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 ppt课件
![结构主义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2b3301767f5acfa1c7cd89.png)
• 二战的毁坏和被纳粹分子占据所带来的耻辱在很 大程度上破坏了传统的法国民族主义的基础。战 后,知识分子在寻找一种新的停泊处,即一种既 符合法国哲学体系的一般传统,又没有受到不久 前的制度和政治玷污的学说。在这种相当混乱而 反复无常的学术氛围中,三种主要的哲学学说在 为争取拥护者而竞争。
• 事实上在战前,马克思主义就拥有了一定的拥护 者。到了战后,由于苏联对击败德国所作出的贡 献以及苏联明显拥有的对战后的主要作用,使得 马克思主义获得了新的名望和吸引力。但是,马 克思主义几乎没有给一向为法国知识界所重视的 思想独立和争论留有余地,更糟糕的是,其来源 完全是非法国的。
• 与许多法国知识分子一样,列维—施特劳斯 满足于玩弄这些文字游戏和双重意义。但是 其早期的作品,如《社会结构》和《结构人 类学》就更为简洁明了,并且可以解释为什 么结构主义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受人尊敬的科 学学说,同时又没有违背先前那些仍然被广 为接受的学说,如笛卡尔和孔德以及涂尔干 和莫斯的理论。
结构理论的基本要点
• 结构理论所关心的是解释各种文化的相同点,而不是不同 点。该理论以“结构”(structure)作为中心概念,取代西方 中心主义为基础的主客体二元对立思想模式。实际上,列 维-施特劳斯把文化看作是一种结构关系,如同语言中的语 法一样。结构理论的基本要点如下:
• (1)唯理主义特征。列维-施特劳斯认为,人脑是自然的 物质,由于现代人种的大脑实际上都是相同的,全人类的 人脑(包括欧洲民族和非欧洲民族)都具有相似的构造, 因而人类的天性、本质是相同的,文明人的思维与原始人 的思维并没有多大差异。由于人类文化是“大脑心理机制” 的产物,各地不同的社会文化结构的类似性,表明人类具 有心理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来自的人的大脑和无意识思 想过程普同性结构。
结构主义方法的主要内容
![结构主义方法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5a48c997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dd.png)
结构主义方法的主要内容摘要:1.结构主义方法的定义与背景2.结构主义方法的核心理念3.结构主义方法的应用领域4.结构主义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5.我国在结构主义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正文:结构主义方法是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研究方法,起源于20世纪初的欧洲,并在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核心理念是认为人类社会和文化现象具有内在的结构和规律,这些结构通过一定的体系和关系相互联系。
结构主义方法旨在揭示这些隐含的结构和规律,以解释现象的本质。
结构主义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结构分析:结构主义方法关注语言背后的符号系统和结构,认为语言是社会和文化现象的载体,通过分析语言结构可以揭示文化背后的深层结构。
2.思维模式研究:结构主义方法强调思维模式在人类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思维模式是文化和社会现象的基础,不同文化具有不同的思维模式。
3.符号互动理论:结构主义方法关注符号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符号是文化和社会结构的载体,通过分析符号互动可以揭示社会结构的内在规律。
4.系统论:结构主义方法强调系统性和整体性,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相互关联,通过分析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社会的内在结构。
在我国,结构主义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人文学科领域,结构主义方法为研究我国传统文化、民间信仰等方面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在社会科学领域,结构主义方法在分析我国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结构主义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过于强调结构和解构,忽视了个体和偶然因素的影响。
总之,结构主义方法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通过分析社会和文化现象的结构和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象的本质,为我国的社会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提供有力支持。
结构主义的概念和特点
![结构主义的概念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d3e3828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a5.png)
结构主义的概念和特点本文将基于西方学者的研究,对什么是结构主义的基本特征,它的方法论核心要求是什么,以及如何评价这些要求等问题作点探讨。
