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常用的统计分析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100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高频率计算公式

100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高频率计算公式

【HR干货】100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高频率计算公式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3、月员工离职率:2×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100%4、月员工新进率:2×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100%5、月员工留存率:2×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100%6、月员工损失率:2×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100%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四、培训统计分析公式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五、HR常用公式分析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6.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7.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8.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9.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11.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12.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13.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备注:当月应工作天数=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当月有效工作日=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六、成本效用评估: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2、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3、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4、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5、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七、数量评估: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4、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5、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6、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八、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1、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2、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3、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4、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5、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6、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人事(HR)常用公式分析

人事(HR)常用公式分析

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 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 21.75天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备注:当月应工作天数= 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当月有效工作日= 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 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 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成本效用评估: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数量评估: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劳社部发[2008]3号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513号)的规定,全体公民的节日假期由原来的10天增设为11天。

人力资源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人力资源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2016-02-10人力资源研究人力资源研究1. 人事费用率:人事费用率指人力成本占销售额比重。

该指标反应了人力成本的投入产出比,计算的是人力成本投入在企业总收入中的份额,是最能直接反应人力使用效率的一个指标。

计算公式:人事费用率=人事费用总额/营业额*100%2. 人均劳动生产力:人均劳动生产力是指每一个劳动力平均所创造的公司营业额。

计算公式:人均劳动生产力=公司营业额/劳动力人数(员工人数)3. 人事费用投入产出率:该指标反应的是每投入1单位的人事费用,能产生多少单位的营业收入。

计算公式:人事费用投入产出率=公司营业额/人事费用总额4. 人力成本利润贡献率:人力成本利润贡献率指企业投入的人力成本代价与企业最终获得的以利润表现的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计算公式:人力成本利润贡献率=税前利润/人事费用总额5. 薪资占人事费用的比例:计算公式=薪资总额/人事费用总额*100%6. 人均薪资与人均劳动生产率的比例:人均薪资与人均劳动生产力的比例关系在于说明薪资与劳动生产力的变化关系,如人均劳动生产力越高,人均薪资越低,则对投资者而言,投资报酬率越高,也就是投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这个指标数字越大,公司老板越高兴啊)。

计算公式=人均劳动生产力÷人均薪资*100%7. 培训费用占人事费用的比例:计算公式=培训费用/人事费用总额*100%8. 人均招聘成本:计算公式:人均招聘成本=招聘费用总额/到岗总人数9. 离职率(主动):主动率职率=主动离职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2)*100%,关于离职率的计算,有好几种计算方式,简单化,就采取这种最常用的计算方式:离职率=离职总人数/(期前总人数+期间入职人数)HR必收藏的50条最常用的计算公式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天×当月考勤天数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天÷8小时×倍×平时加班时数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四、培训统计分析公式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HR常用公式分析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6.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7.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8.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9.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11.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12.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13.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天14.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备注:当月应工作天数=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当月有效工作日=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天/当月应工作天数: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成本效用评估: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数量评估: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工资计算=月工资/*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

人力资源人员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

人力资源人员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

人力资源人员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数量评估: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成本效用评估: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

50个HR常用的计算公式

50个HR常用的计算公式

50个HR常用的计算公式在企业HR的日常工作中,经常要计算很多数据,比如入职率、离职率、出勤率等等。

每个数据的计算方式都不复杂,但是类似的数据有几十个很容易混淆?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大约50个HR常用的计算公式,可供参考。

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

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

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

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

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

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

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

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

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

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人力资源从业者最常用的计算公式

人力资源从业者最常用的计算公式

人力资源从业者最常用的计算公式01 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02 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03 常用工资计算人力资源成本分析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04 培训统计分析公式1.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05 HR常用基础公式汇总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4.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5.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6.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7.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8.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9.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10.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11.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12.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13.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14.当月应工作天数: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15.当月有效工作日: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16.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17.生产型企业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06 成本效用评估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2.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3.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4.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5.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07 数量评估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4.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5.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6.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08 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1.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2.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3.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4.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5.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6.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人力资源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人力资源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2016-02-10人力资源研究人力资源研究1.人事费用率:人事费用率指人力成本占销售额比重。

