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季度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规范、不合理或不安全的行为或状况,它可能对患者的安全和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下面将从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1.人为因素:护士个人素质和技能水平直接影响护理质量。

如果护士专业知识不足、技能不够熟练,或者工作态度不端正,就容易出现护理不良事件。

2.环境因素:医院设施、设备问题,护理环境的不良条件,以及缺乏有效的护理信息和教育资源,都会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3.制度因素:缺乏有效的护理管理制度和规范,导致护士缺乏明确的工作指导和监督,也会成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

二、护理不良事件整改措施:1.加强护士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医院可以组织护士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通过考评和考核的方式确保护士能够具备合格的护理技能。

2.建立健全的护理管理制度和规范,明确护士的责任和义务,完善护理流程和操作规范。

同时,建立严格的护理质量监控制度,对护理操作进行定期的质量审核和评价。

3.加强对护士的监督和管理。

医院可以指定专门的监督人员对护士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并确保护士按照规范和要求开展工作。

4.优化护理环境和条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设施设备。

改善护理环境有助于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工作态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5.加强护士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建立护士之间互帮互助的氛围,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减少因沟通不畅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

6.组织定期的护理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工作。

医院可以设立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和措施。

总之,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患者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了直接威胁,因此对其进行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的制定非常重要。

通过加强护士的培训和教育,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和规范,改善护理环境和条件,加强护士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以及定期进行护理质量评估和改进,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2016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分析年度报告

2016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分析年度报告

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报告为加强我院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更好的保障安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我院鼓励各科室及个人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

现将我院2016年不良事件报告统计分析如下:2016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21件,来源于全院各个科室,发生率居前位的是:用药错误35例、跌倒/坠床17例、管道滑脱14例、难免压疮8例、针刺伤7例、标本错误6例、皮肤损伤5例、器械不全4例,这八项占全部护理不良事件的79.3%。

一、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汇总二、主要不良事件分析2016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21件,来源于全院各个科室,发生率居前位的是:用药错误35例、跌倒/坠床17例、管道滑脱14例、难免压疮8例、标本错误8例、针刺伤7例、皮肤损伤5例,这七项占全部护理不良事件的77.7%。

根据80/20原则,这七项不良事件属于重点改善项目,对这七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一)用药错误35例1.患者用药错误分析2.给药错误原因分析3.整改措施(1)加强护理人员查对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培训学习,要求人人掌握并正确运用到工作中。

(2)如有疑问(病人或家属),一定要核查清楚才能执行,不要主观臆断。

(3)护士要有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和三查七对制度。

(4)加强对试用护士、护生、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及警示教育,提高此类人员的防范意识及法律意识。

(5)加强带教管理,真正做到放手不放眼。

(二)跌倒/坠床17例:1.患者跌倒/坠床情况分析2.患者跌倒/坠床原因分析整改措施。

(1)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老年人由于各器官生理功能处于衰退状态,耳聋眼花,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应变能力下降,智力下降,反应迟缓,较易发生跌倒,加强此类患者的管理。

患者及家属护士(2)小儿:1—4岁小儿由于活泼好动,自我保护能力及危险意识较差,较易发生跌倒,加强此类患者的管理。

(3)对老年、小儿、眼部疾患、眩晕、心肺脑功能不良、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应有陪护人员陪伴或扶行。

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分析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分析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共10件,如下一、事件分析:1、事件分类构成:表1护理不良事件分类构成2、事件原因构成:表2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构成3、事件责任者构成:表3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责任护士工作年限构成4、事件部门构成:表4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科室分配构成比5、事件发生时间分析:二、分析结论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原因1.核心制度执行不到位。

1.1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

具体表现在各项处置操作过程中,未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存在安全隐患。

1.2未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没有严格按照分级护理制度对病人观察和护理,没有认真落实病人交接班制度。

如:皮肤护理未交接,护理措施不到位。

1.3患者安全管理不到位:健康宣教未落到实处对有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无预见性。

1.4护士风险意识欠缺,对潜在护理问题评估不足。

2、据责任护士工作年限分布情况看,工作2-5年的护士发生不良事件占60%,比例明显高于高年资护士。

由于工作2-5年护士较多,工作经验不足,对一些专科知识、基本常识、操作规程掌握不牢固,工作流程未熟练掌握,对患者评估不全面,遗漏有价值的护理资料,对风险认识不足,缺乏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工作责任意识欠缺,随意性大,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而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3、护士消极倦怠心理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表4显示神经内科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相对较多,另外综合科、介入科、特诊科、脑外科科因特殊群体,工作性质特殊,且工作量大,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的消极倦怠心理,表现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病人冷漠,与医生和病人缺乏交流而造成不良事件发生。

4、在一般工作时段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多于节假日和夜班时间,说明护士长及责任组长现场督导力度不大,对一些经常犯的错误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护士责任心缺失,过于依赖家属来观察病人情况,很少主动到病房观察病人。

