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链与闭链运动

合集下载

开链运动

开链运动

链运动1、运动链(kinetic & kinematic chain):人体若干环节借助关节使之按一定顺序衔接起来,称运动链(kinetic-chain)在人体上,上肢由肩带、上臂、肘关节、前臂、腕关节、手等形成上肢运动链;下肢由髋关节、大腿、膝关节、小腿、踝关节、足等等形成下肢运动链。

2、开链和闭链运动:人们通常将一侧上下肢视为一条长链,每个关节均为链扣。

如近端固定,远端游离即为开链,此时可任意活动某一单独关节或同时活动若干关节。

股四头肌椅训练、使用哑铃进行肱二头肌训练是典型的例子。

反之,远端闭合,如接触地面、墙面或桌面,近端(躯干)运动,即可称之为闭链。

此时所能做的肢体运动只能是多关节协调活动。

如蹲站时必须同时活动髋、膝、踝关节,不可能作单一关节的活动;两上肢撑地作俯卧撑运动时,也只能同时活动腕、肘、和肩关节,而不可能单独活动单一关节。

骑车训练也是典型的例子。

神经疾病后康复治疗中,一般选择闭链运动,强调多关节的协同。

但是如果有单一肌肉需要特别强调进行独立的训练,则选择开链运动。

通常髂腰肌是薄弱环节,有可能需要开链运动训练。

3、开链运动(open kinetic chain,OKC):指肢体近端固定而远端关节活动的运动,如步行时的摆动相。

开链的运动特点是各关节链有其特定的运动范围,远端的运动范围大于近端,速度也快于近端。

在强化肌力的训练中,肌肉爆发力的训练应选择开链运动训练。

开链运动(OKC)图1开链运动-颈前下拉图2开链运动-坐姿腿屈伸4、闭链运动(closed kinetic chain,CKC):指肢体远端固定而近端关节活动的运动,如步行时的支撑相。

闭链实际上是将开链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线性运动,因此运动时不增加关节的切力,可以增加保护作用,更接近于功能性康复[1],对于某些疾患如前十字韧带(ACL)重建或松弛的关节,更可以提供早期、安全、有效的康复手段.闭链运动(CKC)图3闭链运动-哑铃蹲举图4闭链运动-引体向上表格1:开链运动(OKC)与闭链运动(CKC)区别开链运动(OKC)闭链运动(CKC)远端肢体在空间中运动远端肢体保持固定有单一的关节运动,附近关节无活动多关节运动,附近关节有运动只有运动关节远端的身体活动运动关节的近端和远端的身体都有活动只有主动肌收缩运动关节的远端和近端多肌群收缩较少出现身体重量作为负重参与运动很多时候有身体重量作为负重参与运动阻力应用在运动肢体远端阻力同时应用在多个运动关节动作相对比较简单,初学者容易掌握,动作相对不容易掌握,用于早期康复和功能训练针对性训练,孤立、刺激训练目标肌肉参与活动关节和目标肌肉较多开链和闭链运动的康复上的应用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作用,但它们在康复治疗中都具有重要的运动学与生物力学意义。

[运动控制]开链和闭链

[运动控制]开链和闭链

开链和闭链有很多教练或会员对颈前下来和引体向上这两个训练十分迷惑,它们的关节动作、目标肌肉都一样,那这两个练习背部的动作到底有什么区别呢?等你看完这篇关于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的文章你就明白了。

运动链关节运动链是指人体中的几个部位通过神经、肌肉和关节连接而组成的一个复合运动链,在运动链锻炼方式中有开链运动(Open Kinematic Chain,OKC)和闭链运动(Closed Kinematic Chain,CKC)。

开链运动训练与闭链运动训练可以对同一块肌肉产生不同的作用。

开链运动(OKC)指运动时肢体或躯干远端呈游离状态,即远端肢体(足部或手部)在空间中的自由运动。

例如:坐姿腿屈伸训练中,足部呈游离状态,膝关节单独屈伸的运动方式。

传统上,大部分使用自由重量或者固定力量器械都是属于开链运动,开链运动特点是各关节链有其特定的运动范围,远端的运动范围大于近端,速度也快于近端;能孤立地刺激所训练的肌肉,动作相对比较容易掌握。

闭链运动(CKC)是肢体远端固定并承受身体重量,近端肢体在固定远端肢体的基础上进行移动。

通常闭链运动在功能训练中运用比较多,训练中肌肉,骨骼,肌腱,韧带,关节囊都承受一定负荷,运动时对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本体感受器的刺激比开链运动训练更明显。

例如:蹲举训练中,足部呈固定状态,膝关节和髋关节同时屈伸的运动方式,当我们在下蹲过程中膝关节和髋关节角度的不断变化,身体重心也在不断改变,此时就需要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本体感受器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作出反应来维持身体平衡和肌肉之间的协调配合。

因此闭链运动对促进关节平衡功能,提高关节周围组织的协调能力和增强关节稳定性有明显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早期康复训练方法;但闭链运动参与的关节和肌肉较多,相对于开链运动不容易掌握。

