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人大的监督职能
浅议人大监督
浅议人大监督作者:吴元增来源:《人大研究》2009年第06期在我们研究人大监督的时候,必须注意到监督权不能离开决定权而独立存在。
监督权是实现决定权的手段与保证,没有决定权就没有真正的监督权。
本文所研究的人大监督是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工作依法进行的监督(包括审查、审议、督促等),并在此基础上行使相应的审议批准、决定、罢免等职权。
为便于表达,这里简称为人大监督,更多地侧重于人大常委会的监督。
一、人大监督权来自人民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或许可以称之为有中国特色的议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常委会都是国家权力机关,都有行使监督职能的权力。
监督法进一步明确了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对本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的工作实施监督。
随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人大监督不断得到强化,人大监督在国家监督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为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依法行政,保障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但从总体上来看,人们普遍感觉人大监督还没有到位,表现在:程序性监督多,实质性监督少;弹性监督多,刚性监督少;一般性监督多,针对性监督少;事后监督多,事前事中监督少等。
群众说人大是“掌大权、管虚事”,“橡皮图章”的形象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影响人大监督职能发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来自体制的约束。
人大监督职能到位的程度取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
由于人大监督的职能主要由人大常委会来履行,人大自身方面也存在很多影响监督质量或效能的因素。
人大常委会主要工作形式是会议,但增加会议次数或延长会议时间都意味着增加议题或增加工作量,现有机构和人员难以承受。
有人认为,有了党委的领导和监督,人大监督不过是走走形式、做做样子,甚至认为人大监督是没事找事,对人大开展的监督活动不屑一顾。
不让监督和抵触监督的潜意识影响了人大主动监督的积极性,存在“党委不点头,不能监督;政府不高兴,不敢监督;遇到疑难问题,又不会监督”的现象。
正确理解我国人大监督权
正确理解我国人大监督权人大监督权,是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为保证国家法律的实施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防止行政、司法机关滥用权力 ,通过法定的方式和程序 , 对由它产生的国家机关实施检查、调查、监督、纠正、处理的强制性权力.为宪法和法律赋予国家权力机关的一项重要职权 ,人大监督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新的形势下 , 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 ,不仅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 , 也是贯彻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 ,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现行高三《思想政治》教材几次提及人大监督权 , 如“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对它负责 ,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依照法律规定组织建立其他国家机关 , 如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 , 并监督这些机关工作“”等 , 但由于受篇幅的限制 , 教材没有对此作进一步的阐释。
为此 , 本文就人大监督权问题作些简单分析。
1. 人大监督权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宪法明确规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任何其他国家机关都不能超越它之上或与之并列,国家的行政、审判、检察机关都由它选举产生 ,并对它负责 ,受它监督。
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切权力直接来自人民 ,它对国家的一切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并监督实施 , 其他国家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独立地开展工作 ,但不能脱离或违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意志而进行活动 ,不能脱离人大的监督。
因此 , 国家的行政、审判、检察机关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 , 也就是接受人民的监督 , 不承认或不尊重人大监督权 , 就是不承认或不尊重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 , 动摇了人大监督权 , 就是动摇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谈谈地方人大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的几个问题
某省人大建立问责制度,对司法不公等行为进行问责和 处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案例五:某市人大对城市规划的监督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地方人大应当加强对城市规划的监督。
某市人大在城市规划监督方面采取了以下措 施
规划编制参与
规划审批程序
某市人大代表参与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了解 规划详情并提出修改意见。
某市人大对城市规划方案进行审查和表决, 确保规划符合法律法规和地方发展需要。
跟踪监督
在重大决策实施过程中,某省人大 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对存在 的问题及时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案例三:某市人大对环境污染的监督
总结词
地方人大应当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监督。
01
02
详细描述
某市人大在环境污染监督方面采取了以下措 施
环境质量监测
某市人大建立了一套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定 期对空气、水质等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
。
03
环境执法监督
某市人大加强对环保法规的执行监督,对环 境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和处罚。
0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4
环境影响评估
在建设项目实施前,某市人大要求建设单位 进行环境影响评估,评估结果作为项目审批 的重要依据。
06
社会参与
某市人大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通过听证 会、座谈会等方式征求公众意见和建议。
案例四:某省人大对司法公正的监督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及时修订和完善