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报告

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报告

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报告一、引言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活动中出现的技术、服务、管理方面的失误,包括发生的用药错误等与病人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护理工作在临床治疗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然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本文将针对护理不良事件案例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二、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1. 案例一:输液错误某医院一名护士在为患者输液时,未进行三查七对,导致将患者的输液液体错误。

虽然未对患者造成严重后果,但引起了患者和家属的不满。

2. 案例二:用药错误一名护士在给患者用药时,未仔细核对药物名称和剂量,导致给患者用错药物。

该事件虽未对患者造成严重后果,但引起了医院领导和患者家属的关注。

3. 案例三:巡视病房不及时一名护士在值班期间,未按时巡视病房,导致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患者病情恶化。

三、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1. 查对制度不严:在案例一中,护士未进行三查七对,导致输液错误。

查对制度不严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2. 用药错误:案例二中,护士未仔细核对药物名称和剂量,导致给患者用错药物。

用药错误是护理不良事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3. 巡视病房不及时:案例三中,护士未按时巡视病房,导致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

巡视病房不及时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4. 沟通不良:在上述案例中,护士与患者、家属、同事之间的沟通不良,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 培训不足:部分护士对护理规范和技术操作规程掌握不足,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失误。

四、预防措施1. 加强培训:对护士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对护理规范和技术操作规程的掌握程度。

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护士在执行护理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患者安全。

3. 加强沟通: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要加强与患者、家属、同事的沟通,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016年不良事件分析汇总

2016年不良事件分析汇总

THANK YOU .
15
10
8
5 2 0 0
N0级护士 N1级护士 N2级护士 N3级护士
例数
2016年不良事件--当事护士班次分布
25 20 15 10 6 5 0 白班 俩节班 夜班 5 20
例数
一、压疮发生原因分析:

未严格进行交接班
巡视不到位 分级护理执行不到位 责任心缺乏

督导不到位 知识缺乏 风险评估不到位 培训不到位 护士 护士长 疾病自身因素 消瘦
三、跌倒、坠床发生原因分析
知识缺乏 患者 低血压低血糖 身体因素 消瘦 营养不良 护士长 督导力度不够

安全防范意识薄弱 知识缺乏
护士 对患者病情未掌握 风险评估不到位
未严格执行分 级护理制度 巡视病房不及时
护工拖地未悬挂 防滑警示标识
厕所台阶较多 光线暗 无防滑扶手
跌 倒 坠 床
未严格执行 交接班制度
厕所湿滑 地面积水未 及时处理
卫生间设 施不完善


未铺防滑垫
改进措施:
护士长加大督导力度,深入病房,掌握病房高危患者 的 动态,及时给予指导意见; 加强跌倒/坠床防范相关制度及流程的培训,强化其 安全防范意识,使护士严格掌握评分标准,根据患者 的病情变化,做到动态正确评估高危跌倒/坠床患者 的风险,对有低血压、低血糖、消瘦、营养状况差等 高危跌倒/坠床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加强分级护理制度的培训及考核,严格执行护理分级 制度,对有高危跌倒/坠床风险的患者,应加强巡 视; 定期对本病区护工进行有关安全防范知识的培训,加 强其安全防范意识,及时处理地面积水,拖地时及时 悬挂防滑警示标识。
2016年外二科护理不良事件 分析汇总

2016年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图

2016年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图

2016年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图
图1用药错误原因分析鱼骨图
用药错误
图2患者发生跌倒原因分析鱼骨图
健康教育不到位(主要)未做患者跌倒风险评估(主要)
未做好住院宣教* i患者入院时未及时评估患者的低血糖病史’ 未告知患者外
岀注意事项*
未告知患者低血糖的注意事项“未及时评估患者的跌倒风险
发生跌倒
未做好病区管理
图3发生压疮原因分析鱼骨图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2016年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图(鱼骨图)

2016年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图(鱼骨图)
为保护皮肤受压部位未向患者告知压疮的重要性
未及时发现皮肤受压情况未告知患者预防压疮的措施
未及时交接患者皮肤情况 错过最佳干预时间致压疮
交接班制度没有落实 护士发现病情和巡视病人不到位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图2患者发生跌倒原因分析鱼骨图
健康教育不到位(主要)未做患者跌倒风险评估(主要)
未做好住院宣教患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院时未及时评估患者的低血糖病史
未告知患者外出注意事项
未告知患者低血糖的注意事项未及时评估患者的跌倒风险
当班护士未及时清点病人
当班护士未及时了解患者的去向
未做好病区管理
图3 发生压疮原因分析鱼骨图
预防压疮措施不到位(主要) 健康教育不到位(主要)
2016年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图鱼骨图
2016年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图
图1用药错误原因分析鱼骨图
加床与病房内的床号共用呼叫器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
警示教育不够
操作不带执行单
护士思想不够重视
实习护士单独操作
未严格执行操作规范薄弱环节督导不到位
护士违反操作规程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相关流程不完善
操作流程不熟练
身份识别不完善

