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链运动

合集下载

1.2正常人体运动概述

1.2正常人体运动概述

随意运动
定义:是指有意识地执行某种动作,主要是锥体 束的机能,由横纹肌的收缩来完成,
一般认为皮层的随意运动冲动沿两个神经元传导 上运动神经元:从中央前回皮层细胞发出纤维,
终止于脊髓前角细胞(皮层脊髓束)和脑干颅神 经核运动细胞(皮层脑干束)。 下运动神经元:自脊髓前角细胞神经运动核开始, 其纤维经前根和周围神经而到达肌肉。
感受器是肌梭 梭内肌纤维有较粗的核袋纤维与细的核链纤维。 传入神经纤维有γ运动神经元纤维,传出神经纤
维有Ia、Ⅱ类神经纤维(图2-2)。
小脑损伤表现为平衡障碍,眼球震颤,共济失调, 肌张力低下和意向性震颤等。
脑干对运动的控制
脑干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位于脊髓和间脑 之间的一个较小部分,自上而下由中脑、 脑桥和延髓三部分组成。
通过皮质核束支配颅神经运动核以控制 头面部肌肉的运动;
起自脑干的运动传导束通过脊髓控制头、 颈及躯体的运动。
小肌肉中,一个运动单位只含有很少几个肌纤维, 如:眼外肌有6-12条;大肌肉中,一个运动单位 所含的肌纤维可达数百条,如臀肌则可高达150- l600条。
运动单位是肌肉收缩的最小单位,一块肌肉收缩时, 并非全部运动单位起作用,可仅仅有部分运动单位 发挥作用。
肢体不运动时,每块肌肉也有少数运动单位轮流收 缩,使肌肉处于一种轻度持续收缩状态,保持一定 肌张力,不产生动作,维持躯体姿式。
等张延伸,或称离心性收缩,肌肉收缩
时,肌肉起止点的两端逐渐延伸变
长,此时肌肉收缩主要在于控制肢体
的正常运动。
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基本不变,但肌张力
明显增高,不产生关节的活动。
肌肉的收缩
通常肌肉收缩的两种形式都可见到 如关节屈曲,则屈肌产生等张肌缩。若

[运动控制]开链和闭链

[运动控制]开链和闭链

开链和闭链有很多教练或会员对颈前下来和引体向上这两个训练十分迷惑,它们的关节动作、目标肌肉都一样,那这两个练习背部的动作到底有什么区别呢?等你看完这篇关于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的文章你就明白了。

运动链关节运动链是指人体中的几个部位通过神经、肌肉和关节连接而组成的一个复合运动链,在运动链锻炼方式中有开链运动(Open Kinematic Chain,OKC)和闭链运动(Closed Kinematic Chain,CKC)。

开链运动训练与闭链运动训练可以对同一块肌肉产生不同的作用。

开链运动(OKC)指运动时肢体或躯干远端呈游离状态,即远端肢体(足部或手部)在空间中的自由运动。

例如:坐姿腿屈伸训练中,足部呈游离状态,膝关节单独屈伸的运动方式。

传统上,大部分使用自由重量或者固定力量器械都是属于开链运动,开链运动特点是各关节链有其特定的运动范围,远端的运动范围大于近端,速度也快于近端;能孤立地刺激所训练的肌肉,动作相对比较容易掌握。

闭链运动(CKC)是肢体远端固定并承受身体重量,近端肢体在固定远端肢体的基础上进行移动。

通常闭链运动在功能训练中运用比较多,训练中肌肉,骨骼,肌腱,韧带,关节囊都承受一定负荷,运动时对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本体感受器的刺激比开链运动训练更明显。

例如:蹲举训练中,足部呈固定状态,膝关节和髋关节同时屈伸的运动方式,当我们在下蹲过程中膝关节和髋关节角度的不断变化,身体重心也在不断改变,此时就需要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本体感受器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作出反应来维持身体平衡和肌肉之间的协调配合。

因此闭链运动对促进关节平衡功能,提高关节周围组织的协调能力和增强关节稳定性有明显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早期康复训练方法;但闭链运动参与的关节和肌肉较多,相对于开链运动不容易掌握。

表格1:开链运动(OKC)与闭链运动(CKC)区别开链运动(OKC)闭链运动(CKC)远端肢体在空间中运动远端肢体保持固定有单一的关节运动,附近关节无活动多关节运动,附近关节有运动只有运动关节远端的身体活动运动关节的近端和远端的身体都有活动只有主动肌收缩运动关节的远端和近端多肌群收缩较少出现身体重量作为负重参与运动很多时候有身体重量作为负重参与运动阻力应用在运动肢体远端阻力同时应用在多个运动关节动作相对比较简单,初学者容易掌握,动作相对不容易掌握,用于早期康复和功能训练针对性训练,孤立、刺激训练目标肌肉参与活动关节和目标肌肉较多开链和闭链运动的康复上的应用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作用,但它们在康复治疗中都具有重要的运动学与生物力学意义。

set悬吊系统风险评估

set悬吊系统风险评估

set悬吊系统风险评估悬吊训练(SET),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力量训练、肌肉功能性康复方法!不仅应用在体育领域,而且也应用于康复医学界!悬吊运动训练是一种运动感觉的综合训练系统,是基于现代康复理论成果的训练技术。

