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酮肠吸收生物利用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酮类药物的肠吸收的生物利用度

天津医科大学药学院08级孙振华 2008072204

[摘要]黄酮类化合物大量存在于植物界中, 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可预防及治疗癌症、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口服给药后, 大量黄酮类化合物存在生物利用度低的现象。黄酮的吸收和代谢水平依不同细胞而异, 但主要受到胞内代谢的水平和它们从细胞中向外转运

速度的影响。随着近年来研究工作的开展, 越来越多黄酮与外排转运体或代谢酶的相互作用被逐渐揭示出来。研究表明, 肠上皮细胞的ATP-依赖性外排转运体如P-糖蛋白( P-g p)和细胞内的Ⅱ相代谢酶( UGT 等) 是影响黄酮肠吸收的主要因素[1]。综述了ATP-依赖性外排转运体与代谢酶的协同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对二者功能的调节作用等, 以期为提高黄酮的生物利用度和临床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黄酮; 吸收; 代谢;外排转运体;I,II相代谢;生物利用度。

1.黄酮在胃肠道和肝脏中的吸收和代谢

胃肠道是黄酮吸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位, 现在已经清楚表明胃肠道在多酚进入肝脏循环系统之前的代谢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小肠中的空肠和回肠细胞主要把黄酮以苷的形式从肠腔面转运到门静脉(含有B 环的黄酮也可能以O-甲基化的形式转运)[2]。一般认为, 黄酮苷类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水溶性和脂溶性都不好,很难靠被动扩散透过小肠上皮细胞。因此, 黄酮苷需要先被位于肠细胞、肠腔内

的酶或肠道菌群代谢成为苷元才能被吸收。目前, 黄酮苷类在吸收机制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 1)主动转运, 即位于小肠肠壁上皮细胞膜上的Na+ 依赖葡萄糖转运载体( sodium 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 SGLT) 有可能介导黄酮的转运过程。但现阶段研究中只有报道槲皮素-4-β-葡萄糖苷和槲皮素-3-葡萄糖苷的吸收与SGLT1有关[3], 其他黄酮都暂无报道。(2)水解成苷元后再被吸收。如哺乳动物小肠绒毛边缘的乳糖酶-根皮苷水解酶可参与水解黄酮苷类化合物; 肠道内的菌群也可以将黄酮苷水解为游离的黄酮苷元[4]。黄酮苷元经被动扩散进入肠细胞后, 可能在肠细胞中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为相代谢物, 而这些代谢物往往又是外排转运蛋白P-糖蛋白[5]( P-glycoprotein, P-g p)与多药耐药相关蛋白等的底物,容易被外排回肠腔[6], 从而降低其生物利用度。

2. ATP-依赖性外排转运体

人体内有各种各样的药物转运体来控制化合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在这些转运体中, 由于涉及多药耐药( multidrug resistance, MDR) , ATP-依赖性外排转运体[ ATP-binding cassette ( ABC) transporter ] 等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P-糖蛋白( P-g p/ MDR1/ ABCB1) : P-g p 是最早由Juliano Ling 发现的外排转运体。P-g p 含有1 280个氨基酸, 相对分子质量为1. 7*105。其分子结构由两个同源部分组成, 每个同源部分有6 个跨膜区域和1个具有ATP酶活性的核苷酸结合域, 两个同源部分由多肽链接头连接。P-g p高度表达在各种实体肿瘤如结肠癌, 显示P-g p

在癌症治疗中的重要作用[7]。此外, P-g p 还存在于正常人体组织: 高度表达在肾和肾上腺, 中度表达在肝、小肠、结肠和肺, 低度表达在脑、前列腺、皮肤、脾、心脏、骨骼肌、胃和卵巢。P-g p主要介

导药物进入肠腔、胆汁、尿和血液的正常分泌功能, 是血脑屏障、血睾屏障和胎盘屏障的一部分, 并将毒物从细胞内排出细胞外, 保护

组织免受毒物的危害; 而表达于肝细胞的胆管侧细胞膜和肠上皮细

胞侧面膜的P-g p可使药物从肝细胞进入胆汁, 或者将毒物从肠上皮

细胞外排回肠腔, 从而限制了药物的吸收[8]。

P-g p主要分布在小肠的顶侧膜一侧, 具外排作用是造成黄酮化合物生物利用度低的原因之一。Lohner[9]等以转P-g p基因的Bcap37/ MDR1细胞为模型, 考察了P-g p 对银杏叶提取物中重要黄酮类成分槲皮素( quercet in) 、山柰酚( kaempfero l) 和异鼠李素( iso rhamnetin) 肠吸收透过的影响。结果显示, 当加入P-g p 抑制剂维拉帕米后, 以上3 种黄酮的转运明显增加, 说明P- g p外排泵是限制银杏叶中黄酮成分生物利用度的原因之一。

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 很多黄酮可与P-g p 结合而抑制P-g p 介导的转运。这些黄酮包括染料木素( genistein)、鹰嘴豆芽素A ( biochanin A)、根皮素素( phloretin)、水飞蓟素( silymarin)、白杨黄素( chrysin)等。在功能调节方面, 黄酮除作为ABC 转运体的底物或抑制剂外, 还有调节P-g p 表达的功能[10]。Katrin Lohner 用Western Blott ing 的方法检测P-g p 在Caco-2 细胞上的表达, 发现圣草酚( erio dictyol) 、杨梅素( myr icet in) 、紫杉叶素( tax

ifolin) 、柚皮素( nar ing enin) 、忽布素、EGCG、大豆黄酮、儿茶素、染料木素、白杨黄素、槲皮素、花青素( cyaniding ) 均可两倍以上增加P-g p 在肠上皮细胞的表达[11]。

此外,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 MRP2/ ABCC2)以及乳腺癌耐药蛋白( BCRP/ ABCG2)等蛋白在外排转运与黄酮肠吸收的相互作用中也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12]。

3. 黄酮的Ι相代谢

众所周知I相代谢最常见的药物代谢为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水

解反应。而黄酮的化学结构中多含葡聚糖基因, 易发生水解反应, 所以一些黄酮糖苷会在Ι相代谢过程中水解成为苷元。在灯盏乙素药

动学研究中, 大鼠ig给药, 发现灯盏乙素的平均血药浓度约在1.5 h

达高峰, 两次达峰质量浓度分别为( 26. 57±10. 89)μg/L 和( 18. 86±9. 70)μg/L, 说明此双峰现象可能是由灯盏乙素的肝肠循环引起的, 即灯盏乙素口服后, 在肠内被菌群或Ι相代谢酶水解为苷元, 在一部分被吸收后, 剩余的苷元发生葡萄糖醛酸结合成为灯盏乙素/ 异灯盏乙素, 经胆汁排泄至小肠, 被再次吸收。

同时, 黄酮也可以调节CYP450 酶的活性。由于黄酮具有抗癌作用, 有成为癌变起始阻滞剂的潜能, 因此黄酮对CYP450 酶的抑制作

用受到广泛的研究[13]。

4.黄酮的II相代谢

II相代谢反应即结合反应, 通常是药物或I相反应生成的代谢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