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与拖动电子科技大学

合集下载

电子科技大学的王牌专业都有哪些

电子科技大学的王牌专业都有哪些

电子科技大学的王牌专业都有哪些电子科技大学的王牌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信息安全、通信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网络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软件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传感网技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个):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光学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科技大学基本简介电子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简称“电子科大”,坐落于有“天府之国”之称的成都市。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为教育部、工信部、四川省和成都市重点共建,位列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两电一邮成员,设有研究生院,是一所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中国电子类院校的排头兵”。

电子科技大学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工程有关专业合并创建而成。

1960年,被中央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61年,被中央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

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

1997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

2000年,由原信息产业部主管划转为教育部主管。

200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17年进入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行列。

截至2018年7月,学校设有清水河、沙河、九里堤三个校区,占地面积5000余亩;设有23个学院(部),66个本科专业;有各类全日制在读学生33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2000余人,有教职工3800余人,专任教师2300余人,两院院士11人。

电机与拖动基础第三版林瑞光答案

电机与拖动基础第三版林瑞光答案

电机与拖动基础第三版林瑞光答案【篇一:10《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教学大纲】txt>electric machinery and drive课程代码: d1081060总学时〔理论+实践〕: 51+0 学分:3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课程类别:必修课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基础》面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开课学科: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开课二级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执笔:陈卫民审校:钱晓耀一、课程的地位与任务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电机与拖动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常用的交直流电机、变压器、控制电机等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运行特性;电机拖动系统的静态、动态特性;初步掌握不同电动机的调速方法和技术指标;并能了解一些电机及拖动系统的发展方向。

二、课程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了解电力拖动系统的组成及发展过程;电力拖动系统的应用领域;电机、电机拖动的基本概念;了解本课程的专业地位和特点。

掌握直流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了解电枢绕组的最基本形式;理解直流电机的磁场及电枢反应;掌握直流电机的电枢电动势、电磁转矩和电磁功率的三个基本方程式及他〔并〕励直流电动机的工作特性。

掌握电力拖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掌握生产机械的转矩特性、他励直流电动机机械特性、电力拖动系统的稳定运行条件;理解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起动方法、制动及制动方式的选择;掌握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法;了解评价调速方法的主要指标、调速方法与负载性质的配合;了解他励直流电动机过渡过程的一般分析方法。

了解变压器的应用、分类;掌握变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额定值;掌握单相变压器的空载运行时的物理状况、变化、空载电流;掌握空载运行时的电势平衡方程、空载运行是的等效电路和向量图;掌握单相变压器负载运行时的物理状况、基本方程、折算法、等效电路和向量图;理解变压器参数的空载实验、短路实验;理解变压器的工作特性;理解三相变压器及其它用途的变压器。

(完整版)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完整版)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与名称专业代码:080602专业名称:自动化二、学制与学位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三、培养目标经过系统的教育和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使其在掌握自动化和控制工程领域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具有提出和解决带有挑战性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同时,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具有健全人格,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四、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系统、传感器原理、过程控制系统、线性系统理论、电力电子技术、系统工程导论等专业知识,并接受1~2个学科专业方向的基本训练。

毕业后可从事国民经济、国防和科研各部门的运动控制、过程控制、机器人智能控制、导航制导与控制,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新型传感器、电子与自动检测系统、复杂网络与计算机应用系统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扎实的数理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以及外语综合能力;2.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电力电子学、电力系统自动化等。

3.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4.本学科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的知识与技能,了解本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5.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一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五、专业特色1、在科研、教学、实验和毕业设计环节与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等专业有机结合,培养适应面宽广的“多才”专业;2、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专业基础,训练工程型人才;3、开展各类竞赛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思政案例

《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思政案例

《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思政案例思政教育是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思政课程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文将以《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在课程中引入思政教育,并针对性地讲解相关的案例。

一、引言《电机与拖动基础》是工程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主要介绍电机原理、拖动装置和控制技术等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还应该注重思政教育的融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二、案例一:电机的应用与社会责任在介绍电机的应用领域时,我们可以引入电动汽车这一案例。

电动汽车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具有环保节能的特点,对减少空气污染、缓解能源危机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分析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我们还可以讨论电动汽车在技术上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二:拖动装置的安全与风险在介绍拖动装置的原理和应用时,我们可以引入工业机器人这一案例。

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完成繁重、危险的工作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然而,机器人操作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一旦出现故障或意外事故可能会对生产和人员造成严重影响。

