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肝硬化肝癌的中医辩证以及中药调理方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乙肝、肝病秘方集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乙肝、肝病秘方集乙型肝炎——乙肝汤(陈伯咸方)(组成)醋柴胡10g,全当归10g,杭白芍15g,云茯苓10g,生白术10g,鸡内金10g,大砂仁6g,血丹参15g,炒川楝子10g,醋延胡索10g,炒枳壳10g,绵茵陈20g,广陈皮10g,炒谷芽10g,炒麦芽10g。
(功效主治)养血疏肝,健脾和中。
适用于迁延性、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或乙肝病毒携带者。
症见胁痛酸胀,食欲不振,面色无华,乏力便溏,情志抑郁,肝功反复异常。
苔薄白或白腻。
脉细弦等症。
(方解)乙型肝炎其病毒深入营血,潜隐定位于肝,往往木郁土虚,代谢滞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正不胜邪,故肝功能反复异常,多呈慢性化发展。
方中柴胡辛苦微寒,独能疏木化土,调和肝脾;当归、白芍乃动静相配,甘酸化阴,补血和营,养肝补虚,“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集砂仁、白术、云茯苓、鸡内金、陈皮、谷芽等多种益气健脾和中之药,庶得脾土健运,化食谷为精微以养肝;乙肝者气滞血瘀乃是必然,使用丹参、延胡索、川楝子、枳壳宣通气血而贯穿始终;茵陈苦平疏利,清肝利胆,促进代谢。
诸药协同,养血疏肝,健脾和中,理气活血兼清湿热,俾肝得脾养,脾得肝助,藏泄并举,运化升降自如,增强机体免疫力,达到自我调节、自我康复之目的。
(加减)肝郁化热者加牡丹皮;神倦乏力甚者加黄芪;不寐者加酸枣仁、焦远志。
(按语)乙肝病毒并非人体之所有,一旦感染,也应视为异常。
当劳倦过度,体质虚弱时便会发病。
用本方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可收转阴之效,不妨一试。
(方源)《陈伯咸临床经验荟萃》微信搜索行之医话公众号即可关注更多精彩内容肝炎谷丙转氨酶持续不降者——垂盆草方(丁济民方)(组成)干垂盆草60g(鲜者250g),当归10g,红枣5枚。
(用法)水煎2次,每次煎40分钟,分2次服,每日1剂。
本方可连续服数月之久;谷丙转氨酶降至正常范围以内,一般仍需再服数周为宜。
(功效主治)清热消肿,和肝健脾。
主治急性传染性肝炎、慢性迁延型肝炎谷丙转氨酶持续不降者。
肝硬化中医中药治疗验方
肝硬化中医中药治疗验方
肝硬化中医中药治疗验方
【方名】软肝煎。
【处方组成】太子参30克云茯苓15克白术15克甘草6克川萆薢10克楮实子12克鳖甲(先煎)30克菟丝子12克丹参18克土鳖虫3克(研末冲服)。
【适用人群】本方适用于早期肝硬化,尤其是肝炎所致的肝硬化及酒精中毒性肝硬化。
【功效】健脾养胃疏肝,化瘀软坚散结。
【主治】早期肝硬化。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二次煎液混合均匀,分早晚2次温服。
【方剂解析】太子参、云茯苓、白术、甘草:补气生津,健脾调中,燥湿利水;川萆薢:祛湿化浊,疏风除痹,通络止痛;楮实子:清肝益肾,祛湿利水;鳖甲:软坚散结,清退虚热,滋阴潜阳;菟丝子:滋补肝肾,固精缩尿,明目止泻;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土鳖虫:破血逐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
肝癌的中医辨证施治
肝癌的中医辨证施治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和病情危重的特点。
中医具有独特的辨证施治理念和方法,在肝癌的治疗中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出发,探讨肝癌的辨证施治方法。
一、中医对肝癌的辨证施治1. 辨证分型中医认为,肝癌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肝气郁结、脾胃湿热、肝肾阴虚等。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辨证特点,可将肝癌分为肝气郁结型、湿热蕴结型和肝肾阴虚型等不同的证型。
针对不同的证型,采取相应的辨证施治方法。
2. 疏肝理气在肝癌的治疗中,中医强调疏肝理气的方法。
疏肝理气可以缓解肝气郁结,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黄芩等,可以通过调节肝气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3. 清热解毒湿热蕴结是肝癌的常见证型之一。
中医认为,清热解毒可以改善体内的湿热症状,减轻毒素对机体的损害。
一些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如黄连、连翘等,可以作为肝癌治疗的辅助药物。
4. 益气养阴肝肾阴虚是另一种常见的肝癌辨证类型。
中医注重益气养阴的方法,以滋养肝肾,平衡阴阳为目的。
