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税免征的成本-收益分析

合集下载

漫谈农业税免除前后农民收支情况

漫谈农业税免除前后农民收支情况

漫谈农业税免除前后农民收支情况农业税是指农村土地使用税、农业税、水利建设费、集体经济组织所得税等一系列的税收。

在过去,由于农民在中国占据人口的大多数,而税收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农业税也成为了政府的一项重要财政收入。

但随着当前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大,以及乡村援助政策的实施,中国政府于2006年正式宣布取消农业税,实现全面免除。

前农业税时期,农民的生活状况非常艰苦,因为他们要承担生产成本的同时,还要缴纳高额的农业税,导致他们的收入很低。

根据调查,在1996年以前,农业税每亩耕地为16元,而农民的收入却只有不到1000元。

加上种种因素如天气等,导致农民的生活状况更加困难。

有些人负债、还利,日子过得非常紧张。

免除农业税之后,农民的收入和生活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例如,取消农业税后,向农民兑现补贴金额逐年增加,各地还积极探索新的扶持农业的办法和方式,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种植保险、疾病控制、技术服务等,大大提高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力。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人均收入逐年攀升,到2020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17249元。

但是,农业税免除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据一些专家分析,农业税的免除会给政府财政带来一定的压力,导致政府无法为农村进行持续性的发展、办好农业设施、修建农村路桥等提供出足够的财政支持。

此外,一些地方的部分村庄和乡镇的财政状况也较为困难,导致他们的援助力度较小,农民的状况也相应较差。

综上所述,农业税的免除是当今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措施,也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积极借鉴电子商务、新农合等经验,为农民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促进农业以及农村经济长远的发展。

同时,政府应尽一切努力加大财政投入,引导和支持农民在积极融入现代化农业的同时,创新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民种植效率和生活水平。

只要我们在政策,财政和技术等方面加强优化,推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市场化,扶持农村中的主力农民,使农村地区真正实现持续发展和繁荣,相信农民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农业税收减免政策

农业税收减免政策

农业税收减免政策一、引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血脉,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

为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减轻农民负担,我国不断推出农业税收减免政策。

本文将重点介绍我国农业税收减免政策的背景、政策内容、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背景农业税收减免政策的出台,是我国积极回应农业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的税负逐渐增加,给他们的生产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政府出台农业税收减免政策,旨在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稳定发展。

三、政策内容1.农业生产税减免政府对农业生产所需的农药、化肥和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的销售、增值税和消费税予以减免。

这一政策可以降低农民购买农资的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农业收入税减免农民的个人所得税纳税标准相对较低,但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发展,政府还对农民所得减免一定的税款。

这一政策鼓励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3.农业土地税减免政府对农业土地的征收和使用等方面的税收也予以减免。

这一政策保证了农民的土地使用权益,促进了土地的合理利用。

4.其他税收减免政府还对农村稳定发展所需的基础建设、耕地保护、农业科技推广等方面的税收予以减免。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支持。

四、实施效果农业税收减免政策的实施,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增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农业税收减免政策有效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农民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农资和耕种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其次,农业税收减免政策加强了农村经济的支持和扶持力度。

政府通过减免税收,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培训等方面,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三,农业税收减免政策促进了农产品的良性循环。

农民的税负减轻后,他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农产品质量,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提升。

五、存在的问题尽管农业税收减免政策在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全面取消农业税利弊分析及对策研究

全面取消农业税利弊分析及对策研究

全面取消农业税利弊分析及对策研究全面取消农业税利弊分析及对策研究2007-02-02 21:55:56关键词取消农业税,必要性,意义,负面效应,对策研究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明年全国全部取消农业税。

这标志着中国农民将彻底告别千年“皇粮国税”,“以农养政”时代宣告结束,一个“后农业税时代”正在到来,但正如温家宝总理指出的:取消农业税只是“改革的第一步,巩固改革成果还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走更长的路。

”一、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的必要性.农民是我国低收入群体,取消农业税是公平原则的要求。

农业税是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税种,同时具有增值税和所得税的性质。

然而,和其它职业劳动所交纳的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相比,农业税存在明显不公平现象。

首先是和增值税相比。

农业税征收对象为农业收入,农业收入中包含农民的生产投入,农民要缴纳占农业收入。

的农业税和农业税附加,如果把农业税的税额改增值税,就要扣除农民的生产投入。

目前,我国的农民生产投入要达到收入的左右,折合成增值税,其税率在以上,是其它劳动者所交的增值税税率的倍;其次是和个人所得税相比。

个人所得税税法规定,劳动者月收入扣除元的余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表明,××年农民人均收入元,月收入仅多元,远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却要交的农业税和农业税附加,这显然是不公正的。

.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出发,取消农业税势在必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都在农村。

我国农村拥有全国以上的人口,如果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根本谈不上全面小康。

以保护农业、发展农业、减轻农民负担、缩小农民与其它劳动者收入差距、缩小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贫富差距角度出发,取消农业税势在必行。

我国已在浙江,广东等发达地区宣布取消农业税,但这些地方农民根本不缺钱,取消农业税对他们意义不大。

真正要取消农业税的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只有这样才能逐步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差距,才有望实现我国全面小康。

农业税收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农业税收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农业税收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近年来,我国农业税收政策的调整对农民收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农业税收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一、农业税收政策的历史回顾首先,回顾我国农业税收政策的历史发展。

改革开放以前,农业税收政策严重负担了农民。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税收政策进行了多次调整,收费标准降低,甚至有些地区完全免征农业税。

这一系列措施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也提升了农民的收入。

二、减税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农业税收政策的减税举措对农民收入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减税政策降低了农民的经营成本,增加了农民的净收入。

