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方剂解析》第四节止咳化痰平喘剂、温里剂和祛湿剂

合集下载

常用中药方剂手册

常用中药方剂手册

主审:邱宗志尹思源王全主编:杨思进副主编:米绍平张茂萍王泽琛编委:敖素华白雪肖国辉汪静张琼廖代祥钟红卫李志刘鹏王俊峰晏新张广文刘旭程刘海前言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年的要求,为了进一步规范处方和中药名称的书写,结合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及临床技能培训工作的需要,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组织力量编纂了《常用中药方剂手册》这一本小册子。

本书采纳了最新国家《中药药典》标准,汇集了临床常用方剂100首,常用中药477味。

本手册小巧实用、便于携带,方便我院临床医务人员、实习生、进修生、研究生在工作中查阅。

本书的编辑印刷得到了医院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方剂、中药教研室也作了部分工作,在此一并致谢!由于时间紧,不完善之处在所难免,若发现有错误遗漏之处,请及时向编者指出。

2006年9月目录第一部分常用中药第一章解表药……………………………第一节辛温解表药………………………第二节辛凉解表药………………………第二章清热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第二节清热燥湿药………………………第三节清热解毒药………………………第四节清热凉血药………………………第五节清虚热药………………………第三章泻下药………………………第一节攻下药………………………第二节润下药………………………第三节峻下逐水药………………………第四章祛风湿药………………………第一节祛风湿散寒药……………………第二节祛风湿清热药……………………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药…………………第五章化湿药………………………第六章利水渗湿药………………………第一节利水消肿药………………………第二节利尿通淋药………………………第三节利湿退黄药………………………第七章温里药……………………………第八章理气药……………………………第九章消食药………………………第十章驱虫药……………………………第十一章止血药………………………第一节凉血止血药………………………第二节化瘀止血药………………………第三节收敛止血药………………………第四节温经止血药………………………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第一节活血止痛药………………………第二节活血调经药………………………第三节活血疗伤药………………………第四节破血消瘀药………………………第十三章化痰止咳药…………………第一节化痰药…………………第二节止咳平喘药…………………第十四章安神药…………………第一节重镇安神药…………………第二节养心安神药…………………第十五章平肝熄风药…………………第一节平抑肝阳药…………………第二节熄风止痉药…………………第十六章开窍药…………………第十七章补虚药…………………第一节补气药…………………第二节补阳药…………………第三节补血药…………………第四节补阴药…………………第十八章收涩药…………………第一节固表止汗药…………………第二节敛肺涩肠药…………………第三节固精缩尿止带药…………………第十九章涌吐药第二十章外用药及其它第二部分常用方剂第一章解表剂第一节辛温解表第二节辛凉解表第三节扶正解表第二章泻下剂第一节寒下第二节温下第三节润下第三章和解剂第一节和解少阳第二节调和肝脾第三节调和寒热第四节表里双解第四章清热剂第一节清气分热第二节清营凉血第三节清热解毒第四节清脏腑热第五节清热祛暑第六节清虚热第五章温里剂第一节温中祛寒第二节回阳救逆第三节温经散寒第六章补益剂第一节补气第二节补血第三节气血双补第四节补阴第五节补阳第六节阴阳并补第七章固涩剂第一节固表止汗第二节涩精止遗第三节涩肠固脱第四节固崩止带第八章安神剂第一节重镇安神第二节补养安神第九章理气剂第一节行气第二节降气第十章理血剂第一节活血祛瘀第二节止血第十一章消食剂第一节消食化滞第二节健脾消食第十二章祛湿剂第一节化湿和胃第二节清热祛湿第三节利水渗湿第四节温化水湿第五节祛湿化浊第十三章祛痰剂第一节燥湿化痰第二节清热化痰第三节润燥化痰第四节温化寒痰第五节化痰熄风第十四章治风剂第一节疏散外风第二节平熄内风第十五章治燥剂第一节轻宣外燥第二节滋阴润燥第十六章驱虫剂附录附一十八反附二十九畏第一部分常用中药第一章解表药第一节辛温解表药[名称及用法用量]麻黄3-10g 桂枝3-10g紫苏3-10g 生姜3-10g香薷3-10g荆芥3-10g 防风3-10g羌活3-10g白芷3-10g 细辛2-5g 藁本3-10g葱白3-10g 胡荽3-6g柽柳3-10g紫苏梗3-10g 苍耳子3-10g辛夷[包煎]3-9g[歌诀] 辛温解表麻桂香,苏荆防活芷藁姜;葱白胡荽和柽柳,二辛苍耳十七强。