常用的中药有人参、枸杞子等,可以改善患者的体质,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二、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应用1. 中医药物治疗中医药物在肝癌的辨证施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除了疏肝理气、清热解毒、益气养阴等方法外,还可以针对具体的症状采取相应的中药治疗。
例如,对于肝癌患者出现的纳差、疼痛等症状,可以使用理气止痛的中药如川楝子、木香等进行治疗。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常用的辅助疗法之一,对于肝癌的辨证施治也有一定的作用。
通过针灸可以调理患者的气血,缓解疼痛,改善症状。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太冲等。
3. 中医养生中医强调“治未病”,在肝癌的辨证施治中也注重养生和预防。
中医倡导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等,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三、中医辨证施治在肝癌治疗中的优势1. 尊重个体差异中医辨证施治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辨证特点进行针对性治疗。
这种个体化的治疗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
治肝硬化的中药方
治肝硬化的中药方
作者:梅素雅蒲昭和
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2年第9期
爸爸患肝硬化好几年了,每次看他痛起来我都心疼,到处打听治疗方法,听一个老中医说
了一个方剂:党参、黄芪各25克,薏仁、山药、白扁豆、虎杖、白花蛇舌草各30克,丹参、
当归尾、白术各20克,焦神曲、焦麦芽、焦山楂、生甘草各10克。
吃了7剂后已经有所缓解。
重庆忠县梅素雅
点评
肝硬化属中医“臌胀” 等范畴,多因湿热邪毒或虫蛊、嗜酒日久伤肝,引起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导致气、血、水液代谢失常所致。
肝硬化多属本虚标实,中医治疗常讲求“扶正驱邪”并举。
古人有“治肝当先实脾”之说,本方配伍符合这一主旨。
方中党参、黄芪、白术、甘草能
补中益气,扶持正气以助化水湿、推动气血运行;薏仁、山药、白扁豆均有健脾化湿、利水消
肿等功效,山药还兼益气养阴(肝病最忌伤阴),补肺益肾,三味合用能祛湿又不伤正,对脾
虚泄泻、食少浮肿有良效。
焦神曲、焦麦芽、焦山楂能健脾开胃、消食导滞。
肝硬化日久多淤,加当归尾、丹参能活血化淤,有通肝脾之血、祛淤而不伤血之功。
虎杖、白花蛇舌草能清热解毒、利湿,均有抗病毒功效,可治乙型肝炎等多种热毒证。
药理研究表明,方中党参、黄芪、
丹参、当归、白花蛇舌草等有保肝作用,如抗病毒、增加肝细胞免疫功能等。
诸药相配,具有
健脾益气、化湿消肿、活血祛淤、清热解毒功效。
对肝硬化能起到一定的改善症状、延迟病情
发展的作用。
本方更适用于早期肝硬化患者。
(点评者: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
肝硬化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中药治疗
肝硬化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中药治疗
肝硬化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肝病,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临床表现,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等多种严重并发症。
中医认为是由于酒食不节、情志失调、虫毒感染、黄疸及积聚迁延日久导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聚腹中所致,属于本虚标实证,病位在肝。
本病的中医治疗在临床上分六型来治疗:
1.气滞湿阻型:临床表现为腹大胀满,按之软而不坚,饮食减少,饭后更胀,小便短少等,治以疏肝理气,健脾去湿,方用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
2.寒水困脾型:临床表现为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甚则下肢浮肿,颜面稍肿,精神倦怠,食少便溏,小便短少等,治以温中健脾,行气利水,方用实脾饮加减。
3.湿热蕴结型:临床表现为腹大坚满,烦热口苦,渴不欲饮,伴有面目肌肤发黄,小便短赤等,治以清热利湿,攻下逐水,方用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
4.肝脾血瘀型:临床表现为腹大胀满,脉络怒张,胁腹刺痛,面色晦暗黧黑,面颈胸壁等处可见红点赤缕,手掌赤痕等,治以活血化瘀,化气行水,方用调营饮加减。
5.脾肾阳虚型:临床表现为腹大胀满,形如蛙腹,朝宽暮急,神倦怯寒,脘闷纳呆,下肢水肿,小便短少等,治以温肾补脾,化气利水,方用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加减。
6.肝肾阴虚型:临床表现为腹大胀满,青筋暴露,面色晦暗,口干舌燥,时或衄血,小便短少等,治以滋养肝肾,化气利水,方用一贯煎合隔下逐瘀汤加减。
二届医道会——仲晨医生献宝(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秘方)
