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二轮复习练习:专题八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能力提升练 专题8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5)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5)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点突破汇编专题八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5)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喝醉酒的人言语含糊不清,是因为酒精麻痹了小脑C.垂体通过下丘脑分泌的相关激素调控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D.神经元受刺激产生的兴奋,沿轴突传递给下一神经元时只能是单向传递2、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胰岛素的分泌受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共同作用B.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C.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D.婴幼儿经常尿床是因为其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的结构不完整3、下图表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的部分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表明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B.当细胞外液渗透压过高时,下丘脑促进垂体合成激素X增多C.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激素有拮抗作用D.切除垂体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生长激素分泌会减少4、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①调节速度快②调节速度慢③作用的范围广泛④作用的部位准确⑤作用的时间短暂⑥作用的时间比较长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①④⑤5、下列关于动物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B.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C.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D.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6、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体温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甲状腺激素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C.直接刺激传出神经引起效应器做出的反应不属于发射活动D.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被释放至突触间隙,该过程不消耗能量7、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综练 专题8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2021年整理)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综练 专题8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2021年整理)

新高考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综练专题8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高考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综练专题8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高考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综练专题8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全部内容。

八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6河南郑州第一次质检,22)下面对神经调节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不一定兴奋B.神经细胞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的逆转是由于K+的大量内流造成的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电位不一定是外负内正D.大脑皮层中的高级中枢可以调控脊髓中的低级中枢【答案】B【解析】感受器受到的刺激需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产生兴奋,A说法正确;神经细胞兴奋时膜电位的变化是Na+大量内流形成的,B说法错误;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抑制性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电位为外正内负,C说法正确;大脑皮层为最高级中枢,可以调控脊髓中的低级中枢,D说法正确。

2.(2016四川高中毕业班名校检测,3)依据神经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神经递质的能力B.神经与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C.神经细胞静息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D.突触后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答案】D【解析】突触前神经元产生并释放神经递质,A说法正确;突触间隙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其中的液体是组织液,B说法正确;神经细胞静息电位是由K+外流引起,C说法正确;突触后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而是含有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D说法错误。

2022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7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2022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7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选择题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病变会妨碍肺泡通气,使CO2在体内积累过多而导致酸中毒。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内的CO2来源于组织细胞的有氧呼吸B.缺氧会使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增多,有利于减轻酸中毒C.CO2既是细胞内液的成分,又是内环境的成分D.可通过检测血浆的pH来判断患者是否酸中毒【答案】B【解析】A.人体内的CO2来源于组织细胞的有氧呼吸(产生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A正确;B.缺氧时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会产生更多的CO2,B错误;C.CO2既是细胞内液的成分,又可以运输到内环境,成为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D.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故可通过检测血浆的pH来判断患者是否酸中毒,D正确。

故选B。

2.夏天时,空调房间与室外温差较大,如果经常进出空调房,就会出现咳嗽、头痛、流鼻涕等感冒症状;如果在空调房待的时间太长,人会容易头晕目眩、关节酸痛等,俗称“空调病”,下列关于空调病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空调风使人体表面水分蒸发量大B.室内几乎与外界隔绝,干燥而又温度适宜,空气中有害病菌含量会快速升高C.空调房内,人不能正常排汗,可能会破坏内环境稳态D.空调房内,气流方向经常变换,使人对空气中的病菌、过敏原等的反应加强【答案】D【解析】A.空调风加快人体表面空气流动,使人体表面水分蒸发量加大,A正确;B.室内空气对外界几乎隔绝,温度适宜,空气中有害细菌含量快速上升,B正确;C.空调吹出的冷风使人体表面温度降低,让人体毛孔收缩,不能正常排汗,C正确;D.空调房间里,气流方向经常变换,气流速度增大,空气热量不断变动等因素干扰了人体的嗅觉,削弱了人体对空气中病菌、过敏原和异味的反应,D错误。

故选D。

3.研究人员发现口腔中味觉受体蛋白与味物质结合后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结构变化反映给味觉细胞并传递至大脑相应部位即可产生味觉。

下列推测合理的是()A.味觉的产生是一种反射活动B.口腔细胞中的特有基因决定了味觉受体蛋白的合成C.味觉产生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过程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形成递质-受体复合物后进入细胞内引起膜电位的变化【答案】C【解析】A.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味觉在大脑皮层产生,不属于反射活动,A错误;B.口腔细胞没有特有基因,是口腔细胞中的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合成味觉受体蛋白,B错误;C.味觉产生过程通过神经调节传递到大脑皮层,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过程,C正确;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形成递质-受体复合物引起膜电位的变化,随后神经递质与受体分开,并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以免持续发挥作用,D错误。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6:动物生命活动调节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6:动物生命活动调节

