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08—11年中考题集锦

合集下载

2008年《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汇编

2008年《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汇编

2008年《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汇编编辑整理:十河中心中学刘兵舰一、课文默写(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孟子·鱼我所欲也》)(2008年丽水市)(2),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2008年双流县)(3)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义”与“利”的选择,面对选择我们常引用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的一句话来自勉,这句话是:。

(2008年吉林省)【参考答案】(1)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舍生而取义者也(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二、课文阅读(一)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1)—(3)小题(08年青岛市)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此文选自《初中语文第六册》)(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________________)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______________)(辟:______________)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集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集

一、(2008河南省:)(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廪丘:地名。

②养:供养之地。

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

④丘:孔子,名丘。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1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舍生而.取义者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皆以美于.徐公C.行道之.人弗受/是以谓之.“文”也 D.万钟于我何加.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是亦不可以已乎?(2)此之谓失其本心。

18.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19.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

(2分)二、(2008莆田市:)鱼,我所欲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所欲有甚于.生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呼尔而与.之/公与.之乘 D.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6分)(1)鱼,我所欲也。

(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6、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自文第一段,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集锦解析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集锦解析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集锦(一)一、2007年济宁市(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

普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选自《说苑》)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4 分)①故患有所不辟也患辟②纵子有赐,不我骄也赐骄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9、〔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乙〕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的高贵品质。

(4 分)10、请你从〔甲〕〔乙〕两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 3 分)参考答案:7、①祸患,灾难通“避”,躲避②赏赐傲视评分;大对一个词语得1分,共4分。

8、①不仅贤人有之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②先生您又不是向别人索要(城),别人主动送您一座城,为什么不接受呢?9、舍身取义廉洁自律评分:每空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10、答案示例:①当面对人身重要抉择时,要明辨是非,树立重义轻利、舍身取义的价值观。

②为人处世要廉洁自律,不贪不沾。

二、2007年滕州市10、解释下列加点词。

(2分)①故患有所不辟也②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11、下面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二者不可得兼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集锦

《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集锦

《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集锦班级:姓名:学号: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①万钟则不辨②礼义而受之。

③万钟于我何加焉?④为宫室之美、⑤妻妾之奉、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⑦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⑧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蹴.尔而与之蹴:(2)是亦不可以已.乎已: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2分)呼尔而与之翻译:1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答案】12.(1)及,到践踏(用脚踢;踢)(2)停止。

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

(放弃;止)13.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吆喝着给他)。

14.(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

(共10分)(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廪丘:地名。

②养:供养之地。

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

④丘:孔子,名丘。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是亦不可以已乎?译文:(2)此之谓失其本心。

2011年《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汇编

2011年《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汇编

SHZXZX 2011年《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汇编编辑整理:十河中心中学刘兵舰一、文学常识(1)《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

(2011年铁岭市)二、课文默写(1),人皆有之,。

(《孟子·鱼我所欲也》)(2011年承德市)【参考答案】(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贤者能勿丧耳二、课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2分)(2011年钦州市)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欲有甚.于生者甚:厉害B.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得到C.万钟于我何加.焉加:增加D.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2.与“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这句话中“而”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学而.不思则罔C.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D.朝而.往,暮而归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将鱼与熊掌进行对比,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

B.作者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证明自己的观点。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enxue)。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日:"万事莫贵于义。

今(如果)谓人日:'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愿意)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日:'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

故日:'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无相忘B.是义贵于其身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C.死亦我所恶不以恶小而为之D.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予观夫巴陵胜状2.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指明其意义。

通意义:3.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断子之手足A.人皆有之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吾欲之南海,何如D.醉翁之意不在酒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万事莫贵于义也。

5.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万事莫贵于义",甲文则用论证的观点。

9.《鱼我所欲也》中考真题专项练习

9.《鱼我所欲也》中考真题专项练习

《鱼我所欲也》中考真题专项练习(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①义。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②以为养。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亦甚矣。

”令弟子趣⑤驾,辞而行。

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

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⑥,取舍不苟也夫!(节选自《吕氏春秋》)【注】①诚:同“成”,实行。

