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靶器官的损害和保护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血压的危害-PPT课件.ppt

寻找最优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两张处方:药物处方,生活处方
药物的选择很有学问:根据不同患者不同 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关于高血压的几个知识点
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 超重 高盐膳食 中度以上饮酒
高血压的诊断
类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
<120
<80
正常高值
120-139
80-89
高血压:
降低。舒张压降至70mmHg以下可能不利
防治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措施
措施
目标
减重
BMI保持20-24
膳食限盐
减少膳食 脂肪
增加及保 持适当体 力活动
保持乐观心 态,提高应
激能力
戒烟限酒
食盐量<6g
总脂肪<总热量的30%
每周运动3-5次,每次持续20-60 分钟
提高自我防病能力,增加老年人 社交机会,提高生活质量
凶”
寻找其他“帮
●我们的目的:降低高血压,保护心脑肾 ● “主谋” 与“帮凶” 间协同作用 ●其他帮凶:有的可以改变,有些不能改变
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
最大限度的降低心脑血管发病和死亡 的总危险。
其他“帮凶”
不可变因素 年龄 性别 心脑血管病病史
可以改变 吸烟 血脂异常 超重和肥胖 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 缺少体力活动
高血压危害有哪些呢?
高血压早期无明显病理改变,长期 的高血压引起全身小动脉病变,表现 为小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纤维 化,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导致重要 靶器官心、脑、肾组织缺血,长期高 血压及伴随的危险因素可促进动脉粥 样硬化的形成,该病变主要累及中、 大动脉。高血压的危害具体表现在:
高血压危害一:心脏
≥140
两张处方:药物处方,生活处方
药物的选择很有学问:根据不同患者不同 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关于高血压的几个知识点
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 超重 高盐膳食 中度以上饮酒
高血压的诊断
类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
<120
<80
正常高值
120-139
80-89
高血压:
降低。舒张压降至70mmHg以下可能不利
防治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措施
措施
目标
减重
BMI保持20-24
膳食限盐
减少膳食 脂肪
增加及保 持适当体 力活动
保持乐观心 态,提高应
激能力
戒烟限酒
食盐量<6g
总脂肪<总热量的30%
每周运动3-5次,每次持续20-60 分钟
提高自我防病能力,增加老年人 社交机会,提高生活质量
凶”
寻找其他“帮
●我们的目的:降低高血压,保护心脑肾 ● “主谋” 与“帮凶” 间协同作用 ●其他帮凶:有的可以改变,有些不能改变
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
最大限度的降低心脑血管发病和死亡 的总危险。
其他“帮凶”
不可变因素 年龄 性别 心脑血管病病史
可以改变 吸烟 血脂异常 超重和肥胖 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 缺少体力活动
高血压危害有哪些呢?
高血压早期无明显病理改变,长期 的高血压引起全身小动脉病变,表现 为小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纤维 化,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导致重要 靶器官心、脑、肾组织缺血,长期高 血压及伴随的危险因素可促进动脉粥 样硬化的形成,该病变主要累及中、 大动脉。高血压的危害具体表现在:
高血压危害一:心脏
≥140
病理学课件高血压PPT课件

05 预防与控制
高血压的预防策略
健康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增加蔬 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摄入。
控制体重
保持BMI在正常范围内,避免过度肥胖。
适量运动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 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戒烟限酒
戒烟并限制酒精的摄入量,以降低心血管疾 病的风险。
高血压的控制目标与策略
病例2解析
该患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后可能导致严重 心血管事件。此病例提示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的密切关联 及联合治疗的必要性。
病例3解析
该患者高血压引发脑出血,导致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此 病例强调高血压对脑血管的影响及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性。
临床意义与展望
临床意义
通过对典型病例的分析,深入了解高 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靶器官损害及 并发症,提高临床医生对高血压的诊 治水平。
展望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未来高血压的 治疗将更加个体化、精准化,新型药 物和治疗方法将不断涌现,为高血压 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情绪因素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 抑郁等情绪因素可能导
致血压升高。
生活习惯
高盐饮食、缺乏运动、 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
可能诱发高血压。
环境因素
长期处于噪音、污染等 不良环境中也可能导致
血压升高。
其他疾病
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 其他疾病也可能诱发高
血压。
03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影响
对心脏的影响
心肌肥厚
高血压使心脏长期处于高 负荷状态,导致心肌肥厚。
病理学课件高血压ppt课件
目录
高血压危象PPT课件

高血压危象的社区预防与管理案例
案例一
某社区开展高血压防治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对高血压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有效降低高血压危象的发生率。
案例二
某社区建立高血压患者档案,定期监测血压情况,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心肌梗死