其次,减税政策使农民能够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三、税收优惠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税收优惠政策是农业税收政策中的一项重要举措。

比如,对农业生产资料的减免和农业技术服务的优惠等,都有利于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的收入。

四、税收调整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农业税收政策的调整对农民的收入也会带来影响。

如对农产品的增值税税率进行调整,对农村房地产税的规定等,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农民的收入。

这就需要政府对农民进行及时的政策宣传和解释,以及建立完善的补偿机制,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害。

五、税收政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农业税收政策的调整不仅影响农民收入,也对农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合理的农业税收政策可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最终推动农民收入的增长。

六、税收扶贫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税收扶贫政策是农业税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减免农业税收、提供税收补贴和优惠等方式,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

这种政策对贫困地区的农民收入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七、税收政策的不足之处然而,目前的农业税收政策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政策宣传不到位,农民对税收政策了解不够充分。

二是一些地方存在不同程度的税收征收问题,使农民的收入权益受到影响。

关于免征农业税的几点分析

关于免征农业税的几点分析

关于免征农业税的几点分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我国是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全国总人口的3/4是农民。

湖北乡官李昌平的“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的呼声让中华大地为之一震,广大农民收入微薄,负担沉重,生活艰辛。

“三农问题”的解决尤为紧迫。

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怎样减轻农民负担?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是稳定社会的必要条件,也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的要求,是贯彻落实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

当前,在我国农民增收困难的现实状况下,减免农业税的征收是一则有效的方案。

一、我国现行农业税制及农业税征收状况1.我国现行的农业税制度我国现行的农业税收体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计税土地面积和计税常年产量基础上征收的农业税收,名义税率为%,实行以征收实物和征收代金大致各占1/2的定额征收方式。

常年产量以1998年前5年农作物的平均产量确定,并且保持长期稳定。

另一方面,1994年,我国进行分税制改革,建立了以增值税、流转税为主体、以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为辅的新的税制体系。

新税收体系基本没对农业税做改动。

,中央开始在部分农村推行税费改革,改革内容之一就是调整农业税政策,对农业税税率进行了调整。

将原来的农业附加税并入新的农业税。

新的农业税实行差别税率,最高不超过7%。

2.每年征收的农业税所占的比例农业税属于间接税税种,具有累退性。

近几年,我国每年征收的农业税占总税额的3%左右。

根据统计:1999年,全国税收总额亿元,农业税亿元,占%。

直至目前,每年的农业税额也不足500亿元。

二、现行农业税制带来的问题我国农业税的形成有特殊的历史背景。

建国之初,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政府收入主要依赖农业的贡献,在那个时期的国家财政收入中,农业税确实是一个举足轻重的税种。

我国农业税免征的成本-收益分析

我国农业税免征的成本-收益分析

我国农业税免征的成本一收益分析Analysis of cost-profit on cancellation of our farmer J s rural taxThe Second Theoretical Departments of Nanjing Institute Politics of P LA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摘要:成本和收益比较是决定制度变迁的关键。

我国从2004年开始降低农业税率,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试行农业税免征,2006年后,全国将取消农业税,实施农业“零赋税”。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免征农业税将是净收益。

但从短期来看,免征农业税对于政府来说可能是成本大于收益。

相关制度创新主体对这一制度安排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一致赞同、支持和推动了这一制度在全国的推行。

关键词:农业税制度创新成本收益Abstract: Analysis of cost-profit is the key point to the system innovation. In 2004,Chinese cen tral government lowers it’ s rural tax rate In economic flourishing region, the local government try to cancel farmer’ s rural tax. In 200 6,t he central government will cancel all the farmer^ s rural tax. In the eyes of the new institution economics, that the cancellation of r ural tax will be a net profit in a long run, but it is a negative cos t. at present. Related behavior corpus adopts and promotes this syste m innovation in the whole countryKeyword: Rural Tax Rate Rural Tax System Innovation Cost Profit 从2004年起,国家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

我国取消农业税的政策背景与效应分析

我国取消农业税的政策背景与效应分析

我国取消农业税的政策背景与效应熊皛白(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南京210000)摘要:文章运用历史和文献分析方法,在简要概括新中国成立前农业税制度演变基础上,进一步回顾和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业税政策变迁,进而基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尤其“三农”发展的视角,重点分析了我国取消农业税的政策背景,并进一步评估了我国取消农业税的政策效应,以期对我国农业政策设计和研究有所启示。

关键词:农业税政策背景政策效应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history and references to summariz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tax bef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China as foundation of reviewing and generaliz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taxes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China. Based on the visual angl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ic society especially "three agriculture"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olitical background of abolishment of agricultural taxes and evaluates the political efficiency of abolishing agricultural taxe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is hoped to be inspiration of design and study on Chinese agriculture policy.Key words: agricultural tax; political background; political efficiency一、引言农业税作为国家以法律形式实施的重要农业政策工具,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而且,对农业生产、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免征农业税后农民收入状况研究