二届医道会——仲晨医生献宝(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秘方)今天先讲讲这个肝上的问题,现在乙肝丙肝在我们西北方比较多。
我在乙肝在治疗过程中早期用了好多草药,有时候效果好,有时候不好。
我就去品尝到底是哪一个药对这个病毒DNA的加量,比如说他的这个乙肝DNA病毒定量是五乘十的八次方,我就给他弄上几个方案。
第一组方案用哪几味药,第二组方案用哪几味药,但是基本方就是用的是柴胡牡蛎桂枝干姜汤加砂蔻六君汤加减。
然后清热解毒药用了几个组合,分别有鸡骨草、败酱草、蛇舌草、虎杖、垂盆草、石打穿、龙胆草、西黄草组合,这些药大部分都是南方药,因为南方多潮热。
通过这几年,我感受到:乙肝丙肝属寒疫,它还属于瘟疫的一种。
甲肝属于瘟疫。
乙肝丙肝的病因呢,总的就是六个字可以概括:水寒土湿木郁,就是黄元御书里头讲的这个,水寒了。
治疗方案就是:温肾燥土达木。
但是这个就是必须要持久战的,指望几副药那是肯定不行的,因为病毒会产生这个变异,所以在用的过程中,就你先这一组方子,使用周期在二十天,二十副。
二十副一个疗程的话,它病毒量可能就会从十的八次方降到六次方,不过再往下降就很难了。
这时候,你把鸡骨草或败酱草、蛇舌草这几个再调整,让它避免产生对药物的排异作用。
基本上就能控制不让他出现再往肝硬化发展这个趋势。
不敢让病毒牵延的时间太长了,三年以上的话,他这个肝纤维化概率就比较高了……这是我的经验之谈,有特效的方子,适合长期用的,有水红花籽,还有个庵闾子,这个是活血而不伤正。
制首乌、枸杞子,这个是养肝,因为肝是体阴而用阳,滋肝阴。
再一个就是虚则补其母,用一些平补肾阴、肾阳的,阳中之阴的药就是仙灵脾,阴中之阳的药就是菟丝子。
然后泽兰,它既有利水的作用,还有活血的作用。
黄芪合上枳实,张锡纯的方子。
上消化道大出血,就是一般该下三腔管的时候,有的人实在没办法放弃了。
下三腔管都止不住的话,我就用了一个特殊的止血药:花蕊石。
这个药比植物药要止血快的多,三七必须要炒,三七要炒成黄颜色,它止血效果就好,熬成……茜草和大黄炭、五灵脂,这几个药对上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的辨证论治
肝硬化的辨证论治中医治疗肝硬化主要根据积聚型和鼓胀型进行辨证论治。
中药对消除腹水、恢复肝功、消除症状有一定疗效,但必须辨证准确,用药恰当,才能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1.积聚型(1)肝郁脾虚:此证多见于肝硬化早期。
治法:疏肝健脾,兼以活血。
常用药方: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化裁。
柴胡、枳壳、香附、川芎、白术、白芍各10克,茯苓、太子参各15克,炙甘草5克。
加减:若湿滞较重者加苍术、厚朴、山楂;短气神疲者,加党参,并重用黄芪(45~60克)。
(2)气滞血瘀:此证可见于肝功能减退之失代偿早期。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常用药方:化瘀汤加减。
丹参、牡蛎各30克,当归、炮山甲各15克,郁金、桃仁、红花、青皮、白术、赤白芍各10克。
加减:如目黄、溲黄者,加茵陈、金钱草;阴伤者加生地黄、石斛;脾功能亢进者加阿胶、熟地黄、大枣等。
2.鼓胀型(1)水湿内阻:此证属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轻症。
治法:运脾利湿,理气行水。
常用药方:胃苓汤加减。
苍术、厚朴、泽泻、陈皮、木香、柴胡各10克,白术、茯苓各15克,车前子30克,陈葫芦瓢60克。
加减:若体实而腹水多者,可配黑白丑粉、禹功散、甘遂末;腹胀以气为主者,加川楝子、莱菔子、沉香末;气虚较重者,重用黄芪、白术各40~60克;兼黄疸者,加金钱草、赤芍;瘀血者,加泽兰、桃仁、丹参、当归。
(2)瘀血阻络:此证多见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明显者。
治法:祛瘀通络,活血利水。
常用药方:膈下逐瘀汤加减。
柴胡、当归、桃仁、五灵脂、炙山甲、地鳖虫各10克,丹参、白茅根、大腹皮各20克,茯苓、白术各15克。
加减:腹胀甚者加沉香、莱菔子;便秘加枳实、大黄;脾大明显者加服鳖甲煎丸;有出血倾向者加田七粉、白及粉、青黛或云南白药。
(3)肝肾阴虚治法:滋补肝肾,养阴利水。
常用药方:一贯煎加减。
沙参、麦冬、枸杞子、阿胶各10克,生地黄、泽泻、茯苓、猪苓、茯苓皮、车前子各15克,白茅根30克。
加减:若神志异常,可加鲜石菖蒲、郁金;潮热明显者加银柴胡、地骨皮;津伤渴甚者加知母、天花粉、阿胶(烊化);神昏者急用安宫牛黄丸;出血者加大黄末、三七粉冲服;气随血脱者,急用独参汤益气固脱。
『乙肝』中药方--乙肝中医治疗12方
『乙肝』中药方--乙肝中医治疗12方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以黄疸、胁痛、肝大、食欲不振、倦怠无力等为主证。
乙肝是西医的一个病种,在中医没有乙肝这一名称,常见的是肝气郁结、黄疸等称谓。
同时在治疗上也不同于西医抗病毒,中医着眼于人体的整个内环境。
下面介绍几个中医小验方,以供选用。
1.茵陈30克,栀子6克,生大黄3克。
热重加柴胡、黄芩各6克;恶心呕吐加砂仁、藿香各5克;腹胀加厚朴、枳壳各35克;食欲不振力噍司山9克尿黄加木通6充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2.茵陈30克,茜草18克,板蓝根15克,白茅根60克。
便秘加大黄;腹痛加郁金、延胡索;呕吐加枳实;腹胀加枳壳、厚朴。
