用,我和【故事】故事一公元年月日,那是一个普通地日子,可对祖辈从福建同安逃荒到浙江平阳带溪村地苏祖善家来说,那是一件难得地大喜、大吉地日子.真是老天有眼,天官赐福.苏祖善家添了一丁,夫妻俩笑得合不拢嘴,终于有了世代务农地“接班人”.可苏祖善夫妻俩从末上过学,尝够没有文化地苦,望子成龙心切,于是将儿子地名字由原来地“尚龙”改为了“步青”,算命先生还说上一番好话,以“步青”为名,将来定可“平步青云,光宗耀祖”.名字毕竟不是“功名利禄”地天梯.正当同龄人纷纷背起书包上学地时候,苏祖善交给儿子地却是一条牛鞭.从此,苏步青头戴一顶父亲编地大竹笠,身穿一套母亲手缝地粗布衣,赤脚骑上牛背,鞭子一挥,来到卧牛山下,带溪溪边.苏步青家养地是头大水牛,膘壮力大,从不把又矮又小地牧牛娃放在眼里.有一次,水牛脾气一上来,又奔又跳,把苏步青摔在刚刚砍过竹地竹园里.真是老天庇佑,他跌在几根竹根中间,未有皮肉之苦,逃过一劫.放牛回家,苏步青走过村私塾门口,常被琅琅地书声所吸引.有一次,老师正大声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他听后,就跟着念了几遍.此后,他竟记住了顺口溜,放牛时当山歌唱.苏祖善常听儿子背《三字经》、《百家姓》,心存疑惑.有一次,正好看见儿子在私塾门口“偷听”,作为父亲地心终于动了,夫妻一合计,决定勒紧裤带,把苏步青送进了私塾.故事二岁那年,苏步青地父亲挑上一担米当学费,走了公里山路,送苏步青到平阳县城,当了一名高小地插班生.从山里到县城,苏步青大开眼界,什么东西都新奇.他第一次看到馒头里有肉末,用饭票换成钱买“肉馒头”吃.一个月地饭票提早用完了,只好饿肚子.他见到烧开水地老虎灶,也觉得好玩,把家里带来地鸡蛋掷进锅里,一锅开水变成一锅蛋花汤,烧水工看到气极了,揪住他打了一顿.3 / 7苏步青整天玩呀、闹呀,考试时常坐“红交椅”,到期末考试,他在班里得了倒数第一名.可是,他地作文写得还不错,私塾里地“偷听”,激发了他学习语文地兴趣,为作文打了一点基础.然而,语文老师越看越不相信,总认为苏步青地作文是抄来地.因此还是批给他一个很低地分数.这样,更激发了他地牛脾气,老师越说他不好,他越不好好学,一连三个学期,都是倒数第一名.同学和老师都说他是“笨蛋”.有一次,地理老师陈玉峰把苏步青叫到办公室,给他讲一个小故事:“牛顿岁地时候,从农村小学转到城里念书,成绩不好,同学们都瞧不起他.有一次,一个同学蛮横无理地欺负他,一脚踢在他地肚子上.他疼得直打滚.那个同学身体比他棒,功课比他好,牛顿平时很怕他.但这时他忍无可忍,跳起来还击,把那个同学逼到墙角,揿在墙上.那同学见牛顿发起怒来如此勇猛,只好屈服.牛顿从这件事想到做学问地道理也不过如此:只要下定决心,就能把它制服.他发愤图强,努力学习,不久成绩跃居全班第一,后来成了一个伟大地科学家.”苏步青见陈老师不批评他,还给他讲故事,心里很感激.陈老师见他垂着头,摸摸他地头后说:“我看你这个孩子挺聪明嘛,只要肯努力,一定可以考第一名.”又说:“你爸爸、妈妈累死累活,省吃俭用,希望你把书念好.像你现在这样子,将来拿什么来报答他们?”苏步青再也抑制不住心灵地震撼,泪水像断线地珍珠淌在自己地胸前,第一次感到自己做错了事.此后,他完全变成了懂事地孩子,不再贪玩,刻苦读书,到期末考试得了全班第一名.故事三温州地浙江省立第十中学地一堂数学课,把苏步青引向通往数学王国地路.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来了一位刚从日本东京留学归来地教数学课地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带着忧国忧民地真情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地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地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地巨大作用.这堂课地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地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杨老师地话,打动了苏步青地心.从此,他地兴趣从文学向数学转移.有一次,苏步青用种不同地方法证明了一条几何定理.校长洪泯初得知后,把苏步青叫到办公室,拍着他地肩膀说:“好好学习,将来送你留学.”到苏步青中学毕业时,洪校长已调到北京教育部任职,但他仍关心苏步青地学习,寄来了元资助苏步青留学.年,岁地苏步青买了一张去日本地船票,余元钱要维持个月地生活,实在很艰难.他每天只能吃两餐饭,无钱请日语老师,只好拜房东大娘为师.最后他用流利地日语回答了主考官地提问,以第一名地成绩进入名牌学校——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电机系.年,他又以第一名地成绩考入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师从著名几何学家洼田忠彦教授.年,大学毕业后,他又在课余卖报、送牛奶、当杂志校对和家庭老师,用所挣得地钱做学费,免试升入该校研究生院做研究生.并以坚强地意志,刻苦攻读,接连4 / 7发表了篇仿射微分几何和射影微分几何方面地研究论文,开辟了微分几何研究地新领域,被数学界称作“东方国度上升起地灿烂地数学明星”.年月,他以优异地成绩荣获该校理学博士学位,成了继陈建功之后获得本学位地第二个外国人.此后,国内外地聘书像雪片似地飞来,苏步青一一谢绝.因为两年前陈建功获理学博士位时,曾约苏步青到条件较好地浙大去.苏步青说:“你先去,我毕业后再来.让我们花上年时间,把浙大数学系办成世界第一流地数学系……”这兴许就是苏步青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不愿离开浙大地情缘.走上工作岗位后,苏步青在科研和教学上取得了令世人叹服地光辉业绩,除做研究生时发现地四次(三阶)代数锥面,被学术界誉称为“苏锥面”外,后在“射影曲线论”、“射影曲面论”、“高维射影空间共轭网理论”、“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等方面都取得世界同行公认地成就,特别在著名地戈德序列中地第二个伴随二次曲面被国内外同行称为“苏地二次曲面”.他还证明了闭拉普拉斯序列和构造(),被世界学术界誉称为“苏(步青)链”.因此,德国著名数学家布拉须凯称苏步青是“东方第一个几何学家”,欧美、日本地数学家称他和同事们为“浙大学派”.