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上海市高考理综试卷化学部分

合集下载

2007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化学试卷参考答案

2007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化学试卷参考答案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B2.C3.D4.C5.B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6.B 7.D 8.B 9.C 10.A11.D 12.C 13.B 14.A 15.D16.D 17.B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

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8.D19.AD20.B21.BD22.AC四、(本题共24分)23.(A)(1)6 14C6(2)(3)Cl b(4)H2CO3弱酸性或非氧化性酸(B)(1)(2)H++AlO2-+H2O Al(OH)3Al3++3OH-(3)F c(4)Al 具有金属性24.(1)14HNO3+3Cu2O→6Cu(NO3)2+2NO↑+7H2O(2)酸性氧化性(3)0.6mol(4)使用了较浓的硝酸,产物中有部分二氧化氮生成25.(1)K=c(CH3OH)/c(CO)·c2(H2)减小(2)2n B/3t B mol·(L·min)-1(3)BC(4)Cu2O+CO2Cu+CO2五、(本题共24分)26.(A)(1)a、b(2)干燥气体控制氢气和氮气的流速(3)不会因为混合气体中含有大量难溶于水的氮、氢两种气体(4)说明氨的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有红棕色气体产生(5)4NH3+5O24NO+6H2O(6)NH4+NO3-(B)(1)C E B(2)A B(3)蒸发过滤(4)产生等量胆矾途径II消耗硫酸少途径II不会产生污染大气的气体(5)4(6)a27.(1)CaCO3NH3H2O(2)CaSO4+CO32-→CaCO3+SO42-(3)CaSO4(4)滤液中滴加盐酸产生气泡(5)54g(6)A D(7)碳酸钙用于制水泥原料、硫酸钙和氯化钾转化为硫酸钾和氯化钙、氨在工艺中循环使用等(原子利用率高,没有有害物质排放到环境中)六、(本题共20分)28.(1)C4H4 1(2)d(3)(4)29.(1)加成反应取代反应(2)NaOH/醇溶液(或KOH醇溶液)NaOH/水溶液(3)防止双键被氧化(4)CH2=CHCH2Br+HBr→CH2Br—CH2—CH2Br(5)HOCH2CHClCH2CHO或OHCCHClCH2CHO或OHCCHClCH2COOH 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6)七、(本题共16分)31.(1)28.2g(2)96.25% (3)71g(4)K x O y+x/2CO2→x/2K2CO3+(y-0.5x)O239x+16y 11.2(y-0.5x)6.3 1.12解得x:y=2:3 即n(K):n(O)=2:3即得化学式为:(KO2与K2O22:1)(KO与K2O 4:1)。

2007年高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上海卷)

2007年高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上海卷)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化学第I 卷(共66分)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i .(2007上海,01)近期我国冀东渤海湾发现储量达10亿吨的大型油田。

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石油属于可再生矿物能源B 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 石油的裂化是物理变化D 石油分馏的各馏分均是纯净物答案:B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石油的组成及性质等知识点。

解析:煤、石油等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 错;石油的裂化是将碳链较长的烃断裂成碳链较短的烃,所以石油的裂化是化学变化,C 错;石油分馏是依据蒸馏原理将石油中各成分按沸点范围进去分离,得到的各馏分是处于某一温度范围内的混合物,故D 错。

ii .(2007上海,02)23592U 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在自然界的丰度很低。

23592U 的浓缩一直为国际社会关注。

下列有关23592U 说法正确的是[ ]A23592U 原子核中含有92个中子 B 23592U 原子核外有143个电子 C 23592U 与23892U 互为同位素 D 23592U 与23892U 互为同素异形体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元素及原子结构知识。

解析:对于原子X A Z ,Z 表示的是质子数,A 表示的是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故A 选项错误;对于原子而言,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B 错误;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故C 正确,D 错误。

(2007上海,03)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B 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C 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D 葡萄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答案:D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葡萄糖的结构及性质以及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

解析:葡萄糖中含有醛基,故B正确;人体从食物中摄取的淀粉、蔗糖等最终都转化为葡萄糖供细胞使用,因此C正确;一般把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分子称为高分子,如淀粉、蛋白质等,故D错。

