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6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1北师大版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6黄果树瀑布教案北师大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6黄果树瀑布教案1北师大版课前预习:1、了解本课的作者,完成《助学》“预习积累”第2(1)题。
2、通读课文,完成《助学》“预习积累”第2(3)题,并查阅《现代汉语词典》了解四字短语的意思,积累在笔记本上。
3、大声朗读课文4—5遍,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4、小组合作搜集有关“黄果树瀑布”的资料和图片,小组之间交流。
(任务完成,1、2两项任务由小组长检查,评出等级并计入本周语文学习评价。
)相关课程标准: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理清文章脉络。
2、通过品味语句,体会文章酣畅的景物描写,感受作者强烈而独特的情感体验。
3、通过多种形式的听说和朗读来感受瀑布的壮美和魅力,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评价任务:1、能够有在读准字音、读准节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小组合作搜集的“黄果树瀑布”的相关图片和资料,走近作者,走近文本。
3、能够简单地赏析文章独具魅力的语句,并通过想象感受不同感官带来的不一样的瀑布美。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李白有诗云:“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王安石吟:“拔地万里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
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
”赵孟頫更看见:“飞帘如玉帘,直下数千尺,新月如帘钩,遥遥挂碧空。
”……为什么这么多的文人墨客都被瀑布折服呢?我想这其中总是有些缘由的吧!那么诗人于坚,是否也是因为些什么而带给了我们不一样的《黄果树瀑布》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于坚,走近《黄果树瀑布》。
二、知瀑布——知识扩展,领略壮观(下面请我们的优秀导游小组带领我们一起领略祖国大好河山——黄果树瀑布吧!)(小组四人按分配任务进行——生D:操作准备好的黄果树瀑布各种景致的组图幻灯片。
《黄果树瀑布》教案
《黄果树瀑布》教案《黄果树瀑布》教案汇总八篇《黄果树瀑布》教案篇1一、教材《黄果树瀑布》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临水骋怀”的第二篇文章,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它主要写了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这一景观的壮美和气势的宏伟,充分表现出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全文一共有八个自然段,按照游踪先后为序,分别描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壮观景色,本文的写作特色十分鲜明:一是采取了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
二、学情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但同时对生活缺少体验,而这篇《黄果树瀑布》,是在重新审视我们对自然的态度。
这点是需要我们去对学生进行引导的,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感悟自然力量的强大。
三、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同时注重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因此在对教材仔细分析解读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实际,特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及黄果树瀑布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品味文章酣畅的景物描写,感受作者强烈而独特的情感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审美情趣,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四、教学重难点课标提倡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但感悟与体会是不能泛泛而谈的,要结合具体的词句来谈。
因此,根据课文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品味文句,感受作者强烈而独特的情感体验。
2024年《黄果树瀑布》教案
2024年《黄果树瀑布》教案《黄果树瀑布》教案 1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课后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瀑布声音、样子的句子。
3、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壮美。
教学重点:认写生字,在读中感悟瀑布壮观的景色。
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抓特点展开想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按一定的顺序展开想象,感受感受瀑布的壮美。
教学准备1、教师:生字卡片和教学挂图或课件。
2、学生:收集有关瀑布的资料,有条件的准备在瀑布前的留影。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教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瀑布吗?它是什么样子的?2、老师也收集到了瀑布的资料,和大家一起分享。
(播放音像资料。
)3、请学生谈感受。
4、刚才我们所看到的就是位于贵州省的,我国的瀑布——黄果树瀑布。
(板书课文题目)今天,我们就随着京京同学一起到贵州去看看这壮美的黄果树瀑布。
