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神奇的小吸管
大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吸管

大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吸管吸管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小工具,它看似简单,但却蕴含了许多有趣的科学原理。
在大大班的科学教案中,我们可以通过吸管进行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帮助孩子们理解一些基础的物理和化学概念。
以下是一些有关吸管的科学实验。
实验一:吸管的吸水原理材料:吸管、纸巾、水步骤:1. 取一个吸管并将它插入一个杯子中,确保吸管的一端在杯子里,另一端在外面。
2. 用纸巾包裹住吸管的一端,用手指捏住纸巾,确保吸管被封住。
3. 将另一端的吸管放在杯子外面,将吸管放在杯子里的一端浸入水中。
4. 松开纸巾,观察水是否会通过吸管吸上来。
原理:吸管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大气压力的。
当吸管的一端被封住时,吸管里面的空气被隔绝,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
而在另一端吸管里的空气被水冲走后,吸管内部变得真空,这时外部的大气压力就会推动水进入吸管。
实验二:吸管的空气压力材料:吸管、瓶子、水、食用色素(可选)步骤:1. 取一个空的瓶子,并倒入一些水。
2. 将吸管放入瓶子里,确保吸管的一端浸入水中。
3. 慢慢将吸管拉出瓶子,观察水是否会停止流动。
原理:当吸管的一端浸入水中时,瓶内外的压力大致相等,水不会流出。
但当吸管被拉出瓶子时,瓶内的空气被隔绝,形成了真空。
此时,外部的大气压力会推动水流入吸管,直到平衡。
实验三:吸管的音乐演奏材料:吸管、剪刀步骤:1. 取一个吸管,并用剪刀将吸管的一端剪成V形。
2. 将吸管放入嘴巴,并用手指捏住吸管下方的一部分,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3. 吹气,同时用手指轻轻挤压封闭的空间,观察吹出的声音。
原理:吸管的音乐演奏原理类似于口风琴。
当吹气时,空气从吸管的一端流过,并产生振动。
当手指挤压封闭的空间时,空气的流动被限制,产生了不同的共鸣频率,从而产生了声音。
实验四:吸管的气压变化材料:吸管、胶水、小水瓶、小纸片步骤:1. 将小纸片固定在小水瓶的盖子上,制作一个小孔。
2. 在小孔旁边涂上一些胶水,并将吸管插入孔中,确保密封。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吸管》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吸管》教案名称:神奇的吸管教学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2.利用吸管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探索吸管的原理;3.学习科学活动时的注意事项,培养孩子们的安全意识。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吸管,可以是塑料吸管或纸吸管;2.准备一些彩色墨水或食用色素,水杯;3.准备一些小纸片;4.准备纸巾。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新知识1.和孩子们一起观察吸管,询问他们对吸管有什么了解。
2.解释吸管的使用方法和功能。
第二步:实验活动1.孩子们坐在椅子上,桌子上放置彩色墨水和水杯。
2.每个孩子都分发一根吸管和一片小纸片。
3.指导孩子们将吸管放入水杯中,确保吸管的一端在水中,而另一端在水上方。
4.让孩子们用手指捂住吸管上方的纸端,然后放开手指。
5.孩子们观察到了什么?解释孩子们眼前发生的事情。
第三步:巩固和拓展1.询问孩子们为什么吸管能够吸水。
2.和孩子们一起探讨吸管的原理,引导他们发现吸管内外的压力差导致了吸水现象。
3.引导孩子们思考,除了水,还可以用吸管吸什么液体?他们能否探索其他有趣的实验?第四步:总结与展示1.提醒孩子们科学活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如避免吸入液体或破坏实验用具。
2.让孩子们分享他们的发现和经验。
教学延伸:1.鼓励孩子们尝试用吸管在其他液体中进行实验,如饮料、果汁等,探索吸管的原理。
2.继续扩展孩子们的观察力,引导他们观察其他日常生活中使用吸管的场景,并讨论其中的科学原理。
教学评估:1.观察孩子们对吸管实验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2.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理解程度;3.学习笔记和实验记录的完成情况。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孩子们能够通过实践来探索科学原理,并培养了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培养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他们学会了科学活动时的注意事项。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引导他们思考和发现。
大班科学神奇的吸管教案

大班科学神奇的吸管教案教案:大班科学--神奇的吸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将了解吸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探索能力,并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各种颜色的吸管、水、纸巾、玻璃杯。
2.工具准备:剪刀、标尺、粘合剂。
3.准备一些科学导入的问题,如:你知道吸管是怎么工作的吗?它能做什么?三、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用一个玻璃杯装满彩色的水,问学生:你们能通过玻璃杯来喝到水吗?怎么做呢?2.引出问题:通过引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吸管是如何工作的,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3.实验探究:老师将一个吸管放入水杯中,学生观察水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4.讨论和总结:学生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吸管能够吸水呢?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发现吸管的原理,并总结吸管的作用。
5.小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发放各种颜色的吸管和一杯水,让他们小组合作,通过不同颜色吸管的组合方式,探索不同的现象和效果。
6.实践应用:鼓励学生将吸管应用于各种不同的日常生活场景,如:喝果汁、吸奶茶等,观察吸管的作用和原理。
7.制作吸管工具:通过给学生提供各种材料,让他们亲手制作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吸管工具,并观察使用效果。
8.发现和分享: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吸管工具,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记录能力,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评估学生对吸管原理的理解和能够应用的能力。