通过分析工业机器人的安全管理和事故处理,引导学生认识到技术的发展与安全风险并存的现实,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四、案例三:控制技术与社会发展在介绍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时,我们可以引入智能家居这一案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家居已经成为现代家庭生活中的一种趋势,可以实现家居设备的远程控制、自动化运行等功能,提高了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通过分析智能家居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科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控制技术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同时,我们还可以讨论智能家居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五、结语通过以上案例的引入和讲解,我们可以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电机与拖动技术》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探索

《电机与拖动技术》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探索

电机与拖动技术课程一直以来都是工程类专业中的重要课程,它涉及到电机原理、电气传动、控制技术等多方面内容。

然而,在当前高校思政工作日益重要的背景下,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中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电机与拖动技术》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探索展开讨论。

一、课程概况1.1 电机与拖动技术的基本概念电机与拖动技术是电气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内容包括电机工作原理、电机的分类与特点、电机的控制方式、电气传动系统的基本构成等。

这门课程是培养学生对电气传动系统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初步设计能力的重要环节。

1.2 课程的意义和挑战电机与拖动技术作为电气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课程内容较为繁杂,理论性较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学习难度大、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教学中如何引入思政教育元素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挑战。

二、教学探索与实践2.1 以“大国工匠精神”为引领,弘扬工匠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大国工匠精神”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历史渊源和时代价值。

通过学习工匠精神的先进事迹和工匠精神对当代大国工匠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在电机与拖动技术课程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工程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职业道德困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人生观。

2.3 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思政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际行动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电机与拖动技术的实践教学环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际操作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与展望《电机与拖动技术》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教学探索,对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手段,不断深化课程思政教育元素的融入,使学生能够在专业学习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5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力拖动

5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力拖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3
《电机与拖动》多媒体交互式教学课件
2、参数表达式
2 PM m1 I 2
I2
r2 S
U1
2
T
PM 1
U1

I1
Im


' r 1 r 2
' x1 x2
r 1
x1
I2
1 S ' r2 S
'
x r r2 x x 2 1 2 1 S 2 r2 2 r2 U pm U 1 1 1 m S S T 1 2 2 1 2 2 r2 r 2 r x x 1 2 2 f1 r1 S x1 x2 1 S
15
《电机与拖动》多媒体交互式教学课件 2、转子回路串对称三相电阻的人为机械特性
• 绕线型三相感应电动机通过电刷、集电环,可以把三相对称电 阻串入转子回路,而后三相再短路,所得的人为特性为转子回 路串对称三相电阻的人为特性。 特点: – n1不变(电源 f1决定) ,所以不同电阻的人为特性都通过固有 特性的理想空载点 ; – 最大电磁转矩Tm(不变) 2 pm U 1 1 Tm Tm 4 f1 x1 x2
n
S
B
n1
② ③
0
C
D Sm
1
B A
TN
T
Tm
0
TQ
Tm
机械特性曲线在S>0和S<0两个 范围内近似对称
n1 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12
《电机与拖动》多媒体交互式教学课件
三、感应电动机的人为机械特性

电机与拖动课程教学大纲

电机与拖动课程教学大纲

电机与拖动》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 Motors and Electric Drives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学科基础选修课。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的交、 直流电机, 控制电机及变压器等的 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以及电力拖动系统的运行性能、 分析计算及电机选择与实验方法 等,为学习《机床电气控制》及《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等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基础 知识。

3. 适应专业:本大纲适用于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化与自动化等非电机制造类专业的 本科课程教学。

4. 学时与学分总学时 8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 66 学时,实验教学 14学时,共 4.5 学分。

教学 学时分配见第四部分。

先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含教材名,主编,出版社,出版年份) 推荐使用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邱阿瑞主编的《电机与电力拖动》教材。

主要参考书目: (1)(2) (3) (4) (5) (6)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模型、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共开设有关实验 14 个学 时,具体实验内容与所需实验仪器、设备等见实验大纲要求。

8.考核方式:(说明,成绩评定办法)理论考试成绩占 70%,实验及平时作业等占 30%。

9.课外自学要求 ( 包含作业要求 )5.6.7.唐介主编 . 电机与拖动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顾绳谷主编 . 电机及拖动基础(第二版)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7 朱东起主编 . 电机学(上、下册) .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5 李发海等编著 .电机学(上、下册 ). 北京:科技出版社, 1991 杨兴瑶编 . 电动机调速的原理及系统 .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1979 丛望,郭镇明编 . 电机学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1996课前需要预习,课后看书复习。

