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策略
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一、学生基本情况本计划针对七年级全体学生,通过上年的学习,学生对办公软件例如word、excel有一定了解,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
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听课,课后就没有练习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
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
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上网聊天。
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是使用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信息技术》上册,内容是全新的。
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计算机基础知识,文本处理。
其中“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内容占本教材的50%,可见计算机基础是这学期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
知识点:收集身边的信息,计算机与系统安全,文件管理,网络探秘、文本处理,设置文字与段落。
三、指导思想: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教学策略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教育正走向信息技术教育,技能训练也开始走向信息素养教育。
由于信息技术课是一门较年轻的课,还存在许多不足,如,教学方法不足,学生基础差异性大,教学设施不足等。
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资源设备下构建信息课的有效教学是我们教师积极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有效教学;策略《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在学校对学生实施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教育。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做到有效教学。
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是关键,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浅略谈一下。
一、有效备课充分的备课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前提,在教学中此环节切不可忽视。
1.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切实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做到有效的备课,如,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状态等。
只有充分备学生才能让教学内容更有意义,让学生切实学到知识,才是有效教学的意义。
2.备教材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的载体,而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教师要有效地备教材,整体把握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因材施教,让学生有所学、有所得。
二、有效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趣教学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而信息技术又是一门新兴的课程,是一门集知识、趣味、实践于一体的学科。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设置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其本身就是一种教学情境。
问题的设置要具有真实性、复杂性,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深度的探索,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主体的能动性,把学生引入思维状态,促使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信息素养。
2.分层教学,关注差异信息技术课上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家庭引起的差异。
由于计算机的普及,一些学生在上信息课之前就已经有了很好的信息素养,而有的学生接触得较少,只依靠课堂学习,基础比较弱;二是动手操作能力引起的差异。
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策略的制定依据
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策略的制定依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策略的制定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程目标、学生特点、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
课程目标是制定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之一。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信息获取、处理和交流;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包括计算机操作能力、程序设计能力、网络应用能力等。
基于这些目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例如通过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实验操作、编程训练等方式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学生特点也是教学策略制定的重要考虑因素。
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在制定教学策略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动手能力较强,教师可以采用趣味性强、互动性强的方式进行教学,如分组合作、游戏化教学等;对于初中生和高中生来说,由于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强,教师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进行项目实践等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动。
教学资源也是教学策略制定的重要参考。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需要依托于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和工具,教学资源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策略的制定。
教师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例如通过利用虚拟实验室、多媒体课件等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也应该不断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积极探索新的教学资源,例如在互联网上寻找相关的教学资源,利用在线教育平台等进行在线教学。
教学环境也是制定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在合适的教学环境中进行,例如要保证教学场所的安全、干净,要保证教室内的设施设备完善,要保证网络的畅通等。
只有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策略的制定依据主要包括课程目标、学生特点、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
中学信息技术课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中学信息技术课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策略与方法中学信息技术课是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计算思维的重要平台之一。
计算思维是指以计算机为工具,进行问题分析、问题求解,构造模型和设计系统的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本文将从多种角度探讨中学信息技术课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计算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信息技术课可以通过以下几种策略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 引导学生进行程序设计程序设计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手段。
老师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程序设计任务,让学生根据要求编写相应的程序。