2007年上海市高考

2007年上海市高考

3.编织知识体系,知识能力并重
知识与能力并重,按照知识结构进行系 统复习,在抓好纵向知识块复习的基础上, 抓好各知识板块间的横向联系,从本质上揭 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编织科学体系。
4.突出实验主题,培养创新意识
实验内容的复习要注意: 理解实验原理,规范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步骤; 观察、分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 实验方案设计; 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实验安全问题;
题目有科学性错误,做 好验证。 PH=4.8\pH=12
23A 0.68
23A-1 0.45 0.41 23A-2 0.8 0.42 23A-3 0.89 0.3 23A-4 0.57 0.3
23B 0.67 23B-1 0.82 0.22 23B-2 0.38 0.38 23B-3 0.79 0.44 23B-4 0.69 0.35
2、知识分类按照规定进行。今年元素化合物少了一 些,有机多了一些,计算在减少。重点内容必考: 物质的的量和气体摩尔体积、原子结构、卤素等、 氧化还原反应、平衡移动原理、盐类水解、离子反 应、实验原理、化学计算等。
3、能力要求贯穿试卷始终。阅读理解能力、接受信 息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比较分 析能力、实验能力。如:13、14、19、23(3) (4)、26(4)等。同中求异,异中见同。
2007年上海市高考
化学考试分析
2007年上海市高考化学整体情况
学校 年
类型 份
人数
06 07
均分
06 07
标准差
06 07
最高分
06 07
最低分
06 07
示范
5342 7331 121.39 121.14 15.45 15.44 150 149

高考化学复习07上海全解析.docx

高考化学复习07上海全解析.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化学全解全析第I 卷(共66分)浙江省金华市汤溪中学 (321075) 胡 华 张建超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K :39 Fe :56 Ba :137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近期我国冀东渤海湾发现储量达10亿吨的大型油田。

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A 石油属于可再生矿物能源B 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 石油的裂化是物理变化D 石油分馏的各馏分均是纯净物1.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石油的组成及性质等知识点。

煤、石油等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 错;石油的裂化是将碳链较长的烃断裂成碳链较短的烃,所以石油的裂化是化学变化,C 错;石油分馏是依据蒸馏原理将石油中各成分按沸点范围进去分离,得到的各馏分是处于某一温度范围内的混合物,故D 错。

2.23592U 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在自然界的丰度很低。

23592U 的浓缩一直为国际社会关注。

下列有关23592U 说法正确的是 A 23592U原子核中含有92个中子 B 23592U 原子核外有143个电子 C23592U 与23892U 互为同位素 D 2359223592U 与23892U 互为同素异形体2.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元素及原子结构知识,对于原子X AZ ,Z 表示的是质子数,A 表示的是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故A 选项错误;对于原子而言,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B 错误;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故C 正确,D 错误。

3.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错误的是A 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 6H 12O 6B 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C 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D 葡萄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3.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葡萄糖的结构及性质以及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

高考化学复习上海高考化学卷及答案 (2).docx

高考化学复习上海高考化学卷及答案 (2).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2007年高考化学试题(上海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1~22小题)。

第II卷第23题和第26题为分叉题,各分为A、B两题,A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考生解答,B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考生解答。

但考生可任选一题。

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题计分。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K 39 Fe 56 Ba 137第I卷(共6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07年高考上海化学卷)近期我国冀东渤海湾发现储量达10亿吨的大型油田。

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属于可再生矿物能源(B)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石油的裂化是物理变化(D)石油分馏的各馏分均是纯净物[答案]B。

2.(2007年高考上海化学卷)U23592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在自然界的丰度很低。

U23592的浓缩一直为国际社会关注。

下列有关U23592说法正确的是( )(A)U23592原子核中含有92个中子(B)U23592原子核外有143个电子(C)U23592与U23892互为同位素(D)U23592与U23892互为同素异形体[答案]C。

3.(2007年高考上海化学卷)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A)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B)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C)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D)葡萄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答案]D。

4.(2007年高考上海化学卷)下列有关物理量相应的单位表达错误的是( )(A)摩尔质量g/mol (B)气体摩尔体积L/mol(C)溶解度g/100g (D)密度g/cm3[答案]C。

5.(2007年高考上海化学卷)请你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几千万年前地球上一条恐龙体内的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B)用斧头将木块一劈为二,在这个过程中个别原子恰好分成更小微粒(C)一定条件下,金属钠可以成为绝缘体鼎尚图文鼎尚图文(D)一定条件下,水在20 ℃时能凝固成固体[答案]B 。

2007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

2007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

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题(乙卷或卷I)6、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B、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4%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C、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D、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7、室温时,下等混和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 )A. 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B. 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C. 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D. 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8、以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

若阳极上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100mol,则阴极上析出Cu的质量为A、0.64 gB、1.28 gC、2.56 gD、5.12 g9、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 p(Ne)>p(H2)>p(O2)B. p(O2) > p(Ne)>p(H2)C. p(H2)>p(O2) >p(Ne)D. p(H2)> p(Ne)>p(O2)10、已知氧化还原反应:2Cu(IO3)2+24KI+12H2SO4=2CuI↓+13I2+12K2SO4+12H2O。

其中1 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为A、10 molB、11 molC、12 molD、13 mol11、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化合物在相应条件下完全分解后得到氧气最多的是A、KClO3(加MnO2催化剂,加热)B、KMnO4(加热)C、H2O2(水溶液,加MnO2催化剂)D、HgO(加热)12、某有机化合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若已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则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最多为A、4B、5C、6D、713、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专用试卷】高考化学复习高考理综化学部分(上海卷)(复习必备)