2018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6:动物生命活动调理一、选择题1.如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理传输信息的几种方式,甲状腺激素反应调理、神经递质开释和性激素传输信息的方式挨次是 ()A.1、2、3 B .4、2、3 C.4、1、3 D .4、2、 12.脊神经的背根由传着迷经纤维构成,拥有传入功能;反之,腹根拥有传出功能。

将脊蛙( 只毁脑的活体) 某脊神经的背根剪断,分别刺激此中枢端( 凑近脊髓的一端) 和外周端,正确的判断是 ()A.刺激背根的中枢端,效应器发生反响B.刺激背根的外周端,效应器发生反响C.刺激背根的中枢端和外周端,效应器都不发生反响D.刺激背根的中枢端和外周端,效应器都发生反响3. 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A.反射活动能够不完好经过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的达成一定经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需反射弧完好,必定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特征上完好同样4.人体的免疫功能,可消除自己的损害细胞。

在这一世理过程中,损害细胞属于A.病原体B.抗原C.抗体D.自己物质5. 以下图表示人体免疫反响的某些过程,对a、 b、 c、d 四种细胞的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 a 细胞拥有辨别特定抗原的能力B. 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C. c 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 d 细胞经过产生抗体消灭抗原6. 以下对于高等动物神经调理和体液调理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严寒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添,将惹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底部,能够惹起上肢的运动C.垂体经过下丘脑分泌的有关激素调控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D.神经元受刺激产生的喜悦,沿轴突传达给下一个细胞只好是单向的7.膝跳反射往常受中枢神经系统高级部位的影响,临床上常用以检查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

