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似道的对蒙防卫构想

合集下载

历史趣谈一代奸相贾似道是如何助忽必烈攻下南宋都城的

历史趣谈一代奸相贾似道是如何助忽必烈攻下南宋都城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一代奸相贾似道是如何助忽必烈攻下南宋都城的
导语:“乱世出英雄”,一点儿也不假,看看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三国、五代时期吧,哪一个时期不涌现出几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事迹多少
“乱世出英雄”,一点儿也不假,看看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三国、五代时期吧,哪一个时期不涌现出几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事迹多少为战乱不息,兵戎相见的时代增添了几许悲壮与传奇。

其实,乱世也出奸佞,只是英雄的光环太耀眼了,遮住了奸佞的劣迹而已。

不是吗?南宋末年,奸臣一拨接着一拨,他们当权误国,终于使南宋半壁江山在泥潭中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这一时期,雄才人杰不是遭害,就是远引避祸,以求全身,只有那些奸佞之徒,如蝇而聚,遮蔽朝廷。

贾似道(1213-1275),字师宪,号悦生,南宋晚期权相。

浙江天台屯桥松溪人。

京湖制置使贾涉之子,生母胡氏是贾涉的小妾。

贾涉死时,贾似道年仅11岁。

端平元年(1234)以父荫为嘉兴司仓、籍田令。

嘉熙二年(1238)登进士,为理宗所看重。

淳祐初以宝章阁直学士为沿江制置副使,任江州知州,兼江南西路安抚使,再调京湖制置使,兼江陵知府。

加宝文阁学士、京湖安抚制置大使。

宝祐二年(1254)加同知枢密院事,临海郡开国公,后晋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开庆初年于军中拜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宋理宗以“师臣”相称,百官都称其为“周公”。

南宋历史上著名的奸相贾似道就是这些奸佞之徒的代表。

他生于宋宁宗嘉定五年(1212年),台州(今浙江宁海)人,父亲曾官到淮东制置使,虽然官职不算太高,但毕竟衣食无忧,贾似道的童年也应算是在富裕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上7次最有名的忽悠,一个比一个搞笑

历史上7次最有名的忽悠,一个比一个搞笑

历史上7次最有名的忽悠,一个比一个搞笑在《庄子·应帝王第七》中,“忽”和“悠”分别是北海帝和南海帝的名字。

如今,忽悠是一个词,经由舞台演绎而成为流行语。

纵观中国历史,各个朝代都不乏忽悠人的事件,有的令人痛恨,有的令人叹惋,有的令人大笑,有的令人称颂,是是非非,纷纷扰扰。

最昂贵的忽悠:烽火示警周幽王忽悠众诸侯周幽王姬宫涅荒淫,对美人褒姒宠爱有加。

可是褒姒终日闷闷不乐,幽王悬赏道:能博美人一笑者赏千金。

有个叫虢石父的家伙出了个馊主意,幽王听后认为很棒,第二天,便带着褒姒上了骊山,把骊山上的烽火点燃。

诸侯们看见烽火燃起,以为犬戎入侵,赶紧领兵前来救驾。

褒姒看见骊山脚下兵马纷乱的样子,觉得很滑稽,不由得咧嘴一笑。

幽王见褒姒真的一展笑颜,立即赏给虢石父千金,而遭到忽悠的诸侯们则揣着一肚子怨气回到封地。

后来,犬戎真的进攻镐京,幽王下令点燃骊山烽火,可是诸侯们再也不尿他这一壶。

结果,犬戎兵到,镐京失守,褒姒被掳,幽王、虢石父被杀,平王继位,迁都洛邑,西周结束,东周肇始。

后人有诗云:良夜颐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

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妃笑一场!动用国防军事设施,调动诸侯兵马,仅为美人一笑,以至于国破身死,从“投入”与“收益”的比例来看,此忽悠的成本堪称历史最高了。

最神奇的忽悠:海上寻仙徐方士忽悠秦始皇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乘兴东巡,到达琅邪。

琅邪郡有个方士叫徐福,上书秦始皇,称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是仙人居所。

秦始皇信以为真,征集数千名男女,让徐福率领到海中求仙。

不料,一去数年终无所获。

徐福便再次上书,继续忽悠秦始皇,说蓬莱神山之药,本来唾手可得,只是海中大鲛鱼常阻碍船队行进,请陛下派遣神射手和我一同人海,用连弩射杀鲛鱼。

刚巧秦始皇曾梦见与海神作战,占梦博士的解说和徐福的说法竟然十分吻合,秦始皇又一次深信不疑,于是命令人海船队配备捕捉大鱼的工具,亲自率领连弩射手寻找大鲛,直到之罘(烟台)才见到一只,便用连弩射杀。

南宋权相贾似道的两面人生:《宋史》中的著名奸臣,也曾是击杀蒙古元帅的抗蒙名帅

南宋权相贾似道的两面人生:《宋史》中的著名奸臣,也曾是击杀蒙古元帅的抗蒙名帅

南宋权相贾似道的两面人生:《宋史》中的著名奸臣,也曾是击杀蒙古元帅的抗蒙名帅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曲墨封字数:4214,阅读时间:约16分钟编者按:关于南宋末期宰相贾似道,冷兵器研究所已经有《奸相?还是大宋最后的希望?剔除士大夫的抹黑说说南宋权臣贾似道》《元朝为何不到一百年就亡了?只因没学习南宋的这条政策》二文,讲了贾似道的公田法改革,但对于贾似道早年的军事履历论述并不详尽。

后人评价贾似道:“阃才有余,相才不足。

”至少认可他作为一方大帅是合格的,而贾似道也确实拥有完整的军事履历,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贾似道前半生的战史。

淳祐元年(1241年)到淳祐三年(1243年),贾似道担任湖广总领,正在京湖安抚制置大使孟珙麾下,并得到孟珙看重。

按照史书记载,贾似道当时是个非常务实的人。

▲美剧《马可波罗》中的贾似道《宋史·杨掞传》:掞念置身行伍间,骑射所当工,夜以青布籍地,乘生马以跃,初过三尺,次五尺至一丈,数闪跌不顾。

制置使孟珙辟于幕,尝用其策为「小子房」,与之茶局,周其资用。

掞以本领钱数万费之,总领贾似道稽数责偿,珙以白金六百令掞偿之,掞又散之宾客,酣歌不顾。

似道欲杀之,掞曰:「汉高祖以黄金四万斤付陈平,不问出入,公乃顾此区区,不以结豪杰之心邪?」似道始置之。

珙尝燕客,有将校语不逊,命斩之,掞从容曰:「斩之诚是,第方会客广谋议,非其时非其地也。

」珙大服。

未几,有大将立功,珙坐受其拜,掞为动色,因叹曰:「大将立功,庭参纳拜,信兜鍪不如毛锥子也。

」于是谢绝宾客,治进士业,遂登第,调麻城尉。

▲《宋史》杨掞夸夸其谈,浪费资财,就差点被贾似道杀掉,看在孟珙爱才的面子才饶过杨掞。

▲小王将军剧照贾似道早些时候,也做过保护忠良骨血的义士之举。

比如王惟忠被余晦害死,【淮东制置使贾似道恤其遗孤】。

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有杨过救王惟忠遗孤的情节,并安排王惟忠之子小王将军辱骂贾似道是奸臣。

但真实历史上,抚养小王将军的正是贾似道。

谋略思维:从南宋奸相贾似道身上,两点感悟!

谋略思维:从南宋奸相贾似道身上,两点感悟!

