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
1.2正常人体运动概述

随意运动
定义:是指有意识地执行某种动作,主要是锥体 束的机能,由横纹肌的收缩来完成,
一般认为皮层的随意运动冲动沿两个神经元传导 上运动神经元:从中央前回皮层细胞发出纤维,
终止于脊髓前角细胞(皮层脊髓束)和脑干颅神 经核运动细胞(皮层脑干束)。 下运动神经元:自脊髓前角细胞神经运动核开始, 其纤维经前根和周围神经而到达肌肉。
感受器是肌梭 梭内肌纤维有较粗的核袋纤维与细的核链纤维。 传入神经纤维有γ运动神经元纤维,传出神经纤
维有Ia、Ⅱ类神经纤维(图2-2)。
小脑损伤表现为平衡障碍,眼球震颤,共济失调, 肌张力低下和意向性震颤等。
脑干对运动的控制
脑干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位于脊髓和间脑 之间的一个较小部分,自上而下由中脑、 脑桥和延髓三部分组成。
通过皮质核束支配颅神经运动核以控制 头面部肌肉的运动;
起自脑干的运动传导束通过脊髓控制头、 颈及躯体的运动。
小肌肉中,一个运动单位只含有很少几个肌纤维, 如:眼外肌有6-12条;大肌肉中,一个运动单位 所含的肌纤维可达数百条,如臀肌则可高达150- l600条。
运动单位是肌肉收缩的最小单位,一块肌肉收缩时, 并非全部运动单位起作用,可仅仅有部分运动单位 发挥作用。
肢体不运动时,每块肌肉也有少数运动单位轮流收 缩,使肌肉处于一种轻度持续收缩状态,保持一定 肌张力,不产生动作,维持躯体姿式。
等张延伸,或称离心性收缩,肌肉收缩
时,肌肉起止点的两端逐渐延伸变
长,此时肌肉收缩主要在于控制肢体
的正常运动。
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基本不变,但肌张力
明显增高,不产生关节的活动。
肌肉的收缩
通常肌肉收缩的两种形式都可见到 如关节屈曲,则屈肌产生等张肌缩。若
[运动控制]开链和闭链
![[运动控制]开链和闭链](https://img.taocdn.com/s3/m/81ad97e6ec3a87c24128c401.png)
开链和闭链有很多教练或会员对颈前下来和引体向上这两个训练十分迷惑,它们的关节动作、目标肌肉都一样,那这两个练习背部的动作到底有什么区别呢?等你看完这篇关于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的文章你就明白了。
运动链关节运动链是指人体中的几个部位通过神经、肌肉和关节连接而组成的一个复合运动链,在运动链锻炼方式中有开链运动(Open Kinematic Chain,OKC)和闭链运动(Closed Kinematic Chain,CKC)。
开链运动训练与闭链运动训练可以对同一块肌肉产生不同的作用。
开链运动(OKC)指运动时肢体或躯干远端呈游离状态,即远端肢体(足部或手部)在空间中的自由运动。
例如:坐姿腿屈伸训练中,足部呈游离状态,膝关节单独屈伸的运动方式。
传统上,大部分使用自由重量或者固定力量器械都是属于开链运动,开链运动特点是各关节链有其特定的运动范围,远端的运动范围大于近端,速度也快于近端;能孤立地刺激所训练的肌肉,动作相对比较容易掌握。
闭链运动(CKC)是肢体远端固定并承受身体重量,近端肢体在固定远端肢体的基础上进行移动。
通常闭链运动在功能训练中运用比较多,训练中肌肉,骨骼,肌腱,韧带,关节囊都承受一定负荷,运动时对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本体感受器的刺激比开链运动训练更明显。
例如:蹲举训练中,足部呈固定状态,膝关节和髋关节同时屈伸的运动方式,当我们在下蹲过程中膝关节和髋关节角度的不断变化,身体重心也在不断改变,此时就需要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本体感受器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作出反应来维持身体平衡和肌肉之间的协调配合。
因此闭链运动对促进关节平衡功能,提高关节周围组织的协调能力和增强关节稳定性有明显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早期康复训练方法;但闭链运动参与的关节和肌肉较多,相对于开链运动不容易掌握。
表格1:开链运动(OKC)与闭链运动(CKC)区别开链运动(OKC)闭链运动(CKC)远端肢体在空间中运动远端肢体保持固定有单一的关节运动,附近关节无活动多关节运动,附近关节有运动只有运动关节远端的身体活动运动关节的近端和远端的身体都有活动只有主动肌收缩运动关节的远端和近端多肌群收缩较少出现身体重量作为负重参与运动很多时候有身体重量作为负重参与运动阻力应用在运动肢体远端阻力同时应用在多个运动关节动作相对比较简单,初学者容易掌握,动作相对不容易掌握,用于早期康复和功能训练针对性训练,孤立、刺激训练目标肌肉参与活动关节和目标肌肉较多开链和闭链运动的康复上的应用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作用,但它们在康复治疗中都具有重要的运动学与生物力学意义。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一、引言人们的身体在活动中不断变化,屈伸曲伸、左右转动、上下跳跃、迅速奔跑或缓慢走动……每种动作都需要身体的各个部位协同运动,形成一个完整的动作链,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
这些动作链又可以分为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两类。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是生物运动系统中的两种主要运动模式。