一、结构主义的主要特征结构主义起源于法国,后扩展至整个欧洲大陆。
但“结构主义不是一个统一的哲学派别,而是由结构主义方法联系起来的一种广泛的哲学思潮”;其观点“大多与一定的专门的学科有联系。
”例如,在哲学和社会学中的阿尔都塞(L.Althusser)结构主义,在历史哲学中的富科(有译为福柯,M.Foucault)的结构主义,在美学和文学评论的德里达(J.Darrida)、巴尔特(R.Barthes)结构主义,在心理分析中的拉康(can)结构主义,等等。
这些结构主义大家们虽然在理论、思想上有共同之处,但差异性也是存在的。
[②]如此性质自然给回答什么是结构主义这一问题带来很大的困难。
文学结构主义大师之一的库勒(Jonathan Culler)曾悲观地说,“以考察这术语怎样地被使用去为结构主义下定义是不可能的;(其结果)只能导致绝望。
”[③]结构主义理论家利奇(Edmund Leach)对难以下定义的原因作如此解释:“结构主义是当代知识分子的时尚;这个术语自身现已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
”[④]尽管如此,对结构主义有独到研究的纪本嵩(Rex Gibson)在考察诸种结构主义者的研究实践所表现的特征之后,认为注重结构、强调对结构的分析是所有结构主义者共同具有的最基本的原则。
如再进一步,这最基本的原则又可展现为五个主要特征:一,整体(Wholeness);二,关系(relationships);三,消解主体(decantring the subject);四,自调(self-regulation);五,转换(transformation)。
[⑤]关于整体结构主义者认为,注重整体是研究事物本质的唯一途径,而事物的部分或因子仅是通向研究事物本质的要素。
单独的部分之所以有其自身的意义、功能,有其自身的确定性,是因为它的所有的一切,都归属于整体,都惟其参照“整体”才能够表现出来。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课件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61325f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d1.png)
02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内容
CHAPTER
学科结构
学科知识体系的重要性
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认为学科知识体系 是课程设计的核心,强调学科知识的 内在逻辑和组织结构。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主张学生对学科知 识进行深度理解,掌握其内在逻辑和 原理,而不仅仅是表面的知识点。
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该理论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认为 课程应该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和 组织结构进行编排,以帮助学生建立 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
教师的指导作用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认为教师在教 学中应该发挥指导作用,帮助学 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组
织结构。
学生的主动学习
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鼓励学生在 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和发现,培 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互动与合作
提倡教学互动与合作,鼓励学生之 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究学科问 题,促进知识的共享和建构。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ppt课 件
目录
CONTENTS
•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概述 •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内容 •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实践应用 •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挑战与展望 • 结论
01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概述
CHAPTER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是一种教育思想, 强调课程应以学科知识结构为中心, 通过有组织、系统地传授知识来促进 学生的认知发展。
根据学科特点和知识类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 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
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
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如多 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有效性。
结构主义到底是什么?
