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量及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精编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耐用性
有关物质:
分别考察流动相比例变化±5%、流动相pH 值变化±0.2、柱温变化±5℃、检测波长变化 ±5nm、流速相对值变化±20%以及采用三根不 同批号的色谱柱进行测定时,仪器色谱行为的变 化,每个条件下各测试两次。可接受的标准为: 各杂质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杂质峰与其他 成分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各条件下的杂质含量 数据(n=6)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杂质 含量的绝对值在±0.1%以内。
准确度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 均应在80%-120%之间,如杂质的浓度为定量 限,则该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可放宽至70%130%,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
2.线性
含量:
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 具体的验证方法为:在80%至120%的浓度范 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其 主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以含量为横坐 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 回归分析。
(1)溶出介质的选择 (2)溶出介质体积的选择 (3)溶出方法(转篮法与桨法)的选择 (4)转速的选择 (5)溶出度测定方法的验证 (6)溶出度均一性试验(批内) (7)重现性试验(批间)
(1)溶出介质的选择
溶出介质通常采用水、0.1mol/L盐酸溶液、 缓冲液(pH值3~8为主)。对在上述溶出介 质中均不能完全溶解的难溶性药物,可加入适 量的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0.5% 以下)等,应有文献依据,并尽量选用低浓度, 必要时应做生物利用度考察。
线性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 得小于0.998,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 %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 2.0%。
线性
有关物质:
在定量限至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 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该杂质峰的面积, 计算相应的含量。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 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超过2%时应考虑选用其他滤过方法或更换适宜 的溶出介质。
(6)取样点和限度Hale Waihona Puke Baidu确定
通过溶出度均一性试验( 考察同一批样 品的溶出曲线)和重现性试验( 考察至少3批 样品的溶出曲线),确定合理的溶出度测定取 样点和限度。为避免多次取样造成的误差,测 定溶出曲线时取样点不宜过多,通常为5~6个 点,小规格的制剂因采用100~250 ml溶出介 质,所以溶出曲线一般可选3~4个时间点。限 度应综合考虑溶出曲线拐点和一般性要求。
该杂质峰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另外, 杂质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理论塔板数 应符合质量标准的规定。
9.溶液稳定性
有关物质:
按照分析方法分别配置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 溶液,平行测定两次主成分与杂质的含量,然后 将上述溶液分别贮存在室温与冰箱冷藏室(4℃) 中,在1、2、3、5和7天时分别平行测定两次主 成分与杂质的含量。
总结及个人观点:
1. 在进行分析方法的验证时,首先还是要参 考中国药典和指导原则,文章中提到的试验方 法和可接受标准也是专家的一些经验总结,我 们在进行研究时应根据具体的项目分析参考。
2. 在耐用性试验时,文中要求每个条件下各 测试两次,且每次要平行测定6份样品?
总结及个人观点
3. 在进行溶出度测定方法的选择时,仅考 虑不同条件下单点的溶出度是不合适的,应 结合溶出曲线的测定结果来确定。 个人建议:(1)桨法和篮法均考查50、 75和100rpm。(2)将溶出曲线测定放在溶 出度测定方法验证之前进行。
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 12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精密度
有关物质:
1)重复性 配制6份杂质浓度(一般为0.1%)相同的供
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 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 不大于15%。
2)中间精密度 配制6份杂质浓度(一般为0.1%)相同的供
含量及有关物质 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
文章来源:药审中心 审评二部 黄晓龙
本文介绍了在对含量及有关物质测定所用的 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时,各项指标的可接 受标准,以利于判断该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内容包括:准确度、线性、精密度、专属性、 检测限、定量限、耐用性和系统适应性 。
1.准确度
含量:
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验证时一般 要求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 试品溶液各三份,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 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 应在98.0%-102.0%之间,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 对标准差(RSD)应不大于2.0%。
(2)溶出介质体积的选择
溶出介质的体积需使药物符合漏槽条件, 大杯法(第一、二法)常用体积为500、900 和1000ml,小杯法(第三法)常用体积为 100~250ml。部分品种为满足在溶出量测定 时药物浓度的需要,可采用低于上述限度范围 的溶剂。
