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
开链运动

链运动1、运动链(kinetic & kinematic chain):人体若干环节借助关节使之按一定顺序衔接起来,称运动链(kinetic-chain)在人体上,上肢由肩带、上臂、肘关节、前臂、腕关节、手等形成上肢运动链;下肢由髋关节、大腿、膝关节、小腿、踝关节、足等等形成下肢运动链。
2、开链和闭链运动:人们通常将一侧上下肢视为一条长链,每个关节均为链扣。
如近端固定,远端游离即为开链,此时可任意活动某一单独关节或同时活动若干关节。
股四头肌椅训练、使用哑铃进行肱二头肌训练是典型的例子。
反之,远端闭合,如接触地面、墙面或桌面,近端(躯干)运动,即可称之为闭链。
此时所能做的肢体运动只能是多关节协调活动。
如蹲站时必须同时活动髋、膝、踝关节,不可能作单一关节的活动;两上肢撑地作俯卧撑运动时,也只能同时活动腕、肘、和肩关节,而不可能单独活动单一关节。
骑车训练也是典型的例子。
神经疾病后康复治疗中,一般选择闭链运动,强调多关节的协同。
但是如果有单一肌肉需要特别强调进行独立的训练,则选择开链运动。
通常髂腰肌是薄弱环节,有可能需要开链运动训练。
3、开链运动(open kinetic chain,OKC):指肢体近端固定而远端关节活动的运动,如步行时的摆动相。
开链的运动特点是各关节链有其特定的运动范围,远端的运动范围大于近端,速度也快于近端。
在强化肌力的训练中,肌肉爆发力的训练应选择开链运动训练。
开链运动(OKC)图1开链运动-颈前下拉图2开链运动-坐姿腿屈伸4、闭链运动(closed kinetic chain,CKC):指肢体远端固定而近端关节活动的运动,如步行时的支撑相。
闭链实际上是将开链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线性运动,因此运动时不增加关节的切力,可以增加保护作用,更接近于功能性康复[1],对于某些疾患如前十字韧带(ACL)重建或松弛的关节,更可以提供早期、安全、有效的康复手段.闭链运动(CKC)图3闭链运动-哑铃蹲举图4闭链运动-引体向上表格1:开链运动(OKC)与闭链运动(CKC)区别开链运动(OKC)闭链运动(CKC)远端肢体在空间中运动远端肢体保持固定有单一的关节运动,附近关节无活动多关节运动,附近关节有运动只有运动关节远端的身体活动运动关节的近端和远端的身体都有活动只有主动肌收缩运动关节的远端和近端多肌群收缩较少出现身体重量作为负重参与运动很多时候有身体重量作为负重参与运动阻力应用在运动肢体远端阻力同时应用在多个运动关节动作相对比较简单,初学者容易掌握,动作相对不容易掌握,用于早期康复和功能训练针对性训练,孤立、刺激训练目标肌肉参与活动关节和目标肌肉较多开链和闭链运动的康复上的应用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作用,但它们在康复治疗中都具有重要的运动学与生物力学意义。
作业治疗学 2019

名词解释1.作业治疗(OT):是一门以作业为治疗手段促进服务对象参与生活,提升全面健康的科学。
2.作业表现:人在参与作业过程中呈现出的状态和技能水平,称为作业表现。
3.作业分析:是指作业治疗师运用专业知识,基于一定的理论框架,分析作业活动的构成、活动所需要的基本技能、活动对服务对象的意义以及潜在治疗价值的系统过程。
4.作业背景:包括作业,生活方式,兴趣,价值观,和个人需求以及服务对象对其所处环境感受5.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BADL):是指人维持最基本的生存、生活需要所必须每日反复进行的活动,包括自理活动和功能性移动。
6.开链运动(OKC):是指动作系统开放的动作状态,也就是手掌或脚掌没有接触到墙面或地面的动作。
7.闭链运动(CKC):是指动作系统封闭的动作状态,也就是手掌或脚掌接触到墙面或地面状态下的动作。
8.运动觉:评估对象闭目,检查者轻轻夹住评估对象的手指或足趾两侧,上下晃动5°左右,让评估对象说出运动方向。
9.位置觉:评估对象闭目,检查者将其肢体摆成某一姿势,请其描述该姿势或用对侧肢体模仿。
10.震动觉:检查者将震动着的音叉柄置于骨突起处,询问评估对象有无震动并计算震动感持续时间,比较两侧有无差别。
11.执行能力:是指有效地启动并完成自己决定的、有目的活动的能力。
12.环境改造:是通过对环境的适当调整,使环境能够适应残疾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需要。
简答简答治疗师工作内容:评估与治疗宣传与咨询设计与改造教育研究作业治疗的临床推理:科学性推理叙事性推理务实性推理伦理性推理互动性推理作业治疗流程(一)评估1.了解作业背景2.分析作业表现(二)干预(三)效果评估向健侧翻身1.仰卧于床上,双上肢放于体侧,双下肢伸直。
2.用健手把患侧上肢和手放于腹部。
3.如果可能用健足勾起患腿使其屈曲并保持患足足底平放于床上。
先把头和颈转向健侧,然后用健手抱住患侧肩膀以帮助患侧上肢转向健侧,再把躯干和腰转向健侧,最后骨盆和患侧下肢转向健侧完成全部活动。
CKC和OKC运动