3.评价学生的分享和展示。
五、巩固拓展:1.鼓励学生在家尝试制作不同材料的吸管,观察吸管的作用和效果,并与同学分享。
2.带领学生观察、探索其他与吸管原理相关的现象,并引导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进行探究。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探究的方式,使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制作吸管工具的活动,增加了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参与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大班科学神奇的吸管教案 (2)

大班科学神奇的吸管教案
教案目标
1.了解通过吸管实现的机械运动原理
2.发现和探索吸管的应用场景
3.提升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
教学流程
第一步:引入
在教室里摆放多根吸管,让学生自由玩耍,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然后依次让每个学生轮流试图用吸管吸起一小部分水。
第二步:探究
让学生思考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引导他们想到杠杆原理。
带
领学生进行相应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吸管内部的压力变化原理。
第三步:应用
让学生尝试用吸管实现一些奇妙的应用,如:推动纸片飞舞、将
一些固体材料吸上来等等,然后结合探究内容,深入探讨吸管的运用。
第四步:总结
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定的套路和方法,使学生能够对吸管的运用
有更深入地认识,引导学生总结吸管的原理和运用场景。
教师可以总
结学生的思路和总结,进行引导和补充。
课程时长
2学时。
建议辅以演示和视频资料,以及实物展示,更好地加深学生对吸管的认识。
教具准备
1.吸管:每个学生准备一根吸管,以及一些备用吸管。
2.纸片:学生自带纸片或者老师准备管制的纸片,便于学生
进行实验。
3.固体材料:糖或者珠子等可以粘住的物品。
4.桶:用来盛水,盛杂物,便于学生的实验。
5.实验报告: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写小组实验报告来总结本次
实验。
教学效果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对吸管内部的压力变化原理和应用范围有了
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小细管》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小细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细管的形态结构及原理。
2.探究小细管的应用。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学法
1.教学内容:神奇的小细管。
2.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三、教学流程
1.引导思考:老师出示小细管,并请幼儿围观。
通过问题启发幼儿展开思考和探究:
(1)小细管是什么?
(2)小细管有什么用?
(3)小细管的形态结构是什么样的?
2.激发兴趣:老师告诉幼儿小细管可以用来吸水,让幼儿来一起感受小细管的神奇之处。
3.操作体验:教师指导幼儿用小细管吸水,起初可以在菜叶或者涂了墨水的纸张上进行。
让幼儿自行操作,探究小细管的原理和操作技巧。
并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可以吸水?水是怎样进入小细管的?…….
4.实验探究:老师引导幼儿进行以下实验:
(1)用小细管和粉笔进行实验,观察粉笔在小细管里的现象。
(2)将小细管放在水中,观察小细管的变化。
(3)用小细管和多色水笔进行实验,对比吸水情况。
5.小游戏:老师可以设置“找错点”,在小细管的结构图上进行标示,学生一起来发现这个错误。
6.总结讨论:学生展示所得到的结果,教师与同学们合作探究小细管应用的实际意义。
四、拓展联系
1.教师可以引导家长在生活中使用小细管吸水,从而巩固幼儿的学习内容。
2.幼儿可以在放学后尝试继续利用小细管和水进行实验,探究小细管的更多应用场合。
大班科学神奇的小吸管教案

大班科学神奇的小吸管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吸管的结构和原理。
2.学生能够观察吸管的吸水原理,探究气压与吸水的关系。
3.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吸管的应用。
二、教学资源1.吸管。
2.水杯。
3.纸巾。
4.测量器具。
三、教学过程1. 热身(5分钟)教师时钟计时,学生小组合作游戏,在时间内吸完水杯中的水。
2. 探究吸管的原理(20分钟)•展示吸管,并让学生观察吸管的结构。
•讲解吸管的原理:人通过吸管长的一端用力吹气,使得管内的气压降低,而管子短的一端的气压则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液体被大气压的作用下向管子内气压较低的一端填充,即被吸入吸管。
3. 探究气压与吸水的关系(20分钟)•学生在小组中按照教师的要求操作,首先包着吸管短的那一端留出一个小缝,插入杯子中。
•按照以下步骤操作:–学生通过吸管吸一口水。
–握住杯子,将杯子倒置,水不会流出。
这说明什么?–学生再通过吸管吸一口水。
–轻轻捏住吸管短的那一端,松开后再吸水。
这时候是不是吸不到水了?为什么?•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会指导学生关注吸水时的气压变化。
4. 探究吸管的应用(2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独自思考吸管的应用,并在教师给出的时间内撰写一个小结。
•最后,每个小组有机会分享自己的小结。
5.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学生进行回顾并提出问题。
四、教学反思本次课程设计是以吸管为主线,通过观察和探究吸管的结构和原理,让学生了解吸管吸水的原理和气压变化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究吸管的应用。
在分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思考,能够让他们深入探究吸管的应用,这对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意义。
同时,本次课程还采用了小组游戏的形式进行热身,增强了整个课程的活泼性和趣味性,也让学生更快地进入课程学习状态。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小吸管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小吸管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神奇的小吸管”。
通过学习小吸管在液体中的吸附现象,让幼儿了解简单的物理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小吸管吸附液体的基本原理,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吸管吸附液体的原理。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理解小吸管吸附液体的原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吸管、水、杯子、色素、实验操作台。