谋略思维:从南宋奸相贾似道身上,两点感悟!历史上,对于贾似道本人的评价极其低,说他不学无识、靠着姐姐上位,是南宋灭亡的元凶,但是真实情况是如此吗?贾似道的姐姐的确是宋理宗的贵妃,但是死的早。

而贾似道本人也并非不学无术,当时他在南宋名将孟珙军中做事,被孟珙所看中,更视其为接班人。

而贾似道本人也组织了当时名动天下,以少胜多的鄂州战役,歼灭数量客观的蒙古军。

因为有这个军功,贾似道入朝廷中枢做官,后来设计除掉了权臣丁大全和政敌吴潜(这其中也有皇帝借他的手来巩固收回权力的目的)。

随后贾似道成为南宋的宰相。

为了挽救当时南宋的财政危机,贾似道推行“公田法”。

即从大地主手中收回土地,然后用屯田的方式来经营,这一举措极大的恢复了南宋的国力。

然,这一举措严重损害了大地主和文官集团的利益。

这也是为什么,贾似道最后被评说为奸相的主要原因之一(自古文人士大夫就喜欢对侵害自己利益的人进行口诛笔伐,在史书上大加鞭笞)。

获得权力之后的贾似道,在自己的执政后期迅速堕落,成为南宋灭亡的掘墓人。

其实从贾似道身上有两点要值得我们注意。

其一,作为一个管理者,尤其是公司一把手、高层管理。

自我警惕、自我反省、自我审视,十分重要。

一个组织的崩溃,很大程度上源于上层的崩溃,而上层的崩溃,往往来源于自我管控的松懈和放纵。

因为,中层有高层管,那高层又有谁来管?只有自己管自己了,而自己管自己是最容易出问题的。

其二,如果你在一个组织中,想要改革,必定会触及很多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这个时候,你要做的是拉拢那些在你改革中能够获利以及不会受到伤害的人,然后再一点点的攻取那些既得利益者的地盘。

贸然动手,树敌太多,只会给自己带来太大的阻力。

每一次的改革,其实都是利益的再次分配,最重要的还是,要把利益分好,产生广大的站在自己这边新的既得利益者,这样自己的改革以及自己的利益才能够维持下去。

纵观古代那些改革家如王安石、张居正的改革,之所以失败,很大程度上就是没有形成新的既得利益群体。

襄阳之战:蒙宋最关键之役

襄阳之战:蒙宋最关键之役

襄阳之战:蒙宋最关键之役襄阳之战:蒙宋最关键之役2013-02-18 11:21:26| 分类:默认分类 |字号订阅2013年2月下《国家人文历史》专刊“金庸的历史世界”神雕侠侣蒙古兵大举攻城,矢发如雨,石落似雹,纷纷向襄阳城中打去,接着架起云梯,四面八方地爬向城头。

城中宋军守御严密,兵士合持大木,将云梯推离城墙。

襄阳之战:蒙宋最关键之役特约撰稿 | 卢伟山郭靖一觉绳索断截,暗暗吃惊,跌下城去虽然不致受伤,但在这千军万马包围之中,如何杀得出去?此时敌军逼近城门,我军若是开门接应,敌军定然乘机抢门。

危机之中不及细想,左足在城墙上一点,身子斗然拔高丈余,右足跟着在城墙上一点,再升高了丈余。

这路“上天梯”的功夫,当世会者极少,即令有人练成,每一步也只上升得二三尺而已,他这般在光溜溜的城墙上踏足而上,一步便跃上丈许,武功之高,的是惊世骇俗。

霎时之间,城上城下寂静无声,数万道目光尽注视在他身上。

——《神雕侠侣》第二十一回襄阳鏖兵在《神雕侠侣》第三十九回里,连一灯、黄药师、周伯通这样的世外高人都加入了襄阳之战,与蒙军可谓打得酣畅淋漓,不但击毙全书的头号大反派金轮法王,更是让蒙古国一国之主丧于城下。

但事实上,这场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南宋防御而蒙古进攻的战争,就算是在局部争夺中,南宋也鲜有胜利。

此役过后六年,南宋政权也就彻底从地图上抹去了。

军事重镇南宋襄樊地处南阳盆地南端,襄阳和樊城南北夹汉水互为依存,地理位置非常独特。

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曾说:“夫襄阳者,天下之腰膂也,中原有之,可以并东南,东南得之,亦可以图西北者也。

”在中国古代史上,每当处于南北政权对峙局面时,襄阳的战略地位就显得特别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偏安东南的南宋向来依托长江天险与北方各国对峙,自从1134年岳飞从金国手中收复襄阳后,南宋上下对其极为重视,因它是关系国家存亡的战略要地,所以长期将其看做是朝廷的根本。

宋蒙两国真正意义上的亲密接触始自1231年,那一年蒙军在窝阔台大汗的亲自指挥下,大举进攻金国在河南境内仅剩的领土,并与南宋达成联盟,1234年,宋蒙联军攻克蔡州(河南汝州),金国灭亡。

从历史的迷雾中摆脱出来对几部笔记中有关贾似道事迹的评析

从历史的迷雾中摆脱出来对几部笔记中有关贾似道事迹的评析

这种应试教育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失去了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也让他们失去了 对文学的欣赏能力和对世界的理解能力。许多学生因为过于追求高分,而忽略 了语文学科的本质,导致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普遍较低。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必须把语文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首先,我 们应该转变教育观念,重新审视语文学科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应该认识到,语 文学科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基础工具,更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思想深度的重要 途径。因此,我们应该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和思想性放在首位,而不是将其作 为追求高分的手段。
参考内容
贾似道,中国南宋末年权相,也是著名的奸相。他在历史上的评价并不高,但 也有些人认为他并不是一无是处。本次演示将从多个角度对贾似道的事迹进行 评析,探讨他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并对历史教育提出一些反思。
一、贾似道简介
贾似道,字师宪,号国山,台州天台(今浙江天台)人。他是南宋末年的一位 权臣,出身于一个平民家庭。贾似道早年以父荫补为嘉兴司仓,后来又通过花 钱买官的方式成为了一个地方小吏。由于他精明能干,年轻时便脱颖而出,逐 渐成为了地方上的要员。在之后的官场生涯中,贾似道通过各种手段攀附权贵, 最终成为了宰相。
二、贾似道评析
贾似道在历史上的评价主要是负面的。他的贪污受贿、残害忠良、滥用职权等 行为都是历史上有据可查的。例如,他在处理蒙古问题上表现得十分软弱无能, 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与蒙古进行不平等条约的签 订。此外,他还大肆打压反对派,对忠臣良将进行排挤和迫害,以便巩固自己 的权力。
总之,把语文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需 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等多方面的努力。只有 这样,才能让语文学科回归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真正发挥其培养人才、服务 社会的作用。