运动链关节运动链是指人体中的几个部位通过神经、肌肉和关节连接而组成的一个复合运动链,在运动链锻炼方式中有开链运动(Open Kinematic Chain,OKC)和闭链运动(Closed Kinematic Chain,CKC)。
开链运动训练与闭链运动训练可以对同一块肌肉产生不同的作用。
开链运动(OKC)指运动时肢体或躯干远端呈游离状态,即远端肢体(足部或手部)在空间中的自由运动。
例如:坐姿腿屈伸训练中,足部呈游离状态,膝关节单独屈伸的运动方式。
传统上,大部分使用自由重量或者固定力量器械都是属于开链运动,开链运动特点是各关节链有其特定的运动範围,远端的运动範围大于近端,速度也快于近端;能孤立地刺激所训练的肌肉,动作相对比较容易掌握。
闭链运动(CKC)是肢体远端固定并承受身体重量,近端肢体在固定远端肢体的基础上进行移动。
通常闭链运动在功能训练中运用比较多,训练中肌肉,骨骼,肌腱,韧带,关节囊都承受一定负荷,运动时对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本体感受器的刺激比开链运动训练更明显。
例如:蹲举训练中,足部呈固定状态,膝关节和髋关节同时屈伸的运动方式,当我们在下蹲过程中膝关节和髋关节角度的不断变化,身体重心也在不断改变,此时就需要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本体感受器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做出反应来维持身体平衡和肌肉之间的协调配合。
因此闭链运动对促进关节平衡功能,提高关节周围组织的协调能力和增强关节稳定性有明显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早期康复训练方法;但闭链运动参与的关节和肌肉较多,相对于开链运动不容易掌握。
开链运动(OKC)与闭链运动(CKC)区别例如:在膝关节韧带损伤康复的早期过程中,闭链运动(CKC)比开链运功(OKC)安全性要高,两种训练方法在增加胫骨移动能力时,开链运动(OKC)产生的剪切力要大于闭链运动。
闭链训练(CKC)能调动膝关节周围肌肉协同收缩来提高关节的稳定性,是前十字韧带、后十字韧带损伤及半月板重建术後的重要康复训练方法。
S-E-T治疗技术的理论与临床运用

S-E-T 治疗技术的理论与临床运用悬吊训练疗法(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SET是以持久改善肌肉骨骼疾病为目的,应用主动治疗和训练的一个总的概念集合,该疗法以主动训练和康复治疗作为关键要素,包括诊断及治疗两大系统。
前者通过逐渐增加开链和闭链运动的负荷来进行肌肉耐力测定,并结合肌肉骨骼疾病的常规检查;后果包括肌肉放松、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牵引、训练稳定肌肉系统、感觉运动协调训练、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活动肌动力训练、健体运动、小组训练、伴有长期随访的个体化家庭训练以及用来制定和修改运动计划的计算机软件等。
这种理念已经在挪威发展了8年多,S-E-T技术不仅用于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治疗,也用于脑卒中和其他神经病的治疗中,还用来达到儿童发展训练以及健康体能运动的目的。
是康复训练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训练方式。
在很多体疗室都可以看到这种装置及运用。
一、悬吊训练的装置(一)悬吊网架这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装置。
这种网架安装简单,价格便宜,一般配备了悬吊绳,悬吊带,滑轮,挂钩等。
网架上可以配备多个挂点,移动也较为方便。
(二)泰码(TEMA)公司提供的悬吊装置泰码公司提供的悬吊装置除了悬吊的网架,吊绳,悬吊带等配件外,还配有弹力支持带等其他附属配件。
专业的设计和丰富的配件使得该系列产品的使用更为方便。
二、悬吊训练的目的(一)减除运动负荷将肢体悬吊,让患者在水平方向上进行运动可以免除重力的作用,达到减除负荷的目的。
(二)提供助力利用弹性悬吊绳可以提供外力(三)提供不稳定支撑悬吊带作为支点是不稳定的,利用这种不稳定支撑可以进行相应的运动训练。
三、悬吊训练的基本技术(一)悬吊点悬吊点的选择主要有五种方式(三) 强度阶梯的训练计划 强度阶梯训练计划是运动训练中非常关键的部分。
根据评定的结果, 给患者提供什么强 度的训练, 这就是不同阶梯强度的计划内容。
在悬吊训练中, 阶梯强度的调节主要通过 以下的方式进行:1、 悬吊点的选择:悬吊点的位置可以决定运动是无阻力、有阻力还是有助力的方式进 行,不同的悬点可以改变运动的强度。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一、引言人们的身体在活动中不断变化,屈伸曲伸、左右转动、上下跳跃、迅速奔跑或缓慢走动……每种动作都需要身体的各个部位协同运动,形成一个完整的动作链,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
这些动作链又可以分为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两类。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是生物运动系统中的两种主要运动模式。
两者概念不同,但各有特点,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的概念、特点、例子、运动原理以及应用。
二、开链运动开链运动是指身体的各个部位在运动中相对独立,没有严格的协调关系,形成被动连接的动作。
它的主要表现是身体的某一部位的运动不受其他部位的制约,该部位所做的动作是主导动作。
常见的开链运动有:手臂摆动、腿部抬伸、手指弯曲等。
开链运动可以进一步分为主从链运动和并发链运动。
主从链运动指的是身体的某一部位为主动部位,其他部位为被动部位,主动部位的运动带动了其他被动部位的运动。
比如:下肢主动屈曲,上肢被动协同,以形成一种暂时联动的运动;而并发链运动则是指身体的两部分或多部分同时运动,但互不干扰,没有严格的协调关系,比如:左右手同时摆动,脚尖同时点地。
开链运动还可分为自由开链运动和被动开链运动两类。
自由开链运动是指身体各部分在运动中自由协调,没有被外力限制,没有其它的协调要求。
而被动开链运动,则是由外界的力量或重力等产生的动作,例如:凉席撑直、无阻力下轻松摆动舞蹈等。
三、闭链运动闭链运动是指身体各部分之间相对协调,具有联系性,以其中一个关节点为中心,形成一个完整的动作。
在闭链运动中,各部位之间存在严格的协调关系,每个部位所做的动作都是整体运动的一部分,不能独立进行。
闭链运动都是以身体某一部位为支点,所有的力都集中在这个部位。
比如:立定跳远、仰卧起坐、拍球等。
闭链运动可以进一步分为等端链运动和不等端链运动。
等端链运动是指所有的关节点都在一个平面上,比如:踢球、摔跤等;而不等端链运动则是指关节点的位置不在同一平面上,需要身体在空间中完成复杂的协调运动,比如:蹦床、平衡木等。
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