常用古代中药方剂讲解

常用古代中药方剂讲解

龙胆泻肝汤 详解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四十二分。
五、和解剂
和解剂;具有和解、解郁、舒畅、调和等作用,用以治疗少阳病、肝
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的方剂。
分类: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
代表方剂:
小柴胡汤 详解
逍遥散 详解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四十二分。
六、消导剂
消导剂;以消导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导滞、消痞化积作用,
【主治】气分热盛
【方解】详见白虎汤方解图
【加减】人参白虎汤 【运用】上感、肺炎、流脑、乙脑、伤寒、斑疹伤寒、
中暑、小儿麻疹等属于气分热盛者。
返回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四十二 分。
龙胆泻肝汤
【出处】《医宗金鉴》
【组成】龙胆草 黄芩 栀子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当归
柴胡 甘草 生地 【用法】水煎服 【功用】泻肝胆经湿热、实火。 【主治】肝胆实火 【方解】详见龙胆泻肝汤方解图
【禁忌】阴黄及湿重于热者不宜用本方。
返回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四十二分。
八正散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车前子 瞿麦 扁蓄 滑石 木通 甘草梢 栀子
煨大黄 【用法】共为末,每服6~9克加灯芯草煎服。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下注膀胱。
【方解】详见八正散方解图
出血去芥穗、豆豉,加白茅根、侧柏炭、栀子炭。
【运用】流感、麻疹、流脑、乙脑等热病初期风热表证者。
返回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四十二 分。
川芎茶调散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川芎 荆芥 薄荷 羌活 细辛 白芷 甘草 防风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9克,清茶调服。

《方剂学》祛痰剂

《方剂学》祛痰剂

《方剂学》祛痰剂祛痰剂简介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除痰涎作用,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统称祛痰剂。

属“八法”中的“消法”。

痰病的范围很广,临床表现多样,“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头则眩,在心则悸,在背则冷,在胁则胀,其变不可胜穷也。

”(《医方集解》)常见的病证有咳嗽、喘促、头痛、眩晕、胸痹、呕吐、中风、痰厥、癫狂、惊痫,以及痰核、瘰疬等。

痰病的种类较多,就其性质而言,可分湿痰、热痰、燥痰、寒痰、风痰等。

因此,本章祛痰剂相应分为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和化痰熄风等五类。

治疗痰病,不仅要消除已生之痰,而且要着眼于杜绝生痰之本。

《景岳全书》云:“五脏之病,虽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

盖脾主湿,湿动则为痰,肾主水,水泛亦为痰,故痰之化,无不在脾,而痰之本,无不在肾。

”因此,治痰剂中每多配伍健脾祛湿药,有时酌配益肾之品.以图标本同治,张介宾曾说:“善治痰者,惟能使之不生,方是补天之手。

”祛痰剂中又常配伍理气药,因痰随气而升降,气滞则痰聚,气顺则痰消,诚如庞安常所说:“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

”至于痰流经络、肌腠而为瘰疬、痰核者,又常结合软坚散结之法,随其虚实寒热而调之。

应用祛痰剂时,首先应辨别痰病的性质,分清寒热燥湿的不同;同时应注意病情,辨清标本缓急。

有咳血倾向者,不宜使用燥热之剂,以免引起大量出血;表邪未解或痰多者,慎用滋润之品,以防壅滞留邪,病久不愈。

第一节燥湿化痰?燥湿化痰剂,适用于湿痰证。

湿痰多由脾失健运,湿郁气滞所致。

症见咳吐多量稠痰,痰滑易咯,胸脘痞闷,恶心呕吐,眩晕,肢体困重,食少口腻,舌苔白腻或白滑,脉缓或滑等。

常用燥湿化痰药如半夏、南星等为主,配伍健脾祛湿及理气之品,如白术、茯苓及陈皮、枳实等组成方剂。

代表方如二陈汤、温胆汤、茯苓丸。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15g) 白茯苓三两(9g) 甘草炙,一两半(4.5g)[用法]上药口父咀,每服四钱(12g),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生姜7片,乌梅1个,水煎温服)。