两者概念不同,但各有特点,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的概念、特点、例子、运动原理以及应用。
二、开链运动开链运动是指身体的各个部位在运动中相对独立,没有严格的协调关系,形成被动连接的动作。
它的主要表现是身体的某一部位的运动不受其他部位的制约,该部位所做的动作是主导动作。
常见的开链运动有:手臂摆动、腿部抬伸、手指弯曲等。
开链运动可以进一步分为主从链运动和并发链运动。
主从链运动指的是身体的某一部位为主动部位,其他部位为被动部位,主动部位的运动带动了其他被动部位的运动。
比如:下肢主动屈曲,上肢被动协同,以形成一种暂时联动的运动;而并发链运动则是指身体的两部分或多部分同时运动,但互不干扰,没有严格的协调关系,比如:左右手同时摆动,脚尖同时点地。
开链运动还可分为自由开链运动和被动开链运动两类。
自由开链运动是指身体各部分在运动中自由协调,没有被外力限制,没有其它的协调要求。
而被动开链运动,则是由外界的力量或重力等产生的动作,例如:凉席撑直、无阻力下轻松摆动舞蹈等。
三、闭链运动闭链运动是指身体各部分之间相对协调,具有联系性,以其中一个关节点为中心,形成一个完整的动作。
在闭链运动中,各部位之间存在严格的协调关系,每个部位所做的动作都是整体运动的一部分,不能独立进行。
闭链运动都是以身体某一部位为支点,所有的力都集中在这个部位。
比如:立定跳远、仰卧起坐、拍球等。
闭链运动可以进一步分为等端链运动和不等端链运动。
等端链运动是指所有的关节点都在一个平面上,比如:踢球、摔跤等;而不等端链运动则是指关节点的位置不在同一平面上,需要身体在空间中完成复杂的协调运动,比如:蹦床、平衡木等。
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

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1、运动链(kinetic & kinematic chain):人体若干环节借助关节使之按一定顺序衔接起来,称运动链(kinetic-chain)在人体上,上肢由肩带、上臂、肘关节、前臂、腕关节、手等形成上肢运动链;下肢由髋关节、大腿、膝关节、小腿、踝关节、足等等形成下肢运动链。
2、开链和闭链运动:人们通常将一侧上下肢视为一条长链,每个关节均为链扣。
如近端固定,远端游离即为开链,此时可任意活动某一单独关节或同时活动若干关节。
股四头肌椅训练、使用哑铃进行肱二头肌训练是典型的例子。
反之,远端闭合,如接触地面、墙面或桌面,近端(躯干)运动,即可称之为闭链。
此时所能做的肢体运动只能是多关节协调活动。
如蹲站时必须同时活动髋、膝、踝关节,不可能作单一关节的活动;两上肢撑地作俯卧撑运动时,也只能同时活动腕、肘、和肩关节,而不可能单独活动单一关节。
骑车训练也是典型的例子。
神经疾病后康复治疗中,一般选择闭链运动,强调多关节的协同。
但是如果有单一肌肉需要特别强调进行独立的训练,则选择开链运动。
通常髂腰肌是薄弱环节,有可能需要开链运动训练。
3、开链运动(open kinetic chain,OKC):指肢体近端固定而远端关节活动的运动,如步行时的摆动相。
开链的运动特点是各关节链有其特定的运动范围,远端的运动范围大于近端,速度也快于近端。
在强化肌力的训练中,肌肉爆发力的训练应选择开链运动训练。
开链运动(OKC)4、闭链运动(closed kinetic chain,CKC):指肢体远端固定而近端关节活动的运动,如步行时的支撑相。
闭链实际上是将开链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线性运动,因此运动时不增加关节的切力,可以增加保护作用,更接近于功能性康复[1],对于某些疾患如前十字韧带(ACL)重建或松弛的关节,更可以提供早期、安全、有效的康复手段.闭链运动(CKC)图3闭链运动-哑铃蹲举图4闭链运动-引体向上表格1:开链运动(OKC)与闭链运动(CKC)区别开链和闭链运动的康复上的应用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作用,但它们在康复治疗中都具有重要的运动学与生物力学意义。
跪姿侧踢动作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肢体动作可分为开放链运动Open Kinematic Chain和闭合链运动Close Kinematic Chain两种运动形式,通过针对性的运动疗法,为了让肌肉的强化和正确的运动模式能产生正向迁移,从而实现“还原生活”,这也是我们在设计运动疗法的进退阶时常有的考虑角度。
当肢体的远端被固定不能移动的时候我们称之为闭合链运动(也称闭链运动),此时肌肉的工作性质为远固定。
反之,当肢体的远端处于游离状态可以自由移动时我们称之为开放链运动(也称开链运动),此时肌肉的工作性质为近固定。
在“跪姿侧踢”训练中,上侧腿为开放链运动形式,下侧支撑腿是闭合链运动形式,对于臀部肌肉控制的挑战来自于必须在动作中保持支撑腿的髋外展角度不变,以及上侧腿悬空的高度不变。
跪姿侧踢Kneeling Side Kick
动作描述Description
1、跪姿,往一侧侧身让手掌碰到垫子,让手掌置于肩的下方。
将另一侧手抬臂屈肘置于头后,并将该侧的膝盖伸直并抬高至与骨盆同高保持水平,躯干保持中正髋部正对前方;
2、吸气,右腿脚尖勾起往前踢;
3、呼气,右腿转为脚尖绷起,在保持骨盆稳定的前提下尽量水平往后延伸。
关节活动Joint Movement:
侧支撑静态起始体位:支撑腿髋外展,膝屈曲、足踝部跖屈;上侧腿髋外展,膝伸展,足踝部跖屈;下侧支撑手肩胛骨上回旋,肩外展,腕伸展手掌撑地;上侧手肩胛骨上回旋,肩外展,肘屈曲,将手置于头部后侧;
动态关节活动:上侧腿前踢腿阶段,髋屈曲,足背屈;上侧腿后伸阶段,髋伸展,足踝部跖屈;。