免征农业税后农民收入状况研究

民去掉 了沉重 负担 ,提 高 了农 民收入 ,释放 出农村市场的 巨大潜力 , 促 进整个 国民经济 良性循环和城 乡关 系的 良性 互动,实现 国民 经济 的可持 续发展 ,标志 着中国农 业进入 了一个新的 时代 ,有人称之 为 “ 后农 业税时代”。在免征农 业税后 的 2 a中,我省农 民的收 入状 况怎样?收入增加 了吗?增加幅度 怎样 ?还有哪 些阻碍农 民增收的 因素存 在?带着这些 问题 ,本文以调查 问卷 的形式入手 ,了
农 业与 技术
第 3 卷
第 1 2期
2 0 1 3年 1 2月
免征农 业税 后农 民收入 状况研 究
袁 理
( 吉林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四平 1 3 6 0 0 1 ) 摘 要 :增加农 民收入是 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 的重要任务 ,也是 解决三农问题 的关键 。2 0 0 4年 ,吉林省 宣布免征农业税 ,使农
解农 民收入现状 ,分析 内在 因素并给 予解 决方 法对策 关键词 :农业税 ; 农 民收入 ; 三农 问题 中图分类号 :l Z 8 1 O 4 2 文献标识码 :A
三农 问题 的核 心是农 民问题 ,而农 民问题 集中体现在农 民 包给别人的农户甚至悔约强行收 回土地。 一些 外出务工人员说 增收上 ,农 民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 的基础 ,也 是农 村经济发展 虽然在外务工挣钱多 ,但是除去车费 、饮食 、住宿等开支 ,所 的晴雨表 。要实现 国民经济持续 、稳 定 、协调 发展的 目标 ,启 剩无几 。现在税费免 了,只要好好经 营土地 ,一年获得 的收入 比打工强多了。 动广 阔的农村市场是促进我 国经济走 出低谷的强劲动力源。 . 2 . 2农 民群众对科学种 田的认识更加明确 农业 税是国家依法 向从 事农 业生产并取得农业收入的单位 1 为 了在土地上获取更大 收益 ,农 民们变得爱 与周 围进 行对 和个人征收 的一种税 。 长期 以来 ,由于农业税 以征收粮食为 主, 所 以 习惯 上 又称为 “ 公 粮 ”。1 9 5 8 年 6月全 国人大 常委会 通 过的 《 中华人 民共 和国农业税 条例 》,统一了全国的农 业税收 制度 。 《 农业税条例 》是农业税 的基 本法律。根据 《 农 业税条 例 》规定 ,农业税 以合 理评 定的常年产量为计税依据 ,实行地 区差 别 比例 税率 ,全 国平均税率 为 1 5 . 5 %,各省 ( 区 、市 ) 的 平均税率 由国务院根据全国平均税率 ,结合各地区 的不 同经济 情况分别加 以规定 。各 地实际执行时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确定所 属 地 区税 率 ,但 最高不得 超过 常年 产量 的 2 5 %。长期 以来 , 我 国农业税一 直实行增产不增税 的稳定税赋政策 。 对于 9 亿 中国农 民而言 , 2 0 0 6 年 的春天是不一样 的春天 。 比了。他们主动 比哪家收成好 ,比哪家收入更 多。通过 对 比, 他们发现 ,农作物科技含量高 ,收成 明显好些。 2免征农业税后阻碍农民增收 的因素 虽然 免税后 的农 民收人 水平 相比从前 ,有 了显 著提到 ,但 提升程度有 限,尤其与城市居 民收入水平还有着 巨大差 距。在 看到农 民增收 的喜悦背后 ,仍然存在着 阻碍农 民增 收的诸 多因 素 ,其 中有些 因素不但没有消除或减轻 ,反而加剧 了。 2 . 1 农资价格上涨 ,农业生产成 本上涨 。降低 了农 民收入 增加 了生 产费用 ,加 大农业 生产成本 。农 资价 格的持续 上 涨 ,加大 了农业 的生产成本 ,使农 民在几 年间用于购买农业生 0 0 6年吉 林省农 民人 均 虽然仍要 为春耕忙碌 , 但有一件事 , 他们 却可以完 全抛 在脑后 , 产 资料 的费用也呈 大 幅度 增长 趋势 。2 那就 是中国农 民交 了千年的 “ 皇粮 国税”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 购 买 农 资支 出为 7 3 1 . 4 2 元 ,比 2 0 0 3 年 增加 2 9 9 . 0 4元 ,4 a 年 会产业发 展研 究所 所长马晓河说 , “ 免税是对农 民实实在在 的 均增 幅为 1 4 . 0 %,大大高于 同期农 产品价格的涨 幅。特别是 由 减 负 ,符合 中央关 注农 民 、帮助农 民的 “ 人本精神 ”。 于2 0 0 4 年农资价 格的大 幅上 涨 ,使 当年农 民购 买农资产 品的 1免征农业税后农民收入现状 人均支 出 比上年多 1 6 0 元 ,增幅高达 3 3 . 3 %,其 中购买化肥 和 1 . 1 农业经济发展迅速 。农 民收入增加 农药 的支 出增长 2 6 . 0 %,购买农用种子 的支 出增长 2 8 . 2 %。 由于 受免 征农业税 收 的拉 动 ,2 0 0 5年 我 国农 民人均 纯收 以下以梨 树县石桃 村农 户为例 ,就 2 0 0 4年和 2 0 0 6年的主 入 比上 年增 加 3 0 0元 以上 ,实 际增 长 6 . 8 % 左 右 。是 1 9 9 7年 要生 产费用进 行对 比 ( 注 :2 0 0 6年指标 数据是 以同等于 2 0 0 4 以来增 长速度最快 的一年 。2 0 0 5 ~ 2 0 0 7年 ,农 民的收入连续 3 a 年 的农资数量 和 2 0 0 6年农 资价 格推算出 )。 保持 了 6 % 以上 的增速 ,2 0 0 7年农 民的人均纯收入到去年 已达 钱姓农 民 ,男 ,现年 4 0岁 ,全 家常住人 口 4人 ,玉米 纳 4 1 4 0元 ,增长 7 . 4 %。农 民人均 的工资性收人 已经达到 了 1 9 2 8 税 面积为 0 . 4 h m 。 由于 2 0 0 4 年风调 雨顺 ,粮食 收购价 高 ,收 元 ,比上 年增 加 了 5 5 3元 ,增 速为 9 . 5 %。其 中,农 民的农 业 成 达历 史之 最 ,他 给我们 算 了一笔 帐 。他 家去 年每 6 6 7 m 产 收人 增加 5 3 元 ,增 长 3 . 6 %;农 民家庭经 营二 、三 产业 的收入 玉米 7 0 0 k g ,总计 4 2 0 0 k g 。按市场平均价格 每 5 O公斤 8 2 元 计 增加 3 5 元 ,增长 了 9 . 3 %。中央财政对农 民的种粮直补 、良种 算 ,全年玉米 收入 6 8 0 0 元。通过计算 ,在抵 消农业税后 ,农 补贴 、 农 机具的购置补贴等等 ,这些全年 的人均 的转移 收入达 民的种粮 每 6 6 7 m 田成本实 际增加 了 1 8 . 8 元( 农药看 似没涨 , 到1 8 1 元 ,人 均增加 3 3元 。 但 同等价格 的产品斤量 明显小于上年 的 , 也就等 于变向涨价 。 1 . 2我省农 民生产 、生活状况 明显改善 2 0 0 4 年农 药支出很少 , 与今年不可 比, 估计今 年投入更 大 ) 。