临床常用中成药分类介绍讲解

临床常用中成药分类介绍讲解
感冒类、咳嗽类、积滞类、厌食类、脾 虚泄泻类
2
一、内科用药
(一)解表剂 作用:发汗解表 适应证:表证: 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 全身不适为主要特征。 常见病: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 服用注意:服药后,宜以遍身微汗为度,切忌大汗,并注意避 风邪,以免再次感冒。 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忌食油腻鱼虾海鲜类食物。 不宜自己选择用药的人群 1、体质虚弱、易反复感冒者;2、感冒病情重者; 3、感冒病程中出现并发症者;4、慢性疾病患者感冒; 5、儿童、老年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感冒
4、服药期间还应注意饮食调养,不宜过多食用生冷、油腻
等不易消化之食品
11
常用泻下剂
分 名称 类
功用
适应症
*复方芦荟 调肝益肾,清热 习惯性便秘
胶囊
润肠,宁心安神
当归龙荟丸 泻火通便
肝胆火旺便秘

*新清宁
(熟大黄)

剂 *清宁丸
清热解毒,泻火 实热内蕴便秘 通便
清热泻火,消肿 火毒内蕴所致
通便
咽喉肿痛、口
14
分类 适应症
表现
代表药物
清热泻 肺胃里热炽 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牛黄解毒丸、
火类 盛证
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黄连上清丸、
牛黄上清丸
清热解 火毒热盛证 局部红肿热痛、疮疡 双黄连合剂、
毒类
疔毒、便秘
银黄颗粒、板
蓝根颗粒
清热祛 湿热 湿类
湿热淋痛、湿热黄疸、茵栀黄口服液、
痢疾泄泻
复方黄连素片
15
分类 名称
适应证:便秘
临床表现:排便困难,秘结不通,排便艰涩不畅
注意事项:

止咳化痰平喘药及方剂

止咳化痰平喘药及方剂

止咳化痰平喘药及方剂止咳化痰平喘药及方剂①温化寒痰药主要品种和方剂温化寒痰药:药性温燥,具有温肺祛寒,燥湿化痰作用,适用于寒痰,湿痰,所致的呛咳,气喘,鼻液稀薄,等。

主要品种有半夏,天南星,旋覆花和白前。

其中,半夏辛散温燥,降逆止吐显著;天南星燥湿祛痰,祛风解痉,消肿毒,本品燥湿之功烈于半夏,适用于风痰咳嗽,顽痰咳嗽及痰湿壅滞等,为祛风痰的主药,常用于癫痫,口眼歪斜,中风口紧,四肢痉挛等。

旋覆花降气平喘,用于咳嗽气喘,气逆不降等。

温化寒痰方:主要有二陈汤,二陈汤组方为制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主治湿痰咳嗽,呕吐,腹胀。

②清化热痰药主要品种和方剂清化热痰药:药性偏于寒凉,具有清热化痰作用,适用于热痰郁肺所引起的呛咳气喘,鼻液粘稠等。

主要品种有贝母,瓜蒌,桔梗,无花粉和前胡。

其中贝母止咳化痰,清热散结,止咳化痰,用于痰热咳嗽,瓜蒌能清热化痰,用于肺热咳嗽,痰液粘稠等。

桔梗宣肺祛痰,长于宣肺而疏散风邪,为治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咳嗽,咽喉肿痛等的常用药。

无花粉能清肺化痰,长于治肺热咳嗽,肺虚咳嗽,胃肠燥热或痈肿疮毒。

清化热痰方:主要有麻杏石甘汤。

组方为麻黄,杏仁,炙甘草,石膏,功能辛凉泄热,宣肺平喘,主治肺热气喘,证见咳嗽喘急,发热有汗或无汗。

是治疗肺热气喘的常用方剂。

③止咳平喘药主要品种和方剂止咳平喘药:具有止咳,平喘作用,主要品种有杏仁,款冬花,百部,枇杷叶,紫菀和白果。

其中杏仁性苦,温,有小毒,入肺,大肠经'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本品苦泄降气,能止咳平喘,主要用于咳逆,喘促等证。

