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歌》第二课时教案
《长江之歌》教案
《长江之歌》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长度、流域面积等。
培养学生对长江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长江的地理位置、长度、流域面积等基本信息。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长江的美丽景色和生态环境。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美丽景色和生态环境。
学生分享他们对长江的印象和保护意识。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长江的基本了解程度。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对长江保护意识的表达。
第二章:长江的起源与演变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培养学生对长江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2.2 教学内容介绍长江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包括长江的形成、发展、变迁等。
通过图片和地图展示长江的演变过程。
2.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演变过程。
学生分组讨论长江的演变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长江演变过程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对长江历史的理解。
第三章:长江的地理特征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的地理特征,包括流域、地形、气候等。
培养学生对长江地理环境的兴趣和理解。
3.2 教学内容介绍长江的流域、地形、气候等地理特征。
通过图片和地图展示长江的地理特征。
3.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地理特征。
学生分组讨论长江地理特征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长江地理特征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对长江地理环境的兴趣。
第四章:长江的生物多样性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的生物多样性,包括鱼类、鸟类、植物等。
培养学生对长江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4.2 教学内容介绍长江的鱼类、鸟类、植物等生物多样性。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长江的生物多样性。
4.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生物多样性。
学生分享他们对长江生物多样性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长江之歌教案
长江之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点及对中国的重要性。
2.掌握《长江之歌》的歌词并能正确演唱。
3.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1.长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
2.《长江之歌》的歌词欣赏和演唱。
三、教学重点1.学习长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
2.掌握《长江之歌》的歌词。
四、教学难点1.理解长江对中国的重要性。
2.表达长江的地貌特点和美丽景色。
五、教学方法1.听说结合法。
通过听教师介绍和观看相关视频,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
2.合作学习法。
学生合作学习《长江之歌》的歌词,互相帮助和纠正。
3.音乐表演法。
让学生对《长江之歌》进行表演,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六、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教师通过播放相关视频介绍长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引发学生对长江的兴趣和好奇。
Step 2 学习《长江之歌》的歌词1.教师分段教授《长江之歌》的歌词,学生跟读。
2.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释歌词的含义,让学生理解歌曲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Step 3 合作学习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段歌词。
2.小组内学生相互帮助,互相纠正发音和表达,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自己负责的歌词段落。
3.小组笔记分享,让每个小组的学生互相演唱自己学习的歌词段落。
Step 4 音乐表演1.组织学生进行整体表演,让学生通过音乐表演展现出歌词中描述的景色和情感。
2.教师给予学生合适的指导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个人特长和创造力。
七、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对长江的认知和了解,并与预期目标对比,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2.观察学生对《长江之歌》的歌词理解和演唱表现,评估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八、教学拓展1.引导学生了解长江沿线的名胜古迹和文化,拓宽学生的地理和历史知识。
2.通过阅读有关长江的文章和资料,进一步了解长江的重要性和保护。
九、课堂作业1.整理学习笔记,将学习到的长江知识和《长江之歌》的歌词整理成小册子。
2.准备一份长江的图片资料,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给同学们。
长江之歌教案 (2)
长江之歌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以《长江之歌》为教学内容,针对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要求进行设计。
通过了解和学习《长江之歌》,培养学生对祖国河流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同时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唱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长江之歌》的背景和创作意义;•掌握《长江之歌》的曲调和歌词;•理解曲调中的音高、节奏的变化;•学习合唱技巧,掌握合唱的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合唱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沟通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河流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提倡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长江之歌》的歌词和曲调;•培养合唱技巧,掌握合唱的基本要求。
2.教学难点:•理解曲调中的音高、节奏的变化;•融入情感表达,使合唱更富有感染力。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教学音乐录音或视频资源3.合唱指挥棒(可选)4.乐器伴奏(可选)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长江之歌》的音乐视频,让学生感受到长江的雄浑壮美。