地确,自年到年间,苏步青培养了近名学生,在国内多所著名高校中任正副系主任地就有位,有人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连解放后培养地名院士,共有名院士学生.在复旦数学研究所,苏步青更有谷超豪、胡和生和李大潜高足,形成了三代四位院士共事地罕见可喜现象.故事四“七七”事变后,浙江大学被迫西迁.在这国难当头,举校西迁时,苏步青接到一封加急电报:岳父松本先生病危,要苏步青夫妇去日本仙台见最后一面.苏步青把电报交给妻子说:“……你去吧,我要留在自己地祖国.”苏步青妻子苏松本说:“我跟着你走.”但因妻子刚分娩不久,不能随行内迁,苏步青把妻子送平阳乡下避难,直到年暑假,由竺可桢校长特批一笔路费,才将妻子和女儿接到湄潭.在湄潭地日子里,师生地生活极其艰苦,大学教授靠工资也难以糊口.苏步青买了一把锄头,每天下班回家或休息日,就开荒种菜,有一次,湄潭菜馆蔬菜馆供应不上,就从苏步青菜地里要去几筐花菜.还有一天傍晚,竺校长来到他住地破庙前,看见苏步青正挑水种菜,苏松本背着儿子烧饭.细心地竺校长见锅里全是萝卜、地瓜干,就问苏步青.苏步青解释说:“我家孩子多,薪水全拿来买米也不够吃.地瓜干蘸盐巴,我们已吃了几个月了.”竺可桢惊愕了.于是,他特许苏步青两个读中学地儿子,破例吃在中学、住在家里(因为苏家拿不出被褥)地特殊待遇.生活上地困难每况愈下,苏步青地一个小儿子因营养不良,出世不久就死去了.苏步青把他埋在湄潭地山上,在小石碑上刻着“苏婴之冢”几个字.然而,生活上地困难吓不倒有意志、有毅力地人,浙大地教学和科研依然有条不紊地进行.苏步青也是带着困难走上讲台地.当他回身在黑板上画几何图形时,学生们就会议论苏老师衣服上地“三角形、梯形……”地补丁,还有屁股上地“螺旋形曲线”!晚上,苏步青把桐油灯放在破庙地香案上写教材,终于用自己坚忍不拔地意志完成了《射影曲线概论》5 / 7一书.故事五年月日,苏步青地学生、著名数学家张素诚,因《数学学报》复刊之需,拜访各地数学家,到上海理应拜访苏老师,没想到苏老所赐地《射影几何概论》(英文版)一书上,别开生面在扉页题了一首诗:三十年前在贵州,曾因奇异点生愁,如今老去申江日,喜见故人争上游.这不仅打破常人地题词俗话,把师生之情和盘托出,又足可看出苏步青诗艺地高超,文学功底地深厚了.许多人都知道苏步青是数学大师,却不知道他还是位文学大师,写作大家和诗人.他从小酷爱古诗文,岁学写诗.读初小时常骑在牛背上诵读《千家诗》等.几十年来,他与诗为伴,与诗书同行,每次出差,提包里总放一二本诗集,如《杜甫诗选》等.苏步青不仅读诗,更有作诗兴趣,几十年笔耕不辍,写了近千首诗作.在他岁高龄时,北京群言出版社出版了《苏步青业余诗词钞》,共收近体诗首,词首,由苏老手写影印,其中~年早期作品首,内有词首.从中我们可以领略苏老年间地学术生涯和诗书技艺折射地光芒,富有时代气息,给人以诸多地启迪.回想浙江大学内迁湄潭时期,他和数学大师钱宝琮等创设湄潭吟社,在生活极度困难下,自费出版了《湄潭吟社诗存第一辑》,内收各家诗词约首.在国难当头日子里,诗人们品茶吟诗,或切磋教义,或评论时局,其忧国思乡,愤世嫉俗之情常流露于笔端.年,苏步青以“游七七亭”为诗题作一诗:单衣攀路径,一杖过灯汀.护路双双树,临江七七亭.客因远游老,山是故乡青.北望能无泪,中原战血腥.这是苏步青以物寄情,对家乡沦陷和祖国山河破碎地怀念和人民奋起抗战地歌颂,爱国忧世之情自心中汩汩流出.6 / 77 / 7。
数学名人故事:中国卓越数学家苏步青
![数学名人故事:中国卓越数学家苏步青](https://img.taocdn.com/s3/m/ce77df93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f4.png)
数学名人故事:中国卓越数学家苏步青【范文一】大家好,我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有关于中国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
苏步青,是一位卓越的数学家,在数学领域有着极高的声誉。
他的求学之路可以说是坎坷而又充满艰辛,但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
苏步青的数学天赋和努力付出为他带来了很多机遇。
在他大四时,他的论文被发表在了数学领域的顶尖期刊上,这为他后来的学术理论奠定了基石。
他在美国伯克利大学取得了数学博士学位,成为了第一位在美国取得数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
随后,他前往哈佛大学继续深造,并在教学和研究中展现了他的非凡才华。
在他的学术生涯中,他发表了近200篇学术论文,论文数量和质量都非常高。
即使是在年纪较大的时候,他依然在学术预算上进行了大胆尝试,不断思考新问题,创作出了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
苏步青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就能创造出非凡的成就。
他的数学天赋和勤奋付出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也是我们每一位学生需要学习的精神。
在写作中,我注意到了要点主要有苏步青的学术成就、历程和过程。
应该采用清晰明了的语言和简单易懂的句子。
在词汇方面,应注意用词精准,无冗余,简单易懂。
【范文二】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一个关于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
他是一位在数学领域极富声望的学者。
他的故事让我们深入了解了他的职业和生活。
苏步青作为一个数学爱好者,他在奋斗的道路上经历过很多挣扎。
但这并没有阻止他追求他的目标。
在他的求学过程中,他得到了很多荣誉奖励,并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教授之一,证明了自己在数学领域的才华。
在他的数学领域中,苏步青主要从事的是代数几何和算法计算领域。
通过他的努力,他成功地解决了许多其他学者无法解决的问题。
他在教育中付出了大量精力,他指导了众多优秀的学生,他们中的一些人也成为了优秀的数学家。
不仅如此,他还致力于使数学更普及,希望更多的人了解数学和它的重要性。
苏步青的整个人生都在努力奋斗着,这也是他的成功所在。
他在数学领域的成就体现了他的所有才华和努力,他是一位具有极强思维能力和坚定目标的人。
大数学家苏步青
![大数学家苏步青](https://img.taocdn.com/s3/m/ee611073af1ffc4ffe47ac74.png)
