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标准

合集下载

ece r10标准

ece r10标准

ece r10标准ECE R10标准(简称ECE R10)是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发布的电动汽车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

该标准于2016年发布,旨在确保电动车辆和其相关设备在电磁兼容性方面的正常运行和相互兼容。

ECE R10标准主要基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标准,并经过适当的修改和调整以满足汽车行业的特殊需求。

该标准涵盖了车辆及其配件之间的电磁兼容性测试方法和标准要求,旨在确保电子设备在电动车辆上的电磁兼容性。

首先,ECE R10标准规定了电磁兼容性测试要求,包括辐射测试和传导测试。

辐射测试用于评估电动车辆及其所有电子设备所产生的电磁场,以及其对其他电子设备的潜在干扰。

传导测试则用于检测电动车辆所产生的电磁噪声是否会通过电源线或信号线传导到其他设备中。

其次,ECE R10标准还规定了电磁兼容性测试的具体方法和要求。

测试项目包括电磁辐射测量、传导干扰电流测量、传导干扰电压测量、用于电动车辆的高频电源线和信号线的连续性和屏蔽性能测试等。

测试应该在标准化的实验室环境下进行,并根据具体的测试项目和测试要求进行。

此外,ECE R10标准还对电动车辆中的电磁兼容性进行了限制和规范。

标准规定了电动车辆的电子设备应满足的电磁兼容性级别,以及不同电子设备之间的最大电磁干扰水平。

通过这些限制和规范,ECE R10标准确保了电动车辆及其相关设备的电磁兼容性,从而提升了电动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最后,根据ECE R10标准,制造商应对其生产的电动车辆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并提供相应的测试报告。

这些报告将被用于获得必要的认证和批准,以符合相关的国际、地区或国内法规要求。

总之,ECE R10标准是电动车辆领域的重要标准之一,旨在确保电动车辆及其相关设备在电磁兼容性方面的正常运行和相互兼容。

该标准规定了电磁兼容性测试的具体要求和方法,并对电动车辆中的电磁兼容性进行了限制和规范。

通过遵守ECE R10标准,制造商可以提高其电动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驾驶体验。

汽车电子emc测试标准

汽车电子emc测试标准

汽车电子emc测试标准汽车电子EMC测试标准。

汽车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EMC)测试是确保汽车电子系统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的重要环节。

汽车电子产品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发动机、点火系统、充电系统、无线电设备等多种电磁干扰源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EMC测试来验证其抗干扰能力。

本文将介绍汽车电子EMC测试的相关标准和要点,以便为汽车电子产品的设计和测试提供参考。

首先,汽车电子EMC测试需要符合的标准主要包括ISO 11452系列标准和ISO 7637系列标准。

ISO 11452系列标准主要用于评估汽车电子产品在车辆内部电磁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包括对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的测试要求。

而ISO 7637系列标准则主要用于评估汽车电子产品在车辆电源系统中的抗干扰能力,包括对瞬态干扰和持续干扰的测试要求。

这些标准为汽车电子EMC测试提供了详细的测试方法和要求,对于确保汽车电子产品的正常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汽车电子EMC测试的要点包括传导干扰测试、辐射干扰测试、瞬态干扰测试和持续干扰测试。

传导干扰测试主要包括对汽车电子产品的导线和电缆进行注入电流测试,以评估其对外部传导干扰的抗干扰能力。

辐射干扰测试主要包括对汽车电子产品的天线进行辐射测试,以评估其对外部辐射干扰的抗干扰能力。

瞬态干扰测试主要包括对汽车电子产品的电源系统进行瞬态脉冲测试,以评估其对电源系统瞬态干扰的抗干扰能力。

持续干扰测试主要包括对汽车电子产品的电源系统进行持续干扰测试,以评估其对电源系统持续干扰的抗干扰能力。

这些测试要点对于全面评估汽车电子产品的抗干扰能力非常重要。

最后,汽车电子EMC测试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测试环境的搭建、测试设备的选择和测试过程的控制。

测试环境的搭建需要符合ISO 11452和ISO 7637标准的要求,包括对地面反射、天线校准和场强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测试设备的选择需要根据汽车电子产品的特性和测试要求进行合理选择,包括注入电流发生器、天线、示波器和谱仪等设备的选择。

汽车电磁兼容测试标准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汽车电磁兼容测试标准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汽车电磁兼容测试标准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汽车电磁兼容测试是对汽车和其相关设备在电磁环境下的性能进行评估和验证的一种测试方法。

随着现代汽车中电子设备的不断增加,如导航系统、行车安全辅助系统、无线通信装置等,汽车对电磁干扰的抵抗能力也越来越重要。

因此,汽车电磁兼容测试标准应运而生。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解释和说明什么是汽车电磁兼容测试,并探讨为什么需要进行这种测试。

随后,将介绍目前存在的几个重要的国际标准和规范,包括国际汽车电工委员会(IEC)标准、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标准以及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标准。

最后,将给出关于进行汽车电磁兼容测试流程与方法的建议,并给出相应的结论。

1.3 目的本文旨在向读者介绍并解释汽车电磁兼容测试标准以及相关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领域的知识,并为相关行业人士提供实际操作的指导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了解到关于汽车电磁兼容测试的基本概念、方法与标准,并掌握进行该类测试的流程和步骤,在实践中提高对汽车电磁兼容性能的评估和验证能力。

2. 汽车电磁兼容测试标准解释说明:2.1 什么是汽车电磁兼容测试?汽车电磁兼容测试是指针对汽车内部和外部的电子系统以及整车进行的一系列测试,以确保它们能够在不受无线电频段干扰的情况下正常运行。