针对法律法规中不适应当前形势和需要的内容,应进行及时修订和完善,确 保其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提高监督能力建设
加强学习和培训
地方人大代表和工作人员应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以便更好地行使监督 权。
浅议地方人大常委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监督作用
浅议地方人大常委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监督作用地方人大常委会作为人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监督作用。
地方人大常委会能够通过法定途径行使权力,监督地方政府的行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首先,地方人大常委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监督作用体现在对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地方人大常委会作为人民代表机关,代表人民监督政府的权力行使,通过审议和批准政府工作报告、预算报告,并对政府工作进行问责,确保政府的权力行使合法、合规,促使政府切实行使职能,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其次,地方人大常委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监督作用还体现在对地方政府决策的参与和监督。
地方人大常委会有权对地方政府的重大决策进行审议和监督,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行性。
地方人大常委会要求政府在制定政策和开展工作时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代表人民利益的人大代表的意见,确保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此外,地方人大常委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监督作用还体现在保障公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方面。
地方人大常委会通过监督地方政府的工作,维护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在土地征收、城乡发展、社会保障等问题上,要求政府公平公正地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的公正和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最后,地方人大常委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监督作用还体现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
地方人大常委会有权审议和修改地方的法律法规,确保法律法规与社会现实相适应。
地方人大常委会还要加强对地方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防止法律法规的执行偏离和失误,维护法治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综上所述,地方人大常委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监督作用体现在制衡和监督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参与和监督地方政府决策,保障公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以及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
地方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作用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使政府的行为更加合法、科学、公正,增强人民群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和满意度。
浅议我国人大代表的监督权
己 选 出的代 表 行 使这 些权 利 监 督制 度 是一 个
。 ,
,
净化 国 家机关
,
使 国家政 人 民 代表
。 ,
权 牢 固 地 掌 握 在 广大 代 表 人 民 利益 且 为 人 民 谋 利益 的人手 中 从这种 意 义 上讲
(二 )
在 我 国 人 民 代表享 有 广泛 的监 督权 括起 来 有 以 下几 种 一 种是 会时 监督 平 时监 督
(一 )
。
概
和 国 家 机关工 作人 员所 实施 的监督 它与 会 时
:
,
一种 是 是指 人
。
监 督相 互联 系 相互 补充 平 时监 督 主 要 包括 视察 列席 和执法 检查 等方面
、 。
。 、 , 。 。 。
,
,
,
,
形 式加 以 规 定 这从 一 定程度 上制 约 了 人 民代 表 对 各级 国 家 机关 及 其 工作 人 员 的行 为是 否 合 法的 监督 和 约 束
。
,
历 来 为我 们党 和 国 家
2
.
列席 权
。
列席 是人 民代表 的 舀项 权 利
。
,
我国 宪 法 和 有 关 法 律 对 人 民 代 表提 出
, ,
;
,
二是 监 督
,
出合格 的国家 机关 领导 人
。
。
从这 种意 义上 讲
,
,
人 民或 人 民选 出的代 表通 过监 督 保 障 被选 出 的人 在行 使 权力 时 始终按 民意 按 规律 办 事
, ,
。
提 名 推荐 是 人 民代 表 对 国家 机 关 的 事先 监 督 行 为 人 民 代表 正确 行使 提名权
论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
论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一、人大监督的作用与意义我国人口众多、民族成分多样,要依靠一支数量庞大的兼职的人大代表来履行繁重的复杂的各项职能,显然不现实。
况且通常情况下,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
为弥补上述缺陷,宪法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作为人大的常设机关,处理日常工作,它的组成人员是人大的常务代表。
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常委会都是国家权力机关,都有行使监督职能的权力。
人大监督包括对其自的监督和对“一府两院”的监督。
新出台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明确了各级人大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对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实施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公民民意表达和政治参与的国家机关,人大代表人民掌握和行使国家主权。
因此,人民代表大会在性质上是具有国家性、人民性和绝对权威性的最高层次监督主体。
权力不受制约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规律。
在我国的宪政实践中,在批判资本主义“三权分立”学说的同时,往往忽略国家权力分工和制约的必要,讳言监督,没有很好地解决敢于监督和善于监督的问题。
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监督理论与“三权分立”的分权制衡理论有着本质的区别,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实质,是根据人民主权原则,对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的制约和规范。
是把资本主义国家少数统治者或者国家机关之间的分权制衡 ,变成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的监督。