开链与闭链运动 ppt课件

PPT课件
5
有作者认为:开链指肢体远端不固定,且不受重(远端在固定的 近端基础上移动)。比如不负重的长凳仰卧推举练习。运动时肢 体或躯干远端呈游离状态,比如直腿抬高训练中,足部呈游离状 态,膝关节单独伸屈的运动方式。开链的运动特点是各关节链有 其特定的运动范围,远端的运动范围大于近端,速度也快于近端。 在强化肌力的训练中,肌肉爆发力的训练应选择开链运动训练。 简言之,末端肢节可自由活动,称为开链,当肢体以开链的形式 进行运动,谓之开链运动。
闭锁式动力链:肢体远端固定,且负重(近端在固定的远端基础 上移动)比如屈膝运动。肢体或者躯干远端组成环状,或者踏在 物体上,运动时髋、膝、踝等多个关节运动时形成一个闭合的环。 例如站立位进行下蹲运动,或踏车运动。简言之,当肢体的末端 关节需承受重力或外来阻力,限制其自由活动时,称之为闭链, 而当肢体以闭链的形式进行运动,谓之闭链运动。
PPT课件
2
在人体中,运动偶的连接方式并不能完全决定其活动及 活动可能性。如运动的方向及幅度可由其配置的肌肉随 意控制和调节。
人体上有开放运动链和闭锁运动链两种。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proximal-to-distal contraction (CKC)和 distal-to-proximal contraciton (OKC), 任何动作只要考虑肌肉收缩的方向,就可以知道是 CKC or OKC。
PPT课件
3
开放运动链末端呈游离状态,若它的某一关节固定(“锁 住”),其余各关节可以产生运动。例如,臂在肩关节固 定时,可以在肘关节及腕关节同时产生活动,或单独发生 运动。 如果运动链首尾相连,形成闭合状态,末端无游离的环节, 称为闭锁运动链。 开放运动链在任何一处解开时,都将解体为两个部分;而 闭锁运动链在某处解开时,则转变为开放运动链。闭锁运 动链中一些环节的运动总会引起另一些环节的运动。例如, 左腿屈膝成弓箭步,左右两侧的髋关节都会相应产生活动。
开链与闭链运动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疗效对比

开链与闭链运动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疗效对比桑学涵;李小磊;胡瀚生;颜连启;金星;陈波;尹正录【期刊名称】《中国康复》【年(卷),期】2017(32)1【摘要】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开链运动(OKC)和闭链运动(CKC)对下肢步行功能及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ACL重建术后患者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进行OKC训练,观察组进行CKC训练.2组术后3及6个月进行小腿周径差值、Holden步行功能分级、10米步行时间、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值及关节松弛度KT-1000值评定.结果:术后3个月,2组小腿周径差值、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10米步行时间、IKDC评分及KT-1000值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小腿周径差值、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10米步行时间及IKDC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KT-1000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行CKC能较早促进下肢功能恢复,提高步行能力,不影响膝关节稳定性,是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总页数】2页(P61-62)【作者】桑学涵;李小磊;胡瀚生;颜连启;金星;陈波;尹正录【作者单位】苏北人民医院康复科,江苏扬州 225000;苏北人民医院骨科,江苏扬州 225000;苏北人民医院骨科,江苏扬州 225000;苏北人民医院骨科,江苏扬州225000;苏北人民医院康复科,江苏扬州 225000;苏北人民医院康复科,江苏扬州225000;苏北人民医院康复科,江苏扬州 22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9;R686【相关文献】1.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康复效果的系统评价2.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股四头肌肌力训练方式的选择——开链还是闭链?3.脑瘫儿的异常姿势与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4.专业运动康复和常规康复指导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疗效对比5.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闭链训练结合多角度等长肌力训练增强膝关节稳定性的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定义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定义开链运动是指手指、臂和其它肌肉或肌节在相同方向上有所伸缩,其动作幅度恒定,并且没有转动及翻转,即类似于电子产品上的键盘按键伸缩类似,它是运动技能中单关节式动作,是建立技术基本功的基础。