这些测试旨在确保汽车在接收和发射无线信号时不会干扰其他设备,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抵御来自其他设备的干扰。

2.2 为什么需要进行汽车电磁兼容测试?随着现代汽车中使用的电子器件越来越多,特别是通信和导航系统等,其对于无线频段的敏感性也逐渐增加。

若没有经过充分测试和防护措施,这些电子系统可能会相互干扰或者受到来自其他设备的干扰,在极端情况下可能造成驾驶员误操作、引发交通事故或者导致其他系统功能失效。

因此,进行汽车电磁兼容测试是为了确保无线通信和导航系统与其他电子装置之间能够正常工作并且不会相互干扰。

这也有助于提高整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7110779A乘用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评价规范

7110779A乘用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评价规范

Q/JLY J7110779A-2013乘用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能评价规范<秘密级>编 制: 胡鹏博校 对: 马从海审 核: 丁武俊审 定: 陈文强会 签: 余见山、沈源、金吉刚、杨国斌、刘卫国、刘巍、罗大国、李宏华、金启前、刘全有、戴礼强、韩海强 标准化: 伍永会批 准: 潘之杰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二○一三年八月前 言为了指导和规范乘用车电器电子组件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和测试工作,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代替了 Q/JLY J7110379A-2011《汽车电子零部件瞬态耦合抗干扰性能评价规范》、Q/JLY J7110380A-2011《汽车电子零部件瞬态发射性能评价规范》 、Q/JLY J7110381A-2011《汽车电子零部件静 电放电抗干扰性能评价规范》、Q/JLY J7110382A-2011《汽车电子零部件瞬态传导抗干扰性能评价规范》、 Q/JLY J7110665A-2012《乘用车电子零部件辐射骚扰性能评价规范》、Q/JLY J7110666A-2012《乘用车电 子零部件传导骚扰性能评价规范》、Q/JLY J7110679A-2012《乘用车电子零部件辐射抗干扰性能评价规范》 与七个标准相比,主要差异为:——新增加了测试的一般要求;——新增电子零部件选择要求;——新增各项测试的测试方法;——提高射频电流注入抗干扰测试的测试要求;——提高辐射抗干扰测试的测试要求;——新增电气负荷测试要求;——对引用标准做了更新。

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子电器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鹏博、马从海、赵兰霞。

本标准于 2013 年 8月 20 日发布,并于2013 年8 月 30 日实施。

本标准所替代的标准更替情况为:——Q/JLY J7110379A-2011(2011 年 10 月 31 日首次发布)、Q/JLY J7110380A-2011(2011 年 10 月 31 日首次发布)、Q/JLY J7110381A-2011(2011 年 10 月 31 日首次发布)、Q/JLY J7110382A-2011(2011 年 10 月 31 日首次发布)、Q/JLY J7110665A-2012(2012 年9 月 1 日首次发布)、Q/JLY J7110666A-2012(2012 年 9 月 1 日首次发布)、Q/JLY J7110679A-2012(2012 年9 月 1 日首次发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乘用车电子零部件产品电磁兼容评价指标、试验方法及试验结果评估。

汽车电子电磁兼容系列标准

汽车电子电磁兼容系列标准

汽车电子电磁兼容系列标准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极大地促进了各类电气、电子和信息设备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对于今天的汽车产业,应用电子技术的程度已成为提升汽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于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自动变速系统、制动系统、调节系统以及行驶系统中,对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随着汽车电气设备数量和种类的不断增加,工作频率的不断提高,汽车内的电磁环境日益复杂。

同时,汽车上的电子设备和器件,特别是半导体逻辑器件对电磁干扰十分敏感,经常发生汽车内部电子设备相互干扰的情况。

当电磁干扰发生时,轻则导致受干扰的敏感电子设备功能发生降级,重则导致其功能失效,给汽车的安全行驶造成严重影响。

汽车电子电磁兼容问题已经成为国际上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和方向,国外对汽车的电磁兼容问题非常重视,很早就开始了电磁兼容性标准的制订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汽车电磁兼容性标准体系。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汽车电子EMC标准体系及其应用情况,并就我国目前的汽车电子EMC标准和发展方向提出了见解,希望对完善国内汽车电子EMC标准体系有一定的益处。

汽车电磁兼容标准分类汽车电磁兼容标准分为国际标准、地区、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

现国际上制定电磁兼容方面的标准化组织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

地区标准主要是欧洲ECE法规和EEC指令。

国家性标准协会有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美国汽车工程协会(SAE),德国邮电部(FTZ),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VDE),英国标准协会(BSI),日本民间干扰控制委员会(VCCI),上述标准协会的作用是与国际标准协调,并且制定各国家自己的标准。

国际上各大型汽车公司都有自己的企业电磁兼容标准,如美国福特公司、通用公司,德国大众、宝马、梅塞德斯-奔驰公司,法国的标致-雪铁龙公司等,其企业标准比国际上通用的标准要严格很多,例如通常国际标准对于汽车抗扰度的要求通常为24V/m,而一些汽车公司则规定为100V/m—200V/m。