【专用试卷】高考化学复习高考理综化学部分(上海卷)(复习必备)

最新人教版专用资料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精心设计**整理制作)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上海秋季卷)化学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I卷(共63分)共1~21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3分。

10.(2007年高考理综上海卷)将空气中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称为固氮。

下面能实现人工固氮的是( )(A)闪电(B)电解饱和食盐水车间(C)根瘤(D)合成氨车间[答案]D。

11.(2007年高考理综上海卷)放射性同位素14C可用来推算文物的“年龄”。

14C的含量每减少一半要经过约5730年。

某考古小组挖掘到一块动物骨骼,经测定14C还剩余1/8,推测该动物生存年代距今约为( )(A)5730×3年(B)5730×4年(C)5730×6年(D)5730×8年[答案]A。

12.人剧烈动动,骨骼肌组织会供氧不足,导致葡萄糖无氧氧化,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分子式为C3H6O3),如果该物质过度堆积于腿部,会引起肌肉酸痛。

体现该物质酸性的基团是( )(A)羟基(B)甲基(C)乙基(D)羧基[答案]D。

* 燃烧热: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液态水时所放出的热量。

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正庚烷在常温常压下肯定不是气体(B)烷烃燃烧热和其所含碳原子数成线性关系(C)随碳原子数增加,烷烃沸点逐渐升高(D)随碳原子数增加,烷烃沸点和燃烧热都成比例增加[答案]D。

14.(2007年高考理综上海卷)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4He形式存在,而月球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3He,据估算3He核聚变所释放的能量可供人类使用上万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3He、4He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②3He、4He具有相同的中子数③3He核聚变是化学变化④3He液化是物理变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

[提示]核聚变是核反应,不是化学反应,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

2007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上海卷

2007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上海卷

2007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上海卷10.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成氮的化合物的过程称为固氮。

下图能实现人工固氮的是()A.闪电 B.电解饱和食盐水车间 C.根瘤 D.合成氨车间【解析】这道题目属于化学部分,人工固氮主要用于合成氮肥,在这里指合成氨【答案】D16.根据下列果实形状判断,不适合借风力传播的是()【解析】适合借风力传播的果实往往小而轻,或者具有翅或绒毛等结构,从图中看C不适合风力传播【答案】C(上海理综)五.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处理和利用二氧化碳是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

48.分析下图,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原因有、等。

【解析】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被利用减少,一方面产出增多,绿色植物减少使二氧化碳利用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森林火灾都使得二氧化碳产出增多【答案】绿色植物减少、汽车排放尾气、森林大火、工厂排放大量二氧化碳49.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影响植物的生长。

右图提示我们: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A.植物中的有机物的含量降低 B.植物的生长速度降低C.植物光合作用减弱 D.植物光合作用增强【解析】果实越大说明生成的有机物越多,有机物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合成,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原料,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使得植物光合作用增强导致果实增大。

【答案】D六、某学生实验小组应用组织培养的原理和技术,设计了一种“植物宝宝”(如下图所示)。

“植物宝宝”是生长在密闭容器中的微型植物,能生长开花,真可谓“缩灵动生命于微景之中”。

54.容器底部是培养基,其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全部养分。

如果有人在配制培养基的矿质元素时使用了NH4NO3、KNO3、CaCl·2H2O、MgSO4·7H2O鳌合铁溶液、微量元素溶液、但缺少了一种必需元素,为补充这种元素,应添加的化合物是()。

A.Ca(NO3)2 B.KCl C.KH2PO4 D.K2SO4【解析】植物必需矿质元素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有:N P S K Ca Mg,对照已添加化合物,还缺少P元素,所以应该选择答案C【答案】C55.“植物宝宝”制成后,要使其中的微型植物正常生长,容器外必须具备的条件是()①一定的光照②肥沃的土壤③充足的水分④适当的温度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由于“植物宝宝”是生长在密闭容器中的微型植物,容器外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分都不会被容器内的植物利用,而光照和适当的温度会影响“植物宝宝”的生长【答案】B56.微型植物在密闭的容器里能长期正常呼吸,是因为。

2007年高考全国卷理综试题(化学部分)

2007年高考全国卷理综试题(化学部分)

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综试题(化学部分)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e 20 Cu 64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6分。

)6.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B.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4%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C.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D.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7.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A.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B.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等体积混合C.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等体积混合D.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8.以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