儿童剂量酌减。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3.鲜蒲公英500克,水煎服,不拘时,连服15日。
4.赤小豆30克,田基黄30克。
将田基黄加水煎汤,去渣取汁,再加人赤小豆煮烂。
代茶饮服,每日3次。
5.茶叶15克,板蓝根、大青叶各30克,水煎服,每日2次,连服2周。
6.青黛4克,白矾2克,朱砂4克,共研细末,分7包,每包加一个鸡蛋清,每日服一包,开水冲服。
7.茵陈180克为末,制蜜丸,每丸3克,每次1丸,每日3次。
8.茶叶15克,板蓝根、大青叶各30克,水煎服,每日2次,连服2周。
9.茵陈8克,大枣10克,白矾0.3克,粳米30克,食糖适量。
将茵陈和白矾一起人锅,加水煎煮25分钟,滤去药渣,与淘洗干净的粳米、大枣一同煮粥,加食糖调味。
每日l剂,分早、晚两次食用,连服7日。
10.大青叶20克,田基黄20克,茵陈20克,鸡蛋2个。
将鸡蛋洗净外壳,与大青叶、田基黄、茵陈一起入锅,加400毫升水,共煮30分钟,滤出药渣。
吃蛋喝汤,每日1剂,早、晚分2次服用,连服7日。
11.西瓜汁100毫升,蜂蜜10毫升,顿服,每日2—3次。
12.鲜蒲公英、鲜车前草各60克,洗净捣烂,用纱布绞汁,另用温水先冲服明矾末1.2克,经1小时后再服此药汁。
肝硬化,慢性乙肝?中医辨证“健脾祛湿”一方见效
肝硬化,慢性乙肝?中医辨证“健脾祛湿”一方见效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反复刺激造成肝脏弥漫性损害,其特点为慢性弥漫性结缔组织增生,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和肝小叶结构损害及假小叶形成。
早期肝功能尚可代偿,肝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超出肝功能的代偿能力,称为肝硬化失代偿期,主要临床表现为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所致的症状和体征。
治疗案例房某,男,41岁,连南县人。
2004年3月14日初诊。
主诉:反复排黑便3年余,加重3月余。
病史:发现乙肝3月。
喝白酒史20年。
2000、2002、2003年因酒后排黑便三次入连南人民医院治疗。
症见:疲劳,尿黄,纳呆,恶心呕吐,下肢轻度浮肿,舌红苔黄腻,舌底静脉曲张,脉弦滑。
西医诊断:慢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脾大,酒精肝,失血性休克,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
中医诊断:癫瘾。
中医辨证:脾虚湿热。
治法:健脾清热祛湿。
方药苦参15g、溪黄草30g、蛇舌草20g、败酱草20g、绵茵陈30g、茯苓20g、猪苓15g、泽泻15g、鸡内金15g、白术10g、法夏10g、苏梗10g。
7剂。
大黄虫?丸2盒,Sig:2#,bid。
复方鉴甲软肝片4盒,Sig:4#,bid。
3月21日2诊:胃纳转香,尿黄减,舌淡苔腻,脉细。
绵茵陈40g、茯苓20g、猪苓15g、泽泻15g、苦参15g、溪黄草30g、蛇舌草20g、败酱草20g、枳壳10g、鸡内金15g、北芪30g、太子参15g、玉米须15g、大腹皮15g、麦芽30g。
7剂。
大黄虫?丸2盒,Sig:2#,bid。
复方鳖甲软肝片4盒、Sig:4#,bid。
3月28日3诊:双下肢浮肿除,尿转白,舌淡红苔薄黄,脉弦。
绵茵陈30g、茯苓20g、猪苓15g、泽泻15g、法夏10g、大腹皮15g、厚朴10g、枳壳10g、北芪30g、鸡内金15g、白术10g、玉米须15g。
7剂。
大黄虫?丸2金,Sig:2#,bid。
复方鉴甲软肝片4盒,Sig:4#,bid。
4月25日4诊:精神转佳,偶有肠鸣,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肝癌的中医药辨证施治
肝癌的中医药辨证施治肝癌是指起源于肝细胞的恶性肿瘤,常见于肝硬化基础上。
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医学体系,在肝癌的辨证施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从中医药的角度,探讨肝癌的辨证施治方法。
一、中医药辨证施治的基本理论在中医药理论中,认为肝癌是由气滞血瘀、瘀热蕴结、肝郁化火等因素导致的。
因此,辨证施治的关键在于疏肝利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1. 疏肝利气肝癌患者大多伴有肝气郁结的症状,如胁肋胀痛、烦躁易怒等。
在中医药治疗中,可以选用柴胡、青皮等药物,以疏肝解郁,舒缓患者的症状。
2. 活血化瘀血瘀是肝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中医药治疗的重点。
中药材当归、川芎等可以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病变区的缺血缺氧情况。
3. 清热解毒在肝癌的辨证施治中,清热解毒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中药黄连、连翘等可以清热解毒,调整患者体内的热毒气。
二、中医药辨证施治的具体方法根据不同的辨证情况,中医药可以采用不同的施治方法,下面将从肝气郁结、瘀热蕴结和肝郁化火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 肝气郁结型肝气郁结型的肝癌患者常常表现为烦躁易怒、胸胁胀痛、舌苔薄白等症状。