税收政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税收政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税收政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税收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各个行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同样受到税收政策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税收政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带来的利弊。

一、农业税费优惠政策的影响1. 农业企业所得税减免:税收政策对农业企业所得税的减免有利于鼓励农民参与农业现代化发展。

例如,对农业企业科技研发等方面的支出可以享受税收减免,这有助于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产品质量,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2. 农民个人所得税优惠:税收政策对农民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增加农民对农业投入的积极性。

通过减免个人所得税,农民能够更好地享受到农业发展的红利。

3. 农村土地使用税减免:税收政策对农村土地使用税的减免,能够减轻农民的负担,鼓励农民扩大农田规模,提高农业产能。

这对于解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农业税费优惠政策带来的问题1. 资源扭曲和不均衡:税收政策可能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和不均衡。

对农业税费的减免,往往会吸引大量资金和资源流入农业领域,导致农业与其他行业之间出现资源错配和不均衡的情况。

2. 地区发展差异:由于税收政策的差异,不同地区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可能会出现差异,导致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有些地区可能受益于税收优惠政策,农业得到快速发展,而其他地区则可能因为税收政策不利等原因,农业发展受阻。

3. 风险集中:农业往往受到天气、疫情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存在风险较高的特点。

税收优惠政策的推出,可能会吸引更多资金和资源投入农业,进而导致农业风险集中。

一旦农业面临困境,影响可能会进一步扩大,给农民和社会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三、税收政策对农业发展的建议1. 统筹兼顾:税收政策应该统筹兼顾农业与其他行业的发展,避免资源扭曲和不均衡现象的出现。

可以通过综合考虑农业现代化的需求,提出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既促进农业发展,又不影响其他行业的平稳运行。

我国免征农业税的成本

我国免征农业税的成本

我国免征农业税的成本作者:龙亚平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17期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免征农业税的政策背景,分析了免征农业税的表面内容和政治内容,根据公共支出项目的成本——收益分析理论以及制度创新成本——收益分析的一般理论,分别对免征农业税的个人成本——收益、社会成本——收益以及政治成本——收益进行了分析,得出免征农业税的收益大于成本。

关键词:公共支出;成本;收益;免征;农业税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0-02一、引言俗话说“农民稳,天下稳”,在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农业社会中,农民一直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一直是政府财政的提供者。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不仅向工业建设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劳动积累和资本积累,还提供了大量用于城市扩张的土地。

然而,当前农民收入水平总体偏低、农民负担过重。

中国加入WTO后的形势凸显出“三农”问题的政治意义,全球化浪潮将对我国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有着深远地影响,我国原有产业的调整、升级都需要从政治的角度加以战略性地重新规划,农业发展在入世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一个基本制度基础是税收制度,免征农业税政策是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化与发展,是改变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必要措施。

二、免征农业税的内容分析我们把免征农业税政策本身所规定的内容称之为免征农业税政策的表面内容。

通过对免征农业税的过程和表面内容的分析,可以揭示出免征农业税的政治内容。

对政治内容的揭示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免征农业税政策的实质和内涵。

1.免征农业税的表面内容根据现在已经废止的《农业税条例》的说明,所谓农业税是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兼营农业的其他合作社,有自留地的合作社社员,个体农民和有农业收入的其他公民,国营农场、地方国营农场和公私合营农场以及有农业收入的企业、机关、部队、学校、团体和寺庙向政府缴纳的税收。

免征农业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五个取消”。

税务减免政策农业领域新政策对农民的影响

税务减免政策农业领域新政策对农民的影响

税务减免政策农业领域新政策对农民的影响随着国家对农业政策的不断调整和优化,税务减免政策在农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一新政策对农民的影响是巨大的。

本文将深入探讨新政策对农民的具体影响,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一、减税降费政策的出台与背景随着农业领域的快速发展,税收政策的改革成为必然。

为了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

这些政策旨在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激发农业生产的热情,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

二、税务减免政策对农民的正面影响1. 减轻经营成本:税务减免政策的出台使得农民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不再需要支付过多的税款。

这无疑降低了农业生产的经营成本,增加了农民的利润空间。

2. 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减税政策可以让农产品的价格更具竞争力,提升其在市场中的销售率。