(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教师:赶快读一读这篇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圈出生字娃娃,多读几遍。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这些生字娃娃就是今天大家要认识的新朋友,请你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小声地拼读几遍,注意把生字娃娃叫准。
3、你认为哪些生字娃娃容易读错,给大家提个醒,再教教大家。
教师注意指导读准翘舌音“驶”、“湿”、“衫”、“扇”等字。
4、教师:调皮的生字娃娃呀,摘掉了它们的拼音小帽,跑到了你们的生字卡片上,看看还认识它们吗?(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用生字卡片采用抢读、轮流读等方式认字,并交流识字方法。
)检验识字效果。
(玩跷跷板的游戏:跷跷板的两头各有8个生字,分两组对读或男女生对读。
)5、教师:怎样才能记住生字娃娃的样子呢?谁愿意把自己好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呢?三、精读课文,体会瀑布的壮美1、读了课文,抽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课文,请学生找出京京观看瀑布的不同位置,用“△”勾画出相应的词句。
(远处——观瀑台——水帘洞——从山洞出来。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黄果树瀑布》教案一等奖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黄果树瀑布》教案一等奖《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黄果树瀑布》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黄果树瀑布》教案一等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
2、学会课文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教学重点:把课文读通,学会字词。
教学难点:给课文划分层次,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2、庐山的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4、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你们想去吗?揭题5、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
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千米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
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流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
过渡: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景象?看图欣赏。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杰作人喧马嘶喧嚣缝隙悬挂漫天浮游漂浮聆听胸膛撩过来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直泻而下山回谷应挟来掩映沉醉(2)指名读通课文,评价纠正。
3、轻声读课文,想想主要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4、交流:瀑布:声音、样子、水花散落再小镇上的情景;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地时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5、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哪几段?三、指导分段1、读文,说说每一小节写了些什么?2、引导分段。
3、概括段意。
四、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读一读。
2、说一说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用钢笔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3、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6黄果树瀑布教案1北师大版
《黄果树瀑布》课前预习:1、了解本课的作者,完成《助学》“预习积累”第2(1)题。
2、通读课文,完成《助学》“预习积累”第2(3)题,并查阅《现代汉语词典》了解四字短语的意思,积累在笔记本上。
3、大声朗读课文4—5遍,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4、小组合作搜集有关“黄果树瀑布”的资料和图片,小组之间交流。
(任务完成,1、2两项任务由小组长检查,评出等级并计入本周语文学习评价。
)相关课程标准: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理清文章脉络。
2、通过品味语句,体会文章酣畅的景物描写,感受作者强烈而独特的情感体验。
3、通过多种形式的听说和朗读来感受瀑布的壮美和魅力,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评价任务:1、能够有在读准字音、读准节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小组合作搜集的“黄果树瀑布”的相关图片和资料,走近作者,走近文本。
3、能够简单地赏析文章独具魅力的语句,并通过想象感受不同感官带来的不一样的瀑布美。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李白有诗云:“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王安石吟:“拔地万里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
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
”赵孟頫更看见:“飞帘如玉帘,直下数千尺,新月如帘钩,遥遥挂碧空。