通过程序设计,学生可以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2.推行跑步锻炼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中学信息技术课可以进行一些跑步锻炼。
通过跑步,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3.组织逻辑思维训练和老师以及同学一起组织一些逻辑思维训练活动,例如逻辑谜题、逻辑游戏等,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 提倡项目学习在中学信息技术课中,老师可以提倡项目学习,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自主安排学习计划,自主进行课题研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探究、实验、解决问题等方式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
中学信息技术课可以通过探究式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设置学习任务通过设置一些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自主进行学习。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1. 进行机房实验中学信息技术课可以利用机房设施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践来加强实践操作能力。
2. 组织竞赛活动组织一些信息技术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进行实践操作,锻炼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实际运用能力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1. 提倡创新思维中学信息技术课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途径,提倡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创新探索。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引导策略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引导策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在初中教育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成为了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引导策略,帮助教师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兴趣有效的引导信息技术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此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课程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引入一些真实案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影响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竞赛、活动,让学生们参与其中,增加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启发探究学习信息技术的学习不应仅仅局限于知识的灌输,而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索,进行实践性任务,从而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例如,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项目,让他们在团队中独立思考、相互合作、解决问题。
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和设备,呈现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结合电子课件、视频资料、模拟实验等方式,让学生通过视听的方式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运用互联网资源,检索和收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信息,拓宽视野。
四、因材施教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不同,因此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材,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例如,对于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挑战性任务;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多的辅导和反馈。
这样的差异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
五、与实际生活结合信息技术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教师应重视将信息技术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谈谈上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策略
谈谈上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策略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去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及技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以下是本人根据教学实践体会,就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总结出的一些浅显的看法:一、结合学生情况,精心设计任务在初中信息技术教材里,初一的教材前半部分基本上是理论,初中学生对此兴趣不是十分浓厚,觉得枯燥,缺乏形象性和可操作性。
如果教师一味按照教材内容顺序循序渐进进行教学,学生缺乏上机操作的时间,学生的积极性会受到挫伤,影响以后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对此,教师可以把一些理论知识夹杂在上机操作过程中予以解决,比如在开机之前认识一下计算机的组成;在文字训练时,输入一段介绍信息技术的文章;……总之,许多理论知识都可以通过一些学生上机操作方式体现出来予以解决。
因此,没有必要让学生一味学习理论,而完全可以把理论知识分成若干小块,逐渐消化掉,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结合和完美结合。
例如学习“文字处理Word2000”一章时,给同学们布置一个大任务,即要求每一位同学完成一份非常精美的班级小报。
此任务中隐含着本章的几个知识点:(1)Word的基本概念、建立编辑文档(2)文字、段落的编辑(3)Word的表格功能(4)图文混排的方法(5)页面设置及文档的打印。
把这5个知识点又隐含在5个小任务中,每一节课完成一个小任务,可以分别把任务设计为学录课文、学排小论文、学做文摘卡、学制贺卡。
又把一节课的小任务分成更小的几个任务。
如第一节课的任务是按要求对现有文档精心修改。
要求中隐含着3个知识点,即:1、Word的基本概念2、文档的建立、打开与关闭3、编辑文档。
这3个知识点分别设计在3个更小的任务中。
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策略和方法
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策略和方法1. 利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幻灯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通过视听体验来理解和记忆知识。
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运用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网上课程、在线教学平台等,提供学习材料和互动环境。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交流。
3. 创设虚拟实验环境:利用模拟软件或虚拟实验平台,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培养其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4. 运用游戏化学习:设计教学游戏或教育类软件,将学习过程转化为游戏化的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5. 提供个性化学习:利用电子学习平台或教育软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6. 进行在线互动:利用即时通讯工具、在线讨论平台等,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分享。
7. 使用学习管理系统:利用学习管理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8. 组织信息素养培训:教师和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技术操作能力才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可以组织信息素养培训,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9. 开展在线评估:利用在线评估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测试和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10. 创新教学方式: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倒置课堂、翻转课堂等。
