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支持模型的企业并购决策与实证研究

合集下载

跨国公司并购战略决策模型及实证研究

跨国公司并购战略决策模型及实证研究

跨国公司并购战略决策模型及实证研究跨国公司并购是多国企业之间进行合并与收购,旨在迅速拓展市场份额、增强竞争能力和获得其他企业的资源与技术。

在全球化经济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并购已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并购决策涉及诸多复杂因素,对企业的影响深远,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决策模型来指导并购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一、跨国公司并购决策模型的构建跨国公司并购决策模型的构建是基于对并购过程中关键因素的全面分析和评估,包括战略目标、市场环境、目标企业评估、风险管理等。

下面对其中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简要说明。

1. 战略目标:一个成功的并购策略需要明确的战略目标。

企业需要确定并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新市场份额、获得核心技术、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等。

对于不同的战略目标,需要采取不同的并购策略和方法。

2. 市场环境:了解并购市场的宏观与微观环境对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宏观环境包括经济情况、政策法规、文化差异等因素的评估。

微观环境则需详细分析目标企业的竞争力、行业地位、技术实力等。

3. 目标企业评估:对目标企业的全面评估是决策模型中的重要环节。

这包括财务状况、商业模式、管理层素质、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评估,以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和潜在风险。

4. 风险管理:并购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风险,包括市场风险、金融风险、法律风险等。

在决策模型中,需要明确并购风险的类型及相应的管理方式,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跨国公司并购决策实证研究跨国公司并购决策实证研究旨在通过实际案例来验证并购决策模型的有效性,并分析影响并购绩效的关键因素,提供实践指导。

这方面的研究常常通过统计分析、案例分析和专家访谈等方法来进行。

1. 统计分析:研究者可以采用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通过收集并整理大量的并购数据,寻找影响并购绩效的关键因素。

比如,收购前的经营状况、战略目标的一致性、并购后的整合能力等。

2. 案例分析:通过对一些成功与失败的并购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者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并购经验与教训,为决策提供实用建议。

企业并购定价决策机制研究——基于协同效应与影响成本的视角

企业并购定价决策机制研究——基于协同效应与影响成本的视角
1 算价 值和 重置 价值 清
会 认 为并 购 方之 所 以 愿 意 并 购 自 己 的企 业 ,是 因 为 并 购 方
期 望 通 过 并 购 目标 企 业 实 现 并 购 方 的 战 略 意 图 、取 得 核 心
竞 争 能 力 、 成 可 持 续 竞 争 优 势 , 终 获 得 由 并 购 创 造 的 协 形 最
【 关键词 】 同效应 ; 影响成本 ; 并购定价 协
并 购往 往会 在 经济 周期 低谷 中呈现 出 繁荣 , 金融 危机 不但 会催 生 新 技术 、 生 新 的供 给 和 需 求 , 产 而且 还 会 推动 并 购 的增 的价 值 。清 算 价值 通 常 无 法获 取 正 常交 易 市 场上 的 公平 交 易 价 格 , 且 多低 于 目标 企 业 账 面价 值 。如 果 目标 企 业 因 经 营 而
产 清 算 以获 得 清 算价 值 。 但 需 要 注 意 的是 , 果 目标 企 业是 如
国家 能 力的 重要 手段 。并 购 涉及 问题 众 多 , 中并购 定价 是最 上 市 公 司 , 其 则其 “ ” 壳 资源 有 可 能提 升 目标 企 业 股 东 对 并 购价
难 以把握 的核心 环 节 。 同效应 和影 响成 本是 影响 并购定 价诸 协 多 因素 中的 关键 因素 , 因为预 期协 同效 应 是并 购价 值 创造 的主 要驱 动 力 , 果并 购定 价 过 高 , 无论 如 何 也 难 以实 现 预 期协 如 则 同效 应 ; 如果 并购 定 价过 低 , 又会 失去 对 目标 企业 的吸 引 力 , 最 终都 可能 导致 并 购失 败 。从我 国 已发 生 的相 关并 购案 例看 , 并 购定价 通 常 只关注 目标企 业 的价 值评 估 , 忽视 协 同效 应与 影响 成本 对并 购 定价 的影 响 ,也缺 乏 完善 的并 购 定价 决策 机制 , 进 而导致 并 购定 价 不合 理 , 大大 降低 了并购 的价 值创 造 能力 。 因 此 , 有必 要从 协 同效 应及 影 响成 本 的角 度来 探讨 并购 定价 区 很

掏空、支持与并购重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掏空、支持与并购重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掏空、支持与并购重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掏空、政府支持和并购重组成为热门话题。

本文将基于大量的经验及实证研究,对掏空、支持和并购重组现象进行剖析,探讨背后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掏空现象。

掏空是指控制股东将上市公司财产转移为个人或其他关联企业财产的行为。

掏空现象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其手段多种多样,如虚构交易、资金转移、关联交易等。

掏空行为严重损害了上市公司的利益,削弱了公司财务状况,损害了股东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市场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信心。

其次,我们来讨论政府支持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尽管政府的支持可以帮助企业渡过经营困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研究发现,政府支持水平与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有一定关联,治理不善的公司更容易依赖政府支持,而政府支持会增加公司的政治风险,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平,扭曲市场竞争。

最后,我们来探讨并购重组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并购重组是指企业通过购买、合并或重组其他企业来实现成长和扩张。

研究显示,并购重组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有正面影响,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地位、技术创新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

然而,一些并购重组也存在风险,如交易价格过高、整合困难等。

因此,对于上市公司而言,选择合适的并购重组时机和对象至关重要。

那么,上述现象和影响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方面,中国的市场环境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是导致掏空、政府支持和并购重组现象普遍存在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薄弱,信息透明度不高,也为这些现象提供了可乘之机。