农民可以通过降低售价来提高他们的销量,增加收入。

3.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税务减免政策的实施,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资金用于创新和扩大农村经济规模,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和繁荣。

三、税务减免政策对农民的挑战1. 信息不对称:由于农民普遍缺乏税收知识,他们可能无法完全了解并享受到税收减免政策所带来的好处。

政府和农民组织应加强宣传,提高农民对税收政策的认知度。

2. 申请程序复杂:税务减免政策的申请程序繁琐,农民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政府可以简化流程,提供更方便的申请方式,减轻农民的负担。

3. 不同地区差异:税务减免政策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执行情况,有些地区的农民可能因地制宜地享受到更多的减免政策,而有些地区可能受制于条件限制,减免政策的效果不够明显。

政府应公平公正地制定政策,确保每个农民都能享受到相应的减免政策。

四、应对挑战的建议1. 提供培训和咨询:政府可以组织相关培训和咨询活动,帮助农民了解税收政策,并指导他们如何申请和享受减免政策的利益。

2. 简化申请程序:政府可以简化减免政策的申请程序,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申请途径,减轻他们的负担,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

我国农业税免征的成本-收益分析(1)

我国农业税免征的成本-收益分析(1)

我国农业税免征的成本-收益分析(1)引言农业税是指对农产品产量或销售额征收的一种税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我国农村地区是一项重要的税种。

然而,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逐步免征农业税。

本文将就我国农业税免征的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以评估这一政策的效果。

成本分析1. 减少政府税收收入免征农业税直接导致政府税收收入减少。

农业税是国家的一项重要财政收入,在农业税免征后,政府财政收入相应下降。

这将对政府的运营和公共服务产生一定的影响。

2. 农村地区公共服务需求增加免征农业税意味着农民不再需要缴纳额外的税费,这对农民家庭来说是一种减轻负担的好消息。

然而,它也会导致农村地区公共服务需求增加。

因为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项目可能会受到限制,如农村道路建设、教育和医疗等。

3. 农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农业税的免征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然而,也有人提出,免征农业税可能会导致农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

农业税对农业生产具有调节作用,能够激励农民增加农业生产和投入。

而免征农业税可能会减少这种调节作用,从而影响农业发展。

收益分析1.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免征农业税直接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由于农村地区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税的免征使农民能够更多地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2. 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税的免征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免去了农业税的负担,农民有更多的资金和精力用于农业生产的改善和现代化设备的投资。

这将促进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

3. 推动农民就业机会增加农村地区的农民多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税的免征使得农民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其他行业的就业。

免去农业税的负担,农民可以选择在城市工作或创办自己的农业企业,提高了农民的就业机会和创业能力。

结论农业税免征政策有其成本和收益两方面的影响。

从成本分析来看,政府税收收入减少、农村公共服务需求增加和农业发展阻碍是一些可能的负面影响。

我国农业税收减免政策内容、范围及获取方式有哪些

我国农业税收减免政策内容、范围及获取方式有哪些

我国农业税收减免政策内容、范围及获取⽅式有哪些我国是2006年起全⾯取消了农业税。

⽽现在的农业税收减免政策所指的农业税收是农产品税。

即购买和销售农产品时缴纳的增值税和所得税的减免。

减免的内容包括什么?政策明确规定,农民销售⾃产农产品以及参与农村流通时应享受个⼈所得税、增值税⽅⾯的优惠。

对专营种植业、养殖业、饲养业和捕捞业的个体⼯商户或个⼈,凡其经营项⽬属于农业税、牧业税征税范围且已征收农业税、牧业税的,对其所得不再征收个⼈所得税的政策;提⾼了个⼈、个体⼯商户和销售农产品的个体⼯商户的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明确了取消农业特产税后,对减征、免征农业税或牧业税地区的个⼈或个体⼯商户从事种植业、养殖业、饲养业和捕捞业且经营项⽬属于农业税(包括农林特产税)、牧业税征税范围的,其取得的上述4业所得暂不征收个⼈所得税。

那么到底哪些属于农业产品范围呢?在《农业产品征税范围注释》上是这么定义的:农业产品,是指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产业⽣产的各种植物、动物的初级产品。

其实,“农业产品”也只有在较为严谨的税收法规中作出过定义,⽽且有所特指,即为列举项⽬中的“初级产品”;虽然在⼀些税收法规和税收实务中常有“农产品”⼀词,却没有对“农产品”作出过明确的定义。

所以,我们要搞清楚两个问题:⼀是“农产品”和“农业产品”到底是否等同?⼆是“农业产品”中的“初级产品”⼜如何理解?事实上,在⽇常经济⽣活中使⽤的“农产品”只是通俗的说法,没有严密和清晰的定义界限,范围⽐较宽泛;通常情况下,税收法规和税收实务中的“农产品”就是“农业产品”的替代词(相当于“农业产品”的简称),但在具体适⽤时⼀定有所特指,如“初级农产品”、“免税农产品”等。

“农业产品”是在国民经济领域和法律层⾯使⽤的概念,在表述和使⽤上具有“规范和标准”的⾊彩,在具体适⽤时往往也会出现特指,范围较狭隘。

简单点说,⼆者在税收环境中等同,税收环境与其他环境相⽐较则不⼀定等同。

关于免征农业税的几点分析

关于免征农业税的几点分析

关于免征农业税的几点分析关于免征农业税的几点分析我国是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全国总人口的3/4是农民。

湖北乡官李昌平的“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的呼声让中华大地为之一震,广大农民收入微薄,负担沉重,生活艰辛。

“三农问题”的解决尤为紧迫。

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怎样减轻农民负担?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是稳定社会的必要条件,也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的要求,是贯彻落实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