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策略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教学方式,灵活运用,不断改进和创新。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研讨论文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研讨摘要: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科学的基本知识,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设计造合自身的教学方法,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分析了国内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关键字:信息技术;现代化;学习兴趣;策略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现状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学开设时间较短,目前尚未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学体系;课程定位不够清晰,缺乏应有的重视,学时不足,教学内容难于取合;高中和初中的教学内容过于重复,而且很多教学内容对学生缺乏启发性和创造性;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依然沿用传统的“接受性”教学模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造成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部分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专业队伍不够稳定。
针对上述情况,有必要对原有的信息技术教育模式进行重新审视,努力构建一个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信息技术教学体系,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模式,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二、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原则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1、提高认识,给予信息技术课程应有的重视。
我们有必要提高认识,从及哦啊与思想、教育观念等方面对信息技术课程予以重新审视,给予信息技术课程应有的地位。
相关领导与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信息化意识,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加快推进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使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正式考试科目,并逐步纳入高考的行列,确保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顺利开展,力争把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推进到一个新水平。
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
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息技术的普及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要求。
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教学不仅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计算机素养,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有效地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教师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一、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介来进行教学的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生动地呈现信息技术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法,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展示计算机软件的操作过程、程序设计的流程等内容,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点。
多媒体教学也可以搭配音频,让学生通过听觉感受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通过设置具体任务和情境来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可以通过设置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项目任务,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例如设计一个网页、编写一个小程序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任务驱动教学也可以结合团队合作,让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项目化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法是指以项目为载体进行教学,通过实际项目的开展,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利用项目化教学法设计一些实际的项目,让学生在项目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项目化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学习到更多实用的知识。
项目化教学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探究式教学策略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探究式教学策略摘要:信息技术是随着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而产生的新兴学科,信息技术学科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实践性强。
所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除了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探究式教学正是一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合理的运用探究式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可行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自主学习一、探究式教学的内涵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探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的教学方法。
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作用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教育,它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信息技术知识,还要着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协作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和批判意识。
如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质疑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己成为教育关注的热点。
例如在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的学习中,我教学生用绘画工具在powerpoint中绘制出自由落体运动或一球体延着某曲线的运动过程,在学习和制作过程中学生兴趣很浓,并更深刻理解这一物理现象,学生的物理知识也在信息技术课上得以发挥。
三、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探究式教学策略(一)提出问题明确自主学习目标。