![结构主义到底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1554cd93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67.png)
结构主义到底是什么?结构主义是什么?它不是一个学派,甚至也不是一个运动(至少,目前还不是),因为一般被贴上这个标记的多数作者并不感到有任何真实的教义或主张把他们联合在一起。
它也不是一套词汇。
结构已经是个老词儿了(出自解剖学和语法的根源),如今快用滥了:一切社会科学均纷纷求助于它,用这个词已不足以突出谁,除非是为了进行关于该词内容的争论。
功能,形式,符号和指示也并不更恰当;它们在今天是常用的词儿,人们用来询问(或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任何东西,主要是作为古老的决定论——因果关系的烟幕。
我们无疑必须回到诸如指示者/被指物和同时态/历时态等对偶,以便了解使结构主义与其他思维方式相区别的东西;必须回到前者,因为它涉及索绪尔所首创的语言模式,而且因为和经济学一样,处于目前状态的语言学是真正结构的科学;更必须回到后者,因为就“同时态”这个概念(虽然索绪尔主要用它为操作概念)承认时间的某种休止而言,就“历时态”的概念倾向于把历史进程看作纯粹是形式的延续而言,它似乎包含对历史概念的某种修正。
第二付对偶是更加显明的,因为今天结构主义的主要阻力似乎来自马克思主义的根源,因为它贯注精神于历史的概念(而不是结构的概念);不管怎样,很可能我们此后必须严肃地求助于指明意义的术语(而不是结构这个词本身,因为说来矛盾,这个词毫无特色),把它们作为结构主义的表明了的符号:你瞧谁使用了指示者和被指物,同时态和历时态,你就会明白结构主义的幻象是否已经组成。
对于理性的玄妙语言学家说,上面所说是确实的,它公开运用方法论概念。
不过,结构主义既然不是一个学派,也不是一场运动,我们没有理由——哪怕是心怀疑问地——先验地把它简化为哲学家的活动;倒不如设法在反身语言的范围以外找到对它最广义的描述(如果不是定义的话)。
事实上,我们可以假定世界上存在某些作家,画家,音乐家,在他们眼中结构的某种练习(不止是它的思想)代表一种明晰的经验,而且我们必须把分析家和创作家都置于我们或可称之为结构主义的人的共同标记之下,这种人不是靠他的观念成语言来定,而是靠他的想象力——换言之,靠他精神上体验结构的方式来定。
第五讲 结构主义-48页PPT资料
![第五讲 结构主义-48页PPT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0eb951fa417866fb94a8e34.png)
4. 差异系统
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arbitrary):一个单词的 发音,同它地表的概念之间不存在必要联系。
如:某一种植物的概念,中文:树;英文:tree;法文: arbor。为何?没有道理可讲。
科学方法进行抽象演绎。
三项对立ui系统差异:
1. 能指 vs. 所指 符号:古希腊文:semeion,英文:sign。 语言符号(sign system):语言研究作为独立的“符号系统”
(language as sign system)的研究。
索绪尔指出,作为语言结构基本成分的语言符号,“联结的不是事物 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
20世纪二十年代,在索绪尔结构语言学的影响和启发下, 结构主义研究方法应运而生。英国学者特伦斯-霍克斯指 出,“结构主义基本上是关于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
结构主义者坚持认为客观世界即使是真实的,也是可以被 “科学地”认识的,只是构成客观世界的事物的本质不存 在于单个事物本身,而是存在于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
格学派、以及现代结构主义联系起来的重要理论家。他通过自己的 观察说明,人类的言语活动确实存在索绪尔所说的两个基本向度, 它们构成纵横交叉的两轴。 语言的诗性功能是“把对等原则从选择轴引向组合轴”,即语言的 诗性功能得之于把日常言语活动中只在联想关系中展开的词,放在 句段中同时加以表现。
代表了语言研究向符号学的过渡。
He clasps the crag with crooked hand; Close to the sun in lonely lands, Ringed with the azure world, he stands.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社会学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社会学](https://img.taocdn.com/s3/m/02165753f61fb7360a4c6572.png)
第五讲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社会学第一节何谓结构和结构主义一、何谓结构●结构:在直接感受到的经验之下潜藏的各种社会安排所体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模式。
●结构可以被视为一个整体的不同部分之间或者不同过程之间稳定的关系网络。
●只要各构成部分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就会产生有规则、有秩序地构成的结构。
●多种结构(structures)所构成的整体,就是系统(system)。
●一个结构借助关系(relation)来确定,一个系统则借助有关部分之间的沟通(communication)活动来界定。
●结构分析研究系统内不同成分之间的关系,功能(function)分析则研究系统内不同部分之间的沟通活动。
●结构在哪儿?➢无意识的心智之中——弗洛伊德➢物质关系之中——马克思➢神话或者语言的符号关系之中——列维-斯特劳斯,索绪尔。