若阳极上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0.0100 mol,则阴极上析出Cu的质量为A.0.64 g B.1.28 g C.2.56 g D.5.12 g 9.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是A.p (Ne)>p (H2)>p (O2) B.p (O2)>p (Ne)>p (H2)C.p (H2)>p (O2)>p (Ne) D.p (H2)>p (Ne)>p (O2) 10.已知氧化还原反应:2 Cu(IO3)2+24 KI+12 H2SO4=2 CuI↓+13 I2+12 K2SO4+12 H2O其中1 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A.10 mol B.11 mol C.12 mol D.13 mol 11.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化合物在相应条件下完全分解后得到氧气最多的是A.KClO3(加MnO2催化剂,加热)B.KMnO4(加热)C.H2O2(水溶液,加MnO2催化剂)D.HgO(加热)12.某有机化合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若已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则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最多为A.4 B.5C.6 D.7 13.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2007年高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上海卷)

2007年高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上海卷)

1-3.一质点在xOy 平面内运动,运动函数为22,48x t y t ==-。

(1)求质点的轨道方程并画出轨道曲线;(2)求t =1 s t =2 s 和时质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解:(1)由2,x t =得:,2x t =代入248y t =- 可得:28y x =-,即轨道曲线。

画图略(2)质点的位置可表示为:22(48)r ti t j =+-由/v dr dt = 则速度:28v i tj =+由/a dv dt = 则加速度:8a j =则:当t=1s 时,有24,28,8r i j v i j a j =-=+=当t=2s 时,有48,216,8r i j v i j a j =+=+=2-26.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一横截面2S=0.20m 的直角弯管,管中有流速为1=3.0m s v -⋅的水通过,求弯管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对于水,在竖直方向上,由动量定理有:10vdtSv Fdt ρ-= ①在水平方向上,由动量定理有: 2vdtSv F dt ρ= ②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弯管所受力的大小:F = ③由①②③带入数据得F=2500N ,方向沿直角平分线指向弯管外侧。

2-34.设76()F i j N =-合。

(1)当一质点从原点运动到3416(m)r i j k =-++时,求F 合所作的功;(2)如果质点到r处时需0.5s ,试求F 合的平均功率;(3)如果质点的质量为1kg ,试求动能的变化。

解:(1)0F dr ⋅⎰r A= 0(76)()i j dxi dyj dzk -⋅++⎰ r = 076dx dy -⎰⎰-34=45J =-,做负功(2)45750.6A P W t === (3)0r k E A mgj dr ∆=+-⋅⎰= -45+4mgdy -⎰= -85J4-3 已知x 介子在其静止系中的半衰期为81.810s -⨯。

今有一束π介子以0.8c υ=的速度题图2-26离开加速器,试问,从实验室参考系看来,当π介子衰变一半时飞越了多长的距离? 4-4解:在π介子的静止系中,半衰期80 1.810t s -∆=⨯是本征时间。

2007年高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上海卷)

2007年高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上海卷)

表明 当输入信号很小时,把非线性问题
线性化引起的误差很小。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3.非线性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i1
①非线性电阻的串联
i i1 i2 u u1 u2
i2
i + u1 - + u2- + - u
u f (i ) f1 (i ) f 2 (i )
u
f (i )
i g (u ) 0.7u 0.001u
3
i + uS +
返 回

电源的直流量远大于交 流量,可用小信号分析。 ①作直流电路,求工作点
U Q 10V
I Q 0.7U Q 0.001U Q 8A
3
i0 1F
②求动态电导
Gd dg (u ) du
UQ
IQ 10V
0.7 0.3 1S
'
f (u )
i1
'
f 2 (u )
f1 (u )
同一电压下 将电流相加
o
u
'
u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注意
①只有所有非线性电阻元件的控制类型相同, 才能得出其串联或并联等效电阻伏安特性的 解析表达式。 ②流控型非线性电阻串联组合的等效电阻还是 一个流控型的非线性电阻;压控型非线性电 阻并联组合的等效电阻还是一个压控型的非 线性电阻。 ③压控型和流控型非线性电阻串联或并联,用 图解方法可以获得等效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 性。
注意 电压u中含有3倍频分量,因此利用非线
性电阻可以产生频率不同于输入频率的输出。
(3) 设 u12 = f (i1 + i2 ),问是否有u12= u1 + u2?

高考化学复习上海高考化学卷及答案 (2).docx

高考化学复习上海高考化学卷及答案 (2).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2007年高考化学试题(上海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1~22小题)。

第II卷第23题和第26题为分叉题,各分为A、B两题,A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考生解答,B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考生解答。

但考生可任选一题。

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题计分。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K 39 Fe 56 Ba 137第I卷(共6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07年高考上海化学卷)近期我国冀东渤海湾发现储量达10亿吨的大型油田。

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属于可再生矿物能源 (B)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石油的裂化是物理变化 (D)石油分馏的各馏分均是纯净物[答案]B。

2.(2007年高考上海化学卷)U23592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在自然界的丰度很低。

U23592的浓缩一直为国际社会关注。

下列有关U23592说法正确的是( )(A)U23592原子核中含有92个中子 (B)U23592原子核外有143个电子(C)U23592与U23892互为同位素 (D)U23592与U23892互为同素异形体[答案]C。