高血压危象可能增加心脏 负担,导致心肌缺血或坏 死,引发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长期高血压可能对心脏造 成损害,导致心脏肌肉肥 厚和功能减退,最终引发 心力衰竭。
肾脏疾病
肾小球动脉硬化
高血压危象可能导致肾脏血管损伤, 引发肾小球动脉硬化。
肾功能不全
肾结石和肾盂肾炎
高血压危象可能增加尿液中钙盐的沉 积和细菌的感染,引发肾结石和肾盂 肾炎。
就地急救措施
保持镇静
在处理高血压危象时,首先要保持冷 静,避免过度紧张或恐慌。
降低血压
如果血压过高,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指 导下使用降压药物,如硝普钠、硝酸 甘油等,以迅速降低血压。
控制情绪
情绪激动是高血压危象的常见诱因, 因此要尽量保持心情平静,避免情绪 波动。
休息
让患者躺下休息,保持安静,避免过 度活动。
呼叫急救电话
在处理高血压危象时,如果无法有效控制病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 疗救助。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场的过程中,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相 关症状和体征。
告知急救人员病情严重程度和已经采取的急救措施,以便急救人员更好地进行现场 救治。
转运与后续治疗
等候急救人员到场后,应配合急救人员进行转运,确保患 者在转运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救治。
季节与气候变化对人体的生理机能产生影响,如夏季高温会 导致人体排汗增多,血容量相对减少;冬季寒冷会使人体外 周血管收缩,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血压水平,增加高血压危象 的风险。
高血压急症处理ppt课件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积极倡导低盐、低脂、适量运动的健 康生活方式,降低高血压急症的发生 风险。
建立应急救治体系
建立健全的高血压急症应急救治体系 ,确保患者在发病时能够得到及时、 有效的救治。
THANKS
感谢观看
高血压急症处理ppt课件
目 录
• 高血压急症概述 • 紧急降压治疗策略 •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应对 • 神经系统并发症应对 • 肾功能损害应对策略 • 总结与展望
01
高血压急症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高血压急症是指短时间内血压急剧升高,并伴随靶器官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分类
根据血压升高程度和靶器官损害程度,高血压急症可分为高血压脑病、颅内出 血、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伴肺水肿、不稳定性心绞痛、主动脉夹层等式,包括预防、治疗、康复等 多个环节,提高患者生存率和
生活质量。
提高公众对高血压急症认识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社区等多种渠道,加强高 血压急症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 公众认知度。
开展健康讲座和培训
组织专家开展高血压急症相关的健康 讲座和培训,提高公众自我保健意识 和能力。
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 症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
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诊疗技术
借助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 现高血压急症的快速识别和精
准治疗。
新型降压药物研发
研发更加安全、有效的新型降 压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 生活质量。
远程医疗服务
利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 为患者提供远程医疗服务,方 便患者及时就医。
肾功能不全
给予保肾、利尿治疗,必要时 进行血液透析
并发症预防
高血压的危害及其防治PPT课件

心血管病是中国人死亡的首位原因
2012年中国城市、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因构成比(%)
中国前10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逐年升高
我国每年约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 —每天9590人,每小时400人,每10 秒钟1人死于心血管病。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
中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
每5个成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病,且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
戒烟、限酒
✓ 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应 少于25g,女性则应少于 15g。
285ml啤酒 375ml生啤
100ml红酒
30ml白酒
心理平衡
主动缓解工作压力 -减少紧张度 ---乐观地生活
药物治疗
心血管病一旦发生,不可逆转 •目前最有效的手段:早期预防
远离疾病 预防为先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优先应用长效制剂:尽可能使用1次/日给药而有持续24小时 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以有效控制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 管并发症发生1
合理治疗
改善生活方式 药物治疗
改善生活方式
改善生活方式— 预防心血管病
原则: 合理膳食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
低盐饮食
- WHO建议每人每日食盐 量不超过6g
低盐饮食
适量运动
慢跑
骑自行车
跳舞
太极拳
散步
适量运动
• 运动时的脉率(次/分钟) 合理水平:170-年龄 不能超过:200-年龄
脑梗死为298.45亿元。 次均住院费用:
急性心肌梗死为16802.4元 颅内出血为12207.4元 脑梗死为7241.3元
心血管病主要的危险因素
三高
高血压
糖尿病
高血脂
心血管病的源头-危险因素
2012年中国城市、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因构成比(%)
中国前10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逐年升高
我国每年约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 —每天9590人,每小时400人,每10 秒钟1人死于心血管病。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
中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