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1、运动链(kinetic & kinematic chain):人体若干环节借助关节使之按一定顺序衔接起来,称运动链(kinetic-chain)在人体上,上肢由肩带、上臂、肘关节、前臂、腕关节、手等形成上肢运动链;下肢由髋关节、大腿、膝关节、小腿、踝关节、足等等形成下肢运动链。
2、开链和闭链运动:人们通常将一侧上下肢视为一条长链,每个关节均为链扣。
如近端固定,远端游离即为开链,此时可任意活动某一单独关节或同时活动若干关节。
股四头肌椅训练、使用哑铃进行肱二头肌训练是典型的例子。
反之,远端闭合,如接触地面、墙面或桌面,近端(躯干)运动,即可称之为闭链。
此时所能做的肢体运动只能是多关节协调活动。
如蹲站时必须同时活动髋、膝、踝关节,不可能作单一关节的活动;两上肢撑地作俯卧撑运动时,也只能同时活动腕、肘、和肩关节,而不可能单独活动单一关节。
骑车训练也是典型的例子。
神经疾病后康复治疗中,一般选择闭链运动,强调多关节的协同。
但是如果有单一肌肉需要特别强调进行独立的训练,则选择开链运动。
通常髂腰肌是薄弱环节,有可能需要开链运动训练。
3、开链运动(open kinetic chain,OKC):指肢体近端固定而远端关节活动的运动,如步行时的摆动相。
开链的运动特点是各关节链有其特定的运动范围,远端的运动范围大于近端,速度也快于近端。
在强化肌力的训练中,肌肉爆发力的训练应选择开链运动训练。
开链运动(OKC)4、闭链运动(closed kinetic chain,CKC):指肢体远端固定而近端关节活动的运动,如步行时的支撑相。
闭链实际上是将开链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线性运动,因此运动时不增加关节的切力,可以增加保护作用,更接近于功能性康复[1],对于某些疾患如前十字韧带(ACL)重建或松弛的关节,更可以提供早期、安全、有效的康复手段.闭链运动(CKC)图3闭链运动-哑铃蹲举图4闭链运动-引体向上表格1:开链运动(OKC)与闭链运动(CKC)区别开链和闭链运动的康复上的应用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作用,但它们在康复治疗中都具有重要的运动学与生物力学意义。
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

一.开链运动概念
近端固定,远端游离的活动即为开链运动。 如股四头肌椅训练、使用哑铃进行肱二头 肌训练是典型的例子。此时多为单关节的 活动。
梯队成员23人;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8人
开链运动图释
股四头肌训 练
颈前下拉
二.闭链运动概念
远端(手掌或脚掌)闭合,如接触地面、墙面或桌 面,近端(躯干)运动,称之为闭链运动。这时所 能做的肢体运动只能是多关节协调活动。例如蹲起 时必须同时活动髋、膝、踝关节,不可能作单一关 节的活动;两上肢撑地作俯卧撑时,也只能同时活 动腕、肘、和肩关节。骑车训练也是典型的例子。
英语原文
In open kinetic chain (OKC) exercise, the terminal segment of the extremity moves freely without any external resistance. The sequential activation of muscles in OKC exercise from proximal to distal allows rapid acceleration and speed of the distal segment. In closed kinetic chain (CKC) exercise, the distal segment of the extremity is fixed, and proximal motion takes place in multiple planes. A common error in developing an exercise program is failure to assess the proximal and distal segments of the entire extremity, or kinetic chain. A kinematic chain is a series of interrelated joints that constitute a complex motor unit, constructed so that motion at one joint will produce motion at the other joints in a predictable manner. Whereas kinematics describes the appearance of motion, kinetics involves the forces, whether internal (e.g., muscle contractions or connective tissue restraints) or external (e.g., gravity, inertia, or segmental masses) that affect motion. Initially, a closed kinetic chain (CKC) was characterized as the distal segment of the extremity in an erect, weight-bearing position, such as the lower extremity when a person is weight bearing. Subsequently, when the distal segment of the extremity is free to move without causing motion at another joint, such as when non-weight bearing, the system was referred to as an open kinetic chain (OKC). When force is applied, the distal segment may function independently or in unison with the other joints. Movements of the more proximal joints are affected by OKC and CKC positions. For example, the rotational components of the ankle, knee, and hip reverse direction when moving from an OKC to CKC position. Because of incongruities between the lower and upper extremity, particularly in the shoulder region, several authors have challenged the traditional definition of OKC and CKC positions. Stabilizing muscles in the scapulothoracic region produces a joint compression force that stabilizes the glenohumeral joint much in the same manner as a CKC in the lower extremity. Although debate continues on defining CKC and OKC relative to the upper extremity, there remains general agreement that both CKC and OKC exercises sh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an upper and lower extremity rehabilitation program. Injury and subsequent immobilization can affect the proprioceptors in the skeletal muscles, tendons, and joints. In rehabilitation, it is critical that CKC activities be used to retrain joints and muscle proprioceptors to respond to sensory input. Closed kinetic chain exercises are recommended for several reasons. Closed kinetic chain exercises stimulate the proprioceptors, increase joint stability, increase muscle coactivation, allow better utilization of the SAID (Specific Adaptations to Imposed Demands) principle, and permit more functional patterns of movement and greater specificity for athletic activities. In contrast, OKC exercises can isolate a specific muscle group for intense strength and endurance exercises. In addition, they can develop strength in very weak muscles that may not function properly in a CKC system because of muscle substitution. Although OKC exercises may produce great gains in peak force production, the exercises are usually limited to one joint in a single plane (uniplanar), have greater potential for joint shear, have limited functional application, and have limited eccentric and proprioceptive retraining. However, OKC exercises can assist in developing a patient-athletic trainer rapport through uniplanar and multiplanar manual therapeutic techniques. When ROM has been achieved, repetition of motion through actual skill movements can improve coordination and joint mechanics as the individual progresses into phase three of the program. For example, a pitcher may begin throwing without resistance or force application in front of a mirror to visualize the action. This also can motivate the individual to continue to progress in the therapeutic exercise program.
跪姿侧踢动作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肢体动作可分为开放链运动Open Kinematic Chain和闭合链运动Close Kinematic Chain两种运动形式,通过针对性的运动疗法,为了让肌肉的强化和正确的运动模式能产生正向迁移,从而实现“还原生活”,这也是我们在设计运动疗法的进退阶时常有的考虑角度。
当肢体的远端被固定不能移动的时候我们称之为闭合链运动(也称闭链运动),此时肌肉的工作性质为远固定。
反之,当肢体的远端处于游离状态可以自由移动时我们称之为开放链运动(也称开链运动),此时肌肉的工作性质为近固定。
在“跪姿侧踢”训练中,上侧腿为开放链运动形式,下侧支撑腿是闭合链运动形式,对于臀部肌肉控制的挑战来自于必须在动作中保持支撑腿的髋外展角度不变,以及上侧腿悬空的高度不变。
跪姿侧踢Kneeling Side Kick
动作描述Description
1、跪姿,往一侧侧身让手掌碰到垫子,让手掌置于肩的下方。
将另一侧手抬臂屈肘置于头后,并将该侧的膝盖伸直并抬高至与骨盆同高保持水平,躯干保持中正髋部正对前方;
2、吸气,右腿脚尖勾起往前踢;
3、呼气,右腿转为脚尖绷起,在保持骨盆稳定的前提下尽量水平往后延伸。
关节活动Joint Movement:
侧支撑静态起始体位:支撑腿髋外展,膝屈曲、足踝部跖屈;上侧腿髋外展,膝伸展,足踝部跖屈;下侧支撑手肩胛骨上回旋,肩外展,腕伸展手掌撑地;上侧手肩胛骨上回旋,肩外展,肘屈曲,将手置于头部后侧;
动态关节活动:上侧腿前踢腿阶段,髋屈曲,足背屈;上侧腿后伸阶段,髋伸展,足踝部跖屈;。
开链与闭链运动 ppt课件