北京体育大学已经引入了该训练设备,国内体育科学与医学界对SET也颇为重视。

SET包括诊断和治疗系统,强调在不平稳状态下进行闭链运动以达到对感觉运动器官的诱发效果。

SET可加强患者中央躯干、骨盆和髋部深层肌肉力量,这种在不稳定状态下进行的力量训练能够激发躯干肌肉和身体各大肌群之间的神经肌肉协调收缩能力,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悬吊训练通过强化躯干肌肉及非主导侧肢体的运动能力,加强神经和肌群之间的反馈、统合功能来提高身体在运动中的平衡、控制能力和稳定状态。

一般在悬吊器械上进行训练,也常用到海绵橡胶垫、平衡板以及充气的橡胶垫枕等以增加支撑点的不稳定性来激发神经肌肉的协调功能。

悬吊训练的定义及康复原理悬吊训练是一种让身体处在高度不稳定状态下进行各种力量练习,通过增强核心力量和核心稳定性来提高体能水平及运动能力的训练方法。

由挪威的物理治疗师和医生与世界各国的同行共同开发而成,是一种全新的主动治疗和训练方法。

悬吊训练主要解决这三大问题:一、感觉运动控制;二、稳定性(协调);三、肌力问题。

上海语路悬吊运动训练突出了运动感觉综合训练,强调在不平稳状态下进行闭链运动以达到对感觉运动器官的诱发效果。

SET可加强中央躯干、骨盆和髋部深层肌肉力量,这种在不稳定状态下进行的力量训练能够激发躯干肌肉和身体各大肌群之间的神经肌肉协调收缩能力,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悬吊训练通过强化躯干肌肉及非主导侧肢体的运动能力,加强神经和肌群之间的反馈、统合功能来提高身体在运动中的平衡、控制能力和稳定状态。

一般在悬吊器械上进行训练,也常用到海绵橡胶垫、平衡板以及充气的橡胶垫枕等以增加支撑点的不稳定性来激发神经肌肉的协调功能。

悬吊训练的基本技术(一)强度阶梯的训练计划强度阶梯训练计划是运动训练中非常关键的部分。

运动处方——精选推荐

运动处方——精选推荐

运动处方复习名词解释1.运动能力是指在进行增强耐力的锻炼时,应达到并保持的运动强度。

2.体适能:是指一个人的身体适应生活、运动和环境(如温度、气候变化或病毒等因素)的综合能力。

3.有氧运动:是指运动时可以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供能的主要物质——糖可以完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初大量能量,供给人体长时间运动,称为“有氧系统”,或“有氧代谢系统”。

4.靶心率:是指在经过心脏功能能力评定之后确定的,锻炼者在进行锻炼时所应达到和保持的心率。

5.运动链:人体若干环节借助关节使之按一定顺序衔接起来,称为为运动链。

6.梅脱:每千克体重,从事1min活动,消耗3.5ml的氧气,其运动强度即为1MET。

7.功能能力:是指机体在尽力活动时所能达到的最大MET值,或在有氧范围内,机体所能完成的最大强度活动的MET。

8.最大肌力:是指肌肉一次收缩可产生的最大“力”,或只能重复一次可举起的最大重量。

9.牵张练习:或称为伸展练习,是在学校体育课、运动训练、健身锻炼的准备活动中一贯使用的方法。

10.开链运动:运动时远端环节在空间是游离的,一个环节运动,可以不引起其他环节运动,肌肉收缩发生于一块肌肉,或一组功能相同肌群。

11.PNF技术:是通过刺激本体感受器(肌梭、腱梭等),而促进和加速机体神经肌肉系统反应的一种方法。

12.MMT的基本检查法:按照被检肌群的运动能力(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令被检查者尽最大力量活动被检查的肢体,同时检查者给予适当的阻力。

计算题(4道)1.P43 T1 (1)计算台阶指数。

(2)计算BMI。

(3)评价该男子是否肥胖,并说明理由。

答:(1)台阶指数=[运动持续时间(s)/(3次测量脉搏数之和×2)] ×100={180/[(51+39+37) ×2]} ×100=(180/254) ×100=70.9(2)BMI=60.5/1.5852=24.084(3)我认为该男子不肥胖。

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

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

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1、运动链(kinetic & kinematic chain):人体若干环节借助关节使之按一定顺序衔接起来,称运动链(kinetic-chain)在人体上,上肢由肩带、上臂、肘关节、前臂、腕关节、手等形成上肢运动链;下肢由髋关节、大腿、膝关节、小腿、踝关节、足等等形成下肢运动链。