在治疗上,可以选用柴胡、丹参等药物,以疏肝理气,舒缓病情。
2. 瘀热蕴结型瘀热蕴结型的肝癌患者多见于晚期病例,常表现为胸胁胀痛、肝区隐痛、纳差便秘等症状。
治疗上,可以选用当归、川芎等药物,以活血化瘀,缓解患者的症状。
3. 肝郁化火型肝郁化火型的肝癌患者通常表现为胸胁胀痛、烦躁易怒、眼红、口苦口干等症状。
在治疗中,可以选用黄连、龙胆等药物,以清热解毒,降火平肝。
三、中医药辨证施治的临床实践中医药辨证施治在肝癌的临床实践中有着显著的疗效。
例如,柴胡、当归等药物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黄连、丹参等药物也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康复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药辨证施治虽然在肝癌的治疗上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并非唯一的治疗方法。
患者需根据自身情况,结合西医治疗,制定综合的治疗方案。
『乙肝』中药方--乙肝治疗辨证治方
『乙肝』中药方--乙肝治疗辨证治方治乙型肝炎(肝气郁结)方处方:枳壳、郁金各12克,白芍、赤芍各15克,川楝子、当归、陈皮、柴胡各10克,香附8丸,炒麦芽、炒神曲、炒谷芽各20克。
加减:脾虚者加太子参18克,炒白术20克,茯苓15克;胃肠气滞者加大腹皮、莱服子各5克,砂仁10克;气滞湿阻者加苍术、佩兰各15克,厚朴10克;阴虚者加沙参、黄精、生地各15克,麦冬20克,枸杞子1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理气,解郁化滞。
用于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属肝气郁结型。
临床症见患者肝区胀痛,胸闷乏力,生气则重,时叹息,口淡乏味,纳呆食少,脘腹胀满,舌淡苔白,脉弦。
治乙型肝炎(肝气亏虚)方处方:黄芪30克,党参、白芍各15克,太子参20克,炒白术25克,山茱萸、郁金、当归各12克,丹参18克,五味子10克,炙甘草8克。
加减:腹胀、纳差、便溏者,加炒山药、炒扁豆各30克,陈皮12克,莲子15克;肝区胀痛甚者加川楝子10克,元胡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益气补肝。
用于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属肝气亏虚型。
症见四肢酸软,倦怠乏力,精神困倦,不耐劳作,肝区闷痛,质软无压痛,舌淡,苔白,脉弦或缓而无力。
治乙型肝炎(肝胆湿热)方处方:茵陈、金钱草各30克,栀子、木瓜、陈皮各10克,大黄6克,生薏苡仁、佩兰各15克,车前子20克,虎杖、土茯苓、苍术各12克。
加减:热邪偏盛,症见口苦、舌红、苔黄甚者,加板蓝根15克,黄连10克,黄芩12克;湿浊内盛,症见脘痞腹胀、舌苔白腻者,加佩兰18克,厚朴10克,白豆蔻12克;腹胀、纳呆、食少者,加鸡内金15克,炒麦芽、炒神曲、炒谷芽各20克,陈皮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
用于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属肝胆湿热型。
症见肢体酸楚,困倦乏力,懒于动作,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苦,目黄或尿黄,舌苔黄厚腻,脉濡数。
中医辨证施治乙肝患者的中药草方推荐
中医辨证施治乙肝患者的中药草方推荐乙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乙肝的辨证施治有着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医辨证施治乙肝患者的中药草方推荐。
一、阳盛阴虚型阳盛阴虚型是乙肝患者的常见证型之一,主要表现为肝阳上亢,肝火偏旺,肝阴不足等症状。
针对这一证型,可以使用以下中药草方进行治疗。
1. 丹参饮组成:丹参、黄芩、柴胡、黄连、生地黄、山药、茯苓、白术、阿胶、甘草。
功效:清热解毒,滋阴降火。
用法用量:将以上中药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10克,用开水冲服。
2. 五味子饮组成:五味子、黄芩、柴胡、生地黄、山药、茯苓、白术、甘草。
功效:滋阴养肝,清热解毒。
用法用量:将以上中药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10克,用开水冲服。
二、肝郁脾虚型肝郁脾虚型是乙肝患者的另一种常见证型,主要表现为肝气郁结,脾气不足,导致消化功能减弱等症状。
以下是适用于这一证型的中药草方。
1. 柴胡疏肝饮组成:柴胡、白芍、白术、茯苓、半夏、甘草。
功效:疏肝解郁,健脾和胃。
用法用量:将以上中药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10克,用开水冲服。
2. 枳壳苦参饮组成:枳壳、苦参、柴胡、白芍、白术、茯苓、甘草。
功效:疏肝解郁,清热解毒。
用法用量:将以上中药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10克,用开水冲服。
三、肝肾阴虚型肝肾阴虚型是乙肝患者中的一种较为复杂的证型,主要表现为肝肾阴虚,肝肾功能减退,导致身体虚弱等症状。
以下是适用于这一证型的中药草方。