这种监督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实现的最高层次的监督 ,是国家监督制度的基础。
监督,就是对国家权力的运行加以控制以期预防和消除权力滥用行为的发生和蔓延。
监督是实现国家权力系统内在稳定的必要机制,是防范和纠正国家行为偏差的强制措施,是保障和提高国家决策效能的理想途径,是克服国家权力自毁基础的补救手段,是现代国家职能中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一种职能。
监督权是人大的重要职权。
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对“一府两院”进行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形式。
【监督】浅论地方人大的监督权
【关键字】监督浅论地方人大的监督权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最根底、最重要和运用最广泛、最经常的职权。
地方人大监督职能能否充分行使,直接影响人民行使管理国家权力作用的发挥和整个国家监督机制的健康运行,也直接影响地方人大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不断推进我国的依法治国和民主法制进程同时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
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
一、地方人大监督权的来源和特点。
《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从这一条文可以看出,地方人大依照法律规定对“一府两院”的工作进行监督,促使其依法履行职责,防止和纠正违法行为,保证法律正确实施,是《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等赋予的神圣权力,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强制性权力,是代表人民行使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最高层次的监督。
这就表明,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一是具有权威性。
人大监督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它的监督是代表人民、以国家的名义所进行的监督,这种监督不同于其他任何形式的监督,它在整个监督机制中处于最高地位,它的权威性来自于法律;二是具有强制性。
正由于人大监督的权力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有国家强制力做保障,而不按照某个领导的意志进行,因此被监督者必须严肃认真的接受监督;三是具有人民性。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代表广大人民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因此也可以说国家权力的监督本质上就是代表人民行使职权,这种监督具有广泛的人民性。
二、地方人大行使监督权必须遵循四项原则。
XX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规范地方人大常委会监督职权的重要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这对于更好地保障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加强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促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用好宪法赋予人大的监督权
用好宪法赋予人大的监督权1. 人大监督权概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肩负着全面行使国家权力、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重要职责。
在这一制度框架下,人大拥有广泛的监督权,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工作进行有效监督,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人大通过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预算和决算报告等方式,对政府工作进行全面、深入的监督,确保政府工作符合宪法和法律规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对法院和检察院工作的监督:人大通过任命、罢免、决定法官和检察官等人事任免事项,对法院和检察院的工作进行有效监督,确保司法公正、司法廉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对立法工作的监督:人大对国家立法工作进行指导、审议和决定,确保立法工作符合宪法和法律规定,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对其他国家机关工作的监督:人大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地方人大常委会以及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切实履行职责。
人大监督权是人大履行职责、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重要手段,对于维护国家的法治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切实加强对监督权的行使,确保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1.1 宪法赋予人大的监督权根据中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行使国家权力时,对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工作进行监督。
这是宪法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职责,旨在确保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
对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人大通过审查和批准国家预算、决算,以及对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报告进行审议,对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进行监督。
人大还可以设立专门的委员会,如财政经济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等,对国家行政机关的具体工作进行专项监督。
对审判机关的监督:人大对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工作进行监督。
这包括对审判人员的法律素养、审判程序的合法性、案件的公正审理等方面进行审查。
论地方人大监督职能的实施策略
论地方人大监督职能的实施策略人大监督是指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的工作,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国家权力机关的一项重要职权和主要的职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之一。
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伟大实践中,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承担着重大而神圣的使命。
地方人大更要遵循“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好、代表好、实现好,为建设民主、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因此,地方人大监督工作应从三个方面去努力。