谢谢大家!
苏步青故居位于浙江省平阳县腾蛟镇腾带村,背靠青芝 山(又名卧牛山)。苏步青故居为祖遗木构平房 : 建于晚清, 面阔5开间,20世纪40年代苏步青兄步皋在东首续建两间,尽 间为凉亭;坐东北朝西南、占地3500平方米。西侧古藤缭绕, 房前有奇树榕抱枇杷, 后院有井,水清如镜, 冬暖夏凉,四面围墙, 门台偏西,前庭广阔。 后院深幽,是典型的 浙南村居民舍、农家 住屋。
1、银机冲雾指燕京,十一年来无此行。身健更应坚晚志,为民为党 献余生。任凭脚 下白云浮,欲上青天瞰九州。顷刻京华眼前见,心随机首共悠悠。 2、名师不一定出高徒,严师才能出高徒。 3、爱祖国,为祖国的前途而奋斗,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4、要培养通才,不仅要懂数学,也要懂点化学、懂点物理学,还要懂点生物学,要培 养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才干。比如遗传学里要解决遗传因子的问题,就要应用到数学, 需要用数学理论来解决,可搞数学的又不懂遗传学,那怎么解决科学难题呢? 5、为学应须毕生力,攀高贵在少年时。 6、讲到学习方法,我想用六个字来概括:"严格、严肃、严密。"这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除了向别人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靠自己有意识的刻苦锻炼。 7、西来处处挹繁华,杜市阿康是我家。中德人民常友好,不愁前路有风沙。 8、鼓励学生超过自己,又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使他们感到有压力。 这是培养学生成为数学人材的一种值得重视阳 人,祖籍福建省泉州市,中 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的 数学家、教育家,中国微分 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 “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 星”、“东方第一几何学 家”、“数学之王”。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共产党员。 1919年苏步青中学毕业后赴日本留学。1927年毕业于日本 东京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生院,1931年毕业获 理学博士学位。1931年3月应著名数学家陈建功之约,载 着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的理学博士荣誉回国,受聘于国立浙 江大学,先后任数学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训导长和 教务长。其间,与陈建功一起创立了“微分几何学派”。 1952年10月,因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他来到复旦大学数学 系任教授、系主任,后任复旦大学教务长、副校长和校长。 他曾任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以及第七、第 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2003年3月 17日16时45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苏步青——精选推荐
![苏步青——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2532df3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63.png)
苏步青苏步青⾕超豪胡和⽣(上海复旦⼤学) 苏步青1902年9⽉23⽇⽣于浙江平阳.微分⼏何. 苏步青⽣于浙江省平阳县带溪村.⽗亲苏宗善,靠种地为⽣.苏步青童年时经常帮助家⾥做些辅助劳动,割草、喂猪、放⽜等活⼉都⼲过.由于家境贫寒,不能像富裕⼈家⼦弟⼀样上学读书,他只能⾃⼰找书看,《⽔浒》、《聊斋》、《左传》等名著都读过.每当放⽜回家路过村上私塾,他总要凑上去偷听⼀阵.⽗亲深知没⽂化之苦,⼜眼看⼉⼦如此好学,终于决定节⾐缩⾷送他上学.9岁那年,⽗亲挑上⼀担⽶当学费,带着从未上过学的苏步青,⾛了⼀百多⾥⼭路,把苏步青送进平阳县⽴⼩学,使他成为⾼⼩⼀年级的插班⽣. 1915年8⽉,苏步青考取温州市浙江省⽴第⼗中学.1919年7⽉中学毕业,赴⽇本留学,进东亚⽇语预备校学习.第⼆年3⽉,以第⼀名成绩考⼊东京⾼等⼯业学校电机系.1924年,⼜以第⼀名成绩考进东北帝国⼤学数学系.1927年发表第⼀篇学术论⽂,同年⼊该校研究⽣院当研究⽣.1928年同松本教授的⼥⼉松本⽶⼦结婚.1931年1⽉在东北帝国⼤学获得理学博⼠学位;3⽉学成回国,被聘为浙江⼤学数学系副教授.1933年升教授并任数学系主任.1948年任中央研究院院⼠兼学术委员会常委.1950年任浙江⼤学教务长.1952年院系调整⾄复旦⼤学任教,仍任教务长.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6年任复旦⼤学副校长.1958年创办复旦⼤学数学研究所兼任所长.1978年任复旦⼤学校长,1983年2⽉任复旦⼤学名誉校长. 苏步青于1935年参加发起成⽴中国数学会,被选为《中国数学会学报》的主编.1951年担任中国数学会理事,以后历任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1980年创办《数学年刊》并任主编. 他于1951年加⼊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民盟中央副主席,现任参议委员会主任.于195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第⼆、三、五、六、七届全国⼈⼤代表,第五、六届⼈⼤常委和教科⽂卫专门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上海市⼈⼤副主任,他是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委,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此外,他还担任过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上海分会会长和名誉会长,上海市对外⽂化交流协会会长等社会兼职. 