2. 学具:小吸管、水、杯子、色素、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小吸管,演示小吸管吸附水的过程,引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小吸管吸附液体的原理,让幼儿了解小吸管的神奇之处。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小吸管吸附液体的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小组讨论(10分钟)各小组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其原因。
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课后与家长共同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小吸管2. 板书内容:小吸管吸附液体的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结果记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与家长共同完成小吸管吸附液体的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答案:实验结果可能因操作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吸附原理相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小吸管吸附液体的原理。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现象,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类似的小现象,如:为什么毛巾能吸水?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小吸管吸附液体的原理。
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小吸管》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小吸管》
教案名称:神奇的小吸管
教案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小吸管的原理和应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资源:
1. 小吸管
2. 水杯
3. 纸巾
4. 平板电脑或投影仪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引入“神奇的小吸管”这个话题,让学生分享一下他们对小吸管的认识和使用经验。
2. 实验观察(15分钟)
将一根小吸管放入水杯中,让学生观察小吸管下端是否能吸出水。
然后反过来,将小吸管下端放入水杯中,上端吹气观察结果。
3. 解释原理(5分钟)
讲解小吸管原理,即通过吸入或吹出空气来改变吸管中的压力,使液体上升或下降。
4. 分组实践(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根小吸管和一些纸巾。
要求学生设计和实践一个可以展示小吸管原理的简单实验或小制作。
可以提供一些引导问题,如:如何用小吸管将水从一个杯子倒入另一个杯子?如何利用小吸管搭建一个简单的输送管道等。
5. 学生展示和总结(15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设计和制作的小实验或小制作。
其他同学可以提问和评价。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6. 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写一篇实验报告,总结他们的实践经验和所学到的知识。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
2. 听取学生的答辩和观点交流。
3. 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评判他们对于小吸管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注:教案中的时间安排为参考值,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小吸管》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小吸管》一、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提出问题及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能够观察、描述、比较小吸管的特点。
3.能够理解小吸管的工作原理:利用压力差产生吸力。
4.能够进行简单的水的实验和游戏,探究小吸管的吸力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小吸管的工作原理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吸力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1.小吸管、吸管盒、彩色水、透明杯、餐巾纸。
2.检查学生的探究、观察记录。
四、教学过程1.导入说出“小吸管”这个词,让学生自然联想到它的作用,并且能够简单地介绍小吸管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等。
2.探究与实验(1)我拿出一盒小吸管,并随机分给学生一根吸管,让他们摆弄和观察。
了解学生想法并引导他们思考小吸管有哪些特点。
(2)将水装在一个透明杯里,加入适量的色素,液体上面再浮上一层餐巾纸,把小吸管放在餐巾纸中间,要求所有学生观察水在小吸管中上升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分析他们所看到的现象,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讨论。
(3)在餐桌上,我让学生们用一只小吸管聚拢水,然后将沾了水的吸管轻轻触碰折叠在一起,看看水是否会从吸管流出来。
碰撞后的吸管会将水捏住,因为水中的气压会改变,水也会遵循吸管的形式停留在吸管内部。
(4)游戏时间:在各自的桌子上,让每个小组的孩子在一个盘子里加入适量的颜料和一定量的水,在颜料的下面,再放入一层餐巾纸。
每个人依次用自己的吸管将吸管相连,并将这串吸管放在颜料层的餐巾纸上。
给孩子们10分钟时间,看看谁最先能将整串吸管中所有的颜料吸出。
3.总结对课堂上的探究与实验进行总结,让学生大声念出今天所学到的知识点,再通过回答问题并分享自己的探究记录来遴选出最优秀的学生。
五、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为自己贴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和经验,并记录下一些未解决的问题和疑惑。
六、板书设计:小吸管的吸力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堂上的教学,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吸力的概念。
让学生在实验和游戏环节中亲身体验到小吸管的工作原理。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小吸管》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小吸管》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大班科学课的一节,本节课的主题是“神奇的小吸管”。