贾似道误国

贾似道误国

贾似道误国蒙古、南宋联合灭掉金朝以后,南宋乘机出兵,想收复开封、河南一带土地。

窝阔台借口南宋破坏协议,进攻南宋。

打这以后,蒙宋双方不断发生战争。

到窝阔台的侄儿蒙哥即位后,派他弟弟忽必烈和大将兀良合台进军云南,控制了西南地区。

公元1258年,蒙哥分兵三路,进攻南宋。

他自己亲率主力进攻合州(今四川合川),忽必烈攻打鄂州(今湖北武昌),另一路由兀良合台率领,从云南向北攻打潭州(今湖南长沙),准备三路会师后,直取临安。

蒙哥的军队进攻合州的时候,合州宋将王坚和全城军民奋起反抗,坚守合州东面的钓鱼城。

蒙古军把钓鱼城围了五个月还没有攻下来,蒙哥却在攻城的时候被炮石打中,受了重伤,回到大营不久就死了。

忽必烈正向鄂州进兵,还没过江,得到蒙哥的死讯,有人劝他赶快回到北方去争夺汗位。

忽必烈说:“我奉命来攻打宋朝,哪能空手回去?”忽必烈观察了沿江的形势,就派几百人的敢死队当先锋,强渡长江,宋兵没有防备,果然溃败。

蒙古兵就大举渡江,把鄂州围住。

警报一个接一个送到临安,把南宋王朝震动了。

宋理宗命令各路宋军援救鄂州;又任命贾似道担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到汉阳督战。

新任丞相贾似道,原是个不学无术的浪荡子,靠他的姐姐是宋理宗的宠妃,才得了官位。

他当上官后,什么事都不干,经常带着一批歌女在西湖上喝酒作乐。

有一天晚上,宋理宗在宫里登高眺望,看到西湖上灯火通明,就对左右侍臣说:“这一定是似道这小子。

”侍臣知道宋理宗宠着贾似道,就凑趣说:“别看他年纪轻轻,喜欢玩乐,他的才能大着呢。

”这回,宋理宗要他上汉阳前线督战,他只好硬着头皮去了。

有一次,他听说前面有一队蒙古兵,吓得直打哆嗦,嘴里连声叫着:“怎么办?怎么办?”后来,蒙古兵抢了一些财物走了,贾似道才拍拍胸口,喘了口气。

忽必烈攻城越来越猛。

贾似道眼看形势紧张,就瞒着朝廷,偷偷地派个亲信到蒙古营去求和,表示只要蒙古退兵,宋朝就愿意称臣,进贡银绢。

忽必烈攻得正起劲,不肯就此罢休。

正在这时候,忽必烈接到他妻子从北方捎来的密信,说蒙古一些贵族正在准备立他弟弟阿里不哥做大汗。

宋蒙鄂州之役期间的“议和”问题新探

宋蒙鄂州之役期间的“议和”问题新探

宋蒙鄂州之役期间的“议和”问题新探申万里 岑宇凡(武汉大学 历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摘 要:鄂州之役是宋蒙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对宋蒙双方后来的历史发展有很大影响。

忽必烈在蒙哥去世后选择率军进攻鄂州,但遭到南宋顽强抵抗,未能攻克。

结合对相关史料的考察,贾似道确曾派人与蒙古进行议和活动,但其目的不在求和而在于打探军事情报。

双方进行过几次交涉,但谈判尚未完成,忽必烈就秘密北撤。

因此,“鄂州议和”确有其事,并非蒙古方面刻意编造的说法。

贾似道出于掩饰鄂州议和而拘禁郝经使团的说法早在元成宗时期就已经基本成形。

关键词:宋蒙议和;鄂州之役;军事情报中图分类号:K245;K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5X(2021)03-0037-09  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亲率大军进攻南宋的四川地区,后来又任命弟弟忽必烈担任东路军总指挥,策应进攻南宋京湖防区。

蒙哥死后,忽必烈没有选择撤退,而是渡江围攻鄂州(今湖北武汉),与南宋守军进行了持续数月的攻城战。

由于阿里不哥在漠北的活动,倍感威胁的忽必烈选择先行秘密撤退,围鄂蒙古军①也逐批有序北撤。

对于蒙古军的北撤,除忽必烈争夺汗位的原因外,贾似道曾派人与蒙古方面秘密“议和”一事也很重要。

对于此事,蒙古(元)方面有诏书、神道碑等材料,南宋方面则有不少笔记提及此事。

长期以来,因“鄂州议和”与蒙古军退兵、郝经使宋等事件密切相关,学术界极少怀疑其真实性。

20世纪80年代,屈超立撰文质疑“鄂州和议”②,引起了问题的讨论。

胡昭曦主编的《宋蒙(元)关系史》是较早对“鄂州和议”提出质疑的专题著作,并断言“所谓双方议定的‘鄂州和议’,则纯系蒙古方面的编造之言”。

③这个论断新鲜又大胆,引起了宋元学界的关注。

萧启庆指出,这种推论立足不稳,但未提出明确的反驳证据。

④关于贾似道与蒙古军议和的问题,何忠礼最先澄清,并提出“有鄂州议和,无‘鄂州和议’”的观点,认为贾似道确曾派人与蒙古军议和,但没有签订具体的“和议”。

元世祖成吉思汗治国的历史故事分享

元世祖成吉思汗治国的历史故事分享

元世祖成吉思汗治国的历史故事分享成吉思汗(大蒙古国建立者)一般指孛儿只斤·铁木真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族乞颜部人。

大蒙古国可汗,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所以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分享两篇关于元世祖成吉思汗的故事吧。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当韩侂胄北伐的时候,金朝内部也已经十分腐败。

北方的蒙古族趁这个时机强大起来。

公元1206年,蒙古各部落首领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斡音wò)边,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集会,公推铁木真做全蒙古的大汗(就是大帝的意思),并且给他上了一个称号,叫成吉思汗。

铁木真本来是蒙古族孛儿只斤部酋长也速该的儿子。

他幼年的时候,金王朝统治者对蒙古族人民实行残酷统治,各部落之间也互相打冤家,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十分苦难。