二、社会结构●可以把被观察的现象当做一个指定类型,如角色、阶级、价值担当、社会性别、社会等,的一系列组成单位来分析;●这些单位之间彼此存在相当明确的关系;●单位间的这些关系结合在一起,使被观察现象具有一种独特的模式,需要把这个模式理解为一个总体;●这样一个关系模式在时间上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
三、结构主义的基本理念●形式主义●普世主义与相对主义的悖论性结合●去主体中心四、结构观念进入社会学理论思考的路径●建构主义:结构是人类有意无意创造出来的,是人的行动的突生性后果;●方法论意义上的,即观察的范畴:社会结构不一定是实体的,亦不一定是建构主义的,是呈现在社会学家脑海中的一个概念,涵括所有有规律的、持久的关系面相,同时排除了不可预测的关系面相。
柏拉图的ideal,拉德克列夫-布朗的方法,Simmel,G.的形式社会学。
●实在论或本质主义:欧陆传统。
结构是隐藏于外在表象下的决定性因素,支撑它的是日常社会经验与信念等假象,实在隐藏在假象和意识之下,社会学家应该还原这个本质的决定性的力量。
第二节结构主义的理论基础一、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经济基础vs.上层建筑●矛盾论二、涂尔干的结构主义●社会分工背后的结构主义:功能的相互依赖关系●原始分类的结构主义:知识的结构三、弗洛伊德的强制性思维●Sigmund Freud(1856-1939):出生于弗赖堡(现捷克,原在奥匈帝国)一个犹太人家庭,在维也纳学医。
结构主义理论
![结构主义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5ca761dcc7931b765ce15ba.png)
• 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联系和区别: • 具有许多共同点,都采纳了迪尔凯姆的整体主义学说, 将社会作为整体加以研究,认为这个整体不能变为仅仅 是各个组成部分的总和;都对社会系统的不同部分相互 联系的范围以及它们是如何对该系统作出贡献感到兴趣。 • 区别:结构主义者探究制约和决定人们的行动和思想的 基本的社会结构。每个个人本身并不是必然地感觉到结 构的存在,而且他们更是难得意识那些真正相同的结构 的制约效应。而功能主义者相信存在着所谓普遍的功能 先决条件 • 结义主义关注人们很少注意到的潜在的结构那样,功能 主义者则专注于所牵涉的个人往往没有意识到的功能。
• 帕森斯在其行动系统的四个子系统中重点分析了社会系 统,他对社会系统的分析首先从结构分析入手,认为社 会结构的核心观念是自我和他,社会结构的最基本分析 单位是行动者所处地位和承担的角色。社会结构是各地 位各角色之间的稳定的制度化的关系。
• 帕森斯非常重视对社会进行结构分析,但是他更强调和 重视对社会进行功能分析,他在晚年放弃了结构功能主 义者的称号而自称为功能主义者,尽管这样,我们还是 可以明显看出结构主义理论在思想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国外社会学理论
授课教师 李伟梁
lwl7208@
结构主义理论
一、概述 1.定义:很难准确定义,涉及课题范围广泛,在许多学 科中具有显著地位。 2.特征: ⑴最明显的特征是它提倡一种整体论的观点。 ⑵倾向于优先考虑不变的东西而不是暂时易变的东西。 ⑶反对实证主义。 ⑷大多承认社会结构的约束性质。
• 不管其本质如何勇敢,必须认为结构主义理论是一种失 败。它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陷入了在简单性与复杂性 之间兜圈子的境地。它始终具有还原论色彩,主张将行 为的各种复杂性统统归并为一套单一、普遍的原则。但 它旋即发现,人类行动的细节不能被还原。主体非但拒 绝躺下就死,还从事着未被理论所料及的行为。为了包 容这一细节,理论逐渐受到自我批评变得如此严重,以 至于连结构都否定掉了,就像在德里达和福柯那里一样, 我们面临着一些古灵精怪的理论家否定结构主义的前提 假设,但却使用其术语。由于结构主义如此地激进,需 要一种激进的、颠覆性的批判,以至于它已无法带来其 实践者所允诺的理论进步。
《结构主义》课件
![《结构主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da8b6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0.png)
批评者认为结构主义过度强调结构和形式,忽略了作品的内容和 情感意义。
主观性限制
批评者认为结构主义的方法过于主观,对文本的解释存在较大的主 观性和任意性。
跨文化局限性
批评者认为结构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在解释跨文化现象时存在局限性 。
05
结构主义的应用与实践
Chapter
文学作品的解读
总结词
对文化研究的影响
01
文化符号研究
结构主义关注文化符号的意义和 功能,为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理 论和方法。
02
03
文化比较研究
跨学科视野
结构主义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 比较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 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差异。
结构主义为文化研究提供了跨学 科的视野,促进了文化研究与其 他学科的交流与融合。
对结构主义的批评与反思
文本和作品的关系是相对的,同一文本在不同语境下可能被视
03
为不同的作品。
能指与所指
能指是指符号的物质形式,即符号的外观、声音 或书写形式。
所指是指符号所指代的意义或概念,是符号的内 在含义。
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不同的能指可 以表示相同的所指,反之亦然。
03
结构主义的方法论
Chapter
04
结构主义的影响与评价
Chapter
