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原发性肝癌为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因有黄曲霉菌,酒精性、病毒性肝炎等,其中最常见为病毒性肝炎,尤为乙型病毒(HBV)感染与肝癌的关系密切,HBV感染是原发性肝癌的首要病因。国外资料表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HBV 在染色体上的整合及整合后染色体的重排有关[1]。HBV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是随机的,整合于染色体上的HBV - DNA是不完整的,病毒基因组多有一定程度的缺失。HBV - DNA整合后引起肝癌的机制目前尚无定论。HBV - DNA整合后通过激活癌基因或导致抑癌基因失活而引起细胞癌变,通过整合基因片段研究封闭HBV X或Pre - s基因对阻断HBV后肝癌发生尤为重要[2]。

1 ItBV感染与HCC发生的流行病学研究

几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全球范围内,除了极少例外。慢性HBV感染区与HCC发生区有极大的相似之处[1I ,在低HBV感染的区域HCC的发病率也比较低[3]。还有另外一个证据支持HBV感染与HCC发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那就是80%HCC患者都伴有HBV 的感染,无论这些患者是否生活在高HBV感染的地区,在他们的血液中检测到了HBsAg 和抗一HBc阳性。此现象说明HBV感染与HCC发生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4]。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世界性的传染性疾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发区.大约有60%左右的人群感染过HBV.其中10%的人群为HBV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达1.2亿),l 200万为慢性肝炎患者。每年有80~100万人患急性肝炎;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每年有30万人死于与乙肝有关的肝癌及肝硬化[5]。我国肝细胞癌患者的HBV感染指标阳性率很高.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在我国有70%~90%的PHC病人HBsAg(+),其中约1/3可以PCR 白血清中检出HBV—DNA,提示仍有低水平病毒复制。乙型肝炎病毒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可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原发性肝癌与HBsAg携带者的发生率相平衡;②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液中常有HBV感染抗原抗体之一种和数种,其中以HBsAg与抗一HBc双阳性最为常见.近年发现抗一Hbe阳性亦多见;③原发性肝癌的家族聚集现象亦见于HBV感染聚集的家庭;④HBsAg阳性的原发性肝癌,其癌旁组织的细胞内亦可检出HBsAg;⑤组织培养的人肝癌细胞可分泌HBsAg和AFP;⑥肝癌患者的癌细胞内有HBV—DNA整合。目前,诊断乙型肝炎最常用的指标是HBV血清标志物(俗称“两对半”),其组合模式多种多样,各项指标不同阳性与HBV复制及疾病不同阶段有关[6]。本文研究资料显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率高达98.6%,表明本地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发生与乙肝病毒感染密切相关,与近期文献报道相似,近年有研究证明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度是对照组的1 1.61倍,这说明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HBV是部分双链的DNA 病毒,含有S、c、P、x。肝细胞癌患者AFP升高与HBV感染关系密切[7]。肝细胞癌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测定,结果显示肝癌细胞中,存在HBsAg、AFP,两者都主要存在于细胞浆中,提示AFP产生与HBV感染直接相关。提示AFP产生与HBV复制无直接关系,可能与HBV - DNA整合有关[8] , HBV - DNA与肝细胞DNA的整合可引起肝细胞遗传特性异常,推测肝细胞遗传特性的改变可能会引起AFP调控基因的改变,在其他因素如肝细胞炎症、坏死等影响下,带有AFP调控基因改变的肝细胞再生,AFP合成再次活跃,从而合成大量AFP。慢性乙型肝炎发生HBeAg 自发血清学转换的确切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乙型肝炎病毒前C 区变异可发生在HBeAg 自发血清学转换之前、之中或之后, 但前C 区的变异不是HBeAg 自发血清学转换的必须条件[2]。在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的自然病程中, 3岁以前较少出现HBeAg 自发血清学转换, 每年仅有2% ; 3 岁以后, 这种自发转换率逐渐增加到每年

5%[9]。虽然HBeAg 阳性是病毒复制活跃的参考指标, 但在HBeAg 自发血清学转换后, 部分患者却出现肝病急性活动, 肝脏病变及肝纤维化程度继续加重[9], 发生癌变的几率也大大提高了。

2 ItBV感染与HCC发生的细胞及分子机制

2,1 HBV的直接致癌作用

2.1.1 HBV基因的整合

尽管在HCC中HBV整合的基本特点已经明晰。但其整合的机制并不清楚。据报道。在HCC患者中。超过85%的人都存在HBV基因的整合现象引。在大多数HBV相关的HCC病人中。嗜肝DNA病毒的序列被整合在三个或四个不同的基因位点[10],它们所导致的宿主细胞的基因突变也是高度变化的。这样。HBV整合可以导致宿主细胞基因组发生几种类型的遗传变化,比如,小片断和大片断基因缺失、染色体移位、融合转录体的产生和基因组的不稳定性。HBV基因组整合进宿主细胞的引起的最主要的结果就是HBVDNA的序列和宿主细胞的基因序列同时遭到破坏。或者发生重整,从而发生细胞癌变[I]。等4个开放阅读框,s区又分为s基因,前s,基因和前s:基因,分别编码HBV的外壳蛋白(HBsAgIre.S 、Ire.S:)。Ire—S。具有高度的免疫原性,介导宿主的免疫应答[11]。I re —S 外膜蛋白存在多聚人血清白蛋白结合位点,具有间接入侵肝细胞的作用。Pre—S Pre'S2与HBVDNA检测结果有中、高度一致性,是反应病毒复制的良好指标。在具有不同HBV DNA载量的各组中,HBeAg和I re—S,的阳性率随着病毒拷贝数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各组Pre—s 的阳性率都高于HBeAg,尤其是低载量组差异更加明显,可见在乙肝病毒复制相对较低时Pre—S 灵敏度明显高于HBeAg 。关于乙肝患者中HBV如何引起肝细胞的癌性变化。其机制还不清楚。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过去十年中。在这个领域开展了很多研究,研究结果认为,HBV DNA与宿主细胞基因的整合、病毒基因的表达、HBx的转录激活作用、病毒基因序列的变化,甚至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都可能在肝细胞性肝癌(HCC)的发生中发挥作用[12]。

2,1.2 HBx的转录调控作用

X开放读码框存在于很多亚病毒DNA中并发生转录.它位于线性pgRNA的3 末端,编码产生HBX蛋白。它之所以被称为x是因为它的功能目前还不确定。并缺乏与已知蛋白的同源性。然而,HBX蛋白是最小的HBV蛋白.它在急性和慢性肝炎中呈现出低水平表达。对HBx基因及哺乳动物不同种类肝病毒的分析表明。它们的高保守区与HCC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13]。HBx并不直接与DNA结合.它的转录激活通过与核转录因子相互作用而体现出来。并在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中发挥作用[14]。研究发现。HBx可以激活多个细胞信号传导途径。通过多种作用来调控基因的转录。

(1)HBV 编码的蛋白质

HBV 的全部基因组序列都是蛋白质编码区。HBV 感染过程中产生3. 5 kb、2. 4 kb、2. 1 kb、0. 7kb 4 种转录产物。分别编码核心蛋白、S 蛋白、前S1蛋白和前S2 蛋白以及X 蛋白(HBx)。HBx 大多都由154 个氨基酸组成, 它在宿主细胞中没有对应物,在侵染哺乳动物的HBV 病毒中高度保守, HBx 具有多种调控功能的现象与机制是在近几年才被逐渐阐明的, HBx 可能与肝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15]。

(2)HBx 的表达与调控

HBV 编码的核心蛋白、S 蛋白、前S1 和前S2蛋白、X 蛋白分别由各自的启动子C1、SP1、SP2 和X 调控其相应mRNA 的转录过程。HBV 有两个增强子, 增强é 调控S 蛋白、前S1 和前S2 蛋白的启动子SP1、SP2 和X。增强子ê 主要调控核心蛋白的启动子[15], HBx 的表达调控主要发生在其转录水平上, 受到增强子é 的调控。增强子é 大约有400 bp ,蕴含着多种遍在化和组织特异性的反式作用因子所结合的顺式调控元件,

其E 元件称为XRE (X2respon sive elemen t)。XRE 有N F2JB、A P1、A P2、CREB 等类似物的结合序列。X 蛋白质自身无DNA 结合活性, 必须通过活化一些蛋白质因子, 使这些蛋白质因子结合于自身的或异源的启动子或增强子上, 发挥其转录水平上的反式调控作用[16]。X 蛋白的表达既受自身的调控, 同时也受HBV侵染宿主细胞时所引发的炎症反应和肿瘤生成过程中各种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16]。增强子é 是许多条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靶点。如胰岛素和IL 26

就是分别通过A P21 和N F2IL 26 结合于增强子é 上而使其活性得到上调的[17]。HBV 增强子é 的附近存在着P53 的结合位点, P53 与此位点结合能使增强é 的活性降低, 从而使HBx 的表达量下降[10]。HBx 虽然被证明具有转录调控功能, 但其自身并没有结合DNA 的能力, 因此, 其侵染宿主细胞后, 主要是通过与宿主细胞中的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 然后产生两方面的效应, 即通过与一些转录调控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在转录调控水平上激活或抑制某些基因的转录; 通过直接的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影响宿主细胞中这些蛋白质的功能。