如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以下对于该反射弧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 2 是传入迷经元,感觉器产生的喜悦最后经过 2 传导到效应器B .由于在 3 处喜悦只好单向传导,因此喜悦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C .当 1 处遇到损害时,针刺足部仍会使足部产生痛觉D .如刺激 4 处,可在 1 和 5 处检测到电位变化8.如图是一正常人接种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响记录。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选择题1.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间接调节血糖平衡B.下丘脑通过分泌并释放抗利尿激素调节水平衡C.下丘脑是躯体感觉和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D.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激素的分泌,阻断下丘脑与垂体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内分泌腺是胰岛答案:A2.用图甲装置测量神经元的膜电位,测得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图乙显示的是膜外电位变化②钠离子大量内流发生在cd段③ab段为静息电位④将刺激点移到X处,显示的膜电位变化相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3.如图表示激素作为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B.若该细胞是垂体细胞,则A可以是甲状腺激素C.若突触后膜的D损伤会引起兴奋传递中断,效应器不发生反应D.若图中A、B、C分别是胰岛素、葡萄糖、多糖,则该细胞一定是肝细胞答案:D4.(湖北七市联考)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胰岛素的分泌受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共同作用B.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C.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D.婴幼儿经常尿床是因为其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的结构不完整答案:D5.很多人看恐怖电影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同时人会出现出汗、闭眼等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此过程涉及神经递质的释放与识别B.激素起作用后被灭活,血压能恢复正常C.心跳加速是激素作用的结果,没有反射弧的参与D.此过程涉及生物膜之间的融合和转化答案:C6.(江西宜春统考)下列关于神经递质与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识别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只能分布在神经元上B.激素在机体中发挥完生理作用后立即被灭活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D.识别某种激素的特异性受体只能分布在靶细胞或靶器官上答案:A7.人体皮肤瘙痒的感觉与一种神经递质——5­羟色胺有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痒觉和痛觉的形成都属于人体的条件反射B.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降低,动作电位的峰值将减小或不出现动作电位C.当神经递质进入受体细胞后,会引起后者兴奋或抑制D.神经递质、激素、抗体等细胞间信息分子发挥完作用后会被灭活答案:B8.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刚宰杀的家兔探究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的因素,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A.3号瓶、4号瓶和5号瓶对比说明甲状腺激素和下丘脑是影响TSH分泌的因素B.2号瓶和5号瓶对比说明垂体对下丘脑分泌TSH有促进作用C.1号瓶、2号瓶、3号瓶对比说明TSH是由垂体分泌的D.由3号瓶、4号瓶可知,甲状腺激素对TSH的分泌有抑制作用答案:B二、非选择题9.(河北衡水模拟)生物钟又称生理钟,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人体除了人脑主生物钟外,还存在肝脏、胰脏等器官和脂肪组织中的局部生物钟.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各级神经中枢中,与生物节律控制有关的中枢在________,该结构还具有分泌功能,如能分泌________激素调节水盐的平衡,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调节垂体的活动,进而垂体调节性腺的活动.(2)活跃在人脑中的主生物钟基因在肝脏、胰腺等组织的细胞中__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科学家发现,若小鼠肝脏细胞中的生物钟基因被敲除了,小鼠会出现低血糖症状,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机体存在与肝脏生物钟相反的调控系统,在进食后限制过多的血糖.这一系统中,________是最主要的激素,这种物质由________细胞产生.当人用餐后,葡萄糖进入血液,引起该种激素的分泌,促进组织细胞加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答案:(1)下丘脑抗利尿促性腺激素释放(2)存在肝脏细胞中的肝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并释放进入血液,受生物钟基因调控(3)胰岛素胰岛B 摄取、利用和储存10.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如下图所示.甲图中Ⅰ、Ⅱ、Ⅲ表示三种模式,乙图为模式Ⅲ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1)甲图中模式Ⅰ所示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调节,一个典型实例是________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2)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能通过甲图中模式________进行,抗利尿激素的合成部位是________.(3)人体血糖升高时,也可以通过甲图中模式Ⅲ调节________的分泌量,以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模式Ⅲ中,兴奋在A处的传递方向是(用乙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________.(4)乙图中离子X是________,c对应的膜电位变化和a对应的膜电位变化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答案:(1)神经—体液甲状腺(或性)(2)Ⅱ下丘脑(3)胰岛素a→b→c(4)Na+相同11.下图为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存在的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表示不同的器官,a、b、c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激素c是________,其分泌受________(填器官名称)分泌的激素a直接调节.(2)经研究发现,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为三肽化合物,促甲状腺激素为糖蛋白,向用a、b、c三种激素分别配制的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溶液会变紫色的是________;激素________作用的靶细胞在人体内分布最广.(3)通常采取抽取血样的方法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这利用了激素调节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某单位组织体检,小王的体检结果出现异常,下图为其验血报告单的部分截图.由验血报告单可知小王体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测其可能病变的器官是________.项目名称英文缩写结果参考值促甲状腺激素TSH 227 0.2~7.0甲状腺激素T4 2.8 5.5~12答案:(1)(2)a、b c(3)通过体液运输甲状腺激素水平偏低,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偏高甲状腺12.下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机制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若图1表示反射弧结构部分模式图,a表示传入神经,c表示传出神经,则b表示________,兴奋在b 处的传递方向是________(填“单向的”或“双向的”),原因是在b处形成了如图2所示的突触结构,兴奋会刺激图2中[ ]________所含的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通过________方式释放,作用于[ ]________([ ]中填图中数字).(2)若图1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则d代表________激素,c代表的腺体所分泌的激素的靶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图1表示预防接种一段时间后的同种抗原再次入侵,a表示记忆细胞,则b表示________细胞,二次免疫反应中c产生的特点是更快、更多,则c表示________.(4)若图1表示血糖的调节途径,a表示胰岛________细胞,则b表示胰岛素,c表示相应的靶细胞.答案:(1)神经中枢单向的 1 突触小泡胞吐 3 突触后膜(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几乎全身细胞(3)浆抗体(4)B13.不同神经元的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的种类不同,作用于突触后膜产生的效应存在差异,如图表示乙酰胆碱、甘氨酸(Gly)、去甲肾上腺素(NE)的作用过程.请回答:(1)图中能够体现出的内环境的构成部分是________;图1中离子通道甲应是________(填“K+”或“Na +”)通道.(2)图2中,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突触小泡内的甘氨酸(Gly)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________上的Gly 受体结合.当Gly与受体结合后,离子通道乙开启,使________(填“阴”或“阳”)离子内流,导致A处的兴奋不能传至B处.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ly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图中结构①表示________.(3)图3中,去甲肾上腺素(NE)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这一过程中信号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兴奋处的细胞膜的外表面电位为________.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NE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NE的分解,这种药物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4)NE反过来作用于突触前膜受体,抑制前膜的递质释放.由此可知,图示神经元的突触传递存在着________(填“正”或“负”)反馈调节机制.答案:(1)组织液Na+(2)突触后膜阴载体蛋白(3)化学信号→电信号负电位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4)负。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八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能力提升练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八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能力提升练

专题8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30分钟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1.(2018·衡水二模)如图是反射弧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处进行电刺激,则在A、E处均能测到膜电位变化B.②处进行电刺激,则该处膜内电位将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C.②处进行电刺激,则B处将会出现兴奋传导现象D.①处进行电刺激,能引起C处释放神经递质【解析】选C。