表格1:开链运动(OKC)与闭链运动(CKC)区别开链运动(OKC)闭链运动(CKC)远端肢体在空间中运动远端肢体保持固定有单一的关节运动,附近关节无活动多关节运动,附近关节有运动只有运动关节远端的身体活动运动关节的近端和远端的身体都有活动只有主动肌收缩运动关节的远端和近端多肌群收缩较少出现身体重量作为负重参与运动很多时候有身体重量作为负重参与运动阻力应用在运动肢体远端阻力同时应用在多个运动关节动作相对比较简单,初学者容易掌握,动作相对不容易掌握,用于早期康复和功能训练针对性训练,孤立、刺激训练目标肌肉参与活动关节和目标肌肉较多开链和闭链运动的康复上的应用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作用,但它们在康复治疗中都具有重要的运动学与生物力学意义。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一、引言人们的身体在活动中不断变化,屈伸曲伸、左右转动、上下跳跃、迅速奔跑或缓慢走动……每种动作都需要身体的各个部位协同运动,形成一个完整的动作链,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

这些动作链又可以分为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两类。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是生物运动系统中的两种主要运动模式。

两者概念不同,但各有特点,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的概念、特点、例子、运动原理以及应用。

二、开链运动开链运动是指身体的各个部位在运动中相对独立,没有严格的协调关系,形成被动连接的动作。

它的主要表现是身体的某一部位的运动不受其他部位的制约,该部位所做的动作是主导动作。

常见的开链运动有:手臂摆动、腿部抬伸、手指弯曲等。

开链运动可以进一步分为主从链运动和并发链运动。

主从链运动指的是身体的某一部位为主动部位,其他部位为被动部位,主动部位的运动带动了其他被动部位的运动。

比如:下肢主动屈曲,上肢被动协同,以形成一种暂时联动的运动;而并发链运动则是指身体的两部分或多部分同时运动,但互不干扰,没有严格的协调关系,比如:左右手同时摆动,脚尖同时点地。

开链运动还可分为自由开链运动和被动开链运动两类。

自由开链运动是指身体各部分在运动中自由协调,没有被外力限制,没有其它的协调要求。

而被动开链运动,则是由外界的力量或重力等产生的动作,例如:凉席撑直、无阻力下轻松摆动舞蹈等。

三、闭链运动闭链运动是指身体各部分之间相对协调,具有联系性,以其中一个关节点为中心,形成一个完整的动作。

在闭链运动中,各部位之间存在严格的协调关系,每个部位所做的动作都是整体运动的一部分,不能独立进行。

闭链运动都是以身体某一部位为支点,所有的力都集中在这个部位。

比如:立定跳远、仰卧起坐、拍球等。

闭链运动可以进一步分为等端链运动和不等端链运动。

等端链运动是指所有的关节点都在一个平面上,比如:踢球、摔跤等;而不等端链运动则是指关节点的位置不在同一平面上,需要身体在空间中完成复杂的协调运动,比如:蹦床、平衡木等。

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

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

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1、运动链(kinetic & kinematic chain):人体若干环节借助关节使之按一定顺序衔接起来,称运动链(kinetic-chain)在人体上,上肢由肩带、上臂、肘关节、前臂、腕关节、手等形成上肢运动链;下肢由髋关节、大腿、膝关节、小腿、踝关节、足等等形成下肢运动链。

2、开链和闭链运动:人们通常将一侧上下肢视为一条长链,每个关节均为链扣。

如近端固定,远端游离即为开链,此时可任意活动某一单独关节或同时活动若干关节。

股四头肌椅训练、使用哑铃进行肱二头肌训练是典型的例子。

反之,远端闭合,如接触地面、墙面或桌面,近端(躯干)运动,即可称之为闭链。

此时所能做的肢体运动只能是多关节协调活动。

如蹲站时必须同时活动髋、膝、踝关节,不可能作单一关节的活动;两上肢撑地作俯卧撑运动时,也只能同时活动腕、肘、和肩关节,而不可能单独活动单一关节。

骑车训练也是典型的例子。

神经疾病后康复治疗中,一般选择闭链运动,强调多关节的协同。

但是如果有单一肌肉需要特别强调进行独立的训练,则选择开链运动。

通常髂腰肌是薄弱环节,有可能需要开链运动训练。

3、开链运动(open kinetic chain,OKC):指肢体近端固定而远端关节活动的运动,如步行时的摆动相。

开链的运动特点是各关节链有其特定的运动范围,远端的运动范围大于近端,速度也快于近端。

在强化肌力的训练中,肌肉爆发力的训练应选择开链运动训练。

开链运动(OKC)4、闭链运动(closed kinetic chain,CKC):指肢体远端固定而近端关节活动的运动,如步行时的支撑相。

闭链实际上是将开链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线性运动,因此运动时不增加关节的切力,可以增加保护作用,更接近于功能性康复[1],对于某些疾患如前十字韧带(ACL)重建或松弛的关节,更可以提供早期、安全、有效的康复手段.闭链运动(CKC)图3闭链运动-哑铃蹲举图4闭链运动-引体向上表格1:开链运动(OKC)与闭链运动(CKC)区别开链和闭链运动的康复上的应用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作用,但它们在康复治疗中都具有重要的运动学与生物力学意义。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先让我们来了解⼀下什么是运动链?运动链⼈体若⼲环节借助关节按⼀定顺序衔接起来,称运动链。

