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瓷器形之美-“器”与“道”
陶瓷 美学 中国文化
![陶瓷 美学 中国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acc4839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4e.png)
陶瓷美学中国文化
陶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美学价值。
中国陶瓷以其独特的工艺和风格,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
首先,中国陶瓷的美学特色在于其独特的造型和装饰。
在造型方面,中国陶瓷注重器型的线条美,通过流畅的曲线和简洁的轮廓,展现出一种优雅、柔和的美感。
同时,陶瓷的造型还常常与功能相结合,既满足了实际使用的需求,又体现了审美的追求。
在装饰方面,中国陶瓷则以其独特的彩绘和刻划技艺而闻名。
通过釉彩、刻划、印花等多种装饰手法,陶瓷展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传递出浓厚的美学韵味。
其次,中国陶瓷的美学价值还体现在其蕴含的文化内涵上。
中国陶瓷历史悠久,许多陶瓷作品反映了古代人们的信仰、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例如,一些陶瓷器物上所绘制的山水、花鸟、人物等图案,都寓含着深刻的文化寓意和象征意义。
这些图案不仅美化了陶瓷器物的表面,同时也传递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
综上所述,中国陶瓷的美学价值在于其独特的造型和装饰技艺,以及蕴含的文化内涵。
通过欣赏中国陶瓷,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其精湛的工艺和艺术之美,更能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浅谈陶瓷艺术之美
![浅谈陶瓷艺术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4ba355e1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11.png)
浅谈陶瓷艺术之美陶瓷艺术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中国文化发展的象征。
陶瓷艺术的神采和意韵,只有通过对造型、装饰的整体去审视,才能体味其中奥妙意味。
它是以线性结构组构造型姿态进行釉彩装饰,完成如诗般意境的创造。
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审美旨趣,蕴涵着民族文化精华,表现了东方艺术风采,具有永恒的美。
本文就对陶瓷的艺术之美进行阐述。
标签:陶瓷艺术;艺术之美;审美艺术;残缺美一、陶瓷艺木设计之美陶瓷的美有很多种,首先我们看一下它的设计美它的塑造是由土、水、火等基本材料构成的,所以要想塑造完美的陶瓷,需要掌握水土的揉合性、流变性及烧结性同时还要驾驭材料注重造型和装饰的完美结合,呈现完美的陶瓷形态所以它的设计美主要体现在材料、造型装饰、工艺等众多方面,在材料方面,陶瓷需要水、土、火的有机结合,在设计时要良好的把握材料,了解材料,运用材料,同时还要掌握火的的运用,因为在最后一步,火的烧结对陶瓷的形态很重要,掌握好温度和湿度,才能达到那个切合点,产生“鬼斧神工”的完美效果,在造型方面,我们知道事物越简单,越具有特色美陶瓷也不例外,陶瓷简单的造型通常更能体现审美意趣,更具有宽广性和包容性因为它的简单造型给我们的感觉是确定、具体和可触摸的,它概括性的诊释着它的外在美,设计和制造出美丽形态的陶瓷器型拿一个将军罐造型来说,其外部形态非常简单、明确,主题一目了然同时又从它外部能了解到厚重底部的庄重威严;肩部上升性;腹部横展性;下腹崇高性整体造型显得很端庄、威严和稳重,方圆旨有、起伏不一、完全一件天然成品,很自然、所以这款造型在视觉和触觉,都会让人感到清新和快乐。
二、陶瓷艺术造型的形体美陶瓷艺术造型形体之美具有着广泛的含义。
从器物功能上说,它应该从属人体工程学;从材料上说,它应符合材料成型、复制、烧成的特性;从造型上说,它应遵从力学原理及泥性。
归根结底,应该是一个和谐统一体,进而达到各得其所、恰如其分、相得益彰的审美要求。
陶瓷艺术造型,无论单纯还是复杂,在形式处理上,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整体与局部之间,应取舍得当,使整体统一合理,符合内在和外在的视觉和心理的互相照应。
浅谈陶瓷器形之美—“器”与“道”
![浅谈陶瓷器形之美—“器”与“道”](https://img.taocdn.com/s3/m/9584152d168884868762d6f7.png)
浅谈陶瓷器形之美—“器”与“道”作者:李莎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4年第10期摘要:陶瓷的造型演变有着各种可能和因素,器形中的造型便是集“器”之用与“道”之意于一体。
通过具体描述几种思维方法,并结合陶瓷艺术的特殊性来分析如何将“器”与“道”融于器形之中。
只有弄清楚它的特殊性,才能真正深刻体会陶瓷器形之美。
关键词:陶瓷;器;道;物象;意味陶瓷首先是为“用”而产生,然后不断演变和发展的。
但是,陶瓷又超越了一般的实用性,不单单作为一个个罐、盘等容器存在,它还是艺术,作为人们精神世界的物化象征,蕴蓄着至今猜不透、说不清、道不明的内涵和意味。
陶瓷的实用功利性和超越实用的精神性,统一于器形。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即作为容器的实用之具是陶瓷的“器”,作为精神的物化是陶瓷的“道”。
原始先民们在陶瓷的创造中的那种感悟和精神的陶铸,或许不会有老子式的抽象概括和理性的认识,但或许曾为“道”“器”观念的生成和关系的理解提供了某些基础。
陶瓷的造型演变有着各种可能和因素,但是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先民们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将自身的感受投射于器形的创造之中,或者无意间按照当时的“美的规律”来创造,来将陶瓷的“器”与“道”结合于一体。
一、观物取象观物取象是中国传统造型中的基本方法,即通过先观察物体,再取之兆象。
这种艺术的思维方式影响艺术创作的许多方面,当然对独特的陶瓷造型有深刻的影响。
观物是依据世间自然界和社会的万事万物作为对象,作为造型的原型,然后进行丰富和加工。
其次,“物”作为造型的原型,并不是简单的模仿照搬物的形象或属性,而是对物有着整体的把握,进行综合的一个心理过程或者复杂的实践过程,才能正确“取象”,最终成为“形”。
最开始的陶器的造型多为直接取象,如圆形、半圆形、葫芦形的碗、盆、钵,以及模仿动物造型的陶鸟、鹰鼎、陶猪,模仿植物造型的水瓢、水壶造型等等。
这些造型有的是直接整体取象,有的是局部的模拟和变形。
浅谈中国传统陶瓷设计艺术的审美性
![浅谈中国传统陶瓷设计艺术的审美性](https://img.taocdn.com/s3/m/7b396d56804d2b160b4ec01e.png)
服从于陶瓷器具 的整体气势 和韵味。
1 中国传统陶瓷设计艺术的审美体现——“ 以载道” 技
得珍藏 和研 究。