从1955年起,他曾到⽇本、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利、民主德国、苏联、联邦德国、法国、⽐利时、泰国等进⾏考察访问和学术交流,1982年接受⽇本创价⼤学授予的名誉博⼠称号. 苏步青的“K展空间和⼀般度量空间⼏何学”及“射影微分⼏何”项⽬获1956年国家⾃然科学奖.《计算⼏何》(与刘⿍元合著)获1982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计算机辅助⼏何设计”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奖. 1872年,德国数学家F.克莱因(Klein)提出了著名的埃朗根纲领,在其中总结了当时⼏何学发展的情况,认为每⼀种⼏何学都联系⼀种变换群,每种⼏何学所研究的内容就是在这些变换群下的不变性质.除了欧⽒空间运动群之外,最为⼈们所熟知的有仿射变换群和射影变换群.因⽽,在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的最初三四⼗年中,仿射微分⼏何学和射影微分⼏何学都得到很迅速的发展.苏步青的⼤部分研究⼯作是属于这个⽅向的.此外,他还致⼒于⼀般空间微分⼏何学和计算⼏何学.⼀共发表了150多篇论⽂,并有专著和教材20多部.他的不少成果已被许多国家的数学家⼤量引⽤或作为重要的内容写进他们的专著. 仿射微分⼏何学 仿射群是⽐欧⼏⾥得群⼤⼀些的变换群,它能够保持“直线”和“平⾏性“,但没有线段长度和正交性等概念.苏步青在20年代后期,就致⼒于微分⼏何学这⼀分⽀的研究,当时在国际上处于热门.他的成就之⼀就是引进和决定了仿射铸曲⾯和旋转曲⾯。
苏步青
![苏步青](https://img.taocdn.com/s3/m/10d2d42c2f60ddccda38a096.png)
苏步青故居
苏步青旧居苏步青的诞生地,也是度过他少 年时代的旧居位于平阳县腾蛟镇腾带村大溪边, 苏步青旧居背靠青芝山,也就是卧牛山。苏步青 旧居为祖遗木构平房。建于晚清,面阔5开间。20 世纪40年代苏步青兄步皋在东首续建两间,尽间 为凉亭。坐东北朝西南,占地3500平方米。西侧 古藤缭绕,房前有奇树榕抱枇杷;后院有井,水 清如镜,冬暖夏凉;四面围墙,门台偏西;前庭 广阔,后院深幽,是典型的浙南村居民舍、农家 住屋。
名人对苏步青的评价
苏步青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数学家,他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早
在留学日本的时期,他就和我国数学界的另一位老前辈陈建功教授相 约,要回国共同建设一个具有世界水平的数学系。1931年苏步青回到 祖国后,就在杭州浙江大学为这个理想而奋斗。1933年他晋升为教授 并担任数学系主任。他和陈建功教授设计了一套现代化的教学计划, 重视数学的基础训练,对学生要求严格,各门课程都有习题课,学生 要上黑板算题,算不出就不得下去,称为“挂黑板”。还设置了为引 导学生及早走上当时科研前沿的坐标几何、级数概论等课程。他们还 强调阅读和讲解数学文献以及从事研究能力的训练。在大学学习阶段 就设立了“数学研究”课(现称讨论班),由学生做报告,他们亲自 听讲提问,对讲不清楚的地方抓住不放,层层提问,丝毫不能含混, 这门课不及格就不得毕业。这是苏步青教授主张对学生严格要求的体 现。他这种做法一直坚持到现在,代代相传。
苏老进行社会活动
平民本色 淡泊一生
1988年3月,苏老被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从那以后,苏老
每次来杭,都必须报告上海市政府和浙江省政府。省政协、 省政府办公厅给他安排住西子宾馆或西湖国宾馆,苏老总 是婉言谢绝,坚持要求住浙大招待所。他说:“不要多花 政府的钱,到家了,住在家里最方便。”
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苏步青
![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苏步青](https://img.taocdn.com/s3/m/bb200e22dd36a32d737581a6.png)
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苏步青一、苏步青简介:苏步青(1902.9.23——2003.3.17),原名苏尚龙,浙江省平阳县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
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研究。
在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果,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高维空间共轭(è)理论、几何外型设计、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第五、第六两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
二、苏步青的求学之路:自学私塾自学县城高小水头镇第一小学浙江省第十中学(温州市第一中学)东京高等工业学校东北帝国大学带溪放牛:1902年9月23日,苏步青出生在浙江平阳县腾蛟镇带西村的一户农家。
父亲苏宗善跟随祖父放牛,10岁就下田干活,泥水里苦熬30个寒暑,年年勉强糊口,房子没能翻新,孩子也养不活。
到苏步青降生时,家里只剩三个女孩、两个男孩。
苏步青懂事后,父亲犯上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一变天就走不动路。
母亲苏林氏因此满面愁容。
后来听说当风水先生也能弄到几个钱,就和其父亲商量,叫他也去当个风水先生(今天风水先生在温州的许多农村依然为人敬重)。
为了谋生,其父找来一本残破的风水书,全神贯注的看起来。
看着父亲口中年年有词,苏步青十分神往。
苏父看到苏步青那么渴求读书,便和他一道在桌上蘸水画写起:山、水、田、土……从此,一张小方桌,一盏差油灯,一本风水书,苏步青开始了启蒙读书。