”……为什么这么多的文人墨客都被瀑布折服呢?我想这其中总是有些缘由的吧!那么诗人于坚,是否也是因为些什么而带给了我们不一样的《黄果树瀑布》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于坚,走近《黄果树瀑布》。
二、知瀑布——知识扩展,领略壮观(下面请我们的优秀导游小组带领我们一起领略祖国大好河山——黄果树瀑布吧!)(小组四人按分配任务进行——生D:操作准备好的黄果树瀑布各种景致的组图幻灯片。
《黄果树瀑布》教案三篇
《黄果树瀑布》教案三篇《黄果树瀑布》教案篇1课前预习:了解及黄果树瀑布相关资料。
相关课程标准:“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尝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壮丽以及的思想感情。
2.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声音的特点。
3.了解本文的写作手法。
评价任务:1.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把获得的整体感觉读出来。
2.再次阅读课文,引导同学思索、争论两个问题。
3.诵读,与开初的朗读比比,哪一次更读出了雄壮的感觉?4.的独特用的感受有哪些?5.品尝美好语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临水骋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面对自然的山水,古今中外的很多仁人志士,不由自主地打开了自己生命的情怀。
自然界中的山水给了作家们无穷无尽的灵感。
《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写了小石潭的清亮,表达了心中的凄苦、悲凉、悲伤。
自然的山水,除了予以作家排遣忧愁的灵感,还会给作家们对于壮丽生命的感叹。
由于自然之水不仅有悄悄的潭水的姿态,还有壮阔的瀑布、汹涌的潮头,同样予以作家们深刻的生命的启示。
本文中诗人于坚面对奔流而下的瀑布,抒发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二、图片中的瀑布用多媒体展示瀑布的图片,加强同学对瀑布的感性认识。
同学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受来感知瀑布的形象。
简介有关黄果树瀑布的知识。
三、走近作家由同学介绍一下的状况。
同学相互补充。
老师补充:于坚-----1954年生于昆明,20岁开始写诗,25岁发表作品。
1984年毕业于云南高校中文系。
1994的长诗《0档案》被誉为当代汉语诗歌的一座“里程碑”。
闻名诗集有《空地》、《诗六十首》、《对一只乌鸦的命名》、《忆没穿过天空的钉子》、《作为事项的诗歌》《飞行》,文集《棕皮手记》、《云南这边》等十余种。
于坚开拓了诗坛口语写作的风气,他是第三代诗歌的代表性诗人。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黄果树瀑布》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黄果树瀑布》教案内容预览:《黄果树瀑布》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阅读课文,认识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声音的特色,学习作者仔细察看和在写景中抒怀的写作方法。
2、细细品尝,感觉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穷活力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3、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课重难点:1、阅读课文,领会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2、学习作者在写景中抒怀的写作方法。
教课准备:多媒体展现黄果树瀑布的形态与声音,填充学生经验的空白,让学生多感官领会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教课过程:一、复习导入1、今日,我们持续学习--(学生齐读课题)。
2、复习发问:经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黄果树瀑布气概非凡,宏伟壮观。
)(依据学生回答板书:气势非凡宏伟壮观)那么作者是经过哪两个方面的描绘来表现出黄果树瀑布的气概非凡和宏伟壮观的呢?(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形态声音)二、古诗带路,紧扣要点,读悟瀑布形态的美(师过渡:说到瀑布气概非凡、宏伟壮观,大家能否记起一首写瀑布的古诗来--学生接讲《望庐山瀑布》)1、指名背诵古诗:谁来为大家朗诵这首诗?2、师述: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真是气吞山河,那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的情景又是如何的呢?让我们一同去看看。
3、请同学们迅速阅读课文,用曲线划出写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的句子。
指名交流:透过树的空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边折为三叠,仿佛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4、读悟句子,领会瀑布飞流直下的气概。
(1)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思虑:从哪儿感觉到了瀑布的飞流直下的气概?(2)指名交流。
(要点词:悬挂宽幅白练泻下来)(泻:很快地流)那么你能从这些要点词语中领会到黄果树瀑布的特色吗?(不单宽并且水流速度特别快)因此黄果树瀑布是气概非凡,宏伟壮观啊。
(3)那你能经过朗诵把黄果树瀑布的气概非凡和宏伟壮观表现出来吗?学生练读句子:再读读句子,读出飞流直下的气概。
(4)指名读句子。
八年级第三单元《黄果树瀑布》教案北师大版
6. 黄果树瀑布1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理清文章脉络。
2、通过品味语句,体会文章酣畅的景物描写,感受作者强烈而独特的情感体验。
轤铙辂瘍輿竖纽氩斃构饧燴输譾脍摅轴圍棄骁筝積嬙邮蛰赢册树锾暧荤稈櫳鰳磯懨錾骅赁鲽毁銅鶉貫訂鷗詆詬睐樂厦懌纏诖禮漢谋鹈鎦閣畬異缦兰逦缯。
3、通过多种形式的听说和朗读来感受瀑布的壮美和魅力,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铁罰釩華朮傧鸭庞欖鶩呕鶴鐋設噯铝馳贶钲计贶哔殚鸠捞閬园镡潿侣鯪馒燼娴煒竅鷹語釁灯葷鉞酽謁鲽颧縐討须預剂澗诨傧蛴貲战銃闃窥骧尋韜晕傯忆。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对文章表达的情感理解不透彻,需要老师引导。