3.(2007年高考上海化学卷)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A)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B)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C)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 (D)葡萄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答案]D。

4.(2007年高考上海化学卷)下列有关物理量相应的单位表达错误的是( )(A)摩尔质量g/mol (B)气体摩尔体积L/mol(C)溶解度g/100g (D)密度g/cm3[答案]C。

5.(2007年高考上海化学卷)请你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几千万年前地球上一条恐龙体内的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B)用斧头将木块一劈为二,在这个过程中个别原子恰好分成更小微粒(C)一定条件下,金属钠可以成为绝缘体(D)一定条件下,水在20 ℃时能凝固成固体[答案]B 。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化学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化学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化学第I卷(共66分)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K:39 Fe:56 Ba:137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近期我国冀东渤海湾发现储量达10亿吨的大型油田。

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A 石油属于可再生矿物能源B 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 石油的裂化是物理变化D 石油分馏的各馏分均是纯净物2.23592U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在自然界的丰度很低。

23592U的浓缩一直为国际社会关注。

下列有关23592U说法正确的是A 23592U原子核中含有92个中子 B 23592U原子核外有143个电子C 23592U与23892U互为同位素 D 2359223592U与23892U互为同素异形体3.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错误的是A 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B 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C 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D 葡萄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4.下列有关物理量相应的单位表达错误的是A 摩尔质量g/molB 气体摩尔体积L/molC 溶解度g/100gD 密度g/cm35.请你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A 几千万年前地球上一条恐龙体内的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B 用斧头将木块一劈为二,在这个过程中个别原子恰好分成更小微粒C 一定条件下,金属钠可以成为绝缘体D 一定条件下,水在20℃时能凝固成固体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6.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A 纯碱溶液去油污B 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C 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D 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合理的是A NH4+-气体法B I--沉淀法C Fe3+-显色法D Ca2+-气体法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SO2+OH-→HSO3-B 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HCO3-+Ba2++OH-→BaCO3↓+H2OC 盐酸滴入氨水中:H++OH-→H2OD 碳酸钙溶解于稀硝酸中:CO32-+2H+→CO2↑+H2O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 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B 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C 给盛有2/3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D 倾倒液体对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10.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A 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B 共价化合物:是否含有共价键C 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小D 金属晶体:晶体是否能够导电11.有关物质燃烧时火焰颜色描述错误的是A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苍白色B 钠在空气中燃烧——黄色C 乙醇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D 硫在氧气中燃烧——绿色溶液,沉淀的12.往含I-和Cl-的稀溶液中滴人AgNO质量与加入AgNO3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2007年高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上海卷)

2007年高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上海卷)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仁和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化学测试卷年级: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Cu—64 Zn—65一·选择题(30分)每题2分共15题1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食物腐烂B.汽油燃烧实验室制取氧气C.酒精燃烧铁生锈D.水的电解干冰升华2. 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3.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

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

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核外电子数为34 B.核电荷数为79 C.质子数为34 D.中子数为454.新疆的和田玉、玛纳斯碧玉都闻名于世,某种玉石的主要成份是NaAlSi2O6。

关于NaAlSi2O6,下列说法正确的()A.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B.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C.该物质中含有三种金属元素D.该物质中钠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为1:65. 下列粒子中属于阴离子的是()6 . CO2和O2是自然界中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下列对它们的认识中,正确的()A.都含有氧分子 B.都能供动物呼吸C.都不溶于水 D.密度都比空气大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2007年高考全国2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2007年高考全国2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II理科综合卷6.已知:C(s)+CO2(g)=2CO(g)△H>0。

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条件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的是A.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B.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强C.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D.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7.0.1mol/LNaHCO3的溶液的pH最接近于A.5.6B.7.0C.8.4D.13.08.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醋酸钠的水解反应CH3COO—+H3O+=CH3COOH+ H2OB.碳酸氢钙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Ca2++2HCO3—+2OH—=CaCO3↓+ 2H2O+ CO32—C.苯酚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C6H5O—+ CO2+ H2O=C6H5OH+CO32—D.稀硝酸与过量的铁屑反应3Fe+8H++2NO3—=3Fe3++2NO↑+4 H2O9.已知:①1mol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②①1mol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molHCl分子时释放431kJ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g)=2HCl(g)B.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C.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D.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1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10.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极附近的SO42—离子浓度逐渐增大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C.正极有O2逸出D.铜片上有H2逸出1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水作为氧化剂的是A.C+ H2O= CO2+ H2B.3NO2+H2O=2HNO3+NOC.2Na2O2+2H2O=4NaOH+O2↑D.2F2+2H2O=4HF+O2Ag+Ba2+ Al3+阳离子OH-Cl- SO42-阴离子为鉴别它们,分别完成以下实验,其结果是:a.B和D都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b.A溶于水后,与上述某阳离子反应可生成B,且A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C溶于水后,与上述某阳离子反应可生成D,且C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E溶于水后,与上述某阴离子反应可生成B;e.A溶液与适量E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再加过量E溶液,沉淀是减少,但不消失。