(3)HBx 与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在宿主细胞中的定位

HBx 在宿主细胞中大部分位于胞浆中, 少部分位于核内; 位于胞浆中的HBx 又分线粒体内和线粒体外[11]。在研究HBx 相互作用蛋白质的领域内有一个极具夸张性的说法:“如果一个蛋白质还不在与HBx 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之列, 那么可能是因为这一蛋白质还没有做过是否与HBx 存在相互作用的实验。”随着越来越多的与HBx 相互作用蛋白质的不断发现, 同时也使HBx 具有多种调控功能的研究日趋得到深入。与HBx 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因不同的细胞状态和条件而异; 同时, 与其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也影响了HBx 在宿主细胞中的定位情况及其功能。如果按照与HBx 相互作用蛋白质所在细胞内的定位区域, 可将与HBx 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作如下划分: ①位于胞浆中的相互作用蛋白质。属于信号转导通路上的蛋白质有Src、JA K1、、MA P Kinase、P I232Kinase、1423 23 、PKC2 b inding p ro tein; 属于凋亡相关蛋白质的有caspase 23; 属于蛋白质酶的有蛋白质酶体复合物PSMA 1、PSMA 7 以及胰蛋白质酶抑制剂TL 2; 属于线粒体蛋白质的有线粒体中的电压依赖型离子通道蛋白质: HVDAC3 (human vo l2tage2dependen t an ion channel)。②位于核内的相互作用蛋白质。属于转录复合物成员的蛋白质有TFê B、RPB5 (po lyê 重要的转录激活亚单位)、RM P(RPB25 mediat ing p ro tein) ; 属于转录因子类的蛋白质有bZIP 转录因子家族成员, 如: CREB、A TF3、N F2IL 6 等; 属于DNA 损伤修复蛋白质的有TFêH 中的ERCC2 和ERCC3 (excision repair cro ss2comp lemen t ing ) 亚单位, 以及UVDDB (UV 2damaged DNA b inding p ro tein)。③核与胞浆间穿梭的蛋白质如: Smad4、IKBA、Tbp (Tat2b indingp ro tein) 等。4 HBx 对转录的调节411 参与RNA 聚合酶ê 活性的调节酵母RNA 聚合酶ê (po lyê ) 晶体结构模型的获得加深了对po lyê 结构与功能的理解与认识[18]。po lyê 的4 个亚单位呈“锯齿”状结构, 这一结构模型对po lyê 与DNA 的结合以及转录功能发挥过程中po lyê 构像的变化都是极其重要的。RPB5 是po lyê 中对于激活转录非常重要的亚单位, 位于“锯齿”的最底缘, RPB5 的1~142 位氨基酸是其暴露的结构域, 是po lyê 与HBx、RM P (RPB5 mediat ingp ro tein) 结合的区域。RM P 与HBx 的作用是相互对立的, 它们能够竞争性地与RPB5 结合。RM P 通过与RPB5 的相互作用抑制po lyê 的转录活性[18]; 而HBx 通过与RPB5 的相互作用提高po lyê 的转录活性。412 调节转录因子的活性HBx 可以与许多转录因子, 如TFê D (TA TAbox b inding p ro tein )、A P1、N F2JB 等发生相互作用, 其中研究较为深入广泛的是bZIP (basic leucinezipper) 家族的转录因子与HBx 的相互作用。按照它们参与结合的HBV 增强子的不同可将bZIP 家族转录因子做如下划分: ①与HBV 增强子é 结合的

bZIP 转录因子。研究表明: HBx 可以促进bZIP 蛋白质的二聚化, 增加bZIP 蛋白质与DNA 结合的亲和性及稳定性; 同时, 可以使此HBx2 bZIP 复合物识别的DNA 序列发生改变, 从而可以使其识别HBV 增强子é , 进而增加HBV 病毒蛋白质的数量。HBx 与CREB、A TF3 (act ivat ing t ran scrip t ionfacto r3 )、ICER ê r ( inducib le cAM P earlyrep resso r) 相互作用的区域位于HBx 的49~115 氨基酸残基间, 与N F2IL 6 (nuclear facto r IL 26) 结合的区域位于51~150 残基间[19] , 与C? EBP 相互作用的区域位于78~103 残基间。同时, 不同的HBx2bZIP 复合物与DNA 结合的特异性各不相同,而且也不同于HBx 不存在时bZIP 自身与DNA 的结合特异性[20]。②HBV 增强子ê 结合的b2ZIP 转录因子。E4BP4, 也是一个b2ZIP 家族转录因子, 它可以结合于HBV 前基因组的C 启动子的增强子ê上, 下调C 启动子和增强子ê 的活性。HL F (hepat icleukem ia facto r) ——肝脏高表达、肺和肾低表达的b2ZIP 类转录因子和FTF ( alpha212fetop ro teint ran scrip t ion facto r) , 这两个转录因子, 都可以结合于C 启动子的增强子ê 上并提高其活性[21]。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十分复杂, 是一个涉及到许多分子参与的协同过程, 其精确的机制目前尚属未知。但是, 在此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一些分子, 如基本转录因子——TF ê D (TA TA box b indingp ro tein )、TFê F、TFê H 等; 与基本转录因子相互作用的转录因子以及RNA 聚合酶ê 等。HBx 通过与上述各类分子中的某些蛋白质成分的互作, 一方面稳定了转录因子与DNA 的结合作用; 另一方面通过与结合于启动子上的转录复合物成分的相互作用来调控转录过程[22]。

(5)HBx 调控的基因及蛋白质

511 调控的基因受

HBx 调控而使表达上调的基因有许多, 包括宿主应付急性炎症反应的基因、细胞增殖基因以及看家基因等。例如: 宿主细胞中的IL 26、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Fas 配体、细胞周期进展的关键调节蛋白质P21 w af1?c ip 1 等都可被HBx 调节而使表达量升高[23]。Galect in23, 是一个在正常肝细胞没有, 而在肝癌和肝硬化细胞中存在的分子, 可被HBx 诱导并使

表达量升高。这从一个方面表明HBx 在这两个病理进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15]。受HBx 调控而使表达下调的基因也有很多, 其中研究较为深入的有翻译启始因子su il 和抑癌基因p 53。综上所述, HBx 通过与宿主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其在转录水平上调控的基因非常之多, 无法一一列出[24]。致力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者目前正在对HBV所侵染的宿主细胞进行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因为这样的研究要比单纯对肝硬化或肝癌组织样品中基因的表达上升或下降所进行的研究更全面、更系统、同时也更重要。近年来, 这方面的工作也是卓有成效

的[25]。

512 调控的蛋白质

人们对可以与HBx 发生直接相互作用的处于信号转导通路上的蛋白质很感兴趣。例如: 研究发现, TGF 信号转导通路上的蛋白质Smad4、N F2A T(nuclear facto r of act ivated T 2cell) 等可以与HBx发生直接相互作用, 增强TN F 的信号转导[16]。此外, 许多研究者关注一些蛋白质酶与HBx 的相互作用。例如: 26S 蛋白质酶体的两个亚基PSMA 1、PSMA 7 可以与HBx 在HBx 的同一区域发生竞争性直接相互作用, 而HBx 也就是通过干扰PSMA 1、PSMA 7 的相互作用, 从而抑制26S 蛋白质酶体的活性。这种抑制作用的效应是保证病毒蛋白质的正确加工和折叠、干扰宿主细胞抗原提呈反应的正常进行[26]。

(6)在基因毒应激反应及抗凋亡中的作用

611 通过与P53 的相互抑制使细胞对基因毒的抵抗能力降低

HBx 与P53 通过直接结合以及在转录水平上的相互下调来实现它们之间的交互抑

制。HBx 与P53 的直接相互作用已被实验所证实, 与P53 的结合区域位于HBx 的反式激活区之内, 此区域的突变会引起HBx 反式激活作用的丧失, 但仍保留有抑制P53 转录激活活性的作用[19 ]。p 53 启动子区的E2box, 是bHLH (Helix2loop 2Helix) 家族蛋白质, 包括M yc、M ad、M ax 等转录激活与抑制蛋白质的结合位点, HBx 能够与这一位点结合而使p 53 表达水平降低。A FP (alphafetop ro tein) , 是由卵黄囊以及胚胎肝脏所产生的血浆蛋白质。如果成年人表达A FP 通常与肝癌的发生相关。A FP 启动子区内存在有可被P53 结合的顺式调控元件, P53 与这一区域的结合能够抑制A FP 的表达。而HBx 却能够通过抑制P53 而使A FP 的表达受P53 抑制的程度降低, 从而使A FP 的表达水平升高[27]。

612 通过与DNA 损伤修复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使DNA 的突变积累、产生基因毒性HBx 调节细胞对基因毒的应激反应不仅可以通过与P53 的直接相互作用实现, 而且, 可以通过与两种DNA 损伤修复蛋白质发生直接相互作用而完成。即TFê H 和XA P21 (UVDDB)[28]。TFê H 是一个基本转录因子, 具有解旋酶、水解酶和DNA 外切修复酶3 种功能。其中ERCC2 和ERCC3 (excisionrepair cro ss2comp lemen t ing) 是TFê H 的DNA 损伤修复亚单位。HBx 通过与ERCC 的相互作用而影响其损伤修复功能, 致使DNA 的突变积累、产生基因毒性, 同时使细胞对致癌物质的敏感性提高[29]。人的XA P21 (X2associated po ro tein21) 是猴的UVDDB (UV 2damaged DNA 2b inding p ro tein) 的直系同源物, HBx 也是通过与XA P21 发生直接相互作用而影响其损伤修复功能的。由于TF ê H 的ERCC2 和ERCC3 都参与了转录过程, 因此, 研究者推测XA P21 也有可能涉及到转录过程[30]。但目前尚无实验支持这一推测。