针对上述问题,政府需加强监管,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市场的公平竞争程度。

同时,上市公司需加强内部治理,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增强股东权益保护意识。

此外,投资者也要加强风险意识,理性投资,减少投资风险。

综上所述,掏空、政府支持和并购重组是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的重要问题。

虽然这些现象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合理的政策和制度安排可以消解这些问题,推动我国上市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综上所述,掏空、政府支持和并购重组是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于企业并购绩效研究方法的研究

关于企业并购绩效研究方法的研究

关于企业并购绩效研究方法的研究关于企业并购绩效研究方法的研究一、引言企业并购是指一家公司通过收购、合并或兼并其他公司来扩展自身规模或优化业务结构的行为。

并购在当今全球化和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是一种常见的商业策略。

然而,并购不仅带来了机会,还伴随着风险。

对于并购的绩效研究,既能帮助企业评估并购行为的成功与失败,也有助于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因此,本文将探讨关于企业并购绩效研究方法的研究。

二、并购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1.财务绩效指标财务绩效指标是衡量企业并购绩效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中,收益增长率、资产回报率、股东权益回报率、净利润率等等被广泛应用于并购绩效评价中。

这些指标通过比较并购前后的财务指标,能够反映出企业并购是否对财务表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市场绩效指标除了财务绩效指标,市场绩效指标也是评价并购绩效的重要衡量标准。

市场绩效指标包括股票价格、市值、市场份额等。

通过比较并购前后这些指标的变化,能够揭示并购是否对企业市场竞争地位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组织绩效指标在并购中,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运营模式也会发生改变。

因此,组织绩效指标也是评价并购绩效的重要考虑因素。

这些指标包括员工满意度、员工流失率、生产效率等。

通过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判断并购是否提升了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和内部组织协调性。

三、研究方法的选择1.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研究方法,也是研究企业并购绩效的一种常见方法。

通过对各种并购案例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比较,可以得出一些共同的规律和结论。

案例研究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利用实际案例的数据,更加贴近实际情况,但是其局限性在于样本数据的有限性。

2.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一种基于现实数据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统计分析方法,从大样本的角度分析并购绩效。

实证研究方法的优点是能够通过比较大量的数据,得出一些更加客观和普遍的结论,但是其局限性在于可能忽略了某些特殊情况和因素。

3.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一种主观性研究方法,通过向相关的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和研究人员发放问卷,以获取他们对并购绩效的看法和评价。

《2024年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范文

《2024年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范文

《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企业并购活动的日益频繁,上市公司并购已成为企业扩张、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并购活动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并购后的绩效表现。

因此,对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指导企业并购实践、提高并购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探讨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进行了大量研究。

研究表明,并购活动对企业的财务绩效、市场反应和长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影响并购绩效的因素包括并购双方的实力、并购支付方式、并购后的整合能力等。

同时,国内外学者也运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如事件研究法、会计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等,对并购绩效进行了深入探讨。

三、研究设计(一)研究假设本文假设上市公司并购活动对企业的财务绩效具有积极影响,且并购绩效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并购双方的实力、并购支付方式、并购后的整合能力等。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以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了近五年内完成并购活动的公司作为样本,数据来源于公开的财务报告和市场数据。

(三)变量定义与测量本文选取了财务绩效、市场反应等指标来衡量并购绩效,同时考虑了并购双方实力、支付方式、整合能力等因素作为解释变量。

(四)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和会计研究法,通过构建模型、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一)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对样本公司的财务数据和市场反应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样本公司在并购活动完成后,财务绩效和市场反应均有所改善。

其中,财务绩效指标如净利润、总资产等在并购后得到提升;市场反应则通过股票价格变化来衡量,表现为短期内股价上涨。

(二)回归分析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发现并购双方实力、支付方式、整合能力等因素对并购绩效具有显著影响。

企业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综述

企业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综述

企业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综述摘要:并购作为企业实现规模扩张和战略发展的重要方式,在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并购绩效是衡量并购活动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为了探究并购给企业经营绩效带来的变化,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现有的并购事件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至今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

文章对现有并购绩效评价方法和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评述,以期为今后的并购绩效研究带来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并购绩效;评价方法;影响因素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日渐频繁,并购事件呈现出并购次数多、交易金额大、行业分布多样的特点。

然而,目前我国企业的并购行为还存在一些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通过并购达到预期的战略目标,也有一些公司在并购之后经营效益大幅下滑,这说明并购不一定能带来公司运营能力的提升。

因此,要判定一个并购活动是否成功,必然要评价并购绩效的高低。

本文结合现有的实证研究成果,从并购绩效评价方法和并购绩效影响因素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回顾。

1 并购绩效的评价方法目前,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评价企业并购绩效采用的主流方法是基于股票市场的事件研究法和基于财务指标的会计研究法。

1.1 事件研究方法事件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比较并购前后目标公司和收购公司二级市场股价变动情况及股票收益率来确定并购绩效,若并购后股价相对于并购前上涨,则并购创造了价值;反之亦然。

事件研究法可以直接研究并购事件对企业股票价格的影响,计算方式简单易行,但该方法的假设前提是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西方许多学者使用事件研究法对目标公司和收购公司的并购绩效进行实证检验时,尽管他们选择的样本和测量区间存在差异,但得出的结论大致相同:即目标公司的股东总是能从并购中获利,而对于收购公司是否能从并购中获利,观点不一致。

如Dodd(1980)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并购公告的宣布能给目标公司股东带来13%的超常收益率,但收购企业股东在事件期内的超常收益率却为负数。