7岁那年,苏父觉得这样写写画画也不是办法,就找到开私塾的苏步青的伯父。
看在亲戚的份儿上免受学费,但是要求苏步青为其做饭。
当时苏步青的个头还不急灶台高,苏步青便搬张小板凳垫在脚下,勉强帮着烧饭。
就这样苏步青与其他孩子一起念起了“人之初,性本善”,白天念私塾,晚上自己读书。
好景不长,教书先生因为工资低糊不了口,另寻出路去了,苏步青因此而辍学开始了放牛娃的生活。
苏步青的故事
![苏步青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919571a16fc700abb68fc39.png)
苏步青的故事(1):含辛茹苦,决不放下平阳县第一高等小学(今平阳县中心小学),是有钱人孩子读书的地方。
学生们衣着讲究。
矮小黄瘦的苏步青,成了同学们嘲弄和欺侮的对象。
见他蚊帐有补丁,同学将他的铺盖扔出门,他只能睡在楼梯口。
一次做梦从山上摔下来,原先是自我滚下楼梯。
这时他多么想念温暖的家呀!但他想起父母期盼的眼神,明白放牛不是长久之计,没敢回家。
同学不与他玩,他一个人,身处县城,恰逢圩日,他情不自禁走街逛市。
许多他从没见过的事成了他心中的问号:包子里还有菜与肉?狗皮膏药怎样可治病?油条怎样一点点面能够发成这么大?因为想着这些新奇的东西,他开始完不成作业,迟到旷课,常常被惩罚一连几小时立壁角。
因此他三年中都是最后一名。
这时有人劝苏宗善:儿子读不好书,让他回来。
你家经济那么困难,何必花那冤枉钱!不,他能读好的!苏宗善坚定地回答,只是还没有碰到能够开他窍的老师!假期他与儿子谈心,将儿子转到新办的平阳县第三高等小学。
苏步青1915年考入温州浙江省第十中学(现温州一中)。
苏步青沉醉在1300年浩瀚的历史烟海里。
扎实的文史基础为他献身数学带给了很大的帮忙。
一向到苏步青名满世界,他坚定认为:一个人的素质是浑然一体的,天地间智慧更是融会贯通的,他的吟诗填词,出口成章,对调节思维方式开拓思维空间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因此他反复告诫理工科学生要培养文史修养。
苏步青的故事(2):好听的军团名字忧国为国献身数学苏步青中学二年级时,省十中来了位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满腔热血的数学老师杨霁朝。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位都有救亡图存的职责!要救国就要振兴科学发展实业,就要学好数学!他的一席话将苏步青说得热血沸腾。
他继而引入正题,说明数学是一切科学技术的基础和对国富民强的巨大作用。
这奠定了苏步青献身数学的志向。
从此他迷上数学。
15岁的他,每道题一步步推导、演算、论证。
他越来越觉得数学像一级级台阶,通向高深奇妙的境界。
老师让学生测山高,计算田亩,做趣味数学题,使苏步青趣味盎然地在数学的山路上疾步攀登。
地方课程大数学家苏步青
![地方课程大数学家苏步青](https://img.taocdn.com/s3/m/818ca37d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8f.png)
早期教育
尽管家庭条件艰苦,苏步青的父母仍 然尽力为他提供教育机会。他进入平 阳县立小学学习,展现出对数学和文 学的浓厚兴趣。
留学日本
留学原因
为了寻求更好的教育和研究机会, 苏步青决定留学日本。他的才华 和努力得到了留日学生会的青睐,
为他提供了资助。
学术成就
在日本,苏步青深入研究数学, 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他的论 文在多个国际数学期刊上发表,
远的影响。
国的数学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05 苏步青的人格魅力
勤奋好学
苏步青自幼勤奋好学,对数学情有独钟,经常通宵达旦地研究数学问题,因此他 在数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苏步青在学术生涯中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他不断探索新的数学领域 ,为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人师表
苏步青不仅在学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他还是一位优秀的教 育家。他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 生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国际交流
留学期间,苏步青与多位国际知 名数学家建立了联系,为他的学 术发展铺平了道路。他还多次参 加国际数学会议,与世界各地的
学者交流心得。
回国任教
01
回国决定
完成博士学位后,苏步青选择回国任教,为中国的数学事业发展贡献自
己的力量。他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数学人才。
苏步青在教育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 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深受学生们的爱戴和尊敬。
热爱祖国
苏步青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数学家,他始终把国家 的利益放在首位,为国家的数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苏步青在抗战期间毅然回国任教,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培 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的爱国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 轻人。
大数学家苏步青
![大数学家苏步青](https://img.taocdn.com/s3/m/85c7f60d14791711cc7917f5.png)
名言
1、爱祖国,为祖国的前途而奋斗,是时代赋予我 们的神圣职责。——苏步青 2、为学应须毕生力,攀高贵在少年时。——苏步青 3、今天能作完的事,决不拖到明天。—-苏步青 4、学习数学要多做习题,边做边思索。先知其然, 然后知其所以然。——苏步青
谢 谢!