“ 天人合一 ” 的传统 哲学思想 , 相互关 系的深远意 图。陶瓷艺 术也十分强 调运用流动 的 线条体现节奏的韵律 。流动的线条体现出陶器外 观形态 的韵律 , 纹 饰的构图与陶瓷整体造 型的完美契合 , 用流动韵 律的外在形式表现
艺 术传媒 叠
浅 谈 中国传 统 陶瓷设 计 艺 术 的 审美 性
晁 爽 余 玮
湖北・ 武汉 407 ) 300 ( 汉理 工大 学艺术 与设计 学院 武
中图分类号 :0 12 J 6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7 9 (0 93 — 7 - 1 1 7 — 8 4 2 0 )3 2 5 0 6
3结语
在 一切 以人为 本 , 注重 和谐发 展 的当今 社会 , 现代 艺术设 计 无所 不在 、 无所不包0 。传统 陶瓷艺术经过人 的塑造 , 的埠炼 , 火 以 它独特 的端庄秀 丽 , 富有 民族性 的造型 和装饰 , 火焰 的煅烧 与 在
陶瓷又是“ 人与物” 的契合 , 陶土材质 的 自 然属性拉近 了它与人的距
中国哲学体现在儒释道 中, 中国人的思想意识 根深蒂固 , 艺术 家在创作艺术品时也使得技术 能够 与“ ” 道 融合 , 追求 一定的境界 。
中国陶瓷艺术的创造发展 , 也是 中国古代 技与道关 系的发展 , 体现 了中国特有 的艺术魅力 。陶瓷艺术不仅是艺术与技术 的结合 , 也承 载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造物家的智慧与创造力 。 早在新石器时代 , 人类 就发现 了制 陶的方法 , 后来 随着 生产力 的提高 , 器物造型初步标 准化 , 不但提高 了生产效率 , 而且规范 了造 型与装饰的模式。 陶瓷是 “ 土与火 ” 的契合 , 泥土 的质感和火 的温暖。
汝窑瓷器的造型与装饰艺术
![汝窑瓷器的造型与装饰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885e8821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e9.png)
汝窑瓷器的造型与装饰艺术汝窑瓷器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装饰艺术而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瓷器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巅峰,展现了中国工匠的卓越技艺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汝窑瓷器的造型和装饰艺术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探索其中的艺术之美。
一、造型艺术汝窑瓷器的造型以简约、纯粹为特点,追求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其造型多以器形匀称、线条流畅的容器为主,如瓶、罐、碗、盘等。
这些容器的形状设计简洁大方,注重整体的和谐感。
首先,汝窑瓷器注重线条的流动感。
以汝窑青瓷为例,其瓶身线条流畅,犹如水流一般自然。
在制作过程中,窑工们巧妙地利用重力、旋转等物理原理,使瓷器在烧制时形成优美的曲线,增添了瓷器的艺术魅力。
其次,汝窑瓷器侧重器物的比例和平衡。
在造型设计中,汝窑瓷器追求整体的谐调和均衡感。
无论是瓶身高度与瓶口大小的搭配,还是器底与瓶颈的比例协调,都显示出工匠对器物比例的精准掌握,使瓷器的外观更加美观大方。
再次,汝窑瓷器的造型注重细节的雕琢。
器物细节的处理使瓷器更显精细。
汝窑青瓷的菜饭碗,碗身纤薄而腹大,碗口平整,底足矮小,突显了汝窑制品的细腻之处。
此外,瓷器器底的处理也很重要,汝窑青瓷的底足多为三足、四足,形成独特的支撑结构,增加了瓷器的稳定性。
二、装饰艺术汝窑瓷器的装饰以天然独特的青瓷釉色著称,以及精致的刻花和绘画等技法为辅助,使瓷器具备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首先,汝窑瓷器的青瓷釉色是其最大的特色之一。
青瓷釉色是汝窑瓷器的重要特点,通过特殊的烧制工艺,使瓷器表面呈现出深沉莹亮、青中泛紫的特殊色调。
这种青色犹如碧玉般的质感,使得汝窑瓷器更加独具魅力。
其次,汝窑瓷器还以其精湛的雕刻和绘画工艺而广受赞誉。
在青瓷基础上,汝窑瓷器常采用刻花、雕刻和绘画等方式进行装饰。
刻花以其深浅不一的纹饰、清晰有致的线条,将器物表面点缀得美不胜收。
绘画方面,汝窑瓷器多以鸟兽、花卉、云烟等图案见长,笔触细腻,色彩鲜明,富有生动感。
最后,汝窑瓷器的仿古风格也是其特色之一。
浅析宋朝时期陶瓷造型的美学特点-工艺美术论文-艺术论文
![浅析宋朝时期陶瓷造型的美学特点-工艺美术论文-艺术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8edfce6763231126fdb1117.png)
浅析宋朝时期陶瓷造型的美学特点-工艺美术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宋代陶瓷艺术的发展背景概述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建立了宋朝,随后迅速统一全国。
在经济上,统治者采取了轻赋税的政策,同时大量启用文官,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重文抑武的风气;在经济上,整个宋代商业发达,直接催生了市民文化的崛起和发展;在文化上,宋代统治者对道教极为推崇,程朱理学占据了哲学领域中的主流地位,这种对精神和哲学的追求,具体表现为人们对沉稳、超脱、内敛等意境的追求;在工艺技术上,最突出的就是,宋代在陶瓷制造技术上进行了大量的革新,每一个环节都有着明确的分工,使得陶瓷制作无论是在效率上还是质量上都获得了本质的提升。
所以无论是、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工艺技术的革新,都为陶瓷艺术的大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而造型是陶瓷艺术最为直观的表现因素,集中体现着作品的审美风格与追求,也正是得益于这些积极的因素,宋代陶瓷艺术才在造型上表现出了鲜明的美学特征。
二、宋代陶瓷造型的美学特征1.仿生意蕴美所谓仿生,就是对生活中一些动物和植物的造型进行模仿。
其在宋代之前的瓷器制作中,就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备了,成为了一种主流的造型方式,到宋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且宋代陶瓷仿生是一种有选择的仿生,即选取整个事物中最生动、最优美的一部分进行模仿,通过高度地概括,来获得形象性和抽象性的统一。
如汝窑中一些以莲花为造型的瓷器,伴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莲花逐渐成为了艺术创作中一个十分热门的对象,其高尚廉洁的寓意,受到了多个阶层的普遍认可。
宋代的莲花瓷器作品,较少采用整个莲花为造型,基本上都是选取花瓣的一部分,或是完全绽放,或是含苞放,都制作得十分生动,给人一种清丽高洁的享受,从而表现出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深层次的意蕴表达。
又如汝窑生产的天青葫芦瓶,其造型形神兼俱,特点是上小下大,大小比例精准,看上去整体十分和谐,同时也把葫芦所代表的多子多福的寓意生动地表达了出来。
中国传统瓷器之美