基于支持模型的企业并购决策与实证研究

基于支持模型的企业并购决策与实证研究
并 S 。
如果 企业 B在 时 点 t 面 临 的是 P ( 一1 一1 t ) < ( B )/ ,而 在 时点 t P t > ( B g +v r 有 B() g+ v r )/ ,则其 在 t 出 的最 优 决 策 是 并 购 S 做 ,当 P <P/ + sr g/ ,并 且放 弃 b s Br g/ < sr 。 结 论 二 : 由 此 可 见 , 当 ( +v r<P g )/
面进行 了 研 究 。吴 健 中 、汤 澄 ( 97 对 企 业 19 )
研究 ,少定量研究 ,就是有也主要是从少数几 个 财务指标进行评价 ,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 体系。同时对于企业面对并购 目标的并购决策支 持系统的研究也 未多见。由于评价体 系的不完 善 ,在并购 目标选择上又缺乏系统 、科学的量化 方法 ,企业在消除并购旨目性 、利用并购作为企 业发展壮大的途径方面困难重重。
法分 析企 业在 过去 时 点 的并 购决 策 是否 会增加 未
来并购的可能性 ,同时提出了计算企业间协同系 数的具体方法 。

垂直一体化对企业并购作出了解释 。国内学者则 多从 国有企业 控 股权转 让 、外 资并 购和公 司治理

企 业并 购 中的决 策支 持模 型
假设有并购方 B和并购备 选 目标 s ,B拥有
度的 大小的基础 上 , 出了企业 并购的具体 决策方法和 实证。 给
关键词 : 并购决策 ; 路径依赖 法 ; 同效应 协
中图分类号 :2 0 F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016 2 0 )90 8 - 10 —7 X(0 6 0 -0 80 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各 国经济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 ,企业面临着

企业生产率和企业“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基于企业层面数据的实证研究

企业生产率和企业“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基于企业层面数据的实证研究

企业生产率和企业“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基于企业层面数据的实证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出国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OFDI)。

然而,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便是如何提高企业生产率。

企业生产率不仅决定了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更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的关键。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基于企业层面数据的实证研究,探讨企业生产率与企业“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首先回顾相关理论和文献,梳理企业生产率与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利用企业层面数据,实证分析企业生产率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本文还将进一步探讨不同企业特征、不同投资动机以及不同投资目的地等因素对企业生产率与对外直接投资关系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企业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走出去”战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同时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健康发展。

二、文献综述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生产率与其“走出去”进行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决策之间的关系受到了广泛关注。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丰富的文献基础。

关于企业生产率的研究,早期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主要关注完全竞争市场下的资源配置和生产率提升。

然而,随着新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的兴起,学者们开始从异质性企业的角度探讨生产率对企业出口和OFDI的影响。

Melitz(2003)提出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HMT模型)成为这一领域的奠基之作,该模型指出生产率较高的企业更倾向于进入国际市场,进行出口或OFDI。

在OFDI的研究方面,早期文献主要关注宏观层面的因素,如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企业OFDI的影响。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微观层面的因素,尤其是企业生产率对OFDI的影响。

中国企业并购融资方式决策模型

中国企业并购融资方式决策模型

中国企业并购融资方式决策模型引言:随着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取并购的方式进行业务扩张和市场拓展。

与此同时,融资也成为企业并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中国企业在进行并购时的融资方式决策模型。

一、概述:企业并购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借款、发行股票或其他融资手段来获取资金,以支持并购交易的进行。

在决策并购融资方式时,企业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并综合评估各种融资方式的优缺点,从而选择最适合的方式。

二、影响因素:1.并购规模和复杂程度:并购项目的规模和复杂程度直接影响融资方式的选择。

规模较大、复杂度高的并购交易通常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因此可能需要采取多种融资方式的组合。

2.并购效益预期:企业进行并购的目的通常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技术、品牌或其他资源。

预期的并购效益越高,企业在融资方式选择时可以更加倾向于风险较高、回报较大的方式。

3.资本市场状况:资本市场的状况也会对融资方式决策产生影响。

如果股票市场行情良好,企业可能会更倾向于通过发行股票融资。

相反,如果市场不景气,企业可能更倾向于债券融资或银行贷款。

4.融资成本和风险:不同的融资方式对企业的成本和风险有不同的影响。

债券融资通常拥有较低的成本和风险,而股权融资则可能需要企业与投资者分享更多的收益。

5.法律和监管要求:不同的融资方式受到不同的法律和监管要求的限制。

企业需要考虑这些要求,并确保选择的融资方式符合相关法规。

三、融资方式决策模型:企业在进行并购融资方式决策时,可以采用以下模型进行综合评估:1.盈亏平衡点模型:该模型通过计算不同融资方式下的成本和风险,分析企业在不同市场环境下达到盈亏平衡点的情况。

通过比较不同融资方式下的盈亏平衡点,企业可以选择最适合的融资方式。

2.资本结构模型:该模型通过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分析,评估不同融资方式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通过比较不同融资方式下的资本结构,企业可以选择最适合自身财务状况和发展战略的融资方式。

企业并购的财富效应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

企业并购的财富效应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

企业并购的财富效应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一、概览企业并购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企业行为,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愈发频繁,已成为了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众多企业选择通过并购手段进行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结构和拓展市场份额。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涉及的利益相关者较多,如股东、债权人、员工、客户以及政府等。

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各不相同,甚至存在相互冲突的情况。

本文将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出发,对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富效应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企业制定更为合理的并购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 企业并购的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并购已成为推动企业发展、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球企业并购案例数量激增,交易金额也呈现飞速增长。

企业并购不仅涉及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和策略调整,更受到广泛关注的是并购背后的利益相关者问题。

企业并购的动机多样,但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或利益相关者权益最大化。

在这个过程中,并购的成败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利益相关者的态度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出发,研究企业并购的财富效应,对于理解并购背后的经济现象、促进并购成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并购是否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客户等。