每一章后留适量的作业,要求按时完成。

《电机与拖动技术》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探索

《电机与拖动技术》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探索

《电机与拖动技术》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探索摘要:一、引言二、《电机与拖动技术》课程的基本概述三、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探索四、具体实施方法五、总结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创新。

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很多高校开始探索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中,从而实现课程思政,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以《电机与拖动技术》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在该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

二、《电机与拖动技术》课程的基本概述《电机与拖动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主要介绍直流电机、变压器、交流电机和控制电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电磁关系和能量关系。

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电机的基本原理和拖动技术,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电机,并能对电机进行有效的起动、调速和制动。

三、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探索1.在课程讲解中,教师可以结合电机与拖动技术的发展历程,为学生讲述我国电机与拖动技术领域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在讲解电机的原理和结构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电机的节能和环保问题,培养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

3.在讲解电机的控制技术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使学生了解电机控制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在课程实践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电机拆装和调试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具体实施方法1.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到课程讲解中。

2.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问题。

3.教师在课后,应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消化和理解课程内容。

4.教师应加强对课程的考核,将学生的思政表现纳入课程考核中。

五、总结将思政元素融入到《电机与拖动技术》课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电机与拖动技术课程标准

电机与拖动技术课程标准

《电机与拖动技术》课程标准《电机与拖动技术》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主干课,是学习本专业其它专业课的重要基础。

《电机与拖动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先修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电工电子等。

该课程是学生学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自动化”、等专业主干课程和“电力系统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综合实验”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必备理论基础。

《电机与拖动技术》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课程内容与电力系统生产运行过程密切相关,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电机与拖动技术》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课,它又是本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类电机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运行特性,掌握直流和交流电力拖动系统的组成、起动、制动和调速的分析计算方法及必要的测试技能,从而能合理地使用电机以满足后续专业课对该方面知识的需要,同时也为学生在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中,保证电机工作稳定、可靠和经济运行打下扎实基础。

《电机与拖动技术》是机械类和电气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班组技术革新打下良好的理论和专业技术基础。

前续课程:《高等数学》、《电工电子技术》、等课程。

后续课程《发电厂变电站电气部分》、《工厂供配电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毕业设计等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通过行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四、课程培养目标1.总体目标线路图的阅读与绘图,电工工具的熟练使用,交直流电动机的原理、电动机铭牌参数与计算、电动机参数与机械特性测试、电动机与变压器的运行、维护、控制电机的选择与使用。

电子科技大学22春“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电机与拖动基础》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5

电子科技大学22春“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电机与拖动基础》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5

电子科技大学22春“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电机与拖动基础》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直流电机的空载磁场是指由励磁绕组单独建立的磁场。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2.一般情况下,分析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主要目的是尽可能使()。

A.起动电流小,最大转矩大B.起动电流小,起动转矩大C.起动电流大,起动转矩小D.起动电流大,过载能力大参考答案:B3.直流电动机串多级电阻启动,在启动过程中,每切除一级电阻时,电枢电流都将突变。

()T.对F.错参考答案:T4.电动机拖动负载越重,电流则越大,因此,只要是空载,三相异步电动机就都可以直接起动。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5.异步电动机(电动状态)的转速n与同步转速n₁的关系是()。

B.n=n₁C.n<n₁参考答案:C6.当s在()范围内,三相异步电动机运行于电动状态。

A.>1B.0~1C.<0参考答案:B7.单相交流电动机,无启动绕组也可以空载启动。

()T.对F.错参考答案:F8.异步电机负载增大时,转速将(),转子电流将()。

答案是()。

A.增大、增大B.增大、减小C.减小、增大D.减小、减小参考答案:C9.其他条件相同,只有变比不得的两台变压器并联运行时,会发生()后果。

A.只在二次绕组中产生环流B.只在一次绕组中产生环流C.一二次绕组均无环流D.一二次绕组中均产生环流参考答案:D10.变压器短路试验时的损耗()。

A.全部为铜耗B.全部为铁耗C.主要为铜耗D.主要为铁耗,铜耗可以忽略参考答案:C11.并励发电机励磁电流的大小取决于()。

A.励磁回路的电压和励磁回路的电阻B.电枢电流C.励磁绕组的匝数多少D.电枢电阻参考答案:A12.一台三相变压器,SN=20kVA,U1N/U2N=1000/400V,Y,y接法,当此变压器额定运行时,二次侧的每相电流值为()。