季度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报告

季度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报告

季度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报告一、背景介绍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规范、不合理、不安全、不利于患者健康和康复的问题。

护理不良事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重大影响,也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总结和提升护理质量,本报告选择了季度内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成因分析。

二、案例分析1.案例描述:护理部门发生了一起药物给予错误的护理不良事件。

患者小王因腰椎间盘突出,入院后需要进行疼痛管理,护理人员准备给予小王注射镇痛药物,然而错误地给予了抗生素。

在发现错误后立即停止了给药,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和处理。

2.成因分析:(1)人为因素:在这起案件中,护理人员的疏忽是主要原因。

护理人员可能因疲劳、工作压力大、信息处理错误等原因导致错误的药物给予。

此外,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和护理经验也可能会影响错误的发生。

(2)制度因素:医院的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也是导致此次案件发生的原因之一、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大,工作时间紧张,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容易导致错误行为的发生。

(3)沟通问题:沟通不畅也是导致此次案件发生的原因之一、护理人员与患者、医生之间的沟通不充分、不准确,导致用药信息传递不及时、不明确,进而导致错误用药。

三、问题解决对策1.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医院应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制定明确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提供充足的工作时间和有效的人力资源,确保护理人员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减少工作压力和疏忽现象的发生。

2.加强人员培训与教育:医院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技能和责任意识。

特别是要加强药物管理方面的培训,使护理人员能够正确识别药物、了解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并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和给药途径。

3.加强沟通交流: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沟通机制,提供良好的沟通平台,加强护理人员之间、医生和护士之间、护士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

同时,应推行和普及标准化术语,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

4.引进新技术和设备:医院应引进新技术和设备,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3季度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报告