通过分析并购前后的企业价值变化,可以评估并购是否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了价值。

哪些利益相关者对并购成功有积极影响?不同利益相关者在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角色和影响力不同。

研究利益相关者在并购中的态度和行为,有助于找到提高并购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如何平衡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在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如何确保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是企业和政府需要面对的挑战。

研究利益相关者保护机制,有助于为企业提供合理的制度安排。

2. 利益相关者与企业并购的关系在探讨利益相关者与企业并购之间的关系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利益相关者的概念。

企业并购的估测模型研究

企业并购的估测模型研究

企业并购的估测模型研究
企业并购是指一家企业通过收购另一家企业的股权或资产来实现扩张
或增强竞争力的行为。

并购活动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复杂且具有风险的决策,所以对于并购目标企业的估值非常重要。

在并购过程中,估值模型可
以帮助企业确定目标企业的合理估值,从而确定收购价格和交易条件。

估值模型是通过分析并购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市场状况、竞争优势
和潜在增长潜力等因素来预测其未来的现金流量,并将这些现金流量贴现
到现值,从而得到目标企业的估值。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估值模型。

1.相对估值模型:相对估值模型是通过比较并购目标企业与同行业或
同类型的其他企业的财务指标(如市盈率、市净率等)来确定目标企业的
估值。

这种模型简单易用,但对于过于复杂或独特的目标企业可能不适用。

2.贴现现金流量模型:贴现现金流量模型是根据目标企业预测的未来
现金流量来进行估值的。

该模型考虑了目标企业的经营风险和现金流量的
时间价值,并利用贴现率将未来现金流量转化为现值。

这是一种较为常用
的估值方法,但对于预测未来现金流量需要有较为准确的数据和分析能力。

3.市场方法:市场方法是通过观察类似企业的市场交易价格来估值目
标企业。

该方法通过参考市场上类似企业的交易价格,来确定目标企业的
估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市场上存在大量类似企业的情况,但对于市场上类
似交易较少的情况可能不准确。

在使用估值模型进行企业并购的研究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基于事件研究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的连续并购绩效分析

基于事件研究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的连续并购绩效分析

基于事件研究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的连续并购绩效分析连续并购是指一个公司在一段时间内进行了多次并购活动。

对于连续并购的绩效分析,可以使用事件研究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来进行分析。

事件研究法是一种常用的金融研究方法,用于评估某个事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在连续并购的绩效分析中,可以选取每次并购活动作为事件,然后通过分析事件前后公司股价的变化来评估并购活动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需要确定研究的样本公司和时间范围。

选择连续并购的样本公司,以及每次并购发生的日期。

然后,需要收集公司股价数据和其他相关的财务数据。

接下来,使用事件窗口法来确定事件发生前后的时间段。

可以选择距离并购前后两个时间点,例如并购公告日期前后的几个交易日,作为事件窗口。

然后,计算事件窗口期间公司股价的变化。

事件研究法的关键是确定市场模型。

可以使用市场模型来解释股价变动的非事件影响因素。

常用的市场模型包括CAPM模型和ARIMA模型。

使用市场模型可以计算出事件窗口期间公司股价的预期回报率。

可以使用t检验或者回归分析来检验事件窗口期间公司股价的变化是否显著。

如果股价变化显著,说明并购活动对公司绩效有显著影响;如果股价变化不显著,说明并购活动对公司绩效没有显著影响。

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多变量统计方法,用于降低数据维度和提取主要信息。

在连续并购的绩效分析中,可以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来提取并购活动的主要绩效指标。

需要确定研究的样本公司和时间范围,以及收集相关的财务数据和其他绩效指标数据。

然后,将这些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不同变量之间的量纲差异。

接下来,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来降低数据的维度。

主成分分析法可以提取出一组新的变量,称为主成分,它们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且具有最大方差。

通过选择主成分的个数,可以降低数据的维度。

可以使用t检验或者回归分析来检验主成分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

如果某个主成分与公司绩效呈现显著相关性,说明该主成分可以用来评估并购活动的绩效。

基于事件研究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的连续并购绩效分析可以帮助投资者和公司评估并购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资本结构调整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研究

资本结构调整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研究

资本结构调整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研究目录1. 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意义 (3)1.3 研究假设 (5)1.4 研究方法 (5)2. 文献回顾 (7)3. 研究模型及变量设置 (8)3.1 研究模型构建 (9)3.2 主要变量定义 (11)3.3 变量计量方法 (12)4. 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13)4.1 数据来源 (14)4.2 样本选择标准及描述性统计 (15)5. 实证分析 (16)5.1 描述性分析 (18)5.2 双变量分析 (19)5.3 多元回归分析 (20)6. 研究结果与讨论 (21)6.1 回归结果分析 (22)6.2 异质性分析 (24)6.3 研究结论的讨论 (25)7. 启示与展望 (27)7.1 对企业决策的启示 (28)7.2 未来研究方向 (29)1. 内容简述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现有文献对资本结构调整与企业并购行为的关系的多元视角,并阐述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设。

本文收集了中国上市公司近年来相关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实证检验假设,并分析不同资本结构调整方式(如债务、股权、混合 financing)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差异。

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企业并购已经成为企业增长、市场竞争、技术创新等多方面战略选择的一个主要工具。

且随着市场条件的动态变化,企业需要不断通过对内部运营与外部市场的深度理解,来优化其资本结构,从而提升企业的投资价值与竞争力。

企业资本结构,特别是其债务与权益资本的比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风险水平和成长潜力有着显著且持续的影响。