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初中阶段,对于知识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信息技术课来说,完全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较为困难。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将本节课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能够知道自己应该学习什么、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设计与选择方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设计与选择方案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设计与选择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因素进行考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估方式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利用以及师生互动的促进。
首先,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制定教学策略的基础,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能力和掌握的基础知识等因素,确定合理、具体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可以设定以下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3)学会使用常见的办公软件等。
其次,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来确定。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采用讲授、实践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讲授方法可以用于传授知识和概念,实践方法可以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案例分析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应用情境。
此外,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交互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评估方式的设计应该与教学目标相适应。
可以采用作业、考试、项目展示等多种评估方式。
作业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可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项目展示可以评估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此外,还可以采用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等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评估,提高学习效果。
第四,教学资源的利用对于教学策略的设计和选择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资源和实物模型等多种教学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还可以邀请行业专家或企业代表来给学生做讲座或实地考察,加强与实际工作场景的联系。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最后,师生互动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观点,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和团体作业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设计与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估方式、教学资源和师生互动等因素。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6篇)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6篇)篇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篇一【指导思想】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应用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之一。
学会信息的收集、存储、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是新世纪对第个公民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具备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1、认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正确的开关机,了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简单使用计算机,了解键盘、鼠标的使用,能输入简单的文字。
3、掌握文字录入的基本方法,养成正确的姿势,科学的指法,培养盲打的习惯。
4、认识操作系统,了解应用软件,了解windows中文件、文件夹的基本操作,学习使用附件中的画图程序。
认识软盘、光盘等存储介质,掌握使用windows附件中的录音机、计算器等应用程序。
学习使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处理。
一、七年级学情:七年级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充满好奇和渴望。
我打算先让他们去感受一下什么是计算机,培养学习兴趣,再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学习。
二、八年级学情:八年级学生已经上过一个学年的信息技术课,具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都非常喜欢计算机,他们的强烈探索热情会使没有组织的课堂完全乱套。
加强八年级学生的教学管理,根据他们好动,不喜欢受约束的特点,多安排实践性的学习内容。
比如课堂学习以游戏、活动为主,尽量将理论学习的时间压缩在20分钟以内。
八年级学生要给他们规范的学习方式,用建构主义原理帮助他们建立关于计算机的系统知识,提倡他们运用信息技术于其他学科学习中,均衡地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三、九年级学情: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基本掌握了计算机的一般操作方法和使用常用软件,但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
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
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对信息技术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
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初中教育中的作用,本文提出了几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赛课教学法赛课教学法是一种新颖、具有活力和创新的教学方法。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赛课教学法可以以竞赛的形式,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具体实施方式可以是学生选定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研究,并编写相关软件或多媒体课件,最后进行比赛评选,以此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精神。
二、互动式授课法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它。
互动式授课法可以使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保持互动,通过各种互动方式来激发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机的各项功能,并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课堂互动来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三、项目式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
通过项目式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项目任务,这些任务需要学生们掌握一些信息技术知识点。
例如,让学生们制作一个自己的网站,或者编写一个简单的小程序,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人们对于视觉和听觉的吸收能力很强,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可以让课堂更富有吸引力,使学生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所学的知识点。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具来演示电脑操作、计算器操作等,使学生们很好地掌握这些操作技能,同时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针对实际情境进行学习的方法。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可以将学生们放入各种情境中进行学习,例如,为学生们设计一系列电脑操作任务,让他们在解决问题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知识的实用性。