一、要发挥地方人大在宪法和法律实施监督中的积極作用。
法制建设与社会治理法治化中的思考从上述的规定来看,除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特有解释宪法的权力以外,“监督宪法的实施”与“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遵守和执行”从内容上讲是一致的,可以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都是宪法和法律监督的主体。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到,虽然宪法实施的监督权力是分层次的,但在具体的权力层次怎样划分上还没有一致的看法和明确的法律规定,行使宪法实施的监督权力的运作机制还没有形成,如何认定违宪行为、是否需要设立专门机构监督宪法法律的实施等重大的问题尚需政治决策。
但是,监督宪法的实施,保证宪法法律法规的执行确是各级人大的重要职责,对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上海市人大从地方权力机关角度出发,努力做好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工作;做好执法检查工作;做好重大违法案件的监督工作,积极发挥地方人大在宪法和法律实施监督中的积极作用。
首先,要做好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工作。
上海市人大从1999年开始启动规章备案工作以来,共对56件(项)市政府的规章进行了备案审查,提出了18条修改意见。
从实际情况看,这方面的工作还很不够,报地方人大备案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很多,什么该备案,什么不必备案,没有规定;报备案的程序没有规定;不报备案的法律责任没有规定;备案审查的机构、程序、处理等也没有规定。
人大监督的重要意义
人大监督的重要意义人大监督的重要意义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机制,人大监督在现代国家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制约政府行为、维护人民权益、促进政府形象,而且是保证人民民主权力顺畅实施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人大监督的概念、特征和作用等方面展开探讨,以阐明人大监督的重要意义。
一、人大监督的概念和特征人大监督是指人大代表对政府及其行政机关的工作进行监督和问责的制度化行为。
人大代表是人民的代表,代表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和监督,人大监督是人大代表履行代表职责的一种方式。
人大监督体现了人大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制约关系。
人大监督依法行使职权,可以问政问责、主动调查、提出建议等多种形式。
人大监督有明确的法律程序和规定,主要由人大常委会负责组织和指导。
人大监督的特征有:(1)代表民意:人大代表是人民的代表,监督行政机关的行为是代表人民意志和要求的表现。
(2)制度化监督:人大监督是法定监督,具有明确的法律程序和规定,有固定的程序和机制,能够保证人大代表的监督权力得到正常实施。
(3)多元化形式:人大监督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问政问责、提出书面资料、调查取证等方式实现。
二、人大监督的作用(1)监督政府行为,维护人民权益。
人大代表主要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监督政府的工作是否遵守法律法规、是否合理公正,从而有效的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促进政府形象,推动政务公开。
人大代表在监督过程中,要求政府加强行政作风建设,推动政务公开,加强与民间组织的协作,提高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3)加强立法督促。
人大代表通过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和提出建议,可以促进改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改革,从而起到了立法督促的作用。
(4)维护人民民主权利,促进民主参与。
人大监督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主机制,可以有效推动人民参与政治生活,提高民主参与度,加强公众的民主监督,从而让社会保持活力。
三、人大监督的重要意义人大监督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行为合法性得到保障。
对当前加强人大依法履行监督职能的思考
当前人大监督的形势和挑战
形势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新的形 势和挑战。例如,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人民群众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更加迫切,需要加强人大监督,推动政府更好地履行职责。
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大监督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例如,如何适应新形 势下的监督需求,如何提高监督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如何加强与其他监督形式的 协调配合等。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制定和完善人大监督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 ,明确监督程序、方式和手段。
清理和修改过时法规
对不符合当前形势和需要的过时法规进行清理和修改,确保法律法 规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
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解释,提高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对 法律法规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案例一:某市人大的监督实践
监督内容
该市人大在监督实践中,重点关注财政预算、重大项目投资、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以 及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社会热点问题。
监督方式
通过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开展专题询问、组织代表视察等方式,加强对政府及其 部门的监督。
监督效果
该市人大的监督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了政府及其部门改进工作,促进了全市经济 社会发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对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监督职能是人大核心职能之一
监督职能是人大核心职能之一,对于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推进法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人大监督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人大监督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需要不断加强 和改进。
浅论如何发挥乡镇人大代表监督作用