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EMC测试

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EMC测试

NISSAN (日产尼桑) ISO 11452-8
PSA (标志,雪铁龙) ISO 7637-2
谌伦文 TEL 185-03-01-64-32
广电计量汽车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测试能力全面,测试范围包括辐射抗扰度、无线电骚扰、零部件 /模块的传导和辐射发射、电压瞬时骚扰、电源线瞬时传导抗扰度、信号线瞬时传导抗扰度、静 电放电、 电波暗室法辐射抗扰度和大电流注入法辐射抗扰度, 完全满足 ISO7637 汽车电子产品瞬 时抗扰度测试标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时还满足了各大汽车厂商如大众、宝马、奔驰等的企业标准的要求。
汽 车 部 件 车系标准 GMW(通用) GMW3097-2004 GMW3172 检 测 标 准 28400NDS21(3) 28401NDS02 B21 7110-2005 TOYOTA(丰田) TSC3351 TSC7001 TSC7006 TSC7508 Conducted Emissions (20Hz-108MHz)(传导骚扰) Radiated Emissions (20Hz-40GHz)(Chamber) Measurement of magnetic field radiated emissions (20Hz-250kHz)(低频磁场骚扰测试) BCI (10kHz-1GHz)(电流注入时的抗扰度) RI/RS ALSE (电波暗室法辐射抗扰度) 检 测 项 目 Immunity to Electrical transient conduction (瞬态抗扰度 ISO7637) Immunity to audio frequency magnetic field (20Hz-250kHz)(低频磁场抗扰度) Resistance to impulsive transient (瞬态噪音抗扰度测试,高周波,低周波实验) ESD (30kV)(静电放电) Resistance to handy transmitters (手持发射设备辐射抗扰度) Power Supply Interruptions Batttery Voltage Dropout (电源间断跌落实验) Discontinuities in supply voltage (电源微断路的稳定性) Ground Offset( 接地偏移) Power Offset(电源偏移) 编 号 国际标准 ISO 11452-2 ISO 11452-4 ISO 11452-7 ISO 11452-9 ISO 11452-10 ISO 7637-3 ISO 16750-2 ISO 10605 CISPR 12 CISPR 25 中国标准 GB 14023-2006 GB 18655-2002 GB 18655-2008 GB/T 17619-1998 GB/T 18387-2001 GB/T 19951-2005 美国标准 SAE J551 系列 SAE J1113 系列 欧洲标准 Emark ECE R10 emark 2004/104/EC & 2009/19/EC CE DOC EN50498 多功能车载娱乐系统、GPS 导航系统、车载冰箱、车充、车载逆变器、车载功放、倒车后视系统、倒 车雷达、汽车防盗系统、汽车胎压监测系统驱动马达、HID 镇流灯、ABS 系统、ECU 控制器、……

汽车电磁兼容国标

汽车电磁兼容国标

汽车电磁兼容国标
汽车电磁兼容(EMC)的国际标准通常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SAE International)等组织制定。

常见的汽车电磁兼容标准包括:
1.ISO 11452系列标准:这一系列标准覆盖了车辆和其零部件在
电磁环境中的性能测试,包括耐受电磁干扰、发射电磁干扰等方面。

2.CISPR 25:由国际特种委员会电磁兼容(CISPR)制定,涵盖了
车辆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包括车辆的发射和抗扰度。

3.SAE J1113系列标准:由SAE International制定,包括一系列
有关电磁兼容性测试的标准,涵盖了从电子设备到整个车辆的范围。

请注意,这些标准的版本和适用范围可能随时间而变化,而且可能有新的标准发布。

因此,在寻找最新的国标时,建议查阅最新版本的标准文档或咨询相关的标准制定组织。

Q JLY J7110779B-2014《乘用车电气/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规范》(秘密级)

Q JLY J7110779B-2014《乘用车电气/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规范》(秘密级)

Q/JLY J7110779B-2014乘用车电气/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规范<秘密级>编 制: 马从海校 对: 胡鹏博、赵兰霞审 核: 熊想涛审 定: 陈文强会 签: 于波、付朝辉、兰振宇、吴旭峰、韩海强、付宝珍、杨国斌、刘巍、周大永、叶永亮、李宏华、董洪雷 标准化: 伍永会批 准: 吴成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二○一四年九月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一般要求 (5)5. EMC检测项目选择矩阵 (7)6. 瞬态传导发射(CE01) (7)7. 电磁传导发射(CE02) (8)8. 电磁辐射发射(RE01) (9)9. 瞬态传导抗扰度(CI01) (11)10. 瞬态耦合抗扰度(CI02) (11)11. 电磁辐射抗扰度(BCI)(RI01) (12)12. 电磁辐射抗扰度(ALSE)(RI02) (13)13. 手持发射机抗扰度(RI03) (13)14. 磁场抗扰度(RI04) (14)15. 静电放电(ESD01) (15)附录A 瞬态电压/电流变化率测试要求(规范性附录) (17)附录B CI01~CI02干扰电压波形及参数(规范性附录) (19)附录C 手持发射机测试要求(规范性附录) (23)前 言为了指导和规范乘用车电子电器零部件的电磁兼容设计和测试工作,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提供了对零部件进行优先评价的可能,零部件符合本标准的要求,能够有效降低其导致整车级EMC问题的风险。

然而,零部件的实验并不能代替整车级的试验,二者的确切联系依赖于零部件的安装位置、线束长度、线束布置、接地位置和天线位置等等。

因此,满足本标准要求的零部件,仅意味着其获得搭载车辆进行整车级EMC实验的资格,如果零部件在整车级EMC测试阶段出现问题,供应商依然有责任和义务对其零部件产品进行设计整改。

本标准代替了Q/JLY J7110779A-2013《乘用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能评价规范》和Q/NBDW J0104001-2013《车辆电气零部件EMC规范》。