②廪丘:齐国地名。

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

④丘:孔子名丘。

⑤趣:同“驱”。

⑥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万乘之君品行难与他比肩,三王辅臣的名节没有他显扬。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分辨B.万钟于我何加.焉加:虚夸C.是.亦不可以已乎是:这种做法D.动必缘.义缘:遵循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行道之.人弗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B.万钟于.我何加焉所恶有甚于.死者C.景公致廪丘以.为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 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17.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18.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列举事例,通过以前和现在对“万钟”的态度对比,论证了不能失去“本心”。

B.【甲】文中的“本心”是指一个人本来就有的羞恶之心,就是“义”,也就是“善”的本性。

C.【乙】文中孔子不肯接受景公赏赐给他的供养之地,是因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鱼我所欲也》中考真题

《鱼我所欲也》中考真题
(而)有不为
(是故)有甚于生 所欲——义
舍生取义
(是故)有甚于死 所恶——不义
4. 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这就叫作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解析】第 一段结尾的“贤者能勿丧耳”和全文结尾的“此之谓失其本心”都是文章的重点 语句, 具有结论性质。
“勿丧”,是指贤者会保持与生俱来的“羞恶之心”,不让它丢失;相反,“失其本心”正是丢 失了 “羞恶之心”。孟子在本文下面紧接着的一节说:“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 而弗由,放其心而不 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这里以心、路 比仁、义,创造了内仁外义的理 想人格结构。“放其心”,就是丢失了自己的良心。
舍生取义的精神传承
在古代有很多人坚守着“舍生取义”的精神,如屈原、苏武、文天祥、谭嗣同等等。
在近现代,在国家处于危难甚至是存亡之际,舍生取义的精神依然是很多爱国志士的选择,他们 用 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比如抗日将领杨靖宇革命信念坚定,在战斗的最后只身与 敌周旋5昼夜,弹尽粮绝决不投降,直至壮烈牺牲,时年35岁。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此章言羞恶之心,人所固有,或能决死生于危迫之际,而不免 计丰 约于宴安之时,是以君子不可顷刻不省察于斯焉。”点出了孟子之文的题旨,也提醒我们于 生活中时时反 观自省。
【解析】论证方法:比喻论证。
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 熊掌; 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 下,必须舍弃生命 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作者用鱼和熊掌分别类比生和义, 一方面形象地区分出生和义之间价值高下,另一方面也让 人们明白既然知道熊掌比鱼珍贵故舍鱼而取能堂那么在生与义之间,就要舍生而取义。

《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同,意思为:(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同,意思为:(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意思为:。

同,意思为:(4)乡.为身死而不受同,意思为:2.古今异义(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古义:今义:动词,表示答应的词(2)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今义:增加;增长3其他重点实词(1)生,亦我所欲.也欲:(2)故.不为苟得..也故:苟得:(3)死亦我所恶.恶:(4)故患.有所不辟也患:(5)贤者能勿丧.耳丧:(6)蹴.尔而与之蹴:(7)乞人不屑..焉何加:..也不屑:(8)万钟于我何加(9)是亦不可以已.乎已:(10)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4.一词多义(1)得①二者不可得.兼②未有求而不得.者也(《送东阳马生序》)(2)奉①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②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③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二、文言虚词1.之①呼尔而与之.②今为宫室之美为之2.为①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②今为.官室之.美为之3.于①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②万钟于.我何加焉4.而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②蹴尔而.与之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5.则①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②得之则.生,弗得则死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三、翻译句子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四、问题探究1.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本心”的理解。

2.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3你怎样理解“义”?请选取两位我国历史上舍生取义的人物,简单叙述其事迹。

五、理解性默写1在极端情况下,面对“生”和“义”应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孟子提出了他的主张:;。

,。

2孟子认为人不肯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原因的句子是:,。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乙文译文】跟好人相处,如同走进栽种芝兰的屋子,时间久了,就闻不到香气,便被它同化了。

跟坏人相处,如同走进了卖成鱼的铺子,时间久了,闻不到它的臭气,也被它同化了。

藏丹的地方就有红色,藏漆的地方就有黑色,因此君子必须慎重地选择和他相处的人二(五)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曾子衣敝衣以耕①,鲁君使人往致邑②焉,日:"请以此修③衣。

"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日:"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予日:"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

日:"参之言足以全其节。

"(节选自《说苑·卷四》)[注释]①衣敝衣以耕:穿着破旧衣服耕田。

前一个"衣",动词,穿衣;后一个"衣",名词,衣服。

②致邑:给一座城,邑,封地。

③修:整治。

④不我骄:宾语前置句,即"不骄我"。

骄,傲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辟也患:辟:(2)纵子有赐,不我骄也赐:骄:.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3。