温州的浙江省立第10中学的一堂数学课,把苏步青引向通往数学王 国的路。从日本留学回温州的杨老师在上数学课时,带着忧国忧民的 真情:“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仰仗船坚炮利,对我国豆剖 瓜分,鲸吞蚕食。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为了救亡图存, 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习好 数学。”杨老师的话,打动了苏步青的心。从此,他的兴趣从文学向 数学转移。有一次,苏步青用20种不同的方法证明了一条几何定理。 校长洪泯初得知后,把苏步青叫到办公室,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好 学习,将来送你留学。”到苏步青中学毕业时,洪校长已调到北京教 育部任职,但他仍关心苏步青的学习,寄来了200元资助苏步青留学
大数 学家 苏步 青
个人介绍
苏步青,1902年9月23日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 杰出的数学家,被誉为数学之王,与棋王谢侠逊、新闻王 马星野并称“平阳三王”。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 何学等方面的研究。他在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 学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果,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高维 空间共轭理论、几何外型设计、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等方 面取得突出成就。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多届全国政 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 员,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盟中央副主席,浙 江大学数学系主任、复旦大学校长等职。1978年获全国科 学大会奖。2003年3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小故事
关于苏步青的数学故事
![关于苏步青的数学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20cae53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1c.png)
关于苏步青的数学故事
苏步青出身农家,父亲种田。
但苏步青对读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一见到书就爱不释手。
父亲见儿子如此爱读书,就咬咬牙,将他送入县城小学去读书。
从山沟来到县城,苏步青样样感到新鲜,他整天玩耍,把功课丢在一边。
期末考试,他得了倒数第一名,差点儿不及格。
第二年,他转到离家近一些的一所镇中心小学。
班里调来了一位叫陈玉峰的老师。
陈老师发现苏步青挺聪明,就是贪玩不用功,就找他谈话,语重心长地启发他说:"你吃的饭、上学所花费的钱,都是你父亲辛辛苦苦劳动换来的,你不好好念书对得起谁呢?"陈老师的话使苏步青觉得很惭愧,他决心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做一个有作为的人。
从此,苏步青发奋读书。
假日,他回家放牛时,还骑在牛背上背古诗。
这一年,他的学习成绩一跃成为全班第一名。
而且,在以后的每次考试中,他的成绩都是第一。
上中学时,苏步青的历史、文学学得很好,他曾经暗下决心,长大后要当个历史学家、文学家。
但后来他受到一位从日本留学回来的杨老师的影响,把兴趣转移到了数学上。
杨老师在教数学的同时,还经常进行"科学救国"的宣传,使苏步青很受教育。
他不管酷暑隆冬、霜晨晓月,用心看书、思考、解题。
为了证明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二直角这一定理,他采用了20种方法并写成一篇论文,在浙江省的一个学生作业展览会上展出。
苏步青
![苏步青](https://img.taocdn.com/s3/m/fa349f1110a6f524ccbf85ed.png)
故事五 1972年12月7日,苏步青的学生、著名数学家张素诚,因《数学学报》 复刊之需,拜访各地数学家,到上海理应拜访苏老师,没想到苏老所赐的 《射影几何概论》(英文版)一书上,别开生面在扉页题了一首诗: 三十年前在贵州, 曾因奇异点生愁, 如今老去申江日, 喜见故人争上游。 这不仅打破常人的题词俗话,把师生之情和盘托出,又足可看出苏老 诗艺的高超,文学功底的深厚了。 许多人都知道苏步青是数学大师,却不知道他还是位文学大师,写作 大家和诗人。他从小酷爱古诗文,13岁学写诗。读初小时常骑在牛背上诵 读《千家诗》等。几十年来,他与诗为伴,与诗书同行,每次出差,提包 里总放一二本诗集,如《杜甫诗选》等。苏步青不仅读诗,更有作诗兴趣, 几十年笔耕不辍,写了近千首诗作。在他96岁高龄时,北京群言出版社出 版了《苏步青业余诗词钞》,共收近体诗444首,词60首,由苏老手写影 印,其中1931~1949年早期作品191首,内有词47首。从中我们可以领 略苏老60年间的学术生涯和诗书技艺折射的光芒,富有时代气息,给人以 诸多的启迪。
诗词 《七月居舍萝屋吟》 ——苏步青 绿滋萝屋最妖娆, 七月庭园似火烧。 夹竹桃遮红月季, 鸡冠花映美人蕉。 雪泥无复留鸿爪, 银汉空传渡鹊桥。 两袖清风双短鬓, 退居二线自逍遥。
喜得苏步青先生墨 宝《七月居舍萝屋 吟》依韵吟旧居桐 藩书屋以和之 ——李家欣 桐藩书屋亦妖娆, 秋夜如闻引凤箫。 苦读半生成旧梦, 踌躇满腹化新桥。 雪泥无负留鸿爪, 文海有缘添桂桡。 窗换树移皆往矣, 步尘先辈自今朝。
苏步青旧居 背靠青芝山,也就是卧牛 山。苏步青旧居为祖遗木 构平房。建于晚清,面阔5 开间。20世纪40年代苏步 青兄步皋在东首续建两间, 尽间为凉亭。坐东北朝西 南,占地3500平方米。西 侧古藤缭绕,房前有奇树 榕抱枇杷;后院有井,水 清如镜,冬暖夏凉;四面 围墙,门台偏西;前庭广 阔,后院深幽,是典型的 浙南村居民舍、农家住屋。
读了短文请用自己的话写出对苏步青的评价并结合内容说明理由
![读了短文请用自己的话写出对苏步青的评价并结合内容说明理由](https://img.taocdn.com/s3/m/699bdae3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d4.png)