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文本分析
结构主义强调对文本的深入分析,探究作品的结构、符号和深层 意义,对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
跨文化比较
结构主义提供了跨文化比较的方法,有助于文学批评在不同文化 背景下的作品中进行比较和对比。
文学史重构
结构主义对文学史的重新解读和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助于更 全面地理解文学发展脉络。
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a8a41796dd88d0d233d46a54.png)
• 13.没有结构的结构主义 • 富科先生在其《词与物》(Lesmots et les choses) 这本书里,从相反的方面给我们提供了相当令人吃惊 的例证,这本著作的文笔多姿多采,充满了叫人预想 不到的光辉思想,渊博的学识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特 别是关于生物学的历史,但是就心理学的历史而言, 就不能等量齐观了),但是,这部著作从通常的结构 主义里只保留了些消极方面。在他的这本“人文科学 的考古学”(该书的副标题)里,除了主要与言语有 联系的概念原型的探究之外,我们竟找不出别的东西 来。富科主要抱怨的是人;他把人文科学看作只是一 些“突变”——即“先验性历史性的”或“认识阶” (“episteme”,[译者按:富科所起的名词])的暂 时性产物,这些“突变”或“认识阶”是在时间的历 程中毫无秩序地相继而来的。实际上,这种对人的科 学研究产生于十九世纪,到它寿终正寝的时候将要消 亡,而没有人能够预见将要由那一类新的“认识阶” 来代替它。
• 4.自身调整性 结构的第三个基本特性是能自己调整; 这种自身调整性质带来了结构的守恒性和某种封闭性。 试从上述这两个结果来开始说明,它们的意义就是, 一个结构所固有的各种转换不会越出结构的边界之外, 只会产生总是属于这个结构并保存该结构的规律的成 分。例如,做加法或减法,把完全是任意的两个整数 一个加上另一个或从一个中减去另一个,人们总是得 到整数,而且它们证实这些数目的“加法群”的那些 规律。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结构把自身封闭了起来; 但这种封闭性丝毫不意味所研究的这个结构不能以子 结构的名义加入到一个更广泛的结构里去。只是这个 结构总边界的变化,并未取消原先的边界,并没有归 并现象,仅有联盟现象。子结构的规律并没有发生变 化,而仍然保存着。所以,所发生的变化,是一种丰 富现象。
• (除非把这些遗传的起源归之于生物学的原因,这就 必然要引起这些遗传起源的形成问题人结构或者能偶 然地涌现出来(这就又回到了刚才说过的:“考古学” 上,不过是从主体的或人的“褶皱”[“pl”]内部涌 现出来的);结构或者是从某种构造过程中产生的。 总之,只有三种解答:预成论,偶然创造论,或者构 造论(说从经验中抽出结构来,这不是一种不同的解 答,因为,经验只能或者是被一种预先制约经验的组 织作用所“组成结构的”,或者经验是被理解成直接 接受在外部世界中预先形成了的一些外部结构而得来 的)。
当代西方教育流派介绍五(结构主义)
![当代西方教育流派介绍五(结构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04606f204b73f242336c5f20.png)
1.鼓励学生积极探究。 2.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3.培养学生运用假设、对照的技能。
第四节 奥苏伯尔的 教学与学习理论
一、生平与著作 奥苏伯尔(S.P.Ausubel,1918- )是 与布鲁纳同时代的美国著名教育心理 学家。
2.基本结构是一种简化的知识,有助于学 生记忆。
3.基本结构具有“广泛而又强有力的适应 性”,结构化的知识越是基本,它对新问题的 适应面就越宽广。
4.基本结构“能够缩小学校‘高级’知识 和‘初级’知识之间的差距”,使各级学校中 的知识保持连贯性。
课程的制定、教材的编写,应由各科领域的学 者、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共同参与完成。
第三节 布鲁纳的结构 主义教学思想
一、生平与著作 布鲁纳(J.S.Bruner,1915―― )是美国 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 育思想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教育过程》 《教学论探讨 》《婴幼儿教育》《教育的合适性》《 教育过程再探》《论教学的若干原则》 等。
二、论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
四、论教育应当成为一门科学
皮亚杰竭力主张教育应当成为一门科学。他认 为,教育学还远没有成为一门科学,而要真正 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科学就必须使教育学建立在 科学的心理学的基础上。
五、论智力和道德能力的发展
皮亚杰极为重视儿童智力和道德能力的发 展。他指出,教育的主要目标就在于形成 儿童智力的与道德的推理能力。
结构主义教育思想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都将有关儿童认知结构发生、发展的认知 心理学理论作为教育学理论的基础。
20世纪西方文论讲义-第五章结构主义
![20世纪西方文论讲义-第五章结构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b1d312b2a8114431b80dd88d.png)
第五章结构主义结构主义语言学和人类学♦把语言学的术语和方法应用到语言之外的各个符号系统,归根结蒂是要寻求思维的恒定结构。