613 HBx 与抗凋亡的关系

HBx 与caspase23 虽然不能发生直接相互作用, 但是, 它可以与caspase23 的底物发生竞争性的结合, 从而使caspase23 所参与的凋亡过程难以启动。HBx 也可以通过激活HBx2P I3K2A k t2Bad 的信号转导通路发挥着抗凋亡的作用, HBx 可以活化P I23k inase, 活化的P I23k inase 传递着细胞存活的信号, 它可以进一步活化A KT , A KT 使Bad 磷酸化, 磷酸化的Bad 不能使Bcl22 家族中的两个凋亡蛋白质Bcl22 和Bcl2XL 具有促凋亡活性, 从而发挥着抗凋亡的作用[31]。HBx 也可以使细胞不能正常地转导调亡信号, 从而打破细胞正常的增殖与调亡的平衡, 例如: HBx 能阻止Fas 介导的凋亡[32], 使细胞出现无限增殖的可能。HBV 是一种严重的肝炎类型, HBV 中的X 蛋白质—HBx 是一个多功能的调节蛋白质, 它可以调节转录、细胞对基因毒性的反应、蛋白质降解以及信号转导通路。这些调节作用不仅影响到病毒自身的复制与增殖, 而且影响到宿主细胞的细胞周期检验点、细胞死亡以及细胞癌变[33]。因此,HBx 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焦点[34], 但就HBx 是否具有原癌基因的特性,目前的研究尚存在很大的分歧。1991 年, Kim 等首次成功地发现HBx 可以在转基因小鼠中诱导肝癌的发生并且具有原癌基因的性质[35]。但其它的实验研究却认为HBx 单独不具有原癌基因的作用, 只是在致癌物质存在时起一种辅助成癌的作用。综上所述, HBx 对宿主细胞产生两方面的作用: HBx 反式激活细胞基因并干扰细胞的正常功能; HBx 影响宿主细胞的DNA 损伤修复过程, 产生基因毒性, 造成突变的积累以及遗传的不稳定性。上述两方面作用的效应整合起来, 就有可能导致肝癌的形成。在遗传性息肉型肠癌的研究中发现:DNA 损伤修复基因(如mu t s 等基因) 的突变是造成该病的主要原因[36]。从这项研究成果中, 我们是否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提示, 即不同的DNA 损伤修复蛋白质可能在不同的肿瘤形成易感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37]。如此类推, HBx 是否也有可能通过与肝细胞中的DNA 损伤修复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而使慢性乙肝患者对肝癌的易感性有所提高[38]。

2.1,3 HBx蛋白与凋亡及P53蛋白的关系

大量研究表明[39]。HBx与凋亡关系非常密切。HBx可以增加宿主细胞对凋亡刺激因子的敏感性.也可以抑制凋亡的发生,也可能对凋亡的发生不产生任何作用。HBx是有效的c~pase竞争性抑制剂,但它不与caspase 3蛋白结合,也不影响c~pase 3前体向其活化形式的转换.从而导致积累更多的突变[34]。序列分析表明:几乎所有肿瘤中静止的p53蛋白都发生了突变。大量研究表明:P53的缺失或突变是HCC发生的一个重要步骤。有学者提出利用HBx失活细胞质中的P53蛋白进而减少细胞核中p53浓度.可以抑制肝细胞的凋亡的发生。HBx对p53的转录激活有重要影响作用[40].HBx能抑制p53与特异DNA 序列的结合及其转录活性。

2,1.4 与HCC发生相关的HBV的序列变异

已经发现几种不同的HCC致癌基因型。调查研究发现,在亚洲感染C型HBV的患者往往比感染B型HBV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肝硬化。另有研究报导:HBV的另外一种与HCC 发生相关的亚型HBV/Ba在台湾和亚洲国家的青少年中占据多数[23]。此外,还有研究表明在美国因感染F型HBV死亡的人数要比感染A型或D型死亡的人多[41]。

2,2 HBV的间接致癌作用

流行病学证据表明:伴有肝硬化的HBV慢性携带者患肝癌的概率要高于那些没有肝硬化的HBV携带者。这样说来,因慢性HBV感染引起的坏死和炎症,在HCC的致癌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机制是这些因素可以大大加速肝细胞癌变的机率,并促进肝细胞的增殖,而这一过程又与HCC的发展相关[42]。首先,在细胞DNA复制过程中.单链DNA比双链DNA更易受影响,因而。肝细胞增殖过程中的突变机率比静止肝细胞突变的机率要大的多[I]。其二.一旦肝细胞加速增殖的过程触发,肝细胞对突变DNA修复的时间相对减少,积聚的大量突变导致肝细胞向癌变的方向发展。另外,慢性HBV感染引起的肝脏纤维化也是引起HCC的重要因素,肝脏纤维化会引起肝细胞生长的失控[43].炎性肝脏组织中存在的单核细胞会在局部产生活性氧.这种活性氧可以促进肝癌的发生。综上所述,HBV是引起HCC的重要原因。HBV DNA在肝细胞中的整合可导致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通过与P53、生长因子等之间的蛋白一蛋白相互作用,调节细胞生长增殖与凋亡等方面在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此外即慢性HBV引起的肝硬化及纤维化在肝癌的发生中也起重要促进作用[44]。

综上所述,目前全球每年新患原发性肝癌患者约为626 000人,其中55%发生在我国。我国每年约I10 000人死于PHC,肝癌诊治形势十分严峻[45]。随着技术进步和诊疗经验的积累,PHC的治疗手段不断更新丰富,有肝切除术、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OLT)、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ranscatheterhepatic arterial chemoemholiza tion,TACE)、经皮无水酒精注射(perCutaneouselhanol injection,PE1)、射频消融(radio fequencyablation,RFA)、微波消融(mi 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MCT)、冷冻术、放疗、抗激素疗法、生物治疗及中药治疗等[46]。包括肝切除和肝移植的手术是目前唯一有可能治愈PHC的方法,选择合适患者行TACE、PEI、RFA、冷冻术等方法均能不同程度上改善不能手术的肝癌患者的预后。如何针对不同的病情,从多种治疗方法中选择,最合理有效的治疗策略有重要意义[47]。全球范围内大部分PHC的病因都和乙肝病毒及丙肝病毒相关。在13本和欧美国家,丙肝病毒为HCC首要病因;在东南亚和我国,乙肝病毒为PHC首要病因[48]。90%左右的PHC患者都合并有肝硬化。PHC以小结节的形式发展,早期并无临床表现,倍增时间平均为6 mo。PHC治疗手段的选择取决于肿瘤位置、大小、是否转移及肝脏储备功能等因素[49]。目前世界范围内公认PHC首选治疗为肝切除术和肝移植[50]。若疾病进一步进展,则选择局部微创治疗或TACE。更晚期的患者仅能选择对症治疗。但是治疗方案的选择标准在各个国家和地区有所不同[51]。在我国,PHC患者诊断时多处于中晚期或处于肝功能代偿的临界状态,与欧美国家的诊疗指南比较起来,我们的治疗方

案更积极,通过早期对乙肝的检测及监控能及早发现诊断肝癌,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及预后有明显帮助[52]。

参考文献:

1. Assed, C.,E. Marchiori,G. Zanetti ,et al. Pulmonary metastases from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a 26-year-old patient: a case report.Cases J, 2009. 2: p. 6256.

2. Blight, K.J.,A.A. Kolykhalov,C.M. Rice, Efficient initiation of HCV RNA

replication in cell culture. Science, 2000. 290(5498): p. 1972-1974.

3. Blight, K.J.,J.A. McKeating,J. Marcotrigiano ,et al. Efficient replication of

hepatitis C virus genotype 1a RNAs in cell culture. Journal of Virology, 2003.

77(5): p. 3181-3190.

4. Cabrera, R.,D.R. Nelson, Review article: manage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9.

5. 安良敏,余素琼, 原发性肝癌与乙肝病毒标志物关系临床研究.临床医学工程, 2009.

16(6): p. 14-15.

6. 曹文俊,吴华成,徐锋,等, Hcv基因转染的肝癌细胞体内外生长的实验研究.上海交

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29(2): p. 158-161.

7. 崔彦芝,罗荣城,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与肝癌研究进展.癌症进展, 2007. 5(4): p.

324-328.

8. 何苗,苏洪英,贾志芳,等, 原发性肝癌与Hbv、Hcv感染关系.中国公共卫生, 2008.

24(6): p. 709-710.

9. Thorgeirsson, S.S.,J.W. Grisham, Molecular pathogenesis of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Nature Genetics, 2002. 31(4): p. 339-346.

10. Selzner, M.,A. Kashfi,M.S. Cattral ,et al. A graft to body weight ratio less than

0.8 does not exclude adult-to-adult right-lobe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Liver Transpl, 2009. 15(12): p. 1776-1782.

11. Seow, T.K.,R. Liang,C.K. Leow ,et a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From bedside

to proteomics. Proteomics, 2001. 1(10): p. 1249-1263.

12. 李伟(综述),刘传苗(审校),赵守松(审校), 乙型肝炎病毒HBx蛋白与原发性肝癌

的关系研究进展.临床肝胆病杂志, 2008. 24(2): p. 156-159.

13. 李卫华,缪晓辉,戚中田,等,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生物医学

工程与临床, 2008. 12(3): p. 235-239.

14. Wang, N.,Y.Q. Liang,S. Devaraj ,et al. Toll-Like Receptor 3 Mediates

Establishment of an Antiviral State against Hepatitis C Virus in Hepatoma Cells, in Journal of Virology. 2009. p. 9824-9834.

15. Ravaioli, M.,G.L. Grazi,A. Dazzi ,et al. Survival benefit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a single European center experience. Transplantation, 2009.

88(6): p. 826-834.

16. Reese, V.,C. Ondracek,C. Rushing ,et al.Multiple Nuclear Receptors May

Regulate Hepatitis B Virus Biosynthesis During Development. Int J Biochem Cell Biol, 2009.

17. Schwarz, A.K.,J. Grove,K. Hu ,et al. Hepatoma Cell Density Promotes

Claudin-1 and Scavenger Receptor BI Expression and Hepatitis C Virus

Internalization. Journal of Virology, 2009. 83(23): p. 12407-12414.

18. Manizate, F.,S.P. Hiotis,D. Labow ,et al. Liver functional reserve estimation:

state of the art and relevance for local treatments : The Western perspective. 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Surg, 2009.

19. Lee, K.H.,Y.B. Kim,S.B. Cho ,et al.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characteristic mucin production: a case report. Cases J, 2009. 2: p. 6789. 20. Moretti, L.V.,R.O. Montalvo, Elevated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associated with concurrent use of sorafenib and warfarin. Am J Health Syst Pharm, 2009. 66(23): p. 2123-2125.