QJQ 3627.8-2015_零部件电磁兼容技术条件 电源线瞬态传导抗扰_35382953

QJQ 3627.8-2015_零部件电磁兼容技术条件 电源线瞬态传导抗扰_35382953

适用范围: 标题:
汽车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编号 Q/JQ 3627.8-2015
零部件电磁兼容技术条件 电源线瞬态传导抗扰
第 10 页 共 15 页
表 9 24V 系统脉冲 3a 参数
波形参数 Us Ri td tr t1 t4 t5
值 -150V 50Ω (150±45)ns (5±1.5)ns 100 µs 10ms 90ms
第8页 共 15 页
图 4 脉冲 2b 波形
12V 系统脉冲 2b 参数如表 6 所示: 表 6 12V 系统脉冲 2b 参数
波形参数

Us
10V
Ri
0.05Ω
td
0.2s
t12
(1±0.5)ms
tr
(1±0.5)ms
t6
(1±0.5)ms
24V 系统脉冲 2b 参数如表 7 所示:
表 7 24V 系统脉冲 2b 参数
直流状态,电源的内阻应<0.01 欧。频率≤400Hz 时,电源的内部阻抗应与直流内 阻相同。 5.1.1.2 瞬态响应
输出电压从 0 到最大电压之间,电压的变化应≤1V。在 100µs 内恢复最大幅度的 63%。叠加的波纹电压的峰峰值应<0.2V,且频率应≥400Hz。 5.1.1.3 误差
峰值电压的误差应为 0~10%,定时和内阻的误差应为±20%。 5.1.2 示波器
Ⅳ类功能 C A C A A
适用范围: 汽车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编号 Q/JQ 3627.8-2015
标题:
零部件电磁兼容技术条件 电源线瞬态传导抗扰
第4页 共 15 页
5 测试方法
满足 Q/JQ 3627.1-2015 中 5 对于试验的一般规定及下列特殊规定。 5.1 测试设备

(完整版)汽车电磁兼容(EMC)系列标准.整理DOCX

(完整版)汽车电磁兼容(EMC)系列标准.整理DOCX

汽车电子电磁兼容系列标准1汽车电磁兼容标准分类汽车电磁兼容标准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区标准和企业标准。

现国际上制定电磁兼容方面的标准化组织有: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

2.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美国汽车工程协会(SAE),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VDE),英国标准协会(BSI)。

上述标准协会的作用是与国际标准协调,并且制定各国家自己的标准。

3.地区标准主要是欧洲ECE法规和EEC指令。

4.美国福特公司、通用公司,德国大众、宝马等公司都有自己的企业电磁兼容标准,这些企业标准比国际上通用的标准要严格很多,例如通常国际标准对于汽车抗扰度的要求通常为24V/m,而一些汽车公司则规定为100V/m—200V/m。

1.1汽车电磁兼容国际性标准ISO1.1.1ISO11451(整车)ISO11451《道路车辆—窄带辐射电磁能量所产生的电气干扰—整车测试法》(Road vehicles–Electrical disturbances by narrowband radiated electromagnetic energy–vehicle test methods)。

该标准为抗窄带电磁辐射源产生的电磁干扰的整车测试方法。

ISO11451包括4部分。

分别为:ISO11451-1《第1部分概述和定义》ISO11451-2《第2部分车外辐射源》自由场ISO11451-3《第3部分车内内部发射机仿真》模拟车载发射机ISO11451-4《第4部分:大量电流注入(BCI)》BCI1.1.2ISO11452(零部件)ISO11452《道路车辆—窄带辐射电磁能量所产生的电气干扰—零部件测试法》(Road vehicles–Electrical disturbances by narrowband radiated electromagnetic energy–Component test methods)该标准为抗窄带电磁辐射源产生的电磁干扰零部件测试方法。

QJQ 3627.10-2015_零部件电磁兼容技术条件 静电放电抗扰_35383255

QJQ 3627.10-2015_零部件电磁兼容技术条件 静电放电抗扰_35383255

试验设备按如下表 A.2 规定模板进行填写: 表 A.2 试验设备填写模板
序号 1 2
... A.4 试验结果
设备名称
设备型号
设备编号
标准有效期
试验结果按如下表 A.3 规定模板进行填写: 表 A.3 试验结果填写模板
修订标记 文件号
标准化
制定
校对
更改内容 会签 审核
批准
修订页 修订日期 修订者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适用范围: 标题:
汽车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编号 Q/JQ 3627.10-2015
零部件电磁兼容技术条件 静电放电抗扰
第2页 共 10 页
前言
Q/JQ 3627 《零部件电磁兼容技术条件》包括 10 个部分: ——Q/JQ 3627.1 《零部件电磁兼容技术条件 总则》 ——Q/JQ 3627.2 《零部件电磁兼容技术条件 辐射发射》 ——Q/JQ 3627.3 《零部件电磁兼容技术条件 电源线传导发射》 ——Q/JQ 3627.4 《零部件电磁兼容技术条件 控制/信号线传导发射》 ——Q/JQ 3627.5 《零部件电磁兼容技术条件 电源线瞬态传导发射》 ——Q/JQ 3627.6 《零部件电磁兼容技术条件 自由场抗扰》 ——Q/JQ 3627.7 《零部件电磁兼容技术条件 BCI 抗扰》 ——Q/JQ 3627.8 《零部件电磁兼容技术条件 电源线瞬态传导抗扰》 ——Q/JQ 3627.9 《零部件电磁兼容技术条件 控制/信号线瞬态传导抗扰》 ——Q/JQ 3627.10 《零部件电磁兼容技术条件 静电放电抗扰》 本标准 Q/JQ 3627.10-2015《零部件电磁兼容技术条件 静电放电抗扰》是公司设计 类标准之一。 本标准为公司统一执行的企业标准。 当本标准的条款与所引用的标准有冲突时,以本标准为最终参照标准。 本标准由公司技术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标准法规与信息管理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技术中心车身电子研究院、标准法规与信息管理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关宁、李娟、林志雄、孟开宾 本标准参与起草人:朱先如、刘成厚、郑芳芳、张明福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中国汽车emc测试标准