由于在突触上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在①处进行电刺激,E点不会测到膜电位变化,A错误;②处受刺激后,膜内应该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B错误;②处进行电刺激,兴奋可以传到B处,C正确;兴奋传递在突触处是单向的,故在①处进行电刺激,在C处不释放神经递质,D错误。

2.将新生小鼠的脑神经元置于适宜的溶液中,制成较高细胞密度的细胞悬液,并将其低温保存,在低温保存过程中神经元会受到损伤。

一段时间后,与常温保存组相比,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变化是( )A.K+浓度升高B.K+浓度降低C.Na+浓度不变D.Na+浓度升高【解析】选A。

正常情况下,K+主要存在于活细胞的内部,Na+主要存在于活细胞的外部,细胞受损伤后,膜的选择透过性减弱甚至消失,K+进入外界溶液,溶液中K+浓度升高,Na+进入细胞内部,溶液中Na+浓度降低。

3.(2018·烟台一模)将蛙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中,给予适宜刺激并记录其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及膜电位变化,分别用如图Ⅰ、Ⅱ曲线表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某溶液可以用适宜浓度的KCl溶液代替B.a~b时,膜内钠离子含量增加与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有关C.适当提高培养液中钾离子浓度可以提高曲线Ⅱ上c点值D.c~d时,局部电流使兴奋部位的钠离子由内流转变为外流,再形成静息电位【解题指导】解答本题需明确:(1)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是钾离子外流。

(2)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是钠离子内流,钠离子内流是协助扩散,扩散的速率与膜内外钠离子浓度差有关。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新高考)非选择题(二)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新高考)非选择题(二)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新高考)非选择题(二)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某些内脏器官病变时,在体表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疼痛感觉的现象,称为牵涉痛。

牵涉痛原理可用“会聚学说”与“易化学说”来解释。

“会聚学说”认为内脏和体表结构两者产生的信息都经相同神经元传入痛觉中枢,中枢误认为来自内脏的信息是体表结构产生的;“易化学说”认为③兴奋导致②在强度较弱的刺激下就产生兴奋。

其结构基础如图所示。

(1)①、②所指结构在反射弧中依次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依图分析,脊髓具有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

(2)痛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可将产生的兴奋传到痛觉中枢,使感受器所在部位产生疼痛感觉,痛觉产生过程__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3)用局部麻醉药物阻碍神经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内流,可阻滞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使局部疼痛暂时消失。

机体发生牵涉痛时,用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疼痛的体表结构,而疼痛并未消失,则说明这种牵涉痛可用“_____________学说”解释。

2.用微电极记录细胞膜上的电位变化是研究神经冲动产生、传导和突触传递原理的常用方法。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1)当图l中的微电极M记录到动作电位时,突触小泡将依次产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_,突触后膜上将依次产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

(2)研究表明,在突触小体未产生动作电位的情况下,微电极N上也会记录到随机产生的、幅度几乎相等的微小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

结合突触的结构和突触传递的过程,分析该电位变化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3)在某些突触中,突触小体产生动作电位后,微电极N上记录到电位负值增大的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如图3所示。

已知K+和Cl-通道都参与了IPSP的形成,试从该角度分析IPSP产生的原因是。

专题08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备战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难点精讲课件(新教材专用)

专题08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备战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难点精讲课件(新教材专用)
⑴图中神经元的结构包括[2]____细__胞__体____和[3]____突__起______。 ⑵图中在____轴__突_____外套有一层髓鞘,组成[ 4 ]__神__经__纤__维___,3末端的 细小分支叫作___神__经__末__梢______。 ⑶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外膜,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条___神__经____。 (4)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2)条件反射建立之后需要怎样才能维持下去?
提示∶ 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 (3)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会 怎样变化?
提示∶ 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会 逐渐减弱,以至最终完全不出现,这是条件反射的消退。
(4)条件反射的消退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吗? 分析原因。
提示∶ 不是。 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 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铃声的出现不再预示着食物的到来。 因此,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 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5)条件反射的意义
由于非条件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则是几乎无限的,因此条 件反射的建立,是动物生存必不可少的;
③CD段——静息电位的恢复: Na+通道关闭, K+通道打开, K+ 顺
浓度梯度大量外流,膜电位逐渐恢复为外正内负,此时因K+外流过多导
致此时膜内外电位差值大于初始静息电位差值。
④DE段——恢复为初始静息电位,从而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特殊强调: ①整个过程中,钠钾泵一直在发挥作用,并非只有ef段; ②整个过程中,细胞膜内K+始终比膜外多,Na+始终比膜外少;
糖蛋白