2.歌曲导入•引导学生聆听《长江之歌》的旋律,让学生跟随节奏轻声跟唱歌词。
3.歌曲学习•师生共同学习《长江之歌》的歌词和曲调,逐句逐节教学,并进行反复唱练。
•引导学生对歌曲中的高低音、快慢节奏的变化进行分析和理解。
4.合唱练习•引导学生分成不同的声部,进行合唱练习。
老师可使用合唱指挥棒进行指挥,或由学生自行分工指挥。
5.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长江的热爱和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可以让学生进行情感分享,或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表达情感。
6.合唱演出•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安排学生在学校或其他场所进行《长江之歌》的合唱演出。
可邀请其他班级或家长加入观看。
六、教学评价1.自我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准确掌握《长江之歌》的歌词和曲调;•学生对歌曲的情感表达是否准确和有感染力;•学生能否按要求进行合唱演出。
长江之歌 教案(6篇)
长江之歌教案(6篇)《长江之歌》教学设计篇一一、课前准备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长江的知识,搜集有关长江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等,有条件的可播放《话说长江》光碟,听一听、学一学歌曲《长江之歌》和《我的中国心》。
二、导入播放《长江之歌》录音磁带或者碟片,如无条件教师则引导学生回忆《长江之歌》。
初步感受长江的宏伟气势。
引导学生自由地说说自己心中最强烈的想法是什么,最想对长江说些什么。
三、初读感悟,小组交流自由地读一读这首歌词,把生字新词圈出来,多读几遍,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画上问号,勾画出体会最深的句子,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和同桌或在小组里交流交流,体会母亲河怀抱的博大和宽广。
四、细读体会,全班交流再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需要在全班交流的,讨论全组认为最深的感受,做上记号,然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感受。
提出小组内未能解决的问题,全班讨论。
五、品读探究,升华情感咱们仔细看看这首歌词,它用第二人称,写来十分亲切,大家体会体会。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边读边想象长江是我们所深深依恋的母亲河,她就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站在我们的身旁,它更是一位坚强有力的母亲,给我们力量。
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第二人称的好处。
重点读以下句子——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有条件的班级,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播放这几句歌词的碟片,引导学生随着旋律练习朗诵这几句。
条件不具备的班级,学生自己练习品读这几句。
教师激情导语:你听到长江惊涛拍岸的声音了吗?你看到长江正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了吗?让我们再来听听这首让人回肠荡气的歌曲。
播放全首歌曲。
学生自由地跟唱,自由地练习朗诵全诗。
六、尝试背诵,丰富积累想进一步走进母亲河的怀抱吗?想把长江的涛声听得更清楚吗?咱们来试着背诵这首诗歌吧!学生自由练习背诵。
体会长江所蕴含着的深刻的民族情怀。
(六年级语文教案)长江之歌教案(第二课时)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一、齐读两节最后 4 行诗句二、细读第一节,理解诗意1、思虑:该以如何的语气读第一节?自由朗诵第一节。
2、指名朗诵第一节,同学评论。
3、四人小组议论各自读懂之处。
4、出示:“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范;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派。
” 思虑:( 1)“你”指谁?为何用第二人称?(2)“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说了然什么?长江的起源地、入海口分别是哪儿?(3)“春潮是你的风范”“惊涛是你的气派”让你懂得了什么?5、议论、沟通(1)第二人称显得和蔼(2)起源于唐古拉山,入海口是东海。
(3)长江充满活力,气吞山河。
6 、你从这节哪里感觉到了长江“无量的源泉”、“母亲的情怀”?师: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流向祖国的最东部,说明她是无量的源泉。
长江像母亲同样“培育各族子女”,又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峰海洋挽在胸前,让它们密切联系在一同,永不分别,说明她有母亲的情怀。
7、练读第一节⑴指导朗诵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照读,领会长江的雄伟气概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⑵“你用贞洁的清流,浇灌花的领土”:母爱是贞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同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应如何读好它?小结:第一节主要从地理特色的角度描绘长江,颂扬长江一落千丈,滋润两岸的气派。
人们生活在江边,全部都靠他。
此刻,开发、利用长江,他给了我们无量的资源,因此说长江是无量的源泉,有母亲的情怀。
这首抒怀诗,诗人用高度的艺术归纳,采纳形象、凝练的语言,尽情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
长江好像黄河同样,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我们赖以生计的母亲河。
三、细读第二节,理解诗意1、各自有感情朗诵第二节2、四人小组议论各自读懂之处。
3、出示:“你从太古走来,巨浪荡涤着灰尘;你向将来走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 思虑:①你从“你从太古走来” “你向将来走去”中理解了什么?②“巨浪荡涤着灰尘”中的“灰尘”指什么?③你从“涛声回荡在天外”中领会到什么 ?4、议论、沟通①“太古”是指遥远的古代,长江从太古走来,向将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久不会暂停,因此说它是无量的源泉。
《长江之歌》教案
《长江之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歌曲《长江之歌》的创作背景和歌词内涵。
2.培养学生对我国母亲河——长江的热爱之情。
3.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二、教学重点1.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歌词的理解和表达。
三、教学难点1.歌曲的高音部分。
2.歌词中的难点词汇。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钢琴或音响设备。
3.歌谱。
五、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长江之歌》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引导学生分享对长江的了解和印象。
2.歌曲分析(1)介绍歌曲背景: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歌曲以赞美长江为主题。
(2)分析歌曲结构:歌曲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序曲、赞美、倾诉和展望。
(3)讲解歌曲旋律和节奏特点。