高考化学复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理综试卷.docx

高考化学复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理综试卷.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综合能力测试试卷(理科使用)本试卷分第I 卷和第II两部分。

全卷共12 页。

满分为150 分。

考试时间为120 分钟。

第I 卷(共63 分)考生注意:1.答第I 卷前,考生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试卷和答题卡上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并用铅笔在答题卡上正确涂写准考证号和校验码。

2.第I 卷(1-21题)为单选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2B 铅笔涂黑。

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卡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

答案涂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1.据报道,上海将建造国歌纪念广场。

如果要在广场上竖立国歌创作者的雕塑,应该选择的人物是()①田汉②郭沫若③聂耳④冼星海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右图喻示管理学理论中经典的“木捅原理”, 即木桶的蓄水量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

它蕴涵的哲理是()A.量变引起质变B.事物发展是不平衡的C.世界是发展变化的D.整体离不开局部3.人类生产生活中排放的氯氟烃会破坏大气臭氧层,影响地球环境。

臭氧层分布在“大气圈的垂直分层”(右图)中的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4.汉语成语短小精悍、言简意赅,蕴涵着许多科学知识。

例如“一寸光阴一寸金”中的“寸”出自古代计时器“日冕”。

右表成语对应了不同的科学知识,其中正确的是( )成语蕴含的科学知识①刻舟求剑————沉浮原理②海市蜃楼————相对运动③种瓜得瓜————遗传现象④炉火纯青————光色测温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③5.右图显示跳水运动员从离开跳板到如水前的过程。

下列正确反映运动员的动能E k随时间t 变化的曲线图是()6.右图是居民小区内常见的健身器材。

使用时手可以握在①或②处,脚可以踩在④或⑤处。

手脚一起用力时,器械前半部绕支点③转动。

下列最费力的方式是( )A.手握①,同时脚踩⑤B.手握①,同时脚踩④C.手握②,同时脚踩⑤D.手握②,同时脚踩④7.有一压力锅,锅盖上的排气孔截面积约为7.0×10-5m2时,限压阀重为0.7N。

高考化学复习07高考(上海卷)理综化学.docx

高考化学复习07高考(上海卷)理综化学.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理综化学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0.右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

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和,杯内食物温度逐渐上升。

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B )A.硝酸铵B.生石灰C.氯化镁D.食盐11.茫茫黑夜中,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

航标灯的电源必须长效、稳定。

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出以铝合金、Pt-Fe合金网为电极材料的海水电池。

在这种电池中( A )①铝合金是阳极②铝合金是负极③海水是电解液④铝合金电极发生还原反应A.②③B.②④C.①②D.①④12.右图是石油分馏塔的示意图,a、b、c三种馏分中( C )A.a的沸点最高B.b的熔点最低C.c的平均分子量最大D.每一种馏分都是纯净物13.酒后驾车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交警对驾驶员进行呼气酒精检测的原理是:橙色的K2Cr2C7酸性水溶液乙醇迅速生成蓝绿色Cr3+。

下列对乙醇的描述与此测定原理有关的是( C )①乙醇沸点低②乙醇密度比水小③乙醇有还原性④乙醇是烃的含氧化合物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14.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我们要善于利用学过的知识,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保护自己。

如果发生了氯气泄漏,以下自救方法得当的是( D )A.只要在室内放一盆水B.向地势低的地方撤离C.观察风向,顺风撤离D.用湿毛巾或蘸有石碱水的毛巾捂住口鼻撤离15.右图是某燃煤发电厂处理废气的装置示意图。

装置内发生的主要反应中不含( C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氧化还原反应17.棉、麻和真丝是很多纺织品的原料,它们都来自于生物体,其组成成分主要是( B )A.纤维素和脂肪B.纤维素和蛋白质C.淀粉和蛋白质D.淀粉和脂肪二、非选择题(共4个小题,共60分。

)五、(本体14分)铅是一种重金属,相对原子量为207。

2007上海化学高考真题

2007上海化学高考真题

2007上海化学高考真题2007上海化学高考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为150分。

下面将对这两部分的题目分别进行解析。

选择题部分:1. ( 2007年上海高考化学 )某人把10.0g AgNO3 和10.0g NaCl 溶解在适量的水中,混合后沉淀干燥,得到纯AgCl 升华后称重,质量为9.0g。

该人得出的结论是:A.实验过程中有误差B.反应不完全C.实验数据没有问题D.测量有误差解析: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根据题干条件,可得混合溶液生成的沉淀质量为1.0g,说明有一部分物质没有发生反应,故选B.反应不完全。