铁木真的祖先俺巴孩就是被金朝皇帝杀害的。

铁木真九岁那年,也速该把铁木真带到一个朋友家订亲。

他把铁木真留在朋友家里独自回家,赶了一段路,肚子饿得慌,想找点东西吃,正好看见有一批塔塔儿部人在草原上举行宴会。

他下马走进人群,按照当地风俗,参加了塔塔儿人的宴会。

塔塔儿部和孛儿只斤部打过冤家。

也速该没想到这一层,塔塔儿部却有人认出了也速该,偷偷地在也速该吃的食物里放了毒药。

也速该在离开宴会回家的路上,肚子疼得支不住,才想到刚才在宴会上中了毒,但是懊悔也来不及了。

他熬着疼痛赶回家里,就咽了气。

也速该一死,孛儿只斤部失掉了首领,都散了伙。

原来归附也速该的泰亦赤部也脱离了他们,还带走了不少也速该的奴隶和牲畜。

钦木真的家境就一天不如一天了。

泰亦赤部的首领怕铁木真长大起来向他们报仇,就带领人马捉拿铁木真,想把他杀害。

铁木真得到消息,连忙逃到一座森林里。

铁木真在森林里躲了九天九夜,没吃没喝,忍不住饥饿,走了出来。

他一出森林,就被泰亦赤人抓住了。

泰亦赤人给他戴上木枷,带到各个营帐里去示众。

有一天,泰亦赤部的首领和百姓都在斡难河边举行宴会,只留了一个年轻的看守监视他。

贾似道的对蒙防卫构想

贾似道的对蒙防卫构想

似道的“误国”,事实上应称作“亡国”。专权 到底是怎样导致亡国的呢?恕我寡闻,笔者 至今尚未看到过相关的论述。从总体上来 看,对于贾似道的历史学上的研究还是很缺 乏的,而且几乎没有学者对他的对蒙防卫构 想作过专门的分析与考察。② 因此,拙文旨 在抛砖引玉,期望能对南宋末期的政治史研 究有所补益。
另外,在此处的导论中,笔者要提出一 个建议和一个问题,而这个建议和问题对于 本文的论述是很重要的。一个建议是,将整 个南宋与蒙古(元)战争划分为几个时期。从 1234 年开始至 1279 年结束,几乎持续了半 个世纪的南宋与蒙古(元)的战争,如果只是 以“一阵狂风暴雨”(翦伯赞)③ 之类的解释 来 加 以 简 单 的 概 括 , 而 对 战 争 的 目 的 、背 景、历史意义等方面都不够重视,这样的研 究恐怕并不完善。而正是这种态度,恐怕就 是导致对南宋末期政治史研究比较贫乏的 原因之一。在此,笔者为了论述的需要,将 南宋与蒙古(元)的战争姑且划分为以下六 个 时 期 。④ 当然,在前后两个时期的中间时 段,在主要会战区以外,还有许多小的局部 性争斗。另外要说明的是,这些时期的划分, 主要是根据南宋方面的情况。
本文特别要提出的是围绕南宋亡国过 程的特异性及与之相关课题的探讨。南宋 的灭亡并非由于国家的内乱或民众的反 乱,而是由于外在势力—— —蒙古军的压力 和破坏。在经历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蒙古军 的强压后,南宋最终未能抵挡住其进攻而 走向灭亡。这种情况,在中国历代王朝的兴 亡史中是相当罕见的,甚至可以说是一个 特例。然而,如果将南宋的崩溃仅仅归结为 蒙古“狂风暴雨”式的强压,也是有欠缺的。 从第四次战争— ——襄阳攻防战以后,第五 次和第六次战争中,每当南宋在对蒙古 (元)的 军 事 作 战 败 北 的 同 时 ,国 内 都 有 向 蒙 古(元)归 服 和 投 降 的 呼 声 ,而 这 也 可 以 看作南宋对蒙古(元)政治上的败北。蒙古 武 将 阿 里 海 牙 在 战 后 回 忆 当 时 的 情 况 ,曾 说 过 :“ 大 率 以 口 舌 降 之 , 未 尝 专 事 杀 戮。”⑤ 根据史料记载,在忽必烈的命令下, 荆南、淮西、江西、广西、海南岛等地的 54 州,都是兵不血刃地被平定。

上下五千年5

上下五千年5

207 卖国贼秦桧岳飞在朱仙镇大捷,逼近东京。

兀术眼看在东京呆不下去,决定渡过黄河北撤。

当他带着金兵离开东京的时候,有个书生拦住他的马,说:“大王(指兀术)别走了。

岳少保(‘少保’是岳飞的官衔)马上会撤兵。

东京一定没事儿。

”兀术很奇怪,问那个书生说:“岳飞用五百骑兵打败我们十万大军,百姓日夜盼他们打过来,东京还能守得住?”那个书生说:“朝廷里有权臣,大将要在外面立功,是不可能的。

依我看,岳少保自己性命难保,哪儿还谈得上立功?”兀术听了,恍然大悟,马上拨转马头,带兵回到东京。

那个书生说的那个“权臣”,就是南宋朝廷的宰相秦桧(音huì)。

秦桧本来是北宋时期的大臣。

当宋徽宗、钦宗两个皇帝被金兵俘虏到北方去的时候,秦桧和他的妻子王氏也跟随他们一起被俘到金京。

秦桧在金太宗面前,低声下气,百依百顺。

金太宗认为他很有才干,就把他派到大将挞懒部下当军事参谋。

这时候,金朝发现南宋抗金力量越来越强大,又有岳飞、韩世忠等大将坚决主张抗战,不好对付,就决定把秦桧放回南方充当内奸。

公元1130年,挞懒攻打楚州(今江苏淮安)的时候,把秦桧和他的妻子放回南宋。

秦桧来到越州宋高宗的行宫求见,天花乱坠地编造了一通谎话,说他在楚州怎样杀死敌人的看守,怎样夺了一条船逃出来。

当时就有不少大臣怀疑,楚州到这儿路远迢迢,秦桧越过金兵防线逃回来,难道金兵没有追捕?再说,即使敌人防备不严,让他偷跑了,一定十分匆忙,又怎能带着王氏一起走?但是,当时的宰相范宗尹跟秦桧是老朋友,竭力在高宗面前帮秦桧说话,并且说秦桧是个既可靠又能干的人才。

宋高宗本来日思夜想要跟金朝讲和,听说秦桧从金朝回来,熟悉金朝内情,立刻召见秦桧。

秦桧第一次朝见高宗,就劝高宗跟金人讲和,还送上了代朝廷起草的一份求和信。

宋高宗接见秦桧之后,觉得秦桧的主张很合他口味。

他对大臣们说:“秦桧比谁都忠。

有了他,我高兴得晚上也睡不着觉呢。

”他立刻任命秦桧做礼部尚书,过了三个月,又提升他当副宰相;再过半年,秦桧就成为宰相兼枢密使,掌握了南宋军政大权。

贾似道兵溃丁家洲

贾似道兵溃丁家洲

贾似道兵溃丁家洲襄樊失守,吕文焕投降,元军大举南下,南宋朝野震惊。

奸相贾似道在这种情况下,再不能躲在西湖葛岭边上的半闲居里安乐了,作为总领国政的太师,他不得不请命出征了。

其实早在襄樊告急的文书似雪片般飞到南宋朝廷时,贾似道就预感到了形势不妙,为自己安排了后招。

当时他见元军南下的事情已经隐瞒不住了,就表面上请求亲自率军救援,暗地里却指使党羽上书挽留。

于是大臣们纷纷上书,对度宗说:太师若亲自率师增援襄、樊,两淮必然空虚,这样京城就危险了,不如让太师居中调度更好些。

结果,宋度宗胆怯同意,贾似道高兴偷安。

襄樊失守后贾似道又以这些作为说辞,说什么我先前几次请求率兵增援,陛下都不允许,假使让我去的话,也不至于被攻陷,竟然将责任推脱得一干二净。

国有大奸,君必昏聩。

贾似道的得势和南宋皇帝的昏庸有着直接关系。

史料中说,宋度宗每夜宠幸的宫妃,第二天都要按规定到宫门前谢恩。

宋度宗时期,每天都有三十几人谢恩。

宋度宗终日沉迷于女色,蒙古人还没有来,自己三十几岁就先死了。

有这样的皇帝,出现一个贾似道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襄樊危急,山河飘摇的时候,总领军国大事的贾似道却不去上朝,呆在家里,趴在地上,跟几个侍女斗蟋蟀!有人写了首讽刺诗,内容是这样的:山上楼台湖上船,平章醉后懒朝天。

羽书莫报樊城急,新得娥眉正少年。

国事腐败到这种地步,不亡国才让人奇怪呢!1274年冬天,忽必烈征兵10万,用以增加攻宋兵力。

同年元军在攻陷襄樊后继续南下鄂州。

伯颜、阿术的主力顺汉水入长江,绕过了宋将张世杰在郢州的阻截,直趋临安,在阳逻堡又一次大败宋军,攻取汉口,宋军伤亡数十万,鄂州守将出降。

京湖制置使汪立信向贾似道写信进言。

信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现在天下的形势,我们已经是十分失去九分,可你还在整天宴乐偏安,酣歌深宫,笑游湖山,缓急倒施,不把天下的事当一回事,到时候恐怕上天都不会容纳你。

现在也只有上下齐心,想方法延续大宋的江山了。

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我也只有以下两个方法,希望能起到作用。

鄂州之战来辩贾似道的“忠奸”?

鄂州之战来辩贾似道的“忠奸”?