《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题

《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题

《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题第一篇:《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题《鱼我所欲也》复习题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

2.请就第二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本段主要用举例说明的方法论证中心论点。

首先举穷者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从正面论证了中心论点,赞扬舍生守义之人;然后,举“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事例,从反面论证了中心论点,批评了见利忘义之人;最后,指出“见利忘义”之人已“失其本心”,总结全文。

3.生活中我们常常用“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来说明什么道理?说明利益与名声等好的事物不能同时都得到,不能药理这种好处又要那种好处。

4.第一段中的两个反问句(如诗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诗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有什么作用?用反问句强调事上有的东西比生重要,有的东西比死更令人厌恶,暗含的意思是,一旦将爱惜生命和惧怕死亡发展到极端,那么在生命受到考验的时候,人将失去准则,作出令人不齿的事情,因此,这样反问有警醒人心的作用。

5.“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的也”。

在作者看来,什么情况是“苟得”?为了获得利益或生命无视道义的存在,而放弃了道义。

6.“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按作者的意思,在什么情况下不可以“辟患”?什么情况下可以“辟患”?在义与利、生于义相冲突时,如果贪生足以害义时,不能见利忘义,当求生而不害义时,就可以“辟患”。

7.在作者看来“贤者”有怎样的特点?不为利益所动,不为强势所屈,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能坚守道义。

8.古语有“君子不食嗟来之食”这广为人知的名言,它给人以怎样的教益?做人要有自强的精神,有尊严有骨气,不能卑躬屈膝。

9.作者为什么强调“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强调他对人的重要性,可以决定人的生死。