3.歌词学习(1)逐句讲解歌词,让学生理解歌词的内涵。
(2)重点解释歌词中的难点词汇,如“澎湃”、“浩荡”等。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歌词的理解。
4.歌唱技巧指导(1)讲解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2)示范歌曲的高音部分,引导学生模仿。
(3)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5.歌曲演唱(1)全体学生齐唱歌曲,感受集体合作的力量。
(2)分组演唱,展示个人风采。
(3)邀请部分学生进行独唱,展示歌唱才华。
(1)引导学生分享学习《长江之歌》的感受。
(3)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环保,保护母亲河。
六、课后作业1.课下练习演唱《长江之歌》,提高歌唱技巧。
2.深入了解长江的相关知识,为下一节课分享做准备。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长江之歌》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母亲河有了更深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对长江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但在歌曲的高音部分,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辅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1.歌曲的高音部分难点:学生往往在尝试高音时,会出现音准偏差或嗓音紧张。
补充:教师演示:“同学们,唱高音的时候,要注意喉咙要放松,就像轻轻地吹气球的感觉。
课文《长江之歌》教案
课文《长江之歌》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长江之歌》。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长江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
(3)学会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长江这一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和写作。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化内涵。
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和写作。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长江之歌》的文本。
2. 与长江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长江的壮丽景色,引导学生关注长江。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长江的了解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学生自主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3. 理解课文:(1)学生分享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长江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
4. 表达与写作:(1)学生分组讨论,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描述长江的景色和特点。
(2)学生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互相评价和交流。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长江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2)学生分组创作与长江相关的短文或绘画,展示他们对长江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写作等环节,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语言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表达和写作环节的运用词语和句式的准确性、流畅性。
3. 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讨论,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音乐教案长江之歌音乐教案
音乐教案长江之歌音乐教案教案一:《长江之歌》音乐教案(初中)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长江之歌》,是一首中国民歌,具有中国特色。
通过学习该歌曲,可以了解到中国美丽的河流长江,以及长江流域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
同时,通过合唱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协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演唱《长江之歌》,准确把握音准和节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唱表演,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中国的河流长江和长江流域的文化,培养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长江之歌》,把握音准和节奏。
2. 教学难点:合唱时的协调与合作。
四、教学准备幻灯片、录音机、合唱指挥棒、乐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放一段关于长江的背景音乐,激发学生对长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歌曲,掌握音准和节奏教师开始教唱《长江之歌》,逐句教唱。
注意引导学生把握好音准和节奏。
3. 分组排练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学生担任指挥,负责统一节奏和指导其他成员。
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学生进行小组合唱排练。
4. 合唱排练每个小组排练完毕后,全班进行合唱排练。
指导学生注意与其他小组的协调和合作。
5. 合唱表演经过几次排练后,学生们准备好了合唱表演。
可以选择校内外的场合进行表演,展示自己的成果。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学会了演唱《长江之歌》,并且成功进行了合唱表演。
通过合唱表演,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在以后的音乐学习中,还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学唱其他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
课文《长江之歌》教案
《长江之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长江之歌》。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长江”、“源头”、“流域”等。
(3)了解长江的地理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长江这一伟大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
(2)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长江之歌》。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了解长江的地理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与运用。