♦FerdinanddeSaussure 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为结构主义奠定基础的重要著作。
♦“二项对立”(binaryopposition) 原理♦语言的“横组合”(syntagmatic) “纵组合”(paradigmatic)♦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分析对叙述体文学研究的影响不可低估。
神话思维有具体逻辑。
结构主义诗论♦雅各布森语言分析♦卡勒论诗的程式(法国结构主义者耶奈特)♦诗的非个人性impersonality ♦诗的整体性totality♦诗必有意义significance ♦雅各布森强调语言特性,卡勒重视阅读过程中的程式和假定。
结构主义叙事学♦RobertFrost 把诗定义为“在翻译中失掉的东西”。
♦意大利谚语traduttore,tradittore( 翻译者即反逆者)♦俄国学者弗拉基米尔-普洛普对童话进行的分析♦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分析<一组神话的逻辑形式>♦托多洛夫在《〈十日谈〉的语法》中:1.注重文学语法——>注重文学的阅读2 •语言结构本身——>读者的活动== >走向后结构主义♦结构主义遗产:注意采取多角度和比较,注意作品与其他作品联系,寻求普遍性的结论♦严重局限:1.按语言学模式总结出来的叙述的语法,不可避免忽略决定每部作品艺术价值的具体形式,不可能对作品做出审美的价值判断(与新批评相对)2•把作品基本结构看成自足的系统,忽略其与社会历史的关系(与实证主义相对)3.寻求先于叙述而存在的基本故事.带有超验的色彩,离文学的具体性越来越远,脱离文学丰富的内容。
1、结构主义:即对各种关系的研究。
结构主义之父列维-斯特劳斯解释说,结构主义所要研究的中心课题,就是从混乱的现象背后找出秩序来。
他说的秩序是事物的结构关系,包括事物内各成分之间的组合法则和各现象之间的共同模式。
结构主义(皮亚杰创作心理学著作)
![结构主义(皮亚杰创作心理学著作)](https://img.taocdn.com/s3/m/22a2bee9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3.png)
结构主义(皮亚杰创作心理学著作)展开全文结构主义(皮亚杰创作心理学著作)《结构主义》是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创作的心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68年。
该书系统而深刻地阐述了皮亚杰结构主义的思想,提出结构主义的发生论观点,强调发生和主体的建构在结构形成与运演中的重要作用,这与以往宿命论的结构主义大相径庭。
该书作为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思想基础,不仅是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重要的思想方法指导,而且对于结构主义理论本身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
[1]作品名称结构主义结构主义作品目录第一章导言和问题的地位第二章数学结构和逻辑结构1.定义5.群的概念2.整体性6.母结构3.转换7.逻辑结构4.自身调整性8.形式化的权宜性限度第三章物理学结构和生物学结构第四章心理学的结构9.物理学的结构和因果关系11.心理学中结构主义的开端与“格式塔”理论10.有机界的结构12.结构与智力的发生过程13.结构与功能第五章语言学的结构主义第六章结构在社会研究中的利用14.共时性结构主义18.整体性结构主义还是方法论结构主义15.转换结构主义;个体发生论和种系发生论之间的关系19.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的人类学结构主义16.语言结构的社会形成、天赋性质或平衡作用17.语言学结构与逻辑学结构第七章结构主义和哲学结论[3]20.结构主义和辩证法21.没有结构的结构主义结构主义创作背景结构主义思想方法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自然科学来源,它是随着控制论、系统方法和模型方法而出现的哲学运动;一个是社会科学来源,它早就对存在主义所谓的“主体自由创造一切”的观点和方法感到不满,这是结构主义出现的直接原因。
而皮亚杰正是在吸收了结构主义和存在主义各自优点的情况下,发展了自己的结构主义思想。
[1]皮亚杰的结构主义主要运用于说明心理学问题,但他对一般的结构主义作了深入研究,集中分析总结了隐含在各门人文社会学科中的各种结构主义思想与方法的主要特征,考察了结构主义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历程,在此基础上建构、阐释和论证了结构主义理论的内涵和特征,并将之整理成为《结构主义》一书。
第五讲 结构功能主义
![第五讲 结构功能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b6fea101b9d528ea80c7793f.png)
1927年,帕森斯获得海德堡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题目 是《最近德国文献里的资本主义概念》,主要研究韦伯、马克思和桑 巴特(1863-1941)关于资本主义的思想。
(三)模式变量理论
模式变量(或变项)是帕森斯对社会系统和行动系统进行分析的重要 概念,它们用来说明行动者的行为取向特征。帕森斯认为,行动者在 与其他行动者的互动过程中,必然要面临五个方面的抉策,即解决必 然出现的五个问题,这五个方面可能的抉策被概括在五对范畴之中。 这些可供选择的五对范畴被帕森斯称为“模式变量”。
帕森斯把行动者所处的地位和角色看成社会结构的最基本单位,即 社会结构是各个地位-角色之间的稳定的制度化关系。
在帕森斯看来,维持角色之间权利义务的互补性关系的先决条件是 承担角色的行动者对同一组价值规范有共同的理解。