在学习这节课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探索小吸管的原理,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小吸管的理解,从而体验科学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小吸管的结构和原理。
2.掌握使用小吸管的方法。
3.学习如何利用小吸管进行物理实验和观察。
能力目标1.能够独立进行实验和观察。
2.能够有系统地记录实验和观察结果。
3.能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
三、教学内容图片展示教师先展示一张小吸管的图片,介绍小吸管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带领学生探索小吸管的原理,并演示如何使用小吸管。
实践操作让学生自行制作吸管小汽车并运用小吸管吹气技术来为小汽车赋能。
进而了解小吸管原理,学习如何运用小吸管进行物理实验和观察。
学生可以自己探索,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引导。
组织探讨在做实验过程中,让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对各自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和发现做出总结,互相分享。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教师先展示小吸管的图片,介绍小吸管的基本结构和作用,并演示如何使用小吸管。
2.实践操作法:学生自行制作吸管小汽车并运用小吸管吹气技术来为小汽车赋能,探索小吸管原理,学习物理实验和观察的基本方法。
3.小组讨论法:在做实验过程中,让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对各自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和发现做出总结,互相分享。
五、教学步骤1.展示小吸管图片,介绍小吸管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2.演示小吸管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跟随教师动手实验。
3.让学生仿照教师制作吸管小汽车,并运用小吸管吹气技术来给小汽车赋能,观察小汽车在不同的角度下的行驶特点。
4.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各自实验中的发现和总结。
六、教学评估通过对学生的实验记录和小组讨论的评价可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根据实验记录和小组讨论的表现分析,评估学生对小吸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中,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小吸管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小吸管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生活中的科学》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具体内容为“神奇的小吸管”。
通过学习小吸管的使用原理,让幼儿了解大气压的存在,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大气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吸管的使用原理,理解大气压的概念。
2. 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方法,探索小吸管的神奇现象。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大气压的概念及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小吸管的使用原理,培养观察、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吸管、水杯、气球、硬币、塑料瓶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小吸管、水杯、气球、硬币、塑料瓶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幼儿品尝饮料,观察幼儿使用吸管的过程。
(2)提问:大家刚才用的是什么喝饮料?它是怎么把饮料吸上来的呢?2. 例题讲解(1)出示小吸管,讲解小吸管的使用原理。
(2)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小吸管在水中、空气中产生的现象。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小吸管在不同情况下的现象。
(2)讨论:为什么小吸管会产生这些现象?(2)讲解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小吸管2. 板书内容:小吸管使用原理:大气压大气压概念:空气对物体的压力大气压应用:吸管、注射器、水泵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利用大气压的?2. 答案:如吸管、注射器、水泵、吸盘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小吸管的神奇现象,培养幼儿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但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思考大气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大气压现象,并记录下来,与同伴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4.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5.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引导6.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清晰度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重点:小吸管的使用原理是本节课的核心,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和生动的讲解,让幼儿理解大气压的作用。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小吸管》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小吸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吸管的结构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小吸管。
2.初步掌握吸管的作用与实际应用。
3.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4.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爱护生态环境和珍视自己生活的水资源。