杏仁-麻黄可用于外感风寒咳嗽,配桃仁,火麻仁等,润燥滑肠。

款冬花为治咳嗽之要药,百部润肺止咳,杀虫灭虱,能润肺止咳,对新久咳嗽均有疗效,枇杷叶常用于肺热咳嗽。

止咳平喘方:主要有止咳散和苏子降气汤。

止咳散组方为荆芥,桔梗',紫菀,百部,白前,陈皮,甘草,功能止咳化痰,疏风解表,主治外感咳嗽。

证见咳嗽痰多,日久不愈。

《中药与方剂》课件: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药与方剂》课件:化痰止咳平喘药
头痛等。 2、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用量用法:3—6克。研末0.5—1克。内服宜制用。 注意:阴血虚动风、孕妇忌用。
精品课件
白芥子
来源: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 性能: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温肺化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应用: 1、寒痰壅肺,悬饮。 2、痰湿阻滞经络之肢体关节肿痛,阴疽流注。 用量用法:3—10克。 使用注意:久咳肺虚及阴虚火旺忌用;外敷可使
精品课件
海蛤壳
来源:帘蛤科动物文蛤、青蛤等的贝壳。 功用:清肺化痰、软坚散结——用于肺热咳
喘、痰粘稠及痰火凝结的瘰疬、痰核等,也 可用之浮肿、小便不利。
精品课件
二、止咳平喘药
概念:以减轻或制止咳嗽、喘息为主要作 用的药物。
皮肤起泡;用量过大可刺激胃肠道。
精品课件
旋覆花
来源:菊科草本植物旋覆花、欧亚旋覆花的花序。 性能;苦、辛、咸,微温。归肺、胃经。 功效:降气化痰,降逆止呕。 应用: 1、痰饮壅肺或痰饮蓄结证。 2、噫气、呕吐。配代赭石、半夏、生姜等。 其他:肝气郁滞或肝胃不和,胸胁胀痛或兼脘腹胀痛;
梅核气。 用量用法:3—10克。用布包煎。 附:金沸草——旋覆花的全草,性味功效类似旋覆
功用:清热化痰——用于痰热咳嗽及热痰壅 盛的中风昏迷、癫痫、惊厥等。
精品课件
天竺黄
来源:为青皮竹、华思劳竹等竹竿内分泌物 干燥后凝成的块状物。
功用:清热化痰、凉心定惊——用于热病神 昏、中风不语、癫痫、惊风等证,多用于小 儿
精品课件
昆布
来源:海带科植物海带、翅藻科植物昆布的 叶状体。
功用:消痰软坚、利水消肿——用于瘿瘤、 瘰疬、睾丸肿痛及浮肿、小便不利。
精品课件
猜一猜,是什么中药?
一阵飞雪压寒梅 转眼来到五月中 有言在先

常用方剂——止咳化痰平喘药及方剂

常用方剂——止咳化痰平喘药及方剂

常用方剂——止咳化痰平喘药及方剂凡能消除痰涎,减轻或制止咳喘的药物,叫做止咳化痰平喘药;以止咳化痰平喘药为主组成的方剂,称止咳化痰平喘方。

咳嗽、气喘与痰涎在病机上常有密切关系,咳喘多挟痰,痰多常致咳喘。

因此,临床上止咳化痰平喘药常相互配伍使用。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味,大多辛、苦、甘。

辛能开郁散结;苦能降气平喘;甘能润肺止咳。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故本类药物主要归肺脾两经。

接止咳化痰平喘药的不同性能,分为温化寒痰、清化热痰及止咳平喘药三类。

本类药物伍用时,外感咳喘者合解表药;虚劳咳喘者合补益之品;咳嗽伴咯血者不宜用强烈温燥化痰药;麻疹初起者不宜温敛止咳之品。

(一)止咳化痰平喘药半夏《本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地下块茎。

别名:闹狗蛋,三步跳,地八豆等。

处方用名:制半夏、法半夏、姜半夏、生半夏、半夏曲。

药用部分:块茎。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脾、胃、肺经。

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主治与应用:1.寒性湿痰咳喘之证。

常伍用陈皮、茯苓、甘草等。

2.痰湿阻滞,停饮犯胃所致之呕逆。

伍用生姜、茯苓;胃热呕吐,加黄连、竹茹;妊娠呕吐合灶心土、白术、茯苓。

3.痰热互结所致胸脘痞闷、结胸证。

常合用黄连、黄芩、瓜萎、干姜。

用量:3-9克。

禁忌:阴虚血少,津液不足者不宜使用,孕妇慎用,反乌头。

参考资料:半夏含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γ氨基丁酸、黑尿酸、生物碱等有效成分。

尿黑酸为半夏刺激性物质,γ氨基丁酸有临时降压作用,半夏能抑制呕吐中枢,有止吐作用;还有祛痰、镇咳、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等作用。