说明有人宁可死也不愿意放弃人格和尊严。

10.“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说明什么道理?往往不合礼义的利益在多,对人根本没什么益处。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集锦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集锦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集锦鱼我所欲也中考题集锦(2012绵阳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B.蹴尔而与之蹴:踩踏C.万钟于我何加焉加:施加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恩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B.行道之人弗受有好事者船载已入而不知人之乐C.今为宫室之美为之D.此之谓失其本心山峦为晴雪所洗其人遂无以对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括和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B.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C.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仪”,观点明确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答案:6.C 7.B 8.B(2012年衡阳)文言文阅读:源:学科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①故不为苟得了②故患有所不避也10.请找出与“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中“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成王封伯禽于鲁B.告之于帝C.熟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者乎D.今诸生学于太学11.译文中画句子(2分)非独贤者有是心也12.本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这个比喻来阐述的观点(2分)13.文章阐明了“义”的重要性,你认为今天还有坚持“义” 的必要吗?为什么?(2分)(2012·兰州市)(三)阅读《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1416题(8分)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 万钟于我何加焉B.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而山不加增复前行,欲穷其林C.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D. 是亦不可以已乎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死而后已,不亦远乎15.用现代汉语译下面的句子(3分)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译文:16.简要括文段中阐述的观点(2分)14.(3分)D15.(3分)先前(有人)宁可死也不愿意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译出大意2分,关键字“乡”1分)16.(2分)人不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2011&8226;北京市)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完成第12~14题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①万钟则不辨②礼义而受之③万钟于我何加焉?④为宫室之美、⑤妻妾之奉、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⑦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⑧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注】①有教材不分段②有教材为“辩” ③有教材为逗号④有教材为叹号⑤有教材为逗号⑥有教材为逗号⑦有教材为“乡” ⑧有教材为冒号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蹴尔而与之蹴: (2)是亦不可以已乎已:13.用现代汉语译下面的语句(2分)呼尔而与之1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答案】12.(1)及,到践踏(用脚踢;踢) (2)停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放弃;止)13.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吆喝着给他)14.(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011年广西柳州)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史,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被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惠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敏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删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带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拉史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官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见而不受.夸为官宣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幂受,夸为妻要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夸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主: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孟子·告子上》)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辟:同“避”,躲避)B.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丧:丧失)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践踏)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得到)10.下列甸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A.相与步于中庭B.苛政猛于虎也c.箕运于渤海之尾D.管夷吾举于士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0分)11.把第1卷《鱼我所欲也》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此之谓失其本心12.根据《鱼我所欲也》的内容填空(2分)孟子认为人之“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他通过的取舍、箪食豆羹的取舍、的取舍等方面论证了“义”和“不义”的存在9.D(得:同”德“,动词,感激恩德)10.B(于:比,介词)11.(1)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5分,”万钟~则~加“各1分,大意2分)(2)这就叫做丧失了本来的思想(2分,”此之谓“”本心“各1分)12.鱼与熊掌,万钟(丰厚的俸禄)(2分,每空1分)(2011年广安市)阅读《鱼我所欲也》和《万事莫贵于义》,完成29-32题(15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告子上》)【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注释】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2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今谓人曰( ) (3)何故( )30.用现代汉语译下列句子(4分)(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31.【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这个比喻来阐述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的中心论点(4分)32. 【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3分)答案29.患:祸患,灾难是:这、这样谓:对……说故:缘故、原因评分说明:每空1分,共4分30.(1)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2)送给你天下,却要你的性命,你愿意这样做吗?评分说明:关键词译正确,语句通顺,意同即可每小题2分,共4分31.舍鱼而取熊掌舍生取义天下不如生命珍贵万事莫贵于义(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评分说明:每空1分32.“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1分,答到“正义、大义”均可得1分) 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2分)(贺州2011)文言文阅读(12分)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欲有甚于生者甚:厉害B.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得到C.万钟于我何加焉加:增加D.所识穷乏者得我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12.与“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这句话中“而”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B.学而不思则罔C.然得而腊之以为饵D.朝而往,暮而归13.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将鱼与熊掌进行对比,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B.作者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证明自己的观点C.屈原纵使路途再漫长,也要上下求索,终遭奸臣毁谤,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怀着悲愤投入罗江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孟子舍生取义这一主张D.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答案:11.C(加:益处,好处)12.B(原句中的“而”与B项中的“而”都是转折连词,但是A.并列连词,又,并且;C.顺承连词,来,就;D.表修饰,可不译)13.A(将生比作鱼,将义比作熊掌,是比喻论证)(2009年安省)鱼我所欲也(节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下同)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故不为苟得也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3)所恶有甚于死者恶: (4)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16.译下列句子(4分)(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17.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18.请摘录原文申的语句,填写下表(5分)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共同的追求答案:15.(4分)(1)且 (2)假如,假使 (3)厌恶 (4)史册 (各占1分)16.(4分)(1)(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以,(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2)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本心)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17.(2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各占1分)18.(5分) (中心句子各占2分,共同追求占1分)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而取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滨州市2009山东省)(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0分)(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 晏子谏景公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④逸:安乐,安闲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3)公被狐白之裘被: (4)乃令出裘发粟裘:10.译下列句子(4分)(1)此之谓失其本心(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11.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 (2分)12.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答案:9.何加:有什么好处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被:同“披”,披着,穿着裘:皮衣,御寒的衣物10.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11.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这就是失去本心“义”的表现12.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赤峰市2009 内蒙古)(四)阅读下边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21—26题(16分)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公孙仪1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2受鱼,必有下人3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注释:1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2即:假如3下人:迁就他人2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1)蹴尔而与之(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4)其弟子谏曰( )22.译句子(4分)(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23.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24.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2分)25.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2分)26.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2分)答案:(四)阅读两个文言语段21.(1)用脚踢 (2)通“辨”,分辨 (3)特别喜欢(很爱好)(4)他,指公孙仪22.(1)一碗饭,一碗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得饿死(2)先生喜欢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给的)鱼,为什么呢?23.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或: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如用自己的话答出这个意思也可)24.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25.公孙仪是个注重防微杜渐(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26.两个语段都是写在利与义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贵阳市2009贵州省)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令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20.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4分)之蹴辩已21.译划线句“此之谓失其本心”这个句子(2分)22.填空:作者用“一箪食,一豆羹”来进行论证,这属于的论证方法文段中着重论述了“ ”比“ ”更重要,人应该保有本心的道理(3分)23.请任意写出文段中具有对比性的一组句子(内容)(2分)答案:20、加.之,结构助词,的蹴,用脚踢辩,通“辨”,辨别已,停止,放弃(4分)21.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天性、天良)(2分)22.举例义生 (3分)23.“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对比;“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对比;“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对比;“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对比 (不用原文,用自己的话叙述也可)(2分)(州市2009四川省)阅读下列选文,完成6—9题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6.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4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患: (2)蹴尔而与之蹴:(3)乡为身死而不受乡: (4)是亦不可以已乎已:7.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妇拍而呜之(《口技》)B. 此之谓失其本心其真不知马也(《马说》)C.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D.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8. 用现代汉语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9. 文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分)答案:6.(4分)患—祸患,灾难蹴—用脚踢乡—通“向”,从前已—停止(一词1分)7.(3分)C(C项均译为代词“……的人”;A项分别为转折关系连词、并列关系连词;B项分别译为“他的”、“恐怕”;D项分别译为“却”、“就”)8.(6分)(1)(3分)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不可以用呢?(“甚于生”1分,“得生者”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2)(3分)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每个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非独”1分,“是心”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9.(3分)人在“生”与“义”不能兼顾时,应该舍生取义(1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答到任意2点即可,2分)(庆阳市2009甘肃省)(一)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1721题(15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7. 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两组是(4分,每个2分)( ) ( )A. 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B. 故不为苟得也为宫室之美为之C. 得之则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 乡为身死而不受便扶向路E. 宫室之美吾妻之美我者18. 用现代汉语译句子(4分)(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分)(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分)19.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3分)20.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请你给本文补充—个论据(2分)21.儒家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阅读选文第一段,想想第一段中哪一句和这一观点相近,并写下来(2分)答案:17、B D18、(1);(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我宁愿)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2)过去宁可死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去做接受它。