在⼈体上,上肢由肩带、上臂、肘关节、前臂、腕关节、⼿等形成上肢运动链;下肢由髋关节、⼤腿、膝关节、⼩腿、踝关节、⾜等形成下肢运动链。

⼈们通常将⼀侧上下肢视为⼀条长链,每个关节均为链扣。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1开链运动(OKC)指运动时肢体或躯⼲的远端呈游离状态,即远端的肢体可以在空中⾃由的运动。

例如:坐位上的膝关节屈伸运动⽅式,⾜部游离,在⼩腿的带动下围绕膝关节运动。

传统上,⼤部分使⽤⾃由重量或固体⼒量器械都属于开链运动,开链运动的特点是各关节链有其特定的运动范围,远端的⼤于近端的,速度也快于近端的;能独⽴的刺激所训练的肌⾁,动作相对⽐较容易掌握。

2闭链运动(CKC)是指肢体远端固定并承受⾝体的重量近端肢体在固定远端肢体的基础上进⾏移动。

通常闭链运动在功能训练中⽐较多⽤,训练中肌⾁、⾻骼、肌腱、韧带、关节囊都承受⼀定负荷,运动时对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本体感受器的刺激⽐开链运动明显。

例如:蹲举训练中,⾜部呈固定状态,膝关节和髋关节同时屈伸的运动⽅式,当我们在下蹲的过程中膝关节和髋关节的⾓度不断变化,⾝体的重⼼也在不断变化,此时就需要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本体感受器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作出反应来维持⾝体平衡和肌⾁间的协调配合。

闭链运动对促进关节平衡功能,提⾼关节周围组织的协调能⼒和增强关节稳定性有明显作⽤,是⼀种安全有效的早期康复训练⽅法;但闭链运动参与的关节和肌⾁较多,相对于开链运动不容易掌握。

引体向上就是闭链运动,是肢体远端(⼿掌或脚掌)固定⽽近端活动的运动。

训练中肌⾁,⾻骼,肌腱,韧带,关节囊都承受⼀定负荷,运动时对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本体感受器的刺激⽐开链运动训练更明显,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作出反应来维持⾝体平衡和肌⾁之间的协调配合。

因此闭链运动参与的关节和肌⾁较多,相对于开链运动不容易掌握。

⾼位下拉则属于开链运动,特点是各关节链有其特定的运动范围,远端的运动范围⼤于近端,速度也快于近端;能孤⽴地刺激所训练的肌⾁,动作相对⽐较容易掌握。

开闭链运动

开闭链运动
n kinetic chain OKC):指肢体近端固定而 远端关节活动的运动 闭链运动 (closed kinetic chain CKC):指肢体远端固定 而近端关节活动的运动 概念是1956年由Steindler在《运动机能学》一书中首先提 出的
SET
SET拥有一个独立的诊断系统,用来诊断所谓的 “薄弱环节”(weak link) 。所谓薄弱环节,是指在某 一个动作中,当某块肌肉和其它肌肉一起工作时,由于 该肌肉力量太弱而不能发挥它应有的那部分作用 具体方法是让患者进行渐进式闭链运动,在运动 中逐渐增大负荷至患者不能正确作出该运动或者感 到疼痛为止。如果在负荷较低时就发生上述情况或 者左、右两侧的运动有明显差别时,就表明被检者存 在一处或多处“薄弱环节”,接着用开链运动检测各 肌肉以确定具体薄弱处
Better way →
闭链运动
当我们由上往下蹲时,需要股四头肌、腘绳肌、 臀大肌共同离心收缩来控制着慢慢屈膝、屈髋 股四头肌起点连接在髂骨上,而腘绳肌起点连接 在坐骨上,它们的同步收缩可以帮助我们更好保持 骨盆的中立位和稳定躯干 同时股四头肌的止点在小腿前面的胫骨结节,腘 绳肌的止点在胫骨和腓骨后面,他们的同步收缩也 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膝关节的稳定
开链运动
特点
各关节链有其特定的运动范围 远端的运动范围大于近端 远端速度快于近端
适合强化局部肌力的训练
局部肌力强化
比如器械坐姿 腿屈伸,由于身体 重量完全由座椅支 撑,因此当股四头 肌收缩时,腘绳肌 完全放松
剪切力
开链的大多数 动作都为旋转的线 性运动,容易形成 关节的切力,不利 于早期功能性康复, 尤其是对于前十字 韧带(ACL)重建或松 弛的关节者等