21. Ondracek, C.R., C.N. Rushing,V.C. Reese ,et al.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 1 alpha and Small Heterodimer Partner Differentially Regulate Nuclear Receptor-Dependent Hepatitis B Virus Biosynthesis.Journal of Virology, 2009. 83(23): p.

12535-12544.

22. Hsu, C.Y.,P.L. Sun,H.C. Chang ,et al.Spontaneous regression of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case report. Cases J, 2009. 2: p. 6251.

23. El-Far, M.,G.A. Elmegeed,E.F. Eskander ,et al. Novel modified steroid

derivatives of androstanolone as chemotherapeutic anti-cancer agents.

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2009. 44(10): p. 3936-3946.

24. Holness, G.,D.C. Carriero,D.T. Dieterich, Hepatitis B therapies and antiviral

resistance detection and management.Exper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9. 3(6): p. 693-699.

25. Sainz, B.,V. TenCate,S.L. Uprichard, Three-dimensional Huh7 cell culture

system for the study of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Virology Journal, 2009. 6.

26. 潘德键,王东林, 乙肝病毒衣壳作为肝癌基因转移载体的有效性检测.中华微生物学和

免疫学杂志, 2007. 27(8): p. 765-765.

27. 潘爱萍,黄古叶,陈晶,等, 乙型肝炎病毒cccDNA与HBx蛋白在肝细胞性肝癌中表

达的关系及意义.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9. 7: p. 712-715.

28. Rahman, S.M.,I. Qadri,R.C. Janssen ,et al.Fenofibrate and PBA prevent fatty

acid-induced loss of adiponectin receptor and pAMPK in human hepatoma cells and in hepatitis C virus-induced steatosis.Journal of Lipid Research, 2009. 50(11): p. 2193-2202.

29. 王会轩, 有慢性肝炎病史的原发性肝癌62例Ct分析.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2009. 14:

p. 140-140.

30. 魏燕,陈坚,徐周敏, 慢性乙型肝炎e系统状态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分析.中国医疗前

沿, 2008. 16: p. 16.

31. Tang, L.,H. Sun,L. Zhang ,et al. Effects of the 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

on the biological behavior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Saudi Medical Journal, 2009. 30(8): p. 1001-1009.

32. Wei, W.G.,C.F. Cai,S. Kota ,et al. New small molecule inhibitors of hepatitis

C virus.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 2009. 19(24): p.

6926-6930.

33. 潘德键,王东林,陈正堂, 乙肝病毒衣壳作为肝癌基因转移载体对肝癌是否有靶向性.中

国癌症杂志, 2007. 17(6): p. 433-435.

34. Lim, W.,S.H. Kwon,H. Cho ,et al. HBx targeting to mitochondria and ROS

generation are necessary but insufficient for HBV-induced cyclooxygenase-2 expression. J Mol Med, 2009.

35. Leu, J.D.,I.F. Lin,Y.F. Sun ,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MDM2-SNP309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Taiwanese population.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9. 15(44): p. 5592-5597.

36. Mikhailova, L.R.,L.A. Baltina, Jr.,L.A. Baltina ,et al. [A simple method of

synthesis of triterpene glycosides similar to glycyrrhizic acid and their hepatoprotective activity in vitro]. Bioorg Khim, 2009. 35(5): p. 686-695. 37. Yeh, M.M.,H.D. Daniel,M. Torbenson, Hepatitis C-associ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 in non-cirrhotic livers. Mod Pathol, 2009.

38. 叶小华,郜艳晖,张敏,等, HBV感染与肝癌关系的Meta分析.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7.

20(6): p. 810-813.

39. 熊文艳, 原发性肝癌相关病因的探讨.实用预防医学, 2006. 6: p. 1663-1665.

40. Lv, L.P.,S.Z. Jia,Q.L. Wang ,et al.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of mouse

hepatoma cell expressing human CD81 or LDLR. Acta Virol, 2009. 53(3): p.

185-189.

41. Floreani, A., Liver disorders in the elderly. Best Pract Res Clin Gastroenterol,

2009. 23(6): p. 909-917.

42. Sancho-Bru, P.,E. Juez,M. Moreno ,et al.Hepatocarcinoma cells stimulate the

growth, migration and expression of pro-angiogenic genes in human hepatic stellate cells. Liver Int, 2009.

43. Sung, R.S.,E.A. Pomfret,K.A. Andreoni ,et al. The high-risk recipient: the

Eighth Annual American Society of Transplant Surgeons' State-of-the-Art Winter Symposium. Clin Transplant, 2009.

44. 刘池波,梁勇,潘春琴,等,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患者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高

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9. 30(9): p. 1763-1766.

45. 卢霞凤,郑玲,王艳丽, 251例原发性肝癌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分析.中外健康文摘:临

床医师, 2008. 5(1): p. 45-46.

46. 马春莲,颜鸣鹤, 乙型肝炎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临床医学, 2007. 27(5): p. 64-65.

47. 吴素霞, 原发性肝癌与乙型肝炎病毒以及甲胎蛋白的关系.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7.

30(5): p. 41-42.

48. 张志军,孙长宇,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探讨.肿瘤基础与临床, 2006.

19(5): p. 424-425.

49. 郑宁, 病毒性肝炎与肝癌的关系.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1993. 16(6): p. 241-244.

50. 周霞,邓国宏,向德栋,等, 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水平对原发性肝癌发病的影响.现代生

物医学进展, 2008. 8(4): p. 661-663.

51. Lin, C.W.,C.C. Hsu,H.C. Chang ,et al.Hepatoid adenocarcinoma of the

stomach with liver metastasis mimicking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case report. Cases J, 2009. 2: p. 6317.

52. 王照敏,高俊芬,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在临床上的应用与分析.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6. 10(12): p. 1503-1504.

乙肝与肝癌的关系

乙肝与肝癌的关系 文章目录 乙肝与肝癌的关系 1、乙肝与肝癌的关系 肝癌(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癌症,据普查资料证明,肝癌年死亡率仅次于胃癌和肺癌,居第三位。而肝脏是人体多种重要物质的代谢中心,同时肝脏还有解毒、分泌、排泄等重要功能,一旦肝脏出现癌肿,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极大。 临床上注意到肝癌患者有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病史,可见肝炎与肝癌关系极为密切。国内对肝癌的研究中还注意到:肝癌高发区人群中肝炎比例高,肝癌患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显着高于HbsAg阴性者。慢性肝炎还可不经过肝硬变阶段直接导致肝癌的发生。

2、乙肝怎么检查 ALT及胆红素 反复或持续升高,AST常可升高,部分患者r-谷氨酰转肽酶、精氨酸琥珀酸裂解酶(ASAL)、碱性磷酸酶也升高。胆碱酯酶及胆固醇明显减低时提示肝功严重损害。靛青绿留滞试验及餐后2小时血清胆汁酸测定可较灵敏地反映肝脏病变。 中、重度慢性肝炎 患者清蛋白(A)降低,球蛋白(G)增高,A/G比值倒置,γ球蛋白和IgG亦升高。凝血酶原的半寿期短,可及时反应肝损

害的严重程度,凝血因子V、Ⅶ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线粒体抗体,类风湿因子及狼疮细胞等阳性。 3、乙肝的用药原则 用药不宜过多过杂很多药物经过肝脏解毒,用药过多过杂增加肝脏负担,对肝病不利。 根据慢性乙肝病人的具体情况,针对性用药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明显的病人用抗病毒药物;有免疫功能紊乱的用调整免疫功能的药物;有肝细胞损伤的用保护肝细胞的药物;有

肝脏微循环障碍的用活跃微循环的药物。中医在我国历史悠久,其精髓在于辩证论治。通过辩证论治,可改善慢性乙肝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他们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促进免疫系统清除病毒,促进疾病恢复。 乙肝如何预防 1、阻断血液传播:了解传染途径后,预防传染就要阻断传染途径。像血液传播,平时生活中就要注意下,如果身体部位流血了,要及时处理。尤其是患有乙肝的朋友们更要注意这点,莫要让自己的血液成为了传染源,从而增加亲朋好友感染病毒的概率。 2、阻断母婴传播:母婴传播这种传播途径是比较广的,但也是可以阻断的。患有乙肝的女性朋友们,在怀孕前要咨询医生,医生或根据你的情况给你制定方案,比如什么时候怀孕最好、什么时候打乙肝免疫球蛋白、孩子出生后多久打乙肝疫苗等等。 3、阻断“性”传播:如果夫妻一方有乙肝的话,那么在过“性”生活的时候就要注意最好防护措施,戴避孕套。

卫生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一、概述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以下简称肝癌) 是常见恶性肿瘤。由于起病隐匿,早期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进展迅速,确诊时大多数患者已经达到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治疗困难,预后很差,如果仅采取支持对症治疗,自然生存时间很短,严重地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和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混合型等不同病理类型,在其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不同;由于其中HCC占到90%以上,故本文所指的“肝癌”主要是指HCC。 二、诊断技术和应用 (一)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我国肝癌的病因因素,主要有肝炎病毒感染、食物黄曲霉毒素污染、长期酗酒以及农村饮水蓝绿藻类毒素污染等,其他肝脏代谢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隐原性肝病或隐原性肝硬化。由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有效治疗和长期生存至关重要,因此,十分强调肝癌的早期筛查和早期监测。