浅论如何发挥乡镇人大代表监督作用《监督法》颁布实施,就是要求人大工作依照监督法确定的原则、方式和程序,开展人大监督活动,更好地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促进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发挥人大常委会在联系群众,反映民意,化解社会矛盾,调整利益关系方面的民主渠道作用,更好地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体现人大工作者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精神。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要充分行使人大监督权,就是要充分发挥好人大代表的监督作用。
乡镇人大工作是最基层的人大工作,是民主法制建设的前沿阵地,只有贯彻实施好监督法,进一步加强地方人大的监督工作,充分发挥乡镇人大代表的监督作用,才能更好地保障和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下面,就乡镇人大代表如何贯彻监督法,发挥代表监督作用,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强化措施,提升人大代表监督工作水平。
一是要认真学习好监督法,作为监督者首先要懂法。
监督法是针对人大自身的法律,人大代表只有认真学好、弄懂监督法,才能真正做到依法监督。
因此,我们就必须首先要通过多种有效方式,组织人大代表逐章逐条地学习监督法,熟悉监督法的各项规定,领会监督法的精神实质。
具体方式可采取:组织代表集中学习原文与听专题辅导报告相结合;组织代表交流学习监督法的心得体会与同“一府两院”干部共同座谈讨论相结合,以形成共识,促进互动;还可以通过召开理论研讨会,对贯彻实施监督法进行深入研讨。
此外,要提高监督水平,首先要先学好《宪法》、《地方组织法》、《选举法》和《代表法》等法律法规,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增强依法履行代表权利和义务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其次,要学习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如教育文化、土地管理、环境保护、财政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变外行为内行,只有这样,监督工作才会强有力。
二是要严格按监督程序办事,作为监督者更要依法、遵法、守法。
严格依法办事,是要求任何公民始终不得超越法律的规定。
对当前加强人大依法履行监督职能的思考
法律监督
人大对国家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 进行监督,包括对法律法规的合 宪性、合法性、公正性等进行审 查,保障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工作监督
人大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 工作进行监督,包括对工作计划 、工作进展、工作效果等进行审 查,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工作效率
和质量。
财政监督
人大对财政预算和支出情况进行 监督,包括对财政预算的合法性 、合理性、效益性等进行审查,
监督方式单一
缺乏多样性
目前人大监督的方式比较 单一,主要依靠听取报告 、视察、调查等传统方式 ,缺乏创新和多样性。
缺乏灵活性
在具体操作中,一些监督 方式过于刻板,不能很好 地适应不同情况的需求, 灵活性不足。
缺乏科学性
一些监督方式缺乏科学依 据,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 被监督对象的实际情况。
监督效果不明显
缺乏有效性
由于种种原因,人大监督机构 在行使监督职权时,往往不能
取得显著的监督效果。
缺乏透明度
一些人大监督工作不够透明,公众 无法了解监督过程和结果,导致监 督效果大打折扣。
缺乏问责机制
对于一些没有履行职责的被监督对 象,人大监督机构缺乏有效的问责 机制,无法对其进行追责。
加强人大依法履行
04
监督职能的对策
加强人大依法履行监督职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 必然要求,也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选择
。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当前加强人大依法履行监督职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为推进人大工作创新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探索多元化的监督方式, 如质询、问责、调查等,提高监督效果。
浅论监督职能和监督效果
浅论监督职能和监督效果监督职能是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也是宪法、法律和党的方针、政策得以正确实施的重要保证。
多年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积极探索,在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实践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监督范围太大,不分轻重缓急,监督行为缺乏规范化等等,使监督工作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
当前人民群众要求人大加强监督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都不应辜负人民的期望,应当把监督工作放在人大工作的重要地位,认真行使监督权,切实增强监督效果。
首先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监督意识。
人大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是宪法确立的国家体制所决定的,人大监督的性质,从根本上讲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力,是人民行使管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事务权力的体现。
行使好这种监督权,才能保证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违人民的意志滥用国家权力,保证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在法制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进一步加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宣传力度,大力开展宪法教育,特别是在各级领导干部中牢固树立宪法观念,树立法律的权威。
其次,要突出监督重点。
从目前监督的实践来看,有些地方人大过多地着眼于对“一府两院”日常工作、具体事务的监督。
笔者认为,人大监督应当立足于国家权力机关的高度,要把监督工作的重点放在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办案上;要加强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贯彻执行的监督,保证政令畅通;要加强对依法任命的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滥用权力。
第三,要进一步完善监督形式。
从总体上讲,目前监督形式出现了多样化,但还不够完善,相互衔接不够顺畅,有的形式运用得也不充分。
要认真总结监督工作的实践经验,不断改进监督形式。
第四,要规范监督行为。
在当前人大监督工作中,一方面是监督力度不够,效果欠佳;另一方面也渐显出监督行为不规范的苗头。
如目前采用较多的执法检查效果不错,但有些也流于形式。
干部述职评议虽不失为监督的一种好形式,但程序不够完善。
强化完善地方人大监督职能分析思考
强化完善地方人大监督职能分析思考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地方人大监督工作,是**文明建设中应当认真加以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地方人大监督工作的开展,要围绕增强监督实效,探索完善监督方式和监督机制,不断加强监督工作的力度,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促进和保障地方现代化建设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在监督内容上,要通过突出重点,更好地为大局服务。