鄂州之战来辩贾似道的“忠奸”?贾似道是“奸臣”?历来关于贾似道是“奸臣”的说法,多为不实之词,中伤倾向明显。

由于贾似道背着“奸臣”之名,当时的反对者和后世的好事者多有将一些奸恶之事扣在他头上的,民间的传说更是追求戏剧效果,张冠李戴,无中生有。

现在我们需要考察一下他到底“奸”在何处。

贾似道的一大罪状,恐怕是“私下议和称臣”了,而其实在两国的外交中,战与和都是策略问题,所谓“谈谈打打,打打谈谈”。

尤其在军事实力悬殊的情况之下,议和并不等于卖国。

陈寅恪先生在《论唐高祖称臣于突厥事》一文中说:“吾民族武功之盛,莫过于汉唐。

然汉高祖困于平城,唐高祖亦尝称臣于突厥……”李世民英雄一世,称臣于突厥一事正史上是极力回避并淡化处理的,而据陈寅恪先生的考证,李世民不但称臣于突厥,还使用过突厥授予的“狼头纛”,而当他建立大唐,一统江山后,北方各族均尊他为“天可汗”,扬眉吐气,尽雪前耻。

在鄂州之役中,贾似道与忽必烈不过是议和而已,并不像《宋史》所说“称臣”,丁伋先生在《略谈贾似道》一文中说:“然考《元史·世祖记》,仅云约和并无称臣输币之语。

当时蒙哥新死,似道已知,遣使约和之日,正忽必烈决定退兵之时,哪有称臣之理!此时如能达成合理和议,亦未始非为好事。

实则宋、元兵事之开,乃史嵩之等侥幸邀功之心造成,至似道之时,宋朝已颓象四露,这非似道的责任,相反他是背包袱的。

”反观贾似道的继任者陈宜中,在蒙元兵临城下时是何表现呢?于慎行在《读史漫录》中是这样说的:“元兵将至临安,宰相陈宜中,遣使乞降,求称侄纳币,不从,则称侄孙,伯颜亦不许也。

”侄子做不成,就要做侄孙,连侄孙也做不成,自取其辱,一至如此,于慎行也只能感叹:“亦古之所无也。

”腐败是贾似道的又一大罪状,史书上称他“酷嗜宝玩,建多宝阁,日一登玩”。

最有名的故事是说他喜欢斗蟋蟀,在葛岭与妻妾一起蹲在地上玩,被客人看见开玩笑说:“这也是军国大事吧。

”但凡历史人物,一拿生活细节来说事,几无完人。

历史上的贾似道真的很坏吗?背了千年黑锅的名相

历史上的贾似道真的很坏吗?背了千年黑锅的名相

历史上的贾似道真的很坏吗?背了千年黑锅的名相本文导读:作为奸贼,贾似道没有秦桧名声大。

这是因为,中国人最恨卖国贼。

中国人的切肤之痛,就是外族的侵略,屠戮苍生,尸骨遍野,血流成河。

历史上的蛮夷如此,近代的侵略,却是有旗号的,八国联军屠城,是通商,给你们送文明。

日本鬼子三光政策,是为了大家共荣。

贾似道虽然很坏,个人品质恶劣,形同兽类,但他改革得罪了汉族士大夫,襄阳城抗元,抵御蒙古人长达30年,所以对他的评价,现在的人对贾似道的误读是非常厉害,认为他是一个奸相,是投降派。

但事实上恰恰相反。

正是因为贾似道击败蒙古军,南宋才拒绝蒙古的和谈,也正是因为南宋拒绝和蒙古和谈,才导致南宋被灭。

后世人认定贾似道欺君卖国,大抵是因为贾似道名声太臭,加之大权在握的贾似道触犯了不少士绅官僚的切身利益。

这批人转身降了元,写起小说也大用春秋笔法,凡是正人君子皆高大上,如贾似道这般的奸佞小人则被批得一无是处。

因为,历来典型的权臣权相,绝不可能立功,那就只好卖国了。

《宋史》“奸臣传”中,总共列举了奸臣15人,连带他们的弟子7人。

如鄂州之战,记载贾似道私约称臣输币,又虚诳报捷,最是奸事。

在《元史·世祖纪》当中记载,仅谈约和,并无称臣输币之语。

当时蒙哥刚死,贾似道已知,遣使者约讲和,当时忽必烈决定退兵,怎么会有称臣的行为!此时如能达成合理和议,亦未始非为好事。

而最早出现贾似道请降的说法,是出自鄂州之战十六年后的忽必烈手诏,在这十六年当中,宋蒙大小战役不断,因此蒙古人寻找了许多借口进攻宋朝,却从未见过蒙古人提起贾似道请降,又背信弃义,这件如此重大的事情有极大的几率是蒙古,零时编造为进攻宋朝的理由。

在鄂州之战后,不止对手忽必烈对贾似道赞誉有加,就是大名鼎鼎的文天祥,虽然在政史上反对贾似道,却在这件事情上赞誉贾似道,何其勇也蒙古人久攻不下,有蒙古将领说是因为士人的原因,因为让忽必烈不要滥杀无辜,所以才让宋朝人有恃无恐,不选择投降,而忽必烈却反驳,认为是蒙军十万人也拿贾似道无法,是蒙军的罪,彼守城者只一士人贾制置,汝十万众不能胜,杀人数月不能拔,汝辈之罪也,岂士人之罪乎!”文天祥评论贾似道,“己未鄂州之战何勇也,鲁港之遁何哀也!”希宪:“昔攻鄂时,贾似道作木栅环城,一夕而成,陛下顾扈从诸臣曰‘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

被忽必烈称赞的贾似道是奸相还是能臣?文天祥说的很明白

被忽必烈称赞的贾似道是奸相还是能臣?文天祥说的很明白

被忽必烈称赞的贾似道是奸相还是能臣?文天祥说的很明白历史上有很多人物是后世颇有争议的,贾似道就是其中之一,我记得之前看过一个电影,叫什么忘了,其中的贾似道是一个南宋朝堂少有的对蒙强硬派,是宋蒙全面战争宋国的灵魂人物,一边对抗外敌一边应付国内的军阀势力和朝堂的掣肘,之后战败,自杀殉国。

当时感觉三观崩坏,这简直不是贾似道而是郭靖啊。

如今有网友认为他不是一个奸臣,是为了南宋灭亡背锅的能臣,我个人的观点是,贾似道还是要为南宋灭亡负很大责任的,准确的讲,他是一个有能力的奸相。

贾似道作为南宋末期抵抗蒙古南下的重臣,在所有其参加的战役中,打的最出彩的应该是第一次宋蒙鄂州之战,当然按照《宋史》的记载,绝对是贾似道偷奸耍滑蒙骗朝廷给自己捞取功名了,不过既然在《宋史》里,贾似道是奸臣,那基本上也就没什么好话,脱脱主编的宋史完成时间很短,应该主要还是依据宋朝自己的记录编纂,不大可能有意去捏造某个人的事迹,最多只能是在最后评价的时候加上自己的观点。

所以说《宋史》中的贾似道自然是南宋末期文人刻画的样子。

《宋史.奸臣传》记载似道乃密遣宋京诣军中请称臣,输岁币,不从。

会宪宗皇帝晏驾于钓鱼山,合州守王坚使阮思聪踔急流走报鄂,似道再遣京议岁币,遂许之。

大元兵拔砦而北,留张杰、阎旺以偏师候湖南兵。

明年正月,兵至,杰作浮梁新生矶,济师北归。

似道用刘整计,攻断浮梁,杀殿兵百七十,遂上表以肃清闻。

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可能《元史》会更加公正一些,这也是后世很多人认为贾似道是位能臣的重要原因,就是忽必烈曾高度评价过贾似道,不过在《元史.世祖本纪》的记载是,宋贾似道遣宋京请和,命赵璧等语之曰:「汝以生灵之故来请和好,其意甚善,然我奉命南征,岂能中止?果有事大之心,当请于朝。

」是日,大军北还。

但是没有具体记载忽必烈到底有没有和贾似道谈议和条件,当然必须声明的是,忽必烈率大军北还,最大原因是为了回去争夺汗位,鄂州战事远远没有汗位重要。

记载忽必烈夸赞贾似道的话,是通过忽必烈身边两位属臣说出来的,《元史.廉希宪传》希宪曰:「昔攻鄂时,贾似道作木栅环城,一夕而成,陛下顾扈从诸臣曰'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