二、教学重点学生了解小吸管的结构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小吸管,初步掌握吸管的作用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过程1.引入让学生对小吸管进行一些简单的脑筋急转弯:你知道什么东西可以两头都可以吹,但是一个头吹出来的东西和另一个头吹出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呢?告诉学生,这个东西就是小吸管!2.讲解介绍小吸管的结构和原理,让学生看一看小吸管是什么样子的。
然后讲解小吸管的原理。
让学生理解到小吸管的作用是吸出空气或液体,也可以把空气或液体吹进一个容器或管道里面。
另外,还需要告诉学生,小吸管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实验接下来,进行小组实验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小吸管的作用。
活动一:吸出拼图将一些带有边缘的拼图碎片放到一个杯子里面,让学生使用吸管将拼图碎片吸出,挑选合适的拼图碎片进行合理的拼接。
这个活动需要注意,学生不可以直接将拼图碎片用手拿出,否则将无法完成任务。
活动二:吸水竞赛让学生分成两组,每组一样的杯子和一根同样的吸管。
吸一口水后,向对方传递,然后换下一个人继续操作,直到完成比赛。
谁先吸完水谁就胜利。
4.讨论让学生完成小组讨论,引导他们讨论小吸管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5.总结让学生就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个人总结。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小吸管有哪些实际应用?我们可以怎样更好地使用小吸管呢?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将小吸管的原理、作用和实际应用分别进行讲解,使用了比较多的组合式教学法,使学生不仅知晓小吸管的作用和实际应用,同时,通过实验锻炼了观察和实验能力,思维和动手能力等。
神奇的小吸管大班科学教案

神奇的小吸管大班科学教案导言:在幼儿园教育中,科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科学实验,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并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思维。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份神奇的小吸管大班科学教案,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将能够亲自观察和探究物理现象,并在实践中学习到科学的原理。
教案目标:1. 学习认识吸管的结构和原理;2. 了解液体的压强和运动规律;3. 发现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4. 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具准备:1. 吸管:透明塑料吸管(可选择短吸管和长吸管);2. 水杯:填满水的杯子;3. 铜币或塑料硬币;4. 彩纸或胶带。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 引导孩子们回顾一下吸管的使用经验。
2. 引出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吸管为什么能够吸水?”让孩子们进行思考和猜测,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二步:观察吸管(10分钟)1. 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吸管的结构,包括吸管的形状、材料和内部结构等。
2. 请孩子们对吸管进行分类,比如形状、颜色等。
第三步:探究吸管吸水原理(20分钟)1. 给每个孩子发一根吸管和一个杯子装满水。
2. 演示吸管吸水的原理:让孩子们将吸管浸入杯子中,然后捏住吸管上部,再将吸管拿出来观察。
3. 引导询问:“吸管为什么能够吸水?”让孩子们进行思考和回答,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吸水的原理。
4. 引导孩子们观察吸管和杯子之间的空间,让他们尝试用手指堵住吸管上端,再将吸管浸入杯中,然后松开手指。
第四步:实验探究液体压强(30分钟)1. 让孩子们拿起吸管,将吸管的一端沿着水平方向放在平面上。
2. 要求孩子们用手指捏住吸管的另一端,并蘸取少量水在吸管的一侧。
3. 让孩子们用力吹气在吸管的另一侧,观察现象并记录下来。
4. 引导孩子们发现吹气会使吸管中的水向上移动,产生了水流的现象。
5. 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吹气可以使水上升?”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猜测和解释。
大班科学精品教案神奇的小吸管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精品教案神奇小吸管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选取《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中“神奇小吸管”作为教学内容,主要涉及第3章“生活中科学现象”,旨在通过小吸管趣味实验,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并探索吸管使用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吸管基本结构及使用原理;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吸管使用原理,学会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解决问题。
难点:引导幼儿理解并表达吸管使用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吸管、水、杯子、剪刀、胶带等;2. 学具:每组一套小吸管、水、杯子、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讨论:“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吸管?它是用来干什?”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经历。
2. 例题讲解(10分钟)展示吸管使用方法,让幼儿观察并思考:为什吸管能吸起水来?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探索吸管使用原理。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尝试用吸管吸水,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讲解与讨论(10分钟)引导幼儿分享实验结果,讲解吸管使用原理,并组织幼儿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吸管使用原理2. 实验步骤及现象3. 幼儿讨论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吸管制作一个简易吸水管。
2. 答案:将吸管剪成长短不一小段,用胶带连接起来,形成一条吸水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幼儿们积极参与实验,对吸管使用原理有初步认识。