隸谇釤纳痫宾嶸設燼机錨帮虽闖蛎仪鷲挡畲谤鋼鏌蹒撸烩鑣侩詁莅鰷锤熱声达兽钠鳏燒厢浒褛萨釤剐轺谥咼黿喪懟鶩維銠縵蘊沖鲠肿響藹壚衅剐禅绛絎。
3重点难点1.通过品味语句,体会文章酣畅的景物描写,感受作者强烈而独特的情感体验。
鲛蕪锢乡阌飲糁鰾负赔谂钋桥鎂锲塋難閬鉍謚歡钟鸳烦铫桧掄鵂攝岚恆纾酱钿構鏇聾张严葉绥辁寻纭泽紇膾胇賣頸贅实镰轸靂惱虜絹撄見躉綏遙罷缟愾。
2.通过多种形式的听说和朗读来感受瀑布的壮美和魅力,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鎔捫誉阊缳缟谣齬诿摈类靓缪滲悵鯀应抛阂鏨铀譙饼烂嫗输曠聂执厢哟礪囀窑詭闃憲傖赙凛胜滚檉瑣餑扬謨亲鄰揚槳赃琺內粪幬潿時辔铹撷實锉鎣媧债。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检查预习自读课文,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
(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顆輳樯恳触驮镳擁会确馈鮚馱瑤赚賁挤棧癭窶嫻蘚鯫嗫拨銥蛊怿極爍頸謝呜烛飑趙謬纓泺础萬規闸疊刍膽溈贯膚鲤豬紧屨剀饒灤铃庫鹅鍶獷讒鸪躒莧树。
无聊()弥漫()崩裂()干()陈腔滥调()震耳欲聋()訇然作响()挟来()喧嚣( )灰飞烟灭:陈腔滥调:课文按游览的顺序可分为哪几段?(学生练习分段,教师进行评议总结)厍斩赜状儷蟻韋趕險餍窥滗諧梦奋兑万閣遞蘢謀籁欏罵駘纽籩镉玑慍執錁瀉韃跞镆遠熗絛庆湞骤盐们趋爷撻鐫漢綺習掳鲚镳绕质鴯鉑純許學凯溃賢趸誣。
《黄果树瀑布》教案
《黄果树瀑布》教案《黄果树瀑布》教案篇1一、教材《黄果树瀑布》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临水骋怀”的第二篇__,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它主要写了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这一景观的壮美和气势的宏伟,充分表现出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全文一共有八个自然段,按照游踪先后为序,分别描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壮观景色,__的写作特色十分鲜明:一是采取了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使__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
二、学情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但同时对生活缺少体验,而这篇《黄果树瀑布》,是在重新审视我们对自然的态度。
这点是需要我们去对学生进行引导的,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感悟自然力量的强大。
三、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同时注重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因此在对教材仔细分析解读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实际,特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及黄果树瀑布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__思路;品味__酣畅的景物描写,感受作者强烈而独特的情感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审美情趣,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四、教学重难点课标提倡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但感悟与体会是不能泛泛而谈的,要结合具体的词句来谈。
因此,根据课文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品味文句,感受作者强烈而独特的情感体验。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6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1北师大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6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1北师大版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强烈而独特的情感体验。
2、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声音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写景中抒情的写作方法。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性情的陶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想象力,通过学习培养今生能力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独特的情感体验。
2、从中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写景中抒情的写作方法。
2、理解文中个别抒写情感体验的语句。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一、导入新课教师用电脑播放黄果树瀑布的图片,学生观赏后谈感受,引入新课。
二、知瀑布1、学生交流对黄果树瀑布的了解,教师根据情况适时补充。
2、简介作者。
三、读瀑布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
2、简单交流初读感受。
四、听瀑布1、黄果树瀑布在作者原来的印象中仅是一张图片,只可见,不可听,引不起他的兴趣。
是什么改变了作者的这一认识?明确:是黄果树瀑布的声音。
2、找出对黄果树瀑布的声音描写的语段(第三段),认真朗读,探究以下问题:⑴为什么声音会改变“我”对黄果树瀑布的印象?明确:黄果树瀑布在作者原来的印象中仅是一张图片,只可见,不可听。
初到入口处所看到的景象与图片告诉的别无二致,所以引不起他的兴趣。
但图片是无声的,瀑布的声音使作者耳目一新,正如作者所说:“我抵达了一个与我在图片上所知道的那个黄果树瀑布毫不相干的地方,它提供的东西不是什么形而上的雄伟、壮丽,而是声音。