(2)对长江地理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的深入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图片展示:展示长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长江的壮丽景色。
(2)歌曲欣赏:播放《长江之歌》歌曲,激发学生对长江的兴趣。
2. 课文学习:(1)朗读课文:学生跟读课文,模仿语音语调。
(2)解释生词: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长江”、“源头”、“流域”等。
(3)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长江的理解和感受。
3. 深入学习:(1)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深入了解长江的地理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2)分享成果:各小组向全班展示研究成果,互相交流。
四、课堂小结:1. 回顾课文内容,总结长江的地理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2. 强调学生对长江的敬畏之情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五、作业布置:1. 抄写并背诵课文《长江之歌》。
2. 编写一篇关于长江的短文,可以是介绍长江的地理特点、历史文化背景或者个人对长江的感受。
3. 调查身边人对长江的了解和认识,收集不同人的观点和感受。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长江景观,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长江之歌》优秀公开课教案设计
《长江之歌》优秀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之歌》的背景和意义。
激发学生对长江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播放《长江之歌》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其美妙。
教师介绍长江的基本情况和这首歌的创作背景。
1.3 教学活动观看《长江之歌》音乐视频,感受歌曲的美感。
教师通过图片和PPT介绍长江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
学生分享对长江的了解和感受。
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观看视频和听讲解时的兴趣和参与度。
学生对长江相关问题的回答和分享。
第二章:歌曲学唱2.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长江之歌》的歌词和旋律。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2 教学内容教师教授《长江之歌》的歌词和旋律。
学生跟唱并练习合唱。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的音准和节奏。
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展示所学歌曲,给予鼓励和反馈。
2.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学唱过程中的音准和节奏掌握情况。
学生展示时的表现和团队协作效果。
第三章:长江文化探索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流域的文化特点和历史。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探索精神。
3.2 教学内容教师通过PPT和故事介绍长江流域的文化特点和历史。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长江流域的文化特点和历史。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长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给予鼓励和反馈。
3.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对长江文化的理解程度。
学生展示和分享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第四章:长江保护意识培养让学生了解长江的生态环境现状和保护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4.2 教学内容教师通过PPT和案例介绍长江的生态环境现状和保护措施。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行动计划制定。
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生态环境现状和保护重要性。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制定保护长江的行动计划。
学生展示行动计划并分享环保行动经验。
4.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对环保问题的思考深度。
《长江之歌》教案(精选3篇)
《长江之歌》教案《长江之歌》教案(精选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长江之歌》教案(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江之歌》教案1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唱《长江之歌》,能以赞颂、赞美的情感背唱歌曲,知道影视音乐的概念、表现形式和内容分类。
2、过程与方法:聆听、演唱《长江之歌》,感受、体验影视主题歌或插曲在影视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感受、体验影视音乐中,喜欢影视音乐并产生继续学习和了解的愿望。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能以赞颂、赞美的情感演唱歌曲《长江之歌》。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电视剧《西游记》的场景音乐;《猪八戒背媳妇》、电视纪录片《长江之歌》等影视音乐片段。
(1)要求:同学们认真聆听,会唱的跟着哼唱。
(2)问题:这些音乐属于哪个艺术门类?(3)交流:影视音乐。
2、了解影视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分类。
(1)提问:什么是影视音乐?它包括哪些内容?(2)交流:影视音乐就是电影、电视剧中的配乐和歌曲。
歌曲包括主题歌和插曲;配乐包括主题音乐和场景音乐。
3、教师简介《长江之歌》的有关内容。
二、学唱歌曲(一)教师播放音乐《长江之歌》,学生聆听。
思考:歌曲给你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它分为几段?交流:歌曲给人以雄伟、开阔、激昂、庄严、抒情、赞美……的感觉。
(二)全体学生有感情朗诵歌词。
(三)学唱旋律1、学生跟着教师的琴声用“啦”唱第一乐段的旋律。
(1)了解旋律的基本特点。
问题:请大家观察曲谱的旋律和节奏有哪些特点?交流:四个乐句都是弱起进入。
(2)、学生用充满激情和赞颂的声音唱旋律。
2、学唱第二段旋律(1)教师播放第二乐句旋律音乐,学生用“啦”跟唱。
提问:这段音乐与第一段音乐有哪些不同?他给你的感受是什么?交流:附点音符比较多、音域比较宽广;前后两句给人亲切抒情和精神饱满的感觉。
《长江之歌》教案【】
《长江之歌》word版教案【可编辑】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长江的自然特点、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2)培养学生对长江的热爱之情,提高环保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长江的相关知识。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长江的美丽风光和生态资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长江的自然特点、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2)培养学生对长江的热爱之情,提高环保意识。