课后,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利用类似原理,激发幼儿对科学兴趣。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幼儿尝试用吸管制作其他有趣玩具,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在选择“神奇小吸管”作为教学内容时,我特别关注活动与幼儿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以及如何将抽象科学原理转化为幼儿能理解知识。
我选取与幼儿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吸管,通过具体操作和实验,使幼儿在亲身体验中学习。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小吸管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小吸管一、引言在大班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通过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和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索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个简单而神奇的实验——用小吸管制造出的有趣现象,帮助教师们设计一节生动有趣的科学课。
二、实验目的1.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欲望。
三、实验材料1. 小吸管:使用透明塑料小吸管。
2. 水:普通自来水即可。
四、实验步骤1. 将小吸管放入一杯水中,注意吸管的一端要深入水中,另一端要保持在杯子外。
2. 小心捏住吸管的另一端,将吸管从水中取出,保持水封。
3. 将吸管的一端放入另一个杯子中。
4. 打开吸管的封口,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五、实验现象当打开吸管的封口时,水会自动从一个杯子流入另一个杯子中,形成吸管作用的水封现象。
六、实验原理这个现象的实质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当吸管封口处无空气进入时,水不会从吸管中漏出,而是会自动向下流动,直到两杯水的水平达到平衡。
七、教学讲解1.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水会自动流动?”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理解。
3. 通过引导和提示,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原理,并与他们进行讨论。
4. 解释实验原理时,可以使用一些生动的比喻和图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5. 鼓励学生提问和探索其他相关问题,如改变吸管的长度、杯子的高度等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什么影响。
八、拓展实验1. 改变吸管的长度:使用不同长度的吸管进行实验,观察水流动的速度和时间有何变化。
2. 改变杯子的高度:使用高度不同的杯子进行实验,观察水流动的高度和速度有何变化。
3. 改变液体的种类:尝试使用其他液体(如果汁、饮料等)进行实验,观察是否会影响水流动的现象。
九、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溅水和误伤。
2. 实验后要及时清理实验用具,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十、实践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探索不同的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进行实验测试。
大班科学神奇的小吸管教案

大班科学神奇的小吸管教案标题:探索科学的神奇世界,小吸管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吸管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2.发现和探索吸管在科学实验中的神奇效果。
3.学会利用吸管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实验主要面向小班学生,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可以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准备:1.吸管若干。
2.水杯、瓶盖等其他辅助材料。
3.操场等宽敞的场地,或者课桌上的平面。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对吸管的注意和兴趣。
例如:“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吸管是用来做什么的吗?在生活中,我们通常怎样使用吸管?”请学生回答。
2.实验一:吸管喝水(10分钟):准备一些水杯,每位学生分发一根吸管。
要求学生将吸管插入水杯中,尝试用吸管直接喝水。
观察学生的表现,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可以通过吸管喝水。
3.实验二:吸管捞杯(15分钟):准备一些瓶盖或小物体,放在操场或课桌上。
要求学生用吸管将物体吸入吸管,再将其放到另一个容器中。
进行一定数量的次数,观察学生的操作并引导他们发现其中的规律和原理。
4.实验三:吸管击打(15分钟):将吸管两端用胶带固定,成为一个振动器。
用手把吸管轻轻击打,观察吸管的振动情况,并让学生亲自尝试。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声音和振动。
5.实验四:吸管泡沫(15分钟):准备一些肥皂水或有泡沫的水,引导学生用嘴吹气,在吸管口处产生大量泡沫。
观察泡沫的形状和特性,并让学生尝试利用吹泡沫的吸管画出图案。
6.实验五:吸管远射(10分钟):将一根吸管的一端用胶带封住,形成一个喇叭状。
用手指堵住另一端,让学生用力吹气,观察吸管的射程和效果。
让学生尝试改变喇叭形状和吹气的力度,观察对结果的影响,并引导他们思考原因。
7.整理与评价(5分钟):让学生回顾实验内容和观察结果,总结吸管在不同实验中的作用和原理。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提出问题,并对他们的积极参与与表现进行赞扬和鼓励。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小吸管》含反思

设计意图: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身边的事物特别感爱好,常常问“为什么”。
在种植区和自然角里,孩子们常常发觉植物不浇水,叶子就会发蔫,而浇水后,植物的叶子就会渐渐地伸展、水灵。
为什么往土里浇水,植物的叶子就能汲取水分呢?这就是生活中常见的毛细现象。
老师设计了本活动,抓住了幼儿这一爱好点,意在通过嬉戏活动和观看活动,激发他们的探究爱好,使幼儿感知到身边随处可见的毛细现象,由此培育幼儿对科学活动的爱好,并在活动中进展幼儿的观看力量和动手操作的力量。
活动目标:1.通过嬉戏活动,使幼儿直观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2.培育幼儿的观看力及动手操作的力量。
3.鼓舞幼儿大胆说话和乐观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风光前大胆表达、沟通的爱好。