3季度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报告

3季度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报告大理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报告随着人们对法律意识普遍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意识到在就医过程中维护自身权益,从而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很高的要求,护理安全就成为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预防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医疗护理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护理部积极查找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采取相应对策,加强管理及防范措施,确保患者安全现将XX年三季度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统计分析如下:一、XX年3季度护理不良事件汇总表1:XX年3季度护理不良事件分类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项目例数百分比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项目导管操作事件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治疗错误事件8 8 517% 17% 11%方法/技术错误事件医疗检查事件其他事件例数百分比 16 2 735% 4% 16%图XX年3季度护理不良事件分类图3季度护理不良事件分类图表7 16%8 17%2 4%8 17%导管操作事件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治疗错误事件方法/技术错误事件医疗检查事件其他事件16 35%5 11%1上报科室内一科内二科五官科内三科麻醉科表2:XX年3季度护理不良事件科室分布表例数所占百分比上报科室例数所占百分比37 4 4 16% 15% 9% 9% 2%儿科外一科妇产科外二科外三科2 43 12 64% 9% 6% 27% 13%图XX年3季度护理不良事件科室分布图3季度护理不良事件科室分布图表1273441内一科内二科内三科五官科麻醉科2436儿科外一科妇产科外二科外三科二、护理不良事件来源及后果:XX年7月至9月,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46例,来源于全院各个科室,发生率居前位的是:医嘱处理错误或未执行,虽未给患者造成严重不良后果,但也影响了医院护理安全三、不良事件分析23四、整改及防范措施1、加强不良事件分析、整改:①召开院、科两级不良事件分析会,认真落实整改措施:科室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护士长组织召开科室分析会,分析根本原因,讨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持续改进护理工作护理部定期召开全院不良事件分析会,分析讨论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整改措施②科室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后,护理部10 天内到科室追踪整改落实情况 2、持续加强患者安全管理:①规范危重患者风险评估,临床专业指导组每周组织抽查②加强管路滑脱风险评估及压疮风险评估专项督导,确保评估客观准确、护理措施到位③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杜绝查对错误出现 3、丰富健康宣教形式,提高病人的依从性①增加宣教的次数,让患者及陪人充分掌握与疾病有关的知识②印制健康教育宣传活页、手册,便于患者随时学习 4、加强护理人员培训:① 组织全科护理人员“护理核心制度”培训及提问,加强对核心制度的掌握②对实习学生严格带教;对年轻护士严格要求;关注问题护士大理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XX年x月x日4XX年(3季度)护理不良事件统计表序号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科室姓名住院号年龄五官科赵泽珍 55岁妇产科李建林 26岁内一科刘圆华 83岁内二科张福寿 90岁内三科沈光斗 85岁外一科刘应真 71岁内二科罗兴祥 75岁外一科李明宝 78岁五官科杨耀佐 61岁五官科杨丽萍38岁外二科李海龙 29岁外二科种类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方法/技术错误事件其他事件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方法/技术错误事件导管操作事件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方法/技术错误事件方法/技术错误事件治疗错误事件其他事件治疗错误事件其他事件其他事件医疗事件检查事件其他事件方法/技术错误事件方法/技术错误事件方法/技术错误事件方法/技术错误事件方法/技术错误事件导管操作事件5分级Ⅲ级Ⅲ级Ⅳ级Ⅲ级Ⅲ级Ⅲ级Ⅲ级Ⅲ级Ⅲ级Ⅲ级Ⅲ级Ⅳ级Ⅲ级Ⅳ级Ⅳ级Ⅲ级Ⅳ级Ⅲ级Ⅲ级Ⅲ级Ⅲ级Ⅲ级Ⅲ级发生日期 -06-27 -06-29 -06-30 -07-01 -07-04 -07-20 -07-22 -07-27 -07-28 -07-28 -07-29 -07-30 -07-30 -07-31 -08-01 -08-02 -08-03 -08-04 -08-04 -08-04 -08-07 -08-18 -08-18上报时间 -06-27 -06-29 -06-30 -07-01 -07-04 -07-20 -07-22 -07-27 -07-28 -07-28 -07-29 -07-30 -07-30 -07-31 -08-01 -08-02 -08-03 -08-04 -08-04 -08-04 -08-07 -08-18 -08-18备注未发放出院药品医嘱处理错误液体内有白色絮状物漏发口服药未交代出院带药的用法和用量医嘱处理错误导管滑脱药房发药错误医嘱未送达病房医嘱录入错误液体配置错误注射器活塞底部有黄色油性物质药物剂量配置错误术中等离子电切环电极脱落患者独自上卫生间跌倒血液标本采集错误输液反应医嘱未执行未执行术后医嘱医嘱未执行未执行术前准备未处理术后医嘱输液器针头弯曲内一科赵高亮 63岁麻醉科杨德元 75岁内二科杨有珍 64岁内二科唐丽华53岁儿科杨埼柔 4岁内二科李榆川 24岁外一科何元喜 54岁内三科杨宝80岁妇产科黄艺林 44岁外二科郑仕虎 41岁外二科段维兴 79岁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外三科陈路年 61岁内二科李利雄 29岁儿科杨科佑 1岁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医疗事件检查事件治疗错误事件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方法/技术错误事件其他事件导管操作事件方法/技术错误事件导管操作事件方法/技术错误事件导管操作事件导管操作事件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方法/技术错误事件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导管操作事件方法/技术错误事件其他事件治疗错误事件导管操作事件方法/技术错误事件方法/技术错误事件治疗错误事件Ⅲ级Ⅲ级Ⅲ级Ⅲ级Ⅲ级Ⅳ级Ⅲ级Ⅲ级Ⅲ级Ⅲ级Ⅲ级Ⅲ级Ⅲ级Ⅲ级Ⅲ级Ⅲ级Ⅲ级Ⅳ级Ⅲ级Ⅲ级Ⅲ级Ⅲ级Ⅲ级-08-20 -08-22 -08-26 -08-26 -08-26 -08-27 -09-03 -09-06 -09-07 -09-08 -09-09 -09-09 -09-09 -09-09 -09-11 -09-14 -09-15 -09-16 -09-17 -09-21 -09-21 -09-21 -09-28-08-20 -08-22 -08-26 -08-26 -08-26 -08-27 -09-03 -09-06 -09-07 -09-08 -09-09 -09-09 -09-09 -09-09 -09-11 -09-14 -09-15 -09-16 -09-17 -09-21 -09-21 -09-21 -09-28服药错误血液标本采集错误液体配置错误药物未避光放置医嘱处理错误多功能微波治疗仪探头掉落输液针头脱出医嘱处理错误输液皮管脱开做治疗时发现无医嘱输液渗漏输液装置瓶塞脱落未发放口服药医嘱处理错误未发放口服药输液装置瓶塞脱落未抄写治疗单输液过敏反应错误的时间输液装置瓶塞脱落医嘱处理错误医嘱未执行加错液体外二科内一科赵高亮 80岁外二科内三科赵如水 73岁妇产科杨娟34岁。

2016年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图(鱼骨图)

2016年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图(鱼骨图)
未做好住院宣教患者入院时未及时评估患者的低血糖病史
未告知患者外出注意事项
未告知患者低血糖的注意事项未及时评估患者的跌倒风险
当班护士未及时清点病人
当班护士未及时了解患者的去向
未做好病区管理
图3发生压疮原因分析鱼骨图
预防压疮措施不到位(主要)健康教育不到位(主要)
为保护皮肤受压部位未向患者告知压疮的重要性
2016年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图
图1用药错误原因分析鱼骨图
加床与病房内的床号共用呼叫器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
警示教育不够
操作不带执行单
护士思想不够重视
实习护士单独操作
未严格执行操作规范薄弱环节督导不到位
护士违反操作规程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相关流程不完善
操作流程不熟练
身份识别不完善
图2患者发生跌倒原因分析鱼骨图
健康教育不到位(主要)未做患者跌倒风险评估(主要)
交接患者皮肤情况错过最佳干预时间致压疮
交接班制度没有落实护士发现病情和巡视病人不到位