当前,在我国农民增收困难的现实状况下,减免农业税的征收是一则有效的方案。

一、我国现行农业税制及农业税征收状况1.我国现行的农业税制度我国现行的农业税收体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计税土地面积和计税常年产量基础上征收的农业税收,名义税率为15.5%,实行以征收实物和征收代金大致各占1/2的定额征收方式。

常年产量以1998年前5年农作物的平均产量确定,并且保持长期稳定。

另一方面,1994年,我国进行分税制改革,建立了以增值税、流转税为主体、以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为辅的新的税制体系。

新税收体系基本没对农业税做改动。

,中央开始在部分农村推行税费改革,改革内容之一就是调整农业税政策,对农业税税率进行了调整。

将原来的农业附加税并入新的农业税。

新的农业税实行差别税率,最高不超过7%。

2.每年征收的农业税所占的比例农业税属于间接税税种,具有累退性。

近几年,我国每年征收的农业税占总税额的3%左右。

根据统计:1999年,全国税收总额10682.58亿元,农业税423.50亿元,占3.96%。

直至目前,每年的农业税额也不足500亿元。

二、现行农业税制带来的问题我国农业税的形成有特殊的历史背景。

建国之初,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政府收入主要依赖农业的贡献,在那个时期的国家财政收入中,农业税确实是一个举足轻重的税种。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行的农业税制呈现出很多缺陷和弊端。

农业税费减免谁是最大的受益者

农业税费减免谁是最大的受益者

前言在现今的经济环境下,减负已经成为政府优先考虑的工作之一。

其中,农业税费减免也是我国政府当前重点支持的一个方向。

然而,农业税费减免到底有多大的意义,谁是最大的受益者呢?在以下文档中,我们将会对这个问题加以探讨。

目录1.什么是农业税费减免2.农业税费减免的原因1.支持农业发展2.减轻农民负担3.保障农民生产生活3.受益者分析1.农民2.农业企业3.家庭农场4.结论什么是农业税费减免农业税费减免是政府对农民、农业企业等相关税收进行减免的政策。

减免的税费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支持农业发展,减轻农民负担,保障农民生产生活。

农业税费减免的原因支持农业发展农业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为了促进农业的繁荣和发展,政府通过减免农业税费,鼓励农民增加投入,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效益水平。

减轻农民负担农民属于我国的弱势群体,在面对病痛、灾害、自然灾害等时,往往会面临生活和经济双重压力。

针对这些情况,政府通过减免农业税费,有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提高生产和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

保障农民生产生活农业税费减免政策能够保障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利益。

通过减免税费,农村经济的发展能够更好地得到保障。

提高农民的收益水平,有助于增强农民对于粮食安全的信心、对家庭经济的信心,从而支持农民更好地进行生产活动。

受益者分析农民作为农业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农民在农业税费减免政策的支持下,能够减少经济负担,提高农业收益。

据统计,农业税费减免政策相比于往日,能够让农民增加30%的收益。

此外,在税费减免政策的支持下,农民能够增加投入,扩大经营规模,加强技术改良,提高粮食产量,不断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农业企业农业企业是我国农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农业税费减免政策的支持下,企业能够减少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减免税费,政府能够鼓励企业扩大投资,加强技术改良,提高竞争力,从而促进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取消农业税的利与弊 共24页

取消农业税的利与弊 共24页
-----冈纳·缪尔达尔《世界贫困的挑 战》
资金的供给
---上级与基层政府的博弈 --- 基层政府与农民的博弈
上级与基层政府的博弈
压力性行政体制
各级政府将指标和任务层层下压分解,下 派给下级组织。显然,乡镇政府作为最基 层的政府,其基本不具备与上级政府平等 的对话权利和谈判能力,处于弱势地位。
乡村基层组织与农民之间的博弈
农业税有违税负公平的原则
1、其他公民个人所得税有起征点,而农业税则不 存在免征额。
2、税费改革后的农业税,比城市工商税收中的流 转税税负要重。
(税率, 税负转嫁,经营成本) 3、我国大部分年份将80%以上财政支出用在只占 总人口不到40%的城市,而占总人口的60%以上 的农村只能获得不到20%的财政支出。
谢 谢!
对政府:
1、可减少因收税而引发的干群矛盾,提 高党和政府在农民兄弟中的威信,相关的征 收经费也将会大幅度减少
2、规范了基层行政行为,促进了机构和 人员精简等改革步伐
取消农业税的不利影响
一、县乡财政收入减少
1、不利于公共设施的建设、公益事业的发展 2、债务风险逐步显现 3、地方官员对工作定位不正确
取消农业税的利与弊
————孟俊华、章澜
什么是农业税?
农业税的含义:
农业税是国家对一切从事农业生产、有农 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俗称 “公粮”。
农业税的特点: 1、以农业收入为征税对象; 2、以长年产量为计税依据; 3、实行两种方式征收; 4、实行由国家统一控制下的地区差别比例税率; 5、地方政府具有相对较多的管理自主权。
2、监督管理薄弱,乱收费缺乏有效 地约束机制。
3、代理型政权经营者向谋利型政权 经营者转变。
不发达国家的政府都存在着程度不等的 “软政权化”, 各级政府机构人员往往根 据自己的需要去随意释解政府颁布的法规 与政令, “常利用各自掌握的资源, 在违法 和抵制法规的基础上, 为一己私利进行交 换”, 同时也是依据自己的私利来决定政 府法规和政令的执行与否。

农业税费减免谁是最大的受益者

农业税费减免谁是最大的受益者

农业税费减免谁是最大的受益者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也在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减免农业税费。