2. 教学难点:(1)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省份和注入的海洋。
(2)长江上游、中游、下游的地形地貌特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长江的知识。
(2)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长江的美丽风光和生态资源。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长江之歌》。
(2)搜集有关长江的图片、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长江之歌》歌曲,让学生感受长江的壮美。
(2)引导学生说出对长江的初步认识。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长江的自然特点、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2)学生分享搜集到的长江相关资料。
3. 课堂交流:(1)分组讨论: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省份和注入的海洋。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深入探讨:(1)探讨长江上游、中游、下游的地形地貌特点。
(2)分析长江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5. 总结提升:(1)让学生谈谈对长江的认识和感受。
(2)引导学生树立保护长江、珍惜资源的意识。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内容,绘制长江流域地图。
2. 写一篇关于长江的作文,表达自己对长江的热爱之情。
3. 调查身边人们对长江保护的认识和做法,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以及对于长江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课文《长江之歌》教案设计
《长江之歌》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长江之歌》。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
(3)掌握课文中描述长江的地理位置、特点和作用的相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会欣赏长江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文化,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长江之歌》。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
(3)掌握课文中描述长江的地理位置、特点和作用的相关知识。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对长江历史文化价值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长江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长江的壮丽景色。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长江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长江之歌》,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特点和作用。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的难点和重点内容进行讲解。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2)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点的练习和应用。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熟练程度。
2. 学生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长江的地理位置、特点和作用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课文《长江之歌》的文本。
2. 长江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与长江相关的背景资料或历史文化知识。
4. 课堂练习的相关题目和答案。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长江主题的绘画或摄影比赛,让学生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对长江的热爱和赞美。
诗歌《长江之歌》教案
诗歌《长江之歌》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诗歌《长江之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长江的伟大和美丽,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学生能够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长江的自然地理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教师介绍诗歌《长江之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2.2 诗歌内容分析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长江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长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简要介绍诗歌《长江之歌》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朗读诗歌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3 分析诗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3.4 讨论与分享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教师评估学生在朗读、讨论和分享中的表现和表达能力。
4.2 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诗歌鉴赏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深度和表达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诗歌创作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创造力和文学素养。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诗歌创作练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诗歌知识和技巧。
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特色的诗歌作品。
课文《长江之歌》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语文2. 课文名称:《长江之歌》3. 课时安排:2课时4. 年级:八年级5.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长江的雄伟壮观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把握课文节奏和情感。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长江的雄伟壮观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3) 分析课文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文相关背景资料,如长江的图片、视频等。