1. 六味地黄丸组成:山药、山茱萸、熟地黄、枸杞子、牡丹皮、麦冬。
功效:滋阴养肝肾,补益精血。
用法用量:将以上中药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10克,用开水冲服。
2. 肝肾双补饮组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麦冬、丹参、黄芩、甘草。
功效:滋阴养肝肾,清热解毒。
用法用量:将以上中药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10克,用开水冲服。
以上所述的中药草方仅供参考,具体用药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肝硬化的中医治疗方案及药方
病毒性肝硬化的中医治疗方案及药方应用中药治疗肝硬化已经历了长期的实践,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乙肝病人应用中药进行治疗,一要根据中医辩证理论,分析气血阴阳和寒热虚实;二要结合中药的性味归经。
有针对性的选用药物。
下面分类介绍各种不同症状与证候肝硬化的治疗方案及药方。
(一)辩证论治1.湿热内蕴(a)热重于湿:证候:身目俱黄,其色鲜明如橘子色,口干口苦,恶心厌油,纳差,上腹胀满,大便秘结,小便黄赤。
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清热利湿。
药方:茵陈蒿汤加味。
茵陈40g,栀子12g,大黄9g(后下),制鳖甲9g,生石膏50g。
(b)湿重于热:证候:身目俱黄,其色较鲜明,口淡或粘,恶心纳呆,胸脘痞满,倦怠乏力,便溏或粘滞不爽,小便黄。
舌质淡而润,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利湿清热,健脾和中。
药方:?茵陈五苓散。
茵陈30g,茯苓20g,白术15g,猪苓20g,泽泻15g,桂枝6g,制鳖甲9g。
2.寒湿困脾证候:身目皆黄,其色较晦暗,呕逆纳少,脘闷腹胀,畏寒肢冷,身体困倦,大便稀溏,小便色黄。
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
治法:温阳散寒,健脾利湿。
药方:茵陈术附汤。
茵陈20g,制附子9g,白术15g,干姜6g,茯苓15g,泽泻12g,甘草6g,制鳖甲9g。
3.热毒内陷证候:起病急骤,突然出现黄疸,脘腹胀满,心烦口渴,极度乏力,口有肝臭味,大便秘结,小便黄赤,或伴高热,病情迅速恶化,神昏谵语,衄血。
舌质红绛,苔黄腻或干燥,脉弦数或弦大。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救阴。
药方: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
水牛角30g(先煎)黄连15g,?黄芩15g,黄柏12g,生地15g,赤芍15g,丹皮12g,制鳖甲9g。
4.肝郁气滞证候:右胁或两胁胀痛,痛无暄外,胸闷腹胀,易急躁,时时叹息。
舌质略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活血,解毒祛邪。
药方:?逍遥散加味。
柴胡12g,当归15g,白芍12g,茯苓15g,?白术12g,香附12g,陈皮12g,郁金15g,丹参15g,制鳖甲9g。
中医如何通过辨证施治治疗肝硬化
中医如何通过辨证施治治疗肝硬化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在中医领域,通过辨证施治的方法来治疗肝硬化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认为,肝硬化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倦内伤、感受外邪等。
这些因素导致肝脏的气血失调、经络阻滞、脏腑功能失常,从而形成肝硬化。
在辨证论治方面,中医通常会将肝硬化分为以下几种常见的证型:肝郁气滞型:这类患者往往情志抑郁,胸胁胀痛,善太息,腹胀,嗳气等。
治疗上以疏肝理气为主,常用方剂如柴胡疏肝散。
水湿内阻型:主要表现为腹胀如鼓,按之坚满,脘闷纳呆,恶心呕吐,下肢浮肿等。
治法为运脾利湿,行气化水,常用方剂如胃苓汤加减。
湿热蕴结型:常见症状有烦热口苦,黄疸,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溏垢,腹胀满等。
治疗以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为主,常用方剂如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
肝脾血瘀型:多有胁下痞块,刺痛拒按,面色晦暗,蜘蛛痣,肝掌等。
治疗宜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常用方剂如膈下逐瘀汤合鳖甲煎丸。
脾肾阳虚型:患者通常有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腹胀大如鼓,下肢浮肿,面色苍白等。
治法为温肾补脾,化气利水,代表方剂如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
肝肾阴虚型:常见症状有头晕耳鸣,两目干涩,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等。
治疗则以滋养肝肾,凉血化瘀为主,常用方剂如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