每5个成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病,且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
戒烟、限酒
✓ 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应 少于25g,女性则应少于 15g。
285ml啤酒 375ml生啤
100ml红酒
30ml白酒
心理平衡
主动缓解工作压力 -减少紧张度 ---乐观地生活
药物治疗
心血管病一旦发生,不可逆转 •目前最有效的手段:早期预防
远离疾病 预防为先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优先应用长效制剂:尽可能使用1次/日给药而有持续24小时 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以有效控制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 管并发症发生1
合理治疗
改善生活方式 药物治疗
改善生活方式
改善生活方式— 预防心血管病
原则: 合理膳食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
低盐饮食
- WHO建议每人每日食盐 量不超过6g
低盐饮食
适量运动
慢跑
骑自行车
跳舞
太极拳
散步
适量运动
• 运动时的脉率(次/分钟) 合理水平:170-年龄 不能超过:200-年龄
脑梗死为298.45亿元。 次均住院费用:
急性心肌梗死为16802.4元 颅内出血为12207.4元 脑梗死为7241.3元
心血管病主要的危险因素
三高
高血压
糖尿病
高血脂
心血管病的源头-危险因素
2019年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图谱).ppt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增厚的内膜 管腔
脂质沉积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动脉瘤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脑皮质
前脑动脉
草莓状动脉瘤 纤维壁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颗粒状外观 萎缩的皮质
输尿管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微小动脉
玻璃样物质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红细胞管型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蝙蝠翼外观 消失的主动脉节
Kerley-B氏线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囊性病变
左锁骨下动脉 左颈总动脉
肺
右肺总动脉 左房高血压对 Nhomakorabea器官的损害
外颈动脉
颈动脉窦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外膜 中膜 增厚的内膜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中膜
弹性 增生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纤维肌性 发育不良
肿瘤团块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致密的肾盂 X线影象 肾动脉硬化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热点”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缩窄
高血压pptppt课件(2024)

均衡膳食
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肥胖,减少高脂肪、 高糖分食品的摄入。
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 和矿物质的摄入,如鱼、禽、蛋、奶、豆 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2024/1/28
17
适当运动锻炼指导
有氧运动
如步行、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 氧运动。
力量训练
如举重、俯卧撑等,每周进行2-3次 力量训练,增强肌肉力量。
6
02
高血压的危害及并发症
2024/1/28
7
对心脏的影响
心脏负荷增加
高血压会使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受限 ,导致心脏负荷增加,长期负荷过重 可引起心脏肥厚、扩大,甚至心力衰 竭。
冠心病风险增加
高血压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使冠状动脉狭窄、堵塞,导致心肌缺 血、缺氧,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
心律失常
及早就医
一旦发现血压升高,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 检查,明确高血压的原因和程度。
合理用药
根据医嘱合理使用降压药物,不要随意更改 药物剂量或停药。
2024/1/28
心理调适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轻精神压力,避免 情绪波动对血压的不良影响。
22
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教育策略
一般人群
通过大众媒体、社区宣传等途径 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提高公众
高血压pptppt课件
2024/1/28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8
• 高血压概述 • 高血压的危害及并发症 • 高血压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 高血压的预防措施及健康教育 • 总结与展望
2
01
高血压概述
医学ppt课件高血压危象

目标
快速、平稳地降低血压,减轻靶器官损害,降低死亡率。
原则
根据患者病情和靶器官损害程度,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和治 疗方案,同时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常用降压药物及使用方法
01
02
03
静脉降压药物
如硝普钠、硝酸甘油等, 通过静脉滴注给药,可迅 速降低血压。
口服降压药物
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 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通 过口服给药,可平稳降低 血压。
脑血栓形成
高血压危象可促进脑血栓形成,导致脑梗死。处 理措施包括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 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高血压危象可引起TIA,表现为短暂性神经功能 障碍。处理措施包括控制血压、改善脑循环、预 防复发等。
肾脏并发症及处理
急性肾功能衰竭
01
高血压危象可导致肾脏血流减少,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