开链与闭链运动 ppt课件

开链与闭链运动  ppt课件

PPT课件
5
有作者认为:开链指肢体远端不固定,且不受重(远端在固定的 近端基础上移动)。比如不负重的长凳仰卧推举练习。运动时肢 体或躯干远端呈游离状态,比如直腿抬高训练中,足部呈游离状 态,膝关节单独伸屈的运动方式。开链的运动特点是各关节链有 其特定的运动范围,远端的运动范围大于近端,速度也快于近端。 在强化肌力的训练中,肌肉爆发力的训练应选择开链运动训练。 简言之,末端肢节可自由活动,称为开链,当肢体以开链的形式 进行运动,谓之开链运动。
闭锁式动力链:肢体远端固定,且负重(近端在固定的远端基础 上移动)比如屈膝运动。肢体或者躯干远端组成环状,或者踏在 物体上,运动时髋、膝、踝等多个关节运动时形成一个闭合的环。 例如站立位进行下蹲运动,或踏车运动。简言之,当肢体的末端 关节需承受重力或外来阻力,限制其自由活动时,称之为闭链, 而当肢体以闭链的形式进行运动,谓之闭链运动。
PPT课件
2
在人体中,运动偶的连接方式并不能完全决定其活动及 活动可能性。如运动的方向及幅度可由其配置的肌肉随 意控制和调节。
人体上有开放运动链和闭锁运动链两种。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proximal-to-distal contraction (CKC)和 distal-to-proximal contraciton (OKC), 任何动作只要考虑肌肉收缩的方向,就可以知道是 CKC or OKC。
PPT课件
3
开放运动链末端呈游离状态,若它的某一关节固定(“锁 住”),其余各关节可以产生运动。例如,臂在肩关节固 定时,可以在肘关节及腕关节同时产生活动,或单独发生 运动。 如果运动链首尾相连,形成闭合状态,末端无游离的环节, 称为闭锁运动链。 开放运动链在任何一处解开时,都将解体为两个部分;而 闭锁运动链在某处解开时,则转变为开放运动链。闭锁运 动链中一些环节的运动总会引起另一些环节的运动。例如, 左腿屈膝成弓箭步,左右两侧的髋关节都会相应产生活动。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定义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定义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定义开链运动是指手指、臂和其它肌肉或肌节在相同方向上有所伸缩,其动作幅度恒定,并且没有转动及翻转,即类似于电子产品上的键盘按键伸缩类似,它是运动技能中单关节式动作,是建立技术基本功的基础。

开链运动通常包括上肢伸缩运动,如手等机构的伸展和缩回,抓握、拉拽、抛投等动作,另外,下肢的伸展运动也可以归为开链运动。

闭链运动是指双臂或双腿运动,此时肢体在任意一点上都发生运动,既有伸展运动,又有转动运动,一般不会发生类似键盘按键伸缩的动作。

闭链运动通常是涉及到多关节的,多关节的协调,它不仅能锻炼肢体的柔韧性,而且可以锻炼肌肉的力量,对解除肌肉的疲劳也有很大的帮助,能够改善肢体反应的准确性和动作的灵活性。

常见的闭链运动有跳跃、手和双脚的前蹦、划船等。

从动作类型上来看,开链运动是单关节运动,前后伸缩,而闭链运动是多关节运动,在协调配合下进行伸展、转动运动;从运动训练效果而言,开链运动是技能基本功的基础,而闭链运动是专业技
术功的实际应用。

把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有机的融合起来,便会使训练效果大大增强。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是建立专业技术功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单独开链运动有助于会提高技术精湛度,也没有单独闭链运动能起到及时灵敏的反应;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双管齐下,才能让你手眼协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你技能快速提高。

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

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

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开链运动(openkineticchain,okc):是指肢体近端固定而远端关节活动的运动。

如步行时的摆动相。

开链运动的特点是可单关节完成运动。

如哑铃弯举进行肱二头肌训练时,肘部固定,手握哑铃做肘关节屈伸运动。

体育运动训练中,开链运动能够孤立地训练身体的某一块肌肉,所以在运动中常选用开链运动方式针对某块肌肉进行力量训练;开链运动时远端的运动范围大于近端,速度也快于近端,所以训练中常选用开链运动进行肌肉爆发力的训练。

受损康复功能锻炼身体中,由于开链运动产生的剪切力必须大于闭合链运动,不应当挑选开链运动恢复正常功能,以免提轻伤部经济负担。

而在康复后期,当关节的功能性和本体体会通过闭合链运动获得了一定的强化后,则可以使用开链运动,针对关节附近的肌群进行性训练。

例如膝关节前十字韧带(acl)重建术后的康复锻炼。

康复早期,可选用静力半蹲(站桩)这种闭链运动动作。

静力半蹲时,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同步收缩,减少力矩,减少韧带的负荷受力,有效地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

当膝关节的功能性和本体感受通过闭链运动得到一定的加强后,康复后期,则可以采用坐位膝关节抗阻伸屈膝等开链运动动作。

强化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肌力,保护膝关节。

闭合链运动(closedkineticchain,ckc):指肢体远端(手掌或脚掌)紧固而近端活动的运动,例如步行时的提振二者。

闭合链运动的特点就是须要多关节协同运动。

例如采用杠铃展开重物蹲起训练时,足部紧固,髋、膝和踝关节协同顺利完成运动。

体育运动训练中,闭链运动参与的肌肉和关节较多,需多关节协同活动完成,更接近真实运动动作,是专业运动员首选运动训练方式。

受损康复功能锻炼身体中,闭合链运动就是不减少关节剪切力的多关节协同运动,可以提振关节本体感受器,产生肢体的运动和保护性反射弧(protectivereflexarc)活动,能够充份训练关节整体的协调性和推动关节本体感受器功能恢复正常,从而推动关节平衡和功能康复,所以康复早期应当挑选闭合链运动恢复正常功能。