六、组织实践活动法信息技术实践性很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真正掌握技能。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和掌握知识和技能。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的运用
量,一线教 师要 努力 钻研 、探 究。笔者 在教学 实践
中发 现, 根据教 材、 学 目标 、 教 教学 内容 、 教学媒体 、
学生实 际等方面考虑 运用不 同的教 学策 略 ,实施 以 “ 学生” 为主体 的教 学 ,充分 发挥 学生的积极 性、 主动参 与性,学生能够 更好地 完成知识 有意义 的构 建 ,从 而提高 教学质 量。教学策 略是为 了完成教 学 目标 ,采用符 合教学 内容 的教 学方法 、教 学手段 、 教 学媒 体和教 学组织形 式等 因素的总体 规划。笔者 就初 中信息技 术七年级教 学 中运用 教学策 略提高教 学质量 的经验谈几 点认 识。
大家在提 问、探 究、讨论 、总结 的过程 中,体会 合 作 学 习的乐趣 ,培养 师生 的合 作精神 ,完成 学习任
务。合 作 学习教 学策 略强调 师生之 间、生生之 间的 协作。
段 时间后 ,发现小 组成 员在 掌握知识技 能方面有 了 很大 的进 步。这样 的学 习策 略,既可 以摆 脱教师不 能及 时照顾 到全班每 一个 学生的 困境 ,还 可 以充分 利 用学 生资源,调动 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 ,使教 学效
果更好 。
在教 学 中,笔 者发现来 自城市 的学生 与来 自农
村 的学生在 信息技术 知识和技 能 的掌握 上存在水 平
差异 。城 市 的学生接触 信息技术 课程早 ,对 信息技
2先行组织者教学策 略的运 用
先行 组织者教 学策略是在 学 习任务 开始前 ,提
2 1年9 中 第2 期 ( 02 月 6 总第 24 ) 8期
发现 ,在 “ 计算机 中数 的表 示” “ 识 ‘ 认 我的电脑 ’”等课 中, 为让 学生在 知识上 能衔接、 能理 解 当前 学 习任务 ,充分调 动学 生 的思维 ,需要提供 以前学习的知识材料 为基础。例如 ,在 “ 认 识 ‘ 的电脑 ’”一课 ,目标 要求学生要认 识 “ 我 我的电脑”窗 口, 那 么教 师将 提醒 学生打开之 前学 习过 的 “ 字板 ”窗 口。通过 写 “ 字板”窗 口与 “ 的电脑”窗 口的对 比,学生发现 除了 “ 写 我 地 址栏” “ 图标”两个新知识点外 ,其他 的都是 已学 习过 的内容。 先行组 织者教 学策略 , 学生感 觉到 需学习的知识 点新 中有 旧, 让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实践与探索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探索21世纪是一个数字化、网络化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在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已普遍开设,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但目前信息技术教学仍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一些不足,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信息综合素养,是广大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实践与探索的重要话题,笔者认为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
学生只有对信息技术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调动非智力因素主动地参与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来。
初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但这一切积极因素的调动需要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产生兴趣。
因此我们要改变过于单一枯燥的课堂教学。
基于初中生的特点,我引入了游戏,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寓于游戏活动中,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主动求知,积极探索。
有趣健康的计算机游戏不仅可以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游戏中的挑战与竞争,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学生信息技术知识为基础,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挑战性与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知识。
在教学中我设计游戏,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游戏的玩法、规则与制作程序。
一方面游戏中的关卡是一道道与信息技术有关的问题,学生为了将游戏玩下去,会主动地学习,去查阅,以求顺利地过关。
如设计迷宫寻宝游戏,学生回答的问题正确率越高,得到的宝藏就越丰厚。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分析游戏规则中所包含的知识点。
如我运用excel制作了筛选游戏——《找人》,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所要找的人的第一个条件是什么?第二个条件是什么?这两个条件有什么关系?这样将知识点寓于游戏中,更易让学生在娱乐中掌握与理解。
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策略和方法
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策略和方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断发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面是一些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策略和方法:1. 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师需要根据学科内容和学生的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计划要考虑到课程的结构、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对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
2. 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如使用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平台等,使学生能够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学习。
3.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通过网络作业、在线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4. 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如网上教学视频、学习软件等,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学习。
5. 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开展合作学习,如组织学生进行在线讨论、小组合作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6. 考核方式创新: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学考核方式的创新提供支持,如通过在线考试、网上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7. 提供即时反馈: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提供即时反馈,如使用在线测验、学习管理系统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其进行指导和支持。
8. 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学习和了解最新的信息技术应用,以便更好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9. 终身学习和自我提升: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意味着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应对技术和教学的挑战。
10. 加强与学生互动和沟通: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与学生进行更紧密的互动和沟通,如使用电子邮件、网络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进行指导和支持。
通过以上策略和方法的应用,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打造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打造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初中阶段是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阶段。
为了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制定一些有效的策略。