危险因素
包括高龄、家族史、肥胖、高盐饮食、缺乏运动、吸烟和酗酒等。
预防策略
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如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定期检测血压,及早发现并治疗高血压。
康复期的治疗与管理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降压 药物,如利尿剂、ACEI、ARB、 钙通道拮抗剂等,以控制血压在
诊断
高血压危象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病史中应询问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病史、用药情况等 ;临床表现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等;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压测量、心电图、尿常规、肾功能等。
02
高血压危象的急救处理
急救原则与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患 者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
心理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发生机制
9
机 制
• 高血压的本质是血管平滑肌细胞 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和肥大。其 结果造成血管壁增厚和弹力降低, 使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引起血管 和器官的缺血和缺氧,从而导致 动脉病变和靶器官的损害。
10
常见被损伤的血管和脏器有 心脏、 脑、 肾脏、 眼底 大小动脉。
11
高血压左室肥厚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和保护
玉溪市第三人民医院 陈磊
1
概
述
• 高血压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疾病。随着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活动少、进食热 卡过多、肥胖、压力大),高血压的患 病率在逐年增加。
2
概
述
• 高血压的危害在于能导致心、脑、肾等多个靶 器官损害和系统病变,并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 和并发症,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血压水平 与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风险之间存在密切的 因果关系。前瞻性研究的荟萃分析证实,诊室 收缩压或舒张压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风险 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血压从 115/75mmHg到185/115 mmHg,收缩压每升高20 mmHg或舒张压每升高10 mmHg,心、脑血管并 发症发生的风险增高一倍。
• 发生机制
• 临床评估 • 保护
5
.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定义
6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定义
• 无论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高血压,都会增加血管壁 和心脏的负荷,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和心肌 肥厚等一系列的病理变化,最终导致机体内脏器 官形态学改变,在临床上表现为高血压患者心、
脑、肾等重要器官出现程度不同的损害,称为靶
3
概
述
• 在高血压到最终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整个 疾病过程中,亚临床靶器官损害是极其 重要的中间环节。因此,作为一个临床 医生,我们不仅要关注病人血压的高低, 更要早期识别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 对于评估患者心血管风险以及早期积极 为患者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重 要意义。
4
。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 定义
21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 小动脉痉挛性收缩,导致肾动脉缺血,肾小球 旁器分泌肾素增多。使RAAS系统活性增强进 一步使全身小动脉痉挛性收缩,造成血压持续 性增高。 • 血管紧张素II除了直接作用于小动脉使其收缩 外,还能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 它可促使肾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一方面增 加血容量,另一方面发生钠潴留。 • 由于钠离子积聚于小动脉壁中,使其对加压物 质的敏感性提高,这更容易加重小动脉痉挛。
13
高血压左室肥厚
•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主要的靶器官损害, 它并不是有益的代偿机制,而是心血管 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左室肥厚出现,那么猝死、心衰、心律失 常的危险明显增加。
14
高血压左室肥厚
• 有文献报道高血压左室肥厚发生率可高 达70%。 • 左室肥厚的发生率与收缩压水平密切相 关。
• 心脏面对高血压时外周血管阻力增加, 其后果是心脏后负荷加重,左心室增强 工作,形成代偿性左心室肥厚 • 另一方面各种神经激素活性增强和血液 粘滞度增高是造成左心室肥厚的重要原 因。
12
高血压左室肥厚
• 血压水平
临床资料表明: 高血压所致左心室肥厚程度与血压水平和 持续的时间呈正相关 即血压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左心室肥厚 越明显,出现的时间越早。
器官损害。
7
•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证实,血压越高, . 靶器官损害亦越重。血压高度与靶器 官损害和相关疾病发生呈正相关。 • 高血压是心、脑、肾等脏器损害的最 常见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加重和 加速心脑肾疾病发展的因素,并可使 病情明显恶化,影响预后,增高了心 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 防治高血压根本目的是防止这些疾病 的发生和发展。
24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 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为动脉内膜现有类 脂质的沉积,类脂质存在于内膜层的结缔组织 间或吞噬细胞中,病变进一步发展,类脂质越 积越多,内膜发生纤维组织增生,并常发生黏 液样变性,使病灶明显的突起在内膜表面,形 成粥样硬化斑。 • 斑块深部的组合易发生坏死崩解,并与类脂质 混合在一起,形成黄色粥样物质,斑块易有钙 盐沉积,病变越久
重管紧张素 II 的病理危害
.