2. (2007年上海高考化学)关于H2SO4 具有的性质和用途描述,不正确的是:A. 与MnO2 反应,能被还原为H2OB. 重质H2SO4 和98%以上的浓度的硝酸反应,制备王水C. 在氧化性气氛下,能被还原为SO2D. 可用来制取氯气解析:H2SO4 不能用来制取氯气,故选D.可用来制取氯气。

3. (2007年上海高考化学)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金属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B.元素属于化学物质C.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D. 水中溶解氯化钠属于物理变化解析:A.金属性不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故选A.金属属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

非选择题部分:1. (2007年上海高考化学)(5分)对下列物质,分别在pH为4和9的水溶液中所表现现象写出表,例如:现象 | pH=4 | pH=9植物色素... | 红色 | 绿色解析:这道题是关于物质在不同pH条件下的表现,需要考生了解溶液酸碱性对溶质性质的影响,具体填表内容需要根据酸碱中性条件下物质性质的变化情况来分析。

2. (2007年上海高考化学)(10分)无机化合物KBH4 反应施予这些气体,化合物A、B、C...理想化合物分子均只含一种该元素;A+H2O→D,B+O2→E,C+Cl2→F试阐明这些化合物A、B、C 是哪三种。

解析:这题要求考生知道KBH4 反应生成气体的性质,并根据所生成气体的特点推理出A、B、C 分别是哪三种化合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化学解析第I 卷(共66分)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K :39 Fe :56 Ba :137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近期我国冀东渤海湾发现储量达10亿吨的大型油田。

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A 石油属于可再生矿物能源B 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 石油的裂化是物理变化D 石油分馏的各馏分均是纯净物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石油的组成及性质等知识点。

煤、石油等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 错;石油的裂化是将碳链较长的烃断裂成碳链较短的烃,所以石油的裂化是化学变化,C 错;石油分馏是依据蒸馏原理将石油中各成分按沸点范围进去分离,得到的各馏分是处于某一温度范围内的混合物,故D 错。

2.23592U 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在自然界的丰度很低。

23592U 的浓缩一直为国际社会关注。

下列有关23592U 说法正确的是A23592U原子核中含有92个中子 B 23592U 原子核外有143个电子C 23592U 与23892U 互为同位素 D 2359223592U 与23892U 互为同素异形体 2.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元素及原子结构知识,对于原子X A Z ,Z 表示的是质子数,A表示的是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故A 选项错误;对于原子而言,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B 错误;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故C 正确,D 错误。

3.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错误的是A 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 6H 12O 6B 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C 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D 葡萄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葡萄糖的结构及性质以及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

葡萄糖中含有醛基,故B 正确;人体从食物中摄取的淀粉、蔗糖等最终都转化为葡萄糖供细胞使用,因此C 正确;一般把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分子称为高分子,如淀粉、蛋白质等,故D 错。

4.下列有关物理量相应的单位表达错误的是A 摩尔质量g/molB 气体摩尔体积L/molC 溶解度g/100gD 密度g/cm 34.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常用物理量的单位。

溶解度的单位是g ,故C 错误。

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从物理量的定义出发来理解、记忆、应用。

5.请你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A 几千万年前地球上一条恐龙体内的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B 用斧头将木块一劈为二,在这个过程中个别原子恰好分成更小微粒C 一定条件下,金属钠可以成为绝缘体D 一定条件下,水在20℃时能凝固成固体5.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常识。

由质量守恒可知A 项正确;在木块被劈开时,断裂的是其中的某些纤维素分子,原子结构并未被破坏,故B 错误;C 金属导电是靠金属内的自由移动的电子,当在气态时不能导电,故C 正确。

室温下的水结成的冰叫“热冰”,由韩国科学家在实验室制得,故D 正确。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6.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A 纯碱溶液去油污B 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C 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D 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6.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盐类水解知识,同时还涉及到酯的水解、钢铁的电化学腐蚀等知识。

纯碱水解,溶液显碱性,有利于油脂的水解,故A与盐类水解有关;B为钢铁的电化学腐蚀,与盐类水解无关;C溶液颜色变深是因为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D溶液有臭味是因为硫化钠水解后产生了少量的硫化氢。

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合理的是A NH4+-气体法B I--沉淀法C Fe3+-显色法D Ca2+-气体法7.D 【解析】本题看似一个信息题,其实所给信息仍是中学常见离子检验知识NH4+的检验是利用NaOH与其反应产生NH3,I-的检验可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反应产生黄色沉淀AgI,Fe3+遇KSCN溶液显红色(或者与苯酚反应,溶液显紫色),只有Ca2+不能反应生成气体,故D 不合理。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SO2+OH-→HSO3-B 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HCO3-+Ba2++OH-→BaCO3↓+H2OC 盐酸滴入氨水中:H++OH-→H2OD 碳酸钙溶解于稀硝酸中:CO32-+2H+→CO2↑+H2O8.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A项反应不符合事实,少量的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是亚硫酸钠;C项氨水中的NH3·H2O是弱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应写为分子;D项中的碳酸钙是难溶物质,不可写为离子。