生半夏毒性较大,炮制后仍有一定毒性。

瓜萎《别录》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瓜萎的成熟果皮及种子。

别名;瓜萎皮、全瓜萎、瓜萎仁、括萎。

处方用名:瓜萎、全瓜萎、瓜萎仁、瓜萎皮。

药用部分:成熟果实。

性味:甘、寒。

归经:入肺、胃、大肠经。

功能;清热化痰、宽中散结、润肠通便。

主治及应用1.肺热咳嗽,痰黄稠难咳出;肺痈咳吐脓血。

祛痰止咳平喘、温里药方

祛痰止咳平喘、温里药方

用量用法:煎服3—10g. 使用注意:阴虚内热及血热者忌服

肉桂
成分:樟科植物肉桂树皮 性味归经:辛,甘,大热.归脾,肾,心,肝经 功效主治: 1 1,补火助阳 2,回阳通脉:用于亡阳欲脱引起四肢厥逆,脉 微欲绝 用量用法:煎服3—10g. 使用注意:阴虚内热及血热者忌服
肉桂
温里方剂
理中丸
半夏
止咳平喘药-苦杏仁
成分:蔷薇科植物山杏的种子 性味归经: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效主治:
1,止咳平喘:用于风寒袭肺引起的咳嗽气喘 2,润肠通便:用于阴虚津枯引起的肠燥便秘
用量用法:煎服3—10g.打碎入煎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小儿慎用.
苦杏仁
化痰止咳平喘方剂
二陈汤
川贝母
浙贝母
温化寒痰药-半夏
成分: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主治:
1,温化寒痰:寒饮伏肺引起咳嗽喘息 2,燥湿化痰:湿痰阻肺,咳嗽痰多,色白质稠者 3,降逆止呕:痰饮犯胃所致恶心呕吐,心下痞满 4,消痞散结:痰气郁结引起梅核气
用量用法:煎服3—10g.宜制用.消痞和胃多用清半夏 (白矾制);降逆止吐多用姜半夏(生姜白矾制);燥 湿止咳多用法半夏(石灰制);生半夏长于消肿散结, 只宜外用 使用注意:阴虚燥咳忌用.反乌头.
组成:制半夏12g 橘红12g 茯苓9g 炙甘草6g (生姜,乌梅) 用法:水煎服,亦可丸剂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咳嗽.痰多色白易于咯出,胸膈胀 满,恶心呕吐,或肢体倦怠,舌苔白腻,脉滑.
小青龙汤
组成:麻黄9g 芍药9g 细辛3g 干姜3g 炙甘 草6g 桂枝9g 半夏9g 五味子6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肺化饮,止咳平喘 主治:寒饮伏肺.咳嗽气喘,或哮鸣有声, 重症不能平卧,咯痰清稀,色白量多,苔白 滑,脉弦.亦可治咳嗽兼表证.

中药方剂9化痰止咳平喘剂

中药方剂9化痰止咳平喘剂

臣:瓜蒌 — 清肺化痰,滑润通肠,导痰浊下行。
川贝母配瓜蒌:清润化痰之力增
·贝母瓜蒌散·
佐:天花粉 — 清热生津,润燥化痰。 茯苓 — 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 橘红 — 理气化痰,使气顺痰消。 桔梗 — 宣利肺气,止咳化痰。
* 诸药相合,清润宣肃,化痰止咳,使肺得清 润而燥痰
自化,宣降有权则咳逆自止。 * 配伍要点:川贝+瓜蒌
阻滞清阳:眩晕。
·二陈汤·
【病 机】脾失健运,湿聚成痰,阻滞气机,胃失和 降。
❖ * 《医方集解》“脾虚不能健运,则生痰 饮,稠者为痰,稀者为饮,水湿其本也, 得火则结成痰,随气升降, 在肺则咳, 在胃则呕,在头则眩,在心则悸”。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方解】
·二陈汤·
君:半夏 — 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臣:橘红 — 理气和胃,使气顺则痰消咳止;
*《活法机要》:“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