开链运动通常包括上肢伸缩运动,如手等机构的伸展和缩回,抓握、拉拽、抛投等动作,另外,下肢的伸展运动也可以归为开链运动。
闭链运动是指双臂或双腿运动,此时肢体在任意一点上都发生运动,既有伸展运动,又有转动运动,一般不会发生类似键盘按键伸缩的动作。
闭链运动通常是涉及到多关节的,多关节的协调,它不仅能锻炼肢体的柔韧性,而且可以锻炼肌肉的力量,对解除肌肉的疲劳也有很大的帮助,能够改善肢体反应的准确性和动作的灵活性。
常见的闭链运动有跳跃、手和双脚的前蹦、划船等。
从动作类型上来看,开链运动是单关节运动,前后伸缩,而闭链运动是多关节运动,在协调配合下进行伸展、转动运动;从运动训练效果而言,开链运动是技能基本功的基础,而闭链运动是专业技
术功的实际应用。
把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有机的融合起来,便会使训练效果大大增强。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是建立专业技术功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单独开链运动有助于会提高技术精湛度,也没有单独闭链运动能起到及时灵敏的反应;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双管齐下,才能让你手眼协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你技能快速提高。
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

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开链运动(openkineticchain,okc):是指肢体近端固定而远端关节活动的运动。
如步行时的摆动相。
开链运动的特点是可单关节完成运动。
如哑铃弯举进行肱二头肌训练时,肘部固定,手握哑铃做肘关节屈伸运动。
体育运动训练中,开链运动能够孤立地训练身体的某一块肌肉,所以在运动中常选用开链运动方式针对某块肌肉进行力量训练;开链运动时远端的运动范围大于近端,速度也快于近端,所以训练中常选用开链运动进行肌肉爆发力的训练。
受损康复功能锻炼身体中,由于开链运动产生的剪切力必须大于闭合链运动,不应当挑选开链运动恢复正常功能,以免提轻伤部经济负担。
而在康复后期,当关节的功能性和本体体会通过闭合链运动获得了一定的强化后,则可以使用开链运动,针对关节附近的肌群进行性训练。
例如膝关节前十字韧带(acl)重建术后的康复锻炼。
康复早期,可选用静力半蹲(站桩)这种闭链运动动作。
静力半蹲时,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同步收缩,减少力矩,减少韧带的负荷受力,有效地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
当膝关节的功能性和本体感受通过闭链运动得到一定的加强后,康复后期,则可以采用坐位膝关节抗阻伸屈膝等开链运动动作。
强化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肌力,保护膝关节。
闭合链运动(closedkineticchain,ckc):指肢体远端(手掌或脚掌)紧固而近端活动的运动,例如步行时的提振二者。
闭合链运动的特点就是须要多关节协同运动。
例如采用杠铃展开重物蹲起训练时,足部紧固,髋、膝和踝关节协同顺利完成运动。
体育运动训练中,闭链运动参与的肌肉和关节较多,需多关节协同活动完成,更接近真实运动动作,是专业运动员首选运动训练方式。
受损康复功能锻炼身体中,闭合链运动就是不减少关节剪切力的多关节协同运动,可以提振关节本体感受器,产生肢体的运动和保护性反射弧(protectivereflexarc)活动,能够充份训练关节整体的协调性和推动关节本体感受器功能恢复正常,从而推动关节平衡和功能康复,所以康复早期应当挑选闭合链运动恢复正常功能。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的作用。 -回复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的作用。
-回复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是身体运动中的两种基本类型。
它们在身体功能、肌肉协调和运动效果等方面有着不同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
开链运动是指身体的某一部分在运动过程中远离支持面或者远离重心,例如手臂的举起和腿的抬起等。
而闭链运动则是指身体的某一部分在运动过程中靠近支持面或者靠近重心,例如手的握力和腿部的蹲压等。
这两种运动方式的不同特点决定了它们不同的作用。
首先,从身体功能方面来看,开链运动主要锻炼远离支持面的肌肉群,如肩部和背部的肌肉群。
这些肌肉群负责身体的稳定和姿势的调整。
通过开链运动的训练,可以增强这些肌肉群的力量和耐力,提高身体的控制能力和稳定性。
闭链运动主要锻炼靠近支持面的肌肉群,如腿部和臀部的肌肉群。
这些肌肉群负责身体的支撑和运动的推动力。
闭链运动的训练可以增强这些肌肉群的力量和爆发力,提高身体的动态平衡和运动能力。
其次,从肌肉协调方面来看,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可以起到相互补充和平衡的作用。
以开链运动为主的训练可以强化肌肉的稳定性和调整能力,在进行闭链运动时可以提供更好的支撑和控制。