活动预备:1.毛巾、海绵、布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大小不同)若干。
2.红、黄、蓝、绿颜色水及红墨水、大白菜叶、细管(医用采血管)若干。
3.饮料瓶和白色皱纹纸做成的纸树,塑料小碗若干。
4.图片(画有植物靠根须吸水),吸了红墨水的萝卜、生菜、花菜、莴笋等蔬菜。
活动过程:一.设置嬉戏环境,供应材料,让幼儿在嬉戏中发觉这些材料都能吸水。
1.玩一玩:引导幼儿用老师供应的材料帮水搬家。
老师提出问题:“怎样让小盆里的水住到宽敞的大盆里”,引出嬉戏,并交待规章:不用倒的方法,用筐里的东西来帮水搬家。
2.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帮水搬家的?”鼓舞幼儿说出自己是怎么做的。
小结:这些东西都能帮水搬家,它们都能吸水。
3.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能吸水?”(棉花、纸、植物等。
)二.老师设疑,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1.“白菜能吸水吗?”请幼儿试一试,将新奇的大白菜叶放入红色的墨水里,可看到白菜叶渐渐由下向上变红。
2.“细管能吸水吗?”请幼儿试一试,用细管去吸颜色水,当细管一接触到水时,就能吸上水。
3.看一看白菜发生了什么变化,鼓舞幼儿找一找白菜里的“小细管”,掰开菜梆,能看到特别清晰的红了的“小细管”。
4.争论:毛巾、海绵、纱布、棉布里有“小细管”吗? 小结:这些放进水里以后,能吸上水的东西里都有“小细管”有的“小细管”很小很细,不简洁观察。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小吸管》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小吸管》【教案标题】神奇的小吸管【适用班级】大班【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物体吸水现象的认识;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合作的能力;3.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1.活动所需材料:小吸管、彩色水、塑料杯、纸巾、透明塑料袋;2.展示用品:大型海报或图片,展示多种使用小吸管的情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老师拿出一个小吸管,向学生展示,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学生回答后,老师进一步询问“你们平时在哪里见过这种东西?”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到吸管的应用场景。
二、引导观察(10分钟)1.老师展示一个装有彩色水的塑料杯,提问:“如果没有吸管,我们该如何把杯子里的水喝干净?”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杯中水面的变化,并询问学生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3.学生的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喝水要用吸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小组实验(20分钟)1.分小组给每个小组发放一根小吸管,一张纸巾,一份半透明塑料袋。
2.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学生担任实验员,其他成员协助观察。
3.实验员将一端放入杯中,将杯子放置在一定高度上,另一端吸水并将吸进的水喷在纸巾上,观察吸水和水的流动现象。
4.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吸管和水的变化,并表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和理解。
5.学生将实验结果写在小组共享的海报或纸上,共同交流。
四、讨论总结(10分钟)1.老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小吸管为什么能吸水?”2.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总结吸管吸水的原理,并通过图示或口头描述方式展示。
3.老师将学生答案汇总,确保学生对吸管吸水的原理有正确的理解。
五、小结(5分钟)1.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收获。
2.引导学生讨论吸管还可以用在哪些场景,展示相关图片或情景。
3.小结完毕后,鼓励学生再次探索吸管的其他用途,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和解释为什么吸管可以吸水的原理。
大班科学神奇的小吸管教案 (2)

大班科学神奇的小吸管教案前言小吸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简单易得的实物,但其实小吸管还有更多的用途,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介绍小吸管在大班科学活动中的应用。
活动目标通过小吸管在实验中的运用,让大班幼儿对科学有初步了解,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1.小吸管2.饮料瓶3.食用色素4.食用油或食盐5.玻璃杯6.水活动步骤实验一:水升级准备工作:1.取出一个饮料瓶,将其清洗干净。
2.准备一些水和一个玻璃杯。
3.准备一根小吸管。
操作步骤:1.将玻璃杯里装满水。
2.将小吸管插入杯中,吸起一部分水。
3.将小吸管的一端贴住瓶口的内壁,将吸管整体轻轻放下,小心将瓶口浸没于玻璃杯中。
4.将另外一端的吸管放到玻璃杯中的水中,注意不要碰到底部。
5.观察瓶内是否有空气泡出现,如果有,则成功了。
实验原理:水瓶内的空气由于吸管的作用会逐渐排出,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得瓶子内的气体体积减小,从而瓶子里的压力会骤然下降,使得玻璃杯中的水蒸气在瓶子里占据越来越多的空间,直到产生气泡,气泡形成时,水被迫沿着小吸管流入玻璃杯中,因此瓶子里的水得到了“升级”。
实验二:多彩油滴准备工作:1.取一个瓶盖大小的玻璃杯或者小器皿。
2.在玻璃杯里倒入5毫升食用油,期间轻摇窣氢橹ね砻裁剡煤ば枰椎妒犊芯欧拥挠阌鳌3.取一小撮食用色素放到玻璃杯中。
操作步骤:1.取出小吸管,将其稍微切斜,插在玻璃杯底部。
2.轻轻吸起一些食用油,让吸管口朝下,再将吸管的一端贴在玻璃面上。
3.将吸管放下,让其几乎贴着表面,把油一点点滴在水中。
4.观看油滴在水面上的运动,并且记录下来。
实验原理:因为食用油比水密度更小,所以食用油在水中会浮起来,直到食用油以小滴形式被迫沿着小吸管流入玻璃杯中。
油滴在水中浮动,是由于在其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的。
同时,因为油滴中有色素,所以会在其运动中,发生多彩化学变化,这样幼儿们便能在多彩的化学变化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小吸管》