中国汽车emc测试标准

中国汽车emc测试标准EMC测试是汽车整车或零部件开发过程中常常涉及到的测试内容,EMC测试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车辆或零部件在其工作的电磁环境中能够不受影响正常工作,同时也不对其他部件或系统造成电磁干扰。

EMC测试一般可分为电磁骚扰测试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和电磁抗扰测试EMS (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两大类,前者确保不影响其他设备,后者确保不被其他设备影响。

了解EMC的各项测试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确认三要素:干扰源、敏感设备、以及耦合路径。

汽车EMC测试包含哪些方面?都有哪些测试标准?汽车EMC测试是测量汽车及其组件的电磁兼容性(EMC)的过程,从汽车收音机到引擎的每个零件都需要进行测试,以查看其电磁场如何相互作用,并确定是否有任何零件会产生电磁干扰(EMI)。

随着汽车射频设计变得越来越复杂,制造商将4G,WiFi和蓝牙技术集成到汽车中,EMC测试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诸如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等新兴市场也为这种设计复杂性的增长做出了贡献。

仪表板中充满了活动组件,当它们与控制系统相互通信时,它们会产生RF噪声和辐射以及潜在的EMI源。

符合EMC标准是现代汽车制造的支柱,对乘客安全至关重要。

汽车需要同时进行EMI抗扰度和EMI辐射水平的EMC测试,该测试又分为四个不同的种类:辐射发射,传导发射,辐射抗扰度和传导抗扰度测试。

汽车EMC测试包含哪些方面?一般整车需要做以下测试,跟零部件EMC测试类似,也包括发射测试(EMI)和抗干扰测试(EMS),对于某些整车厂还有主观收音评价测试。

抗扰性测试抗扰性测试将确定有源通信组件(包括安装在控制和娱乐系统中的微处理器)的辐射敏感性和传导敏感性。

电路设计是屏蔽EMI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布线可能直接导致EMI或影响EMC路径。

排放测试汽车排放测试的重点是测量宽带和窄带辐射产生的EMI,宽带EMI 发生在点火组件和其他易于“起弧和火花”的零件中,从而产生宽带辐射,汽车中的有源电子设备(例如电动机)会产生窄带辐射。

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检测

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检测

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检测摘要:为了全面检测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能力,令汽车产业能够高效率生产,就此提出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检测。

明确国内外对于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标准的设定,并分析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为我国汽车产业提出后续指导。

进行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检测流程分析,分别为设计汽车电子零部件模型结构、设计模型接口、设计PCB地平面,进而实现对整体结构的设计,不仅加快了汽车电子零部件检测的效率,还确保了各个检测环节的有序进行,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存在积极意义。

关键词: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电磁兼容检测1.国内外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标准1.1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国际标准对于汽车电子零部件的电磁兼容问题而言,国外非常重视,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制订了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性标准,该电磁兼容性标准大致分为4个部分,分别为IS011451、ISO 11451,以及IS011452的两个系列,目前该领域电磁兼容性标准体系,已经逐渐趋于完善。

为了更好的检测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性,研发人员提供了完整的抗干扰方法,并对注意事项进行了细致说明,详细分析了电磁辐射干扰的来源,为汽车制造企业提供了电磁辐射的相关测试。

就当前国际汽车行业的发展情况而言,他们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汽车电子零部件检测流程,相比国际上通用的电磁兼容标准,国际上各大汽车公司都有更加严格的检测标准,比如说德国大众公司、美国福特公司,他们成立国际标准化组织,并持续深入汽车电子零部件的科研工作,实时指导汽车电子零部件干扰信号的排查工作,并以此为基础,采用SAE J1113兼容标准体系,确保车辆各电子零部件的有序运行[1]。

1.2国内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标准相较于西方国家,我国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标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针对汽车无线电干扰问题,我国开设了汽车检测机构,用于控制无线电对汽车的干扰水平。

随着汽车产业不断壮大,相关企业开始认识到汽车电子零部件的重要性,争相收购了电磁干扰测量接收机系统,并紧急制定电子电磁兼容标准。

汽车电子电器的EMC标准及测试方法解读

汽车电子电器的EMC标准及测试方法解读

汽车电子电器的EMC标准及测试方法解读汽车电子电器是汽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车辆的性能、安全和舒适度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车内电器电子元件数量的增加和近年来无线电设备的广泛使用,车内的电磁兼容性问题也日益凸显。

因此,在汽车电子电器设计和生产中,必须遵守一定的EMC标准以保证汽车电器的正常使用和减少车辆故障率。

下面将详细解读汽车电子电器的EMC标准及测试方法。

1.汽车电器的EMC标准EMC意为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它是一个测量汽车电子电器与其周围环境互相发射和接收电磁能力的参数。

在汽车电子电器设计和生产中,必须遵守以下EMC 标准:(1) CISPR 25:2008.这是一项国际标准,规定了汽车电子电器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包括发射和接收两个方面。