下面是一些可供参考的策略:1. 制定课程计划:教师需要提前制定课程计划,明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这样可以确保课堂的有序进行,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同时让学生清楚自己要学什么。
2. 创设互动性课堂氛围:信息技术课堂需要积极参与和互动,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来鼓励学生参与。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 引入多媒体教学:信息技术课堂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如PPT、视频、动画等。
通过图像、声音等多种形式呈现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4. 提供实践机会:信息技术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践机会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实操来学习软件的使用,或者设计一些小项目让学生动手实践。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5. 鼓励创新思维:信息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领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展创新思维。
可以给学生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他们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6. 及时反馈和评价:教师需要及时给学生反馈和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之处。
可以通过课堂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进行评价,同时可以和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提高学业水平。
7. 注重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师可以收集和整理一些优质的学习资源,如教学视频、学习网站、电子书等。
可以在课堂上使用这些资源,让学生多元化地获取信息,提高学习效果。
8. 做好家校互动:家庭和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两个重要支持系统,教师需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并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可以通过学生作品展示、家长会议等方式来与家长交流,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可以更加高效和有效地进行。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之初探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之初探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学科,教学模式也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课堂是教与学的活动场所,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作为信息技术这门特殊学科的教师应该有效运用多样式的教学策略才能追求教学的最大效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激发他们无尽的潜能,让学生尽可能多收益到有效的技能和方法。
本人就中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多样式教学策略进行初步的探究。
一、情境式导入策略信息技术课堂的导入很重要,它不能照搬传统的教学模式,它需要通过一些自然、恰当、精彩的情境导入,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兴趣,给学生活跃的思维空间,并且巧妙地把信息技术知识融入到有趣的情境中。
先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对信息技术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能激发出饱满的学习状态来主动学习。
情境式导入策略设计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1.情境创设一定要结合实际需要,不能为了设计情境而瞎编情境;2.情境创设内容要真实的,并且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3.情境的内容一定要新颖,学生对于他不知道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的求知欲望也会变得强烈。
结合这几点,常用的情境式导入有以下的几种方法:(一)生活再现式教育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及方向,教育是以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为根本目的的。
例如,在进行《让板报变得图文并茂》的教学时候,以白色污染为主题,将城市的常见污染角落以视频、图片及文字说明方式给学生们观看及交流,有这些生活的真实再现,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以人人争当环卫标兵为口号,激发学生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板报的兴趣。
(二)游戏互动式通过互动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
如《形状渐变动画》教学时,先用一个形状渐变动画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游戏中设置成点击后物体渐变形状,让学生在简单的玩中产生学习的欲望,想自己制作一个形状渐变动画。
(三)悬念设置式如《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教学时,先发一封邮件给学生,当学生打开时却看到一些代码,但是经过解密后让学生们再看,有不一样的收获,学生会很好奇,这样便巧妙地引入了课题,加密、解密程序,学生也会带着好奇心及这个悬念来饱满地学习。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也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更好地教授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来谈一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明确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针对不同的年级和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非常重要。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通常都是信息技术的初学者,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可以以培养学生基础的信息技术常识和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
而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逐渐添加更高级的目标,比如能够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等。
二、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非常重要。
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特别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操作。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选取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可以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来讲解,或者引入一些有趣的实例和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实践操作信息技术是一门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掌握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简单的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实践,从而更好的掌握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实例、案例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不断地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1-10-26T14:42:47.657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7月下供稿作者:付娜
[导读] 让学生想学、爱学、会学,便成为中职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
付娜
(河北曲阳县北镇中学,河北曲阳 07310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7-094-02