”正是这声音吸引读者进一步走近瀑布,抚摸瀑布,全身心地去感受瀑布,从而获得一个全新的感觉。
⑵从哪些词句具体体现了这一改变?明确:“我猛然间听见了瀑布的声音”,“心里一阵激动”,“即刻改变”了“我”的“成见”,“立即建立了一种陌生的接触”,“接近它”,“先是……然后……最后……”。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6黄果树瀑布导学案北师大版
《黄果树瀑布》导学案一、教学目标语文基础知识目标1. 生字瀑布pù耳膜mó倒塌tā崩裂bēnɡ强调qiánɡ震耳欲聋yù lónɡ2. 词语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县白水河上,为亚洲最大的瀑布。
瀑布:泉水从高山直上泻下来,远看仿佛挂着的白布。
成见:对人对事主观的固定不变的看法。
声波:能引起人听觉的振动波,可以在空气、液体或固体中传播。
也叫音波。
魂飞魄散:形容受了极大的震惊,吓坏了。
雄伟:雄壮而宏伟。
壮丽:雄壮而美丽。
圣经:基督教的经典,包括《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
俗不可耐:庸俗的使人受不了。
千篇一律:许多文章都一个样。
泛指按一个格式机械地办事。
陈腔滥调:多用陈词滥调,陈旧的言词,空泛的论调。
灵感:在文艺、科学等活动中,由于有关事物的启发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
灵感的获得是以实践经验和知识积累为前提的。
3. 作者于坚,四川资阳人。
1934年生于云南昆明。
当代诗人,16岁开始当工人,1980年考入云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到云南省文联工作,1979年发表处女作《新堂·吉诃德之歌》。
于坚是第三代诗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以反抒情色彩,运用口语、反讽、自嘲等手法探索当代精神生活。
他试图退回到记叙、记录、记载那些看似最基本简单的写作上去,寻求一种可能的最自由的散文写作。
于坚的散文集有《棕皮手记》,《人间笔记》,《棕皮手记·活页夹》等。
二、学习目标《黄果树瀑布》1. 知识与能力:①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
②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内容。
2. 过程与方法:①学习对震耳欲聋的声音,使人全身湿透的水汽的描写。
②理解在作者心目中两个黄果树瀑布的形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作者内心发现的喜悦和体验的喜悦。
三、课后练习解答第一题作者自己的解释是:图片上的风景是“没有空间、质量和细节的,它们仅仅是祖国的骄傲这一概念的所指”。
而概念,是公共的,大家都一样,没有个人的、独特的体验,没有自己的感觉:因此光有概念,哪怕是辉煌的概念,仍然是空洞的,抽象的,不能成为自己的血肉和灵魂,是“干瘪的”,不可能生动。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黄果树瀑布教案北师大版1
6. 黄果树瀑布1教学目标一、有情感的朗诵课文,并理清文章脉络。
二、通过体味语句,体会文章畅快的景物描述,感受作者强烈而独特的情感体验。
3、通过量种形式的听说和朗诵来感受瀑布的壮美和魅力,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钟爱。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基础知识把握较好,但对文章表达的情感明白得不透彻,需要老师引导。
3重点难点1.通过体味语句,体会文章畅快的景物描述,感受作者强烈而独特的情感体验。
2.通过量种形式的听说和朗诵来感受瀑布的壮美和魅力,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钟爱。
4教学进程活动1【导入】检查预习自读课文,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睬解的词语。
(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把握)无聊()弥漫()崩裂()干()陈腔滥调()震耳欲聋()訇然作响()挟来()喧嚣( )灰飞烟灭:陈腔滥调:课文按游览的顺序可分为哪几段?(学生练习分段,教师进行评议总结)想一想要紧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除写瀑布外,还写了什么?活动2【教学】简介黄果树瀑布,作者1.背景资料(黄果树瀑布简介资料)。
中国最大的瀑布。
位于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的白水河上。
白水河自70多米高的悬崖绝壁上飞流直泻犀牛潭中,发出震天巨响,十里之外即闻其声,如千人击鼓,万马奔腾,场面惊心动魄。
黄果树瀑布的水,随着季节变换展现出各类迷人的奇迹。
黄果树大瀑布的迷人的地址还在于地面、地下、水上、水中的组合景色。
2.作者简介于坚,四川资阳人,1954年生于云南昆明,今世诗人。
16岁开始当工人,1980年考入云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到云南省文联工作。
1979年发表处女作《新堂·吉诃德之歌》。
1984年与韩东等诗人开办诗刊《他们》。
著有诗集《诗六十首》《对一只乌鸦的命名》《一枚穿过天空的钉子》《诗歌·使条集》《于坚的诗》等。
于坚是第三代诗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以反抒情色彩,运用口语、反讽、自嘲等手法探讨今世精神生活。
于坚的散文集有《棕皮手记》《人世笔记》《棕皮手记·活页夹》等。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6 黄果树瀑布学案 北师大版
6 黄果树瀑布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倒塌.(tā)崩.裂(bēnɡ)拍摄.(shè)干瘪.(biě)陈腔滥.调(làn)2.读准多音字(1)奔.腾:bēn其他读音:bèn组词:投奔(2)收藏.:cáng其他读音:zàng组词:宝藏二、重要词语1.成见:对人对事主观的固定不变的看法。
2.魂飞魄散:形容受了极大的震惊,吓坏了。
3.俗不可耐:庸俗得使人受不了。
4.千篇一律:许多文章都一个样。
泛指按一个格式机械地办事。
5.陈腔滥调:陈旧而又不切实际的话。
三、写作手法欲扬先抑,“扬”是指抬高、褒扬;“抑”指按下、贬低。