《鱼我所欲也》中考真题集锦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真题集锦及答案

2008—2012年《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汇编(一)(2012绵阳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B.蹴尔而与之蹴:踩踏.C.万钟于我何加.焉加:施加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恩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有好事者.船载已入B.行道之.人弗受而不知人之.乐C.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山峦为.晴雪所洗D.此之谓失其.本心其.人遂无以对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

C.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仪”,观点明确。

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二)阅读《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14——16题(8分)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万钟于我何加.焉而山不加.增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复前行,欲穷.其林C.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D.亦不可以已.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简要概括文段中阐述的观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完成第12~14题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①万钟则不辨②礼义而受之③万钟于我何加焉?④为宫室之美、⑤妻妾之奉、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⑦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⑧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完整版)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及答案

2008—2012年《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汇编(2012绵阳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B.蹴尔而与之蹴:踩踏C.万钟于我何加焉加:施加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恩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B.行道之人弗受有好事者船载已入而不知人之乐C.今为宫室之美为之D.此之谓失其本心山峦为晴雪所洗其人遂无以对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B.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C.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仪”,观点明确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二)阅读《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1416题(8分)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万钟于我何加焉而山不加增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复前行,欲穷其林C.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D.是亦不可以已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译文:16.简要概括文段中阐述的观点(2分)(三)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完成第12~14题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①万钟则不辨②礼义而受之③万钟于我何加焉?④为宫室之美、⑤妻妾之奉、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⑦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⑧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注】①有教材不分段②有教材为“辩” ③有教材为逗号④有教材为叹号⑤有教材为逗号⑥有教材为逗号⑦有教材为“乡” ⑧有教材为冒号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蹴尔而与之蹴:(2)是亦不可以已乎已: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呼尔而与之1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2011年广西柳州)--------------------------------------------------------------------------------------------------------------- (四)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辟:同“避”,躲避) B.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丧:丧失) 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践踏)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得到) 10.下列甸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A.相与步于中庭B.苛政猛于虎也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D.管夷吾举于士 11.把第1卷《鱼我所欲也》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此之谓失其本心 12.根据《鱼我所欲也》的内容填空(2分) 孟子认为人之“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他通过的取舍、箪食豆羹的取舍、的取舍等方面论证了“义”和“不义”的存在(五)(2011年广安市)阅读《鱼我所欲也》和《万事莫贵于义》,完成29-32题(15分)【甲】鱼,我所欲。

《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集锦

《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集锦

《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集锦2008年河南省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 6—1 9题。

(共IO分)(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廩丘①以为养②。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廩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廩丘:地名。

②养:供养之地。

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

④丘:孔子,名丘。

16.解释下而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 •(2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1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是亦不可以已乎?(2)此之谓失其本心。

18.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19.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

(2分)答案:16・(1)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1分)(2)感激(1分)17.( 1 )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2分)(2 )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

(2分)(共4分)18.对比论证法。

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2分)1 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木心)200 8年莆田市阅读下文,完成5-7题。