人大监督工作一定要从大局出发,突出重点抓大事,善于抓住重点和主要矛盾进行监督。
一是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开展监督。
人大要增强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意识,把为经济建设服务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把实施本地确定的发展战略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内容,尤其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监督的着眼点更多地放在解决社会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上。
二是围绕*法制建设开展监督。
要紧紧抓住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一府两院”工作的薄弱环节和社会各方面反映的焦点难点问题进行监督,围绕严肃执法和执法队伍建设开展工作。
通过加强法律监督来带动工作监督,既保证各项法律的贯彻实施,又保证各项改革政策的全面执行。
通过推行部门执法责任制、错案责任追究制等监督机制,使监督更具体化,以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三是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监督。
要站在“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重点内容,选择人民群众申诉、控告较为集中的问题,人民群众反响强烈、矛盾尖锐的问题以及社会困难群体的利益保护等问题,区分不同类别,采取不同措施,依法进行监督,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二、在监督方式上,要更加注重规范和有效地运用各种法定的监督方式。
为了增强监督工作实效,必须善于运用法定的监督手段,创造性地完善人大监督工作的方法,使之更具有力度与实效。
我县人大监督工作的发展,集中体现在多种监督方式的运用上。
从过去主要运用宪法和法律已有明确规定的监督形式,到结合本县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执法检查、工作评议、案件监督等各种新的监督方式,通过各种监督方式的科学运用,发挥其综合效益。
对地方人大履行监督职权的思考
政府根据市人大的调查报告和整改建 议,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关停污染企 业,加强生态保护。环境质量得到明 显改善,公众满意度提高。
案例二:某县人大对财政预算的监督
监督背景
针对某县财政预算存在的不透明、不规范问题,县人大决定对财政预算进行监督。
监督过程
县人大组织预算审查委员会,对财政预算进行逐项审查,重点关注预算来源、支出结构和绩效目标。同时,邀请财经 专家和公众代表参与监督,提出优化预算的意见和建议。
监督力度不断加强
地方人大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力度不断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更 加严格,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对未来地方人大履行监督职权的展望
完善监督制度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地 方人大监督制度,明 确监督的范围、方式 和程序,提高监督的 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强化监督实效
加大对政府工作的监 督力度,对违法违规 行为进行严厉查处,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 利益。
监督效果不佳
地方人大在监督过程中,有时存在走过场、形式主义等问 题,导致监督效果不佳,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得不到有效遏 制。
监督对象不配合
一些被监督对象对人大监督存在抵触情绪,不配合、不支 持人大监督工作,甚至阻挠、干扰人大正常行使监督职权 。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些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成员对监督职权的认识不到位,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导致在履 行监督职权时存在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
体制机制不健全
地方人大在履行监督职权时,缺乏完善的体制机制保障,如监督程序不规范、监督手段不 完备、监督力量不足等,制约了监督职权的充分发挥。
外部环境不优
一些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对人大监督存在误解和偏见,认为人大监督是找茬、挑刺,对人大 监督工作不支持、不配合,甚至进行干扰和阻挠。同时,一些社会公众对人大监督的认识 也不到位,缺乏参与和监督的意识和能力。
如何更好的发挥人大监督职能
如何更好的发挥人大监督职能人大监督,是宪法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职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力,同其他形式的监督相比,具有最高的权威和法律效力,其实质是对其他国家机关权力的制约,以保障国家机关按照人民的意志运转。
在严格依法监督的前提下,探索创新,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支持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标志着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同时,也对各级人大监督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近来,人大监督工作已取得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思想认识、工作力度、监督环境等方面的因素,监督实效还有待提高。
如何贯彻落实好监督法,健全和完善人大监督机制,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克服监督不力现象,进一步增强监督实效,是当前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着力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人大监督工作,必须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人大及人大常委会人员应提高认识,把监督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要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高度来强化做好人大监督工作的认识,真正把监督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要增强责任意识,要增强法律意识,要增强民本意识。
地方人大常委会应当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把监督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履行监督职责,要敢于、严于监督。
坚持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作为重点议题纳入议事日程,真正通过监督来关心人民疾苦、维护人民利益。
同时要增强人大监督工作的透明度,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从而使监督工作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获得稳固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