REHABILITATION

REHABILITATION

1、开放链运动(open-chain exercise) 指肢体近端固定,肢体末端处于游离的位置,可以自由运动,且为不负重状态,如伸膝过程。

远端的活动范围大于近端,速度也快于近端。

肌肉爆发力的训练宜采取开链活动。

在开链训练中,足部游离可减少关节内的压力,加速手术后的肌肉功能恢复。

2、闭链式运动指肢体的近端关节活动,末端处于固定位置,并且为负重状态,如下蹲时足部遇到阻力为闭链状态。

闭链训练可使关节部位受压,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同时这些施加于肢体上的压力可防止肌肉和骨骼的萎缩。

3、运动疗法的禁忌症(1)发热在38度以上(2)安静时脉搏超过100次(3)有高血压,舒张压超过120mmHg,有自觉症状的(4)收缩压低于100mmHg以下的低血压,伴有自觉症状的(5)因心功能不全不能代偿,有心源性哮喘症状,有呼吸困难,全身浮肿,胸腹水的(6)心肌损害发作后大约10日左右(7)严重的心律不齐(8)在安静时也有心绞痛发生的(9)外伤以后,有明显急性期症状的(10)从手术后到拆线期间(11)疼痛剧烈的(12)骨愈合不充分的期间(13)病情较轻的,但有明显的衰弱,无力,无运动意愿的2016/05/01 V 4、神经损伤的快速定位诊断(1)单肢疼痛或者沿着皮区分布的感觉缺陷提示脊髓外损伤(2)一侧的面部功能异常和对侧的肢体功能异常提示脑干损伤(3)仅限于一只眼睛的视觉障碍提示病变位于视交叉之前(4)一侧的肢体瘫痪和本体感觉以及实体感觉的丧失伴随对侧肢体的痛温觉丧失提示脊髓损伤(5)瘫痪伴随反射亢进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6)小脑损伤的特征是随意运动的笨拙。

基底节损伤的特征是静息时的非随意运动。

5、什么是honor症?HONOR综合征包括上睑下垂,瞳孔缩小,和由于面部的交感神经通路受损而导致的无汗症。

病变可能位于脑干或脑干颈上神经节,颈上神经节,或者是其延伸到头部的交感纤维部分。

6、中枢神经系统的哪些部分参与随意运动的控制?运动皮质是中央前回的皮质带,它具有点兴奋性的大脑皮质区域,有躯干特定区功能定位。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的作用。 -回复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的作用。 -回复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的作用。

-回复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是身体运动中的两种基本类型。

它们在身体功能、肌肉协调和运动效果等方面有着不同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

开链运动是指身体的某一部分在运动过程中远离支持面或者远离重心,例如手臂的举起和腿的抬起等。

而闭链运动则是指身体的某一部分在运动过程中靠近支持面或者靠近重心,例如手的握力和腿部的蹲压等。

这两种运动方式的不同特点决定了它们不同的作用。

首先,从身体功能方面来看,开链运动主要锻炼远离支持面的肌肉群,如肩部和背部的肌肉群。

这些肌肉群负责身体的稳定和姿势的调整。

通过开链运动的训练,可以增强这些肌肉群的力量和耐力,提高身体的控制能力和稳定性。

闭链运动主要锻炼靠近支持面的肌肉群,如腿部和臀部的肌肉群。

这些肌肉群负责身体的支撑和运动的推动力。

闭链运动的训练可以增强这些肌肉群的力量和爆发力,提高身体的动态平衡和运动能力。

其次,从肌肉协调方面来看,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可以起到相互补充和平衡的作用。

以开链运动为主的训练可以强化肌肉的稳定性和调整能力,在进行闭链运动时可以提供更好的支撑和控制。

而以闭链运动为主的训练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推动能力,在进行开链运动时可以提供更好的推动力和运动能力。

因此,通过综合进行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的训练,可以达到肌肉均衡、功能协调的效果,提高身体的整体运动能力。

最后,从运动效果方面来看,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对身体的影响也是有所区别的。

开链运动多用于身体的活动性训练,如柔软度和灵活性的提高,姿势调整和平衡能力的训练等。

闭链运动多用于身体的强度训练,如肌肉力量的增加,爆发力的提高和肌肉质量的增加等。

因此,综合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的训练可以使身体达到更好的运动效果,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综合水平。

综上所述,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在身体运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身体功能、肌肉协调和运动效果,在身体训练和运动能力的提高中起到相互补充和平衡的作用。