(12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集锦

《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集锦

《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集锦1. 请简要概括出《鱼我所欲也》的主题思想,并举例说明。

在《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中,主题思想可以总结为人们对自己所追求事物的欲望。

无论是现实生活中的欲望还是虚拟世界中的欲望,都被笔者以鱼的形象来诠释和表达。

人们不断追逐自己所欲之物,却不自知其受制于欲望的驱使,最终导致自身的困境。

例如,一些人为了得到更多金钱和物质而不择手段,却在过程中丧失了人性和道德;一些人在追求网游世界的虚拟快乐时,却忽视了现实世界中的人际互动和真实体验。

2. 作者在文章中通过什么手法来表达主题思想?在表达主题思想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人们的欲望以鱼的形象进行隐喻和象征化。

通过描述鱼对食物的渴望,捕食其他虫类,以及追逐光亮等行为,作者将人类追求欲望的行为进行类比,以此来暗示欲望对人们的影响和危害。

同时,在文章结尾,作者也用多个反问句对人类追求欲望的盲目性进行质疑,进一步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3. 文章中有哪些案例或故事用来支持主题思想?文章中,作者通过描绘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和虚拟世界中的故事,来支持主题思想。

例如,他讲述了一个年轻人为了追求更多财富而不择手段,最终被贪婪吞噬的故事。

另外,作者还以玩家在网络游戏中追求装备和等级的故事为例,来说明人们在追求虚拟欲望时,丧失了真实世界的体验和人际关系。

这些案例和故事形象生动地呈现出人们在追求欲望时所面临的困境和危机。

4. 文章中,作者对人们追求欲望的态度是什么?通过文章的行文和叙述,可以看出作者对人们追求欲望持有一种质疑和警示的态度。

他并不完全否定人们追求欲望的行为,但同时也提醒人们要警惕欲望的驱使和负面影响。

作者反复强调,人们应保持理智思考,不要被欲望所控制,而是要寻求平衡和真实的幸福。

这种态度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类内心的关注和思考。

5. 文章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或思考?阅读《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后,我深感应当审视自己和周围人对欲望的态度。

我们常常会被物质和虚荣所迷惑,追求着一时的快乐和满足,但同时也可能失去真正的幸福和内心的宁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我所欲也》08—11年中考题集锦2008年河南省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

(共10分)(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廪丘:地名。

②养:供养之地。

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

④丘:孔子,名丘。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是亦不可以已乎?(2)此之谓失其本心。

18.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19.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

(2分)答案:16.(1)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1分)(2)感激(1分)17.(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2分)(2)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

(2分)(共4分)18.对比论证法。

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2分)1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2008年莆田市阅读下文,完成5-7题。

(12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6分)(1)鱼,我所欲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自文第一段,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2分)7、简要概括作者在第二段中阐述的观点(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5、鱼,是我所喜欢的。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6、舍生取义7、人为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2008山东青岛市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1)—(3)小题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此文选自《初中语文第六册》)(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________________)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______________)(辟:______________)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________________)④是亦不可以已.乎?(已:________________)⑤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答题(5分)①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______________论证和_____________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

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

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2分)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①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缺少“苟且偷生”不得分)。

③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

③“乡”通“向”,从前。

④停止,放弃。

⑤天性,天良。

(6个词,共3分,每个0.5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②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③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④(有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

(4个句子,共4分,每句l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每句有2个或2个以上错别字,该句不得分)(3)简答题:①道理举例(两空共1分,每空0.5分)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共2分,举例典型1分,叙议结合1分,列举其他,如抗”非典”英雄等的典型事例,大意正确即可得分)。

②答案示例: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008益阳市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9~13题。

(13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如使人之所欲 / 莫甚于生B.由是 / 则生而有不用也C.此之谓 / 失其本心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 / 我而为之1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屋舍.俨然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同舍生.皆被绮绣C.是亦不可以已乎然胡不已乎D.万钟于我何加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乡.为身死而不受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

(3分)答:答案:9. D 10. C 11. B 12.(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

(2)用脚踢着给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13.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答“舍生而取义者也”或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亦可。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如将生比做鱼,将义比做熊掌,当二者不能兼得时,应舍生取义;又如作者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诉我们要不食嗟来之食,要不丧失人的“本心”,要舍生取义。