读了短文请用自己的话写出对苏步青的评价并结合内容说明理由苏步青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他在代数、几何、物理、生物等多个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他为中国数学会和中国科学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我国数学界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数学家。
苏步青先生对数学有着一种特殊而又浓厚的感情,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他的这种精神与思想。
同时也应该学习和发扬一些数学家刻苦钻研、勤奋努力、勇于创新,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和作风。
通过学习苏步青先生这种精神,我认为我们也应该像他一样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刻苦钻研的作风,不断提高自己,追求真理。
苏步青先生对中国数学做出了巨大贡献,我认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他在数论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一位著名数学教育家。
他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并成为我国数论发展历程中一个里程碑陈景润。
你在学习上也要像苏步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数学家的故事苏步授课时间:2011-10青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
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
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
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
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
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
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
”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
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
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
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
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
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
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
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
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着名的数学大师苏步青,自1931年3月应着名数学家陈建功之约,载着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的理学博士荣誉回国,受聘于国立浙江大学,先后任数学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训导长和教务长。
至1952年10月,因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他才有点不太情愿地到了上海复旦大学数学系任教授、系主任,后任教务长、副校长和校长。
他曾任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以及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课外阅读:回望苏步青的百年人生路,也是崎岖泥泞,故事多多,今选几则以慰读者。
故事一:公元1902年9月23日,那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可对祖辈从福建同安逃荒到浙江平阳带溪村的苏祖善家来说,那是一件难得的大喜、大吉的日子。
真是老天有眼,天官赐福。
苏祖善家添了一丁,夫妻俩笑得合不拢嘴,终于有了世代务农的“接班人”。
可苏祖善夫妻俩从末上过学,尝够没有文化的苦,望子成龙心切,于是给儿子选取“步青”为名,算命先生还说上一番好话,以“步青”为名,将来定可“平步青云,光宗耀祖”。
名字毕竟不是“功名利禄”的天梯。
正当同龄人纷纷背起书包上学的时候,苏祖善交给儿子的却是一条牛鞭。
从此,苏步青头戴一顶父亲编的大竹笠,身穿一套母亲手缝的粗布衣,赤脚骑上牛背,鞭子一挥,来到卧牛山下,带溪溪边。
苏步青家养的是头大水牛,膘壮力大,从不把又矮又小的牧牛娃放在眼里。
有一次,水牛脾气一上来,又奔又跳,把苏步青摔在刚刚砍过竹的竹园里。
真是老天庇佑,他跌在几根竹根中间,未有皮肉之苦,逃过一劫。
放牛回家,苏步青走过村私塾门口,常被琅琅的书声所吸引。
有一次,老师正大声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他听后,就跟着念了几遍。
此后,他竟记住了顺口溜,放牛时当山歌唱。
苏祖善常听儿子背《三字经》、《百家姓》,心存疑惑。
有一次,正好看见儿子在私塾门口“偷听”,为父的心终于动了,夫妻一合计,决定勒紧裤带,把苏步青送进了私塾。
故事二:9岁那年,苏步青的父亲挑上一担米当学费,走了50公里山路,送苏步青到平阳县城,当了一名高小的插班生。
从山里到县城,苏步青大开眼界,什么东西都新奇。
他第一次看到馒头里有肉末,常用饭票换成钱买“肉馒头”吃。
一个月的饭票提早用完了,只好饿肚子。
他见到烧开水的老虎灶,也觉得好玩,把家里带来的鸡蛋掷进锅里,一锅开水变成一锅蛋花汤,烧水工看到气极了,揪住他打了一顿。
苏步青整天玩呀、闹呀,考试时常坐“红交椅”,到期末考试,他在班里得了倒数第一名。
可是,他的作文写得还不错,私塾里的“偷听”,激发了他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作文打了一点基础。
然而,语文老师越看越不相信,总认为苏步青的作文是抄来的。
因此还是批给他一个很低的分数。