复习讲义目录-2024届高三二轮复习生物学(新教材)

复习讲义目录-2024届高三二轮复习生物学(新教材)

第一篇专题突破主题一细胞生物学1专题(一)细胞的结构/1专题(二) 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4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52.细胞增殖与遗传、变异的关系/83.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11专题(三) 细胞代谢的保障/13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142.酶和ATP在代谢中的作用/16专题(四)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191.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原理/202.CO2固定方式的比较及光呼吸/233.影响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因素/29高考热点(一)提高农作物产量/33语言表达(一)细胞代谢中相关现象的原因分析/35主题二遗传与进化40专题(五)遗传的分子基础/401.遗传物质的发现/412.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43专题(六)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481.辨清遗传规律“实质”与相关“比例”/482.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523.遗传实验的设计与推理/55高考热点(二)遗传前沿科技/59专题(七)变异与进化/621.变异及其育种应用/632.生物的进化/67语言表达(二)变异类型的确定/70主题三稳态与调节73专题(八)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731.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742.神经调节/773.体液调节及其与神经调节的关系/794.免疫调节/82高考热点(三)免疫与健康/85语言表达(三)个体稳态中相关过程变化机理分析/87 专题(九) 植物的激素调节/901.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902.其他植物激素及作用/92主题四生态学96专题(十)种群和群落/961.种群的特征及种群的数量变化/972.群落的结构及演替/99专题(十一)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102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03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人与环境/105高考热点(四)生态文明建设/108语言表达(四)群体稳态中相关概念、措施及意义分析/110主题五生物技术与工程112专题(十二)发酵工程/1121.传统发酵技术/1132.微生物培养/114专题(十三)细胞工程与基因工程/1161.细胞工程/1172.胚胎工程/1213.基因工程/122高考热点(五)PCR的应用/127语言表达(五)生物工程中相关原理、过程分析/130主题六实验与探究132专题(十四)实验与探究/1321.教材基础实验/1332.生物科学史及生物科学发展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与技术/1383.实验设计分析及答题技巧总结/141第二篇考前必备第一部分核心知识回顾145一、细胞的基本组成和物质运输/145二、细胞代谢/148三、细胞的生命历程/151四、基因的传递规律/153五、遗传的分子基础/156六、变异、育种和进化/158七、个体稳态与调节/161八、群体稳态与调节/167九、生物技术与工程/171第二部分长难句规范表达176考前特训(另成册)专项一解题模型练242(一)概念原理类/242(二)坐标图解类/244(三)表格分析类/248(四)图示图解类/251(五)情景信息类/254(六)数据计算类/258(七)实验设计类/260专项二选择题提速练265(一)细胞的分子组成与基本结构/265(二)细胞代谢/266(三)细胞的生命历程/269(四)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270(五)遗传的物质基础、变异与进化/272(六)个体稳态与调节/274(七)生物与环境/276(八)生物技术与工程/278(九)教材显性和隐性实验/280专项三简答题规范练283(一)细胞代谢/283(二)遗传变异/285(三)个体稳态/288(四)群体稳态/290(五)生物技术与工程/292二轮专题强化练+考前特训(另成册191~294),答案精析(另成册295~364)。

专题八 人体的稳态及免疫调节-备战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通用版)

专题八 人体的稳态及免疫调节-备战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通用版)

专题八人体的稳态及免疫调节第一篇:回归教材【基础回扣】1.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血浆中水的主要来源:________。

3.营养不良会引起组织水肿,其原因是________。

4.“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________。

“血泡”中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还含有________。

5.人输液时使用的生理盐水是________,其与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________。

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________,从而不能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6._______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7.持续发热会使体液减少,通常通过静脉注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和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来矫正,这两种溶液的共同作用是________。

8.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________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________系统和________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

9.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________三部分。

免疫细胞主要指________;免疫活性物质主要有________等。

10.艾滋病人的直接死亡原因是________。

11.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________借助________回流而组成的。

12.体液免疫过程中,________细胞分泌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________,进而被________细胞吞噬消化。

13.细胞免疫过程中,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分化形成________细胞,进而与________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14.人体接种乙肝疫苗后,一段时间内当乙肝病毒侵染机体时,人体不易患病,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021届老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小题必练:动物及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含答案

2021届老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小题必练:动物及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含答案

动物及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本专题是根据近三年(2018~2020)的高考真题情况,去组织和命制题目。

专题中有近三年的高考真题,根据真题加以模仿的题和百强名校对应考点的题。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分析近三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真题,关于该专题考查的内容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及免疫调节。