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痰也,咳嗽是有痰而有声,盖
因伤于 肺气而咳,动于脾湿因咳而为嗽也”。
(2)常见的痰证
一般之痰证
痰证
流注于脏腑、 经络之痰证
寒痰证 热痰证 湿痰证 风痰证 燥痰证
·祛痰剂·
中风、癫痫、 痰核、瘰疬、 肿瘤、眩晕。
·祛痰剂·
二、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
配伍特点
表里同治
使用注意
1.阴虚干咳无痰或热痰咳嗽不宜使用。 2.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等属外
感风寒,内有里热者均可使用。
❖ 两肺多发性结节病 ❖ 患者某,男,53岁,鄞州区石碶镇雅渡村,经商,
2007年8月30日初诊。 ❖ 患者因咳嗽,胸闷,咳痰不畅2个月于7月25日在当

常用中药主要效能归类歌注-止咳化痰平喘药

常用中药主要效能归类歌注-止咳化痰平喘药

常用中药主要效能归类歌注-止咳化痰平喘药
凡能减轻或消除咳嗽、痰、喘的药物,统称为止咳化痰平喘药。

可分为温化寒痰、清化热痰和止咳平喘三类。

1.温化寒痰药归类歌诀
温化寒痰药温性,适用寒痰湿痰证,
皂角半夏天南星,白前芥梗覆花用。

注:温化寒痰药:药性多温,适用于寒痰,湿痰证。

常用的药物有:皂角、半夏、天南星、白前、白芥子、桔梗、旋覆花等。

2.清化热痰药归类歌诀
清化热痰药性寒,咳痰不爽黄稠粘,
药用瓜蒌贝母茹,胖海浮石竺昆布。

注:清化热痰药:药性多寒凉,适用于热痰证以及由痰热所致的癫痫,惊厥等证。

常用的药物有:瓜蒌、贝母、竹茹、胖大海、海浮石、礞石、天竺黄、昆布等。

3.止咳平喘药归类歌诀
止咳杏仁马兜铃,紫菀冬花杷叶能,
百部白前胡桑皮,平喘麻花果葶龙。

注:制止或减轻咳嗽的药物有:杏仁、马兜铃、紫菀、款冬花、枇杷叶、百部、白前、前胡、桑白皮等。

常用的平喘药物有:蜜麻黄、洋金花、白果、葶苈子、地龙等。

方剂学歌诀?祛痰剂

方剂学歌诀?祛痰剂

方剂学歌诀祛痰剂第一节燥湿化痰剂二陈汤《局方》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成;理气和中兼燥湿,一切痰饮此方珍。

功效: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主治:湿痰证。

【注】:乌梅用意:收敛肺气,与半夏、橘红相伍,散中兼收,防其燥散伤正之虞。

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温胆夏茹枳陈助,佐以茯草姜枣煮;理气化痰利胆胃,胆胃不和诸症除。

功效: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主治:胆郁痰扰证,又治惊悸。

【注】:枳:枳实。

第二节清热化痰剂清气化痰丸《统旨方》清气化痰胆星萎,夏芩杏陈枳实投;茯苓姜汁糊丸服,气顺火清痰热瘳。

功效: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主治:痰热咳嗽。

小陷胸汤《伤寒论》小陷胸汤连夏蒌,宽胸散结涤痰优;痰热内结痞满痛,舌苔黄腻脉滑浮。

功效: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主治:痰热互结之小结胸证。

【注】:大陷胸汤:甘遂;大黄;芒硝。

滚痰丸《泰定养生主论》滚痰丸用青礞石,大黄黄芩与沉香;百病多因痰作祟,顽痰怪症力能匡。

功效:泻火逐痰。

主治:实热老痰证。

第三节润燥化痰剂贝母瓜蒌散《医学心悟》贝母瓜蒌天花粉,橘红茯苓加桔梗;肺燥有痰咳难出,润肺化痰此方珍。

功效:润肺清热,理气化痰。

主治:燥痰咳嗽。

第四节温化寒痰剂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功效:温肺化痰,降气消食。

主治:痰壅气逆食滞证。

【注】:若大便素实,临服加熟蜜少许;若冬寒,加生姜3片。

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要略》苓甘五味姜辛汤,温肺化饮常用方;半夏杏仁均可加,寒痰水饮咳嗽康。

功效:温肺化饮。

主治:寒饮咳嗽证。

【注】:姜:干姜。

小半夏汤《金匮要略》小半夏汤有生姜,化痰降逆基础方;主治痰饮呕吐证,若加茯苓效力彰。

功效:和胃降逆,消痰蠲饮。

主治:痰饮呕吐。

止嗽散《医学心悟》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注】:①温而不燥,润而不腻。

②散寒不助热,解表不伤正。

第五节治风化痰剂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半夏白术天麻汤,苓草橘红枣生姜; 眩晕头疼风痰盛,痰化风息复正常。