二、抓培训学习,增强代表的业务能力。
要培养符合人大工作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加强培训学习,要制订培训的规划,落实培训的措施,使人大代表的培训得以制度化、正规化、系统化;要积极参加举办的各类短训班,让尽可能多的代表都得到系统培训;要坚持自学制度,在坚持集中组织学习的同时,定期选定一个学习主题,让代表们带回去自学,让代表们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人大的监督职能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 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 对它负责, 受它监督。
人大监督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也是树立宪法权威、维护法制统一的关键。
一、人大监督的涵义、性质和地位监督,就是对国家权力的运行加以控制以期预防和消除权力滥用行为的发生和蔓延。
监督是实现国家权力系统内在稳定的必要机制,是防范和纠正国家行为偏差的强制措施,是保障和提高国家决策效能的理想途径,是克服国家权力自毁基础的补救手段,是现代国家职能中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一种职能。
关于监督,我国主要确立了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司法机关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其中权力机关则是最主要的监督主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公民民意表达和政治参与的国家机关,人大代表人民掌握和行使国家主权。
因此,人民代表大会在性质上是具有国家性、人民性和绝对权威性的最高层次监督主体。
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常委会都是国家权力机关,都有行使监督职能的权力。
《监督法》明确了各级人大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对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实施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因此,人大监督主要是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一府两院”的工作依法进行指导、审查、督促,并在此基础上行使相应的审议批准、决定、罢免等职权的过程。
监督内容包括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两方面。
人大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重要职权。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宪法中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法律、行政法规的遵守和执行;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通过和发布决议,审查和决定地方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计划”。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督促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监督法》、《地方组织法》在关于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的职权中,对于监督职权都作了明确的具体的规定。
因此,人大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重要职权,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大监督是最高层次、最有权威的监督。
人大监督从法律地位和国家监督体系看,是最高层次,最有权威的监督。
因为宪法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这就是说,人大监督的权力源自宪法,它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人大在监督过程中处于主要地位,对于人大的监督,监督对象应当服从。
其次,人大监督具有法律效力,监督行为一经实施,即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
再次,人大的监督行为具有国家强制力,可通过国家强制力来确保其执行。
这些特点表明,人大的监督权属于一种国家权力。
人大监督是以权力制约权力,从制度上保证国家机器按照人民的意志和需要运转。
权力需要制约,权力失去制约就会被滥用,失去制约的权力就会导致腐败和专横。
人大对其监督对象实施的监督属于权力对权力的制约。
同时,根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都要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
这就意味着人大对其监督对象实施的监督要体现人民的意志。
对于违背人民意志的人大代表,选民和选举单位有权依法将其罢免。
因此,人大监督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完善人大监督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人大监督工作,对于健全国家政治体制,从源头上预防和铲除腐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加强人大监督的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人大监督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愈益重要。
目前在监督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在法律监督方面,仍然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工作监督方面,监督缺乏深度和力度,有些还停留在程序性上,制约作用不够等等。
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认识不到位,监督意识不强。
部分国家工作人员对人大性质、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特权思想、人治观念还相当严重,自觉地、主动地接受人大监督的意识淡漠。
有的认为人大审议工作报告、实施监督是例行公事,对人大的监督不屑一顾。
有的甚至认为人大监督是挑刺,是对其工作的否定。
还有一种误解,认为人大行使监督权,加强权力机关的法律地位是与党委争权,同党委唱“对台戏”,是漠视和削弱党的领导。
二是人大在监督工作中感到监督工作难做,怕监督影响与“一府两院”和党委的关系,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敢为、不愿为的情况,没有找到“敢于”和“善于”的结合点,使监督工作流于形式。
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加强人大监督力度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
1、人大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重要体现。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人民当家作主,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的政治制度,这是我国的政体。