常规监测筛查指标主要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和肝脏超声检查(US)。对于≥40岁的男性或≥50岁女性,具有HBV和/或HCV感染,嗜酒、合并糖尿病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一般是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一般认为,AFP是HCC相对特异的肿瘤标志物,AFP持续升高是发生HCC的危险因素。新近,有些欧美学者认为AFP的敏感性和特异度不高,2010版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指南已不再将AFP作为筛查指标,但是我国的HCC大多与HBV感染相关,与西方国家HCC致病因素不同(多为HCV、酒精和代谢性因素),结合国内随机研究(RCT) 结果和实际情况,对HCC的常规监测筛查指标中继续保留AFP。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肝癌的亚临床前期是指从病变开始至诊断亚临床肝癌之前,患者没有临床症状与体征,临床上难以发现,通常大约10个月时间。在肝癌亚临床期(早期),瘤体约3-5cm,大多数患者仍无典型症状,诊断仍较困难,多为血清AFP 普查发现,平均8个月左右,期间少数患者可以有上腹闷胀、腹痛、乏力和食欲不振等慢性基础肝病的相关症状。因此,对于具备高危因素,发生上述情况者,应该警惕肝癌的可能性。一旦出现典型症状,往往已达中、晚期肝癌,此时,病情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 授课老师:胡团敏 授课时间:2011-10-16 一、定义 原发性肝癌(primarycarcinomaoftheliver,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上个世纪90年代统计,我国肝癌的年死亡率为20.37/10万,在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占第2位,在城市中仅次于肺癌;农村中仅次于胃癌。由于血清甲胎蛋白(AFP)的临床应用和各种影像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AFP和超声显像用于肝癌高危人群的监测,使肝癌能够在无症状和体征的亚临床期作出诊断,加之外科手术技术的成熟,以及各种局部治疗等非手术治疗方法的发展,使肝癌的预后较过去有了明显提高。 二、临床表现 (一)亚临床肝癌或小肝癌 肝癌起病常隐匿,不少肝癌是在体检或普查中发现,这些肝癌病人既无症状也无体征,只表现为甲胎蛋白升高和影像学上的肿块,称之为亚临床肝癌。在这些亚临床肝癌中,相当一部分肝癌体积小于5cm,称之为“小肝癌”。故多数小肝癌为亚临床肝癌,有时肝癌体积虽小,但位于肝包膜下可有明显的疼痛,或位于肝门部引起阻塞性黄疸,因此小肝癌也可有症状和体征。也有不少肿瘤直径大于5cm,但没有症状和体征,故亚临床肝癌也包括了一部分直径大于5cm的肝癌。 (二)肝癌的症状 肝痛、乏力、纳差、消瘦是最具有特征的临床症状。一旦出现症状而来就诊者则大多已处于中晚期。不同阶段的肝癌,其临床表现有明显的差别。 1.肝区疼痛最常见,间歇或持续性,钝痛或胀痛,由癌肿迅速生长使包膜绷紧所致。肿瘤侵犯膈肌,疼痛可放射至右肩或右背。向右后下方生长的肿瘤可致右腰疼痛。突然发生的剧烈的肝区疼痛或腹痛提示有癌结节的破裂出血,如有腹水、腹膜刺激征和休克的体征则提示向腹腔破溃。 2.消化道症状胃纳减退、蝮腔、恶心、呕吐,因缺乏特异性而易被忽视。腹水或门静脉癌栓可导致腹胀、腹泻等症状。 3.乏力、消瘦、全身衰弱晚期少数病人可呈恶病质状态。 4.发热一般为低热,偶达39℃以上,呈持续性或午后低热或弛张型高热。发热与癌肿坏死产物吸收有关。有时癌肿压迫或侵犯胆管可并发胆道感染而引起发热。 临床工作中易将肝癌引起的右肩放射性疼痛误诊为肩关节炎,右上腹疼痛误诊为胆囊炎发作,左叶肝癌所致的上腹疼痛误诊为溃疡病、胃炎等,腹泻误诊为慢性肠炎,或因发热而以“发热待查”而延误诊治。故对有肝病背景的患者出现上述表现应警惕肝癌的可能。 5.转移灶症状肿瘤转移之处可有相应的症状,有时成为肝癌的首发症状。如转移至肺可引起咳嗽咯血,胸膜转移可引起胸痛和血性胸水。癌栓栓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可引起肺栓塞,可突然发生严重的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和胸痛。癌栓阻塞下腔静脉,可出现下肢严重水肿,甚至血压下降;阻塞肝静脉可出现Budd-Chiari综合征,亦可出现下肢水肿。转移至骨可引起局部疼痛,或病理性骨折。转移至脊往或压迫脊髓神经可引起局部疼痛和截瘫。颅内转移可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颅内高压亦可导致脑疝而突然死亡。 6.其他全身症状癌肿本身代谢异常或癌组织对机体发生各种影响引起的内分泌或代谢方面的综合征称之为伴癌综合征,有时可先于肝癌本身的症状,提示肝癌的诊断,应予重视。常见的有: (1)自发性低血糖:10%~30%的患者可出现此症,系因肝癌细胞的异位分泌胰岛素或

乙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原发性肝癌为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因有黄曲霉菌,酒精性、病毒性肝炎等,其中最常见为病毒性肝炎,尤为乙型病毒(HBV)感染与肝癌的关系密切,HBV感染是原发性肝癌的首要病因。国外资料表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HBV 在染色体上的整合及整合后染色体的重排有关[1]。HBV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是随机的,整合于染色体上的HBV - DNA是不完整的,病毒基因组多有一定程度的缺失。HBV - DNA整合后引起肝癌的机制目前尚无定论。HBV - DNA整合后通过激活癌基因或导致抑癌基因失活而引起细胞癌变,通过整合基因片段研究封闭HBV X或Pre - s基因对阻断HBV后肝癌发生尤为重要[2]。 1 ItBV感染与HCC发生的流行病学研究 几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全球范围内,除了极少例外。慢性HBV感染区与HCC发生区有极大的相似之处[1I ,在低HBV感染的区域HCC的发病率也比较低[3]。还有另外一个证据支持HBV感染与HCC发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那就是80%HCC患者都伴有HBV 的感染,无论这些患者是否生活在高HBV感染的地区,在他们的血液中检测到了HBsAg 和抗一HBc阳性。此现象说明HBV感染与HCC发生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4]。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世界性的传染性疾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发区.大约有60%左右的人群感染过HBV.其中10%的人群为HBV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达1.2亿),l 200万为慢性肝炎患者。每年有80~100万人患急性肝炎;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每年有30万人死于与乙肝有关的肝癌及肝硬化[5]。我国肝细胞癌患者的HBV感染指标阳性率很高.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在我国有70%~90%的PHC病人HBsAg(+),其中约1/3可以PCR白血清中检出HBV—DNA,提示仍有低水平病毒复制。乙型肝炎病毒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可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原发性肝癌与HBsAg携带者的发生率相平衡;②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液中常有HBV感染抗原抗体之一种和数种,其中以HBsAg与抗一HBc双阳性最为常见.近年发现抗一Hbe阳性亦多见;③原发性肝癌的家族聚集现象亦见于HBV感染聚集的家庭;④HBsAg阳性的原发性肝癌,其癌旁组织的细胞内亦可检出HBsAg;⑤组织培养的人肝癌细胞可分泌HBsAg和AFP;⑥肝癌患者的癌细胞内有HBV—DNA整合。目前,诊断乙型肝炎最常用的指标是HBV血清标志物(俗称“两对半”),其组合模式多种多样,各项指标不同阳性与HBV复制及疾病不同阶段有关[6]。本文研究资料显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率高达98.6%,表明本地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发生与乙肝病毒感染密切相关,与近期文献报道相似,近年有研究证明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度是对照组的1 1.61倍,这说明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HBV是部分双链的DNA病毒,含有S、c、P、x。肝细胞癌患者AFP升高与HBV感染关系密切[7]。肝细胞癌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测定,结果显示肝癌细胞中,存在HBsAg、AFP,两者都主要存在于细胞浆中,提示AFP产生与HBV感染直接相关。提示AFP产生与HBV复制无直接关系,可能与HBV - DNA整合有关[8] , HBV - DNA与肝细胞DNA的整合可引起肝细胞遗传特性异常,推测肝细胞遗传特性的改变可能会引起AFP调控基因的改变,在其他因素如肝细胞炎症、坏死等影响下,带有AFP调控基因改变的肝细胞再生,AFP合成再次活跃,从而合成大量AFP。慢性乙型肝炎发生HBeAg 自发血清学转换的确切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乙型肝炎病毒前 C 区变异可发生在HBeAg 自发血清学转换之前、之中或之后, 但前C 区的变异不是HBeAg 自发血清学转换的必须条件[2]。在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的自然病程中, 3岁以前较少出现HBeAg 自发血清学转换, 每年仅有2% ; 3 岁以后, 这种自发转换率逐渐增加到每年5%[9]。虽然HBeAg 阳性是病毒复制