中医在治疗肝硬化时,不仅仅依靠中药方剂,还会结合针灸、推拿、食疗等多种方法。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
例如,针刺足三里、太冲、肝俞等穴位,可以起到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活血化瘀的作用。
推拿按摩则能够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对于肝硬化患者,轻柔的腹部按摩有助于改善腹胀等症状。
在食疗方面,中医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给予相应的饮食建议。
例如,肝郁气滞型患者可多食用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食物,如玫瑰花茶、佛手柑等;脾肾阳虚型患者则适宜食用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桂圆等。
中医治疗肝癌,肝纤维化,慢性肝炎验方1则,清热毒,消肝积
中医治疗肝癌,肝纤维化,慢性肝炎验方1则,清热毒,消肝
积
中医认为肝癌主要由肝气郁结、痰凝血瘀、脾虚湿聚,六淫邪毒入侵,邪凝毒结,七情内伤,情志抑郁等而致,气、血、湿、热、瘀、毒互结而成肝癌。
主要病机是正虚于内,邪毒蕴结。
【主治】:各种类型肝癌,肝纤维化,慢性肝炎;各种因肝功能异常导致黄疸,舌质黄腻,脉滑数者。
【方药】:珍珠菜,溪黄草,虎杖,叶下珠,田基黄,醋柴胡,郁金,制鳖甲,甘草。
【功用】:清热毒,消肝积,疏肝郁,散结滞。
【用法】:水煎取汁250~300毫升,每日1剂,早晚饭后1小时口服。
【方解】:方中珍珠菜味苦、辛,性平,归肝、脾经,清热利湿、活血散瘀、解毒消痈;溪黄草性凉,味甘、苦,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舒肝散瘀的功效;此二味药共奏清热、解毒、抗肝癌之效,为君药。
叶下珠微苦、甘凉,清热、消积;田基黄味甘、微苦、寒,归肝、脾经,解毒、利湿退黄,消肿散瘀;虎杖味微苦寒,归肝、胆经,利湿退黄、解毒散瘀;这三味药共奏清热散结、养肝、护肝之功,为臣药。
醋柴胡、郁金、制鳖甲疏肝解郁、软坚散结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加减】:肝区痛加蜈蚣、全蝎、延胡索、鼠妇;黄疸加茵陈、栀子;肝脾肿大加炙山甲、皂角刺;纳少加炒白术、焦三仙、鸡内金;腹胀加厚朴、乌药、莱菔子;腹水加车前子、黄芪、茯苓、防己、牵牛子。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所述配伍、方剂药方、验方,药膳等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中医辨治肝硬化及临床方剂
中医辨治肝硬化及临床方剂肝硬化是一种慢性全身消耗性疾病,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反复损害肝脏,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脏病变。
其病理特点是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并有再生小结节形成,正常肝小叶结构和血管解剖的破坏,假小叶形成,导致肝脏逐渐变硬、变形而成为肝硬化。
临床上分为肝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
代偿期症状轻,主要症状特征为肝区不适、纳差、腹胀、乏力、肝脾肿大等;失代偿期肝脏缩小,质硬,临床症状加重,并可有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脾肿大、腹水、浮肿、消化道出血、贫血、肝昏迷等出现。
本病在中医学中多属“症积”、“鼓胀”范畴。
认为是由于肝、脾、肾三脏受病而导致气滞、血痛、水蓄。
黄疸日久、感染蛊毒、饮食不节、嗜酒过度等均可导致肝脾内伤,肝喜条达而主疏泄,肝失更泄,导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脾,使脾失健运,可形成肝那脾虚。
又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肝郁气滞,则血行不畅,使脉络瘀阻而形成症积。
脾虚则不能输布津液,致水湿内停,腹部逐渐胀大而成鼓胀。
肝脾长期受病,势必影响及肾,肾阳虚志则膀胱气化无权,水湿不行而使鼓胀日益加重。
肾阴靳伤,则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而耗血动血,甚则肝肾阴竭,而见神昏惊厥。
总之肝硬化的早期多属肝脾的气滞和血劳;已见腹水形成,多属气血凝滞,阻于肝脾之脉络,水湿停滞不化,而呈“本虚标实”;至其末期,多累及于肾,而有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的分别,或两者兼而有之。
【病因病理】本病病位在肝脏,其形成与肝、脾、肾等三脏关系密切。
情志郁结、饮食不节、嗜酒无度、感染蛊毒、黄疽日久等病因,均可引起肝郁气滞,脾虚失运;肝郁气滞日久可致血瘀;脾虚湿停日久可致肾亏,最后伤及肾阴肾阳,最终形成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虚在肝、脾、肾三脏,标实为气滞、血瘀、水聚。
【诊断要点】1.有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营养失调及酗酒等病史。