PPT课件
5
有作者认为:开链指肢体远端不固定,且不受重(远端在固定的 近端基础上移动)。比如不负重的长凳仰卧推举练习。运动时肢 体或躯干远端呈游离状态,比如直腿抬高训练中,足部呈游离状 态,膝关节单独伸屈的运动方式。开链的运动特点是各关节链有 其特定的运动范围,远端的运动范围大于近端,速度也快于近端。 在强化肌力的训练中,肌肉爆发力的训练应选择开链运动训练。 简言之,末端肢节可自由活动,称为开链,当肢体以开链的形式 进行运动,谓之开链运动。
闭锁式动力链:肢体远端固定,且负重(近端在固定的远端基础 上移动)比如屈膝运动。肢体或者躯干远端组成环状,或者踏在 物体上,运动时髋、膝、踝等多个关节运动时形成一个闭合的环。 例如站立位进行下蹲运动,或踏车运动。简言之,当肢体的末端 关节需承受重力或外来阻力,限制其自由活动时,称之为闭链, 而当肢体以闭链的形式进行运动,谓之闭链运动。
PPT课件
2
在人体中,运动偶的连接方式并不能完全决定其活动及 活动可能性。如运动的方向及幅度可由其配置的肌肉随 意控制和调节。
人体上有开放运动链和闭锁运动链两种。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proximal-to-distal contraction (CKC)和 distal-to-proximal contraciton (OKC), 任何动作只要考虑肌肉收缩的方向,就可以知道是 CKC or OKC。
PPT课件
3
开放运动链末端呈游离状态,若它的某一关节固定(“锁 住”),其余各关节可以产生运动。例如,臂在肩关节固 定时,可以在肘关节及腕关节同时产生活动,或单独发生 运动。 如果运动链首尾相连,形成闭合状态,末端无游离的环节, 称为闭锁运动链。 开放运动链在任何一处解开时,都将解体为两个部分;而 闭锁运动链在某处解开时,则转变为开放运动链。闭锁运 动链中一些环节的运动总会引起另一些环节的运动。例如, 左腿屈膝成弓箭步,左右两侧的髋关节都会相应产生活动。
开链与闭链运动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疗效对比