2、开链和闭链运动:人们通常将一侧上下肢视为一条长链,每个关节均为链扣。

如近端固定,远端游离即为开链,此时可任意活动某一单独关节或同时活动若干关节。

股四头肌椅训练、使用哑铃进行肱二头肌训练是典型的例子。

反之,远端闭合,如接触地面、墙面或桌面,近端(躯干)运动,即可称之为闭链。

此时所能做的肢体运动只能是多关节协调活动。

如蹲站时必须同时活动髋、膝、踝关节,不可能作单一关节的活动;两上肢撑地作俯卧撑运动时,也只能同时活动腕、肘、和肩关节,而不可能单独活动单一关节。

骑车训练也是典型的例子。

神经疾病后康复治疗中,一般选择闭链运动,强调多关节的协同。

但是如果有单一肌肉需要特别强调进行独立的训练,则选择开链运动。

通常髂腰肌是薄弱环节,有可能需要开链运动训练。

3、开链运动(open kinetic chain,OKC):指肢体近端固定而远端关节活动的运动,如步行时的摆动相。

开链的运动特点是各关节链有其特定的运动范围,远端的运动范围大于近端,速度也快于近端。

在强化肌力的训练中,肌肉爆发力的训练应选择开链运动训练。

开链运动(OKC)4、闭链运动(closed kinetic chain,CKC):指肢体远端固定而近端关节活动的运动,如步行时的支撑相。

闭链实际上是将开链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线性运动,因此运动时不增加关节的切力,可以增加保护作用,更接近于功能性康复[1],对于某些疾患如前十字韧带(ACL)重建或松弛的关节,更可以提供早期、安全、有效的康复手段.闭链运动(CKC)图3闭链运动-哑铃蹲举图4闭链运动-引体向上表格1:开链运动(OKC)与闭链运动(CKC)区别开链和闭链运动的康复上的应用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作用,但它们在康复治疗中都具有重要的运动学与生物力学意义。

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

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

一.开链运动概念
近端固定,远端游离的活动即为开链运动。 如股四头肌椅训练、使用哑铃进行肱二头 肌训练是典型的例子。此时多为单关节的 活动。
梯队成员23人;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8人
开链运动图释
股四头肌训 练
颈前下拉
二.闭链运动概念
远端(手掌或脚掌)闭合,如接触地面、墙面或桌 面,近端(躯干)运动,称之为闭链运动。这时所 能做的肢体运动只能是多关节协调活动。例如蹲起 时必须同时活动髋、膝、踝关节,不可能作单一关 节的活动;两上肢撑地作俯卧撑时,也只能同时活 动腕、肘、和肩关节。骑车训练也是典型的例子。
英语原文
In open kinetic chain (OKC) exercise, the terminal segment of the extremity moves freely without any external resistance. The sequential activation of muscles in OKC exercise from proximal to distal allows rapid acceleration and speed of the distal segment. In closed kinetic chain (CKC) exercise, the distal segment of the extremity is fixed, and proximal motion takes place in multiple planes. A common error in developing an exercise program is failure to assess the proximal and distal segments of the entire extremity, or kinetic chain. A kinematic chain is a series of interrelated joints that constitute a complex motor unit, constructed so that motion at one joint will produce motion at the other joints in a predictable manner. Whereas kinematics describes the appearance of motion, kinetics involves the forces, whether internal (e.g., muscle contractions or connective tissue restraints) or external (e.g., gravity, inertia, or segmental masses) that affect motion. Initially, a closed kinetic chain (CKC) was characterized as the distal segment of the extremity in an erect, weight-bearing position, such as the lower extremity when a person is weight bearing. Subsequently, when the distal segment of the extremity is free to move without causing motion at another joint, such as when non-weight bearing, the system was referred to as an open kinetic chain (OKC). When force is applied, the distal segment may function independently or in unison with the other joints. Movements of the more proximal joints are affected by OKC and CKC positions. For example, the rotational components of the ankle, knee, and hip reverse direction when moving from an OKC to CKC position. Because of incongruities between the lower and upper extremity, particularly in the shoulder region, several authors have challenged the traditional definition of OKC and CKC positions. Stabilizing muscles in the scapulothoracic region produces a joint compression force that stabilizes the glenohumeral joint much in the same manner as a CKC in the lower extremity. Although debate continues on defining CKC and OKC relative to the upper extremity, there remains general agreement that both CKC and OKC exercises sh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an upper and lower extremity rehabilitation program. Injury and subsequent immobilization can affect the proprioceptors in the skeletal muscles, tendons, and joints. In rehabilitation, it is critical that CKC activities be used to retrain joints and muscle proprioceptors to respond to sensory input. Closed kinetic chain exercises are recommended for several reasons. Closed kinetic chain exercises stimulate the proprioceptors, increase joint stability, increase muscle coactivation, allow better utilization of the SAID (Specific Adaptations to Imposed Demands) principle, and permit more functional patterns of movement and greater specificity for athletic activities. In contrast, OKC exercises can isolate a specific muscle group for intense strength and endurance exercises. In addition, they can develop strength in very weak muscles that may not function properly in a CKC system because of muscle substitution. Although OKC exercises may produce great gains in peak force production, the exercises are usually limited to one joint in a single plane (uniplanar), have greater potential for joint shear, have limited functional application, and have limited eccentric and proprioceptive retraining. However, OKC exercises can assist in developing a patient-athletic trainer rapport through uniplanar and multiplanar manual therapeutic techniques. When ROM has been achieved, repetition of motion through actual skill movements can improve coordination and joint mechanics as the individual progresses into phase three of the program. For example, a pitcher may begin throwing without resistance or force application in front of a mirror to visualize the action. This also can motivate the individual to continue to progress in the therapeutic exercise program.