![中国传统瓷器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75f81481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57.png)
中国传统瓷器之美中国传统瓷器,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优雅的造型,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工艺技术和代表作品等角度,探讨中国传统瓷器之美。
一、历史背景中国传统瓷器的历史可追溯至约两千多年前的东汉时期。
那时,中国陶瓷技术已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的瓷器品种繁多,包括青瓷、白瓷、黑瓷、五彩瓷等。
每一种瓷器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自元代以来,景德镇成为中国瓷器的重要产地,并拥有了世界闻名的“瓷都”之称。
景德镇瓷器以其精细的手工艺和高雅的审美风格而蜚声中外。
明代时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瓷器开始远销世界各地,成为世界各国收藏家追逐的宝贝。
二、工艺技术中国传统瓷器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需要经历多个环节。
首先是挑选瓷土,然后将瓷土精炼成胎坯,再施以釉料,并进行装饰和彩绘。
最后,将成品放入专用窑中进行烧制。
这一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火候,以确保瓷器的质地和色泽。
中国传统瓷器的工艺技术多样,既包括青花、失彩和斗彩等彩瓷技术,也包括晶釉、哥窑和钧窑等特殊窑烧技术。
每一种技术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使瓷器在细节之处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三、代表作品中国传统瓷器中,有许多代表作品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技术而闻名于世。
其中著名的有汝窑青瓷、景德镇青花瓷、宜兴紫砂壶等。
汝窑青瓷是中国传统瓷器中的瑰宝,其韵味独特,被誉为“活化石”。
汝窑青瓷以其青翠的釉色和自然的装饰风格而闻名,成为中国青瓷制作的典范。
景德镇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代表作之一,以其蓝色的花纹和独特的绘画风格而闻名。
它以其优雅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技术,吸引了无数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目光。
宜兴紫砂壶是中国传统瓷器中的瑰宝,以其独特的材质和精湛的工艺技术而闻名。
紫砂壶因其具有吸附茶香和保持温度的特点,成为茶艺爱好者追逐的宝贝。
总结中国传统瓷器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技术,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汝窑瓷器的造型与装饰艺术
![汝窑瓷器的造型与装饰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7e6cc06f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61.png)
汝窑瓷器的造型与装饰艺术汝窑瓷器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瓷器之一,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装饰艺术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本文将介绍汝窑瓷器的造型特点和装饰艺术,探讨其对中国瓷器发展的影响。
一、造型特点汝窑瓷器的造型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线条简练汝窑瓷器注重线条的简洁流畅,强调整体的和谐美。
其造型轮廓流畅,线条流畅且有韵律感,给人一种流畅舒展的美感。
2. 器型丰富汝窑瓷器的器型非常丰富,包括瓶、罐、盖盒、碟、碗等各种器形。
无论是大器还是小器,无论是器形庄重古朴还是别致独特,都能体现出瓷器的精湛工艺和独特魅力。
3. 简约自然汝窑瓷器以简约自然的风格为主,追求朴素、自然、简单的美感。
其造型不拘泥于规矩,讲究充分发挥瓷器的原始材料和釉色的效果,既展现了材料的纯粹,也体现了艺术的自然。
二、装饰艺术汝窑瓷器的装饰艺术给人以浓郁的艺术感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釉中装饰汝窑瓷器的装饰大多以釉中装饰为主,即将装饰图案施在釉层下,再覆盖上一层透明的釉。
这种装饰方式使得瓷器表面光洁平滑,图案色彩鲜艳,且具有一定的质感。
2. 刻划技法汝窑瓷器常常使用刻划技法进行装饰,以精细的刻痕勾勒出各种图案,如花卉、动植物、人物等。
刻划技法使得装饰图案线条流畅、层次分明,展现了匠师高超的艺术技巧。
3. 断桥纹和茶叶花汝窑瓷器的装饰图案以“断桥纹”和“茶叶花”为主要特征。
断桥纹是指利用刻划技法将无数细小的线条密集排列,形成一道道如断桥的纹饰,给人以凌厉有力的感觉,展现了中国陶瓷的独特韵味。
而茶叶花则是以抽象的方式表现茶叶的形态,具有极高的装饰价值。
三、对中国瓷器发展的影响汝窑瓷器作为中国瓷器发展的重要一环,对后世瓷器的制作和装饰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汝窑瓷器的造型和装饰风格为后世陶瓷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和借鉴。
其简洁、自然、纯粹的风格影响了后世瓷器的造型设计,使得中国瓷器在世界上具有了鲜明的地域特色。
其次,汝窑瓷器的装饰艺术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
浅谈中国古代器皿设计美学
![浅谈中国古代器皿设计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d640e685cc22bcd126ff0cb1.png)
造物之 美[ . 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 ,20 ,2 M] 00 6
作者简介 宋次轩 ( 9 1 1 8 一),男,鄂 东职业技术 学院,研 究方向 :艺术设
计。