开链与闭链运动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疗效对比桑学涵;李小磊;胡瀚生;颜连启;金星;陈波;尹正录【期刊名称】《中国康复》【年(卷),期】2017(32)1【摘要】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开链运动(OKC)和闭链运动(CKC)对下肢步行功能及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ACL重建术后患者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进行OKC训练,观察组进行CKC训练.2组术后3及6个月进行小腿周径差值、Holden步行功能分级、10米步行时间、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值及关节松弛度KT-1000值评定.结果:术后3个月,2组小腿周径差值、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10米步行时间、IKDC评分及KT-1000值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小腿周径差值、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10米步行时间及IKDC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KT-1000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行CKC能较早促进下肢功能恢复,提高步行能力,不影响膝关节稳定性,是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总页数】2页(P61-62)【作者】桑学涵;李小磊;胡瀚生;颜连启;金星;陈波;尹正录【作者单位】苏北人民医院康复科,江苏扬州 225000;苏北人民医院骨科,江苏扬州 225000;苏北人民医院骨科,江苏扬州 225000;苏北人民医院骨科,江苏扬州225000;苏北人民医院康复科,江苏扬州 225000;苏北人民医院康复科,江苏扬州225000;苏北人民医院康复科,江苏扬州 22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9;R686【相关文献】1.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康复效果的系统评价2.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股四头肌肌力训练方式的选择——开链还是闭链?3.脑瘫儿的异常姿势与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4.专业运动康复和常规康复指导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疗效对比5.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闭链训练结合多角度等长肌力训练增强膝关节稳定性的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定义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定义开链运动是指手指、臂和其它肌肉或肌节在相同方向上有所伸缩,其动作幅度恒定,并且没有转动及翻转,即类似于电子产品上的键盘按键伸缩类似,它是运动技能中单关节式动作,是建立技术基本功的基础。
开链运动通常包括上肢伸缩运动,如手等机构的伸展和缩回,抓握、拉拽、抛投等动作,另外,下肢的伸展运动也可以归为开链运动。
闭链运动是指双臂或双腿运动,此时肢体在任意一点上都发生运动,既有伸展运动,又有转动运动,一般不会发生类似键盘按键伸缩的动作。
闭链运动通常是涉及到多关节的,多关节的协调,它不仅能锻炼肢体的柔韧性,而且可以锻炼肌肉的力量,对解除肌肉的疲劳也有很大的帮助,能够改善肢体反应的准确性和动作的灵活性。
常见的闭链运动有跳跃、手和双脚的前蹦、划船等。
从动作类型上来看,开链运动是单关节运动,前后伸缩,而闭链运动是多关节运动,在协调配合下进行伸展、转动运动;从运动训练效果而言,开链运动是技能基本功的基础,而闭链运动是专业技
术功的实际应用。
把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有机的融合起来,便会使训练效果大大增强。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是建立专业技术功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单独开链运动有助于会提高技术精湛度,也没有单独闭链运动能起到及时灵敏的反应;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双管齐下,才能让你手眼协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你技能快速提高。
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

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开链运动(openkineticchain,okc):是指肢体近端固定而远端关节活动的运动。
如步行时的摆动相。
开链运动的特点是可单关节完成运动。
如哑铃弯举进行肱二头肌训练时,肘部固定,手握哑铃做肘关节屈伸运动。
体育运动训练中,开链运动能够孤立地训练身体的某一块肌肉,所以在运动中常选用开链运动方式针对某块肌肉进行力量训练;开链运动时远端的运动范围大于近端,速度也快于近端,所以训练中常选用开链运动进行肌肉爆发力的训练。
受损康复功能锻炼身体中,由于开链运动产生的剪切力必须大于闭合链运动,不应当挑选开链运动恢复正常功能,以免提轻伤部经济负担。
而在康复后期,当关节的功能性和本体体会通过闭合链运动获得了一定的强化后,则可以使用开链运动,针对关节附近的肌群进行性训练。
例如膝关节前十字韧带(acl)重建术后的康复锻炼。
康复早期,可选用静力半蹲(站桩)这种闭链运动动作。
静力半蹲时,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同步收缩,减少力矩,减少韧带的负荷受力,有效地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
当膝关节的功能性和本体感受通过闭链运动得到一定的加强后,康复后期,则可以采用坐位膝关节抗阻伸屈膝等开链运动动作。
强化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肌力,保护膝关节。
闭合链运动(closedkineticchain,ckc):指肢体远端(手掌或脚掌)紧固而近端活动的运动,例如步行时的提振二者。
闭合链运动的特点就是须要多关节协同运动。
例如采用杠铃展开重物蹲起训练时,足部紧固,髋、膝和踝关节协同顺利完成运动。
体育运动训练中,闭链运动参与的肌肉和关节较多,需多关节协同活动完成,更接近真实运动动作,是专业运动员首选运动训练方式。
受损康复功能锻炼身体中,闭合链运动就是不减少关节剪切力的多关节协同运动,可以提振关节本体感受器,产生肢体的运动和保护性反射弧(protectivereflexarc)活动,能够充份训练关节整体的协调性和推动关节本体感受器功能恢复正常,从而推动关节平衡和功能康复,所以康复早期应当挑选闭合链运动恢复正常功能。
REHABILITATION