资本结构调整作为企业决策的重要环节,往往在企业进行并购扩张时扮演着核心角色。

通过审慎考察资本结构对企业财务风险及并购风险的影响,企业方可判断最优资本结构,从而有效支持并购行为、规避财务风险,并最大化并购带来的正效应。

适当提升债务比例可以提供更多的杠杆效应,有助于实现较少的自有资本投入取得较大的收益,但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和风险水平。

国有企业的海外并购是否创造了价值基于PSM和DID方法的实证检验

国有企业的海外并购是否创造了价值基于PSM和DID方法的实证检验

国有企业的海外并购是否创造了价值基于PSM和DID方法的实证检验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海外并购已成为国有企业实现国际化战略、提升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关于海外并购是否真正创造了价值,学术界和实务界一直存在争议。

为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本文基于倾向得分匹配(PSM)和双重差分(DID)方法,对国有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进行了实证检验。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了其背后的动因和影响因素。

通过构建PSM模型,控制了可能影响并购绩效的多种因素,以更准确地评估海外并购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运用DID方法进一步考虑了时间因素和并购事件的冲击,从而更全面地揭示海外并购对企业价值的动态效应。

本文的研究旨在提供关于国有企业海外并购价值创造效果的客观证据,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果也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海外并购的理论体系,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

二、文献综述海外并购作为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海外并购活动日益频繁,其并购价值创造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国内外学者针对海外并购的价值创造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

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海外并购的动因和影响因素,包括寻求资源、技术、市场等外部资源,以及提升企业内部效率等。

这些研究认为,海外并购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协同效应,从而提高企业价值。

也有学者认为海外并购可能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如文化差异、政治风险、整合难题等,这些因素可能对企业价值产生负面影响。

近年来,随着实证研究方法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运用PSM(倾向得分匹配)和DID(双重差分)等方法对海外并购的价值创造进行实证检验。

PSM方法可以通过构建倾向得分模型,控制并购企业和非并购企业之间的系统性差异,从而更准确地评估海外并购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DID方法则通过比较并购前后企业绩效的变化,以及并购企业与非并购企业绩效差异的变化,来识别海外并购对企业价值的净效应。

中国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资源基础观与制度基础观的实证分析

中国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资源基础观与制度基础观的实证分析

中国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资源基础观与制度基础观的实证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寻求规模扩张、技术升级、市场拓展和资源整合的重要手段。

然而,并购活动并非总是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其成功与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从资源基础观和制度基础观两个角度,深入探讨影响中国企业并购绩效的关键因素,以期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首先将对资源基础观和制度基础观的理论框架进行梳理和阐述,明确两者在并购绩效研究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性。

随后,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本文将系统回顾已有研究成果,并找出研究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构建一个综合的理论模型,将资源、制度等因素纳入分析框架,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

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将选取一定数量的中国企业并购案例作为研究样本,运用统计分析和案例研究等方法,深入剖析各因素对并购绩效的影响机制和路径。

通过对比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不同并购类型的案例,本文将揭示出不同因素在并购过程中的作用差异和协同效应。

本文将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以促进中国企业并购活动的健康发展。

本文还将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中国企业并购绩效的提升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二、文献综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企业并购已成为企业扩张、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其独特的制度背景和文化环境使得企业并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因此,基于资源基础观和制度基础观,对中国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资源基础观认为,企业是资源的集合体,资源的异质性和不可流动性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企业并购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可以通过获取目标企业的独特资源,如技术、品牌、渠道等,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基于战略三脚架的企业跨境数字并购驱动路径研究

基于战略三脚架的企业跨境数字并购驱动路径研究

基于战略三脚架的企业跨境数字并购驱动路径研究作者:王玲王聪来源:《技术与创新管理》2023年第06期摘要:为了探索企业跨境数字并购的驱动路径,使用fsQCA和NCA方法研究制度、产业和组织层面的6个前因条件间组态效应对企业跨境数字并购的影响。

结果发现,首先,不存在单一条件为企业进行跨境数字并购的必要条件。

其次,存在5条路径可以推动企业进行跨境数字并购,可命名为非正式制度距离和行业相关性支持下的硬实力辅助驱动型、行业相关性羁绊和非正式制度距离支持下的软硬实力驱动型、正式制度距离和行业因素支持下的软实力驱动型、非正式制度距离和行业相关性支持下的硬实力主导驱动型、东道国行业数字环境羁绊和非正式制度距离支持下的软硬实力驱动型。

最后,在特定条件下,高行业相关性和高软实力具有替代关系。

关键词:战略三脚架;跨境数字并购;fsQCA;NCA;组态研究中图分类号:F 271;F 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23)06-0696-07Research on the Driving Path of Chinese Enterprises’ Cross-border Digital M&A Based on Strategic TripodWANG Ling,WANG Cong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driving path of enterprises cross-border digital M&A,this paper uses fsQCA and NCA method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configuration effects among 6 antecedent conditions in levels of institutional,industry and organization on enterprises cross-borderdigital M&A.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Firstly,there is no single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enterprises to carry out cross-border digital M&A.Secondly,there are 5 paths that can lead to enterprises cross-border digital M&A,namely,hard power-assistedly driven path supported by informal institutional distance and industry correlation,soft and hard power-driven path fettered by industry correlation and supported by informal institutional distance,soft power-driven path supported by formal institutionaldistance and industry factors,hard power-dominantly driven path supported by informal institutional distance and industry correlation,soft and hard power-driven path fettered by host country industry digital environment and supported by informal institutional distance.Finally,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there is a substitu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 industry correlation and high soft power.Key words:strategy tripod;cross-border digital M&A;fsQCA;NCA;configuration study 0 引言第四次工业革命在迅速更迭数字技术的同时,也催生了数字经济的投资热潮,其中,以跨境并购为主的数字型FDI在全球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下日益活跃。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的并购决策研究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的并购决策研究
s i o n s i n Co r p oCo s t o f Ca p i t a l ,
对于企业并购融资方式的研究还会不断地进行下去 , 这 [ 9 ]李善 民. 上市公 司并购绩效及其影响 因素研 究[ I ] .
实 务 导 航
F RI EN DS 0F A CCOUNTI NG
● — — ● l ■ ■ — ■ 一
基于企业生命周 期视角 的并购决策研究
浙 江财 经 大学会 计 学院 【 摘 潘昶 靓 要 】文章基 于企 业生命 周期理论 的视 角 ,建立 了以财务指标 为基础 的绩 效考评体 系来衡量 并购前后的 业绩 变
动。通过 实证研 究的分析方 法, 得 出企业在不 同生命周期应 选择 的并购类型 , 以期对上 市公 司今后 的并购 活动起到 一定的
借 鉴作用。
【 关键词 】并购绩效 ; 并购类型 ; 企业生命 周期