2.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长江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对长江的了解和印象,导入新课《长江之歌》。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4.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5.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重点解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6. 情感体验:学生齐读课文,体会长江的雄伟壮观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长江的重要性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四、课后作业1. 抄写课文,注意生字的写法和拼音。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长江的短文,可以谈谈自己对长江的感受或者介绍长江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气氛等,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江的壮丽景色,创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绘的世界。
课文《长江之歌》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课文《长江之歌》优秀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四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长江之歌》。
b. 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c.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2. 过程与方法:a. 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b. 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长江自然风光的理解和感受。
c. 通过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b.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课文《长江之歌》的正确朗读。
2. 课文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的理解。
3.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难点:1. 课文中有个别生僻字的认读和书写。
2. 对课文中所描述的长江自然风光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长江风光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欣赏。
2. 学生分享对长江的印象和感受。
二、学习课文(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认读和书写。
2. 教师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3. 学生讨论课文中描述的长江自然风光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三、小组合作(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讨论和合作。
2. 每个小组通过朗读、解释和展示的方式,分享对所选段落的理解和感受。
四、口语表达(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2.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练习口语表达。
第二课时一、复习(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学生分享对长江的理解和感受。
二、深入学习课文(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解释难懂的部分。
2. 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三、写作活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活动,要求学生以“我眼中的长江”为主题,进行想象写作。
《长江之歌》第二课时教案
《长江之歌》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诗句的品读,理解长江“是无穷的的源泉”,“有母亲的情怀”。
2、体会作者对长江的赞美之情,感悟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课件展示长江及三峡工程的幻灯片。
长江,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中华儿女无论走到哪里都以自己是长江儿女而自豪。
今天三峡工程的事实更将使长江母亲焕发新颜,为我们的明天创造无穷的力量。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长江之歌》2、自主学习:自学内容见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
“你用甘甜的乳汁……挽起高山大海”这一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理解“乳汁”“哺育”“臂膀”“挽起”等词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怀。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做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她就像母亲用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挽在胸前,让它们紧紧依偎在一起。
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内容见导学案中的“合作学习”部分4、课堂展示:展示一:组成员说说自己的疑惑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展示二:1、说说你对“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的理解与感悟。
2、你是怎样理解“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展示三:尝试脱稿朗诵。
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5、总结升华:播放歌曲《长江之歌》,学唱歌曲。
6、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第三题。
(2)课堂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长江之歌》第二课时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长江之歌》第二课时教案前言《长江之歌》是一首用音乐形式描述长江之美的歌曲,也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课文。
在第二课时中,我们将结合课文内容,带领学生了解这首歌曲,掌握字词、语言表达和艺术欣赏等方面的知识,加深对《长江之歌》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之歌》的基本内容和歌曲演唱者。
2.掌握文中重点单词和短语,如“荡涤”、“百川汇海”、“绮丽”等。
3.能够描述长江的地理位置、特点和重要作用。
4.加深感性认识,通过音乐欣赏,体验长江之美。