1、开放链运动(open-chain exercise) 指肢体近端固定,肢体末端处于游离的位置,可以自由运动,且为不负重状态,如伸膝过程。
远端的活动范围大于近端,速度也快于近端。
肌肉爆发力的训练宜采取开链活动。
在开链训练中,足部游离可减少关节内的压力,加速手术后的肌肉功能恢复。
2、闭链式运动指肢体的近端关节活动,末端处于固定位置,并且为负重状态,如下蹲时足部遇到阻力为闭链状态。
闭链训练可使关节部位受压,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同时这些施加于肢体上的压力可防止肌肉和骨骼的萎缩。
3、运动疗法的禁忌症(1)发热在38度以上(2)安静时脉搏超过100次(3)有高血压,舒张压超过120mmHg,有自觉症状的(4)收缩压低于100mmHg以下的低血压,伴有自觉症状的(5)因心功能不全不能代偿,有心源性哮喘症状,有呼吸困难,全身浮肿,胸腹水的(6)心肌损害发作后大约10日左右(7)严重的心律不齐(8)在安静时也有心绞痛发生的(9)外伤以后,有明显急性期症状的(10)从手术后到拆线期间(11)疼痛剧烈的(12)骨愈合不充分的期间(13)病情较轻的,但有明显的衰弱,无力,无运动意愿的2016/05/01 V 4、神经损伤的快速定位诊断(1)单肢疼痛或者沿着皮区分布的感觉缺陷提示脊髓外损伤(2)一侧的面部功能异常和对侧的肢体功能异常提示脑干损伤(3)仅限于一只眼睛的视觉障碍提示病变位于视交叉之前(4)一侧的肢体瘫痪和本体感觉以及实体感觉的丧失伴随对侧肢体的痛温觉丧失提示脊髓损伤(5)瘫痪伴随反射亢进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6)小脑损伤的特征是随意运动的笨拙。
基底节损伤的特征是静息时的非随意运动。
5、什么是honor症?HONOR综合征包括上睑下垂,瞳孔缩小,和由于面部的交感神经通路受损而导致的无汗症。
病变可能位于脑干或脑干颈上神经节,颈上神经节,或者是其延伸到头部的交感纤维部分。
6、中枢神经系统的哪些部分参与随意运动的控制?运动皮质是中央前回的皮质带,它具有点兴奋性的大脑皮质区域,有躯干特定区功能定位。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的作用。 -回复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的作用。
-回复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是身体运动中的两种基本类型。
它们在身体功能、肌肉协调和运动效果等方面有着不同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
开链运动是指身体的某一部分在运动过程中远离支持面或者远离重心,例如手臂的举起和腿的抬起等。
而闭链运动则是指身体的某一部分在运动过程中靠近支持面或者靠近重心,例如手的握力和腿部的蹲压等。
这两种运动方式的不同特点决定了它们不同的作用。
首先,从身体功能方面来看,开链运动主要锻炼远离支持面的肌肉群,如肩部和背部的肌肉群。
这些肌肉群负责身体的稳定和姿势的调整。
通过开链运动的训练,可以增强这些肌肉群的力量和耐力,提高身体的控制能力和稳定性。
闭链运动主要锻炼靠近支持面的肌肉群,如腿部和臀部的肌肉群。
这些肌肉群负责身体的支撑和运动的推动力。
闭链运动的训练可以增强这些肌肉群的力量和爆发力,提高身体的动态平衡和运动能力。
其次,从肌肉协调方面来看,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可以起到相互补充和平衡的作用。
以开链运动为主的训练可以强化肌肉的稳定性和调整能力,在进行闭链运动时可以提供更好的支撑和控制。
而以闭链运动为主的训练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推动能力,在进行开链运动时可以提供更好的推动力和运动能力。
因此,通过综合进行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的训练,可以达到肌肉均衡、功能协调的效果,提高身体的整体运动能力。
最后,从运动效果方面来看,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对身体的影响也是有所区别的。
开链运动多用于身体的活动性训练,如柔软度和灵活性的提高,姿势调整和平衡能力的训练等。
闭链运动多用于身体的强度训练,如肌肉力量的增加,爆发力的提高和肌肉质量的增加等。
因此,综合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的训练可以使身体达到更好的运动效果,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综合水平。
综上所述,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在身体运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身体功能、肌肉协调和运动效果,在身体训练和运动能力的提高中起到相互补充和平衡的作用。
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治疗中开链与闭链运动的研究

科 教 创 新都市家教 202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治疗中开链与闭链运动的研究江西省萍乡市卫生学校 顾晓超 李运华 张洋娟【摘 要】在日常生活当中,膝关节运动损伤的情况时有发生,膝关节运动损伤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就目前而言,关于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术后康复治疗中开链与闭链运动有大量的临床研究以及评估。
但是开链运动(OKC)与闭链运动(CKC)两者都具有不用的特点和效果,哪者具有更大的优势,怎样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以及在一定的时机当中将其加入康复计划,在当今的学术界当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争议。
根据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无论是单独使用,抑或是共同使用,对于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增加下肢重要肌群肌力以及关节的活动度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另外也有报道称,不适当的开链运动容易导致前交叉韧带再次撕裂,重复损伤的风险也大大加强。
所以,就这一领域而言要进一步的研究,还需要有大量的临床试验以及相关数据的支持。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康复治疗;开链闭链由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越来越常见,它的相关治疗也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
在对关节镜下ACL 重建技术不断深入的研究当中,许多研究者认为ACL 重建术后的治疗效果和术后的康复训练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患者在早期能够达到正常的关节负荷量和活动度并且能够尽快进行正常的运动,这是康复训练的最初目的。
ACL 重建术后的康复过程中,有一项内容十分重要即股四头肌的训练。
股四头肌的训练可以分为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
开链运动指的是肢体的近端保持固定,但是远端关节进行活动的一种运动,比如直腿抬高、伸膝抗阻运动等。
开链运动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远端运动的范围需要大于近端运动的范围,速度上也要比近端运动快。
闭链运动与开链运动不同,它指的是肢体的远端保持固定但是近端关节活动的一种运动,比如我们熟知的下蹲运动、骑自行车等。
在开链运动中,需要前交叉韧带所承受的拉力大于闭链运动,因此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康复训练的选择由原先的开链运动渐渐趋向于闭链运动。
运动学

9 一.名词解释1.开链运动:是指肢体近端固定而远端关节活动的运动,其特点是可单关节完成运动,进行肌肉锻炼的一种方式。
如步行时的摆动相。
2.闭链运动:指肢体远端(手掌或脚掌)固定而近端活动的运动,如步行时的支撑相。
闭链运动的特点是需多关节协同运动。
如使用杠铃进行负重蹲起训练时,足部固定,髋、膝和踝关节协同完成运动。
3.肘关节提携角:当肘关节伸直,前臂处于旋后位时,臂与前臂并不在一条直线上,前臂的远侧端偏向外侧,二者之间形成一向外开放的钝角称为肘关节提携角。
4.肘窝:由肱桡肌、旋前圆肌、肱骨内外上髁间连线组成的三角形凹陷。
内有肱二头肌腱、肱动脉及其分支、正中神经。
5.应力:指物体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力。
物体由于外因或内在缺陷而产生形变时,在它内部任一截面单位面积上两方的相互作用力。
6.等长收缩:是指长度保持恒定而张力发生变化的肌肉收缩。
7.等张收缩:张力保持恒定而长度发生变化的肌肉收缩。
人体实现各种加速运动和位移运动的基础。
8.等速收缩:即为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进度进行的最大用力收缩,且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称为等动收缩,也称为等速收缩。
9.原动肌:直接完成某种动作的肌群叫原动肌10.中和肌:凡限制或抵消原动肌发挥其作用的肌称为中和肌。
11.拮抗肌:与原动肌功能相反的肌群叫拮抗肌拮抗肌在功能上与原动肌相互对抗,又互相协调和依存。
二.简答题1.能量代谢分析(供能系统)答:①磷酸原供能系统:atp与磷酸肌酸共同组成供能系统(即刻能量)②乳酸能供能系统:糖经无氧分解生成乳酸的同时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合成atp(短时能量)③有氧代谢供能系统:在供氧条件充足的条件下,糖、脂肪与蛋白质等彻底氧化生成CO2和H2O同时释放能量供给adp磷酸化合成atp(长时间能量)④运动与供能系统关系:极量运动与亚极量运动启动磷酸原供能系统;递增负荷的力竭性运动先启动有氧氧化系统,后启动乳酸能供能系统;中低强度的长时间有氧耐力运动先启动糖有氧氧化供能为主,后启动脂肪氧化供能为主;安静状态有氧代谢进行供能。
第二章 第一节 骨运动学