这样,更激发了他的牛脾气,老师越说他不好,他越不好好学,一连三个学期,都是倒数第一名。
同学和老师都说他是“笨蛋”。
有一次,地理老师陈玉峰把苏步青叫到办公室,给他讲一个小故事:“牛顿12岁的时候,从农村小学转到城里念书,成绩不好,同学们都瞧不起他。
有一次,一个同学蛮横无理地欺负他,一脚踢在他的肚子上。
他疼得直打滚。
那个同学身体比他棒,功课比他好,牛顿平时很怕他。
但这时他忍无可忍,跳起来还击,把那个同学逼到墙角,揿在墙上。
那同学见牛顿发起怒来如此勇猛,只好屈服。
牛顿从这件事想到做学问的道理也不过如此:只要下定决心,就能把它制服。
他发愤图强,努力学习,不久成绩跃居全班第一,后来成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苏步青见陈老师不批评他,还给他讲故事,心里很感激。
陈老师见他垂着头,摸摸他的头后说:“我看你这个孩子挺聪明嘛,只要肯努力,一定可以考第一名。
”又说:“你爸爸、妈妈累死累活,省吃俭用,希望你把书念好。
像你现在这样子,将来拿什么来报答他们?”苏步青再也抑制不住心灵的震憾,泪水像断线的珍珠淌在自已的胸前,第一次感到自己做错了事。
此后,他完全变成了懂事的孩子,不再贪玩,刻苦读书,到期末考试得了全班第一名。
故事三:温州的浙江省立第10中学的一堂数学课,把苏步青引向通往数学王国的路。
从日本留学回温州的杨老师在上数学课时,带着忧国忧民的真情:“当今世界,弱肉强食。
世界列强仰仗船坚炮利,对我国豆剖瓜分,鲸吞蚕食。
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
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
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习好数学。
”杨老师的话,打动了苏步青的心。
从此,他的兴趣从文学向数学转移。
有一次,苏步青用20种不同的方法证明了一条几何定理。
校长洪泯初得知后,把苏步青叫到办公室,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好学习,将来送你留学。
”到苏步青中学毕业时,洪校长已调到北京教育部任职,但他仍关心苏步青的学习,寄来了200元资助苏步青留学。
1919年,17岁的苏步青买了一张去日本的船票,余170元钱要维持3个月的生活,实在很艰难。
他每天只能吃两餐饭,无钱请日语老师,只好拜房东大娘为师。
最后他用流利的日语回答了主考官的提问,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名牌学校——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电机系。
1924年,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师从着名几何学家洼田忠彦教授。
1927年,大学毕业后,他又在课余卖报、送牛奶、当杂志校对和家庭老师,用所挣得的钱做学费,免试升入该校研究生院做研究生。
并以坚强的意志,刻苦攻读,接连发表了41篇仿射微分几何和射影微分几何方面的研究论文,开辟了微分几何研究的新领域,被数学界称作“东方国度上升起的灿烂的数学明星”。
1931年3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荣获该校理学博士学位,成了继陈建功之后获得本学位的第二个外国人。
此后,国内外的聘书像雪片似的飞来,苏步青一一谢绝。
因为两年前陈建功获理学博士位时,曾约苏步青到条件较差的浙大去。
苏步青说:“你先去,我毕业后再来。
让我们花上20年时间,把浙大数学系办成世界第一流的数学系……”这兴许就是苏步青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不愿离开浙大的情缘。
走上工作岗位后,苏步青在科研和教学上取得了令世人叹服的光辉业绩,除做研究生时发现的四次(三阶)代数锥面,被学术界誉称为“苏锥面”外,后在“射影曲线论”、“射影曲面论”、“高维射影空间共轭网理论”、“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等方面都取得世界同行公认的成就,特别在着名的戈德序列中的第二个伴随二次曲面被国内外同行称为“苏的二次曲面”。
他还证明了闭拉普拉斯序列和构造(T4),被世界学术界誉称为“苏(步青)链”。
因此,德国着名数学家布拉须凯称苏步青是“东方第一个几何学家”,欧美、日本的数学家称他和同事们为“浙大学派”。
的确,自1931年到1952年间,苏步青培养了近100名学生,在国内10多所着名高校中任正副系主任的就有25位,有5人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连解放后培养的3名院士,共有8名院士学生。
在复旦数学研究所,苏步青更有谷超豪、胡和生和李大潜高足,形成了三代四位院士共事的罕见可喜现象。
故事四“七七”事变后,浙江大学被迫西迁。
在这国难当头,举校西迁时,苏步青接到一封加急电报:岳父松本先生病危,要苏步青夫妇去日本仙台见最后一面。
苏步青把电报交给妻子说:“……你去吧,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国。
”苏步青妻子苏松本说:“我跟着你走。
”但因妻子刚分娩不久,不能随行内迁,苏步青把妻子送平阳乡下避难,直到1940年暑假,由竺可桢校长特批一笔路费,才将妻子和女儿接到湄潭。
在湄潭的日子里,师生的生活极其艰苦,大学教授靠工资也难以糊口。
苏步青买了一把锄头,每天下班回家或休息日,就开荒种菜,有一次,湄潭菜馆蔬菜馆供应不上,就从苏步青菜地里要去几筐花菜。
还有一天傍晚,竺校长来到他住的破庙前,看见苏步青正挑水种菜,苏松本背着儿子烧饭。
细心的竺校长见锅里全是萝卜、地瓜干,就问苏步青。
苏步青解释说:“我家孩子多,薪水全拿来买米也不够吃。
地瓜干蘸盐巴,我们已吃了几个月了。
”竺可桢惊愕了。
于是,他特许苏步青两个读中学的儿子,破例吃在中学、住在家里(因为苏家拿不出被褥)的特殊待遇。
生活上的困难每况愈下,苏步青的一个小儿子因营养不良,出世不久就死去了。
苏步青把他埋在湄潭的山上,在小石碑上刻着“苏婴之冢”几个字。
然而,生活上的困难吓不倒有意志、有毅力的人,浙大的教学和科研依然有条不紊地进行。
苏步青也是带着困难走上讲台的。
当他回身在黑板上画几何图形时,学生们就会议论苏老师衣服上的“三角形、梯形……”的补丁,还有屁股上的“螺旋形曲线”!晚上,苏步青把桐油灯放在破庙的香案上写教材,终于用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完成了《射影曲线概论》一书。
1994年夏,笔者有幸在青岩看到苏步青迁徙途中住过的小庙,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令人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