跪姿侧踢动作方法

跪姿侧踢动作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肢体动作可分为开放链运动Open Kinematic Chain和闭合链运动Close Kinematic Chain两种运动形式,通过针对性的运动疗法,为了让肌肉的强化和正确的运动模式能产生正向迁移,从而实现“还原生活”,这也是我们在设计运动疗法的进退阶时常有的考虑角度。

当肢体的远端被固定不能移动的时候我们称之为闭合链运动(也称闭链运动),此时肌肉的工作性质为远固定。

反之,当肢体的远端处于游离状态可以自由移动时我们称之为开放链运动(也称开链运动),此时肌肉的工作性质为近固定。

在“跪姿侧踢”训练中,上侧腿为开放链运动形式,下侧支撑腿是闭合链运动形式,对于臀部肌肉控制的挑战来自于必须在动作中保持支撑腿的髋外展角度不变,以及上侧腿悬空的高度不变。

跪姿侧踢Kneeling Side Kick
动作描述Description
1、跪姿,往一侧侧身让手掌碰到垫子,让手掌置于肩的下方。

将另一侧手抬臂屈肘置于头后,并将该侧的膝盖伸直并抬高至与骨盆同高保持水平,躯干保持中正髋部正对前方;
2、吸气,右腿脚尖勾起往前踢;
3、呼气,右腿转为脚尖绷起,在保持骨盆稳定的前提下尽量水平往后延伸。

关节活动Joint Movement:
侧支撑静态起始体位:支撑腿髋外展,膝屈曲、足踝部跖屈;上侧腿髋外展,膝伸展,足踝部跖屈;下侧支撑手肩胛骨上回旋,肩外展,腕伸展手掌撑地;上侧手肩胛骨上回旋,肩外展,肘屈曲,将手置于头部后侧;
动态关节活动:上侧腿前踢腿阶段,髋屈曲,足背屈;上侧腿后伸阶段,髋伸展,足踝部跖屈;。

人体运动链理论溯源及对功能性训练的启示

人体运动链理论溯源及对功能性训练的启示

人体运动链理论溯源及对功能性训练的启示王银晖【摘要】从人体运动的主要特征出发,对动作结构特征的复杂性以及动作技能完成的特点、要求进行分析,由此引申出人体运动链系统的形态结构.研究发现人体运动链涵盖肌肉链、关节链、神经链3种基本形式,3者在工作中相对独立又互相影响.在运动时类似波浪的传导方式是运动链功能的体现.功能性动作是运动链连续性和完整性的结果,运动链的动态和多维体现是功能性训练的本质特征.因此在功能性训练实践中要着重关注运动链各体系及相互之间的完整与协调,重视人体核心区域的枢纽功能,强化和消除弱链接,避免孤立、局部的训练方式.【期刊名称】《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43)002【总页数】7页(P60-66)【关键词】人体;运动链;功能性训练;动作【作者】王银晖【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工学院体育教学部 ,河南安阳 45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4.23当前,随着运动训练理论的不断创新,尤其是功能性动作筛查和功能性力量训练的普及和推广,导致世界范围掀起了功能性训练的研究热潮[1]。

Gray Cook指出,功能性训练应重视人体链结构的客观存在,操作中要遵循运动链结构和功能的规律,避免单一的、局部的训练方法[2]。

可见,训练实践中对人体运动链宏观、整体的把握是功能性训练的主要特征之一。

目前我国部分训练第一线的教练员对运动链的本质与机制仍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偏差,或将成为训练方法创新与训练成绩提高的重要制约因素[3]。

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运动链系统研究的成果进行总结归纳,以匡正运动链概念歧义。

人体运动状态的启动与维持是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所有参与单元共同构成的一系列整体解剖动作[4]。

Peter McGinnis[5]认为人体运动时的动作特征主要有以下4种表现形式:(1)腿部支撑负重或蹬伸用力。

(2)上下肢和身体左右两侧的对称运动。

(3)上下肢和身体左右两侧非对称运动。

开链与闭链运动 ppt课件

开链与闭链运动  ppt课件

PPT课件
5
有作者认为:开链指肢体远端不固定,且不受重(远端在固定的 近端基础上移动)。比如不负重的长凳仰卧推举练习。运动时肢 体或躯干远端呈游离状态,比如直腿抬高训练中,足部呈游离状 态,膝关节单独伸屈的运动方式。开链的运动特点是各关节链有 其特定的运动范围,远端的运动范围大于近端,速度也快于近端。 在强化肌力的训练中,肌肉爆发力的训练应选择开链运动训练。 简言之,末端肢节可自由活动,称为开链,当肢体以开链的形式 进行运动,谓之开链运动。
闭锁式动力链:肢体远端固定,且负重(近端在固定的远端基础 上移动)比如屈膝运动。肢体或者躯干远端组成环状,或者踏在 物体上,运动时髋、膝、踝等多个关节运动时形成一个闭合的环。 例如站立位进行下蹲运动,或踏车运动。简言之,当肢体的末端 关节需承受重力或外来阻力,限制其自由活动时,称之为闭链, 而当肢体以闭链的形式进行运动,谓之闭链运动。
PPT课件
2
在人体中,运动偶的连接方式并不能完全决定其活动及 活动可能性。如运动的方向及幅度可由其配置的肌肉随 意控制和调节。
人体上有开放运动链和闭锁运动链两种。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proximal-to-distal contraction (CKC)和 distal-to-proximal contraciton (OKC), 任何动作只要考虑肌肉收缩的方向,就可以知道是 CKC or OKC。
PPT课件
3
开放运动链末端呈游离状态,若它的某一关节固定(“锁 住”),其余各关节可以产生运动。例如,臂在肩关节固 定时,可以在肘关节及腕关节同时产生活动,或单独发生 运动。 如果运动链首尾相连,形成闭合状态,末端无游离的环节, 称为闭锁运动链。 开放运动链在任何一处解开时,都将解体为两个部分;而 闭锁运动链在某处解开时,则转变为开放运动链。闭锁运 动链中一些环节的运动总会引起另一些环节的运动。例如, 左腿屈膝成弓箭步,左右两侧的髋关节都会相应产生活动。