该指标反应了人力成本的投入产出比,计算的是人力成本投入在企业总收入中的份额,是最能直接反应人力使用效率的一个指标。

计算公式:人事费用率=人事费用总额/营业额*100%2.人均劳动生产力:人均劳动生产力是指每一个劳动力平均所创造的公司营业额。

计算公式:人均劳动生产力=公司营业额/劳动力人数(员工人数)3.人事费用投入产出率:该指标反应的是每投入1单位的人事费用,能产生多少单位的营业收入。

计算公式:人事费用投入产出率=公司营业额/人事费用总额4.人力成本利润贡献率:人力成本利润贡献率指企业投入的人力成本代价与企业最终获得的以利润表现的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计算公式:人力成本利润贡献率=税前利润/人事费用总额5.薪资占人事费用的比例:计算公式=薪资总额/人事费用总额*100%6.人均薪资与人均劳动生产率的比例:人均薪资与人均劳动生产力的比例关系在于说明薪资与劳动生产力的变化关系,如人均劳动生产力越高,人均薪资越低,则对投资者而言,投资报酬率越高,也就是投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这个指标数字越大,公司老板越高兴啊)。

计算公式=人均劳动生产力÷人均薪资*100%7.培训费用占人事费用的比例:计算公式=培训费用/人事费用总额*100%8.人均招聘成本:计算公式:人均招聘成本=招聘费用总额/到岗总人数9.离职率(主动):主动率职率=主动离职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2)*100%,关于离职率的计算,有好几种计算方式,简单化,就采取这种最常用的计算方式:离职率=离职总人数/(期前总人数+期间入职人数)HR必收藏的50条最常用的计算公式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四、培训统计分析公式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HR常用公式分析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6.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7.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8.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9.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11.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12.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13.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14.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备注:当月应工作天数=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当月有效工作日=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成本效用评估: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数量评估: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

人力资源人员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

人力资源人员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

人力资源人员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

75 天×当月考勤天数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 天÷8 小时×1。

5 倍×平时加班时数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 天÷8 小时×2 倍×假日加班时数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 天÷8 小时×3 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10、人均人工成本: 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四、培训统计分析公式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HR 常用公式分析1。

人力资源人员最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超详细

人力资源人员最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超详细

人力资源人员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人力资源的从业者工作中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笔者简单统计汇总如下: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 天×当月考勤天数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 天÷8 小时×1.5 倍×平时加班时数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 天÷8 小时×2 倍×假日加班时数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 天÷8 小时×3 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 Page 2-----------------------四、培训统计分析公式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HR 常用公式分析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 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 同期销售收入总数6.招聘达成率= (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 (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7.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8.人员流动率= (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9.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11.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 ×100%12.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13.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 21.75 天14.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 当月有效工作天x 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备注:当月应工作天数=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当月有效工作日=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 21.75 天/当月应工作天数: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1. 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 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 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 同期销售收入总数----------------------- Page 3-----------------------成本效用评估: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数量评估: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劳社部发[2008]3 号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513 号)的规定,全体公民的节日假期由原来的10 天增设为11 天。

人力资源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人力资源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人力资源常用计算公式大全2016-02-10 人力资源研究人力资源研究1.人事费用率:人事费用率指人力成本占销售额比重。

该指标反应了人力成本的投入产出比,计算的是人力成本投入在企业总收入中的份额,是最能直接反应人力使用效率的一个指标。

计算公式:人事费用率=人事费用总额/ 营业额 *100 %2.人均劳动生产力:人均劳动生产力是指每一个劳动力平均所创造的公司营业额。

计算公式:人均劳动生产力=公司营业额 / 劳动力人数(员工人数)3.人事费用投入产出率:该指标反应的是每投入 1 单位的人事费用,能产生多少单位的营业收入。

计算公式:人事费用投入产出率=公司营业额/ 人事费用总额4.人力成本利润贡献率:人力成本利润贡献率指企业投入的人力成本代价与企业最终获得的以利润表现的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计算公式:人力成本利润贡献率=税前利润/ 人事费用总额5.薪资占人事费用的比例:计算公式=薪资总额 / 人事费用总额 *100 %6.人均薪资与人均劳动生产率的比例:人均薪资与人均劳动生产力的比例关系在于说明薪资与劳动生产力的变化关系,如人均劳动生产力越高,人均薪资越低,则对投资者而言,投资报酬率越高,也就是投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这个指标数字越大,公司老板越高兴啊)。

计算公式=人均劳动生产力÷人均薪资*100 %7.培训费用占人事费用的比例:计算公式=培训费用 / 人事费用总额 *100 %8.人均招聘成本:计算公式:人均招聘成本=招聘费用总额/ 到岗总人数9.离职率(主动):主动率职率=主动离职人数/ (月初人数+月末人数 /2 )*100 %,关于离职率的计算,有好几种计算方式,简单化,就采取这种最常用的计算方式:离职率 = 离职总人数 / (期前总人数 + 期间入职人数)HR 必收藏的 50 条最常用的计算公式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

人力资源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人力资源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2016-02-10人力资源研究人力资源研究1. 人事费用率:人事费用率指人力成本占销售额比重。