开链闭链运动1ppt课件

开链闭链运动1ppt课件

膝关节的功能性和本体感受通过闭链运 动(CKC)得到了一定的加强后,我们可 以采用开链运动(OKC)针对膝关节附近 的稳定肌群加强针对性训练,例如:可以 用股四头肌训练椅强化股四头肌、腘绳肌 的肌力,保护膝关节。在康复的不同阶段 选择性使用开链或闭链运动,对于促进组 织修复、功能恢复和关节稳定来说至关重 要。
总结
损伤早期应选用闭链方式进行练习以促进 功能性康复。 损伤后期要适当选用闭链方式加强某些肌 肉的练习,前交叉韧带损伤时,应多开
链练习腘绳肌,后交叉韧带损伤时, 应多开链练习股四头肌。 对某些竞技运动员,如足球运动员, 会选择开链运动加强股四头肌的爆发 力。
谢谢!
上肢的开链与闭链
肌肉收缩可以减 少骨的应力,可 以分离关节。
举例
患者冯某,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两个多 月,来我科康复,开始利用股四头肌训练 椅训练肌力,突然膝关节疼痛激烈,无法 继续训练。疼痛肿胀几天才恢复入院时水 平。之后,采用闭链运动训练肌力,再也 没有出现类似情况,患者肌力恢复良好, 疼痛明显减轻后出院。
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
开链的运动特点远端的运动范围大 于近端,速度也快于近端。所以在强 化肌力的训练中,肌肉爆发力的训练 应选择开链运动训练。前交叉韧带损 伤时,应多开链练习强化腘绳肌肌力, 后交叉韧带损伤时,应多开链练习强 化股四头肌肌力;以保护韧带再发损 伤。
闭链运动:指肢体远端固定而近端关节活 动的运动,如步行时的支撑相。闭链运动是 多关节、多块肌肉(主动肌与拮抗肌)参与 的活动,因此运动时不增加关节的切力,可 以增加保护作用,更接近于功能性康复。 所 以对于某些疾患如前十字韧带(ACL)重建或松 弛的关节,可以提供早期、安全、有效的康 复手段。神经疾病后康复治疗中,也一般选 择闭链运动,强调多关节的协同运动。但是 如果有单一肌肉需要特别强调进行独立的训 练,则选择开链运动。通常胫前肌肌是薄弱 环节,有可能需要开链运动训练。

运动学

运动学

9 一.名词解释1.开链运动:是指肢体近端固定而远端关节活动的运动,其特点是可单关节完成运动,进行肌肉锻炼的一种方式。

如步行时的摆动相。

2.闭链运动:指肢体远端(手掌或脚掌)固定而近端活动的运动,如步行时的支撑相。

闭链运动的特点是需多关节协同运动。

如使用杠铃进行负重蹲起训练时,足部固定,髋、膝和踝关节协同完成运动。

3.肘关节提携角:当肘关节伸直,前臂处于旋后位时,臂与前臂并不在一条直线上,前臂的远侧端偏向外侧,二者之间形成一向外开放的钝角称为肘关节提携角。

4.肘窝:由肱桡肌、旋前圆肌、肱骨内外上髁间连线组成的三角形凹陷。

内有肱二头肌腱、肱动脉及其分支、正中神经。

5.应力:指物体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力。

物体由于外因或内在缺陷而产生形变时,在它内部任一截面单位面积上两方的相互作用力。

6.等长收缩:是指长度保持恒定而张力发生变化的肌肉收缩。

7.等张收缩:张力保持恒定而长度发生变化的肌肉收缩。

人体实现各种加速运动和位移运动的基础。

8.等速收缩:即为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进度进行的最大用力收缩,且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称为等动收缩,也称为等速收缩。

9.原动肌:直接完成某种动作的肌群叫原动肌10.中和肌:凡限制或抵消原动肌发挥其作用的肌称为中和肌。

11.拮抗肌:与原动肌功能相反的肌群叫拮抗肌拮抗肌在功能上与原动肌相互对抗,又互相协调和依存。

二.简答题1.能量代谢分析(供能系统)答:①磷酸原供能系统:atp与磷酸肌酸共同组成供能系统(即刻能量)②乳酸能供能系统:糖经无氧分解生成乳酸的同时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合成atp(短时能量)③有氧代谢供能系统:在供氧条件充足的条件下,糖、脂肪与蛋白质等彻底氧化生成CO2和H2O同时释放能量供给adp磷酸化合成atp(长时间能量)④运动与供能系统关系:极量运动与亚极量运动启动磷酸原供能系统;递增负荷的力竭性运动先启动有氧氧化系统,后启动乳酸能供能系统;中低强度的长时间有氧耐力运动先启动糖有氧氧化供能为主,后启动脂肪氧化供能为主;安静状态有氧代谢进行供能。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