方剂学治燥剂袪湿剂袪痰剂

方剂学治燥剂袪湿剂袪痰剂

方剂学治燥剂袪湿剂袪痰剂
第7页
利水渗湿
方名 君药 臣药 佐药 使药 功效
五苓散
泽泻
茯苓 猪苓
白术 桂枝
利水渗湿, 温阳化气。
方歌
五芩散治太阳腑,白术赭泻猪苓茯, 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逐。
方剂学治燥剂袪湿剂袪痰剂
第8页
温化寒湿
方名 君药 臣药 佐药 使药 功效
苓桂术 甘汤
茯苓
桂枝
白术 炙甘草 温阳化饮,
方歌
增液玄参加地冬,热病津 枯便不通, 补药之体作泻剂,若非重 用不为攻。
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 肺痿咳逆因虚火,清养肺胃此方珍。
方剂学治燥剂袪湿剂袪痰剂
第4页
• 燥湿和胃 • 清热祛湿 • 利水渗湿 • 温化寒湿 • 祛风胜湿
祛湿剂
方剂学治燥剂袪湿剂袪痰剂
第5页
燥湿和胃
方名
平胃散
君 臣药 药
甘露消毒 丹
滑石 茵陈 黄芩
石菖蒲 藿香 白豆蔻 木通
半夏 厚朴
连翘 射干 贝母 薄荷
宜畅气机, 清利湿热。
利湿化浊, 清热解毒。
八正木通与车前,萹蓄大黄栀滑研, 草梢瞿麦灯心草,湿热诸淋宜服煎。
三仁杏蔻薏苡仁,扑夏通草滑竹存, 宜畅气机清湿热,湿重热清在气分。
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 芩翘贝母射干薄,湿热时疫是主方。
方剂学治燥剂袪湿剂袪痰剂
第10页
• 燥湿化痰 • 清热化痰 • 温化寒痰 • 化痰息风
祛痰剂
方剂学治燥剂袪湿剂袪痰剂
第11页
燥湿化痰
方名
二陈汤
君 臣药 药
半夏 橘红
佐药
茯苓 生姜 乌梅 甘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子 川朴 甘草
陈皮 当归
半夏 前胡 肉桂 生姜
水煎服
《常用方剂解析》
第四节 止咳化痰平喘剂 温里剂 祛湿剂
【功能】
降气平喘 温化寒痰
【主治】
肺实底虚咳喘症
《常用方剂解析》
第四节 止咳化痰平喘剂 温里剂 祛湿剂
主 苏子
陈皮
半夏

前胡
川朴
降气平喘 利肺行水
理气化痰 行肺水湿
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
降 逆
主 陈半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辅 陈皮
理气化痰行肺水湿
佐 茯苓 使 炙甘草
健脾利湿行水 和中健脾 润肺镇咳 调和诸药
《常用方剂解析》
第四节 止咳化痰平喘剂 温里剂 祛湿剂
二陈汤中云茯草 半夏陈皮燥湿炒 理气调中痰能消 用了此方镇咳嗽
《常用方剂解析》
第四节 止咳化痰平喘剂 温里剂 祛湿剂
脾失健运 (肺)
湿聚成痰
《常用方剂解析》
第四节 止咳化痰平喘剂 温里剂 祛湿剂
【临床应用】
1、治疗湿痰的基础方。 2、治疗痰证的通用方。 3、本方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 神经性呕吐等属湿痰者。
《常用方剂解析》
第四节 止咳化痰平喘剂 温里剂 祛湿剂
苏子降气汤
《常用方剂解析》
第四节 止咳化痰平喘剂 温里剂 祛湿剂 【组成与用法】
《常用方剂解析》
第四节 止咳化痰平喘剂 温里剂 祛湿剂
二陈汤
《常用方剂解析》
第四节 止咳化痰平喘剂 温里剂 祛湿剂 【组成与用法】
陈半夏
陈皮
茯苓
炙甘草
水煎服
《常用方剂解析》
第四节 止咳化痰平喘剂 温里剂 祛湿剂
【功能】
燥湿化痰 理气和中
【主治】
痰饮 湿痰 咳嗽
《常用方剂解析》
第四节 止咳化痰平喘剂 温里剂 祛湿剂
山药 连翘
滋补益气 发表消肿散结
止痛
使 甘草
调和诸药
《常用方剂解析》
第四节 止咳化痰平喘剂 温里剂 祛湿剂
防风散中用二活 山药乌药归柴葛 升附温散寒以解 防寒化湿连翘合
《常用方剂解析》
第四节 止咳化痰平喘剂 温里剂 祛湿剂
五苓散
汉·张仲景《伤寒论》
《常用方剂解析》
第四节 止咳化痰平喘剂 温里剂 祛湿剂 【组成与用法】
《常用方剂解析》
第四节 止咳化痰平喘剂 温里剂 祛湿剂
茴香散
《常用方剂解析》
第四节 止咳化痰平喘剂 温里剂 祛湿剂
【组成与用法】
西茴 肉豆蔻 胡椒 当归 二丑 大白 木通 食醋
肉桂 白附子 川楝子 炒青盐
巴戟天 藁本 白术 童便
水煎服
《常用方剂解析》
第四节 止咳化痰平喘剂 温里剂 祛湿剂
【功能】
白附子
祛风止痛
藁本 二丑 佐 大白 川楝子
祛风胜湿