开链与闭链运动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疗效对比

开链与闭链运动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疗效对比

开链与闭链运动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疗效对比桑学涵;李小磊;胡瀚生;颜连启;金星;陈波;尹正录【期刊名称】《中国康复》【年(卷),期】2017(32)1【摘要】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开链运动(OKC)和闭链运动(CKC)对下肢步行功能及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ACL重建术后患者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进行OKC训练,观察组进行CKC训练.2组术后3及6个月进行小腿周径差值、Holden步行功能分级、10米步行时间、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值及关节松弛度KT-1000值评定.结果:术后3个月,2组小腿周径差值、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10米步行时间、IKDC评分及KT-1000值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小腿周径差值、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10米步行时间及IKDC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KT-1000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行CKC能较早促进下肢功能恢复,提高步行能力,不影响膝关节稳定性,是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总页数】2页(P61-62)【作者】桑学涵;李小磊;胡瀚生;颜连启;金星;陈波;尹正录【作者单位】苏北人民医院康复科,江苏扬州 225000;苏北人民医院骨科,江苏扬州 225000;苏北人民医院骨科,江苏扬州 225000;苏北人民医院骨科,江苏扬州225000;苏北人民医院康复科,江苏扬州 225000;苏北人民医院康复科,江苏扬州225000;苏北人民医院康复科,江苏扬州 22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9;R686【相关文献】1.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康复效果的系统评价2.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股四头肌肌力训练方式的选择——开链还是闭链?3.脑瘫儿的异常姿势与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4.专业运动康复和常规康复指导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疗效对比5.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闭链训练结合多角度等长肌力训练增强膝关节稳定性的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REHABILITATION

REHABILITATION

1、开放链运动(open-chain exercise) 指肢体近端固定,肢体末端处于游离的位置,可以自由运动,且为不负重状态,如伸膝过程。

远端的活动范围大于近端,速度也快于近端。

肌肉爆发力的训练宜采取开链活动。

在开链训练中,足部游离可减少关节内的压力,加速手术后的肌肉功能恢复。

2、闭链式运动指肢体的近端关节活动,末端处于固定位置,并且为负重状态,如下蹲时足部遇到阻力为闭链状态。

闭链训练可使关节部位受压,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同时这些施加于肢体上的压力可防止肌肉和骨骼的萎缩。

3、运动疗法的禁忌症(1)发热在38度以上(2)安静时脉搏超过100次(3)有高血压,舒张压超过120mmHg,有自觉症状的(4)收缩压低于100mmHg以下的低血压,伴有自觉症状的(5)因心功能不全不能代偿,有心源性哮喘症状,有呼吸困难,全身浮肿,胸腹水的(6)心肌损害发作后大约10日左右(7)严重的心律不齐(8)在安静时也有心绞痛发生的(9)外伤以后,有明显急性期症状的(10)从手术后到拆线期间(11)疼痛剧烈的(12)骨愈合不充分的期间(13)病情较轻的,但有明显的衰弱,无力,无运动意愿的2016/05/01 V 4、神经损伤的快速定位诊断(1)单肢疼痛或者沿着皮区分布的感觉缺陷提示脊髓外损伤(2)一侧的面部功能异常和对侧的肢体功能异常提示脑干损伤(3)仅限于一只眼睛的视觉障碍提示病变位于视交叉之前(4)一侧的肢体瘫痪和本体感觉以及实体感觉的丧失伴随对侧肢体的痛温觉丧失提示脊髓损伤(5)瘫痪伴随反射亢进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6)小脑损伤的特征是随意运动的笨拙。

基底节损伤的特征是静息时的非随意运动。

5、什么是honor症?HONOR综合征包括上睑下垂,瞳孔缩小,和由于面部的交感神经通路受损而导致的无汗症。

病变可能位于脑干或脑干颈上神经节,颈上神经节,或者是其延伸到头部的交感纤维部分。

6、中枢神经系统的哪些部分参与随意运动的控制?运动皮质是中央前回的皮质带,它具有点兴奋性的大脑皮质区域,有躯干特定区功能定位。

康复医学复习资料

康复医学复习资料

康复医学复习资料康复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康复(Rehabilitation)是综合、协调地应⽤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社会功能障碍,达到或保持最佳功能⽔平,增强⾃⽴能⼒,使其重返社会,提⾼⽣存质量。

2.康复医学:是以研究病,伤,残者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治疗为主要任务,以改善躯体功能,提⾼⽣活⾃理能⼒,改善⽣存质量为⽬的的⼀个医学专科。