预计高考中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动物激素的调节等仍是命题热点;本部分的高考命题很可能以与人体健康、生产生活实际关系密切的热点问题为背景,考查考生在新情景下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020年全国卷Ⅰ·3)某研究人员以小鼠为材料进行了与甲状腺相关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切除小鼠垂体,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产热减少B.给切除垂体的幼年小鼠注射垂体提取液后,其耗氧量会增加C.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D.给切除垂体的小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代谢可恢复正常2.(2019·新课标Ⅰ卷·4)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3.(2018全国Ⅲ卷,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1.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能分泌神经递质,不能分泌激素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也可完成C.内分泌腺均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D.胰腺分泌促胰液素可体现其具有内分泌作用2.动作电位的产生、传导是完成神经调节的基本要求。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训练1-5-2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解析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训练1-5-2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解析

1.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则()A.神经冲动在②和④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B.兴奋的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C.②受损时,刺激④仍能引起反射活动D.③损伤不会影响泌尿、四肢运动等方面功能答案 A解析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②和④)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A正确;兴奋传导方向是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B错误;②受损时,刺激④仍能引起⑤发生反应,但不属于反射,因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③是脊髓,为低级神经中枢,若损伤,将会影响泌尿、四肢运动等方面功能,D错误。

2.如图表示人体神经元的结构。

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突触一般不含有Ⅰ部位的结构B.只有兴奋时,Ⅲ才能合成神经递质C.神经冲动传到Ⅲ部位时,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D.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Ⅱ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答案 C解析突触是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所形成的,故突触中可能含有树突的结构;无论兴奋与否,神经递质都在合成,只是在兴奋传至突触小体时才会引起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小体时,引起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从而使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在反射弧中有突触,突触决定了兴奋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以局部电流形式单向传导。

3.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Na+通道的打开。

如图是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Na+内流且不需要消耗ATPB.处于③与④之间的轴突膜,Na+通道大量开放C.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b处不能兴奋D.若使用该种蝎毒,则导致肌肉抽搐(持续收缩)的症状答案 A解析 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此时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由钠离子内流所形成的,钠离子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消耗ATP ;从③到④开始出现钾离子外流,以恢复形成静息电位,此时钾离子通道大量开放;若使用有机磷农药,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抑制,乙酰胆碱不能被分解,导致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b ,从而使b 持续兴奋;若使用蝎毒,由于蝎毒抑制Na +通道的打开,导致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神经元不能产生兴奋,因此,不会出现肌肉抽搐症状。

生物高二必修同步练习题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生物高二必修同步练习题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生物2019年高二必修同步练习题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大家把理论知识复习好的同时,也应该要多做题,从题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及时学懂,下面是查字典生物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2019年高二必修同步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5.下图甲表示人体脊髓反射弧模式图,图乙表示人体神经元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1)甲图中,刺激结构④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该结构在组成上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的C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兴奋不能从C传到A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乙图中,若刺激A点,电流计B将偏转____________次;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发现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其细胞膜不能恢复到静息状态,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____________。

(4)甲图中,提供电刺激设备、电位测量仪等必要的实验用具,验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进行单向传导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⑤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2)树突膜或胞体膜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3)2 主动运输(4)先电刺激②(或②上一点),测量④上有无电位变化;再电刺激④(或④上一点),测量②上有无电位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反射弧和兴奋的传导机理。

效应器是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突触后膜是神经元细胞体的膜或树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的,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要多练习,知道自己的不足,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总结的生物2019年高二必修同步练习题,希望大家喜欢。

2019高考生物二轮练习第8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

2019高考生物二轮练习第8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

2019高考生物二轮练习第8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时间:40分钟,总分值:65分)小题总分值练【一】选择题(此题包括6小题,每题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总分值24分,限时10分钟)1、右图是人体某项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该调节方式的特点是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B、如果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那么靶细胞是肾小管、集合管细胞C、如果分泌物是胰岛素,那么靶细胞可以为肝细胞D、如果靶细胞为性腺细胞,那么分泌细胞可以为垂体细胞解析该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速度慢、作用范围广;如果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那么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如果分泌物是胰岛素,那么靶细胞为肝细胞、肌细胞、其他组织细胞等;如果靶细胞为性腺细胞,那么分泌物可能是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

答案B2、下图1是当B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C收缩过程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据图分析,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图1中的A、B、C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图1中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后,膜外电位由正变负C、图2中结构①物质的释放一定会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D、突触是由图2中的②和突触后膜构成解析A中完整的反射弧应该包括五部分。

B中传入神经末梢细胞膜接受刺激,膜外由静息时的正电位变成负电位,正确。

C项①物质释放的神经递质分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两大类,也可能引起突触后膜的抑制。