任何社会系统总以制度化的价值体系为其特征。对于社会系统的稳 定来说,维持某种制度化的价值体系成为一项最基本的前提。
规范,使他们掌握承担角色的本领。 第二,社会监督机制。对越轨行为实施监督和制裁,维持正常的社
会结构。这两种机制的实质都是维护一种统一的价值体系。帕森斯 始终认为,一个社会,只有价值观念一致时,社会秩序才趋于稳定。 帕森斯认为,行动系统的四个子系统之间是相互作用的,社会系统 受到文化系统(价值取向和规范模式)的控制和人格系统的制约。
在《社会系统》中,帕累托和迪尔凯姆取代了韦伯,“单元行动论” 变成了“系统行动论”。
帕森斯认为,行动理论的分析重点不是各个“单元行动”,而是行动 系统,因为任何单元行动都是在特定的行动系统之中发生的。
《结构主义》PPT课件
![《结构主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67e6006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20.png)
• 列维-斯特劳斯认为,社会结构不是经验主义实
体,也不是对特定社会关系总和的描写,而是一 种可以运用于任何社会的研究方法与模式,即从 人类学资料中抽象出来的逻辑结构。
五、结构主义观点评价
• 以列维-斯特劳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思想新
颖,方法独特,其中包含的方法论及哲学观点为 后来的很多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在60年代 曾经盛极一时,为人类学的发展和整个人文科学 的发展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但西方学 界对其的评价很不一致。撇除其观点的积极进步 因素,要看到,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是一种 先验论,其结构分析方法是唯心的,其理论是高 度抽象的。
Leach,1910-1989)是结构主义思想在英国 的提倡者,被认为是最能理解列维-斯特劳 斯的人类学家。他的主要著作有《缅甸高 地的政治制度》、《列维-斯特劳斯》等。 利奇的结构主义往往被称为新结构主义, 其理论是将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结合起来, 并做了部国功能学派
和法国结构学派二者之间的产物。即他既 赞同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分析法,又采用 布朗的社会结构概念,始终关心可观察的 物质世界,带有明显的经验主义色彩。他 的关注重点是亲属制度、婚姻制度和图腾 制度。
四、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
• 在西方理论学界,存在着两大明显的派
别:即以布朗、马林诺夫斯基为代表的英 国“经验主义”和以涂尔干、莫斯等开创 的法国“理性主义”。认识到这一点,对 于认识各个理论学派的观点有一定的指导 意义。
结束
• 他认为,人类学家在对原著居民进行调
结构主义介绍
![结构主义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a5065ddb14e852458fb578e.png)
结构主义教学观:提倡发现学习法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探究解决问题
发现学习 法
强调学生是个发现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理解深刻 且牢固。
结 构 主 义 教 师 观 : 教 师 是 教 学 的 主 要 辅 助 者
结构主义教育家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尽量应该充分的发挥运用 各种各样的教学工具辅助教学,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居主 要辅助者的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儿童对学习都具有天 然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的倾向,激励学生参与探究活动,从而促 进其智慧的发展。
整体性
事物的性质和意义是由事物深 层结构所决定的。而结构并不 随着事物的表面现象所变化。 它是稳定的,封闭的,自足的
转换性
共时性
结构中各种成分可以按 一定规则相互转换,并 不改变结构本身;
典型的结构主义类型
1 2
结构主义语言学 结构主义人类学 物理学结构与生物学结构 数学结构和逻辑结构
3
4
结 构 主 义 语 言 学
能指在口语中指说出来的和听得到的 声音,书面上指字里行间的标记。所 指是指构成记号的思想方面,也就是 记号的意义。
语言与言语
言语是个人现象,是个人所说的话。 语言是社会现象,是一个体系,是一 个先验的结构,它决定了言语。
结构主义人类学(一)
克劳德· 列维--斯特劳广泛地阅读过卢梭、佛洛伊德 和马克思的著作。大学毕业后在一所中学当了两年 教师。1934年赴巴西,任巴西圣保罗大学社会学教 授。此后转向人类学研究,并多次深入南美印地安 部落进行人种学调查。著作有:亲属关系的基本结 构、忧伤的热带、结构人类学、野性的思维、神话 集等。他批判了原始人没有没有抽象思维能力的观 点。他认为原始思维和现代思维具有相同的思维结 构。这两种思维方式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在原始社 会中也大量存在着纯粹的非功利性的和理性的思维 活动。无论是原始人和现代人,头脑中同样存在着 两种状态的思维活动。即未驯化的思维和驯化状态 的思维。
结构主义解读
![结构主义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ce8230cceefdc8d377ee32a5.png)