2016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分析年度报告

2016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分析年度报告

2016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分析年度报告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报告为了加强我院的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我院鼓励各科室及个人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

现将我院2016年不良事件报告统计分析如下:2016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21件,来源于全院各个科室。

其中,用药错误35例、跌倒/坠床17例、管道滑脱14例、难免压疮8例、针刺伤7例、标本错误8例、皮肤损伤5例、器械不全4例,这八项占全部护理不良事件的79.3%。

一、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汇总二、主要不良事件分析2016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21件,来源于全院各个科室。

其中,用药错误35例、跌倒/坠床17例、管道滑脱14例、难免压疮8例、针刺伤7例、标本错误8例、皮肤损伤5例,这七项占全部护理不良事件的77.7%。

根据80/20原则,这七项不良事件属于重点改善项目,对这七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一)用药错误35例1.患者用药错误分析2.给药错误原因分析3.整改措施:1)加强护理人员查对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培训研究,要求人人掌握并正确运用到工作中。

2)如有疑问(病人或家属),一定要核查清楚才能执行,不要主观臆断。

3)护士要有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和三查七对制度。

4)加强对试用护士、护生、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及警示教育,提高此类人员的防范意识及法律意识。

5)加强带教管理,真正做到放手不放眼。

二)跌倒/坠床17例:1.患者跌倒/坠床情况分析2.患者跌倒/坠床原因分析3.整改措施:1)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应加强管理,因为老年人由于各器官生理功能处于衰退状态,耳聋眼花,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应变能力下降,智力下降,反应迟缓,较易发生跌倒。

2)对于1-4岁的小儿,应加强管理,因为他们活泼好动,自我保护能力及危险意识较差,较易发生跌倒。

3)对于老年、小儿、眼部疾患、眩晕、心肺脑功能不良、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应有陪护人员陪伴或扶行。

2016年1-9月份护理不良事件分析

2016年1-9月份护理不良事件分析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区分院2016年1-9月份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一、2016年前三季度度全院不良事件共发生64起,统计如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类别次数比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类别次数比率护理差错15 24% 皮肤併发症18 28%管道滑脱12 19% 跌倒15 25%意外事件 2 3% 针刺伤 2 3%二、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分析1、管道滑脱共计12例,其中一季度导管滑脱共发生2例,管道类型均为胃管,意识状态均为昏迷,滑脱时间均在16:00-24:00之间;二季度导管滑脱共发生8例,其中气管1例,尿管2例,胃管5例,发生时间为08:00-16:00 1人;16:00-24:00 6例;24:00-08:00 1人。

8例导管滑脱病人意识均为清醒,其中有约束病人3人占37.5%,无约束病人5人占62.5%,跌倒地点分别为病房、厕所、病区外;三季度导管滑脱共发生1例,管道类型为气管插管,意识状态为清醒,并且未使用约束带,滑脱时间在07:40。

2、跌倒共发生15例,其中一季度跌倒事件共发生4例,病人年龄均≥65岁,损伤程度均为1级。

二季度跌倒事件共发生4例,均为内科一病区,病人年龄均≥65岁。

病人年龄均≥65岁,损伤程度1级3人占75%,死亡1人占25%。

跌倒地点分别为病房、厕所、病区外,、三季度跌倒事件共发生7例,为内科一病区4例,内科三病区3例,急诊1例,病人年龄≥65岁为5人,<65岁为2人,跌倒地点分别为病房、厕所和诊室门口。

损伤程度均为1级。

3、皮肤併发症共计发生18例,其中一季度发生压疮4例,其中难免压疮占25%,发生科室为2区、3区、5区,发生部位分别为左髋部和骶尾部。

二季度皮肤护理并发症共发生1例,发生科室为内三病区,类别为压疮,发生部位为左右骼嵴。

三季度皮肤护理并发症共发生13例,发生科室为内二病区8人,内三病区2人,内一病区3人,类别为压疮,发生部位为骶尾部+髋部8%;髋部15%;骶尾部31%;骶尾部+右骼嵴+右腰7%;髋部+骶尾部+脊椎隆突处7%;骶尾部+右骼嵴8%;骶尾部+脊椎隆突处8%;左大腿外侧8%,发生地:院外带入11例,院内发生2例。

护理不良事件总结

护理不良事件总结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总结
2016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例,其中医嘱漏执行2例,标本条码粘贴错误1例,针对这些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大家进一步学习,提高警惕,避免类似事件继续发生。