蒙古趣史347.奸臣,权臣

蒙古趣史347.奸臣,权臣

蒙古趣史347.奸臣,权臣在贾似道的指挥下,各路援军纷纷奔救鄂州。

尤其是吕文德部自重庆沿江而下,在岳州击败张柔部的拦截后,抵达鄂城,使鄂州守军的力量大增。

虽然鄂州暂时安全了,但是宋朝的形势仍不容乐观。

绕道云南的蒙古军兀良合台已经杀到了湖南长沙,江西一带也受到蒙古骑兵的骚扰。

南方腹地四面开花,这引起了宋廷的极大震惊。

于是,宋理宗命贾似道突围移司至黄州(今湖北黄冈),在那组织起一道新的防线,以便更好地指挥宋军全局战斗。

贾似道苦笑了,姐夫,你知道从鄂州突困到黄州,是多么危险吗?一路上全是蒙古人。

不过皇帝发话,贾似道不去也得去。

在冲破蒙古人的层层围堵后,终于抵达黄州。

不过这么一来,着实鼓舞了两淮、江西一带的士气。

时间进入冬季。

蒙军屡屡向鄂州发起强攻,但是疫病、缺粮使围城部队减员十之四五;宋军死伤已经达到一万三千余人,守将张胜也英勇地牺牲在了城头上。

双方都很痛苦。

但是,令忽必烈更加担心的是,和林传来消息:阿里不哥正在谋划继承蒙古大汗之位。

蒙哥死后,汗位一直空虚。

蒙哥的几个儿子刚刚成年,不具备争夺汗位的实力;旭烈兀正匆匆忙忙地从西亚赶回,等到来了,估计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汗位必然会落到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中的一人。

此时,忽必烈谋臣郝经提出:灭宋是持久战,夺取汗位才是现在最重要的事。

这时,贾似道的使者宋京及时地出现:老大,打了那么久,大家都累了。

不如先歇歇。

请注意,这件事在历史上,有些争议。

大多数人认为,贾似道知道蒙哥已死、蒙古军无力再,非但不乘胜反击,反而密遣宋京前往蒙古军营请和,提出蒙古退兵,双方以长江为界,宋朝每年献山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作为岁币。

本来,忽必烈手下的将领是不赞成议和的,但是忽必烈急着回去争位,答应了贾似道的卖国请求。

于是,双方议和成功,忽必烈一面声言进攻临安,留大将拔突儿等帅诸军继续围鄂。

一面于率军北返,开始了争夺蒙古汗位的斗争。

南宋方面,忽必烈的撤军,使南宋摆脱了一场近似亡国的危机。

作为总指挥的贾似道班师回朝,只字不提议和的事情,上表大奏凯歌,宋理宗激动地直夸这个小舅子会办事,亲自在临安城外等候迎接。

蒙古趣史346.贾似道

蒙古趣史346.贾似道

蒙古趣史346.贾似道这时候,猛人高达再次展现他的神威。

他身先士卒,带着手下奋力抗击,并组织人力修城墙,随破随修,使蒙古军不得入。

为防止蒙古军出别的花样,贾似道命宋军沿着城墙内壁建造木栅,形成夹城。

这样,即使蒙古人攻破城墙,也会受到第二层的阻挠仅一夜时间,环城木栅全部竣工。

忽必烈听说后,暗暗点头:南宋,还是有很多人才的,尤其是这个贾似道。

他不由发出感慨:如果贾似道能为我所用,该多好啊!等等,你怎么能对贾似道有这样的评价啊?要知道,这厮可是史书中的大奸臣!但是,请大家也要相信,一代雄主忽必烈,看人的眼光是不会错的。

历史是复杂的,人性是复杂的。

我们绝不能非黑即白地去解读历史。

在历史上,很多人都有着多面性,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坏人。

比如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比如贪可敌国的和珅。

他们坏不假,但是他们也很有能力。

这种人的上位,绝对是靠着自己的能力;同时,他们在满足自己的贪婪时,也确实办了很多漂亮事。

这和杨国忠这种废柴是没有可比性的。

关键就是,任用他们的领导,能否发挥他们的才干,扼制他们的贪欲。

这就是所谓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对于贾似道,我觉得不应该用奸臣来形容,而是用权臣来称呼。

所谓权臣,。

指掌握国家军政大权、权倾朝野、甚至可以威胁统治者的大臣。

比如霍光,比如曹操,比如多尔衮……他们有着很多恶行,甚至令人不齿,但是,他们没有一个是废物。

一个废物,是做不了权臣的。

只有能臣才可以。

而忽必烈,足够驾驭这种能臣。

也许,贾似道在忽必烈手下做事,在历史上可能会是另外一副漠样。

要知道,贾似道可是出身革命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名抗金英雄,有胆识有谋略,曾任京湖制置使。

不过在贾似道11岁的时候,就不在了。

25岁的时候,贾似道考中进士,而他的姐姐已经贵为宋理宗的贵妃了。

您可以说他是靠着裙带关系。

但是,他能考中进士,绝对是凭借自己的本事。

能考中进士的人,绝对不是一般人。

所以,有个当官的老爹,和一个贵妃姐姐,只能给他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平台。

南宋末代权臣贾似道:有道还是无道?鄂州保卫战中的历史谜团

南宋末代权臣贾似道:有道还是无道?鄂州保卫战中的历史谜团

南宋末代权臣贾似道:有道还是无道?鄂州保卫战中的历史谜团阅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前朝史均为后朝著,所以,看历史,也并非非黑即白。

历史画卷中,也应该是活生生的人物。

南宋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九月初三日。

蒙古国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忽必烈率师渡江,登上阳逻堡北,至此大军已达鄂州(今武昌)防区。

忽必烈俯瞰大江,但见烟波浩渺中,江北有武湖,湖东岸阳逻堡,南岸浒黄川。

江中宋军以大船扼守渡口,陈兵10万,战船2000,阵容严整。

拿下阳逻堡,强渡大江,即可围攻鄂州城,鄂州乃长江中下游门户,得鄂州,便可顺江而下,南宋可亡矣!这正是蒙军的战略,忽必烈命连夜准备船只。

初四晨,风雨如晦,蒙古诸将建言此时不宜渡江,忽必烈怒,下令分兵三道强攻。

忽必烈手下猛将董文炳率敢死队百余人,首冲其前,擂鼓急进,竟直达南南岸,元军竞相争渡,大败宋军;大将张荣实率军乘轻舟鏖战于北岸,宋将吕文信战死;水军万户解诚部将朱国宝,率兵与宋军战于中流,来回17战,夺宋船千余艘。

三道军队皆胜,蒙古军遂迅速渡江。

董文炳派其弟董文用轻舟渡江向忽必烈报捷,忽必烈闻报大喜,传令全军围攻鄂州城。

鄂州之战开始。

此时的鄂州,只有都统权州事张胜主持防务,兵力空虚,形势甚是危急。

蒙古国此番进攻南宋,意在一举灭之,进而统一中原。

彼时的蒙古大军,可谓是世界上最强的一部军事机器,其征伐战图横跨欧亚大陆,铁骑到处,无不臣服。

蒙古国在灭金之后,于南宋宝祐六年,蒙哥汗八年(1258年)二月,蒙古大汗蒙哥发动此次战争,以衅彻底征服南宋。

蒙哥率西路军亲征四川,宗王塔察儿率东路军攻荆山(今安徽怀远西南),后塔察儿攻宋不利,蒙哥这才改命由其弟忽必烈领东路军。

蒙哥的设想是在踏平川蜀后,忽必烈攻下鄂州,在此会师,然后直趋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