我国宪法第2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所以,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实施的监督,是国家和人民行使的监督,是人民意志的具体体现,是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管理国家事务、行使国家权力的体现,它是以人民为后盾,以国家强制力作保证的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人大的监督是代表人民进行的监督,它是一种国家制度,而不是个人行为。
因此,在国家的各种监督形式中,人大监督从根本上体现了监督的人民性,是具有最高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的监督。
只有充分发挥这种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能得到巩固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2、人大监督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途径。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人大及其常委会实施执法监督,是实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最重要手段,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国的法制建设特别是法律实施工作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还不完全适应。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执法犯法、徇私枉法等现象在有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严重影响社会生活健康、有序进行,影响改革开放和社会的稳定。
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树立起法律的权威,就必须强化人大执法监督。
3、人大监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机制。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政治、经济和法制环境,监督机制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
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如果没有监督,就必然会导致公共权力被滥用,就会产生种种腐败现象,进而丧失民心,最终导致亡党、亡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就无从谈起。
要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必须以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强化监督制约机制作保证,对危害社会和人民利益的行为,必须通过强化人大监督予以防止。
三、强化人大监督的措施1、加强宣传,转变观念。
监督法的出台实施,使新时期的人大监督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加强监督法的宣传,对改变旧的监督观念,提高人们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全面认识,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要以监督法为重点,做好宣传工作,从思想观念和监督力度上,向社会、向人民、向被监督群体,宣传监督法的精神实质,转变旧的监督观念。
目前,在监督法的宣传方面,还存在着宣传力度不强,宣传效果不好,甚至出现某些领导干部敷衍了事,消极对待的现象。
其原因就是过去的人大监督观念在作怪。
观念一旦形成很难在短时间理彻底改变,所以,监督法的宣传和贯彻落实需要持之以恒,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2、强化职能,健全体制。
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监督职权。
因此,人大常委会有必要、也有义务加强监督工作。
要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要求,围绕人民群众的愿望,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监督。
要大胆地行使监督权,充分运用听取汇报、调查、视察以及质询、罢免和特定问题调查等监督手段,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
要克服畏难情绪和不敢碰硬的思想,抛开私心杂念,轻装上阵,切实履行监督职能,大胆地进行监督。
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认真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切实担负起监督这一神圣职责,不断地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3、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能力。
要有计划地组织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和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加强政治、经济、法律、科技等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特别要提高法律水平,这样开展人大监督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得心应手。
要加强调研。
每召开一次会议或开展一次活动,特别是对会议议题或会议作出的重大事项决策,人大常委会都要组织人员围绕议题认真、及时地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标准,确保人大作出决策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要加强常委会的自身建设,逐步扩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职化比例。
在考虑人大常委会委员人选时,既要注重结构,更要突出素质。
把那些有时间和精心从事人大工作的同志,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特别是要把人大机关中具备条件、业务熟悉的同志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以确保人大工作的连续性和专业化水平。
4、创新方式,增强实效。
人大监督要突出重点。
要把那些事关国计民生、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老百姓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人大监督的重点。
在人大开展的监督工作中,既要做到年初工作安排有重点,开展活动有重点,执法检查有重点,调查、视察有重点,每次开展的人大监督工作,都要突出重点,增强针对性;要坚持依法办事。
在人大监督工作中,要始终围绕一个“法”字来开展监督工作。
要突出法律监督,坚持以法律为准绳,把是否严格依法办事作为一个重要标准和尺度,来进行衡量和评价;要发挥代表作用。
在人大开展的监督工作中,既要借助外力作用,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
因为人大代表来自于社会各阶层,代表不同阶层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因此,人大在开展监督工作中,要多邀请代表参加,充分发挥广大代表的作用,来加强对“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的监督。
人大每召开一次会议,每听取一次工作汇报,每开展一次调查、视察等活动之后,对活动中发现的问题都要归纳整理,形成审议意见或交办函,交由“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限期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