结构主义解读结构主义,法国人类学家李维-史陀在文化人类学中开创的一个学派,这个学派把各种文化视为系统,并认为可以按照其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加以分析。
根据他的理论,文化系统中的普遍模式,是人类思想中恒定结构的产物。
在李维-史陀所提出的体系中,人类的思想被看作是各种自然物质的一个贮存库,从中选择成对的成分,就可以形成各种结构。
对立的两种成分,可以分开,各成单一成分,这些单一成分又可构成新的对立成分。
李维-史陀在分析亲属关系名称和亲属关系系统时,曾提出其基本结构或基本单位有4种类型︰兄妹关系,夫妻关系,父子关系,舅甥关系,其他所有亲属系统都建立在此基础之上。
李维-史陀强调指出,对亲属关系结构的分析,必须把重点放在人类的意识上,而不是放在客观的血统联系上或者亲族关系上。
李维-史陀认为,社会生活的一切形态,都体现为普遍法则的作用,而此种普遍法则是可以控制思维活动的。
似乎是离很远的东西。
即使是一些专业的文学工作者,如果不太接触西方理论,也很可能会不以为然地说:“结构主义是什么东西?有什么了不起?”事实上,结构主义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早已渗透进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思想方法上的一场广义的革命。
结构主义诞生之后,它像一把利剑一样改变着人们看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并无孔不入地渗透到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各个角落:作为文化思潮,它涉及社会科学的各个部门,如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等;作为文艺思潮,结构主义几乎影响到文学艺术的所有领域,从理论到创作,从小说、戏剧、诗歌到电影。
这一思潮还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国际影响,从60年代中期开始,它以法国为中心,迅速扩展到英、美、西德、意大利、丹麦,并对苏联、东德、波兰、捷克等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产生了影响。
它是战后继英美新批评派和法国现象学派而成为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界的第三大思潮。
有人认为,从60年代以后,“结构主义的人”取代了“存在主义的人”。
那么,是谁制造了结构主义这么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剑呢?谁制造了结构主义?没有一种思潮可以在一夜间形成并名震天下,结构主义也不例外。
讲稿-结构主义
![讲稿-结构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206ce96af5335a8102d22055.png)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由各种“关系”,而不是由各种“事物”所组成。
事物脱离了关系就变得没有意义;一种事物,除非它被纳入到某种关系中去,否则就不能被认识。
所谓“结构”,就是“一种关系的组合”,它反映了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
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以一种找出事物之间有意义的联系的方式去理解。
简单地说,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
结构主义教育思想是20世纪50年代年代形成的一种西方教育思潮,它是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
它强调对儿童认知结构的研究以及认知能力的发展,注重对知识结构的理解,提倡发现学习和早期教育。
结构主义思想曾对美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的课程改革产生过重大影响。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最令人瞩目和最为声势浩大的一项事业,人们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伟大的改革之中,这就使我们不得不回过头来用理性的态度和精神重新审视和感悟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思想,从中领会其深刻的思想实质,为我们的教育改革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结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1、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十分强调认知能力的发展。
它所依据的是关于儿童认知结构的发生和发展的理论,强调教育是一个构造的过程。
所谓“构造”,就是儿童发展各个时期业已形成的活动图式。
所以,结构主义教育思想注重对教育过程的动态研究,力图从儿童的心理能力引出关于不同年龄儿童学习和理解的一般性法则。
教育正是受这种一般性法则所制约的。
2、结构主义教育思想重视知识结构的学习。
它认为认知是人们赋予经验中的规律性以意义和结构而构造起来的模式,主张以“结构”的框架去处理大量的信息。
根据结构主义理论,任何学科都存在着基本的知识结构。
它通常是由一定的概念体系所组成,揭示了这门学科的主要内容,并制约着对这门学科的探索。
知识结构的学习能使学习者对所学学科产生深刻的理解,依靠自己的力量前进,推断所需的个别事物,并积极尝试将知识运用到当前的学习情境以外,造成学习能力方面的普遍迁移,而不仅仅是知识量的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