那 种 五光 十色 的彩 瓷 的 出现 ,是造 瓷 工艺 上 的又一 次 突破 ,这 是 工 艺 上对 火焰 的不 同特 性 恰如 其分 地 控制 的结 果 。宋代 瓷 器多 为 中图分类号:J ・ 素 面 无饰 ,主 要 以造 型 自身 的形式 感 与 晶莹 的釉质 作 为美 化 的主 文 献 标 识 码 :A - - 理论 与应 用 研 究学 术 论文 ( 包括 综 述 报 告 ) 要 手段 ,完 全 是~ 派洗 练 、单 纯、 规整 、精 巧 的仪 态 , 以釉 色来 表现 抽 象美 已成为 普遍 的现 象 。除 素面 瓷器 外 ,乳 浊釉 、 半乳 浊 任何 人类 的活 动 并 不 是 只 为 产 生 某 种 特 定 的 事物 而 来 ,往 釉 者有 刻花 、弦线 、形 体 自身 变化 等三 种 表现 形式 ;透 明釉者 则 往还 有其 他 的事物 随 之而 来 。就 像人 们 在对 自然 的 敬畏 中 ,有 了 采用 刻花 、划 花 、印花 的装 饰手 法 。 图腾 ;在 巫师 礼仪 的活动 中,形 成 了绘 画 、音 乐 和舞 蹈 ;在 看 到 三 、金 属器皿 中的 “ 具 匠心 ” 独 切开 的水 果 空壳 可用 来盛 装物 品时 ,用泥 头 制造 了陶瓷 器皿 ; 以 随着 铸 造技 术 的提 高 ,青铜 器 的造 型 发生 了改 变 ,促 使艺 术 及 建 筑 、雕刻 、 诗词 等等 一些 ,它们 当 中尽 管都 有 设计 的元 素存 表现 多 样化 。 西周 的青 铜器 以鼎 和 编钟 等 礼器 、乐 器 为代表 , 以 在 ,但 却 不 都 是 设 计 美 学 的 范畴 ,艺 术 美 也 在 其 中 占据 一定 位 “ ”为美 的 楚 国造型 艺术 就 是一 个典 型 的特 点 。在 17年 湖 北 丽 98
宋代官窑的陶瓷美学探讨
![宋代官窑的陶瓷美学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8f88277d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57.png)
宋代官窑的陶瓷美学探讨宋代官窑是中国古代陶瓷的一个重要代表,它的陶瓷美学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从形式美、装饰美和审美理念三个方面对宋代官窑的陶瓷美学进行探讨。
首先,宋代官窑的陶瓷形式美独具一格。
官窑的瓷器形制多样,有碗、盘、罐、瓶、壶等,各种器形间相互映衬,构成了丰富多变的形态美。
值得一提的是,官窑的陶瓷形式更加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
例如,官窑的碗和盘的底部多采用圆底、平底或扁底的设计,使得器物能够稳固地放置在桌面上,增加了使用的便利性。
此外,官窑的陶瓷形式往往简洁、端庄,不过多的修饰与装饰。
这种朴素典雅的形式美符合宋代社会文化的倡导,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儒雅的气质。
其次,官窑的陶瓷装饰美独具一格。
官窑的陶瓷装饰主要以“素雅”为特点,注重线条的流畅和比例的协调。
在装饰元素上,官窑多采用浅浮雕、线刻和划花等技法,使得装饰图案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
官窑的装饰虽然简洁,但并不简单。
它的装饰往往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富有匠心的艺术创作。
例如,官窑的装饰常以自然界的花卉、鸟兽、山水等为题材,通过精细的描绘将这些元素呈现出来,使人们在欣赏陶瓷的同时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妙与宇宙的伟大。
同时,官窑还注重装饰与器物的和谐统一,将装饰与器物的功能相结合,使得整个瓷器更加完美。
最后,宋代官窑的陶瓷审美理念主要体现在追求自然与朴实。
宋代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自然观念在这一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官窑的陶瓷以模仿自然为目的,追求自然的形态和色彩,力图将自然的美妙融入到陶瓷之中。
这种追求自然的哲学思想也体现在官窑的陶瓷审美理念中。
同时,官窑注重朴实的美感,追求瓷器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尽管官窑的瓷器经过精心的装饰和文化的陶冶,但在整体风貌上依然保持着朴素典雅的特点,没有过分张扬和炫耀。
这一审美理念不仅符合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观念,也反映了宋代社会文化的特点。
总之,宋代官窑的陶瓷美学在形式美、装饰美和审美理念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
中国传统陶瓷古老艺术的瓷器之美
![中国传统陶瓷古老艺术的瓷器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3e52b8fa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f1.png)
中国传统陶瓷古老艺术的瓷器之美中国传统陶瓷是世界陶瓷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其中的瓷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美学价值闻名于世。
瓷器作为中国传统陶瓷的代表,以其高雅、精美和文化内涵而吸引了世界范围内的收藏家、艺术爱好者和观众。
本文将就中国传统陶瓷古老艺术中瓷器的美进行探讨。
一、瓷器的外观美瓷器作为一种艺术品,其外观美是观赏者最直观的感受。
首先,中国传统瓷器的造型优雅别致,线条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无论是汉代的青瓷、唐代的釉下彩瓷,还是宋代的青瓷、明清时期的粉彩瓷,瓷器的造型都充满了设计师的智慧和艺术创意。
其次,瓷器的图案纹饰多样,寓意丰富。
中国传统陶瓷瓷器上常见的纹饰有花卉、动植物、人物、山水等,这些图案纹饰既有吉祥富贵的象征,也有表达美好愿望的寓意,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
再次,瓷器的釉色丰富多样,从素雅的青瓷到绚丽的彩瓷,色彩艳丽、纯净、饱满,令人陶醉其中。
二、瓷器的工艺美瓷器制作工艺是中国传统陶瓷古老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现瓷器美的重要手段之一。
瓷器的工艺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瓷器的胎体质地细腻坚硬,瓷胎一般无色或呈乳白色,给人以清爽、洁净之感。
其次,瓷器的釉面光亮洁净,有如明镜一般,反射光线的能力极强,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再次,瓷器的彩绘技法丰富多样,有刻画、贴花、描金、镂空等,这些工艺的运用使得瓷器更加绚丽多彩。
最后,瓷器的烧制工艺独特高超,如宋代的十二种御窑瓷器,汝窑、哥窑等烧制工艺,都是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与创新而形成的,瓷器的质地、釉色和烧制工艺的完美结合,使得瓷器具备了更高的艺术价值。
三、瓷器的文化美中国传统陶瓷的瓷器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瓷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它承载了中国古代自然观、宇宙观和人生观的内涵。
首先,瓷器的纹饰和图案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常常以吉祥寓意和美好愿望为主题,如寿星、如意、蝙蝠等。
其次,瓷器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绘画、建筑等艺术形式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以器见道,从汝瓷看中国文化