动作形式比较
总结词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在动作形式上存在显著差异。
详细描述
开链运动是指肢体远端(即远离身体中心的部分)固定而近端(即靠近身体中心的部分)活动的运动,例如哑铃 弯举和腿举。闭链运动则是肢体近端固定而远端活动的运动,例如深蹲和硬拉。
肌肉激活程度比较
总结词
闭链运动通常需要更多的肌肉群参与,以维持身体的稳定。
提高运动表现
降低受伤风险
合理的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训练能够 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从而降 低运动损伤的风险。
通过综合训练,个体在各种运动项目 中的表现将得到显著提升。
05
如何选择开链运动和闭链运 动
根据个人目标和需求选择
增肌
开链运动如哑铃弯举和腿举等, 可以针对性地锻炼特定肌群,适 合增肌目标。
对稳定性的要求高
由于闭链运动需要固定近端关节,因此对稳定性的要求较 高。在进行闭链运动时,身体需要保持平衡,以防止摔倒 或受伤。
适合进行力量训练
由于闭链运动可以激活多个肌肉群,因此适合进行力量训 练。通过进行闭链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耐力和爆发 力,提高身体的运动表现。
03
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的比较
04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的训练 效果
开链运动对身体的益处
01
02
03
增强肌肉力量
开链运动主要针对特定的 肌肉群进行训练,能够显 著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提高关节灵活性
开链运动有助于增加关节 的活动范围,提高关节的 灵活性和稳定性。
促进全身协调性
开链运动需要身体多个部 位的协同工作,有助于提 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 力。
开链运动的分类
总结词
开链运动可以分为等张和等长两种类型。

物理治疗学名词解释第八章

物理治疗学名词解释第八章

物理治疗学名词解释第八章悬吊技术:是以持久改善肌肉骨骼疾病为目的的,应用主动治疗和训练的一个总概念集合,是一种运动感觉的综合训练系统,强调在不平稳状态下进行运动,可加强中央躯干肌肉、髋部深层肌肉力量,提高身体在运动中的平衡、控制能力和稳定状态。

开链运动(OKC): 是指肢体近端固定而远端关节活动的运动,如步行时的摆动相.闭链运动(CKC):是指肢体远端固定并承受身体重量,近端肢体在固定远端肢体的基础上进行移动,如俯卧撑中上肢的运动。

弱链接:从生物力学的角度看,肢体的运动可以看作力在由一个个关节构成的运动链上的传递。

在一个动作中,某肌肉(通常是局部稳定肌)和其他肌肉一起工作时,它太弱以至于不能发挥它应有的那部分作用,这样力的传递会受到干扰,临床可发现动作完成不正确或患者感到局部疼痛。

整体运动肌:主要作为身体运动所需的动力的来源,在保持脊柱稳定性方面起到辅助作用。

位于表层、具有双关节或者多关节分布如连接胸廓和骨盆,呈梭状、肌纤维以快为主,优先募集,通过向心收缩控制椎体的运动和产生功率。

局部稳定肌:局部稳定肌肉通常起源于脊椎,主要作用是控制脊柱的弯曲度和维持脊柱的机械稳定性,通常位于深部、具有单关节或者单一节段分布,呈腱膜状,肌纤维慢肌为主、耐力活动时激活、选择性弱化、募集较差,可以被抑制,最大收缩阻力在30%~40%条件下激活,通过离心收缩控制椎体活动和具有静态保持能力。

核心稳定性:核心稳定性就是指人体核心部位的稳定程度。

1992年,生物力学家 Panjabi 提出“核心稳定性”的概念,认为脊柱稳定系统包括三部分:被动稳定系统、主动稳定系统、神经控制系统。

三个系统分别维持脊柱稳定性的三个独立性因素,其中某一因素损害,其他因素加以代偿,当各个系统之间的功能无法代偿时,脊柱稳定性逐渐丧失,出现各种临床症状。

核心稳定性在改善人体平衡能力、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运动成绩等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悬吊训练技术的临床适应证:骨关节疾病的治疗与预防;脑卒中、脑外伤等颅脑损伤疾病导致患者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及帕金森病的康复治疗;脊髓损伤后导致的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残疾儿童的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体育运动员的训练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人体中,运动偶的连接方式并不能完全决定其活动及 活动可能性。如运动的方向及幅度可由其配置的肌肉随 意控制和调节。
人体上有开放运动链和闭锁运动链两种。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proximal-to-distal contraction (CKC)和 distal-to-proximal contraciton (OKC), 任何动作只要考虑肌肉收缩的方向,就可以知道是 CKC or OKC。
反之,远端闭合,如接触地面、墙面或桌面,
近端(躯干)运动,即可称之为闭链。此时
所能做的肢体运动只能是多关节协调活动。 如蹲站时必须同时活动髋、膝、踝关节,不
可能作单一关节的活动;两上肢撑地作俯卧
撑运动时,也只能同时活动腕、肘、和肩关 节,而不可能单独活动单一关节。骑车训练 也是典型的例子。