D项突触的结构还应该加上突触间隙。

答案B3、以下有关下丘脑功能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下丘脑是躯体感觉和内分泌调节的主要中枢B、下丘脑有冷觉和热觉的最高级中枢C、下丘脑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间接调节血糖平衡D、下丘脑分泌促激素,影响内分泌腺功能解析躯体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能够合成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

答案C4、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下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能力提升练专题8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30分钟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1.(2018·衡水二模)如图是反射弧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处进行电刺激,则在A、E处均能测到膜电位变化B.②处进行电刺激,则该处膜内电位将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C.②处进行电刺激,则B处将会出现兴奋传导现象D.①处进行电刺激,能引起C处释放神经递质[来源:]【解析】选C。

由于在突触上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在①处进行电刺激,E点不会测到膜电位变化,A错误;②处受刺激后,膜内应该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B错误;②处进行电刺激,兴奋可以传到B处,C正确;兴奋传递在突触处是单向的,故在①处进行电刺激,在C处不释放神经递质,D错误。

2.将新生小鼠的脑神经元置于适宜的溶液中,制成较高细胞密度的细胞悬液,并将其低温保存,在低温保存过程中神经元会受到损伤。

一段时间后,与常温保存组相比,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变化是( )A.K+浓度升高B.K+浓度降低C.Na+浓度不变D.Na+浓度升高【解析】选A。

正常情况下,K+主要存在于活细胞的内部,Na+主要存在于活细胞的外部,细胞受损伤后,膜的选择透过性减弱甚至消失,K+进入外界溶液,溶液中K+浓度升高,Na+进入细胞内部,溶液中Na+浓度降低。

3.(2018·烟台一模)将蛙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中,给予适宜刺激并记录其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及膜电位变化,分别用如图Ⅰ、Ⅱ曲线表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某溶液可以用适宜浓度的KCl溶液代替B.a~b时,膜内钠离子含量增加与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有关C.适当提高培养液中钾离子浓度可以提高曲线Ⅱ上c点值D.c~d时,局部电流使兴奋部位的钠离子由内流转变为外流,再形成静息电位【解题指导】解答本题需明确:(1)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是钾离子外流。

(2)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是钠离子内流,钠离子内流是协助扩散,扩散的速率与膜内外钠离子浓度差有关。

【解析】选B。

该实验中某溶液不能用适宜浓度的KCl溶液代替,否则会影响静息电位,A错误;a~b时,膜内钠离子含量增加与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有关,形成动作电位,B正确;提高培养液中钠离子浓度,神经纤维受到适宜刺激后,单位时间内钠离子内流数量增加,动作电位峰值增大,可以提高曲线Ⅱ上c点值,C错误;c~d时,局部电流使兴奋部位由钠离子内流转变为钾离子外流,再形成静息电位,D错误。

4.(2018·湖北八校联考)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生物电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电位计的两电极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给予适宜刺激后可测出动作电位的大小B.将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生理盐水溶液中,适当增加溶液中的KCl浓度使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C.将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生理盐水溶液中,适当增加溶液中的NaCl浓度使动作电位的峰值增大[来源:Z*xx*]D.神经纤维膜上动作电位的峰值会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传导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解析】选C。

测定动作电位应把电位计的两电极分别放在细胞膜的内侧和外侧,观察有无电位差,若是外负内正即是动作电位,A项错误;神经细胞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外流,这是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适当增加溶液中的KCl浓度,造成钾离子外流减少,使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减小,B项错误;适当增加溶液中的NaCl浓度,使膜内外钠离子浓度差增大,钠离子内流增多,使动作电位的峰值增大,C项正确;神经纤维膜上的动作电位峰值不受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的影响,D项错误。

5.神经元中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Na+浓度低于细胞外。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K+运出神经元和Na+运出神经元均为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主动运输B.温度和蛋白质抑制剂均影响神经元吸收K+的速率C.用呼吸抑制剂处理神经元不影响Na+进出神经元的速率D.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需要载体蛋白协助【解析】选B。

K+运出神经元的方式为协助扩散,Na+运出神经元的方式是主动运输,A项错误;温度和蛋白质抑制剂均影响神经元吸收K+的速率,B项正确;Na+运出神经元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因此受呼吸抑制剂处理的影响,C项错误;胞吐体现了膜的流动性,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D项错误。