(2) ISO 11452-2:2004.这是一项行业标准,规定了汽车电子电器的电磁兼容性试验方法和要求。

(3) ISO 7637-2:2004. 这是一项国际标准,规定了汽车电子电器在各种电源干扰下的性能测试方法和要求。

(4) ISO 10605:2008.这是一项国际标准,规定了汽车电子电器的静电放电抗性测试方法和要求。

(5) IEC 61000-4-2:2008.这是一项国际标准,规定了汽车电子电器的电磁放射抗性和传导抗性测试方法和要求。

2.汽车电器的EMC测试方法汽车电子电器的EMC测试方法有许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包括:(1) 发射测试。

这是测试汽车电子电器在运行时是否会产生电磁干扰的方法。

测试时会使用EMC测试设备,将汽车电子电器电源连接到设备上,并进行多种场景下的试验,例如正常行驶、车辆启动时、灯光开启时等。

(2) 接收测试。

这是测试汽车电子电器是否能够正常工作而不受到来自外部电磁场的干扰的方法。

测试时会使用EMC测试设备模拟外部电磁场,并对汽车电子电器进行测试。

(3) 静电放电测试。

电子电器零件、系统电磁兼容测试 规范

电子电器零件、系统电磁兼容测试 规范

SMTC电子电器零件/系统电磁兼容测试规范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electrical/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subsystems,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目次/Contents前言Forword (II)1 范围Scope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Normative reference (1)3 术语及定义T erm and definition (2)4 一般测试要求Common test requirements (5)4.1 测试夹具Test fixture (5)4.2 人工网络Artifical networks (7)4.3 连接要求Interconnections (7)4.4 测试条件Test conditions (7)4.5 测试负载Load (8)4.6 测试线束Test harness (8)5 补充要求Additional Requirements (8)5.1 功能重要性分类/性能要求Functional importance classification/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8)5.2 EMC测试计划EMC T est plan (9)5.3 样件数量Sample size (9)5.4 测试顺序Sequence of test (9)5.5 复测Re-validation (9)5.6 测试实验室要求T est laboratory requirements (9)5.7 测试报告Test report (10)6 应用要求Application requirement (10)7 零件、系统要求System/Component Test requirement (11)7.1 骚扰Interference (11)7.1.1 辐射发射Radiated RF Emission (11)7.1.2 传导发射Conducted Emission (18)7.1.3 瞬态传导发射Conducted Transient Emission (21)7.2 抗干扰测试Immunity test (24)7.2.1 射频抗干扰测试-半电波暗室法RF Immunity-ALSE (24)7.2.2 射频抗干扰测试-大电流注入法RF Immunity-BCI (26)7.2.3 磁场抗干扰Magnetic Field Immunity (29)7.3 瞬态抗干扰Transient immunity (34)7.3.1 耦合传导抗干扰Couple/Inductive Transient Immunity (34)7.3.2 瞬态传导抗干扰Conducted transient Immunity (36)7.4 传导抗干扰Conducted immunity (37)7.4.1 连续抗干扰测试Continuous Immunity (37)7.4.2 起动抗扰测试Starting Immunity (39)7.4.3 供电电压和地偏移Ground and supply Offset (40)7.4.4 电压跌落Voltage Drop (41)7.4.5 静电放电抗干扰ESD (41)8 试验文件Test document (44)附录A产品功能重要性划分示例Annex A FUNCTIONAL IMPORTANCE CLASSIFICATION EXAMPLES (44)前言本标准是对SMTC 3 800 006—2011(V1)《电子电器零件/系统电磁兼容测试规范》的修订,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废除SMTC 3 800 006—2011(V1)。

汽车电子电磁兼容测试标准解读

汽车电子电磁兼容测试标准解读

汽车电子电磁兼容测试标准解读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汽车电子EMC测试,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中最重要的三个标准为,CISPR 25、ISO11452-2、ISO11452-4。

本文给出了测试设备、所起到的作用和推荐方案,是汽车电子工程师的必备速查手册。

一、CISPR25标准CISPR25目前用的是2007年第三版标准,与2002年的旧版,还是有很大差别。

1、CISPR25传导骚扰测试设备CISPR25传导骚扰测试方法分为两种。

一种是电压方法:电压测量只能用于单一导线的传导发射特性,故常用于测量电源线的发射,采用人工电源网络做隔离物;另外一种是电流探头方法:测量控制/信号线的发射。

CISPR25传导骚扰测试设备2、CISPR25辐射骚扰测试方法1)电波暗室(ALSE)方法:辐射场强测量应在ALSE 内进行,以消除来自电气设备以及广播台站产生的额外电磁骚扰的影响。

2)TEM小室方法:辐射场强度的测量应该在屏蔽室中进行,以消除来自电气设备和广播站的附加干扰。

TEM 小室的工作如同屏蔽室一样。

3)带状线法方法:带状线是开方式的波导,由一个接地平板和一个主导电体(隔板)构成,有特征阻抗。

一般采用的特征阻抗值是50Ω和90Ω。

目前关于零部件/模块的辐射骚扰测量的常见方法主要是:ALSE方法、TEM小室方法、带状线法。

但目前由于TEM小室受电磁环境及场地限制较多,带状线法则还处于研究和实践中。

所以基本上都是用ALSE方法来进行汽车电子的辐射骚扰测量。

CISPR25辐射骚扰测试设备二、ISO11452-2标准ISO11452介绍的是用各种不同的测试方法来对车载电子进行抗骚扰类的测试。

所以我们将对最常用的两种测试方法进行介绍。

分别是电波暗室法(ISO11452-2)和大电流注入法(ISO11452-4)。

辐射抗干扰测试方法:校准法:使用校准夹具标定的标准电流值,系统记录下发射功率后,再将样品摆放上去开始试验,测试过程中的注入功率不变,但产生的电流可能出现变化。

atq251-22a标准

atq251-22a标准

atq251-22a标准
ATQ251-22A是一种电磁兼容(EMC)标准,主要用于规范汽车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和抗干
扰能力。