该指标反应了人力成本的投入产出比,计算的是人力成本投入在企业总收入中的份额,是最能直接反应人力使用效率的一个指标。

计算公式:人事费用率=人事费用总额/营业额*100%2. 人均劳动生产力:人均劳动生产力是指每一个劳动力平均所创造的公司营业额。

计算公式:人均劳动生产力=公司营业额/劳动力人数(员工人数)3. 人事费用投入产出率:该指标反应的是每投入1单位的人事费用,能产生多少单位的营业收入。

计算公式:人事费用投入产出率=公司营业额/人事费用总额4. 人力成本利润贡献率:人力成本利润贡献率指企业投入的人力成本代价与企业最终获得的以利润表现的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计算公式:人力成本利润贡献率=税前利润/人事费用总额5. 薪资占人事费用的比例:计算公式=薪资总额/人事费用总额*100%6. 人均薪资与人均劳动生产率的比例:人均薪资与人均劳动生产力的比例关系在于说明薪资与劳动生产力的变化关系,如人均劳动生产力越高,人均薪资越低,则对投资者而言,投资报酬率越高,也就是投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这个指标数字越大,公司老板越高兴啊)。

计算公式=人均劳动生产力÷人均薪资*100%7. 培训费用占人事费用的比例:计算公式=培训费用/人事费用总额*100%8. 人均招聘成本:计算公式:人均招聘成本=招聘费用总额/到岗总人数9. 离职率(主动):主动率职率=主动离职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2)*100%,关于离职率的计算,有好几种计算方式,简单化,就采取这种最常用的计算方式:离职率=离职总人数/(期前总人数+期间入职人数)HR必收藏的50条最常用的计算公式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四、培训统计分析公式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HR常用公式分析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6.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7.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8.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9.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11.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12.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13.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14.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备注:当月应工作天数=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当月有效工作日=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成本效用评估: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数量评估: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

HR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

HR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

HR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1.平均值:平均值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个数,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

公式:平均值=(数据1+数据2+...+数据n)/n2.中位数: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按照大小排序后位于中间的数,可以反映出数据的中心位置。

公式:中位数=排序后的第(n+1)/2个数3.标准差:标准差是一组数据离平均值的距离的平方的平均数的平方根,用来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公式:标准差 = sqrt( ( (数据1-平均值)^2 + (数据2-平均值)^2 + ... + (数据n-平均值)^2 ) / n )4.方差:方差是一组数据离平均值的距离的平方的平均数,是标准差的平方。

公式:方差=((数据1-平均值)^2+(数据2-平均值)^2+...+(数据n-平均值)^2)/n5.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用于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的强度,取值范围为-1到1公式:相关系数=(((数据1-平均值1)*(数据2-平均值2)+(数据3-平均值1)*(数据4-平均值2)+...+(数据n-平均值1)*(数据n+1-平均值2))/n)/(标准差1*标准差2)6.t检验:t检验用于判断两个样本均值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公式:t = (样本均值1 - 样本均值2) / ( sqrt( (标准差1^2 / 样本大小1) + (标准差2^2 / 样本大小2) ) )7.F检验:F检验用于判断多个样本均值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公式:F=((平均值1-总体均值)^2+(平均值2-总体均值)^2+...+(平均值n-总体均值)^2)/(n-1)*(样本方差1^2+样本方差2^2+...+样本方差n^2)8.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用于建立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

公式:因变量=斜率1*自变量1+斜率2*自变量2+...+截距以上公式只是HR统计分析中的一小部分,实际应用中还会根据具体的数据和需求选择适用的公式进行分析。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HR人员对人力资源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对员工绩效、薪酬、培训等方面进行评估和决策。

HR的计算公式

HR的计算公式

HR的日常工作中,经常要计算很多数据,比如入职率入职率、离职率、出勤率,等等。

每个数据的计算方式都不复杂,但是如果类似的数据有几十个呢?是不是很容易混淆?没关系,为大家整理了大约50个HR常用的计算公式,HR可收藏备用,或者打印之后贴在边上,就可以随时查询了。

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四、培训统计分析公式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HR常用公式分析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6.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7.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8.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9.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11.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12.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备注:当月应工作天数=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当月有效工作日=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成本效用评估: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数量评估: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附录:劳社部发[2008]3号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513号)的规定,全体公民的节日假期由原来的10天增设为11天。

专业人力资源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人才状况计算公式

专业人力资源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人才状况计算公式

专业人力资源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人才状况计算公式HR的日常工作中,经常要计算很多数据,比如入职率入职率、离职率、出勤率,等等。

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四、培训统计分析公式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HR常用公式分析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6.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7.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8.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9.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11.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12.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备注:当月应工作天数=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当月有效工作日=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成本效用评估: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数量评估: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
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
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
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
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
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
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
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
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
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
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
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
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
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
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
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
四、培训统计分析公式
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