引言
环境量化成企业 的三个 具有代表性 的财 务指标 , 以内
随着市场经济 的发展 和对外开放程 度 的加 强 , 企 外 因相 结合 的评价 方法 来分析 企业 生命 周期和 并购 业将 面临 更多 的机遇 和挑战 。从 国际经 济大 背景 而 绩 效 的 关 系 。 言, 金 融危机 的余 波逐渐 淡去 , 正 面临全 球经 济 的回 并购事件 的频繁发 生和并购金额 的迅速增长 , 激
些 理论 结 果 也将 广 泛 运 用于 企 业 的并 购 活动 中 , 并经 过 不 断 的理 论创 新 与实 践验 证 。 ●
例对 内源融资、 负债融资和股权并购融资方法进行了分 [ 7 ]周小春 , 李善民. 并购价值创造的影响因素研 究[ J ] .
管理世 界 , 2 0 0 8 ( 5 ) .

基于事件研究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的连续并购绩效分析

基于事件研究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的连续并购绩效分析

基于事件研究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的连续并购绩效分析【摘要】本文旨在利用事件研究法与主成分分析法对连续并购绩效进行深入分析。

在介绍了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在分别概述了事件研究法与主成分分析法,并详细探讨了连续并购绩效分析方法以及实例研究,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结论,并给出了启示与建议,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连续并购绩效评估提供新的分析方法和思路,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评估并购绩效,提高并购成功率。

【关键词】连续并购、绩效分析、事件研究法、主成分分析法、并购绩效、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论、启示与建议、未来研究方向、连续并购绩效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本研究是基于事件研究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的连续并购绩效分析,旨在探讨连续并购活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分析方法和实例研究。

连续并购是企业在不同时间点连续进行并购活动,通常涉及多个目标公司,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连续并购活动日益频繁,成为企业快速扩张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企业在进行连续并购活动时面临着众多挑战和风险。

如何有效评估并购活动的绩效,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至关重要。

事件研究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是两种常用的研究方法,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深入分析并购活动的绩效情况,揭示其中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本研究的背景介绍将重点探讨连续并购活动的背景和现状,以及对企业绩效的重要性和影响。

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分析,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和支持。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基于事件研究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的连续并购绩效分析,探讨并购活动对公司价值与绩效的影响。

具体而言,我们旨在通过事件研究法来识别并采集关键并购事件的信息,分析并购事件对公司市值的短期影响,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来综合评估连续并购活动对公司绩效的长期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连续并购绩效分析方法及实例研究,我们将探讨并购活动的成功因素与失败因素,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并提出相应的启示与建议。

企业并购如何影响绩效: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并购视角

企业并购如何影响绩效: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并购视角

企业并购如何影响绩效: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并购视角一、本文概述1、并购的概念及类型并购(Merger & Acquisition,简称M&A)是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为寻求自身发展壮大而采取的一种重要战略手段。

并购活动通常包括兼并(Merger)和收购(Acquisition)两种形式。

兼并是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企业合并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企业吸收一家或更多的企业。

收购则是指一家企业通过购买另一家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或股权,从而控制、管理被收购企业。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的视角,并购的类型主要可以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

横向并购是指发生在同行业或生产相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的并购,通过横向并购,企业可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份额,实现规模经济。

纵向并购则是指发生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并购,通过纵向并购,企业可以整合产业链资源,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混合并购则是指发生在不同行业、不同生产领域的企业之间的并购,通过混合并购,企业可以实现多元化经营,分散经营风险,寻求新的增长点。

在中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并购活动日益频繁,成为推动中国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并购活动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并购策略的选择,更取决于并购后企业绩效的提升。

因此,研究企业并购如何影响绩效,对于指导中国工业企业的并购实践,提升并购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中国工业企业的并购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工业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并购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

中国工业企业的并购活动始于上世纪90年代,但直到近年来才真正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政策推动下,中国工业企业并购的规模和频率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这些并购活动不仅涉及国内企业之间的整合,还涉及到与国际企业的跨国并购。

基于决策模型的石化上游企业并购目标选择研究

基于决策模型的石化上游企业并购目标选择研究

石油石化上游企业走并购之路,实施跨国经营,是解决我国国内油气资源供求矛盾加剧的必然选择,也是维护和保障我国石油安全乃至国家经济安全的必由之路。

石油天然气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油气资源维系国家安全。

研究基于核心竞争力的石油企业的并购规律,研究能用于实际并购活动的并购决策支持体系,对于石油石化企业的成功并购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根据石油石化上游企业自身以及并购目标选择决策系统的特点和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一种石油石化上游企业并购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及选择最优方案的决策模型,对于实现石油石化上游企业并购多目标的量化决策,全面、具体、客观地评价目标企业,从中选择与主并企业竞争基础协同的目标企业,从而增强石油石化上游企业的竞争力并最终提升企业的发展能力,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基于核心竞争力的石油石化上游并购目标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石化企业在整个石油石化产业链中一般分为上游企业、中游企业和下游企业,上游企业主要是指在产业链中从事油气勘探开发、油气资源获取的企业。