A.28.87AB.16.67AC.50A参考答案:A13.并励直流电动机的固有机械特性比他励直流电动机硬。

《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思政案例

《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思政案例

《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思政案例课程名称: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授课对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生授课目标:通过学习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电机的基本原理、拖动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为将来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课程简介:《电机与拖动基础》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基础课之一,是学生接触电气领域的重要入门课程。

本课程主要包括电机的基本原理、拖动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等内容,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掌握电机与拖动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课程教学内容:1.电机基本原理-电机的工作原理-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的区别与应用-电机的结构与性能参数2.电机控制-电机启动与制动控制方法-电机速度调节与调速系统-电机运行状态的监测与保护3.电机应用-电机在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电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电机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4.拖动系统设计与应用-拖动系统的基本结构-拖动系统的性能参数与计算-拖动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5.实践操作-电机的拆装与维护-拖动系统的组装与调试-电机与拖动系统的实验与实训课程理念与实践: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操作与实训实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既能够理解电机与拖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又能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2.学以致用本课程注重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引入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电机与拖动系统的应用,并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3.引导创新思维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项目设计与应用,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通过引入思政案例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好地了解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

案例一:电机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机在智能制造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6303022课程名称:电机与拖动基础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Machinery and Drive总学时:56 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8学分:3.5适用对象:自动化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原理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各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常用交、直流电动机,部分控制电机及变压器等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电力拖动系统的运行原理及性能,训练和培养学生使用电机、控制电机和选择电机的能力。

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1.能够了解不同电机的工作原理,熟悉电机的基本公式,等效电路,具有把变压器和三相异步电动机转化为等效电路的能力。

2.掌握交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和分析电动机运行状态的方法与基本理论。

3.掌握交直流电动机调速的基本原理、方法、应用及经济指标。

4.掌握交直流电动机起动的原理、方法及应用。

5.掌握选择和应用电机的原理与方法。

6.掌握电机及电力拖动系统的实验方法与技能,并且有熟练的运算能力。

7.了解电机及电力拖动的发展方向。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1.绪论部分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认识电机及拖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国内外发展概况;了解电机的典型使用方法;了解电机的主要分类和机电能量转换的基础知识;熟悉并巩固本课程中常用的基本电磁定律并掌握铁磁材料的基本特性。

2.直流电机部分(1)理解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了解直流电动机的结构。

(2)掌握直流电动机的铭牌数据,了解直流电动机的主要系列。

(3)掌握直流电动机电磁转矩和电枢电势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并能够熟练运用。

(4)理解直流电动机的空载磁场,负载磁场和电枢反应。

(5)掌握直流电动机的平衡方程,了解直流电动机的运行原理,对电动机运行过程中负载、电枢电流、转速及效率等物理量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为学习电机拖动打下基础。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0904)-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0904)-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0.5 8
3 必修
P0906350 单片机课程设计
2
32 4 必修
P0906420 PLC 控制系统实例设计与实现
2
32 4 必修
P0906450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
2
32 5 限选
P0906470 现代建筑电气设计
2
32 5 限选
P0906490 工厂供配电系统设计
2
32 5 限选
P9013014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
课程名称
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J0501101 C 语言程序设计 1
2 J0501102 C 语言程序设计 2
2
J0907081 微积分 1
4 J0907082 微积分 2
4
J0911011 英语 1
4 J0907111 大学物理 1
3
J120124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2 J1201250
J0911012 J1202302 J0911015 J1202303 J0911016 J12023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C 语言程序设计 1 上机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 1 C 语言程序设计 2 上机 大学物理实验 1 大学物理实验 2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 2
必修合计
英语 2
体育 2
英语 3
必修 选修
学分 46 19 23 27 30 15 160 42 8 2 10 170
占课内总学分比例 选修课 40.0% 26.3%
七、指导性教学计划进程表 1、通识课程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J0501101 J0907081 J0911011 J1201240 J1202301 J0501102 J0907082 J0907111 J1201250 J0907112 J9041008 J9041009

《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标准一、基本信息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依据“铁道供电技术专业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电机及电气控制技术、工厂供电技术等工作项目而设置。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正在得到不断的完善,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以及完善。

社会各行业对于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也就迫切需要自动化技术的技能人才,为适应未来科技发展对本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新需求,本课程着力培养学生能够使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对机床和工业生产设备进行控制,并具备对各种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排除故障的基本能力,使学生了解电机与电气控制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能够把握该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趋势,更好地服务其专业工作。