而以闭链运动为主的训练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推动能力,在进行开链运动时可以提供更好的推动力和运动能力。
因此,通过综合进行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的训练,可以达到肌肉均衡、功能协调的效果,提高身体的整体运动能力。
最后,从运动效果方面来看,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对身体的影响也是有所区别的。
开链运动多用于身体的活动性训练,如柔软度和灵活性的提高,姿势调整和平衡能力的训练等。
闭链运动多用于身体的强度训练,如肌肉力量的增加,爆发力的提高和肌肉质量的增加等。
因此,综合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的训练可以使身体达到更好的运动效果,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综合水平。
综上所述,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在身体运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身体功能、肌肉协调和运动效果,在身体训练和运动能力的提高中起到相互补充和平衡的作用。
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治疗中开链与闭链运动的研究

科 教 创 新都市家教 202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治疗中开链与闭链运动的研究江西省萍乡市卫生学校 顾晓超 李运华 张洋娟【摘 要】在日常生活当中,膝关节运动损伤的情况时有发生,膝关节运动损伤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就目前而言,关于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术后康复治疗中开链与闭链运动有大量的临床研究以及评估。
但是开链运动(OKC)与闭链运动(CKC)两者都具有不用的特点和效果,哪者具有更大的优势,怎样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以及在一定的时机当中将其加入康复计划,在当今的学术界当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争议。
根据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无论是单独使用,抑或是共同使用,对于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增加下肢重要肌群肌力以及关节的活动度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另外也有报道称,不适当的开链运动容易导致前交叉韧带再次撕裂,重复损伤的风险也大大加强。
所以,就这一领域而言要进一步的研究,还需要有大量的临床试验以及相关数据的支持。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康复治疗;开链闭链由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越来越常见,它的相关治疗也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
在对关节镜下ACL 重建技术不断深入的研究当中,许多研究者认为ACL 重建术后的治疗效果和术后的康复训练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患者在早期能够达到正常的关节负荷量和活动度并且能够尽快进行正常的运动,这是康复训练的最初目的。
ACL 重建术后的康复过程中,有一项内容十分重要即股四头肌的训练。
股四头肌的训练可以分为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
开链运动指的是肢体的近端保持固定,但是远端关节进行活动的一种运动,比如直腿抬高、伸膝抗阻运动等。
开链运动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远端运动的范围需要大于近端运动的范围,速度上也要比近端运动快。
闭链运动与开链运动不同,它指的是肢体的远端保持固定但是近端关节活动的一种运动,比如我们熟知的下蹲运动、骑自行车等。
在开链运动中,需要前交叉韧带所承受的拉力大于闭链运动,因此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康复训练的选择由原先的开链运动渐渐趋向于闭链运动。
运动学

9 一.名词解释1.开链运动:是指肢体近端固定而远端关节活动的运动,其特点是可单关节完成运动,进行肌肉锻炼的一种方式。
如步行时的摆动相。
2.闭链运动:指肢体远端(手掌或脚掌)固定而近端活动的运动,如步行时的支撑相。
闭链运动的特点是需多关节协同运动。
如使用杠铃进行负重蹲起训练时,足部固定,髋、膝和踝关节协同完成运动。
3.肘关节提携角:当肘关节伸直,前臂处于旋后位时,臂与前臂并不在一条直线上,前臂的远侧端偏向外侧,二者之间形成一向外开放的钝角称为肘关节提携角。
4.肘窝:由肱桡肌、旋前圆肌、肱骨内外上髁间连线组成的三角形凹陷。
内有肱二头肌腱、肱动脉及其分支、正中神经。
5.应力:指物体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力。
物体由于外因或内在缺陷而产生形变时,在它内部任一截面单位面积上两方的相互作用力。
6.等长收缩:是指长度保持恒定而张力发生变化的肌肉收缩。