2.肝功能代偿期症状较轻,可有肝区不适、乏力消瘦、食欲不振、胸胁胀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肝脾肿大、面色萎黄或灰黯。
肝硬化的中医治疗方法及药方
肝硬化的中医治疗方法及药方目前来说,肝硬化发病率比较高,而且它的发病期很长,必须在早期就抓紧治疗,才有可能治愈。
在治疗肝硬化方面,中医与西医的治疗方法各有千秋,中医可以调理,但是见效较慢,西医则有可能治标不治本,因此需要采用中医还是西医治疗还是要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来决定。
下面为您介绍肝硬化的中医治疗方法及药方。
肝硬化的中医治疗方法1、参甲养肝汤此汤对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肝腹水等病发后引起的弥漫性肝细胞损伤者有很好的疗效,如果是肝硬化患者应当配合用软肝消脾丸,如此一来,治疗效果颇佳。
2、软肝消脾汤药此汤对治疗早期肝硬化、晚期肝硬化及脾肿大、肝腹水病等有不错的疗效。
如果伴有肝细胞损害、转氨酶升高等病症的需要配合用参甲养肝丸来治疗。
连续服用此汤两个月左右,肝腹水会有较明显的减轻,肿大的脾脏也会有明显的回缩现象,脾亢综合症、贫血、出血等也会得到很好地改善。
3、消胀利水汤这款汤剂适用于肝硬化或者肝硬化或其他病因引起的的腹水、水肿等病症。
我们知道知道肝硬化腹水治疗的原则就是先消腹水,所以在水肿症状消失后患者需要根据病情更换汤剂,换用参甲软肝汤或者软肝消脾汤药来服用。
肝硬化的中医治疗药方1、气滞湿阻症状:腹大胀满,按之不坚,腹部青筋暴露,两胁胀痛,食欲不振,食后作胀,肢体困倦,小便短少。
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则:疏肝理气,健脾除湿。
柴胡方药:柴胡舒肝散合胃苓汤加减:柴胡、枳壳、香附、白芍、陈皮、川芎、厚朴、苍术、泽泻、茯苓、大腹皮、肉桂。
2、气滞血瘀症状:腹大坚满,青筋暴露,胁下肿块刺痛,面色黎黑,皮肤可见丝纹状血痣,手掌赤痕,口干渴,但欲漱口而不欲咽下,大便色黑,唇色紫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下静脉曲张。
脉细涩。
治则:活血化瘀,利水消胀。
对肝硬化腹水治疗有一定疗效,但肝腹水情况复杂,也要了解其并发症的治疗要点。
方药:调营汤加减:当归、赤芍、川芎、元胡、莪术、三棱、大黄、瞿麦、茯苓、大腹皮、桑皮、枳壳、红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肝肝硬化肝癌的中医辩证以及中药调理方
乙型肝炎是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世界医学界认为乙肝的发病原因是由乙肝病毒所致,除以预防为主外,其治疗多采用免疫增效剂、抗病毒药物及保肝护肝药物,对乙肝患者进行控制性治疗,至今西医对乙型肝炎尚无有效的痊愈性治疗药物和方法。
目前肝癌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人类谈癌色变,癌症已成绝症的代名词,并且随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改变而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变异化,患病人数及发病机率呈直线攀升,生命上空笼罩着癌症的阴霾。
人类为了征服它,付出了不懈的努力,虽已花费了最为昂贵的代价,但仍然停留在放疗、化疗及手术切除的三大治疗法则上,使用的药物也多是以毒攻毒之品,毒副作用大,甚至功不抵过,劳命伤财。
中医学界则认为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在于:或因素体虚亏,正气不足,邪毒内侵;或因饮食起居失宜,湿热邪毒乘机侵入,导致热郁痰淤、湿痰中阻、淤毒蕴结、气机不畅、血行失调,久则脾胃难以运化、肾水无法输布,病程迁延日久,客邪日盛、正气日衰:或因湿痰瘀阻,致使气机不畅,热郁痰瘀,瘀毒蕴结内体,使肝脏疏泄失常,损及脾胃运化和肾的输布,三焦气化失调,轻则体力不支,重则危及生命。
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及对中华医学宝典的理论研究,专门探研疑难杂症数十年,认为乙型肝炎无外内质虚弱,湿热、邪毒内侵、邪实正虚所致,肝癌则属中医的癥、疲,肥气,多因情志不舒,情郁气结,积气凝滞,湿热化毒,瘀血阻于络、孙,酿成肝脏肿大,硬块、积水等等,肝癌与乙肝异病而同源,均属湿热瘀积,失于疏泄,日久而致肝胆脾胃不和,邪毒积聚致病,《难经》已有“肝之积,曰肥气”之精辟概括。
因而采取以溃坚散结、消积祛瘀、疏通肝气为主,融和益肝、健脾、强肾之方剂,以求除邪养正的施治方针进行组方配伍,从而达到标本兼顾的治疗目的。
肝气疏通、瘀积既除,正气自然生发,肌体自然康健,邪毒再无内侵之隙,患者即无复发之虞。
其中方子组成为:木香麝香百解芫花丁香金银花羚羊角甘逐青鱼胆犀角九厘杆小血藤制山甲熟地当归红花茵陈制柴胡龙胆草郁金等。
患者:白女士 52岁
自述:右胁下有痞块,胀痛难忍,已有2年,经省级专科医院检查,确诊为肝癌中期。
经诊断,患者肝脉弦数,舌质红,舌面有红点,舌苔薄而白,右胁下有硬块,肝癌症状明显,
经辩证加减此基础方配药,服药45天肿块及疼痛消失,续服2个月,经拍片检查,癌症痊愈,随访无复发。
(文中药方仅供学习探讨,具体用法用量需医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