中风
高血压 周围血管病变
血管紧张素 II
冠心病 心衰 肾衰
死亡
19
20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 高血压早期为血管功能性变化,仅表现为全身 小动脉呈痉挛性收缩,无明显的形态学改变。 此阶段称为小动脉痉挛期。 • 如果患者血压得不到理想控制,持续增高,小 动脉血管壁本身的营养供给发生障碍,平滑肌 细胞发生变性、萎缩和纤维组织增生,血管壁 增厚,硬化增加,缺乏弹性,发展到后期引起 动脉管腔狭窄、甚至血管壁塞,有时可能破裂 而出血。
15
高血压左室肥厚
• 血液粘滞度
高血压患者血液粘滞度普遍性增高,并参与高血 压外周血管阻力增加的机制 高血压患者血液粘滞度的增高与增高的自由基对 血管内皮细胞和红细胞膜损伤及对血小板的激 活作用有关。 左室后壁肥厚与纤维蛋白原和全血低切粘度显著 相关 血液粘滞度增高可能是导致左心室肥厚的重要因 素之一。
16
高血压左室肥厚
• 血管活性物质
RAAS 血管紧张素II能促进心肌蛋白的合成, 引起心肌细胞肥大, 一些生长调节素,如血小板生长因子、 胰岛素生长因子、内皮生长因子等 都是心肌细胞生长诱导剂。
17
血管紧张素 II 的病理危害
血管增生
.
血管紧张素 II
内皮功能障碍
血管收缩 粥样硬化
左室肥厚
心肌纤维化 细胞凋亡
22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 神经体液因素参与动脉硬化形成的恶性 循环,血管壁的这些病理改变是形成动 脉硬化的基础。 • 长期高血压不可避免的发生动脉壁功能 和结构的改变,最终形成动脉硬化。 • 高血压是促进冠状动脉、脑动脉和外周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发展的重要危险因 子。
23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 高血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 高血压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较多 • 血压水平与主动脉、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粥样硬 化程度呈正相关。 • 高血压状态时,血液的涡流增强,加重血管内 膜的损伤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特别是在血液 较高和遭受到机械作用较大的部位(腹主动脉 后壁和血管分支开口处)最明显。
.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发生机制
9
机 制
• 高血压的本质是血管平滑肌细胞 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和肥大。其 结果造成血管壁增厚和弹力降低, 使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引起血管 和器官的缺血和缺氧,从而导致 动脉病变和靶器官的损害。
10
常见被损伤的血管和脏器有 心脏、 脑、 肾脏、 眼底 大小动脉。
11
高血压左室肥厚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和保护
玉溪市第三人民医院 陈磊
1
概
述
• 高血压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疾病。随着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活动少、进食热 卡过多、肥胖、压力大),高血压的患 病率在逐年增加。
2
概
述
• 高血压的危害在于能导致心、脑、肾等多个靶 器官损害和系统病变,并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 和并发症,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血压水平 与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风险之间存在密切的 因果关系。前瞻性研究的荟萃分析证实,诊室 收缩压或舒张压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风险 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血压从 115/75mmHg到185/115 mmHg,收缩压每升高20 mmHg或舒张压每升高10 mmHg,心、脑血管并 发症发生的风险增高一倍。
• 发生机制
• 临床评估 • 保护
5
.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定义
6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定义
• 无论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高血压,都会增加血管壁 和心脏的负荷,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和心肌 肥厚等一系列的病理变化,最终导致机体内脏器 官形态学改变,在临床上表现为高血压患者心、
脑、肾等重要器官出现程度不同的损害,称为靶
3
概
述
• 在高血压到最终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整个 疾病过程中,亚临床靶器官损害是极其 重要的中间环节。因此,作为一个临床 医生,我们不仅要关注病人血压的高低, 更要早期识别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 对于评估患者心血管风险以及早期积极 为患者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重 要意义。