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七月,蒙哥大汗在钓鱼城之战中为宋军飞矢所伤,死于钓鱼山,消息传至忽必烈,疑为宋军扰乱军心之计,不信,忽必烈继续进攻。

贾似道与鄂州之战

贾似道与鄂州之战

贾似道与鄂州之战
何忠礼;郑瑾
【期刊名称】《中华文史论丛》
【年(卷),期】2005(000)079
【摘要】发生於南宋理宗开发元年(1259)秋冬间的宋蒙鄂州之战,是关系到南宋生死存亡的一场重要战役,指挥入侵的蒙古军最高将领是蒙哥汗之弟、总领漠南漠地军团庶事忽必烈,直接领导鄂州保衙战的南宋最高军政长官则为贾似道。

【总页数】20页(P267-286)
【作者】何忠礼;郑瑾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历史系博士生;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291
【相关文献】
1.抗美援朝:正义之战·扬威之战·固基之战 [J], 曹普
2.“蟋蟀宰相”贾似道 [J], 晏建怀
3.种族之战?文化之战?经典之战?——从丽塔·达夫与海伦·文德勒的论战说起 [J], 王卓
4.抗美援朝:正义之战立威之战止战之战 [J], 梅兴无
5.简析宋蒙鄂州之战与“鄂州和议” [J], 屈超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李世民巧施疑兵计古代名人故事

李世民巧施疑兵计古代名人故事

李世民巧施疑兵计古代名人故事
李世民巧施疑兵计古代名人故事
隋朝末年,隋炀帝为了炫耀武功,寻欢作乐,经常兴师动众,远出巡游。

有一次,他北巡雁门关(今山西代县),路上忽然遇到一大队突厥兵。

隋朝将士毫无准备,仓促应战,结果一触即溃,不得不退回关内。

突厥兵乘胜追击,把雁门关团团围住,形势十分危急。

隋炀帝是个胆小鬼,这下子可慌了手脚,连忙下令全国发兵,火速救援。

几天之后,屯卫将军云定兴率领援兵赶到了。

他站在高处,看到突厥兵铺山盖野,把雁门关围得像铁桶一般,心急如焚,当即准备挥兵奋击。

谁知刚要传令,帐下一位英姿飒爽的小将军站了出来,连声说:“不可硬拼!不可硬拼!”
云定兴定睛一看,原来这位小将军是唐公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