这一政策的实施,确实给广大农民带来了一定的实惠,但是究竟谁是最大的受益者呢?接下来,笔者将对此进行探讨。

首先要明确的是,减免农业税费具有普惠性和针对性。

普惠性表现为减轻农业生产成本,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更好地服务农民群众。

针对性则是针对一些较为贫困的农村地区,通过减免税费的方式,帮助农民们减轻负担,增加收入。

那么,“最大的受益者”具体指的是谁呢?笔者认为,从政策实施的效果来看,最大的受益者应该是具备一定规模的大型农业企业。

首先,由于政策的实施,大型农业企业在用地方面享受了更多的优惠。

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及文件精神,我国的农业用地分为基本农田和非基本农田,其中基本农田受保护,不允许非农业用地化。

对于大型农业企业来说,持有大量的基本农田,政策的实施为这些企业提供了更充足的基础,大大推动了它们的发展。

其次,在农业资金补贴方面,大型农业企业也是受益者之一。

为了鼓励农业生产,我国政府每年都会向农业生产者投入大量的资金。

此外,也会通过农业保险、农业贷款等多种方式,给予农业生产者资金和保障。

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些资金、保障等方面往往更容易为大型农业企业所获得。

再次,大型农业企业在税费方面也享受了更多的优惠。

由于其规模较大,生产成本高,并能对政府的税收构成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政府会在征收税费的过程中,对这些企业的征收力度进行一定的减免。

最后,大型农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有优势。

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具有雄厚的资金、技术等优势,能够承担更高的风险和成本,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从而在市场中获取更多的利润。

综上所述,大型农业企业是农业税费减免政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虽然政策的实施为广大农民带来了实惠,但在具体的财务属性和应用效果上,大农业企业更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实际收益。

因此,在今后的政策制定中,应当更加注重对广大农民的利益保护,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alysis of cost-profit on cancellation of our farmer’s rural taxThe Second Theoretical Departments of Nanjing Institute Politics of P LA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摘要:成本和收益比较是决定制度变迁的关键。

我国从2004年开始降低农业税率,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试行农业税免征,2006年后,全国将取消农业税,实施农业“零赋税”。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免征农业税将是净收益。

但从短期来看,免征农业税对于政府来说可能是成本大于收益。

相关制度创新主体对这一制度安排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一致赞同、支持和推动了这一制度在全国的推行。

关键词:农业税制度创新成本收益Abstract: Analysis of cost-profit is the key point to the system innovation. In 2004,Chinese cen tral government lowers it’s rural tax rate In economic flourishing r egion, the local government try to cancel farmer’s rural tax. In 200 6,the central government will cancel all the farmer’s rural tax. In the eyes of the new institution economics, that the cancellation of r ural tax will be a net profit in a long run, but it is a negative cos t. at present. Related behavior corpus adopts and promotes this system innovation in the whole countryKeyword: Rural Tax Rate Rural Tax System Innovation Cost Profit从2004年起,国家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

吉林、黑龙江两个粮食主产省先行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

河北、内蒙古等11个粮食主产省、自治区降低农业税税率3个百分点。

从2004年此项政策的实际执行看,减免农业税的步伐已经大大加快,截止到2005年1月底,全国已有26个省市区都已经宣布取消了农业税。

2005年3月5日,温总理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郑重承诺:(2005年)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免征农业税,全部免征牧业税,2006年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

原定5年取消农业税的目标,3年就可以实现。

那么,免征农业税是否是一种理性的市场经济行为?一些农业和经济专家认为,考虑到中国政府去年财政收入有2.6万亿元,GDP超过13万亿元,人均国民收入达到800-1000美元,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取消农业税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也有人对免征农业税后的基层政府运转表示担忧,认为一些贫困地区,从干部工资到教育经费,财政大部分支出都依赖农业税,全部免征,政府和学校将无法运转。

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对免征农业税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党中央的决定。

一、制度创新成本-收益的一般理论分析新制度经济学对一项制度变迁的研究都包含两项假定:第一,制度变迁主体的“经济人”的假定,即每一个参加变革的人在进行制度变迁时都能获取净收益,符合自己的“成本―收益”分析法。

但这里的“经济人”不同于古典经济学中的纯的利己心,它还包括有成就感,利他的行为动机等等,因为人并不都是自私的,就有人为别人做事而自己也会快乐的。

第二,假定出现了一种新的潜在收益,而这种潜在收益在现存制度中是无法获取的。

只有通过改变原有的制度安排,选择和建立一种新的更有效的制度安排才能获得这种潜在收益。

但是,并不是潜在收益出现了,就能进行制度变迁。

潜在收益的出现只是制度变迁的必要条件,却非充分条件。

实际的制度创新的发生还取决于成本问题。

“如果预期的净收益超过预期的成本,一项制度安排就会被创新”[1][P274]可见,新制度经济学把需求-供给和成本-收益的经济分析方法引入了对制度变迁的考察。

需要指出,制度变迁实际上是一个“非帕累托改变”的过程,既每一项改革新举措不可能在不减少任何当事人的个人福利的条件下使社会福利最大化,一部分人利益的增加可能要以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损失为代价,因此要求全体对每一制度安排作出一致协议(或布坎南似的一致同意)几乎是不可能的[2][P131]。

换言之,不同行为主体对任一制度创新收益和成本都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因此,制度变迁能否发生,还要取决于旧制度安排中各种利益团体对预期成本与收益的比较。