6.如图为人体激素作用于靶细胞的两种机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激素B是胰岛素,则其能与受体b特异性结合,产生生理效应,这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性B.若激素B是胰高血糖素,受体b发生缺陷而不能与该激素结合,则可能引起血糖浓度升高C.若该图表示下丘脑细胞,则细胞膜上除了有与激素结合的受体外,还应具有与神经递质相结合的受体D.激素都是依赖于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发挥效应【解析】选C。

若激素B是胰岛素,则其能与受体b特异性结合,产生生理效应,这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A项错误;若激素B是胰高血糖素,受体b发生缺陷而不能与该激素结合,则胰高血糖素不能发挥作用,导致血糖浓度不能升高,B项错误;若该图表示下丘脑细胞,则细胞膜上除了有与激素结合的受体外,还可能具有与神经递质相结合的受体,C项正确;图中显示激素A是与细胞内的受体a结合而发挥作用的,D项错误。

7.(2018·银川一模)如图是人体有关甲状腺分泌及其相关调控关系模式图,图中X、Y表示相应内分泌器官,序号表示相应激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垂体,Y是下丘脑B.寒冷刺激引起①减少、④增多C.③对X、Y的作用依次是正反馈和负反馈[来源:]D.②是促甲状腺激素,④可代表抗利尿激素【解析】选D。

根据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可知,图中X表示下丘脑,Y表示垂体,A 错误;图中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④是抗利尿激素,两者在寒冷条件下都增多,B错误;③对X、Y的作用都是负反馈,C错误;图中②是促甲状腺激素,④可代表由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D正确。

8.(2017·江苏高考)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解析】选D。

图中①表示线粒体,②表示突触小泡,③表示突触前膜,④表示突触后膜。

线粒体可以为神经递质的分泌提供能量,但是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需要消耗能量,A项错误;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时,使钠离子迅速内流,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B项错误;神经递质经②转运到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至突触间隙,C项错误;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使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打开,某些离子(如Na+和K+)通过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进出细胞引起膜电位发生变化,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项正确。

9.(2018·郑州三模)研究发现脑细胞中β淀粉样蛋白大量沉积产生毒性,诱导中枢神经系统中胆碱能神经元凋亡,乙酰胆碱浓度不足,导致患者出现记忆功能减退等一系列症状,进而形成老年痴呆症。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胆碱能神经元凋亡之后,不能通过存活的神经元增殖补充,导致脑内乙酰胆碱浓度下降B.用淀粉酶水解β淀粉样蛋白,减少β淀粉样蛋白含量可以预防该病C.乙酰胆碱酶(可以催化水解乙酰胆碱)抑制剂可用来治疗该病D.中枢神经系统中,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的树突形成突触【解析】选B。

神经元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增殖,故胆碱能神经元凋亡后,无法通过存活的神经元增殖补充,A项正确;β淀粉样蛋白为蛋白质,无法用淀粉酶水解,B项错误;乙酰胆碱酶抑制剂可抑制乙酰胆碱的水解,可用来治疗该病,C项正确;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的树突形成突触,D项正确。

【加固训练】下列对膝反射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效应器肌梭受到叩击后可使感觉神经元的末梢产生动作电位B.含有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二元反射弧可引起伸肌舒张C.动作电位沿运动神经元传到屈肌后使之收缩从而完成膝反射D.位于脊髓中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解析】选D。

感受器肌梭受到叩击后使感觉神经元的神经末梢产生动作电位,不是效应器,A项错误;膝反射是伸肌收缩,屈肌舒张,所以含有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二元反射弧可引起伸肌收缩,而不是伸肌舒张,B项错误;膝反射的完成,是动作电位沿运动神经元传到屈肌后使之舒张而完成的,并不是使屈肌收缩,C项错误;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位于脊髓,是一种可兴奋性细胞,特性就是能够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D项正确。

10.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刺激→A→C→D”,促进胰岛素的分泌B.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外刺激→A→C→D→F”,使手缩回C.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外刺激→A→C→D”,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D.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能完成H过程【解析】选B。

饭后血糖升高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也可以刺激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然后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即通过“内刺激→A→C→D”,促进胰岛素的分泌,A 正确;当人的手被针刺时,经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再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效应器,使手缩回,即通过“外刺激→A→B”,使手缩回,属于神经调节,B错误;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从而使代谢加快,即通过“外刺激→A→C→D”,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C正确;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即能完成图中H过程,D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30分)11.(2018·沈阳二模)如图为人体受到某种刺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甲图中的感受器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A和B两个电流表中指针偏转次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乙图中,静息状态下,Na+由神经元排出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图为____________的结构模式图,在图中结构6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4)如图是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

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时,突触间隙中的Ca2+通过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内流,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而不同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不同的受体,打开不同的离子通道,从而产生不同的效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