一、对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有以下几点:
1.年轻护士较多,工作经验不足,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工作安排不合理。

2.急于处理急诊患者,而对其他患者病情观察不够,未引起足够重视。

3.护士人力资源不够,工作忙,导致一些工作做的不认真。

4.没有做好查对工作,处理医嘱不仔细,违反处理医嘱的流程。

5.采集标本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惯性思维导致错误发生。

三、整改及防范措施
1.在护士会上反馈,引以为戒。

2.增加护士,新老搭配排班。

3.学习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及时上报。

4.加强安全防范,自查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纠正。

5.加强工作责任心。

.
6.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标本采集操作流程,严格执行三查八对。

7.加强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

8.制定工作流程,严格按照流程规范操作。

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予以高度重视。

只有通过对发生护理不良事件进行不断的总结、分析、讨论、整改,护士的安全意识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主动学习的意识才能增强,工作责任心也会加强,差错才能逐渐减少。

在管理上,安全和质量同样重要,加强安全管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2。

2016年3季度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报告

2016年3季度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报告

大理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报告(2016年3季度)随着人们对法律意识普遍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意识到在就医过程中维护自身权益,从而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很高的要求,护理安全就成为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预防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医疗护理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护理部积极查找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采取相应对策,加强管理及防范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现将2016年三季度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统计分析如下:一、2016年3季度护理不良事件汇总表1:2016年3季度护理不良事件分类表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项目 例数 百分比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项目 例数 百分比 导管操作事件6 15% 方法/技术错误事件 3 7% 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 22 51% 医疗检查事件 1 2% 治疗错误事件49%其他事件716%图1 2016年3季度护理不良事件分类图6,15%22,51%4,9%3,7%1,2%7,16%3季度护理不良事件分类图表导管操作事件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治疗错误事件方法/技术错误事件医疗检查事件其他事件表2:2016年3季度护理不良事件科室分布表上报科室 例数(例) 所占百分比 上报科室 例数(例) 所占百分比 内一科 5 12% 妇产科 6 14% 内二科 8 19% 急诊科 6 14% 五官科 2 5% 儿科 7 16% 内三科 5 11% 外一科 3 7% 外二科12%图2 2016年3季度护理不良事件科室分布图二、护理不良事件来源及后果:2016年7月至9月,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43例,来源于9个临床科室,发生率居首位的是:是药物调剂错误事件22起,经及时发现并给予相应处理,未给患者造成严重不良后果,但也存在严重医疗隐患。

三、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原因1、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

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输错液体、发错口服药或漏用药。

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三篇

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三篇

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三篇篇一: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1. 护理不良事件分为护理差错、护理事故、在院跌倒、护理并发症、护理投诉及其他意外或突发事件。

2. 护理部及各科室具备防范、处理护理不良事件的预案,并不断修改完善。

3. 发生护理过失后,当事护士应立即报告护士长和当班医生,立即采取抢救措施,以减少和降低由于过失造成的不良后果。

4. 护士长要逐级上报不良事件的经过、原因、后果,并按规定填写对应的登记表。

情节严重的差错、投诉或病人自杀等突发事件立即上报护理部,护理部及时了解情况,给予处理意见,尽量降低对病人的损害。

5. 发生护理过失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药品、器械等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必要时封存,保留标本,以备鉴定之用。

6.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按性质、情节、后果轻重分别组织全科、全院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原因,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

7. 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对上述事件汇总进行讨论,从制度合理性、制度执行、环节管理、工作流程、职业道德、主观态度等方面综合分析,根据事件的情节及对病人的影响,确定性质,提出奖惩意见和改进措施,在全院护士长会上传达,共享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护理不良事件分级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要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并修正错误,未形成事实。

篇二: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一、护理不良事件(一)定义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伤害事件并非由原有疾病所致,而是由于医疗护理行为造成患者死亡、住院时间延长,或离院时仍带有某种程度的失能,分为可预防性不良事件和不可预防性不良事件。

(二)护理不良事件相关等级概念1. 护理不良事件一般分为事故、差错(一般差错、严重差错)、护理缺陷三个等级。

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 报告

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 报告

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年度报告2016年全年我院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0例,均来源于临床科室包括手术室,虽未给患者造成严重不良后果,但也影响了医院的护理安全。

为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现将我院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如下:一、2016年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共10件:二、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查对制度流于形式、违反操作规程、巡视病房不及时、沟通不良、疏于个人防护等而发生的。

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病人病情,造成了护患矛盾产生,影响了医院的护理安全。

1、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在不良事件中占较高比例。

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在给病人输液时未能将液体瓶上的标签内容与患者床头卡、输液单认真核对,个别护士凭主观判断。

核对时不遵循“三查八对”原则,造成输错液体。

2、没有严格按照分级护理制度对病人观察和巡视,没有认真落实病人交接班制度,健康教育没有告知清楚,对有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无预见性,如:,一级护理评估不到位及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卧床病人翻身不及时造成褥疮。