开链运动(OKC)
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
Open Kinetic Chain Exercise (OKC) ClosC)
背景
CKC和 OKC是Steindler在1956年提出的概念,原来 是用于机械工程的名词。物理治疗由于多年的借用,目 前习惯使用该名词。
在机械原理中,把能做相对运动的相邻两个构件的连结
称运动偶。相邻运动偶的连结称运动链。
我们引用上述术语分析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机能时,可 把相邻两个环节(骨)通过关节的连结,叫做人体运动 偶,相邻运动偶的连结称人体运动链。
在机械原理中运动偶有平动偶、转动偶及螺旋偶。在人 体绝大部分是转动偶,螺旋偶仅在踝关节中可见,无平 动偶。因此在人体运用有局限性。
指运动时肢体或躯干的远端呈游离状态,即 远端的肢体可以在空中自由的运动。
例如:坐位上的膝关节屈伸运动方式,足部 游离,在小腿的带动下围绕膝关节运动。
传统上,大部分使用自由重量或固定力量器 械都属于开链运动,开链运动的特点是各关 节链有其特定的运动范围,远端的大于近端 的,速度也快于近端的;能独立地刺激所训 练的肌肉,动作相对比较容易掌握。
闭链运动(CKC)
是指肢体远端固定并承受身体的重量,近端肢体在固定远端肢 体的基础上进行移动。
通常闭链运动在功能训练中比较多用,训练中肌肉,骨骼,肌 腱,韧带,关节囊都承受一定负荷,运动时对关节及其周围组
织的本体感受器的刺激比开链运动明显。
例如:蹲举训练中,足部呈固定状态,膝关节和髋关节同时屈 伸的运动方式,当我们在下蹲的过程中膝关节和髋关节的角度 不断变化,身体的重心也在不断变化,此时就需要关节及其周 围组织的本体感受器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作出反应来维持身体 平衡和肌肉间的协调配合。
闭锁式动力链:肢体远端固定,且负重(近端在固定的远端基础 上移动)比如屈膝运动。肢体或者躯干远端组成环状,或者踏在 物体上,运动时髋、膝、踝等多个关节运动时形成一个闭合的环。 例如站立位进行下蹲运动,或踏车运动。简言之,当肢体的末端 关节需承受重力或外来阻力,限制其自由活动时,称之为闭链, 而当肢体以闭链的形式进行运动,谓之闭链运动。
闭链运动对促进关节平衡功能,提高关节周围组织的协调能力 和增强关节稳定性有明显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早期康复
训练方法;但闭链运动参与的关节和肌肉较多,相对于开链运 动不容易掌握。
下面就膝关节的交叉韧带损伤后开链与闭链 运动康复研究进展综述
The cruciates交叉韧带 are located within the joint capsule and are therefore called intracapsular ligaments. Located between the medial and lateral condyles, the cruciates cross each other obliquely .
菊千代认为:远固定、近固定,是谈一块肌 肉的功能时使用的概念。
而动力链条,谈的是上肢或下肢的运动,用 来表明力量的传递方式。
在康复治疗中,励建安教授对此的解释如下: 开链和闭链运动:人们通常将一侧上肢或下 肢视为一条长链,每个关节均为链扣。
如近端固定,远端游离即为开链,此时可任
意活动某一单独关节或同时活动若干关节。 股四头肌座椅训练、使用哑铃进行肱二头肌 训练是典型的例子。
开放运动链末端呈游离状态,若它的某一关节固定(“锁 住”),其余各关节可以产生运动。例如,臂在肩关节固 定时,可以在肘关节及腕关节同时产生活动,或单独发生 运动。 如果运动链首尾相连,形成闭合状态,末端无游离的环节, 称为闭锁运动链。 开放运动链在任何一处解开时,都将解体为两个部分;而 闭锁运动链在某处解开时,则转变为开放运动链。闭锁运 动链中一些环节的运动总会引起另一些环节的运动。例如, 左腿屈膝成弓箭步,左右两侧的髋关节都会相应产生活动。
在开放运动链中,相当多的关节配有多关节肌。因此,这
些肌肉收缩使一个关节活动,可同时引起另一个关节活动, 使运动链的活动复杂化。如果需要精确控制活动,往往通 过一些肌肉的工作以“关掉”另一个关节的活动,克服此 种复杂的联系。但是,在闭合运动链中,这种联系是不可 克服的,并且某一关节肌肉收缩的效应,会影响到每一个 环节。
有作者认为:开链指肢体远端不固定,且不受重(远端在固定的 近端基础上移动)。比如不负重的长凳仰卧推举练习。运动时肢 体或躯干远端呈游离状态,比如直腿抬高训练中,足部呈游离状 态,膝关节单独伸屈的运动方式。开链的运动特点是各关节链有 其特定的运动范围,远端的运动范围大于近端,速度也快于近端。 在强化肌力的训练中,肌肉爆发力的训练应选择开链运动训练。 简言之,末端肢节可自由活动,称为开链,当肢体以开链的形式 进行运动,谓之开链运动。
有作者认为:开链运动是训练浅层的运动肌, 闭链训练深层的稳定肌。
如果力量不足,选择开链,如果控制方向不 精确选择闭链开链选择大负荷小组数,闭链 选择小负荷,多组数。
如患者膝关节过屈曲,常常在行走的时候有 膝关节软,摔倒的感觉,多是股四头肌无力, 可以训练股四头肌开链,如果偏瘫后膝关节 反张,则可以进行股四头肌的闭链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