2009年安徽省鱼我所欲也(节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下同)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故不为苟得也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3)所恶有甚于死者恶: (4)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16.翻译下列句子(4分)(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17.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18.请摘录原文申的语句,填写下表(5分)篇目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共同的追求《鱼我所欲也》《过零丁洋》答案:15.(4分)(1)茍且 (2)假如,假使 (3)厌恶 (4)史册(各占1分)16.(4分)(1)(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以,(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牚(2)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本心)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17.(2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各占1分)18.(5分) (中心句子各占2分,共同追求占1分)篇目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共同的追求《鱼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而取义《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滨州市(09山东省)(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0分)(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 晏子谏景公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④逸:安乐,安闲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3)公被狐白之裘被: (4)乃令出裘发粟裘:10.翻译下列句子(4分)(1)此之谓失其本心(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11.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 (2分)12.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答案:9.何加:有什么好处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被:同“披”,披着,穿着裘:皮衣,御寒的衣物10.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11.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这就是失去本心“义”的表现12.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赤峰市(09 内蒙古)(四)阅读下边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21—26题(16分)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公孙仪1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2受鱼,必有下人3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注释:1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2即:假如3下人:迁就他人2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蹴尔而与之(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4)其弟子谏曰( )22.翻译句子(4分) ­(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23.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24.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2分)25.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2分)26.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2分)答案:(四)阅读两个文言语段21.(1)用脚踢 (2)通“辨”,分辨 (3)特别喜欢(很爱好)(4)他,指公孙仪22.(1)一碗饭,一碗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得饿死(2)先生喜欢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给的)鱼,为什么呢?23.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或: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如用自己的话答出这个意思也可)24.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25.公孙仪是个注重防微杜渐(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26.两个语段都是写在利与义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贵阳市(09贵州省)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令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20.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4分)之蹴辩已21.翻译划线句“此之谓失其本心”这个句子(2分)22.填空:作者用“一箪食,一豆羹”来进行论证,这属于的论证方法文段中着重论述了“”比“”更重要,人应该保有本心的道理(3分)23.请任意写出文段中具有对比性的一组句子(内容)(2分)答案:20、加.之,结构助词,的蹴,用脚踢辩,通“辨”,辨别已,停止,放弃(4分)21.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天性、天良)(2分)22.举例义生 (3分)23.“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对比;“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对比;“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对比;“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对比 (不用原文,用自己的话叙述也可)(2分)泸州市(09四川省)阅读下列选文,完成6—9题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6.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4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患: (2)蹴尔而与之蹴:(3)乡为身死而不受乡: (4)是亦不可以已乎已:7.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妇拍而呜之(《口技》)B. 此之谓失其本心其真不知马也(《马说》)C.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D.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8.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翻译:(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翻译:9. 文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分)答:答案:6.(4分)患—祸患,灾难蹴—用脚踢乡—通“向”,从前已—停止(一词1分)7.(3分)C(C项均译为代词“……的人”;A项分别为转折关系连词、并列关系连词;B项分别译为“他的”、“恐怕”;D项分别译为“却”、“就”)8.(6分)(1)(3分)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不可以用呢?(“甚于生”1分,“得生者”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2)(3分)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每个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非独”1分,“是心”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9.(3分)人在“生”与“义”不能兼顾时,应该舍生取义(1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答到任意2点即可,2分)庆阳市(09甘肃省)(一)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1721题(15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7. 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两组是(4分,每个2分)( ) ( )A. 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B. 故不为苟得也为宫室之美为之C. 得之则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 乡为身死而不受便扶向路E. 宫室之美吾妻之美我者18.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分)(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分)19.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3分)20.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请你给本文补充—个论据(2分)21.儒家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阅读选文第一段,想想第一段中哪一句和这一观点相近,并写下来(2分)答案:17、B D18、(1);(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我宁愿)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2)过去宁可死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去做接受它19、我们每一个个体,由于身体的、技能的原因,有着不同的特长与能力,只要为社会的正义事业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好市民我们不能完全赞同一些人提出的“遇到暴力事件不要反抗”的理念,但这种“反抗”一定要量力而行否则,对自己,可能是身体的损害;对家人,是失去亲人的悲伤:对国家,则是社会资源的无谓浪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在逞匹夫之勇我们倡导的见义勇为,应该是“巧为”、“智为”20、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2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011•北京市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完成第12~14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