![以器见道,从汝瓷看中国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73291d2d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d0.png)
以器见道,从汝瓷看中国文化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陶瓷艺术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中国陶瓷的众多品种中,汝瓷无疑是其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工艺、精湛的技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陶瓷文化的代表之一。
通过汝瓷,我们可以窥见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深厚底蕴。
汝瓷,又称汝窑,是中国古代五大名窑之一,始烧于唐代,盛于宋代,被誉为“花瓷之祖”。
汝瓷一般呈青灰色,釉面厚腻细腻,釉色温润柔和,釉面上常有无数细密的裂纹,被人们称之为“冰裂纹”。
其造型简洁大方,线条流畅自然,富有禅意和意境,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审美理念中的“中庸之美”和“留白之美”。
汝瓷的特点首先在于其独特的原料和工艺。
汝瓷的胎体由石英砂、高岭土等多种原料混合制成,经过数次洗磨、搅拌、过筛等工序后,配以高温烧制而成。
而汝瓷的釉料则是由陶瓷石等矿物质混合而成,烧制过程中形成独特的“冰裂纹”效果。
汝瓷的烧成工艺极为复杂,需要经历多次烧制和选择性的还原气氛,才能形成其独特的色泽和纹理。
这种工艺上的精湛和复杂性使得汝瓷成为当时瓷器中的奢侈品,被誉为“宫廷瓷”。
汝瓷还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和禅宗精神。
汝瓷的造型简洁、线条流畅,富有禅意和意境。
这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中的“中和”、“含蓄”、“静美”不谋而合。
汝瓷所体现的“冰裂纹”效果也寓意着“得之淡然,放之宽容”、“得之淡泊,宽容大度”的禅宗思想。
汝瓷不仅在形式上展现出了中国古典审美的特质,更在意境上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沉稳和内敛。
汝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陶瓷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古代人认为,“人取精华于天地之间,以瓷器为瑰宝”,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汝瓷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汝瓷作为中国陶瓷的代表之一,不仅在国内备受推崇,更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它以其稀缺性、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传遍世界各地。
中国传统造物设计中的“道”“器”关系中国传统造物文化
![中国传统造物设计中的“道”“器”关系中国传统造物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2696e7d9b90d6c85ed3ac675.png)
中国传统造物设计中的“道”“器”关系中国传统造物文化自从有了人类便有了创造,而造物是创造之始。
人类的创造不外乎造物、造神,而造物却远远早于造神。
从原始人类打制石器、磨制骨贝时起人类的进化便和造物密不可分了,而在这期间造神也开始了,也使得人类在造物过程中开始逐步地有意识地把某种象征意义融合到造物运动中去了。
这一现象也就是所谓的人类艺术性的工艺造物现象,也是人类设计历史的开始,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设计的历史,而造物设计理所当然地包括所有艺术质的工艺造物在内。
从原始人制造出第一件最粗陋的工具,到21世纪各种高科技的成就,可以看作为造物设计发展的一个完整历程。
这一历程是由人类无数次的工艺实践活动所组成的。
恰恰从这个过程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相互作用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且精神文化在这种活动过程中始终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设计艺术不管是实用艺术还是装饰艺术,它能至始至终把人类的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做为一个整体,把握审美意识和现实关系以及历史特征的完美统一。
中国的历史是一部文化的创造史。
从先秦诸子百家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文化已有一个较完整的理论框架,等到儒、道、佛三教开始互相补充时,中国人文思想的灵思巧辩便达到极至,可谓尽善尽美。
孔子哲学“成人伦、助教化”的入世进取;庄子那里便是“傍惶乎、尘垢之外,逍遥乎、天为之业”的出世消极;到了佛学那里便是“打生参禅,深入涅磐”的超脱避世。
中国这一庞大的文化体系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造物设计相应的也受到深刻的影响,以至于中国古代发展成一个“造物设计大国”。
而中国的先哲们所提倡的“道”“器”关系,就为中国造物设计与中国文化哲学思想的结合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易・系辞上》里说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虽然有多种解释,但抽繁存简,其实是古人对物质和意识规定的两个名词。
所谓“道”者,规律也,自然的美的规律,“器”者,指日常用具也。
特别是明宋以来,随着重道轻器的思想渐渐滥觞,“形而上”和“形而下”作为哲学的两个相互对立又互为依存的范畴,却演变成了不平等的境遇。
浅谈陶瓷艺术之美
![浅谈陶瓷艺术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743035ce0c22590102029d3b.png)
实用 , 开始具有观赏价值。 它在工艺人 的手 中开始升华 , 赋予很 多生活色彩 , 蕴含着独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美 。
1 陶 瓷艺 术设 计 之 美
物品, 但是给人 的感觉是不一样 的, 特别 是陶瓷体线性美 , 但同 时有大相殊 异 , 都突显有凝拙 , 有端庄威严 、 有 自然而成等视觉 和触觉 冲击 与感 受。进而人们产生一种 自然协调 、 气 韵贯通的 陶瓷艺术意识 。 我们知道完美优异的陶瓷艺术 品, 凭借线韵 、 线
关键 词 : 陶瓷; 陶瓷 艺 术 : 艺 术 美
中图分类号 : J 5 2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 0 0 3 — 5 1 6 8 ( 2 0 1 3 ) 2 3 — 0 0 4 8 — 0 2 中国陶瓷博大精深 , 陶瓷艺术 源远流长 。确实 , 陶瓷是我