3、违反操作规程,个别护士简化流程,存在懒惰心理,工作随意性太强,交代时未能真正考虑到患者的理解能力和生活习惯,未能做的与患者有效的沟通,造成患者在术前喝奶延误手术。

4、由于实习护士较多,工作经验不足,对一些专科知识、基本常识、操作规程掌握不牢固,无带教监管独立操作,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5、护士长监管力度不够,特别是重点环节、重点时段的管理。

三、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措施1、护士长认真组织学习核心制度,特别是查对制度,必须做到人人熟练掌握,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重点时段、重点环节的管理,只有人人掌握了流程、标准,才可能正确的执行。

2、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按照护理级别巡视病房,严格整点巡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理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报告(2016年3季度)随着人们对法律意识普遍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意识到在就医过程中维护自身权益,从而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很高的要求,护理安全就成为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预防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医疗护理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护理部积极查找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采取相应对策,加强管理及防范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现将2016年三季度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统计分析如下:一、2016年3季度护理不良事件汇总表1:2016年3季度护理不良事件分类表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项目 例数 百分比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项目 例数 百分比 导管操作事件6 15% 方法/技术错误事件 3 7% 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 22 51% 医疗检查事件 1 2% 治疗错误事件49%其他事件716%图1 2016年3季度护理不良事件分类图6,15%22,51%4,9%3,7%1,2%7,16%3季度护理不良事件分类图表导管操作事件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治疗错误事件方法/技术错误事件医疗检查事件其他事件表2:2016年3季度护理不良事件科室分布表上报科室 例数(例) 所占百分比 上报科室 例数(例) 所占百分比 内一科 5 12% 妇产科 6 14% 内二科 8 19% 急诊科 6 14% 五官科 2 5% 儿科 7 16% 内三科 5 11% 外一科 3 7% 外二科12%图2 2016年3季度护理不良事件科室分布图二、护理不良事件来源及后果:2016年7月至9月,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43例,来源于9个临床科室,发生率居首位的是:是药物调剂错误事件22起,经及时发现并给予相应处理,未给患者造成严重不良后果,但也存在严重医疗隐患。

三、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原因1、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

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输错液体、发错口服药或漏用药。

2、不严格执行医嘱:表现漏执行医嘱、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等。

3、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违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导致液体未输完拔针,输液速度过快等。

5,12%8,19%2,5%5,11%3,7%6,14%6,14%7,16%1,2%123456789内一科内二科五官科内三科外一科妇产科急诊科儿科外二科3季度护理不良事件科室分布图表4、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没有严格按照分级护理制度对病人观察和巡视,健康教育没有告知清楚,对有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无预见性,如: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红肿、热痛等。

5、由于低年资护士较多,工作经验不足,对一些专科知识、基本常识、操作规程掌握不牢固,无带教监管独立操作,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6、护士责任心不强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护士工作表现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责任而造成不良事件发生。

如:标本漏送,漏发口服药等。

7、护士长现场督导力度不大,对一些经常犯的错误重视程度不够,如:输液病人巡视,各种安全告知后,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的监管等。

8、科室对新上岗护士培训不到位,在专科知识未掌握牢固的情况下急于安排单独值班。

9、护理部对重点环节、重点科室的管理力度不够。

药物调剂错误管理因素薄弱环节督导不到位其他因素认知因素行为因素 违反操作流程低年资护士缺乏相关药学知识药房工作人员思想不重视操作不带执行单信息系统不完善实习护士独立进行操作药剂人员查对不认真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警示教育不够未严格执行身份识别制度四、整改及防范措施1、认真学习护理核心制度,严格执行医嘱执行制度。

2、严格执行遵守“三查八对”制度,确保各项治疗及护理的准确无误。

科室应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细化查对制度执行流程。

3、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对老、幼、昏迷病人按需要加防护栏,对躁动病人科室应酌情应用安全约束带或床档防止坠床,悬挂安全警示卡,对身体虚弱病人活动有人搀扶,对输液病人加强巡视等,防止发生意外。

4、科室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了解病人和自己的权利,提高护士安全防范意识,对一些特殊用药一定要有安全警示,按医院统一规定做标示加以提醒,认真落实操作前、中、后的查对。

5、科室加强对新上岗人员的培训,重点加强对本科疾病的常规培训,制订专科疾病护理常规,定期组织培训学习,不定时抽查护士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科室对未掌握标准、规范及操作流程的新护士不要急于排班,加强带教培训及安全监管,防止私自独立操作,引发不良事件。

6、护士长加强安全管理,每月召开安全会议,提高护理人员对病人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将各项护理措施实施到位,健康教育达到预期效果,防止烫伤、跌倒/坠床事件发生,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7、护理部对各科室安全工作加强监管,定期下科室对核心制度的落实、安全防范管理的落实进行监管,促进各科安全管理规范落实。