7.等张收缩:张力保持恒定而长度发生变化的肌肉收缩。
人体实现各种加速运动和位移运动的基础。
8.等速收缩:即为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进度进行的最大用力收缩,且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称为等动收缩,也称为等速收缩。
9.原动肌:直接完成某种动作的肌群叫原动肌10.中和肌:凡限制或抵消原动肌发挥其作用的肌称为中和肌。
11.拮抗肌:与原动肌功能相反的肌群叫拮抗肌拮抗肌在功能上与原动肌相互对抗,又互相协调和依存。
二.简答题1.能量代谢分析(供能系统)答:①磷酸原供能系统:atp与磷酸肌酸共同组成供能系统(即刻能量)②乳酸能供能系统:糖经无氧分解生成乳酸的同时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合成atp(短时能量)③有氧代谢供能系统:在供氧条件充足的条件下,糖、脂肪与蛋白质等彻底氧化生成CO2和H2O同时释放能量供给adp磷酸化合成atp(长时间能量)④运动与供能系统关系:极量运动与亚极量运动启动磷酸原供能系统;递增负荷的力竭性运动先启动有氧氧化系统,后启动乳酸能供能系统;中低强度的长时间有氧耐力运动先启动糖有氧氧化供能为主,后启动脂肪氧化供能为主;安静状态有氧代谢进行供能。
第二章 第一节 骨运动学

(1)骨的载荷 人体在运动或劳动时,骨要承受不同方式的载荷。 拉伸a 压缩b 弯曲c 剪切d 扭转e 复合f
1)拉伸载荷 在骨的两端受到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轴线的力的作用 骨受力后,能够导致骨骼内部产生拉应力和应变,使骨伸长并同时变 细 例如在进行吊环运动时上肢骨被拉伸。
开链运动
如果运动链的末端环节是可以自由运动的,或者说如果运动链中有一 个环节只和其他一个环节相连接,这个运动链就叫开链 在人体运动中大多是开链,尤其是四肢的运动 多为单关节运动
人体上肢环节的开链系统
开链运动的特点
远端的运动范围大于近端,速度快于近端 强化肌力的训练中,肌肉爆发力的训练应该选择开链运动
及长骨的骨干
(一)骨的形状、结构与代谢
(2)骨质
骨松质
骨松质由针状或片状的骨板构成,呈网状结构,形成骨小梁 骨小梁按压力及张力的方向排列,负责力学上的支撑机能 减轻了骨的重量,又使骨达到最大的力学性能 常分布于长骨骨骺内部及其他骨的内部
(一)骨的形状、结构与代谢
(一)骨的形状、结构与代谢
4.骨的生物力学特性
骨的材料力学特性: 是指骨组织本身的力学性能,与骨的几何形状无关 骨的结构力学特性: 是指整个骨结构的力学性能,不但与骨的材料力学特性有关而且受骨 的几何特性即形状、尺寸等的影响
4.骨的生物力学特性
二、骨的运动适应性
1
骨的生物力学特性
2
骨的功能适应性
(一)骨的生物力学特性
强度 刚度
即指骨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 稳定性 即指骨保持原有平衡形态的能力
1. 骨的承载能力
即指骨在承载负荷的情况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2. 骨的载荷及变形 人体在日常生活与运动中都会对机体的 每块骨产生复杂的力。即骨会承受来自多方的 不同形式的载荷。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

动作形式比较
总结词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在动作形式上存在显著差异。
详细描述
开链运动是指肢体远端(即远离身体中心的部分)固定而近端(即靠近身体中心的部分)活动的运动,例如哑铃 弯举和腿举。闭链运动则是肢体近端固定而远端活动的运动,例如深蹲和硬拉。
肌肉激活程度比较
总结词
闭链运动通常需要更多的肌肉群参与,以维持身体的稳定。
提高运动表现
降低受伤风险
合理的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训练能够 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从而降 低运动损伤的风险。
通过综合训练,个体在各种运动项目 中的表现将得到显著提升。
05
如何选择开链运动和闭链运 动
根据个人目标和需求选择
增肌
开链运动如哑铃弯举和腿举等, 可以针对性地锻炼特定肌群,适 合增肌目标。
对稳定性的要求高
由于闭链运动需要固定近端关节,因此对稳定性的要求较 高。在进行闭链运动时,身体需要保持平衡,以防止摔倒 或受伤。
适合进行力量训练
由于闭链运动可以激活多个肌肉群,因此适合进行力量训 练。通过进行闭链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耐力和爆发 力,提高身体的运动表现。
03
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的比较
04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的训练 效果
开链运动对身体的益处
01
02
03
增强肌肉力量
开链运动主要针对特定的 肌肉群进行训练,能够显 著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提高关节灵活性
开链运动有助于增加关节 的活动范围,提高关节的 灵活性和稳定性。
促进全身协调性
开链运动需要身体多个部 位的协同工作,有助于提 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 力。
开链运动的分类
总结词
开链运动可以分为等张和等长两种类型。
闭链训练动作

闭链训练动作