包括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3.残疾(disabilidy)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功能障碍,不同程度的丧失正常⽣活、⼯作、学习能⼒的状态。

4..开链运动:是指运动链的远端没固定在地⾯或物体上,远端节段可以⾃由活动5.闭链运动:指运动链的远端固定在地⾯或物体上,⽽近端可以⾃由移动6.脑⽼化:是指脑⽣长、发育、成熟到衰亡过程中的后⼀阶段,包括⼀系列⽣理、⼼理、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其表现以脑功能的降低、减弱和消失为特征。

7.步态:⼈体在⾏⾛时的姿态8.步⾏:是⼈类⽣存的基础,伴随发育不断实践⽽习得的⼀种能⼒,⼈类与其它动物区别的关键特征之⼀9.步态分析:利⽤⼒学概念和已掌握的⼈体解剖、⽣理学知识对⼈体⾏⾛功能状态进⾏客观的定性或定量分析10.步态周期:是指从⾜跟着地到同侧⾜跟再次着地所经历的时间,可分为⼆个相⽀撑相,迈步相/摆动相11.物理治疗:是指通过功能训练,物理因⼦和⼿术治疗,重点改善肢体功能。

具体包括声,光,电,磁,⼒(含运动,压⼒),热,冷等。

国外称为3M治疗:运动治疗,物理因⼦治疗,⼿法治疗。

12.脑卒中:⼜称中风,是指突然发⽣的、由脑⾎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证候群。

13.肌张⼒(muscle tone)指肌⾁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的收缩,是维持⾝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14.中央束综合征:常见于脊髓⾎管损伤,⾎管损伤时脊髓中央先开始发⽣损害,再向外周扩散上肢运动神经偏于脊髓中央,下肢运动神经偏于脊髓外周,造成上肢神经受累重于下肢,患者有可能可以步⾏,但上肢部分或完全⿇痹15.半切综合征:常见于⼑伤或枪伤,脊髓损伤半侧,温痛觉神经在脊髓发⽣交叉--损伤同侧肢体本体感觉和运动丧失,对侧温痛觉丧失16.前束综合征:脊髓前部损伤,损伤平⾯以下运动和温痛觉丧失,本体感觉存在17.后束综合征:脊髓后部损伤,损伤平⾯以下本体感觉丧失,运动和温痛觉存在,此症最为少见18.脊髓圆锥综合症:脊髓骶段圆锥损伤和椎管内腰神经损伤,膀胱、肠道和下肢反射消失,偶尔可以保留骶段反射19.马尾综合症:椎管内腰骶神经根损伤引起膀胱、肠道及下肢反射消失20.脊髓震荡:暂时性和可逆性脊髓或马尾神经⽣理功能丧失,见于只有单纯性压缩性⾻折,甚⾄放射线检查阴性的患者21.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是致伤外⼒作⽤于头部所导致的颅⾻、脑膜、脑⾎管和脑组织的机械形变引起的暂时性或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

运动学

运动学

9 一.名词解释1.开链运动:是指肢体近端固定而远端关节活动的运动,其特点是可单关节完成运动,进行肌肉锻炼的一种方式。

如步行时的摆动相。

2.闭链运动:指肢体远端(手掌或脚掌)固定而近端活动的运动,如步行时的支撑相。

闭链运动的特点是需多关节协同运动。

如使用杠铃进行负重蹲起训练时,足部固定,髋、膝和踝关节协同完成运动。

3.肘关节提携角:当肘关节伸直,前臂处于旋后位时,臂与前臂并不在一条直线上,前臂的远侧端偏向外侧,二者之间形成一向外开放的钝角称为肘关节提携角。

4.肘窝:由肱桡肌、旋前圆肌、肱骨内外上髁间连线组成的三角形凹陷。

内有肱二头肌腱、肱动脉及其分支、正中神经。

5.应力:指物体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力。

物体由于外因或内在缺陷而产生形变时,在它内部任一截面单位面积上两方的相互作用力。

6.等长收缩:是指长度保持恒定而张力发生变化的肌肉收缩。

7.等张收缩:张力保持恒定而长度发生变化的肌肉收缩。

人体实现各种加速运动和位移运动的基础。

8.等速收缩:即为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进度进行的最大用力收缩,且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称为等动收缩,也称为等速收缩。

9.原动肌:直接完成某种动作的肌群叫原动肌10.中和肌:凡限制或抵消原动肌发挥其作用的肌称为中和肌。

11.拮抗肌:与原动肌功能相反的肌群叫拮抗肌拮抗肌在功能上与原动肌相互对抗,又互相协调和依存。

二.简答题1.能量代谢分析(供能系统)答:①磷酸原供能系统:atp与磷酸肌酸共同组成供能系统(即刻能量)②乳酸能供能系统:糖经无氧分解生成乳酸的同时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合成atp(短时能量)③有氧代谢供能系统:在供氧条件充足的条件下,糖、脂肪与蛋白质等彻底氧化生成CO2和H2O同时释放能量供给adp磷酸化合成atp(长时间能量)④运动与供能系统关系:极量运动与亚极量运动启动磷酸原供能系统;递增负荷的力竭性运动先启动有氧氧化系统,后启动乳酸能供能系统;中低强度的长时间有氧耐力运动先启动糖有氧氧化供能为主,后启动脂肪氧化供能为主;安静状态有氧代谢进行供能。