与药房主任沟通,加强发放药物环节管理。

大理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2016年10月7日2016年3季度护理不良事件统计表序号科室姓名床号年龄住院号种类分级上报时间备注01 外二科杨崟18床56岁168314 其他事件Ⅳ级2016-07-01 患者自行将尿管拔出02 内二科刘云福27床43岁168360 治疗错误事件Ⅲ级2016-07-01 未及时更改血糖检测单患者03 内三科董三妹15床38岁168336 导管操作事件Ⅲ级2016-07-02 错误的速度04 内一科苏彦娟18床31岁168290 方法/技术错误事件Ⅲ级2016-07-03 医嘱转抄错误05 急诊科杨光林52岁其他事件Ⅳ级2016-07-04 出诊后未将出诊箱带回科室06 内三科朱绍群2床67岁168015 其他事件Ⅳ级2016-07-05 患者自行调节输液速度07 儿科李轩杰8床3月168345 导管操作事件Ⅳ级2016-07-05 错误的部位08 外一科杨崟38床55岁168314 导管操作事件Ⅲ级2016-07-05 尿管自行滑出09 妇产科胡云凤24床23岁168230 其他事件Ⅳ级2016-07-05 未做术前准备10 内一科杨润秀16床56岁168737 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Ⅲ级2016-07-10 错误的剂量11 急诊科杜冉4岁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Ⅲ级2016-07-12 错误剂量12 外一科杨双竹28床41岁168671 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Ⅲ级2016-07-18 药房发药错误13 内二科杨显荣20床70岁168943 治疗错误事件Ⅲ级2016-07-23 输液未完拔针14 内一科杨林川4+床56岁169490 治疗错误事件Ⅲ级2016-07-25 输液未完拔针15 急诊科孔林森10岁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Ⅲ级2016-07-26 药房发药错误16 急诊科李颖娇4岁7月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Ⅲ级2016-07-27 药房发药错误17 儿科李娇娇之女54床7天169427 其他事件Ⅳ级2016-07-31 未及时更换血氧饱和度监测部位皮肤发红18 内二科李荣08床68岁169394 导管操作事件Ⅲ级2016-07-31 留臵针拔出后皮肤红、肿、水泡19 内二科杨镒3床77岁169721 药物调剂分发错Ⅲ级2016-08-04 漏发药物误事件20 妇产科杨春风11床26岁169734 方法/技术错误事件Ⅲ级2016-08-05 医嘱录入错误21 外一科杨雨肖15床23岁169792 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Ⅲ级2016-08-06 发药错误22 儿科卢俊豪15床5月170049 导管操作事件Ⅲ级2016-08-08 留臵针封管不正确23 妇产科郑丽君36床31岁170001 其他事件Ⅳ级2016-08-10 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冲突24 内一科董琴仙18床72岁170178 治疗错误事件Ⅲ级2016-08-11 错误的液体25 内三科董良朱38床64岁170092 其他事件Ⅳ级2016-08-11 患者自行将鼻饲管拔出26 内三科李寿兰21床63岁169791 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Ⅲ级2016-08-11 错误的患者27 儿科杨梓航30床9月170388 医疗事件检查事件Ⅲ级2016-08-16 标本结果错误28 内二科李国艳27床40岁170770 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Ⅲ级2016-08-24 错误的药物29 内二科杨凤仙24床67岁170815 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Ⅲ级2016-08-26 错误的药物30 内一科王云芬16床70岁171621 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Ⅲ级2016-08-29 错误的患者31 急诊科杨应群61岁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Ⅲ级2016-08-31 药房发药错误32 急诊科王旭3岁8月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Ⅲ级2016-09-01 药房发药错误33 内二科洪富旺17床66岁171206 方法/技术错误事件Ⅲ级2016-09-09 医嘱转抄错误34 内三科陈梅05床52岁171651 导管操作事件Ⅲ级2016-09-13 针头脱出35 五官科杨海珍21床68岁171594 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Ⅲ级2016-09-13 药房发药错误36 妇产科余春梅11床37岁171226 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Ⅲ级2016-09-14 错误的时间37 内二科黄榆慧26床85岁171519 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Ⅲ级2016-09-15 错误的药物38 儿科杨鸿毅44床5月171750 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Ⅲ级2016-09-18 错误的患者39 儿科张巧婷之子54床1天171842 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Ⅲ级2016-09-19 错误的剂量40 五官科万仕林5床86岁171589 药物调剂分发错Ⅲ级2016-09-19 药房发药错误误事件41 儿科赵林涛31床9岁两月171929 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Ⅲ级2016-09-21 错误的患者42 妇产科王菲48床29岁171910 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Ⅲ级2016-09-26 错误的时间43 妇产科杨玲07床24岁172120 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Ⅲ级2016-09-27 错误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