课程内容的编排和组织以本专业主要就业岗位(接触网工、变电工、电力线路工、调度员等)的能力需求、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认知规律等为依据,坚持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经深入调研分析,确定本课程以下八个学习项目:电机及电力拖动概述、直流电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低压电器的认识与使用、三相异步电动机典型的控制电路设计与安装、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电路分析与故障排除。

把实际岗位工作任务(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情境,每一堂课均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从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明确课程任务。

以学生为中心完成项目规定的任务。

混合式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故其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既包括形成性评价,还包括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在线上自主学习时的讨论情况、在面对面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度、课堂表现情况、师生讨论反思等,并将学生的课堂出勤、课堂行为及职业素养等思政元素纳入职业素质评价中,总结性评价包括小组提交的团队项目作品以及期末的作业等。

通过全方位的评价可以使学习者更清楚的到自己的学习效果并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准备。

《电机与拖动》教学大纲

《电机与拖动》教学大纲

《电机与拖动》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机与拖动英文名称:Motors and Electric Drives课程性质:专业教育必修课程课程编号:O131009所属院部:机电工程学院周学时:4学时总学时:75学时(理论学时60;实验学时15)学分:4学分教学对象(本课程适合的专业和年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专升本)2011级学生预备知识:高等数学、物理学、电工学、电子技术、工程力学、机械制图等。

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其作用是承前启后,为后续课程打基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验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掌握变压器与各种电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运行性能,独立分析电力拖动系统各种运行状态,掌握有关计算方法,合理地选择和使用电动机,为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做好基本培养和锻炼。

要求重点掌握变压器、异步电机、电动机的选择和电力拖动系统的动力学部分,同步电机、直流电机和控制电机部分作为一般掌握内容。

课程教材:唐介主编.电机与拖动(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参考书目:[1]彭鸿才主编.电机原理及拖动.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2]周顺荣编著.电机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3]电机及电气技术实验装置实验指导书.杭州:浙江天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考核形式:闭卷考试编写时间:2012年1月制定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注:根据需要,课时可作适当调整。

绪论(2学时)学习要求: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与特点,掌握学好这门课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方法第1章磁路(4学时)学习要求:掌握常用基本物理量和基本定律,为学好本课程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铁磁材料与磁路。

第2章变压器(8学时)学习要求:1.了解变压器的主要结构、基本工作原理及主要额定值的意义。

2.掌握变压器负载运行时的等值电路、相量图、基本方程式以及运行性能。

3.熟悉三相变压器的联接组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又由:
Jm2 GD 2;2n
4g
60
m:系统转动部分的质量,kg
G:系统转动部分的重力,N
ρ :系统转动部分的转动惯性半径,m
D:系统转动部分的转动惯性直径,m
g:重力加速度,m/s2
dG2D 2dnG2D dn
TT LJdt4g60d t 37d 5t
GD2:系统转动部分的飞轮矩,N·m2 375 :有单位的系数,m/min·s
2. 恒速运行的电力拖动系统中,已知电动机电磁转矩为 80Nm,忽略空载损耗,传动机构效率为0.8,速比为10,未 折算前实际的负载转矩应为多少?
3.电力拖动系统中已知电动机转速为1000r/min,工作机构 转速为100r/min,传动效率为0.9,工作机构未折算的实际 转矩为120Nm,电动机电磁转矩为20Nm,忽略空载损耗, 系统是加速还是减速运行?
n
GD
2 a
nb
nf
Tf
GD
j1,1
2 b
j2,G2 D
2 f
工作机构
电动机
T ,T0
n
GD 2
等效负载
TF
1. 负载转矩的折算——保持功率传递关系不变 (1) 忽略传动机构的损耗,由折算前后功率不变,得:
T f fT F T F T f f T fn n f T jf
2.2.2 工作机构为平移运动时的折算
平移速度
v
刨刀
F
工件 (mf)
作用力 齿条
3
n 1 n2
齿轮 4
电动机
等效负载
GD 2
T ,T0
TF
1.负载转矩的折算 考虑传动机构的损耗:
Fv 2n
Fv

TF
60
TF
9.55
n
T 9.55Fv9.55Fv
n
n
2. 负载飞轮矩的折算
1 2mfv21 2G 4gF 2 D26n021 2G gf v21 2G 4gF 2 D26n02
电动机
工作机构
4. 多轴旋转运动加升降运动系统
电动机
G
二. 单轴电力拖动系统转动方程式