4
。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 定义
21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 小动脉痉挛性收缩,导致肾动脉缺血,肾小球 旁器分泌肾素增多。使RAAS系统活性增强进 一步使全身小动脉痉挛性收缩,造成血压持续 性增高。 • 血管紧张素II除了直接作用于小动脉使其收缩 外,还能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 它可促使肾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一方面增 加血容量,另一方面发生钠潴留。 • 由于钠离子积聚于小动脉壁中,使其对加压物 质的敏感性提高,这更容易加重小动脉痉挛。
13
高血压左室肥厚
•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主要的靶器官损害, 它并不是有益的代偿机制,而是心血管 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左室肥厚出现,那么猝死、心衰、心律失 常的危险明显增加。
14
高血压左室肥厚
• 有文献报道高血压左室肥厚发生率可高 达70%。 • 左室肥厚的发生率与收缩压水平密切相 关。
• 心脏面对高血压时外周血管阻力增加, 其后果是心脏后负荷加重,左心室增强 工作,形成代偿性左心室肥厚 • 另一方面各种神经激素活性增强和血液 粘滞度增高是造成左心室肥厚的重要原 因。
12
高血压左室肥厚
• 血压水平
临床资料表明: 高血压所致左心室肥厚程度与血压水平和 持续的时间呈正相关 即血压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左心室肥厚 越明显,出现的时间越早。
器官损害。
7
•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证实,血压越高, . 靶器官损害亦越重。血压高度与靶器 官损害和相关疾病发生呈正相关。 • 高血压是心、脑、肾等脏器损害的最 常见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加重和 加速心脑肾疾病发展的因素,并可使 病情明显恶化,影响预后,增高了心 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 防治高血压根本目的是防止这些疾病 的发生和发展。
24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 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为动脉内膜现有类 脂质的沉积,类脂质存在于内膜层的结缔组织 间或吞噬细胞中,病变进一步发展,类脂质越 积越多,内膜发生纤维组织增生,并常发生黏 液样变性,使病灶明显的突起在内膜表面,形 成粥样硬化斑。 • 斑块深部的组合易发生坏死崩解,并与类脂质 混合在一起,形成黄色粥样物质,斑块易有钙 盐沉积,病变越久
重管紧张素 II 的病理危害
.
中风
高血压 周围血管病变
血管紧张素 II
冠心病 心衰 肾衰
死亡
19
20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 高血压早期为血管功能性变化,仅表现为全身 小动脉呈痉挛性收缩,无明显的形态学改变。 此阶段称为小动脉痉挛期。 • 如果患者血压得不到理想控制,持续增高,小 动脉血管壁本身的营养供给发生障碍,平滑肌 细胞发生变性、萎缩和纤维组织增生,血管壁 增厚,硬化增加,缺乏弹性,发展到后期引起 动脉管腔狭窄、甚至血管壁塞,有时可能破裂 而出血。
15
高血压左室肥厚
• 血液粘滞度
高血压患者血液粘滞度普遍性增高,并参与高血 压外周血管阻力增加的机制 高血压患者血液粘滞度的增高与增高的自由基对 血管内皮细胞和红细胞膜损伤及对血小板的激 活作用有关。 左室后壁肥厚与纤维蛋白原和全血低切粘度显著 相关 血液粘滞度增高可能是导致左心室肥厚的重要因 素之一。
16
高血压左室肥厚
• 血管活性物质
RAAS 血管紧张素II能促进心肌蛋白的合成, 引起心肌细胞肥大, 一些生长调节素,如血小板生长因子、 胰岛素生长因子、内皮生长因子等 都是心肌细胞生长诱导剂。
17
血管紧张素 II 的病理危害
血管增生
.
血管紧张素 II
内皮功能障碍
血管收缩 粥样硬化
左室肥厚
心肌纤维化 细胞凋亡
22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 神经体液因素参与动脉硬化形成的恶性 循环,血管壁的这些病理改变是形成动 脉硬化的基础。 • 长期高血压不可避免的发生动脉壁功能 和结构的改变,最终形成动脉硬化。 • 高血压是促进冠状动脉、脑动脉和外周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发展的重要危险因 子。
23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 高血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 高血压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较多 • 血压水平与主动脉、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粥样硬 化程度呈正相关。 • 高血压状态时,血液的涡流增强,加重血管内 膜的损伤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特别是在血液 较高和遭受到机械作用较大的部位(腹主动脉 后壁和血管分支开口处)最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