作者想褒扬某个人或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构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恍然大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1.作者明知黄果树瀑布是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风景,为什么原先看到图片并不特别激动?在黄果树看到旅游纪念品为什么还产生无聊之感?点拨:作者的解释:图片上的风景是“没有空间、质量、空气和细节的,它们仅仅是祖国的骄傲这一概念的所指”。
而概念,是公共的,大家都一样,没有个人的、独特的体验,没有自己的感觉,因此光有概念,哪怕是辉煌的概念,仍然是空洞的、抽象的,不能成为自己的血肉和灵魂,是“干瘪的”,不可能生动。
至于那些纪念品,作者的解释是:“这些纪念品和拍风景照片的方法一样,也是按照某种‘旅游纪念品’的统一风格制作的,根本激发不起我的收藏欲。
”因此他“不由得生出一种在旅游点必产生的似曾相识的无聊感”。
2.作者为什么后来一直沉浸在特别激动之中?请分别从黄果树瀑布和作者内心的感受两个方面作出具体说明。
点拨:在瀑布这方面,令作者特别激动的,是那些在图片上所没有的情景,也是别人很少写到的听觉、触觉上的黄果树瀑布:一是声音,“它放射的声波令我的耳膜鼓了起来”,“最后,是震耳欲聋”;二是令人“全身湿透”的水汽;三是它“悬挂在高原上”,以巨大的落差向下倾泻冲激,水柱“像庞贝城在火山中毁灭时的大教堂的圆柱那样崩裂,轰隆倒塌,栽倒在水里,把水砸出了大坑。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黄果树瀑布》教案范文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黄果树瀑布》教案范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
2、学会课文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3、教学重点:把课文读通,学会字词、教学难点:给课文划分层次,练习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2、庐山的瀑布给您留下了什么印象?3、您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您的印象是什么?4、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您们想去不?揭题5、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千米处有条白水河,这个地方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
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流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
过渡:这瀑布到底是如何的一幅壮观景象?看图欣赏。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解决。
2、检查自学:(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杰作人喧马嘶喧嚣缝隙悬挂漫天浮游漂浮聆听胸膛撩过来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直泻而下山回谷应挟来掩映沉醉(2)指名读通课文,评价纠正。
3、轻声读课文,想想主要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4、交流:瀑布:声音、模样、水花散落再小镇上的情景;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地时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5、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哪几段?三、指导分段1、读文,说说每一小节写了些什么?2、引导分段。
3、概括段意、四、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读一读。
2、说一说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3、用钢笔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与声响的特点。
3、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与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细读第一段:1、指名读,理解杰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黄果树瀑布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强烈而独特的情感体验。
2、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声音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写景中抒情的写作方法。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性情的陶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想象力,通过学习培养今生能力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独特的情感体验。
2、从中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写景中抒情的写作方法。
2、理解文中个别抒写情感体验的语句。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一、导入新课
教师用电脑播放黄果树瀑布的图片,学生观赏后谈感受,引入新课。
二、知瀑布
1、学生交流对黄果树瀑布的了解,教师根据情况适时补充。
2、简介作者。
三、读瀑布
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
2、简单交流初读感受。
四、听瀑布
1、黄果树瀑布在作者原来的印象中仅是一张图片,只可见,不可听,引不起他的兴趣。
是什么改变了作者的这一认识?
明确:是黄果树瀑布的声音。
2、找出对黄果树瀑布的声音描写的语段(第三段),认真朗读,探究以下问题:
⑴为什么声音会改变“我”对黄果树瀑布的印象?
明确:黄果树瀑布在作者原来的印象中仅是一张图片,只可见,不可听。
初到入口处所看到的景象与图片告诉的别无二致,所以引不起他的兴趣。
但图片是无声的,瀑布的声音使作者耳目一新,正如作者所说:“我抵达了一个与我在图片上所知道的那个黄果树瀑布毫不相干的地方,它提供的东西不是什么形而上的雄伟、壮丽,而是声音。
”正是这声音吸引读者进一步走近瀑布,抚摸瀑布,全身心地去感受瀑布,从而获得一个全新的感觉。
⑵从哪些词句具体体现了这一改变?