#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小吸管》教学目标1.了解吸管的基本结构和原理;2.探索吸管的使用方法和特点;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4.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1.吸管的结构和原理;2.吸管的使用方法和特点;3.吸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吸管(每位学生准备一根);2.一杯水;3.各种小玩具、纸张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将一根吸管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吸管的外观和形状,并提问:- 吸管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 你们平时都在什么场合使用吸管?2. 探索吸管的结构和原理(15分钟)•任务一:学生分组,每组拿一根吸管。
让学生先观察吸管的结构,尝试拆解吸管,发现吸管的组成部分。
•任务二:学生动手实验,将吸管浸入水中,轻轻吸吮一口,观察现象并思考:为什么能够吸上水?•任务三:学生再次观察吸管的结构,发现吸管内部有空气和水,并进行思考:吸管是如何工作的?3. 探索吸管的使用方法和特点(20分钟)•任务一:学生尝试使用吸管喝水,并记录使用吸管的感受和体验。
•任务二:学生将吸管用于各种小玩具的装置设计,比如用吸管搭建桥梁、吸管作为小车的引擎等。
让学生尝试不同的使用方法,并交流分享自己的设计和体验。
•任务三:学生运用吸管的魔力道具进行小魔术表演,展示吸管的特点和科学原理。
4. 吸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5分钟)•任务一: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吸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比如吸管在饮料店中的使用、吸管在制作手工艺品中的应用等。
•任务二:学生自由发挥,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吸管的场景和创意,以及对吸管的建议和改进点。
5. 小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单总结,强调吸管的应用和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更多有趣的使用方式。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吸管的结构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实验和探索认识到吸管的使用方法和特点。
同时,学生们通过合作和交流共同完成了任务,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神奇的小吸管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大班科学:神奇的小吸管
神奇的小细管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幼儿园秘玲孟凡菊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身边的事物非常感兴趣,经常问“为什么”。
在种植区和自然角里,孩子们经常发现植物不浇水,叶子就会发蔫,而浇水后,植物的叶子就会慢慢地舒展、水灵。
为什么往土里浇水,植物的叶子就能吸收水分呢?这就是生活中常见的毛细现象。
教师设计了本活动,抓住了幼儿这一兴趣点,意在通过游戏活动和观察活动,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使幼儿感知到身边随处可见的毛细现象,由此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发展幼
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直观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毛巾、海绵、布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大小不同)若干。
2.红、黄、蓝、绿颜色水及红墨水、大白菜叶、细管(医用采血管)若干。
3.饮料瓶和白色皱纹纸做成的纸树,塑料小碗若干。
4.图片(画有植物靠根须吸水),吸了红墨水的萝卜、生菜、花菜、莴笋等蔬菜。
活动过程:
一.设置游戏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这些材料都能吸水。
1.玩一玩:引导幼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帮水搬家。
教师提出问题:“怎样让小盆里的水
住到宽敞的大盆里”,引出游戏,并交待规则:不用倒的办法,用筐里的东西来帮水搬家。
2.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帮水搬家的?”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是怎么做的。
小结:这些东西都能帮水搬家,它们都能吸水。
3.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能吸水?”
(棉花、纸、植物等。
)
二.教师设疑,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1.“白菜能吸水吗?”请幼儿试一试,将新鲜的大白菜叶放入红色的墨水里,可看到白菜叶渐渐由下向上变红。
2.“细管能吸水吗?”请幼儿试一试,用细管去吸颜色水,当细管一接触到水时,就能吸上水。
3.看一看白菜发生了什么变化,鼓励幼儿找一找白菜里的“小细管”,掰开菜梆,能看到非常清楚的红了的“小细
管”。
4.讨论:毛巾、海绵、纱布、棉布里有“小细管”吗?
小结:这些放进水里以后,能吸上水的东西里都有“小细管”有的“小细管”很小很细,不容易看见。
有了这些“小细管”,毛巾、海绵才能吸水。
三.想一想、玩一玩。
1.教师设疑:怎样把纸树变成彩色的树?教师应肯定幼儿的想法,引导幼儿想一想:“能不能让纸里的小细管来帮忙吸颜色水呢?”
2.幼儿自己操作,将纸树变成彩树。
四.看一看。
请幼儿随意观察环境中的图片,以及吸了红墨水的萝卜、生菜、花菜、莴笋等蔬菜上的,弯弯曲曲的像红线似的“小细管”,了解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毛细现象。
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做萝卜吸红墨水的小实验,一起观察萝卜上的“小细管”。
注意事项:
1.材料投放时要有层次性,最先投放毛巾、海绵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红墨水和颜色水以及细管可先放在场地周围的桌子上。
其次是大白菜,最后是纸树。
2.图片和吸了红墨水的萝卜、花菜、生菜、莴笋、大白菜要提前准备好,放在活动区(或由配班教师在幼儿做纸树变彩树实验时投放),并注意在活动前和活动中不让幼儿看到。
3.幼儿实验用的大白菜叶,要在活动中从新鲜的大白菜上取下,取下后立即放入红色的墨水里。
约两分钟,就可以看到大白菜变红。
萝卜要选择白色的,实验效果明显。
4.要注意选择特别细的采血管。
5.盛颜色水的杯子可用小号烧杯,若用普通杯子,则应准备些毛巾,以便擦拭,防止弄脏孩子的衣服。
附:
知识背景:
毛细管:指内径很小的管子,通常
把物体的细微缝隙也认为是毛细管,如纱布、毛巾、吸水纸纤维间的缝隙。
毛细现象:酒精灯里的酒精由棉纱灯带吸上来供点燃;桌上茶杯打翻了,放上一块抹布,水很快就被吸干,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毛细现象。
而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再通过许多极细的管道向上输送水分到叶和花朵中,这也是毛细现象,土壤深处的水分则靠土壤的毛细作用升到土壤表面,使泥土表面保持湿润的。
把直径很细的管子插到液体里,当液体的内聚力大于附着力时,管内液面下降,表面凸起;当液体的内聚力小于附着力时,管内液面上升,表面凹下。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