线性美指向。 其纵横相错 , 孕育体量 , 充满力量 。 所 以, 线不单纯 是一条直线或线段 , 线所组合 的形更具特色线性美 。每个人对 线性美 的理解各样 , 所 以做 出的造型 , 各种各样 , 虽然都是 瓷器
摘
要: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 民族文化 , 有着深厚的文化底 蕴, 尤其是 中国古代 的古老发 明 , 更是体现 中国 自身的文化魅 力。特
别值得一提 的是 中国古代 的陶瓷, 陶瓷艺术的历 史可 以说有 着悠远的历 史工艺精 湛的彩 陶、 白瓷 、 青花瓷更是突显 东方魅力 , 以自 身的独特和独创在海 内外享有 美誉 , 是 我国文化 宝库 中灿烂的 宝藏 , 是我 国文化 宝库 中一束绚烂的光束 。 同时, 陶瓷不仅外在 关, 也 有深刻的 内在 美。 是具有实用和观 赏双重价值 的集合体 , 它的艺术美是任何 其他 工艺美术都无法企及的。 接下 来我们一起 看看陶瓷 究竞有哪 些艺术之 美。
浅谈陶瓷的造型美
![浅谈陶瓷的造型美](https://img.taocdn.com/s3/m/a710d0d9e2bd960591c677f4.png)
浅谈陶瓷的造型美陶瓷造型设计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体现美感,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使画面和造型在构图、造型、色彩等整体之间相互配合,适宜得当。
对于陶瓷造型的欣赏,我们的视觉是在形体的各种因素变化中,寻求情趣和韵味,并且在这当中感受感官和视觉的刺激,达到空间和平面的美感。
因此陶瓷造型设计中要注意造型各个方面的统一。
一、陶瓷造型形体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和谐统一陶瓷造型形体的构成要素之间本身都存在着差别和对比,如果不存在差别和对比也就无美感可言。
差别和对比是陶瓷造型各种因素矛盾对立统一的结果,也是陶瓷造型中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陶瓷造型设计中,应尽量避免那种功能效用与造型不统一的现象。
例如那种把不同功能效用的两种造型,生硬地结合成为一种造型,把作为陈设性的花瓶设计成罐盖式的就会给人以不伦不类之感,这样设计的造型既不能很好地发挥特点,反而相互抵消减弱了造型的美感。
我们知道自然界中葫芦也是由近似的两个球体组成的,但在体量上主从分明,有明显的大小变化,还有形态的变化,因此,整个形态是比较美观的,整体关系也十分统一,中国传统瓷器的葫芦瓶造型就是因为比较好地吸收了自然界的创造,造型形体之间的大小变化产生了相互对照和衬托关系,达到了整体的统一效果,一直为人们所喜爱。
二、陶瓷工艺材料和造型形式之间的和谐统一就陶瓷材料而言,种类是极其丰富的。
不同的陶瓷工艺材料,外观的效果也各不相同,有的坚实、细腻,有的疏松、粗糙,有的光润、挺括,有的毛涩、不平。
这些不同外观效果的工艺材料,不仅在理化性能方面有所差别,而且给人的直觉感受也不相同,所以不同的工艺材料应该有与各自材料特点相协调的造型形式和风格。
进行陶瓷造型设计时,在应用工艺材料方面应该明确地认识到每种材料都有相适应的造型特点。
同是瓷器,工艺瓷和普通瓷的造型也有所不同。
陶瓷造型设计就是要充分发挥不同工艺材料的特点,寻求与材料特点相适应的造型形式和风格,最后才能达到材料和形式的统一。
三、陶瓷造型的轮廓线之间的线形变化的统一单纯利用陶瓷造型的轮廓线之间的线型变化和联系,我们也能够获得协调统一关系。
美誉概论器物之美
![美誉概论器物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f9fb157f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b0.png)
美誉概论器物之美器物之美,从形态到功能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和设计的创新。
我们从玻璃器皿、陶瓷碗、银餐具到名牌手袋、精美珠宝都可以发现,这些物品在形式上或功用上都能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
以下将分别从形态与功能两个方面探讨器物之美。
形态美是器物之美的核心之一。
器物的形态既是工艺等级的体现,也决定了它是否能在视觉上吸引人、激发人们的情感与共鸣。
从它的线条、色彩、材质等方面表现出的美感,足以使得器物成为生活中精神文化的传承者。
例如,中国的陶瓷制品,具有特殊的造型、花纹和色彩,细腻的纹饰和优美的产品外形,让人感到非常的舒适和温馨。
而像hermes、chanel、LV这些时尚品牌,他们的手袋、鞋子等单品都是在造型设计上下了大量功夫,通过线条、色彩的组合,展现出时尚、高贵、优雅之美。
然而,在美感之外,器物的最终价值还体现在其实用价值上。
成功的器物设计应该不仅仅能吸引消费者眼球,更重要的是需要功能性的设计,能够为人们的日常使用带来便捷和舒适体验。
比如,对于一只银餐具来说,除了优美的外观外,更需要具有便于使用和清洗、不易生锈等功能特性;又比如说,一台苹果电脑,非常流畅且美观的操作系统,让用户使用的体验更加舒适,准确反应了计算机的功能与实用性。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器物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样的功能性产品,就会因为其具有卓越的视觉效果而成为一种特别的奢侈品。
如Bose的音响,无论是音效还是外观都更为具有吸引力和高雅性,在很大程度上都超越了功能属性本身。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下,器物之美的脉络可能会有多种变化,但是对人们实际生活的帮助是不会改变的。
因此,无论是从形态还是功能的角度,器物之美都在不断地演进和变化,无论贵贱或是物质、虚无,都有着各自独特的魅力,成为全球人们心目中一种共同的审美趣味与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度的关注和追求这些美好的器物,从而让人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美好。
尤其是在现代城市中,器物之美成为了现代人的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也是文化和精神的体现,同时更是人们心灵的滋润和表达。
陶瓷的美学特征
![陶瓷的美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a5bcda43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54.png)
陶瓷的美学特征一、引言陶瓷是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艺术品,它既是实用品,也是艺术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特征。
本文将从陶瓷的材质、造型和装饰等方面探讨其美学特征。
二、材质1. 陶瓷的种类陶瓷包括瓷器、陶器和石器三种。
其中,瓷器以白色为主要色调,质地坚硬细腻,透光性好;陶器以红色为主要色调,质地粗糙厚重;石器则以黑色或灰色为主要色调,质地坚硬沉重。
2. 陶瓷的制作工艺制作陶瓷需要经过原料准备、成型、干燥、装饰和釉料施加等工序。