链子打结的原理

链子打结的原理

链子打结的原理链子打结的原理是指链子两端由于受到外力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出现纠缠、交叉、环绕等情况,导致链子无法顺利解开的现象。

链子打结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

下面将从链子打结的原因、打结的类型以及打结的解开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链子打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 外力作用:当链子受到外力作用时,比如链子被拉扯、被拉直或被挤压等,会导致链子出现打结。

外力的作用会使链子的形态改变,进而导致链子的一部分或整个链子交叉纠缠在一起。

2. 运动惯性:链子在运动过程中,由于链环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链环的惯性作用,会造成链环之间相互缠绕,从而形成打结。

3. 链子材质和形状:不同材质的链子由于表面粗糙度、弹性、柔软度等特性的差异,可能会导致链子容易打结。

同时,链子的形状也影响打结的可能性,比如链条过于细长、环的直径过大等都会增加打结的可能性。

链子打结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 单环打结:最简单的打结形式,通常是一根链子上的两个环形结构交叉缠绕在一起。

2. 多环打结:多个环形结构之间相互纠缠,形成复杂的打结状况。

这种打结的解开可能较为困难。

3. 环环打结:链子中的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与其他环形结构相互交叉纠缠,形成环环相扣的打结状态。

4. 筋节打结:链子中的一个或多个部位形成几个折角,导致链子无法顺利解开。

链子打结的解开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人工解开:通过手工操作,细心地将打结的链子逐渐解开。

这种方法需要耐心和灵巧的手指操作,对于简单的打结类型较为适用。

2. 分割解开:对于复杂的打结形式,可以通过分割打结部位,将链子分成若干段进行解开。

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工具,比如剪刀、钳子等。

3. 物理解开:借助外力,比如摆动链子、振动链子等,通过物理作用来解开链子的打结。

这种方法适用于链子较长、打结部位不易接触的情况。

4. 化学解开:对于特殊环境下的链子打结,可以使用化学方法来解开。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

动作形式比较
总结词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在动作形式上存在显著差异。
详细描述
开链运动是指肢体远端(即远离身体中心的部分)固定而近端(即靠近身体中心的部分)活动的运动,例如哑铃 弯举和腿举。闭链运动则是肢体近端固定而远端活动的运动,例如深蹲和硬拉。
肌肉激活程度比较
总结词
闭链运动通常需要更多的肌肉群参与,以维持身体的稳定。
提高运动表现
降低受伤风险
合理的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训练能够 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从而降 低运动损伤的风险。
通过综合训练,个体在各种运动项目 中的表现将得到显著提升。
05
如何选择开链运动和闭链运 动
根据个人目标和需求选择
增肌
开链运动如哑铃弯举和腿举等, 可以针对性地锻炼特定肌群,适 合增肌目标。
对稳定性的要求高
由于闭链运动需要固定近端关节,因此对稳定性的要求较 高。在进行闭链运动时,身体需要保持平衡,以防止摔倒 或受伤。
适合进行力量训练
由于闭链运动可以激活多个肌肉群,因此适合进行力量训 练。通过进行闭链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耐力和爆发 力,提高身体的运动表现。
03
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的比较
04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的训练 效果
开链运动对身体的益处
01
02
03
增强肌肉力量
开链运动主要针对特定的 肌肉群进行训练,能够显 著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提高关节灵活性
开链运动有助于增加关节 的活动范围,提高关节的 灵活性和稳定性。
促进全身协调性
开链运动需要身体多个部 位的协同工作,有助于提 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 力。
开链运动的分类
总结词
开链运动可以分为等张和等长两种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链运动
1、运动链(kinetic & kinematic chain):人体若干环节借助关节使之按一定顺序衔接起来,称运动链(kinetic-chain)在人体上,上肢由肩带、上臂、肘关节、前臂、腕关节、手等形成上肢运动链;下肢由髋关节、大腿、膝关节、小腿、踝关节、足等等形成下肢运动链。

2、开链和闭链运动:人们通常将一侧上下肢视为一条长链,每个关节均为链扣。

如近端固定,远端游离即为开链,此时可任意活动某一单独关节或同时活动若干关节。

股四头肌椅训练、使用哑铃进行肱二头肌训练是典型的例子。

反之,远端闭合,如接触地面、墙面或桌面,近端(躯干)运动,即可称之为闭链。

此时所能做的肢体运动只能是多关节协调活动。

如蹲站时必须同时活动髋、膝、踝关节,不可能作单一关节的活动;两上肢撑地作俯卧撑运动时,也只能同时活动腕、肘、和肩关节,而不可能单独活动单一关节。

骑车训练也是典型的例子。

神经疾病后康复治疗中,一般选择闭链运动,强调多关节的协同。

但是如果有单一肌肉需要特别强调进行独立的训练,则选择开链运动。

通常髂腰肌是薄弱环节,有可能需要开链运动训练。

3、开链运动(open kinetic chain,OKC):指肢体近端固定而远端关节活动的运动,如步行时的摆动相。

开链的运动特点是各关节链有其特定的运动范围,远端的运动范围大于近端,速度也快于近端。

在强化肌力的训练中,肌肉爆发力的训练应选择开链运动训练。

开链运动(OKC)
图1开链运动-颈前下拉图2开链运动-坐姿腿屈伸
4、闭链运动(closed kinetic chain,CKC):指肢体远端固定而近端关节活动的运动,如步行时的支撑相。