2015 NCCN 原发性肝癌临床实践指南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版) 我国是世界上肝癌高发国家之一。手术切除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而病理学则是肝脏外科最主要的支撑学科之一。为此,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和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全国肝胆肿瘤及移植病理协作组于2010 年制订了《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方案专家共识(2010 年版)。 近五年来,肝癌临床和病理学研究又有了新进展,肝癌异质性、生物学特性、分子分型和个体化治疗等新概念开始成为现代临床肝癌治疗学的基本指导思想。这对肝癌病理诊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2014 年4 月,在吴孟超院士的直接参与和指导下,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中国抗癌协会病理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消化病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和全国肝胆肿瘤及移植病理协作组召开了《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 年版)》制订专家会议。 并于2015 年1 月召开定稿会,做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最后形成了能基本反映我国现阶段肝癌病理诊断技术水平的《指南》,以期为提高我国肝癌病理诊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提供指导性和引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病理检查方案 原发性肝癌统指起源于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中以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最为常见,但本方案中的大部分内容也适用于肝脏其他类型的原发性肿瘤。病理检查方案主要包括大体标本的固定和取材、大体和显微镜下特点的描述、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学检查等重要环节。规范化的病理检查是从源头上保证病理诊断准确性的基础和前提,由此可为临床评估肝癌复发风险和远期预后以及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1. 大体标本的处理 (1)标本固定:a. 手术医生应在病理申请单上标注送检标本的种类和数量,对手术切缘、可疑病变以及重要血管和胆管切缘可用染料染色或缝线标记,对切除小组织标本及淋巴结等应单独放置容器内并贴好标签说明;b. 为最大限度地保留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的完整性,防止细胞自溶,应尽可能将肿瘤标本在离体30 min 以内送达病理科切开固定;c. 病例可接受标本后,在不影响病理诊断的前提下切取新鲜组织冻存于组织库,以备分子病理学检查之用,沿瘤体最大直径,每隔1cm 做一个剖面,并保持标本的连续性;d. 常温下10% 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溶液4~5 倍于标本体积固定12-24 h。 上述处理基本能够满足分子病理学和免疫病理学诊断的需要。 (2)标本取材:根据目前对肝癌异质性和微环境特点的认识,肝癌的外周区域是肿瘤异质性的代表性区域,是高侵袭性细胞群体分布的集中区域,是微血管侵犯和卫星结节形成的高发区域,也是影响转移、复发和预后的高风险区域。 为此,应特别重视在癌与癌旁肝组织交界处取材,以便在相互对照中客观评估肝癌的生物学特性。为此,推荐以下肝癌标本“7 点”基线取材方案(图1):a. 选取出血坏死少、组织完整的剖面,分别在12 点、3 点、6 点和9 点的位置上于癌与癌旁肝组织交界处取材,癌与癌旁肝组织的比例约为1:1,以着重观察肿瘤对包膜、微血管以及邻近肝组织的侵犯情况;b. 在肿瘤无出血和坏死的部位至少取材1 块,以供分子病理学检查之用,对质地和色泽有差异的肿瘤区域还应增加取材;c. 对距肿瘤边缘≤1 cm(近癌旁肝组织或切缘)

乙肝患者如何预防肝癌的发生

乙肝患者如何预防肝癌的发生 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地区,高发年龄在40岁后,而男性患者为女性的7—10倍。剧临床数据显示,超过八成的肝癌和乙肝有关,因此,乙肝患者必须要预防肝癌的发生。 长期饮酒+劳累,26岁小伙患者上肝癌 一位刚26岁的小伙到院就诊,本以为只是肝炎,想不到竟被查出肝癌,患者小张(化名)年纪轻轻就患有肝癌,与其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有关。经过了解得知,由于没有及时进行母婴阻断,早在幼儿园时,小张就被查出携带乙肝病毒。 但他身体强壮,没有任何肝病症状,所以没有进行定期检查,等到小张大学毕业之后,熬夜加班、聚会喝酒时发现,他慢慢开始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此次到医院一查,竟已发展到肝癌。 “假如小张母亲积极进行母婴阻断治疗,小张也许不会得病;假如小张自己有坚持半年做一次体检,在发现肝炎病毒活跃时,及时做抗病毒治疗,同时注意戒烟戒酒,他也不会如此年轻就得肝癌。”李亚磊院长表示。 “携带者”必须半年体检一次 乙肝病毒携带者最终都会发展成肝癌吗?并非如此。病毒性肝炎和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乙肝两个不一样的阶段,大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不会感到明显不适,一般是在偶然查体(上学、上班、参军等)时,发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呈阳性。 如果没有做体检,可能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过完一生,但也不排除一直携带病毒,在多年后突然转为活动性肝炎。肝炎病毒携带者或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最好每半年做一次肝脏方面的全面检查,包括乙肝五项,肝功能,病毒DNA及彩超检查,一旦发现肝功能损害、病毒活跃,就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积极的抗病毒治疗,抑制肝病发展。

李亚磊院长提醒:肝病患者,尤其是慢性乙肝和慢性丙肝患者在进行治疗过程中,也要定期检查。通过定期检查不仅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病情的发展,还可以监控治疗的疗效。如果肝功能检查发现异常,或是治疗效果不佳的,可及时由肝病专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做b超能查出肝炎和肝癌

做b超能查出肝炎和肝癌 文章目录*一、做b超能查出肝炎和肝癌*二、肝炎如何预防*三、肝炎食疗方 做b超能查出肝炎和肝癌1、做b超能查出肝炎和肝癌首先一个就是我们平时做个B超查个血,外加血清甲胎蛋白的检查,就可以让隐藏在体内的肝癌显现出来,这是肝癌检查的一个很大的突破,做b超看起来虽然是很简单的,但也能检查出肝癌。再有就是肝癌的恶性程度比较高,病程进展非常迅速,这样从b超中检查出肝癌的可能性就越大。越是明显的肝癌,就越能给检查出来。大多数肝癌患者确诊后生存期不超过半年,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在早期检查出来。所以身体不舒服就要及早检查。 2、肝炎的分类 根据病因可以分为病毒性、细菌性(如阿米巴)药物性、酒精性、中毒性、自身免疫性、非酒精性脂肪性等。 根据病程长短可以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等。 根据有无出现黄疸,急性肝炎可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3、肝炎的临床表现 症状 不同病因的肝炎临床表现各异,常见症状包括:食欲减退、腹胀、厌油腻食物、恶心、呕吐、易疲倦。 体征

部分患者巩膜或皮肤黄染,发热,肝区隐痛、肝大、触痛,部分患者出现蜘蛛痣和肝掌,重型肝炎可见腹水、少尿、出血倾向和意识障碍、昏迷等。 肝炎如何预防1、预防肝炎要注意感冒着凉: 春节过后,人们开始等待春天的到来。但是此时天气寒热变化快,如果乍遇寒冷很易感冒。肝炎病人,疾病初愈或未愈,此时机体虚弱尤其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人白蛋白低,机体免疫力低下更易被各种致病因子感染,使本来已静止的或趋于痊愈的疾病再度活动或恶化。 2、预防肝炎要注意不要疲劳过度: 春节刚过,其间亲朋好友聚会频繁,加之治疗用药有所松懈、生活不规律、得不到充分的休息等会使病情加重。据有关资料报道,约有3/4的肝炎病人肝功能反复是由于疲劳过度(包括体力 与脑力两方面的因素)引起的。肝病患者在肝炎发作时休息胜过药物治疗。活动量越大,肝脏的血流量越小,肝脏的营养成分供应越少,肝炎痊愈就会越慢。所以休息对于肝炎病人的预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随着工作的恢复,肝炎患者也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3、预防肝炎要注意不要暴饮暴食: 肝脏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物质的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具有分泌、

原发性肝癌诊断及鉴别诊断(汇编)

原发性肝癌 诊断 早期一般无任何症状,一旦出现上述临床表现,疾病大多属于中晚期,诊断也比较容易。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必须借助以下辅助检查。 1.血液学检查 (1) (2)血清AFP检测:是当前诊断肝癌常用而又重要的方法。诊断标准:AFP≥400ng/mL,排除慢性肝炎、肝硬化、睾丸或卵巢胚胎 性肿瘤以及怀孕等。约30%的肝癌病人AFP正常,检测甲胎蛋 白异质体,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3) (4)血清酶学检查:肝癌病人血清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乳酸脱氢酶的某些同工异构酶可增高,但缺乏特异性,早期病 人阳性率极低。 2.影像学检查 (1) (2)B超:可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部位以及肝静脉或门静脉有无癌栓等,诊断符合率可达90%左右,是目前首选的肝癌诊断 方法。超声造影可进一步提高肝癌诊断率,并可发现小于1.0cm 的微小肝癌。

(3)C T:能明确显示肿瘤的位置、数目、大小及与周围脏器和重要血管的关系,并可测定无肿瘤侧的肝体积,对判断肿瘤能否切除以及手术的安全性很有价值。 (4)M RI:对良、恶性肝肿瘤,尤其是血管瘤的鉴别可能优于CT; MRI可做门静脉、下腔静脉、肝静脉及胆道重建成像,有利于发现这些管道内有无癌栓。 (5)肝动脉造影:此方法诊断肝癌的准确率最高,但病人要接受大量X线照射,并具有创伤和价格昂贵等缺点,仅在上述各项检查均不能确诊时才考虑采用。 (6) (7)X线检查:肝右叶的肿瘤可发现右膈肌抬高、运动受限或局部隆起。肝左外叶或右肝下部巨大肝癌在行胃肠钡餐检查可见胃或结肠肝曲被推压现象。此外,还可显示有无食管静脉曲张和肺、骨等转移灶。 (8)肝穿刺活组织检查:B超引导下肝穿刺活检,有助于获得病理诊断。如不能排除肝血管瘤,应禁止采用。 (9)腹腔镜检查:对位于肝表面的肿瘤有诊断价值。 目前将B超检查和AFP定量测定作为肝癌的一线诊断方法。 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在诊断过程中,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 (2)