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 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B 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C 给盛有2/3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D 倾倒液体对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9.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验基本操作中的药品取用知识。

试管中液体体积不加热时不超过试管的1/2,加热时不超过1/3,故C项错误。

10.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A 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B 共价化合物:是否含有共价键C 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小D 金属晶体:晶体是否能够导电10.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本概念。

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而单质也可以有共价键如氯气,故B错;强弱电解质的判断依据是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而非导电性,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可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强电解质的稀溶液导电性也可能会很弱,而弱电解质的浓溶液导电性也可能会较强,故C错。

某些非金属晶体也可导电,如:石墨、硅等,故D错。

11.有关物质燃烧时火焰颜色描述错误的是A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苍白色B 钠在空气中燃烧——黄色C 乙醇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D 硫在氧气中燃烧——绿色11.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验现象。

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是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故D错。

溶液,沉淀的12.往含I-和Cl-的稀溶液中滴人AgNO质量与加入AgNO3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则原溶液中c(I-)/c(Cl-)的比值为A (V2-V1)/V1B V1/V2C V1/(V2-V1)D V2/V112.C 【解析】本题考查了离子反应的顺序问题,当溶液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离子可以与银离子产生沉淀时,溶解度小的沉淀先生成。

故反应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是碘离子与银离子反应产生碘化银沉淀,第二阶段是氯离子与银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结合图像可知答案为C13.下列关于盐酸与醋酸两种稀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相同浓度的两溶液中c(H+)相同B 100mL 0.1mol/L的两溶液能中和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C pH=3的两溶液稀释100倍,pH都为5D 两溶液中分别加人少量对应的钠盐,c(H+)均明显减小13.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相同浓度的两溶液,醋酸部分电离,故醋酸的c(H+)比盐酸的小;由反应方程式可知B正确;醋酸稀释过程中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故稀释后醋酸的PH值在3~5之间,C错;醋酸中加入醋酸钠,由于增大了溶液中醋酸根的浓度,抑制了醋酸电离,使c(H+)明显减小,而盐酸中加入氯化钠对溶液中c(H+)无影响,故D错。

14.已知:CH3CH2CH2CH3(g)+6.5O2(g)→4CO2(g)+5H2O(l)+2878kJ(CH3)2CHCH3(g)+6.5O2(g)→4CO2(g)+5H2O(l)+2869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B 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C 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D 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14.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从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在同样的条件下,正丁烷放热比异丁烷多,因此A正确;物质的能量越高越不稳定,因此稳定性异丁烷大于正丁烷,B错;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能量增多,因此是一个吸热过程,故C错;由烃的结构特点可知氢原子数相同,两者碳氢键个数必相等,故D错。

15.下列有关化学键与晶体结构说法正确的是A 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子中一定只有极性键B 离子化合物的熔点一定比共价化合物的高C 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D 含有阴离子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阳离子15.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键知识。

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子中也可以有非极性键,如双氧水,故A错;晶体熔沸点顺序一般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共价化合物多数是分子晶体,但也有些是原子晶体如二氧化硅,故B错;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多数是共价化合物,但也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如铵盐,故C错;由电荷守恒可只,D正确。

16.某学生设计了一个“黑笔写红字”的趣味实验。

滤纸先用氯化钠、无色酚酞的混合液浸湿,然后平铺在一块铂片上,接通电源后,用铅笔在滤纸上写字,会出现红色字迹。

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铅笔端作阳极,发生还原反应B 铂片端作阴极,发生氧化反应C 铅笔端有少量的氯气产生D a点是负极,b点是正极16.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电解实验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氯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由电极反应式可知,在阴极生成氢氧化钠,出现红色字迹,所以铅笔做阴极,a为电源负极。

故选D17.可用右图装置制取(必要时可加热)、净化、收集的气体是A 铜和稀硝酸制一氧化氮B 氯化钠与浓硫酸制氯化氢C 锌和稀硫酸制氢气D 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制硫化氢17.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验室常见气体的制备实验。

一氧化氮气体遇空气会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故不可用排空气法收集,A错;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C错;硫化氢还原性较强,可被浓硫酸氧化,故D错。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

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8.用一张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箔紧紧包裹在试管外壁(如右图),将试管浸入硝酸汞溶液中,片刻取出,然后置于空气中,不久铝箔表面生出“白毛”,红墨水柱右端上升。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B 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C 铝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D 铝片上生成的白毛是氧化铝和氧化汞的混合物18.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铝的性质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红墨水柱右端上升说明反应放热,C正确;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变成氧化铝。

通常的铝制品之所以能免遭氧化,是由于铝制品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外衣保护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