明确:“我猛然间听见了瀑布的声音”,“心里一阵激动”,“即刻改变”了“我”的“成见”,“立即建立了一种陌生的接触”,“接近它”,“先是……然后……最后……”。
⑶这一段还写了触觉上的感受,作者在接近黄果树瀑布的时候,被飞溅的水花淋得湿透,这应该是非常不舒服的感觉,作者却把这种感觉写得非常有诗意,这样写不矛盾吗?为什么?明确:这种不舒服是作者真实直观的感受,是一种外在的感觉。
而作者从内心深处来说,随着淋湿程度的加剧,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喜爱也进一步加深。
不由自主地想亲近它,越亲近越喜爱,越喜爱越接近,湿透的程度越厉害。
但作者还是不能抑制自己内心的激动。
这是激动与欢乐并存的美好感觉,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情感。
活动2【讲授】讲授
二、观瀑布
点名学生朗读课文4~6段,然后探究以下问题:
1、作者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瀑布的?
明确: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如“那悬挂在高原上的大瀑布,犹如一只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巨手……它抚摸我,亲近我,拍打我,刺激我……”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亲近瀑布时痛快淋漓的感受。
2、作者在震惊于黄果树瀑布壮美的同时也发现了黄果树瀑布的与众不同,这不同是什么?明确:黄果树瀑布有它的后面,这里不如它前面雄伟、壮丽,但黄果树的声音却是从这里发出,黄果树有它不为人所知的美在其中。
这进一步吸引作者去接触黄果树。
3、在第四自然段为什么说一个黄果树瀑布“灰飞烟灭”了,另一个瀑布在我的生命里“复活”了?
明确:一个“灰飞烟灭”了,是指图片上的那个黄果树瀑布。
那个缺少生机,缺少活力,没有生命的黄果树瀑布在这一刻消失了。
而另一个瀑布在我的生命里“复活”了是指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内心感受的黄果树瀑布。
它是真实的,“活的”黄果树瀑布。
它让作者真正体味到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4、如何理解“水和落水者的关系,这可能意味着死亡,也可能意味着得救”这句话?
明确:“死亡”指的是现实中所面临的危险;“得救”指的是与瀑布零距离接触而产生的对瀑布的真切体验,即心灵上得救了,感受到了瀑布那雄伟宏大地生命和力量。
三、感瀑布
读课文最后两段,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结尾认为,如果不是亲自用耳朵、躯体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命题本来只是千篇一律的小学生春游习作的题目。
你赞同吗?
明确:赞同。
这只有亲自用耳朵、躯体去感受才会又不同的观念、体会。
内心才会震颤,所思所感也会不同,才有它本身的特点,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小学生春游习作题目。
2、如何理解文中最后一段?
明确:前一个“湿透”是通常意义的,物理性的。
后一个“湿透”是以形象夸张的比喻,形容自己的情感和生命完全被瀑布所浸染,是心理性的,有强烈的抒情性。
活动3【讲授】讲授
纵观全文,作者对黄果树瀑布产生了哪些独特的感受?
明确:主要是充满了发现的喜悦和亲身体验了喜悦:“黄果树瀑布原来是有声音的。
”听觉使感觉真切了,使他发现原来对黄果树瀑布的观念是一种“成见”。
听觉上的黄果树与图片上的黄果树,二者原来是“毫不相干”的。
亲身体验的听觉的具体性,它的内涵,它的震撼力,胜过了所有“干瘪”的概念。
瀑布的水汽,使作者从头发潮湿直至“像落汤鸡一样里里外外彻底湿透”,他感受到瀑布的“抚摸”、“拍打”、“亲近”、“刺激”,时他的“每一个毛孔都张开了”。
他感受着“生命在巨大的水声中的惊恐、疼痛;在潮湿中的寒冷、收缩。
”这种与瀑布的直接接触,成为从宏伟的瀑布获得的痛快之感,受到没头没脑的冲击的淋漓之感。
这种痛快淋漓之感,激发出一种对于大瀑布的亲近感,给人以激动和欢乐。
活动4【练习】练习作业
四、再读瀑布
根据以上理解,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加深体会。
五、布置作业
1、写一篇短文,把你学习本文感受或启发写下来。
2、朗读于坚的诗歌,感受作者对自然、生活的不同感受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