乙肝病毒基因分型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研究

《中外医学研究》第17卷 第8期(总第412期)2019年3月 论 著 Lunzhu - 3 -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Vol.17, No.8 March , 2019 ①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 福建 厦门 361015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通信作者:尹毅锐 乙肝病毒基因分型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研究 王超 ①  林松斌② 许天奖② 尹毅锐② 【摘要】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及其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符合入组条件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按照是否合并肝癌分为肝癌组(182例)与非肝癌组(189例),通过留取血清来完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相关耐药性检测。结果:371例乙肝患者,其中B 型95例,C 型患者276例;肝癌患者较非肝癌乙肝人群中HBV C 型较B 型所占比例显著高(字2=6.366,P =0.012),肝癌患者中HBV C 型较B 型突变比率(耐药性)显著高(字2=6.777,P =0.009)。结论:相较乙肝人群中,HBV C 型在乙肝相关的肝癌患者中占有更高的比例和突变率;相较B 型也有更高的突变率;提示HBV C 型突变型在肝癌发生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HBV 基因分型; 原发性肝癌; 耐药性 doi:10.14033/https://www.360docs.net/doc/0c2417658.html,ki.cfmr.2019.08.0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08-0003-03 A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patitis B Virus Genotyping and Primary Carcinoma of Liver/WANG Chao,LIN Songbin,XU Tianjiang,et al.//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9,17(8):3-5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genotyping of hepatitis B virus(HBV)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rimary carcinoma of liver.Method:Retrospectively collected affiliated Zhong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dan University on January 1,2015 and December 31,2015,complied with the conditions se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viral hepatitis,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merger of liver cancer divided into cancer group(182 cases) and non-cancer group(189 cases),through to return to improve serum hepatitis B virus genotyping and related drug resistance test.Result:There were 371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including 95 patients with type B and 276 patients with type C.The proportion of HBV type C in cancer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n-cancer patients (字2=6.366,P =0.012),and the mutation(drug resistance) rate of HBV type C in cancer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ype B (字2=6.777,P =0.009).Conclusion:Compared with hepatitis B patients,HBV type C has a higher proportion and mutation rate in HBV-related liver cancer patients.It also has a higher mutation rate than type B.It suggests that HBV C type mutation may play a role in the occurrence of primary carcinoma of liver. 【Key words】 Hepatitis B virus gene type; Primary carcinoma of liver; Drug resistance First-author ’s address:Xiamen Branch Zhongshan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Xiamen 361015,China 慢性乙型病毒型肝炎(HBV)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肝脏炎症性疾病,历经1965-1979年国外相关学者研究发现后正式 予以命名,因其在全世界范围流行,在中国更是病毒性肝炎的常见病因[1]。据调查,目前全世界大约20亿人感染过HBV,最终有3.5亿人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2],而在这当中中国则以60岁以下发病为主。HBV 的基因型不同,不同基因型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也不同。原发性肝癌是中国常见恶性肿瘤死亡的第 195-19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 Mokhlesi B.Obesity hypoventilation syndrome:a state of the art review[J].Respir Care,2010,55(10):1347-1362. [4]张祎祥.肥胖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关联性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33):120-121. [5] Fava C,Montagnana M,Favaloro E J,et al.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J].Semin Thromb Hemost,2011,37(3):280-297. [6]张文莉,王士雯,赵玉生,等.实验性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小型猪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7,6(6):414-417. [7]张宏英,林其昌,陈力舟,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并心血管疾病中的意义探讨[J].国际呼吸杂志, 2010,30(13):776-779. [8] Kokturk O,Ciftci T U,Mollarecep E,et al.Serum homocysteine levels and cardiovascular morbidity i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J].Respir Medicine,2006,100(3):536-541. [9] Yavuz Z,Ursavas A,Ege E,et al.Homocystein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J].Tuberk Toraks,2008,56(1):37-42.[10] Schnyder G,Flammer Y,Roffi M,et al.Plasma homocysteine levels and late outcome after coronary angioplasty[J].J AM Coll Cardiol,2002,40(10):1769-1776. [11]李敏,刘迎春,李海蓉,等.东营地区4109例城乡人群血浆同型半 胱氨酸及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7,30(6):439-442. [12]杨斌芳.健康体检人群超重、肥胖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脂水平 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32):122-123. (收稿日期:2019-02-18)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 一、概述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四位的常见恶性肿瘤及第三位的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2。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HCC-ICC混合型三种不同病理类型,三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肝细胞癌占到85%-90%以上,因此本规范中的“肝癌”指肝细胞癌。 二、筛查和诊断 (一)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在我国,肝癌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长期酗酒、非酒精脂肪性肝炎、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的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以上的男性风险更大。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和肝脏超声检查是早期筛查的主要手段,建议高危人群每隔6个月进行至少一次检查3。 1

(二)肝癌的影像学检查: 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各有特点,应该强调综合应用、优势互补、全面评估。 1. 超声检查(Ultrasonography, US): 腹部超声检查因操作简便、灵活直观、无创便携等特点,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肝脏影像学检查方法。常规超声筛查可以早期、敏感地检出肝内可疑占位性病变,准确鉴别是囊性或实质性占位,并观察肝内或腹部有无其他相关转移灶。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不仅可以观察病灶内血供,也可明确病灶与肝内重要血管的毗邻关系,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可以揭示肝肿瘤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帮助鉴别和诊断不同性质的肝肿瘤,凭借实时显像和多切面显像的灵活特性,在评价肝肿瘤的微血管灌注和引导介入治疗方面具有优势。 2. 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CT): 常规采用平扫+增强扫描方式(常用碘对比剂),其检出和诊断小肝癌能力总体略逊于磁共振成像。目前除常见应用于肝癌临床诊断及分期外,更多应用于肝癌局部治疗的疗效评价,特别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碘油沉积观察有优势。同时,借助CT的三维肝体积和肿瘤体积测量、肺和骨等其它脏器转移评价,临床应用广泛。 3.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常规采用平扫+增强扫描方式(常用对比剂Gd-DTPA),因其具有无辐射影响,组织分辨率高,可以多方位、多序列参数成像,并具有形态结合功能(包括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和波谱分析)综合成像技术能力,成为临床肝癌检出、诊断和疗效评价的常用影像技术。若结 2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8年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及HCC-ICC混合型三种不同病理类型,三者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及therapy、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肝细胞癌占到85-90%,本规范中的肝癌指肝细胞癌。 1 筛查 1.1 辅检 ①超声检查:略; ②CT:常规使用CT平扫+增强,检出及诊断小肝癌能力总体略逊于MRI。更多用于肝癌局部治疗的疗效评价,特别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碘油沉积观察有优势。 ③MRI:常规采用平扫+增强扫描,系临床肝癌检出、诊断、疗效评价的常用影像技术。 (“快进快出”是肝癌CT/MRI扫描的诊断特点。) ④DSA:侵入性创伤性操作,多用于肝癌局部治疗或急性肝癌破裂出血治疗等。 ⑤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优势在于:1、对肿瘤分期,可全面评价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的转移;2、再分期:可准确显示解剖结构发生变化后或解剖结构复杂部位的复发转移灶;3、疗效评价:更敏感、准确;4、指导放疗生物靶区的勾画、穿刺活检部位;5、评价肿瘤的恶性程度及预后。 ⑥肝穿刺活检:1、具有典型肝癌影像学特征的占位性病变、符合肝癌临床诊断标准的病人,通常不需要以诊断为目的的肝穿刺活检。2、缺乏典型肝癌影像学特征的占位性病变,肝穿刺活检可获得病理诊断,意义重要。 1.2 肝癌的血清学分子标记物 AFP是当前诊断肝癌常用而重要的方法。诊断标准:AFP≥400ug/L,排除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睾丸或卵巢胚胎源性肿瘤及怀孕等。 约30%肝癌病人AFP水平正常,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其他:α-L-岩皂苷酶、异常凝血酶原等。 1.3 肝癌的病理学诊断 免疫组化检查: 常用的肝细胞性标志物有:Hep Par-1、GPC-3、CD10、Arg-1及GS等; 常用的胆管细胞标志物有:CK7、CK19、MUC-1等。 余略。 2 诊断 2.1 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或任何原因引起肝硬化者,至少每隔6个月行一次超声检查及AFP检测,发现: ①肝内直径≤2cm结节,动态增强MRI、动态增强CT、超声造影及普美显动态增强MRI四项检查中,至少两项显示有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门脉或延迟期强化下降的“快进快出”典型特征,则可作出肝癌的临床诊断; ②肝内直径>2cm的结节,上述四种影像学检查中只要有一项典型的肝癌特征,即可诊断为肝癌。 2.2 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或者有任何原因引起肝硬化者,随访发现: ①肝内直径≤2cm结节,若上述四种影像学检查中无或只有一项检查有典型的肝癌特征,可进行肝穿刺活检,或每2-3个月密切的影像学随访以确立诊断;

内科护理学-原发性肝癌

一、概述 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简称肝癌)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我国为高发区,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中位居第三位,排位于胃癌和食管癌之后。本病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以40-49岁为最多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大约为2:1-5:1。(一)病因 本病病因尚未完全肯定。 1.病毒性肝炎原发性肝癌病人中约有1/3有慢性肝炎史。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肝癌高发区人群的HBsAg 阳性率高于低发区,而肝癌病人血清HBsAg及其他乙型肝炎标志的阳性率也高达90%,提示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高发有明显关系。研究提示丙型病毒性肝炎与肝癌的发病也密切有关。 2.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者占50%-90%,主要是在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基础上发生,而在欧美国家肝癌则常发生在酒精性肝硬化的基础上。 3.黄曲霉素黄曲霉素中的代谢产物黄曲霉素B1有强烈的致癌作用,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在粮油、食物受黄曲霉素污染严重的地区,肝癌发病率也较高。 4.其他因素肝癌的发生还与遗传、水源污染、有机氯类农药、亚硝胺类、华支睾吸虫感染等有关。 (二)分型 肝癌按大体形态分为巨块型、结节型、弥漫型和小癌型,按细胞分为肝细胞型、胆管细胞型和 混合型。 (三)转移方式 肝癌的转移方式有血行转移、淋巴转移、种植转移三种。肝内血行转移发生最早、也最常见,很容易侵犯门静脉分支形成癌栓,脱落后引起肝内多发性转移灶;肝外血行转移以肺多见,其次为肾上腺、骨、主动脉旁淋巴结等。淋巴转移以转移至肝门淋巴结最多。 二、护理评估 (一)症状与体征 原发性肝癌病人起病较隐匿,早期多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一般是经AFP普查检查出的早期肝癌,又称亚临床肝癌。中晚期病人主要表现有: 1.肝区疼痛为常见的首发症状,约占31%-74%。多呈肝区持续性刺痛或钝痛。当肝表面的癌节结破裂,坏死的癌组织及血液流入腹腔时,出现腹部剧痛和急腹症的表现,如出血量大,还会引起晕厥或休克。 2.胃肠道症状主要为食欲减退和腹胀,也可有恶心、呕吐及腹泻等。 3.全身症状可有乏力、进行性消瘦、发热、营养不良和恶病质等。 4.转移灶症状如咳嗽、咯血、气短,头痛、呕吐和神经定位体征等。 5.最常见的体征是肝脏呈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有大小不等节结或巨块,边缘不规则,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压痛。黄疸常在病程晚期出现。伴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者可有脾大、腹腔积液、静脉侧支循环形成等表现。 (二)并发症 1.肝性脑病是肝癌晚期的严重并发症,大约的肝癌病人因此死亡。 2.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约占肝癌死亡原因的,常因合并食管、胃底静脉 曲张,破裂时发生呕血和(或)黑便。晚期还可因胃肠道黏膜糜烂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而有广泛出血。 3.肝癌结节破裂出血当癌结节破裂局限于肝包膜下,可形成压痛性包块,破裂进入腹腔可引起急性腹痛及腹膜刺激征。