(1)骨的载荷 人体在运动或劳动时,骨要承受不同方式的载荷。 拉伸a 压缩b 弯曲c 剪切d 扭转e 复合f
1)拉伸载荷 在骨的两端受到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轴线的力的作用 骨受力后,能够导致骨骼内部产生拉应力和应变,使骨伸长并同时变 细 例如在进行吊环运动时上肢骨被拉伸。
开链运动
如果运动链的末端环节是可以自由运动的,或者说如果运动链中有一 个环节只和其他一个环节相连接,这个运动链就叫开链 在人体运动中大多是开链,尤其是四肢的运动 多为单关节运动
人体上肢环节的开链系统
开链运动的特点
远端的运动范围大于近端,速度快于近端 强化肌力的训练中,肌肉爆发力的训练应该选择开链运动
及长骨的骨干
(一)骨的形状、结构与代谢
(2)骨质
骨松质
骨松质由针状或片状的骨板构成,呈网状结构,形成骨小梁 骨小梁按压力及张力的方向排列,负责力学上的支撑机能 减轻了骨的重量,又使骨达到最大的力学性能 常分布于长骨骨骺内部及其他骨的内部
(一)骨的形状、结构与代谢
(一)骨的形状、结构与代谢
4.骨的生物力学特性
骨的材料力学特性: 是指骨组织本身的力学性能,与骨的几何形状无关 骨的结构力学特性: 是指整个骨结构的力学性能,不但与骨的材料力学特性有关而且受骨 的几何特性即形状、尺寸等的影响
4.骨的生物力学特性
二、骨的运动适应性
1
骨的生物力学特性
2
骨的功能适应性
(一)骨的生物力学特性
强度 刚度
即指骨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 稳定性 即指骨保持原有平衡形态的能力
1. 骨的承载能力
即指骨在承载负荷的情况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2. 骨的载荷及变形 人体在日常生活与运动中都会对机体的 每块骨产生复杂的力。即骨会承受来自多方的 不同形式的载荷。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

动作形式比较
总结词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在动作形式上存在显著差异。
详细描述
开链运动是指肢体远端(即远离身体中心的部分)固定而近端(即靠近身体中心的部分)活动的运动,例如哑铃 弯举和腿举。闭链运动则是肢体近端固定而远端活动的运动,例如深蹲和硬拉。
肌肉激活程度比较
总结词
闭链运动通常需要更多的肌肉群参与,以维持身体的稳定。
提高运动表现
降低受伤风险
合理的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训练能够 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从而降 低运动损伤的风险。
通过综合训练,个体在各种运动项目 中的表现将得到显著提升。
05
如何选择开链运动和闭链运 动
根据个人目标和需求选择
增肌
开链运动如哑铃弯举和腿举等, 可以针对性地锻炼特定肌群,适 合增肌目标。
对稳定性的要求高
由于闭链运动需要固定近端关节,因此对稳定性的要求较 高。在进行闭链运动时,身体需要保持平衡,以防止摔倒 或受伤。
适合进行力量训练
由于闭链运动可以激活多个肌肉群,因此适合进行力量训 练。通过进行闭链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耐力和爆发 力,提高身体的运动表现。
03
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的比较
04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的训练 效果
开链运动对身体的益处
01
02
03
增强肌肉力量
开链运动主要针对特定的 肌肉群进行训练,能够显 著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提高关节灵活性
开链运动有助于增加关节 的活动范围,提高关节的 灵活性和稳定性。
促进全身协调性
开链运动需要身体多个部 位的协同工作,有助于提 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 力。
开链运动的分类
总结词
开链运动可以分为等张和等长两种类型。
物理治疗学名词解释第八章