他奇怪地问:“火速出击,有何不可?”
李世民一板一眼地答道:“突厥所以敢兴兵深入我境围攻天子,必定是以为我国仓促之间不能赴援。

我们最好多设旗鼓为疑兵,使他们不知我们底细。

白天,遍插旌旗于各个山头,数十里不绝;夜间则鸣钲击鼓,虚张声势。

突厥一定以为我们来了许多救兵,自然会望风逃去。

不然,敌众我寡,而且彼是骑兵,我多是步兵。

他们若全军来战,我们必然抵挡不住,不但不能救天子于重围之中,还白白送了性命。


云将军听了,连连点头说:“好,好!这是一条疑兵计,今日正用得着哩!”当下依计行事。

这一招还真灵。

突厥兵果然以为隋朝援军大至,仓惶解围自去了。

事后,云定兴对只有十六岁的李世民倍加赞赏。

他当着许多将士的面说:“李将军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见识,将来必有一番作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月 上 旬 罢 免 丁 大 全 ,任 吴 潜 为 宰 相,并在现地任贾似道为最高指挥官,整顿 防卫体制。当时鄂州城死伤 13000 人,交战 相当激烈。战争进入了对峙状态— ——蒙古 军无法快速攻略鄂州,而同时忽必烈之妃 鸿吉里氏又派人送来急报,请他为继承汗 位而尽快返归。于是忽必烈利用贾似道派
的认识,但这只是少数人的意见,绝大多数 人都容忍了贾似道的欺瞒和专权,度过了 偷安十年的战争间歇期。
关于第三次宋蒙战争,蒙古方面制定的 战略,据《元史新编》卷四《宪宗本纪》载:
(宪宗八年)二月,诏,兀良合台,引交、 广 兵 ,北 还 ,会 攻 鄂 …… 帝 自 将 伐 宋 …… 四 月 ,驻 跸 六 盘 山 ,议 由 蜀 攻 其 上 游 。 先 命 张 柔从忽必烈攻鄂州,命塔查尔攻荆山,以分 宋兵力。
贾似道的对蒙防卫构想
寺地 遵
导论
本文是 2006 年 12 月发表的《南宋末期 对蒙防卫构想的推移》(《广岛东洋史学报》 第 11 号)一文的续编。前文描绘了 1230— 1250 年代对蒙防卫战略中南宋内部的政治 斗争和权力斗争,而本文所要讨论的则是 1260—1270 年代的情况。即围绕南宋最末 期对蒙防卫构想的变化,以权臣贾似道及其 麾下在宋蒙边境对抗中的活动为纬线,试图 对南宋亡国的过程做一总的描绘。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自 1234 年以来 已经历过三次宋蒙全面战争的南宋时人谢 枋得,曾对 1260 年以后的大局有这样的预 见,“兵必至,国必亡”。① 在这种情况下, 当时的专权者贾似道,对国家面临的最为 严重的问题,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具体有 什么样的防卫构想,而这种防卫构想在宋 蒙战争中又是如何受到挫败的。本文的主 旨就是追踪这一系列的问题。
其次,南下军。皇弟忽必烈指挥军队于 1258 年 从 内 蒙 古 开 平 出 发 ,经 由 河 北 邢 州、河南相州、濮州,在 1259 年 8 月中旬渡 过淮河,于八月末到达长江北岸。九月初 一日,忽必烈接到宗王穆哥的信件,告知蒙 哥汗的死讯,并请求他为准备继承汗位而 紧急北还。忽必烈却与部将道:“吾奉命南 来,岂可无功遽还。”⑧ 表明了自己的决 意。初四日成功渡江,向鄂州进发,由此开 始了此后百余日的鄂州死战。这次鄂州攻 防战正是第三次宋蒙战争的焦点,“进围鄂 州,中外大震”(《续 资 治 通 鉴》卷 一 七 五 , 开庆元年九月条,下文中本书简称为 《续 鉴》),给南宋政权以沉重打击。当时的宰 相丁大全,“蒙古侵轶日甚,右丞相丁大全 匿不以闻”。(同上书,同年十月辛未条)理 宗又“诏诸路出师以御蒙古。出内库银币 犒 师 ,前 后 出 缗 钱 七 千 七 百 万 ,银 、帛 各 一 百 六 万 两 、匹 ”(同 上 书 ,同 年 九 月 丁 卯 条),其 后“ 边 报 日 急 ,临 安 团 结 义 勇 ,招 募 新兵,增筑平 江 、绍 兴 、庆 元 城 堡 ,朝 野 震 恐。内侍董宋臣请帝迁都四明以避锋镝”, 陷入狼狈周章之境。
开始沿汉水、长江拉开战线,最终攻陷并占 领行都临安,实质性地瓦解了南宋政权。第 六次战争是攻陷南宋首都后对南宋残部的 清理战争,元军渐次击溃了据守在福建、江 西等地继续进行抵抗的南宋残余军事势 力,最后在广东歼灭了据处崖山的南宋皇 位继承者及其拥立势力。
根据如上的战争分期,笔者前文论述 的主要是与第一次、第二次战争相关的内 容,而本文则主要讨论第三次、第四次战争 期间的情况。
战争局势的转折发生在第四次战争的 最末期。襄阳守将吕文焕在坚守 6 年以后, 最终向元军投降。接着在第五次战争中,作 为元军的前锋,吕文焕对据守各地的吕氏 亲缘者不断进行劝降工作。⑥ 复州、鄂州、 黄 州 、蕲 州 、江 州 、南 康 军 、六 安 军 、太 平 州、建 康 府 、临 江 军 、饶 州 、滁 州 等 长 江 主
似道的“误国”,事实上应称作“亡国”。专权 到底是怎样导致亡国的呢?恕我寡闻,笔者 至今尚未看到过相关的论述。从总体上来 看,对于贾似道的历史学上的研究还是很缺 乏的,而且几乎没有学者对他的对蒙防卫构 想作过专门的分析与考察。② 因此,拙文旨 在抛砖引玉,期望能对南宋末期的政治史研 究有所补益。
另外,在此处的导论中,笔者要提出一 个建议和一个问题,而这个建议和问题对于 本文的论述是很重要的。一个建议是,将整 个南宋与蒙古(元)战争划分为几个时期。从 1234 年开始至 1279 年结束,几乎持续了半 个世纪的南宋与蒙古(元)的战争,如果只是 以“一阵狂风暴雨”(翦伯赞)③ 之类的解释 来 加 以 简 单 的 概 括 , 而 对 战 争 的 目 的 、背 景、历史意义等方面都不够重视,这样的研 究恐怕并不完善。而正是这种态度,恐怕就 是导致对南宋末期政治史研究比较贫乏的 原因之一。在此,笔者为了论述的需要,将 南宋与蒙古(元)的战争姑且划分为以下六 个 时 期 。④ 当然,在前后两个时期的中间时 段,在主要会战区以外,还有许多小的局部 性争斗。另外要说明的是,这些时期的划分, 主要是根据南宋方面的情况。
同九年(1273)二月。襄阳保卫战。 第五次战争:咸淳十年(1274)九 月 至
德祐二年(1276)三月。长江、临安保卫战。 第六次战争:景炎元年(1276)九月至祥
兴二年(1279)二月。闽、赣、粤战争。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次战争是南宋唯
一一次主动性进攻战争。金灭亡后,河南 处于权力的真空状态,南宋打着恢复故土 的旗号主动进行这次战争,但以惨败而告 终。此后的每一次战争,主动权都掌握在 蒙元一方。第二次战争发生在蒙古太宗、 定宗时期。当时,阔端军、塔海军攻略四 川,阔出军 、口 温 不 花 军 侵 入 京 西 、荆 湖 , 蔡 罕 军 、张 柔 军 、史 天 泽 军 连 年 进 攻 淮 南 , 数军并发,使南宋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不 过 ,由 于 孟 珙(蜀 、京 湖)、杜 杲(两 淮)等 人 的努力防卫,蒙古人所期待的目的— ——攻 下南宋,最终失败了。而史嵩之的对蒙防 卫体制就是在第二次战争过程中形成的, 关 于 这 方 面 的 内 容 ,在 笔 者 前 稿(2006)中 已有详尽论述。
28
寺地 遵
要防卫据点的 12 府州军相继降元。这种现 象与稍后一段时期内南宋官僚、士大夫阶 层中大量的叛离共同作用,导致南宋政权 分崩离析。如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南宋 的亡国是军事败北和政治失败综合作用的 结果,其最大的特质便是这种急速推进的 双重失败的构造。
江南的主要城市———各个军事据点相 继归服于蒙古 (元),表明了贾似道的政 治、国家统合力的完全破产,或者更直接 地说,是他对蒙防卫构想的破产。那么,贾 似道的专权是怎样导致对蒙战争的总失 败、军事和政治的总崩溃的呢?笔者认为 这个问题可以单独提出来,作为贾似道研 究的一个专门课题。关于南宋末期政治史 研究、贾似道专权论的观点中,几乎还没有 学者从上述角度来进行探讨。因此,关于 这一问题,笔者将提出若干陋见,并结合 南宋末期政治史的构成一起阐述,希望得 到诸位学者的批评指正。
第三次战争发生于宪宗 (蒙哥汗)时 期。蒙古最初的战略是,蒙哥汗亲自率军 进攻四川方面,其弟忽必烈军攻击鄂州, 兀 良 合 台 军 则 向 广 西 、湖 南 、江 西 进 攻 ,三 军最终在鄂州会合,一鼓作气攻陷行都临 安。然而,1259 年 7 月,蒙哥汗在合州战 亡,使蒙古军遭到沉重打击,征服南宋的目 的自然无法达到。第四次战争前后持续了 6 年,是围绕着汉水上游最重要的军事据 点襄阳、樊城双子城的攻防战。当时忽必 烈已即位,建立了大元帝国,因此这次战 争 可 以 说 是 忽 必 烈·世 祖 的 战 争 。 第 五 次 战争中,元方面延续从前的战略,从襄阳
现在我们来看三军的具体行进过程。 首先,蒙哥汗军在宪宗八年(宋宝祐六 年,1258)四月,在甘肃六盘山集结了 4 万军 队,号称 10 万,分三路开始出军。翌年正月 布阵于合州钓鱼城下,意图攻略南宋在四川 的军事和行政根据地重庆。南宋守将王 坚— ——孟珙、余玠麾下的部将— ——指挥下的 南宋军队奋力抗战。蒙古军未能攻下钓鱼 城,而蒙哥汗也于当年七月阵亡,因此这支 南宋征服军的主力军队就在九月北还了。 同时,蒙古的其他军队则在重庆下游 的要地———涪州兰市架设浮梁,以隔绝南 宋的重庆救援军队,实行与合州攻击军一 起夹攻重庆的战略。1259 年 5 月下旬,南 宋罢免了无能的蒲择之,任命吕文德为四 川制置使兼知重庆府,率舟师万艘溯江而 上 ,前 来 救 援 重 庆 。 接 着 ,曹 世 雄 、刘 整 等 人又破坏了浮梁。六月初一日,吕文德的军
本文特别要提出的是围绕南宋亡国过 程的特异性及与之相关课题的探讨。南宋 的灭亡并非由于国家的内乱或民众的反 乱,而是由于外在势力—— —蒙古军的压力 和破坏。在经历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蒙古军 的强压后,南宋最终未能抵挡住其进攻而 走向灭亡。这种情况,在中国历代王朝的兴 亡史中是相当罕见的,甚至可以说是一个 特例。然而,如果将南宋的崩溃仅仅归结为 蒙古“狂风暴雨”式的强压,也是有欠缺的。 从第四次战争— ——襄阳攻防战以后,第五 次和第六次战争中,每当南宋在对蒙古 (元)的 军 事 作 战 败 北 的 同 时 ,国 内 都 有 向 蒙 古(元)归 服 和 投 降 的 呼 声 ,而 这 也 可 以 看作南宋对蒙古(元)政治上的败北。蒙古 武 将 阿 里 海 牙 在 战 后 回 忆 当 时 的 情 况 ,曾 说 过 :“ 大 率 以 口 舌 降 之 , 未 尝 专 事 杀 戮。”⑤ 根据史料记载,在忽必烈的命令下, 荆南、淮西、江西、广西、海南岛等地的 54 州,都是兵不血刃地被平定。
贾似道的对蒙防卫构想
29
队进入重庆,救援成功。接着吕文德军向 合州进攻,蒙古军史天泽撤退而去。这次 胜利是以后吕文德成为南宋最大的边境军 事势力的起点。如此,第三次宋蒙战争中, 蒙哥汗直辖的军队很早就军仪不存地撤离 了战场。这一事件意义相当重大,可是当 时的南宋中央政权却非常奇怪地对此未作 出应有的评价。
第一次战争:端 平 元 年(1234)六 月 至 八月。收复三京(河南)的战争。
第二次战争:端 平 二 年(1235)六 月 至 淳祐八年(1248)三月。四川、荆湖、两淮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