肝癌的治疗方法和肝癌的危害介绍

肝癌的治疗方法和肝癌的危害介绍 肝癌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早期治疗是改善肝癌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早期肝癌 应尽量采取手术切除。早期切除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肿瘤越小,5年生存率越高。手术适 应证:诊断明确,估计病变局限于一叶或半肝者;无明显黄疸、腹水或远处转移者;肝功能代 偿尚好,凝血酶时间不低于50%者;心、肝、肾功能耐受者。 在肝功能正常者肝切除量不超过70%;中度肝硬化者不超过50%,或仅能做左半肝切除; 严重肝硬化者不能做肝叶切除。因为手术和病理证实约80%以上肝癌合并肝硬化,公认以局部切除代替规则性肝叶切除,而且术后肝功能紊乱减轻,手术死亡率亦降低。由于根治切除 仍有相当高的复发率,故术后宜定期复查AFP及超声显像,以监测复发。 1、抵抗能力下降:肝癌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消化系统症状,患者会出现厌食纳差、消化不良、身体消瘦、体能下降、抵抗能力与免疫能力下降等严重问题,这很容易导致患 者出现各种形式的感染,从而使得其治疗变得更加麻烦。 2、引起腹痛:肝癌会导致患者出现程度不同的腹痛,肝癌患者会出现持续性或者间歇 性的肝区疼痛,其性质一般都表现为钝痛、胀痛,而一旦出现癌结节破裂则经常会引起急性 腹痛,并且还会出现比较明显的腹膜刺激症状,这会导致患者血压降低,甚至出现休克,导致 死亡。 3、下肢水肿:肝癌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腹水症状,而患者的腹水又会压迫下肢静脉 与淋巴,导致下肢静脉与淋巴回流不畅,从而出现下肢水肿。 4、出血倾向:肝癌还会导致患者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出血倾向,患者会出现牙龈出血、 皮下瘀斑等问题,而比较严重还会导致出现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是肝癌患者病发身亡的 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1、吃胡萝卜柑橘。蔬菜和水果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是由其中的维生素、矿物质、纤维 等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绿叶蔬菜、胡萝卜、土豆和柑橘类水果的预防作用最强。每天 应吃五种或五种以上的蔬菜水果,包括早晨喝一杯果汁,上、下午各吃一片水果,正餐时再 吃两份以上蔬菜,这样一天总摄入量约400-800克,可使你患肝癌的危险性降低20%。 2、喝铁观音。闽南人爱喝茶,董博士说,这对防肝癌很有益,尤以闽南一带常见的铁观 音为最佳,雨前龙井也不错。 3、吃奶制品。医学研究证明,在控制喝酒的情况下,如果每天食用奶制品,包括牛奶及 酸奶等,患上肝癌的几率将减少78%。目前小孩已经养成了食用奶制品的习惯,但成年人中 食用奶制品的还为数不多,不妨加以改进。

T细胞亚群在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癌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简介:廖钰霖,女,主管技师,主要从事临床检验二免疫方向研究.本文引用格式:廖钰霖,何淑娅,宋晓玉.T 细胞亚群在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癌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40(3):338G341.论著 临床研究 T 细胞亚群在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癌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廖钰霖,何淑娅,宋晓玉 (四川省肿瘤医院检验科,四川成都610041 )一一摘一要:目的一探讨T 细胞亚群在乙肝病毒相关性原发性肝癌(H B V GP L C ) 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程度.方法一原发性肝癌患者136例,依据是否存在H B V 感染分为H B V GP L C 组(78例)和非H B V GP L C 组(58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血清中C D 4+T 细胞二C D 8+T 细胞和T r e g 细胞百分比,随访患者6个月,依据生存和死亡情况将H B V GP L C 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二分类多因素L o g i s t i c 回归分析模型探讨影响H B V GP L C 患者临床结局的因子及其大小.结果一同非H B V GP L C 患者相比,H B V GP L C 患者T 细胞亚群出现了显著失调,H B V GP L C 患者C D 4+T 细胞和T r e g 细胞百分比明显增高( P <0.05),而C D 8+T 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 <0.05).死亡组患者C D 4+T 细胞和T r e g 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存活组(P <0.05),而C D 8+T 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存活组(P <0.05).T 细胞亚群(C D 4+T 和T r e g 细胞) 均是H B V GP L C 患者不良临床结局的强风险因素,其O R 值分别为3.765和2.238(P <0.05),而C D 8+T 细胞可能是一个保护性因子, 其O R 值为G3.537(P <0.05).结论一H B V GP L C 患者中存在显著的T 细胞免疫功能失调,T 细胞亚群可能成 为H B V GP L C 患者临床不良结局的预测因子.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一原发性肝癌;一细胞免疫;一T 细胞;一预测分析D O I :10.3969/j .i s s n .1673G4130.2019.03.020中图法分类号:R 446.6;R 735.7 文章编号:1673G4130(2019)03G0338G04文献标识码:A C h a n g e a n d i t s c l i n i c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 T Gl y m p h o c y t e s u b s e t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h e p a t i t i sBv i r u s Ga s s o c i a t e d l i v e r c a n c e r L I A OY u l i n ,H ES h u y a ,S O N GX i a o y u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l i n i c a lL a b o r a t o r y ,S i c h u a nC a n c e rH o s p i t a l ,C h e n g d u ,S i c h u a n 610041,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一T o a s s e s s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o fTc e l l s u b s e t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h e p a t i t i s Bv i r u s Ga s s o c i a t e d p r i m a r y l i v e r c a n c e r (H B V GP L C )a n d i t s i n f l u e n c e o n t h e c l i n i c a l o u t c o m e .M e t h o d s 一136c a s e sw i t hP L Cw e r e s e l e c t e d ,a n dd i v i d e d i n t oH B V GP L C g r o u p (78c a s e s )a n dn o n GH B V GP L C g r o u p (58c a s e s )a c c o r d i n g t oH B V i n f e c t i o n .T h e p e r c e n t a g e o f C D 4+Tc e l l s ,C D 8+Tc e l l s a n dT r e g c e l l s i n s e r u m w a s t e s t e db y f l o wc y t o m e t r y .A f t e r 6m o n t h s o f f o l l o w Gu p ,H B V GP L C p a t i e n t sw 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d e a t h g r o u p a n d s u r v i v a l g r o u p .B i n a r y l o Gg i s t i c r e g r e s s i o na n a l y s i sw a s p e r f o r m e d t oe x p l o r e t h e f a c t o r a n dd e g r e ea f f e c t i n g c l i n i c a l o u t c o m eo fH B V GP L C p a t i e n t s .R e s u l t s 一A s c o m p a r e dw i t hn o n GH B V GP L C g r o u p ,d y s r e g u a l t e dTc e l l s u b s e tw a so b s e r v e d i n t h eH B V GP L C g r o u p ,p e r c e n t a g e o f C D 4+Tc e l l s a n dT r e g c e l l s i nH B V GP L C p a t i e n t sw a s h i g h e r (P <0.05),w h i l eC D 8+Tc e l l p e r c e n t a g ew a sd e c r e a s e d (P <0.05).T h e p e r c e n t a g eo fC D 4+Tc e l l s a n dT r e g c e l l sw a s h i g h e r i nd e a t h g r o u p t h a n s u r v i v a l g r o u p (P <0.05),b u tC D 8+Tc e l l p e r c e n t a g ew a s l o w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s u r Gv i v a l g r o u p (P <0.05).T Gl y m p h o c y t e s u b s e t (C D 4+Tc e l l s a n dT r e g c e l l s )w a s as t r o n g r i s kf a c t o r f o r a d Gv e r s e c l i n i c a l o u t c o m e o fH B V GP L C (O Rv a l u e sw e r e 3.765a n d 2.238,r e s p e c t i v e l y ,P <0.05),b u t C D 8+Tc e l l w a s a p r o t e c t i v e f a c t o r (O Rv a l u ew a s G3.537,P <0.05).C o n c l u s i o n 一O b v i o u sd y s f u n c t i o no fTc e l l u l a r i m Gm u n e f u n c t i o n e x i s t s i nH B V GP L C p a t i e n t s ,a n dTc e l l s u b s e tm a y b e a p r e d i c t i v e f a c t o r f o r c l i n i c a l o u t c o m e o f H B V GP L C p a t i e n t s .K e y w o r d s :h e p a t i t i sBv i r u s ;一p r i m a r y l i v e r c a n c e r ;一c e l l u l a r i m m u n i t y ;一Tc e l l ;一p r e d i c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一一原发性肝癌(P L C )是全世界最常见第5位癌症,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 B V )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最常见危险因素,在国内所引起的P L C 病例占80%, 此外,国内有7%的人群感染了H B V [1G2].H B V 相关的P L C (H B V GP L C )被认为是一种炎症性癌症.在H B V 感染的情况下, 病毒特异性的T 833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年2月第40卷第3期一I n t J L a bM e d ,F e b r u a r y 2 018,V o l .40,N o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