U
Ia

d TTL J dt
电动机 M
参考正方向 T n
T-TL:动转矩(N·m)或惯性 转矩、加速转矩
J:转动惯量(kg·m2)
TLTFT0
负 Ω:系统转动角速度(rad/s)

T :电动机电磁转矩(N·m);TF :负载转矩(N·m) n :电动机转速(r/min);T0 :电动机空载转矩(N·m)
由转动方程式可以分析系统运动状态:
GD2 dn
TTL

375
dt
T-TL=0 :系统静止或恒速运行,稳态; T-TL>0 :系统加速运行,过渡过程; T-TL<0 :系统减速运行,过渡过程。
电动机起动时,电磁转矩与负载转矩的关系?电动 机停车时,电磁转矩与负载转矩的关系?
2.2 多轴电力拖动系统的简化
系统转动部分动能表达式:
1J2 1GD 2 2n2
2
2 4g 60
负载飞轮矩折算(转动部分飞轮矩折算):
1 2
GD2f 4g

2nf
60
2

1 2
GDF2 4g

2n
60
2
GDF2

GD2f j2
保持系统储存的动能不变,则系统总飞轮矩为:
第二章 电力拖动系统动力学
2.1 电力拖动系统转动方程式 2.2 多轴电力拖动系统的简化 2.3 负载的转矩特性与电力拖动系统稳定运行的 条件
2.1电力拖动系统转动方程式
一. 典型生产机械的运动形式 1. 单轴旋转系统
电动机
工作机构
2. 多轴旋转系统
电动机
工作机构
3. 多轴旋转运动加平移运动系统
GD 2GD a2Gj12D b2
GD 2f j1j2 2
总的飞轮矩的估算:
GD 2(1)GD D 2
GDD2为电动机转子的飞轮矩 电动机轴上只有传动机构中第一级小齿轮时,取
δ=0.2~0.3,如果还有其它部件,则δ的数值需要加大。
1.电动机经过速比 j=5 的减速器拖动工作机构,工作机构的 实际转矩为20Nm,飞轮矩为1Nm2,不计传动机构损耗,这 算到电动机轴上的工作机构转矩与飞轮矩分别为多少?
转矩与转速的方向问题

U
实际转矩和转速方向:
Ia 电动机
M 参考正方向 T
n TLTFT0
实际转矩和转速方向:
1.T与n同向,代数上同正同负;T 与n反向,代数上一正一负。 2.TL与n同向,代数上一正一负; TL与n反向,代数上同正同负。
负 载
1. 转矩与n同向,则称为“拖动性”转矩
2. 转矩与n反向,则称为“制动性”转矩
j=n/nf=j1j2j3…为传动机构总的速比 (2) 考虑传动机构的损耗时
T f f T F T FT f f T n fn f T jf
η=η1η2η3…为传动机构总效率 等效的传动机构的转矩损耗为:
T Tf Tf
j j
2. 飞轮矩的折算——保持系统动能不变
问题:全面分析多轴系统,必须列出每根轴的运动 方程式及各轴相互联系的方程式,分析复杂。
方法:通常把负载转矩与系统飞轮矩折算到电动机 轴上来,变多轴系统为单轴系统。
折算的原则是:保持系统的功率传递关系及系统的 贮存动能不变。
电动机
工作机构
2.2.1 工作机构为转动情况时的折算
电动机
T ,T0
(1) 提升重物时的转矩关系 (2) 下放重物时的转矩关系
T0
n T
T
Tf
T0
j
T
T
Tf j
n
TF

Tf j

T
TF

T Tf j
T Tf j


Tf
j

Tf j

Tf j

2

1



Tf j

结论:
GF 2 D36G 5 nf2 v2
2.2.3 工作机构做提升和下放重物运动时的折算
电动机
vG
(a) 把负载看作做平移运动的物体折算其飞轮矩; (b) 若已知卷筒直径,可把负载重力折算为施加在卷筒上 的转矩,看作做旋转运动的物体来折算其转矩。 (c)特殊问题:提升与下放时的传动效率不同
考虑传动损耗转矩时,提升和下放重物时转矩折算关系
(1) 传动机构损耗转矩 ΔT 和电动机转轴空载损耗转矩 T0 均为摩擦性质的转矩,与转速 n 反向,为制动转矩;
(2) 提升重物时,Tf/j 与转速方向相反,为制动转矩; (3) 下放重物时,Tf/j 与转速方向相同,为拖动转矩; (4) 以同样的速度提升和下降重物时,传动机构的效率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