摘要: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作为专业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教师只有结合计算机课程的自身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笔者经过多年教学探索,总结出理论讲授法、现场演示法、实作练习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协作法等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中考成绩欠佳的应届毕业生,还有一些是有过打]:经历的往届生,他们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基础差,知识层次不一,对学习毫无兴趣。
因此.让学生想学、爱学、会学,便成为中职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
计算机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笔者担任中职学校计算机号业课教学已有十多年,通过不断的尝试与探索,结合计算机课程的自身特点,总结出几种有效的方法.将这几种方法综合运用,可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选择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理论讲授法,化难为易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其基本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
讲授法可以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问内获得大量而系统的知识,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使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计算机这门课本身比较抽象.有不少基本概念和理解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令学生感到枯燥、理解记忆困难。
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理论课时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肓,抓住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想像力丰富”特点,将抽象、费解、空洞的教学内容表述得生动、浅显易懂,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在学习“文件和文件夹”这一如识点时,要求学生了解“于文件夹”和“父文件夹”的慨念。
我们可以利用“背包——钱夹——钱”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讲解:钱是放在钱夹中的,所以钱是一个“文件”,钱夹是一个“文件夹”:钱夹又是放在背包里的,所以背包也足一个“文件夹”。
但两个文件夹中背包是装钱夹的,所以它针对钱夹来说,就是“父文件夹”;钱夹是被装在背包里的.所以它针对背包来说.就是一个“子文件夹”。
对于条件较好的学校,我们除了可以这样举例讲解外.更好的方法是可以让学生通过“新建文件夹”和“在父文件夹中建立子文件夹”的具体操作来理解“父文件夹”和“子文件夹”之问的关系。
二、任务驱动法,化“学”为“用”
计算机课是职高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学科,但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都存在着“不知道该怎样学?不知道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学到的知识又能做些什么”的问题。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
它要求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将任务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实现自我的空间。
在教学Word“图文混排”时.考虑到中职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好奇心,都有勇于尝试的探索精神。
于是,笔者预先设置了任务:请同学们自行设计一张贺卡。
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搜索各种资料与图片,遇到问题及时请教教师、查阅课本。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轻松地学会了如何在Word中捅人图片与艺术字、如何设计版面。
而在Excel教学中.笔者先请计算机班的学生帮班主任老师一个忙:在规定时间内,将班级所有同学期末考试的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再将计算机成绩大于95分的筛选出来.老师给予表扬:另外再制作一张课表。
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马上积极行动。
任务完成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体验自我价值实现与内心成功带来的喜悦。
同时要做好作品的评价,评价时,可以先让同学们发表一下对作品的看法,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以鼓励性语言为主,不能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再总结出学生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同样,在教学Powerpoint时.笔者先做了一个电子相册展示给学生观看,随即布置任务让学生也做一个电子相册。
学生的创作灵感马上被激发,随即就去搜集照片开始制作。
制作完毕进行交流展示,教师给予评价。
三、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情感和意志上去探索某种事物的真相,是学习和创造的重要前提,是成功的先导。
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没有学习的兴趣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可有以下两种方法:
一是引导法。
所谓引导法就是指运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学生学习电脑的积极性的方法。
引导法可分为理论引导法和实践引导法。
理论引导就是教师利用自己对电脑的丰富知识去引导学生打开电脑这个神秘的殿堂。
例如教师在讲理论知识时,可以插许多正在流行的信息动态,让学生对电脑产生新鲜感,讲一些有关电脑的奇闻怪事。
如电脑黑客(黑客闯进美国五角大楼安全系统,印尼小神童险进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网上病毒,把电脑能说得多神奇就说多神奇,把学生带入那神秘的殿堂,再打开它。
实践引导法就是教师要利用自己对电脑的熟练操作的优点,来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老师在电脑房里上课,让学生各自坐在自己的电脑前,老师可以运用深蓝公司的易多思软件----网络教室软件来控制学生机,然后老师进行如下演示操作:开始→程序→附件→游戏→纸牌,这样,游戏就启动了,这时同学们肯定会很愕然,心里不尽会想:电脑也可以用来玩纸牌,真是新喜若狂。
这里老师可以乘势而入,马上玩胜一局游戏,这样学生不仅想自己玩,而且还会对老师很佩服。
然后老师把一些游戏规则及技巧讲给学生们听,再让学生们自己操作,这样,还有助于学生熟练使用鼠标。
如此一来,学生的兴趣也就尤然而生了。
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操作实践出发,强调的是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易消化、易吸收。
et二是比喻法。
所谓比喻法就是采用形象比喻的方法来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生动性和积极性。
比喻法可分为故事比喻法和实物比喻法,这两种方法是根据计算机的软、硬件而定的方法。
故事比喻法就是把计算机理论知识以讲故事的形式来传授知识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初一的windows操作系统这一章时,我们完全可以采用一个古老离奇的故事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故事可以这样说:我们每一位同学相对于电脑来说,就是一个古代的人,然后呢,通过穿越时空,来到了现代,他们看到一栋装饰华丽的小楼房(老师停顿,做补充:把电脑比喻成小楼房),然后想进入小楼房去瞧一睢(老师解释:我们要学习电脑,那么就要开电脑,进入楼房就是开电脑),他们进入楼房后,来到一个大厅(windows的桌面)里,然后走进其中一个房间(打开“我的电脑”),看见衣柜和几个箱子之类的家具(老师解释为:这是A盘、C盘、D盘和控制面板等之类),他们再打开其中一个箱子(打开其中一个盘符)。
发现箱子里还有些漂亮的小箱及衣服(解释为:文件夹及文件)……,如此精彩的讲下去,再加上老师栩栩如生的描绘,同学们一定听得嘴如痴如醉,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以上是从教学微观方面讲的,从宏观方面讲就是实物比喻法,即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常用的物体联系起来,以加强无意识中的记忆的一种教学法。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捕捉生活中熟悉的东西去引导学生不由的想起课本的知识。
总之,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营造创新环境,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
保证学生有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一定要学会,一定要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