如国内的油田企业、勘探公司、钻井公司、测录井公司等,是以勘探、钻井、测录井、石油开发为主业务的公司。

中游企业主要是指以油气为原料的石油炼化企业和化工产品生产企业,如炼油厂、乙烯厂、石化厂等。

下游企业主要指油品和化工产品销售企业或公司,如化工产品销售公司、石油(销售)公司等。

石油石化行业背景下并购目标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市场因素、财务能力和企业设备等传统因素,还需要了解石油石化上游企业所独有的诸如油气资源拥有量、油气保护、产品研发和创新力等要素。

核心竞争力的获取、核心资源获取是主并企业的主要目的和并购的出发点,找到一种能够较好反映石油石化上游企业核心能力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对于成功并购意义重大。

根据我国石化企业上游的实际情况,把核心能力分成资源、技术、管理和基础设施四大块,每一块中还加以细分(见图1)。

表1石油石化上游企业并购目标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企业的资源反映了企业各生产要素的集中程度与积累水平,是企业经营状况和经济实力的综合表现,也是企业具备市场竞争能力的基础和依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期(总第274期) 2006年9月财经问题研究Research on F i n anc i a l and Econo m i c IssuesNumber9(General Serial No1274)September,2006基于支持模型的企业并购决策与实证研究张玉珍(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上海 200052)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并购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来分析并购产生的动力,并加入时点因素,用路径依赖法分析企业在过去时点的并购决策是否会增加未来并购的可能性,同时在基于通过分析协同程度的大小的基础上,给出了企业并购的具体决策方法和实证。

关键词:并购决策;路径依赖法;协同效应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76X(2006)092008820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国经济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我国的企业兼并历史虽然只有十几年,但发生的兼并案例已上万起。

不少企业通过兼并获得了快速成长,通过兼并奠定了行业内的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但也有很多兼并以失败告终。

无论对成功企业的成功经验,还是对失败企业的教训总结,都有必要建立一整套用以支持企业进行并购决策的评价体系,这对于指导企业进行科学、理性并购,研究量化决策的数学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组织经济理论、福利经济学、企业行为理论、信息经济学、博弈论的发展,企业并购理论进展非常迅速。

在这个领域中理论假说林林总总。

从宏观领域上看,陈宏民和An m ingZhang(1994)从企业兼并行为对社会财富的增进和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方面进行了研究。

吴健中、汤澄(1997)对企业横向控股兼并作了经济学方面的分析,解决了横向兼并规模和企业横向控股兼并效益评估的问题。

宏观角度对并购的研究主要是从企业战略出发,研究并购对企业的意义。

交易成本理论通过垂直一体化对企业并购作出了解释。

国内学者则多从国有企业控股权转让、外资并购和公司治理结构角度探讨解释跨国并购影响因素以及研究企业扩张因素对于跨国并购决策的影响(王燕梅, 2003;林红,2003;潘爱玲、任刚,2003)。

微观角度的研究多见于对兼并的结构研究(冯春燕,2003)、兼并定价决策机制,支付方式,目标选择和文化整合研究(吴志军,2002;胡玄能,2001;尹红婷,2001)以及制度、法律环境研究层面(吴进良,2000)进行探讨。

总体而言,目前理论界还没有形成对企业并购活动的系统评价体系,现有的各种评价多定性研究,少定量研究,就是有也主要是从少数几个财务指标进行评价,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

同时对于企业面对并购目标的并购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也未多见。

由于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在并购目标选择上又缺乏系统、科学的量化方法,企业在消除并购盲目性、利用并购作为企业发展壮大的途径方面困难重重。

本文通过分析并购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来分析并购产生的动力,并加入时点因素,用路径依赖法分析企业在过去时点的并购决策是否会增加未来并购的可能性,同时提出了计算企业间协同系数的具体方法。

一、企业并购中的决策支持模型假设有并购方B和并购备选目标S,B拥有收稿日期:2006206210作者简介:张玉珍(1964-),男,山东曹县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企业战略、跨国并购。

资源b,S拥有资源s。

在并购前B每年可盈利g B>0,企业S年可盈利g S>0,假设并购完成后并购体每年盈利为gB+g s+v,这里我们将v设为协同系数。

当v≥0时称资源b和s互补,或称企业B和S具有协同效应(synergy);当v<0时,称企业B和S相互替代,即gB+g S+v<g B +g S。

为保证并购决策是不可逆的,我们假设资源的再销售价格为0,同时资源具有无限长的使用期(无折旧)。

定义PB 、PS为资源b和s的市场价格,r为折现率。

首先我们分析企业B在时点t-1没有进行并购的情况下在时点t的并购决策情况。

此时企业B面临四种选择:放弃资源b且不并购S(b →0);放弃资源b且并购S(b→s);保存资源b且不并购S(b→b);保存资源b且并购S(b →M)。

这四种选择所能带来的利润分别是RBO(t),RBS (t),RBB(t),和RBM(t)。

有:R BO(t)=P B-g B/rR B S(t)=P B-g B/r+g S/r-P S(t) R BB(t)=g B/rR BM(t)=g S/r+v/r-P S(t)只有当RBO (t)=PB-g B/r>0,即g B/r<P B(t),且R BO>R BM,R BO>R BS,且R BO>R BB 时,并购方B才会考虑放弃资源b且不并购S。