闭链训练动作是一种通过锻炼闭链肌肉群来提高身体稳定性和功能性
的训练方法。
闭链训练动作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深蹲:双脚与肩同宽,腰背挺直,然后屈膝下蹲,再通过双腿力量
回到站立姿势。
这个动作可以有效锻炼大腿肌群和臀部肌肉。
2. 俯卧撑:仰卧于地上,双手与肩同宽,双脚踮起,用手臂的力量将
身体抬起,再慢慢降落回地面。
俯卧撑可以锻炼胸部肌肉、肩部肌肉
和手臂肌肉。
3. 平板支撑:身体面朝地面,用手掌和脚尖支撑起整个身体,呈直线状。
保持这个姿势,可以锻炼腹部肌肉和背部肌肉。
4. 引体向上:双手与肩同宽握住横杠,用背部和手臂的力量将身体拉起,直到下巴超过横杠,再慢慢放下。
这个动作可以锻炼背部肌肉和
上臂力量。
5. 硬拉:双脚与肩同宽,腰背挺直,手臂伸直握住杠铃,然后用腿部
和臀部力量将杠铃拉起,再慢慢放下。
硬拉可以综合锻炼小腿、大腿、臀部、背部和手臂肌肉。
这些闭链训练动作可以在健身房或者家庭中进行,可以帮助改善身体
的力量、稳定性和协调性。
在进行闭链训练之前,建议先进行适当的
热身运动,并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训练目标来选择合适的重量和次数。
等速闭链训练与等速开链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障碍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功能与步行能力影响研究

等速闭链训练与等速开链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障碍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功能与步行能力影响研究邵静雯;张弛;孙丹;瞿少伊;穆加快;龚德怡【期刊名称】《临床军医杂志》【年(卷),期】2022(50)3【摘要】目的比较等速闭链训练与等速开链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障碍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功能与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海军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自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86例脑卒中后运动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43例。
A组采取等速闭链训练,B组采取等速开链训练。
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8周,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肌力[峰力矩(PT)、相对峰力矩(PT/BW)]、平衡功能(总体、前后及左右的稳定指数)与步行能力[30 s座椅站立测试(30CST)、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
结果治疗后,两组伸肌与屈肌的PT、PT/BW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总体、前后及左右的稳定指数较治疗前均降低,且A组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30CST较治疗前升高,TUG较治疗前降低,且A组30CST高于B组、TUG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等速闭链训练可显著增强脑卒中运动障碍患者的下肢肌力与平衡功能,改善步行能力,效果优于等速开链训练。
【总页数】4页(P267-269)【作者】邵静雯;张弛;孙丹;瞿少伊;穆加快;龚德怡【作者单位】海军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康复医学科;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R49【相关文献】1.下肢闭链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肌肉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2.等速躯干肌力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康复中的作用3.平衡功能联合等速躯干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稳定和步行能力的影响4.双侧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5.双侧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Brunnstrom分期标准

三、联带运动
联带运动是由于脑组织损伤而出现的 一种错误的运动方式,如不纠正就会影响 正常的运动功能出现。是病理性的异常运 动模式。
上肢: 屈肌联带运动
肩胛带 上抬,后撤 肩关节 屈曲,外展,外旋 肘关节 屈曲 前 臂 旋后 腕关节 掌屈 手 指 屈曲
伸肌联带运动
前突 伸展,内收,内旋 伸展 旋前 背伸 伸展
查者用手指轻按凹陷部位,以1、1.5、2.5、 3横指为单位度量并记录。 B、X线检查
1、检查体位 患者取坐位,双上肢自然下垂,掌心朝向体 侧。
2、诊断标准