其中最重要的是釉料施加环节,它决定了陶瓷表面的光泽度和颜色。
三、造型1. 立体感立体感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存在感。
在陶瓷制作中,通过对形态、线条和比例等因素进行处理,可以使作品具有立体感。
例如,陶瓷花瓶的造型可以通过在颈部和腹部进行收缩和扩张的处理,使其呈现出流畅的曲线和饱满的立体感。
2. 简约美简约美是指用最简单、最精练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主题和情感。
在陶瓷制作中,采用简约美的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加朴实自然、清新雅致。
例如,日式陶瓷以其朴素自然、简洁明快的特点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陶瓷之一。
四、装饰1. 彩绘彩绘是指在陶瓷表面上使用各种颜料进行绘画。
彩绘可以使陶瓷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增加了艺术品位。
例如,景泰蓝采用了五彩釉料,在白色胎体上描绘出五彩斑斓的图案,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
2. 雕刻雕刻是指在陶瓷表面上进行刻画或浮雕等工艺处理。
雕刻可以使作品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同时也增强了它们的艺术价值。
例如,青花瓷采用“蓝料勾线,水墨填色”的技法,使得作品具有了深远的历史文化底蕴。
五、结论陶瓷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材质、造型和装饰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陶瓷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浅谈中国传统陶瓷造型与装饰之美
![浅谈中国传统陶瓷造型与装饰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c13e15a4dd3383c4bb4cd262.png)
强 了定居 生活的稳 固性 。 我们在探 讨陶文化 时总是离
过 专 门训 练的人 也未必能 生产 出如 此美感 的产 品来 。 在原始彩 陶产生前 肯定还 有更原 始的彩 陶? 一连 串的
为什么终究 是长长 的问号 , 没有正确 的答案 可寻。 从我们 已知 黄河 中上游 的仰韶 文化 、 海一带 的 沿
大 汶 口文化 、 山文 化 、 龙 浙江 河姆 渡 遗址 中 出土 了大
在西 方 人 的 眼 里 , 国被 称 为 “ H N ” 器 大 中 C IA 瓷
如盛水 用 的尖 底瓶 , 腹装 饰漩 涡纹 , 侧 配置 的 系 颈 两 耳放 在腹部 最宽 处 , 方面 为方 便 系绳 , 一 另一 方 面更
符合力学 原理 , 中汲水 时省力 、 河 提携方便 , 而且 配置
赵 良
( 铝 工 艺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兴 24 2 ) 无 宜 12 1
摘 要 中国是 陶 文化 的古 国, 陶瓷 的 产 生一 开始 就 兼 有 实用 和 审美 的双 重 功 能 。
从 原始 彩 陶到唐 宋 青 瓷、 明青花 , 元 几千 年来 , 个 时代 都 出现 了各 具特 色 的 经典 作 每
在它们身上凝 聚着先 民们几千 年 陶艺设 计 的传承 、 创
新、 文化与智 慧的缩 影呢?每件 作 品都是 一个 精彩 的
故事 , 它似乎 在 向人 们诉说 着 非 同一般 的来 历 , 们 人
浅谈陶瓷乐器___
![浅谈陶瓷乐器___](https://img.taocdn.com/s3/m/aa1816ae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b5.png)
38浅谈陶瓷乐器赵 丹收稿日期:2011-08-01陶瓷乐器以其特殊的材质和独到的工艺制作而成,音域宽广、音色优美、质地清纯,是其他乐器所不能比的。
陶瓷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中一朵灿烂的奇葩,在我国古代陶瓷史和音乐史上,曾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发挥过无可替代的作用;直到今天,它仍然在陶瓷艺术领域和音乐领域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例如,景德镇的“十七女子瓷乐坊”,是目前世界上一支独一无二的演奏陶瓷乐器的艺术团体,她们在上海世博会上的精彩演出,让前来参观的人们领略到瓷与音乐完美结合,使人们对古老的陶瓷艺术更加神往。
陶瓷乐器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据现有的文字考证,最晚到春秋时代陶瓷乐器已广为流行。
如编成于春秋时代的《诗经》中就有这样的诗句:“坎其击缶,宛丘之道。
”(《诗•陈风•宛丘》)这里的“缶”就是当时非常流行的一种陶瓷乐器。
其后的《庄子•至乐》载:“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一作‘覆’)盆而歌。
”庄子所“鼓”的“盆”也是一种陶瓷乐器,就字面分析,“缶”的口小而“盆”的口大。
再后来,这方面的例证就更多了,陶瓷乐器在其最初形成时,主要以打击乐器为主,并在我国古代有很高的地位,它与“瑟”同样有举足轻重作用。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推进,制陶业在材料、技术、工艺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陶瓷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陶瓷与音乐的联系也更显密切。
陶瓷乐器发展到今天,制作更加精美、技术含量更高、品种也更加齐全。
就其质地而言,分为陶、瓷两大类;就其演奏方式而言,又可分为打击、吹奏、弹拨三大类。
其中打击类陶瓷乐器有瓷瓯、瓷铃、瓷鼓、瓷磬等,吹奏类陶瓷乐器有陶埙、瓷笛、瓷箫、瓷唢呐等,弹拨类陶瓷乐器有瓷琵琶、瓷扬琴、瓷二胡等。
这些陶瓷乐器有的是原始陶器演变而来,仍保留了它的古色古香,如瓷鼓;有的是对青铜乐器的成功借鉴,如瓷磬、瓷管钟;还有的是模仿丝竹乐器制成,如瓷笛、瓷箫、瓷二胡。
无论是原始陶器的演变,还是对其他材质乐器的模仿和借鉴,陶瓷乐器始终都保持着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器以载道-器以载道心生乾坤
![器以载道-器以载道心生乾坤](https://img.taocdn.com/s3/m/e7958281f46527d3250ce06b.png)
器以载道:器以载道心生乾坤瓷器价值的真正体现并非工艺水准之高低,而在于使用体验之愉悦。
体验之于陶瓷,其重要性往往更甚于陶瓷本身,其他的物品也是如此。
所有物品的工艺都有高度和极致,但每个人的体验却绝无相同,一件东西被制作出来,都离不开体验,完美的体验应当是:具有冲击力也必须耐人咀嚼,不是强刺激但却恰当好处的醒目,这样的高度也许永远无法到达,但至少,我们知道高度在哪。
2012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真如堂用自己的方式向那些高度致敬。
展览如期开展,一如厨师的菜肴将被食客品尝,展览亦将亮相,难免有些许忐忑,但如织的人流和颇多的谬赞让我们很是快慰。