只有当RBS (t)=PB-g B/r+g S/r-P S(t)>0,即P B>g B/r-g S/r+P S(t),且R BS>R BM, R BS>R BO,且R BO>R BB时,并购方B才会考虑放弃资源b且并购S。

只有当RBM (t)=gS/r+v/r-P S(t)>0,即gS/r+v/r>P S(t),且R BM>R BO,R BM>R B S,且RBO>R BB时,并购方B才会考虑实施并购决策。

在图的白色区域中,由于RBO=R BS=R BM< 0<R BB,故此时并购方B将保存资源b且不并购S。

结论一:显然在时点t企业B做出的最优决策是资源b和s的市场价格PB 和PS,以及v的函数。

i为B的最优状态,RB i=max{R B S,R B0, R BB,R BM},i∈{S,0,B,M}。

二、路径依赖路径依赖法的精髓在于考虑时间要素,即时点t的均衡状态取决于时点t-1所发生的具体事件。

假设企业B在时点t-1面临的是PB(t-1) >(g B+v)/r的情况,在时点t仍然是P B(t -1)<(g B+v)/r,则其在t作出的最优决策是保留资源b,且在PS(t)>(gS+v)/r时兼并S。

如果企业B在时点t-1面临的是PB(t-1) <(g B+v)/r,而在时点t有P B(t)>(g B+ v)/r,则其在t做出的最优决策是并购S,当P S<P B/r+g S/r<g S/r,并且放弃b。

结论二:由此可见,当(gB+v)/r<P B(t)<gB/r,随着资源b市场价格的下降,在时点t企业B越来越不倾向于放弃b(事实上这部分资产也越来越难剥离),同时也越来越难以通过并购S来改善经营业绩(能够承受的PS越来越小)。

对具有协同效应的企业并购决策进行类似分析可知当gB/r<P B(t)<(g B+v)/r时,随着PB的下降,企业B同样越来越不倾向于放弃b(因为与s结合后将产生协同效应),同时也能够承受更高的PS,只要S能为之带来更多的效益。

三、协同系数的判定既然通过比较收购方和备选目标资源的市场价格与其年收益,以及协同系数的关系,便能帮助管理者做出并购决策,那么两企业资源间协同系数的确定则是制定最终决策的关键。

我们可以用一个灰色关联度决策模型来判定协同系数。

灰色系统理论可用于经济预测、决策和控制等方面,灰色关联度决策就是通过确定备选目标指标与收购方企业指标的类似程度,从而确定协同系数值。

11数学模型的建立并购目标选择灰色关联度决策模型为:ξ′=ξ・W其中ξ′为m个目标企业(包括S企业)的结果矩阵;W为n(在这里n是所有基因素的总和,包括企业的年收益)个考察指标的权重分配矩阵,即W=(w1,w2,…,w n)T;ξ为各指标的评价矩阵,可表示为ξ=(ξij)m×n=ξ11ξ12…ξ1nξ21ξ22…ξ2n…………ξm1ξm2…ξmn98基于支持模型的企业并购决策与实证研究其中ξij 为备选目标企业u i 的第j 中决策因素指标v j 与相对最佳目标企业u 3的第j 个指标的关联度。

21最优方案关联度计算设决策论域U 时备选目标企业集合U ={目标1,目标2,…,目标m }={u 1,u 2,…,u m }。

记V 是因素指标的集合V ={指标1,指标2,…,指标n}={v 1,v 2,…,v n }。

目标企业u i 对因素指标v j 的属性值(指标值)记为r ij (i =1,2,…,m;j =1,2,…,n )。

因此,mn 个r ij 得到目标企业选择方案的因素指标值矩阵R 为R =(r ij )m ×n =r 11r 12…r 1n r 21r 22…r 2n…………r m1r m2…r mn为了消除不同量纲的因素指标值对目标选择的影响,计算时应首先将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即对R 中的元素r ij 进行归一化处理,得R ′=(r ′ij )m ×n ,由于在指标设计时,有意识地将各因素均选择为正指标(在表意时均为越大越好),故其中r ′ij =r ij /r j max ,r j m ax =max (r 1j ,r 2j ,…,r m j )j =1,2,…,n式中r j m ax 为相对最佳目标企业u 3的第j 中决策因素指标值,即从本质上说,一个备选目标企业u i 就是n 个因素指标的映射,即u i =r i (v 1,v 2,…,v n )。

因此,当这n 个因素指标值确定的时候,这个备选企业也随之确定,它构成n 维因素指标空间V 中一个离散的目标企业。

所以进行多目标决策就是比较空间V 中各备选目标企业与相对最佳目标企业的关联度。

根据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目标企业选择最优方案关联度是在空间V 中某一目标企业u i 考虑因素v j 时与相对最佳目标企业u 3的相关性大小,采用下式度量:b ij =ρmax i max j|r ′ij -1||r ′ij -1|+ρmax imax j|r ′ij -1|,i =1,2,…,m;j =1,2,…,n31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根据每一层次中各个因素对上一层次因素的重要程度,分别赋以相应的权数,即每个因素对于上层因素重要性的确认隶属度。

第一层次因素权重集W =(W 1,W 2,…,W k )(k 为第一层次因素的个数);第二层次因素权重集W x =(W x1,W x2,…W xp )(p 为各一层次因素中分别包含二次因素的个数,p =2或3),同理,基因素权重集W xy =(W xy1,W xy2,…W xyq )(q 为各一层次因素中分别包含基因素的个数,q =2,3,4或5)。

本体系中,权重集的确定采用AHP 法。

其基本步骤是:在因素层次划分模型的基础上,采用1—9(比率标度进行同层次两因素间的相对比较,构造判断矩阵M ,这一过程可由若干专家来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