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的婆媳矛盾的人性和文化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寒夜》为例分析婆媳冲突的人性和文化意义。
人性意义:汪母和曾树生在一个家庭里是两种不同的身份,汪母是婆婆,
树生是儿媳。
从人性上来说,在这个家庭其实是母爱和夫妻之爱的竞争。
汪母对于文宣是母亲的身份,从她的想法出发就是,她不愿意和另一个女
人分享儿子的爱。
我辛辛苦苦拉扯大一个孩子,怎么能由外面一个什么都没做
的女人可以直接抢走我的功劳,我花费一生精力培养出这么好的孩子,怎么能
让别的女人直接夺走了心。
这是一种树生作为儿媳妇来到这个家庭之后,也是
无论谁是媳妇,都会让汪母感受到了地位的威胁,产生巨大的失落感,甚至于
孤独感和落寞感也随之而来——因为文宣爱这两个女人,正因为两个都爱,所
以他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回报,对母亲的注意力,并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唯一。
树生作为妻子,则认为婆婆不应该再像老母鸡护小鸡仔一样,因为老母鸡
护崽虽然是一种保护,但其实也是一种占有的表现。
而婆婆作为婆婆,在自己
和文轩结婚以后,这种行为就应该到此为止,不应该再过多干涉她和文宣的生活,她应有比婆婆在她和文宣的家庭里更多的权利,她才是这个家的女主人。
而在两者分别的角色出发,所以才有了汪母不把儿媳看成是媳妇,而是敌人,她没有认识到两者虽然身为不同身份,却是都是对文宣的爱,在这点上其
实两者是一个战线的性质。
因此她只对儿子万般的好,却无视儿子结婚以后的
处境,忽略文宣和树生的夫妻矛盾是因为自己的问题,反而把原因归咎到树生
身上,只一味得辱骂、控诉树生,以此想挽回儿子只专注于自己的心。
而树生
作为妻子,她本身作为妻子的权利一再被剥夺,她本身独立自主的新生代女性
身份却一直被打压,她对文宣的爱被指责得一文不值,让她必然的要反击,进
而加剧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火,不断消磨着夫妻之间的爱意。
文化意义:汪母和树生虽然同处一个时代,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女人。
汪母是封建时代里传统女性的典型,树生是新潮流下造就的独立自由的新女人。
汪母受传统礼教的教导,她就认为女人该三从四德,在家相夫教子,所以她看不怪树生总爱出门,四处游荡,丢人现眼,也认为就算自己作为长辈管束树生也是天经地义,她对树生做的一切都是有正当的理由的,树生无论怎么样都不能反抗自己,驳责自己,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的大不敬。
同时,又在“夫死从子”的观念中,汪母在丈夫死后,作为寡妇,她就把儿子看成了下一片天,把全部的爱都注到儿子身上,就会导致她对儿子的渴求也无限放大,她要索取的就更多,想占有的就更多,进而加剧婆媳战争。
树生则作为独立自由的女性,她看不惯旧社会的腐朽和陈旧,她想要追求虚拟的生活方式,追求精神生活的饱满,按她的话来说,她“爱动,爱热闹,需要过热情的生活!”所以偏是汪母愈加束缚打压,她愈是要对抗反着来做,这也加剧了两种不同教育背景下的女人在个人性质上的矛盾和不理解,加深婆媳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