如今,艺术品的消费越来越多的从实体向体验转换,这也一定是将来的趋势。
展览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物品陈列,货架式的摆放和推销介绍式的售卖方式已经不符合高端消费人群的审美需求和购买心理,真如堂用带有实验性质的场地布置和艺术品陈列为观者带来了全新的陶瓷体验。
展览中,展品在最大程度上尽量与环境融和,并不以独立之形式吸引眼球。
大多数人都希望作品与众不同,并认为风格是必须存在的,没有辨识度的作品无法立足,但所谓风格只不过给自己贴上标签而已,茶器或是香具诸类作为实用性质的作品,它需要在空间环境中存在,通过日常使用和时间沉淀完成所谓风格的描述。
瓷器代表的是一种客观生活情趣,一种工艺水平,一种审美理念,一种价值取向。
但最重要的是,它必须与人的生活发生关系,否则,与瓷器被制作出的初衷背道而驰。
在我们眼里,此次展览难称尽善尽美,时间若是再宽裕些,细节当更加可经推敲,哪怕只有极少数人注意到。
严于律己,该是最佳的自我评价准绳。
对于真如堂风格的评价,听的最多的是雅致、文人气、小清新。
但我们的自我要求并非如此,文人画更注重的是文化品格而不是形式,当然技术是必须的,选择题材和风格亦是审美体现,但要做到"器以载道",厚重感不可缺少,文人追求飘逸轻松,但深沉理性更体现文化内涵。
读书、练字和生活感悟比技巧更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 物取象 是 中国传统 造型 中的基本 方法 , 即通过 先观察 物体 , 再 取之兆象 。 这种艺 术的思维 方式影 响艺术创作 的许多方 面 , 当然对独 特 的陶瓷造 型有深 刻 的影 响 。观物是依 据世 间 自然 界和社 会 的万事 万物作 为对象 , 作 为造型 的原型 , 然 后进行 丰富和加 工 。 其次 , “ 物” 作 为造 型的原 型 , 并 不是 简单 的模 仿照 搬物 的形象或 属性 , 而是对 物有
着 整体 的把握 , 进行 综合 的一个 心理过 程或 者复杂 的实践过 程 , 才 能 正确 “ 取象 ” , 最终成 为 “ 形” 。最 开始 的陶器 的造型多 为直接 取象 , 如 圆形 、 半 圆形 、 葫芦 形 的碗 、 盆、 钵, 以及 模仿 动物 造 型的 陶鸟 、 鹰鼎、
陶猪 , 模仿植 物造 型 的水 瓢 、 水壶造 型等等 。这些造 型有 的是直 接整 体取 象 , 有 的是 局部 的模 拟和变形 。主要 的特 点是较 多的直接 观物模
它还 是艺术 , 作 为人们 精神世 界 的物 化象 征 , 蕴 蓄着至今 猜 不透 、 说不 清 、 道 不 明器形 。“ 形 而上者 谓之道 , 形而 下者谓 之器” , 即作
,
陶 瓷 又 在 首 超 先 越 是 了 为 一 “ 般 用 的 ” 而 实 产 用 生 性 , 然 不 后 单 不 单 断 作 演 为 变 一 和 个 发 个 展 罐 的 、 。 盘 但 等 是 容 , 器 陶 存 瓷
物象形 。 其 天机 迥高 , 思 与神和 , 创意立 体 , 妙合化权 。 ” 画人 物山水时 更 多的加入 了艺 术家 丰富 的情感体 验 , 不仅 仅是 “ 物” 的简 单写 生和 模拟 。陶瓷的造型 中没有 中国画那样有着 明显的体现 , 而 必须 以 陶瓷 自 身 的材质 特性来做 符合 自身规律 的物化 。在原有 形的基础 上 由简 单 的模 仿进入 到象形 取意 阶段 , 再融合 自身 的情感体验 , 即保 留了基 本形态 , 又创 造 出了千姿百 态的新 的形制 。如 同样是碗 、 盘、 杯、 罐等 物, 其大体 都保 留 了一 致 的形态 , 但仔 细研 究又各 不相 同 , 有着 数不 胜数 的细微 变化 , 蕴 含着不 同 的能 工巧匠 的艺术最求 和韵 味。从 “ 观 物取 象 ” 到“ 象形取 意” 再 到“ 创意 立体 ” 并 不是一层一 层 的递 进 , 不是 简单 的“ 进化 ” 过程 , 不是后者 取代前 者 , 而是 结合“ 器” 与“ 道” 的思维 方式 , 其 中不仅 融合 了象形 的因素 , 同时又 是在 不断 超越 , 取其 形 中 所包含 的“ 意” 加 以创造性 以及情感性 的发挥 。
是 对物象原本 的直接 表现和模拟 , 在 器形艺术 中有 着直接 的反 映。以 现 实生 活中的物 象为形 的器物 不计其数 ,模仿成 为了 中国陶瓷 的重 要特 点 ; 二是在 陶瓷 的器 形中体现 了艺术家们 的精 神。陶瓷造型 的曲 线 表现 了强 烈 的韵 律感 , 人 的心灵 和观念 便 已被 熔铸其 中 , 这不仅仅 是 一种器 物 , 更是 一种文 化象征 了 。“ 道” 即“ 器” 的意识 , 就像 我们说 的“ 内在 ” 、 “ 内心 价值世界 ” 诸 如此类 。所 以 , 器形 作为文化 与艺 术的 载体 , 它有 “ 形式 ” 和“ 意 味” 的不 同层次 , 用哲学解 释就是 “ 器” 与“ 道” 的关 系 , 只有弄 清楚它 的特殊性 , 才 能真正深刻 体会陶瓷器形之 美 。
仿取 象 ,造 型绝 大部分是 对 自然 形态 的模仿 。这种 造型样 式沿用 了 “ 远取 诸物 , 近取诸 身 ” 的造型法 , 并 由简单模 仿进入 到象形 取意 的高
级阶段 。
体 圆满 中的变 化 , 也是 中国人对于 中和圆满精神 的“ 道” 的物化体 现 。 在器形 的设 计 中 , 以追 求“ 道” 为最高 的审 美标 准 , 这种“ 道” , 一
为 容器 的实用之具 是 陶瓷 的“ 器” , 作 为精神 的物化是 陶瓷的 “ 道” 。 原始 先 民们 在 陶瓷 的创 造 中的那种感 悟和 精神 的陶铸 ,或许 不 会 有 老子 式的抽 象概 括 和理性 的认识 , 但 或许 曾为 “ 道” “ 器” 观念 的 生成 和关 系的理解 提供 了某些基 础 。陶瓷的 造型演 变有着 各种 可能 和因素 , 但是 可 以确 定 的一点是 , 先 民们 运用各 种思 维方式 将 自身的 感 受 投射 于器形 的创 造之 中, 或者无 意 间按 照 当时 的“ 美 的规 律” 来 创造, 来 将陶瓷 的“ 器” 与“ 道” 结合于一 体 。
一
、
观物取象
四、 中和 圆满
中国哲学 文化 中的天人 合一 的思 想 , 特别 是 中庸 之道 、 中和之美 对 陶瓷造型有着迁 移莫化 的深刻影 响。中国古典美学讲究 圆整 、 圆妙 等, 禅宗认 为 “ 物我 同根 ” 、 “ 物我 唯一 ” 追求 心物 同 圆 , “ 以圆为 美 ” 的 思想 。器 形既是 应物象形 的过程 , 也是 追求和谐之美 的“ 道” 的物化 过 程。 在 陶瓷 的造 型演 变化发 展过程 中, 千姿百态花样繁 多但没有走 向 极端 , 更多 的是符合 日 常 的生活化 的具象 造型 。 日常的器物 造型 , 从 美 学风格上 来说 ,主要体 现的是 一种优美 ,追求 中和之美 的美感效 果 。中和之 “ 和” , 意味着不 同质 的配合 , 并不 完全是 某种具体 手法 的 或样 式的相 同或相加 , 不 是把同质 因素组合在一起 。造 就了陶瓷器形 造 型求静 不求 动 , 求 正不 求奇 , 不怪 异 , 不 奇巧 , 平易 又不 平淡 , 蕴 蓄 着深 厚的韵味 。 这种 造型变 化是 在把握 整体和谐 中的变化 , 在追求整
浅谈陶瓷器形之美一“ 器’ ’ 与“ 道’ ’
■ 文 /李莎
- 摘要 : 陶瓷的造 型演变有着各种可能 和因素 , 器形中的造 型便 是集 “ 器” 之 用与“ 道” 之意于一 体。通过 具体描述几种思维 方法 , 并结 合陶瓷艺 术的特 殊性来分析如何将 “ 器” 与“ 道” 融 于器形之中 。只有弄清楚它 的特殊性 , 才能真正 深刻体会 陶瓷器形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