逐水消肿

行气利水

温腰肾 理气止痛
湿
白术
健脾燥湿
木通
渗湿利水
《常用方剂解析》
第四节 止咳化痰平喘剂Βιβλιοθήκη 温里剂 祛湿剂食醋 使 炒青盐
童便
活血散瘀 引药入肾
《常用方剂解析》
第四节 止咳化痰平喘剂 温里剂 祛湿剂
茴香散中桂附楝 大白胡椒醋与盐 归术童丑与藁本 豆蔻巴戟木通全
降逆祛痰


燥湿行气降气
《常用方剂解析》
第四节 止咳化痰平喘剂 温里剂 祛湿剂
当归 佐 肉桂
生姜 使 甘草
养血补阴
暖腰肾 壮阳 温中 温中散寒
散寒 助肾纳气
助纳气
温中止呕
镇咳平喘 调和诸药
《常用方剂解析》
第四节 止咳化痰平喘剂 温里剂 祛湿剂
苏子降气平喘方 归草前胡半夏姜 再加川朴桔红桂 随症加减效更良
《常用方剂解析》
第四节 止咳化痰平喘剂 温里剂 祛湿剂
防风

二活 升麻 辅 葛根 柴胡
祛散周身之风 祛风除湿
祛风发表利湿
发表提升阳气 发表解肌升阳 升举阳气和解理气
祛肌表 湿邪发 汗止痛
《常用方剂解析》
第四节 止咳化痰平喘剂 温里剂 祛湿剂
当归 乌药
活血止痛 行气散寒止痛
扶正
佐 附子
回阳救逆 除湿止痛 散寒
猪苓 茯苓 泽泻 白术 桂枝
《常用方剂解析》
第四节 止咳化痰平喘剂 温里剂 祛湿剂
【功能】
行气利水 健脾除湿
【主治】
水湿内停所致的 小便淋漓 水肿泄泻
《常用方剂解析》
第四节 止咳化痰平喘剂 温里剂 祛湿剂
猪苓

茯苓 辅 泽泻 佐 白术 使 桂枝
渗湿利水
利水从肾排出 健脾燥湿 通阳化气 疏散表邪
《常用方剂解析》
第四节 止咳化痰平喘剂 温里剂 祛湿剂
防风散
《常用方剂解析》
第四节 止咳化痰平喘剂 温里剂 祛湿剂
【组成与用法】
防风 二活 升麻 葛根 柴胡 当归 乌药 附子 山药 连翘 甘草
《常用方剂解析》
第四节 止咳化痰平喘剂 温里剂 祛湿剂
【功能】
宣散表湿 调和气血
【主治】
初期的风寒湿痹
祛风除湿 温暖腰肾
【主治】
寒伤腰胯 肾冷拖杆
《常用方剂解析》
第四节 止咳化痰平喘剂 温里剂 祛湿剂
主 西茴
暖腰肾 散寒止痛
肉豆蔻 肉桂 辅 巴戟天 胡椒
温中行气
温中散寒 暖肾 活络止痛 温
补肾阳 强筋骨 祛风湿
肾 散
温腰肾 暖脾胃

当归
活血止痛
《常用方剂解析》
第四节 止咳化痰平喘剂 温里剂 祛湿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