物理治疗学名词解释第八章悬吊技术:是以持久改善肌肉骨骼疾病为目的的,应用主动治疗和训练的一个总概念集合,是一种运动感觉的综合训练系统,强调在不平稳状态下进行运动,可加强中央躯干肌肉、髋部深层肌肉力量,提高身体在运动中的平衡、控制能力和稳定状态。
开链运动(OKC): 是指肢体近端固定而远端关节活动的运动,如步行时的摆动相.闭链运动(CKC):是指肢体远端固定并承受身体重量,近端肢体在固定远端肢体的基础上进行移动,如俯卧撑中上肢的运动。
弱链接:从生物力学的角度看,肢体的运动可以看作力在由一个个关节构成的运动链上的传递。
在一个动作中,某肌肉(通常是局部稳定肌)和其他肌肉一起工作时,它太弱以至于不能发挥它应有的那部分作用,这样力的传递会受到干扰,临床可发现动作完成不正确或患者感到局部疼痛。
整体运动肌:主要作为身体运动所需的动力的来源,在保持脊柱稳定性方面起到辅助作用。
位于表层、具有双关节或者多关节分布如连接胸廓和骨盆,呈梭状、肌纤维以快为主,优先募集,通过向心收缩控制椎体的运动和产生功率。
局部稳定肌:局部稳定肌肉通常起源于脊椎,主要作用是控制脊柱的弯曲度和维持脊柱的机械稳定性,通常位于深部、具有单关节或者单一节段分布,呈腱膜状,肌纤维慢肌为主、耐力活动时激活、选择性弱化、募集较差,可以被抑制,最大收缩阻力在30%~40%条件下激活,通过离心收缩控制椎体活动和具有静态保持能力。
核心稳定性:核心稳定性就是指人体核心部位的稳定程度。
1992年,生物力学家 Panjabi 提出“核心稳定性”的概念,认为脊柱稳定系统包括三部分:被动稳定系统、主动稳定系统、神经控制系统。
三个系统分别维持脊柱稳定性的三个独立性因素,其中某一因素损害,其他因素加以代偿,当各个系统之间的功能无法代偿时,脊柱稳定性逐渐丧失,出现各种临床症状。
核心稳定性在改善人体平衡能力、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运动成绩等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悬吊训练技术的临床适应证:骨关节疾病的治疗与预防;脑卒中、脑外伤等颅脑损伤疾病导致患者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及帕金森病的康复治疗;脊髓损伤后导致的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残疾儿童的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体育运动员的训练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
运动链(kinetic & kinematic chain):人体若干环节借助关节使之按一定顺序衔接起来,称运动链(kinetic-chain)。
在人体上,上肢由肩带、上臂、肘关节、前臂、腕关节、手等形成上肢运动链;下肢由髋关节、大腿、膝关节、小腿、踝关节、足等等形成下肢运动链。
开链运动(open kinetic chain,OKC):指肢体近端固定而远端关节活动的运动,如步行时的摆动相。
开链的运动特点是各关节链有其特定的运动范围,远端的运动范围大于近端,速度也快于近端。
在强化肌力的训练中,肌肉爆发力的训练应选择开链运动训练。
闭链运动(closed kinetic chain,CKC):指肢体远端固定而近端关节活动的运动,如步行时的支撑相。
闭链实际上是将开链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线性运动,因此运动时不增加关节的切力,可以增加保护作用,更接近于功能性康复,对于某些疾患如前十字韧带(ACL)重建或松弛的关节,更可以提供早期、安全、有效的康复手段.
关节运动链是指人体的几个部位通过关节连接而组成一个的复合运动链。
在关节康复治疗中具有重要的运动学与生物力学意义。
运动链分为开链(open kinematic chain,OKC)和闭链(closed kinematic chain,CKC)。
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对同一肌肉所产生的作用不同。
⑴、开链练习(OKC),指运动时肢体或躯干远端呈游离状态,比如直腿抬高训练中,足部呈游离状态,膝关节单独伸屈的运动方式。
开链的运动特点是各关节链有其特定的运动范围,远端的运动范围大于近端,速度也快于近端。
在等速测试评估中观察到,肌肉爆发力指标中到达峰力矩的时间(TPT),即伸屈膝部肌肉达到最大力量的时间,在OKC短于CKC运动,因此在强化肌力的训练中,肌肉爆发力的训练应选择OKC。
⑵闭链练习(CKC)是指肢体或者躯干远端组成环状,或者踏在物体上,运动时髋、膝、踝等多个关节运动时形成一个闭合的环。
例如站立位进行下蹲运动,或踏车运动。
CKC通常在功能位下进行,运动类似膝关节日常生理负荷状态。
对于肌肉,骨骼,肌腱,韧带,关节囊都承受一定负荷,运动时对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机械性感受器的刺激比OKC运动训练明显,对促进关节平衡功能,膝关节周围组织的协调能力,敏感性的恢复和增强关节稳定性有明显作用。
与OKC不同的是,CKC运动为线性运动,OKC运动有旋转运动。
Fitzgerald GK对膝关节ACL重建术后CKC 和OKC训练的论述中,认为在两组相关资料的比较,
关于功能训练中能否对ACL移植肌腱产生过度应力,导致ACL损伤的问题,仍然认为CKC安全性比OKC要高。
两种训练方法在增加胫骨移动能力时OKC运动产生的剪切力大于CKC。
CKC在运动时不增加关节的剪切力和纵向拉力,是对ACL、PCL、半月板重建术后康复起保护作用的训练方法。
因为在CKC运动时,为完成膝关节伸屈动作,需要同时使伸肌与屈肌收缩,也就是使主动肌受到其拮抗肌抑制,主缩肌和拮抗肌共同协调收缩,维持关节稳定。
减少力矩,减少新移植韧带的负荷受力。
在膝关节韧带重建术早期,选择CKC训练方式,提高康复训练的安全性。
此外,有研究证明,髌股关节的应力大小取决于训练中膝关节的运动范围,为避免髌股关节的产生过度的应力,OKC 训练时应该限制膝关节屈曲450-900 的活动度,CKC训练中控制运动角度在膝关节由完全伸直位至大约450屈曲位。
在ACL重建的病例中,则CKC训练控制运动角度在600-900,显著地减小髌股关节的压力,能有效地防止或治疗髌股关节损伤。
CKC的训练方式,可使数个关节同时运动,刺激关节本体感受器,产生肢体的运动和保护性反射弧活动,有利于保护ACL、CKC中多平面和加速减速运动使运动接近肌力专业训练的运动形式,既加强了协同肌也加强了对抗肌,能充分训练关节整体的协调性和促进关节本体感受器功能恢复,从而促进关节的稳定性,所以,通常认为CKC 运动比OKC运动训练能获得更多的关节功能康复的效果。
神经疾病后康复治疗中,一般选择闭链运动,强调多关节的协同。
但是如果有单一肌肉需要特别强调进行独立的训练,则选择开链运动。
通常髂腰肌是薄弱环节,有可能需要开链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