该标准由中国制定,旨在确保汽车电子设备在各种电磁环境下能够正常工作,同时保护其他电子设备免受电磁干扰。

ATQ251-22A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电子设备、零部件及其生产、测试和维修过程。

2. 规范引用文件:列出了一些与本标准有关的其他标准文件,如GB/T 17626系列标准(电磁兼容性试验和测量方法)等。

3. 术语和定义:对本标准中使用的专业术语进行了定义,如电磁干扰(EMI)、电磁
敏感(EMS)等。

4. 要求:对汽车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和抗干扰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
- 电磁辐射:规定了汽车电子设备在不同频率下的辐射发射限值。

- 抗干扰能力:规定了汽车电子设备在受到不同类型的电磁干扰时,应具备的抗干扰能力。

5. 试验方法:介绍了用于评估汽车电子设备电磁辐射和抗干扰能力的试验方法,包括辐射发射试验、传导发射试验、抗干扰试验等。

6. 检验和认证:对本标准中涉及的产品检验、认证流程及认证机构提出了要求。

7. 文件资料和记录:要求企业保存与电磁兼容性相关的设计、生产、测试和维修记录,以备查验。

8. 附加要求:针对某些特定汽车电子设备(如发动机控制单元、传感器等),本标准还提出了附加的电磁兼容性要求。

总之,ATQ251-22A标准为汽车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提供了一套详细的要求和试验方法,有助于确保汽车电子设备在实际使用中具备良好的电磁兼容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标准
目前,适用于汽车电子零部件产品的电磁兼容标准种类繁多,本文将从国际标准、地
区法规及指令、国家标准选取与电磁兼容相关内容,以方便业界研究与应用。

一、国际标准
1.CISPR 25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该标准由CISPR/D技术委员会发布,对汽车电子零部件的辐射骚扰和传导骚扰的参考
限值要求、测量方法和技术指标要求进行了论述。

2. ISO 11452 道路车辆——窄带辐射电磁能量产生的电骚扰——零部件试验方法。

该标准是研究汽车电子零部件抗扰度测试方法的系列标准,依据ISO官方网站的最新
信息,共分为11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总则和定义,2005年颁布,版本为3.0。

第二部分为装有吸波材料的屏蔽室,2004年颁布,版本为2.0。

第三部分为横向电磁波小室,2001年颁布,版本为2.0。

第四部分为大电流注入,2005年颁布,版本为3.0。

第五部分为带状线,2002年颁布,版本为2.0。

第六部分为平行板天线,1997年颁布,版本为1.0,但是该标准已在2002年9月17
日撤销。

第七部分为射频功率直接注入,2003年颁布,版本为2.0。

第八部分为磁场抗扰度,2007年颁布,版本为1.0版。

第九部分为便携发射机,文件编号是ISO/DIS 11452-9,DIS代表该部分还处在国际标准草案阶段。

第十部分为对扩展音频范围的传导骚扰的抗扰度性能,2009年颁布,版本为1.0。

第十一部分为混响室,文件编号是ISO/DIS 11452-11.2,该部分亦处于草案阶段。

ISO 11452系列标准主要研究不同频率范围,汽车电子零部件度电磁骚扰的抗干扰能力,针对耦合路径的不同,测试设备的不同,提供了不同的测试方法,厂家和实验室在标准使用上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

3. ISO 10605:2008 道路车辆静电放电产生的电骚扰试验方法。

该标准规定了安装在道路车辆内的电子模块的静电放电(ESD)的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放电情况:装配过程中的静电放电、维护人员
产生的静电放电、司乘人员产生的静电放电。

静电放电现象包括直接放电和间接放电。

4. ISO 7637 道路车辆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

该标准规定了安装于乘用车及12V 电气系统的轻型商用车,或24V 电气系统的商用车上的设备的传导电瞬态电磁兼容性测试的台架试验,包括瞬态注入和测量。

该标准还规定了瞬态抗扰度失效模式严重程度分类。

该标准适用于各种独立的动力系统(例如火花塞点火发动机或柴油发动机,或电机)的道路车辆。

该标准分为3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总则和定义
第二部分为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
第三部分为除电源线外的导线通过容性和感性耦合的电瞬态发射
上述几个国际标准,构成了汽车电子零部件的电磁兼容标准的基本框架和主要考核项目。

二、地区法规、指令和标准
1. 欧盟指令2004/104/EC
欧洲汽车电磁兼容指令2004/104/EC 于2004年10月14日公布。

该指令规定了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骚扰和电磁抗扰度要求和测试方法,参见如下的附录内容。