教学内容与步骤课前准备:播放《长江之歌》歌曲MV,让学生先进行感性的欣赏。
Step 1 课前导入1.让学生诵读《长江之歌》歌词,引导他们思考什么是长江,长江对我们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2.谈论歌词中的描述,如“百川汇海,浩浩荡荡”、“如丝、如画、如梭、如龙”,让学生从语言表达和感性认识两方面理解长江的美。
3.引导学生对比黄河、珠江和长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了解中国五大水系的分布和区别。
Step 2 难点突破1.分析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如“荡涤”、“绮丽”和“岷山”等,掌握它们的义项和用法,并适当加以拓展。
2.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地理分布和流域特点,如源头、河道、口岸等,通过视频和图片的方式直观感受长江的美。
Step 3 拓展延伸1.让学生了解《长江大合唱》的演唱者,了解他们的音乐履历和创作背景,增强音乐欣赏的感性认识。
2.了解《长江之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渊源,掌握其艺术特点和价值,了解作者执笔创作的初衷和用意。
Step 4 总结回顾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如:“长江真的很长啊,好像从没有走完过”、“长江这么美,难怪大家都喜欢它”等。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和音乐欣赏,深入感受并把握长江之美,加深在学生心中的印象。
2.教学难点主要体现在对长江地理特征的描述和深入理解,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使用图片和视频,直观呈现长江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之歌》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4、教育学生爱护母亲河,关注生存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赞美长江的什么品质及这样赞美的原因。
教具准备:《长江之歌》歌曲一、复习谈话导入。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课题是......(板书:长江之歌)有哪位同学来说说《长江之歌》这首抒情诗是哪部电视系列片的主题歌的歌词(生说:《话说长江》)我们一起把这歌名(也就是课题)齐读一遍,好吗?二、课题质疑,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1、读了课题,想提什么问题?你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弄明白哪些问题?2、学生质疑。
3、疏理问题,归纳以下三个有价值的问题:(1)赞美长江的什么?(宏伟、壮观);(2)为什么这样赞美?三、带着问题自读诗歌1、同学们带着你们刚才的疑问,同时认真思考这两个问题,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诗歌,(可以大声地读、默读、轻声读)。
在文中做好批注,你读懂了哪句诗,可以边写体会。
2、学生自由读诗歌。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把你读懂的诗句的体会和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本组的小组长发挥组长的职能,协调好本组成员积极交流)。
小组内成员能解决的,互相解疑,不能解决的,呆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
2、汇报。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你读懂的诗句或解决的问题向同学们汇报一下。
(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抓住三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1)赞美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这样赞美?(引导学生抓住长江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流去,流经全国十一省市,长江水源源不断,所以说她的源泉是无穷的)从文中的哪一句诗句理解到的?(你觉得该怎样读呢?指导朗读)。
(2)赞美长江有母亲的情杯。
(理解情怀)为什么这样说?你从哪些诗句体会到了这一点?(抓住用甘甜的乳汗......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比喻、拟人)"你"当作母亲。
甘甜的乳汗比作长江水。
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些诗句呢?指导朗读(感激和赞美之情)。
(3)赞美长江用磅薄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长江只是一条江流,水如何推动时代的局限呢?(请根据你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说说你的理解法与朗读。
a、长江三峡大坝的水电站,是全世界发电量最大的,电力发达,推动时代的发展。
b、货轮运输,带动经济的发展。
c、清水灌溉花的国土地,长江两岸的鱼米之乡,促进沿江两岸的农业发展。
d、哺育各族儿女,儿女们推动时代的发展。
长江的精神(默默奉献)影响着中华儿女们。
(4)你还读懂了哪些诗句,说说你的体会?(5)还有什么疑问,小组长汇报你们小组的疑难问题。
学习要善于思考,大胆质疑,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6)同学会发现这首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独特之处?a、反复的诗句,为什么反复?该怎样读这些诗句?b、押韵。
c、对应写:出示以下对应句子。
雪山走来东海奔支乳汁哺乳臂膀撑起无穷的源泉远古走来未来奔去清流灌溉力量推动母亲的胸怀2019--22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4、教育学生爱护母亲河,关注生存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赞美长江的什么品质及这样赞美的原因。
教具准备:《长江之歌》歌曲一、复习谈话导入。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课题是......(板书:长江之歌)有哪位同学来说说《长江之歌》这首抒情诗是哪部电视系列片的主题歌的歌词(生说:《话说长江》)我们一起把这歌名(也就是课题)齐读一遍,好吗?二、课题质疑,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1、读了课题,想提什么问题?你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弄明白哪些问题?2、学生质疑。
3、疏理问题,归纳以下三个有价值的问题:(1)赞美长江的什么?(宏伟、壮观);(2)为什么这样赞美?三、带着问题自读诗歌1、同学们带着你们刚才的疑问,同时认真思考这两个问题,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诗歌,(可以大声地读、默读、轻声读)。
在文中做好批注,你读懂了哪句诗,可以边写体会。
2、学生自由读诗歌。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把你读懂的诗句的体会和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本组的小组长发挥组长的职能,协调好本组成员积极交流)。
小组内成员能解决的,互相解疑,不能解决的,呆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
2、汇报。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你读懂的诗句或解决的问题向同学们汇报一下。