A、 体征:肩峰下可触及凹陷 B、X线检查:肩关节正位片显示肩峰与肱骨头间
隙超过1.4CM,或两侧间隙只差>1CM
开链和闭链运动
运动链 关节运动链是指人体中的几个部位通过
下肢:
屈肌联带运动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足趾
屈曲,外展, 外旋 屈曲 背屈,外翻 伸展
伸肌联带运动
伸展,内收, 内旋 伸展 跖屈 ,内翻 屈曲
四、部分分离运动
上肢特点: 1、肩关节伸展,肘关节屈曲,手摸脊柱(距脊
柱<5CM ) 2、肩关节屈曲时,肘关节伸展(肩屈曲不得
<60度,肩关节内收,外展不的>±10度, 肘关节屈曲不的>20度 3、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大臂不得离开躯 干,肘关节屈曲90度±10范围之内,旋前 >50度)
六、正常阶段
上肢:肘关节伸展,上举上肢,反复10 次,与健侧对比在其1.5倍以下。
下肢:坐位下,髋关节内旋10次。反复10 次,与健侧对比在其1.5倍以下。
肩关节综合征的评价
肩手综合征是放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 的一种临床表现形式,常见于脑卒中发病早 期,是自主神经系统对于创伤所做出的异常 反应的结果,约有12℅-25℅的脑卒中患者合 并肩手综合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3/10
讲解:XX
14
2021/3/10
如蹲站时必须同时活动髋、膝、踝关节,不可能作单一 关节的活动;两上肢撑地作俯卧撑运动时,也只能同时活 动腕、肘、和肩关节,而不可能单独活动单一关节。骑车 训练也是典型的例子。步行时的支撑相也属于闭链运动。
2021/3/10
讲解:XX
6
我们周围的开链运动···
✓ 步行时的摆动相 ✓ 直腿抬高训练中,足部呈游离状态 ✓ 四肢的等速训练 ✓ 坐姿腿屈伸(股四头肌训练椅、膝关节单独伸屈的运动方
阻力应用在运动肢体远端
阻力同时应用在多个运动关节
针对性训练,孤立、刺激训练目标的运 动作相对不容易掌握,用于早期康复和 动,eg:强化肌力、肌肉爆发力的训练 功能训练,参与活动关节和目标肌肉较
多
2021/3/10
讲解:XX
22
2021/3/10
讲解:XX
23
2021/3/10
讲解:XX
24
• How do you feel? • Any questions?
➢ 下肢由髋关节、大腿、膝关节、小腿、踝关节、足等形 成下肢运动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21/3/10
讲解:XX
3
运动链分为 开链(open kinematic chain,OKC)和 闭链(closed kinematic chain,CKC)。
2021/3/10
讲解:XX
4
开链运动(open kinetic chain,OKC) 如近端固定,远端游离即为开链,此时可任意活动某一
2021/3/10
讲解:XX
25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2021/3/10
26
式) ✓ 使用哑铃进行肱二头肌训练(其它四肢肌力的训练)
2021/3/10
讲解:XX
7
2021/3/10
讲解:XX
8
2021/3/10
讲解:XX
9
2021/3/10
讲解:XX
10
2021/3/10
讲解:XX
11
2021/3/10
讲解:XX
12
2021/3/10
讲解:XX
13
我们身边的闭链运动···
讲解:XX
20
CKC的训练方式特点,可使数个关节同时运动,刺激关 节本体感受器,既加强了协同肌也加强了对抗肌,能充分 训练关节整体的协调性和促进关节本体感受器功能恢复, 从而促进关节的稳定性。 CKC通常在功能位下进行,运 动类似关节日常生理负荷状态。对于肌肉,骨骼,肌腱, 韧带,关节囊都承受一定负荷,运动时对关节及其周围组 织的机械性感受器的刺激比OKC运动训练明显,对促进关 节平衡功能,关节周围组织的协调能力,敏感性的恢复和 增强关节稳定性有明显作用。所以,通常认为CKC运动比 OKC运动训练能获得更多的关节功能康复的效果。
2021/3/10
讲解:XX
21
小结两者的区别
开链运动
闭链运动
远端肢体在空间中运动
远端肢体保持固定
有单一的关节活动,附近关节无活动 多关节活动,附近关节有运动
只有运动关节远端的肢体活动
运动关节的近端和远端的身体都有活动
只有主动肌收缩
运动关节的远端和近端多肌群收缩
较少出现身体重量作为负重参与活动 很多时候身体重量作为负重参与活动
运动链
什么样的 ?
2021/3/10
讲解:XX
1
➢ 人体若干环节借助关节使之按一定顺序衔接起来组成一 个复合的链,称运动链。(kinetic-chain)
➢ 人们通常将一侧上下肢视为一条长链,每个关节均为链 扣。
2021/3/10
讲解:XX
2
在人体上
➢ 上肢由肩带、上臂、肘关节、前臂、腕关节、手等形成 上肢运动链;
单独关节或同时活动若干关节。
如股四头肌椅训练、使用哑铃进行肱二头肌训练是典型 的例子,还有步行时的摆动相。
2021/3/10
讲解:XX
5
闭链运动(closed kinetic chain,CKC) 远端闭合,如接触地面、墙面或桌面等,近端(躯干)
运动,即可称之为闭链。此时所能做的肢体运动只能是多 关节协调活动。
讲解:XX
15
2021/3/10
讲解:XX
16
2021/3/10
讲解:XX
17
2021/3/10
讲解:XX
18
2021/3/10
讲解:XX
19
开链的运动特点是各关节链有其特定的运动范围,远 端的运动范围大于近端,速度也快于近端。
在强化肌力的训练,肌肉爆发力的训练应选择开链运 动训练。
202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