附录I 附件6 汽车电子零部件宽带辐射发射限值要求,频率范围是30MHz~1000MHz。

附录I 附件7 汽车电子零部件宽带辐射发射限值要求,频率范围是30MHz~1000MHz。

附录VII 汽车电子零部件宽带辐射发射测量方法,参考标准CISPR25。

附录VIII 汽车电子零部件窄带辐射发射测量方法,参考标准CISPR25。

附录 IX 汽车电子零部件对电磁辐射的抗扰度测量方法,参考ISO 11452-2/3/4/5等标准。

附录 X 汽车电子零部件瞬态发射测量方法和瞬态抗扰度测量方法。

参考标准ISO 7637-2。

2.欧洲法规ECE R10
该法规是有关车辆电磁兼容方面的统一条款,内容基本上等效于2004/104/EC,不同之处是增加了一些测试要求和管理上的条款。

如增加了静电放电的测试要求。

条款6.5 汽车电子零部件的宽带电磁干扰规定。

条款6.6 汽车电子零部件的窄带电磁干扰规定。

条款6.7 汽车电子零部件对电磁辐射的抗扰度规定。

条款6.8 汽车电子零部件对沿电源线的瞬态传导骚扰的抗扰度规定。

条款6.9 传导瞬态发射的规定。

条款6.10 特例(静电放电)。

3.美国机动车工程学会(SAE)电磁兼容标准
美国机动工程师协会(SAE)成立于1905年,是国际上最大的汽车工程学术组织,研
究对象是轿车、载重车及工程车、飞机、发动机、材料及制造等。

SAE所制订的标准具有权威性,广泛地为汽车行业及其他行业所采用,并有相当部分被采用为美国国家标准。

SAE有关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方面的标准主要是SAE- J1113。

在SAE官方网站目
前有效标准14个,撤销标准3个。

SAE有效标准如下:
SAE J1113/1 汽车零部件的电磁兼容性测量过程和限值(16.6Hz~18GHz)
SAE J1113/2 汽车零部件的电磁兼容性测量过程和限值-传导抗扰度(15Hz~250kHz)SAE J1113/3 传导抗扰度(250kHz~400MHz),射频功率直接注入
SAE J1113/4 辐射抗扰度-大电流注入方法。

SAE J1113/11 电源线的瞬态传导抗扰
SAE J1113/12 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磁干扰—除电源线外的电缆产生的容性和感性
SAE J1113/13 汽车零部件的电磁兼容性测量过程-静电放电。

SAE J1113/21 汽车零部件的电磁兼容性测量过程-辐射抗扰度(30MHz~18GHz),半
电波暗室。

SAE J1113/22 汽车零部件的电磁兼容性测量过程-磁场辐射抗扰度。

SAE J1113/24 辐射抗扰度-TEM小室(10kHz~200MHz)和宽带TEM小室(10kHz~5GHz)。

SAE J1113/26 汽车零部件的电磁兼容性测量过程-交流电力线电磁场抗扰度。

SAE J1113/27 汽车电子零部件的电磁兼容性测量过程-辐射电磁场抗扰度-混响室方法(模搅拌 Mode Stir)。

SAE J1113/28 汽车电子零部件的电磁兼容性测量过程-辐射电磁场抗扰度-混响室方法(Mode Tuning 模调谐)。

SAE J1113/42 电磁兼容-汽车电子零部件-第42部分-传导瞬态发射。

三、我国国家标准
截至2009年底,我国制修订了许多有关汽车电子零部件EMC内容的国家标准,并且建立了较完善的干扰和抗干扰标准体系。

有关汽车电子零部件的EMC标准主要由如下标准构成。

GB 18655-2002《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该标准等同采用CISPR25,介绍了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干扰项目的测量方法和限值要求。

为了和国际标准和相关认证制度相协调,该标准在2009年进行了修订,并且最新版本的国家标准即将发布。

GB/T 17619-1998《机动车电子电器组件的电磁辐射抗扰性限值和测量方法》,该标准介绍了电磁辐射抗扰性的测量方法,其中涉及带状线方法、横电磁波小室方法、大电流注入方法和自由场法,另外规定了相关方法对应的限值要求。

该标准内容与ISO 11452标准在技术内容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GB/T 19951-2005《道路车辆-静电放电产生的电骚扰试验方法》,该标准等同采用ISO 10605标准,该标准规定了汽车电子零部件的静电放电试验方法,提供了参考的试验严酷等级,并且介绍了功能失效模式严重程度分类等内容。

GB/T 21437.1-2008《道路车辆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第1部分:定义和一般描述》。

GB/T 21437.2-2008《道路车辆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第2部分: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

GB/T 21437.3-xxxx《道路车辆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第3部分:除电源线外的导线通过容性和感性耦合的电瞬态发射》,21437系列标准等同于ISO 7637系列标准,该
系列标准建立一种台架试验方法,以评价汽车电子零部件对耦合到电源线路和非电源线路的电瞬态发射的抗干扰性能。

试验瞬态脉冲模拟快速电瞬态骚扰和慢速电瞬态骚扰,例如感性负载切换、继电器触点跳起等引起的瞬态骚扰。

四、企业的汽车电子电磁兼容标准
国际上各大型汽车公司都有自己的企业电磁兼容标准,如美国福特公司Ford、通用公司GE,德国大众VW、宝马BMW、奔驰Benz,法国的标致PSA等。

通常,企业标准比国际通用标准要求的测试项目更多,指标要求更严。

例如,汽车电子零部件厂商如果要通过美国福特公司的产品电磁兼容认证,必须在具有AEMCLRP资质的实验室进行严格测试,而实验室要想获得AEMCLRP资质,也要通过十分严格的程序才能通过AEMCLRP的认可。

目前,国内的汽车合资企业采用直接引用外资企业标准的方法,而国内的汽车企业尚
未制定自己的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