制度创新的主体分为三个层次:个体、团体(社会)和政府,它们对同一制度变迁的成本-收益比较是不一致的。

这包括:1、个体成本-收益。

这是从个人、家庭、企业或单个利益集团的角度来衡量某项制度创新的成本。

这种制度创新可能给他们带来更多收益(包括预期收益),例如更高的货币收入,企业留利的增加等,同时也要为此付出相应的成本代价,譬如增加货币收入却减少了非货币收入,承担的风险增大等。

一般说来,只有在收益可能大于成本时,单个行为主体才会产生制度创新的要求从而对由政府设计安排的制度创新持赞同和支持的态度。

2、社会成本-收益。

这是以单个主体的行为相互联系为视角来衡量某项制度创新需要整个社会付出的成本。

改革或创新得以进行的主要诱因是可以增加整个社会的收益和使社会收入分配更为公平;另一方面,即使这种预期收益得以实现,改革和制度创新也会使整个社会付出相应的成本,即变革成本。

在制度的变革成本中,很大部分是由于制度创新往往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利益摩擦与冲突而引起的。

在我国的改革现实中常常可以看到,改革中利益受损者(包括收入增加相对缓慢者)由于要承担巨大的社会成本付出,容易引发“仇富”心理,这种情绪越高,制度创新阻力越大,成本付出就越多,达到一定极限最终将导致社会的全面崩溃。

3、政治成本-收益。

这是以权力角度来衡量某项制度创新的成本。

政治规则一般受到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的约束,经济效率常常不是其主要目标,它考虑更多的是政治收益。

对制度创新而言,这种收益不仅表现为要求通过制度创新能增加财政收入,更重要的是在国力增强后获得更广泛的国内政治支持和加强在国际政治经济谈判中的力量,达到巩固权力之目的。

另一方面,制度创新也必然使权力中心面临相应的政治代价,譬如改革使权力扩散,弱化了权力中心的权威性,经济自由化所诱发的多元化政治力量可能对权力中心产生某种潜在的威胁等等。

毫无疑问,只有在制度创新的预期政治收益大于政治成本,权力中心才会主动推进改革进程。

否则,权力中心本身就可能为制度创新设置障碍。

由此可见,创新成本与创新收益的比较关系是制度创新能否发生的关键。

只有当赞同、支持和推动这种制度变迁的行为主体集合与其他利益主体的力量博弈中是否处于优势地位,制度创新才能产生。

这是制度安排和制度选择的充分条件。

二、我国农业税免征的成本-收益分析(一)个体成本-收益分析就个体收益而言,首先,免征农业税有利于农民增收。

农民负担过重居高不下,是多年来的老大难,连政府的吃喝招待都要摊在农民头上,最高时有的地方每人每年高达400多元,占到农民低收入的30%,农民不堪重负。

近两年在中央“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下,加大了对农民的减负力度,农民负担有了较大的减轻,但有的地方又跳不出时减时增的怪圈,总在那里习惯性地时不时地打农民的主意。

过重的负担,挤占了农民家庭消费,直接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农业税免征对于饱受沉重税负的农民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

2004年,中央取消了特产税,为农民减轻负担48亿元;减少农业税1个百分点,可再为农民减轻负担70亿元。

截至2005年1月,已有26个省(区、市)宣布取消农业税,全国农民直接受惠300多亿元。

2005年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免征农业税,全部免征牧业税。

2006年全国将全部免征农业税,农民将获得更多益处。

其次,免征农业税有利于农业发展。

中国人多地少,农民收入水平很低,积累能力很弱,农业面临着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压力。

农业税无形中又加大了这种压力。

税收和各种负担大幅增加,造成农民种地利润微薄甚至亏本,不少农民不愿承包土地,或者虽勉强种地但普遍减少投入,致使农业发展后劲乏力。

政府取消农业税,并给予可能的补贴,无疑会提高农民的积累能力,推动农业的成长。

2004年国家对种粮农民实施直接补贴,补贴资金116亿元,全国29个省份的6亿种粮农民直接得到实惠。

中国农业在宏观调控中得到加强,成为宏观调控的突出亮点。

2004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

8%,是1997年以来增长幅度最快的一年,全年粮食单产和当年粮食增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扭转了连续5年下降的局面。

2005年,中央增加对产粮大县和财政困难县乡的转移支付,国家粮补保持去年直补力度不变,有条件的省份还要有所增加;并选择农民最满意的直补方式,尽可能按种植面积进行直补。

不允许用发放的直补抵扣任何税费。

同时,在种植以后3个月内一次性把直补资金发给农民。

对中国农民来说,税负减轻,收入攀升,老天帮忙,粮食增产,人们对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快捷有力”有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第三,免征农业税有利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

我国已经加入WTO,无论在国际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我国农产品将面临同国外农产品处于同一竞争地位。

在世贸组织成员国内,各主要农业生产国,比如美国、欧盟等,为了保护本国和本地区的农业,不仅不征收农业税,反而给农民大量补贴,目的在于提高本国和本地区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这种形式下我国继续征收农业税无形之中增加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不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当前,我国经济还不十分发达,国家不可能对农业实施大量的补贴。

但是,在现有的条件下,取消农业税是可以做到的,此外,还应当参照国际上通用的做法,逐步实行对农业和农民给予直接补贴的办法,以便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这对于推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

就成本而言,尽管免征农业税对农民有百利而无一害,各地农民对此无不欢欣鼓舞。

但有调查显示,广大农民在负担得以减轻而拍掌叫好的同时,仍然有“五怕”,即“怕政策不连续、怕负担再转嫁、怕补贴不到位、怕政策不平等、怕土地乱占用”[3]这“五怕”就是免征农税后农民个体对制度创新可能会付出成本的本能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