溶出介质体积的选择
漏槽条件即做溶出的最佳条件,是指药物 所处释放介质的浓度远小于其饱和浓度,生理 学解释为药物在体内被迅速吸收,制剂的体外 包括释放度等测定需要模仿体内生理条件的, 满足药物溶解-吸收的过程,漏槽条件起到了 修正作用,一般释放介质的体积为药物饱和溶 液所需介质体积的3~5倍。
准确度
有关物质: 验证时一般要求根据有关物质的定量限与质 量标准中该杂质的限度分别配制三个浓度的供 试品溶液各三份(例如某杂质的限度为0.2%, 则可分别配制该杂质浓度为0.1%、0.2%和0.3 %的杂质溶液),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 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并计算9个回收 率数据的RSD。
可接受的标准为:主成分的含量变化的绝对 值应不大于2.0%,杂质含量的绝对值在±0.1% 以内,并不得出现新的大于报告限度的杂质。
化学药品溶出度方法研究
文章来源:审评二部 唐素芳
化学药品普通口服固体制剂 溶出度方法验证易忽视的几个问题
文章来源:审评四部审评八室 郑国钢
溶出度研究试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5)溶出度测定方法的验证
方法学验证内容与含量测定基本相同。应 该注意的是,在方法学验证中,试验所用的溶 媒应为溶出介质,即应考查辅料、胶囊壳在溶 出介质中的干扰,药物在溶出介质中的线性、 回收率及稳定性等。
溶出度测定方法的验证
应该注意的问题:
1. 对于溶出度,范围规定为限度的±20% (回收率高、中、低常设为50%、限度浓度、 100%)。
可接受的标准为:相关系数(R)不得小 于0.990,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5%以 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
3.精密度
含量:
1)重复性 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
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 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2)中间精密度 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
7.耐用性
含量:
分别考察流动相比例变化±5%、流动相 pH值变化±0.2、柱温变化±5℃、流速相对 值变化±20%时,仪器色谱行为的变化,每个 条件下各测试两次。可接受的标准为:主峰的 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主峰与杂质峰必须达 到基线分离;各条件下的含量数据(n=6)的 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8.系统适用性
含量:
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进行分析, 主峰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主 峰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另 外,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主峰与杂 质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主峰的理论塔板数应 符合质量标准的规定。
系统适用性
有关物质: 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杂质溶液进行分析,
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 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 差应不大于20%。
4.专属性
含量:
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主 成分与各有关物质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 小于2.0。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纯度分析 时,主峰的纯度因子应大于980。 有关物质:
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该 杂质峰与其它峰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 于2.0。
现场考核中的几个问题:
1. 资料中溶液配比80:20应改为比号80 : 20 。
2. 线性试验中含量或有关物质浓度的溶液应设 计在线性的中间点上。
3. 需对溶出介质体积的选择进行考察
4. 精密度试验做的不够全面
现场考核中的几个问题
5. 经咨询审评中心李超科长获知,湖南省 局审评科会对申报资料中的附图全部看一遍, 发现有问题的将不通过检查,近二个月以来已 有两家因为图谱有造假情况而未通过检查,且 要求问题企业就此事向省局做全面汇报。
5.检测限
含量: 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3 。
有关物质: 杂质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3。
6.定量限
含量: 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10。
另外,配制6份最低定量限浓度的溶液,所测6份 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有关物质:
杂质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10。 另外,配制6份最低定量限浓度的溶液,所测6份 溶液杂质峰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5.0%。
2. 测定干扰2%以下可忽略不计,2~5%可 考虑在限度上适当提高,超过5%以上测定方法 不可取,如是空胶囊产生的应进行囊壳的消除 试验。如空胶囊干扰大于标示量的25%,实验 无效,如干扰不大于标示量的2% ,可忽略不计。
溶出度测定方法的验证
3.滤膜吸附的验证 一般认为吸附量在2%以下时可忽略不计,
(3)转篮法与桨法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片剂多选择桨法,转篮法 多用于胶囊剂或漂浮的制剂,研究资料应进 行两种方法的对比试验,以确定最佳方法。
(4)转速的选择
目前,各国药典中收载的溶出度测定方法中 的转速,大部分在50~100转/分。转篮法以100 转/分为主;桨法以50转/分为主。一般认为桨法 50转/分相当于转篮法100转/分。转速的设置与具 体品种有关,通常,药物制剂的溶出速度随着转 速的增加而增大。转速过快,可能会导致对不同 制剂溶出行为的区分能力差,所以不推荐选择过 高转速。转速的选择应以能区分不同处方和生产 工艺的产品为宜, 如确实需要选择高转速,应进 行充分的验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