(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抓住三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1)赞美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这样赞美?(引导学生抓住长江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流去,流经全国十一省市,长江水源源不断,所以说她的源泉是无穷的)从文中的哪一句诗句理解到的?(你觉得该怎样读呢?指导朗读)。
(2)赞美长江有母亲的情杯。
(理解情怀)为什么这样说?你从哪些诗句体会到了这一点?(抓住用甘甜的乳汗......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比喻、拟人)"你"当作母亲。
甘甜的乳汗比作长江水。
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些诗句呢?指导朗读(感激和赞美之情)。
(3)赞美长江用磅薄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长江只是一条江流,水如何推动时代的局限呢?(请根据你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说说你的理解法与朗读。
a、长江三峡大坝的水电站,是全世界发电量最大的,电力发达,推动时代的发展。
b、货轮运输,带动经济的发展。
c、清水灌溉花的国土地,长江两岸的鱼米之乡,促进沿江两岸的农业发展。
d、哺育各族儿女,儿女们推动时代的发展。
长江的精神(默默奉献)影响着中华儿女们。
(4)你还读懂了哪些诗句,说说你的体会?(5)还有什么疑问,小组长汇报你们小组的疑难问题。
学习要善于思考,大胆质疑,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6)同学会发现这首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独特之处?a、反复的诗句,为什么反复?该怎样读这些诗句?b、押韵。
c、对应写:出示以下对应句子。
雪山走来东海奔支乳汁哺乳臂膀撑起无穷的源泉远古走来未来奔去清流灌溉力量推动母亲的胸怀2019--22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4、教育学生爱护母亲河,关注生存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赞美长江的什么品质及这样赞美的原因。
教具准备:《长江之歌》歌曲一、复习谈话导入。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课题是......(板书:长江之歌)有哪位同学来说说《长江之歌》这首抒情诗是哪部电视系列片的主题歌的歌词(生说:《话说长江》)我们一起把这歌名(也就是课题)齐读一遍,好吗?二、课题质疑,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1、读了课题,想提什么问题?你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弄明白哪些问题?2、学生质疑。
3、疏理问题,归纳以下三个有价值的问题:(1)赞美长江的什么?(宏伟、壮观);(2)为什么这样赞美?三、带着问题自读诗歌1、同学们带着你们刚才的疑问,同时认真思考这两个问题,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诗歌,(可以大声地读、默读、轻声读)。
在文中做好批注,你读懂了哪句诗,可以边写体会。
2、学生自由读诗歌。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把你读懂的诗句的体会和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本组的小组长发挥组长的职能,协调好本组成员积极交流)。
小组内成员能解决的,互相解疑,不能解决的,呆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
2、汇报。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你读懂的诗句或解决的问题向同学们汇报一下。
(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抓住三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1)赞美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这样赞美?(引导学生抓住长江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流去,流经全国十一省市,长江水源源不断,所以说她的源泉是无穷的)从文中的哪一句诗句理解到的?(你觉得该怎样读呢?指导朗读)。
(2)赞美长江有母亲的情杯。
(理解情怀)为什么这样说?你从哪些诗句体会到了这一点?(抓住用甘甜的乳汗......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比喻、拟人)"你"当作母亲。
甘甜的乳汗比作长江水。
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些诗句呢?指导朗读(感激和赞美之情)。
(3)赞美长江用磅薄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长江只是一条江流,水如何推动时代的局限呢?(请根据你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说说你的理解法与朗读。
a、长江三峡大坝的水电站,是全世界发电量最大的,电力发达,推动时代的发展。
b、货轮运输,带动经济的发展。
c、清水灌溉花的国土地,长江两岸的鱼米之乡,促进沿江两岸的农业发展。
d、哺育各族儿女,儿女们推动时代的发展。
长江的精神(默默奉献)影响着中华儿女们。
(4)你还读懂了哪些诗句,说说你的体会?(5)还有什么疑问,小组长汇报你们小组的疑难问题。
学习要善于思考,大胆质疑,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6)同学会发现这首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独特之处?a、反复的诗句,为什么反复?该怎样读这些诗句?b、押韵。
c、对应写:出示以下对应句子。
雪山走来东海奔支乳汁哺乳臂膀撑起无穷的源泉远古走来未来奔去清流灌溉力量推动母亲的胸怀2019--22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4、教育学生爱护母亲河,关注生存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赞美长江的什么品质及这样赞美的原因。
教具准备:《长江之歌》歌曲一、复习谈话导入。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课题是......(板书:长江之歌)有哪位同学来说说《长江之歌》这首抒情诗是哪部电视系列片的主题歌的歌词(生说:《话说长江》)我们一起把这歌名(也就是课题)齐读一遍,好吗?二、课题质疑,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1、读了课题,想提什么问题?你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弄明白哪些问题?2、学生质疑。
3、疏理问题,归纳以下三个有价值的问题:(1)赞美长江的什么?(宏伟、壮观);(2)为什么这样赞美?三、带着问题自读诗歌1、同学们带着你们刚才的疑问,同时认真思考这两个问题,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诗歌,(可以大声地读、默读、轻声读)。
在文中做好批注,你读懂了哪句诗,可以边写体会。
2、学生自由读诗歌。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把你读懂的诗句的体会和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本组的小组长发挥组长的职能,协调好本组成员积极交流)。
小组内成员能解决的,互相解疑,不能解决的,呆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
2、汇报。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你读懂的诗句或解决的问题向同学们汇报一下。
(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抓住三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