闭链实际上是将开链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线性运动,因此运动时不增加关节的切力,可以增加保护作用,更接近于功能性康复[1],对于某些疾患如前十字韧带(ACL)重建或松弛的关节,更可以提供早期、安全、有效的康复手段.
闭链运动(CKC)
图3闭链运动-哑铃蹲举图4闭链运动-引体向上
表格1:开链运动(OKC)与闭链运动(CKC)区别
开链运动(OKC)闭链运动(CKC)
远端肢体在空间中运动远端肢体保持固定
有单一的关节运动,附近关节无活动多关节运动,附近关节有运动只有运动关节远端的身体活动运动关节的近端和远端的身体都有活动只有主动肌收缩运动关节的远端和近端多肌群收缩较少出现身体重量作为负重参与运动很多时候有身体重量作为负重参与运动阻力应用在运动肢体远端阻力同时应用在多个运动关节
动作相对比较简单,初学者容易掌握,动作相对不容易掌握,用于早期康复和
功能训练
针对性训练,孤立、刺激训练目标肌肉参与活动关节和目标肌肉较多
开链和闭链运动的康复上的应用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作用,但它们在康复治疗中都具有重要的运动学与生物力学意义。

图5坐姿腿屈伸-膝关节承受剪切力图6坐姿腿屈伸-膝关节受力方向
例如:在膝关节韧带损伤康复的早期过程中,闭链运动(CKC)比开链运功(OKC)安全性要高,两种训练方法在增加胫骨移动能力时,开链运动(OKC)产生的剪切力要大于闭链运动(图5、图6)。

闭链训练(CKC)能调动膝关节周围肌肉协同收缩来提高关节的稳定性,是前十字韧带、后十字韧带损伤及半月板重建术后的重要康复训练方法。

在做闭链运动(CKC)时,当我们从下往上蹲起时,膝伸展肌群股四头肌和髋伸展肌群腘绳肌、臀大肌同时向心收缩来完成动作;而当我们由上往下蹲时,则需要股四头肌、腘绳肌、臀大肌共同离心收缩来控制着慢慢屈膝、屈髋。

另外股四头肌起点连接在髂骨上,而腘绳肌起点连接在坐骨上,它们的同步收缩可以帮助我们更好保持骨盆的中立位和稳定躯干。

同时股四头肌的止点在小腿前面的胫骨结节,腘绳肌的止点在胫骨和腓骨后面,他们的同步收缩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膝关节的稳定。

在开链运动中,比如器械坐姿腿屈伸,由于身体重量完全由座椅支撑,因此当股四头肌收缩时,腘绳肌完全放松,股四头肌和腘绳肌是拮抗关系;但在需要支援、抬高或下降身体的闭链运动蹲举中,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则改变为同步收缩的关系。

这种主动肌和拮抗肌同步收缩的方式对维持关节稳定,减少力矩,减少韧带的负荷受力有很好的作用。

同时闭链运动(CKC)的训练方式,可使数个关节同时运动,刺激关节本体感受器,产生肢体的运动和保护性反射弧(Protective Reflex Arc)活动,能充分训练关节整体的协调性和促进关节本体感受器功能恢复,从而促进关节的稳定性。

而在康复阶段的后期,膝关节的功能性和本体感受通过闭链运动(CKC)得到了一定的加强后,我们可以采用开链运动(OKC)针对膝关节附近的稳定肌群加强针对性训练,例如:可以用坐姿腿屈伸加强股四头肌的肌力,保护膝关节。

在康复的不同阶段选择性使用开链或闭链运动,对于促进组织修复、功能恢复和关节稳定来说至关重要。

开链和闭链运动在体适能训练上的应用
在了解了开链和闭链运动的区别后,我们如何在体适能训练中应用它们呢?由于开链运动能够孤立地训练我们身体的某一块肌肉,因此它更加适合一些对肌肉控制能力较弱的初学者;而闭链运动参与的肌肉和关节较多,这对训练者的肌肉力量和神经募集控制自然要求更高,对于缺乏训练基础的初学者来说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它更加适合有一定训练经验的中、高级水准的健身者。

开链运动中肢体或躯干远端呈游离状态,即远端肢体(足部或手部)在空间中的自由运动,不承受自身体重,这种情况在竞技运动中是很少存在的,然而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闭链运动则能够类比真实比赛的情况,更加功能化一些,比如篮球运动员为了提高弹跳力需要增强股四头肌的力量,杠铃蹲举就比坐姿器械腿屈伸更加有效一些,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永远是站着起跳而不是坐着,因此闭链运动是专业运动员训练主要选择的运动方式。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无论是闭链运动还是开链运动,它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作用,根据运动特点开链运动在针对和孤立训练目标肌肉中应用比较多一些,而闭链运动在康复训练和功能训练中应用比较多一些。

但是在训练中到底选择开链还是闭链运动,还是要根据会员的水准和训练目的去选择最适合他的训练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