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成本理论
西方经济学(4)电子教案5第五章成本论
第五章成本论在上一章,我们了解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动机及其生产过程中可行的工艺技术方法问题,但是,在给定生产水平的条件下,如何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如何测知成本函数?要解决这些问题,则需提出两个基本的因素,既商品供给量取决于产品销售价格和生产成本两个因素。
这一章就来讨论一下成本问题。
第一节成本的概念成本理论的形成是以资源的有限性与可选择性为基础的,提到成本,人们常常会联想到企业使用资源所支付的货币,事实上,企业的货币支出只是整个成本结构中的一部分,那么,到底什么是成本呢?1、成本:指商品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值。
(成本的高低取决于生产条件、生产要素价格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三个因素)2、机会成本:(也叫择一成本)是指利用某种资源生产某种商品时所放弃的可以利用同一资源生产的其他商品的价值。
做一个决定的机会成本包括它所有的结果,无论他们是否体现为货币的交易。
机会成本的一个重要例子是上大学。
如果进入公立大学,你可能算出在1996年用在学费、书本费和旅行费合计约为每年14,000美元。
这14,000美元是否就是你入校的机会成本?当然不是。
你必须包括花费在学习和上课时间的机会成本。
1996年一个19岁高中毕业生的全日制工作年平均工资为16,000美元。
如果我们加上实际的花销和放弃的收入,我们发现大学的机会成本为每年30,000美元,而不是每年14,000美元。
同样,企业和政府进行决策也存在机会成本问题。
例如:美国政府想在加利福尼亚海岸开采石油。
暴风雨般的抱怨随之而来。
该方案的辩护者宣称:“有什么可争吵的呢?这里有高价值的石油,而且附近有丰富的海水。
这是我国最低成本的石油。
”然而在实际上,机会成本却可能非常高。
如果石油开采导致了石油流出,从而损害了海滩,娱乐活动就会遭到破坏。
这种机会成本可能是难以估量的,但是,海边娱乐的价值和水下石油的价值的确同样真实。
在生活中,机会成本是衡量我们作出一项决策时所放弃的东西。
成本讲课教案
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 平均可变成本用公式表示为:AVC(Q)=TVC(Q)/Q AVC曲线呈现出U型。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制作者:张昌廷(河北经贸大学)
15
第五章 成本论 第三节 短期成本曲线
一、短期成本的分类
6.平均总成本AC 平均总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
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隐成本也必须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按照企业自有生产
要素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来支付。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制作者:张昌廷(河北经贸大学)
3
三、利润
第五章 成本论 第一节 成本的概念
1.总成本 企业的所有的显成本和隐成本之和构成总成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制作者:张昌廷(河北经贸大学)
19
第五章 成本论 第三节 短期成本曲线
二、短期成本曲线的综合图
2.AVC曲线、AC曲线和MC曲线 AVC曲线、AC曲线和MC曲线均呈U形特征,而且MC曲
TVC曲线是一条由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总可变成本的函数形式为:TVC=TVC(Q)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制作者:张昌廷(河北经贸大学)
12
第五章 成本论 第三节 短期成本曲线
一、短期成本的分类
3.总成本TC
总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全 部生产要素所支出的总成本,它是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 成本之和。
所消耗的全部成本。 平均总成本等于平均不变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之和,
用公式表示为:AC(Q)=TC(Q)/Q=AFC(Q)+AVC(Q) AC曲线呈现出U型。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案-第三章 企业的生产和成本
第三章企业的生产和成本本章教学内容: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本章教学重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的基本性质;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短期成本的分类及曲线图;短期成本线间的关系;长期成本曲线的形状和性质。
本章教学难点: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本章教学目标: 1、理解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2.理解边际收益递减规律3、掌握TP,MP和AP的关系4、能正确地画出AVC,AC和MC三条成本线的位置关系图5、会用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分析最优生产决策问题。
6、理解规模收益关系和范围经济、规模经济的概念支撑课程目标:2、9、7本章总课时:7第三章第一、二节企业、生产函数一、教学内容:企业内涵、企业的生产函数二、教学重点:企业的生产和市场函数三、教学难点: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四、教学目标:1.理解企业的概念2.理解利润最大化目标3.掌握生产和生产函数的表示方法五、学时分配:2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企业的内涵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生产和生产函数八、教学反思第三章第三、四节短期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一、教学内容:生产理论二、教学重点:边际报酬递减规律、TP、AP、MP之间的关系、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生产要素最优组合三、教学难点:生产的三个阶段四、教学目标:1.掌握边际报酬递减规律2.会画出TP、AP、MP之间的关系图3.掌握生产的三个阶段4.理解边际技术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5.理解生产要素最优组合五、学时分配:2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TP、AP、MP的关系:边际技术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等成本曲线生产要素最优组合八、教学反思第三章第五、六节短期成本函数、长期成本函数一、教学内容:成本理论二、教学重点:短期成本曲线三、教学难点:机会成本、隐性成本和显性成本、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规模经济和长期成本曲线的形状。
四、教学目标:1.理解经济学的成本概念2.能画出短期成本曲线图3.理解长期成本曲线的内涵和推导4.理解规模经济和长期成本曲线的关系五、学时分配:2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机会成本:会计成本:隐性成本:显性成本:短期成本曲线:长期成本曲线:规模经济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八、教学反思。
第6章成本理论PPT学习教案
4、利润
会计利润 正常利润 经济利润
利润
第3页/共35页
会计利润:是指将企业的总收益减去
总会计成本(显成本)后的余额。
正常利润:是一个企业继续留在原产
业继续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必需的最低 报酬,是企业投入自有生产要素的机 会成本,也即隐成本。(也有观点认 为企业家才能的报酬)
第4页/共35页
第14页/共35页
表
C
TC
短期成本曲线之 5000 4500
AC=MC
间的对应关系 4000 3500 AVC=MC 3000
TV C
2500
2000
1500
1000
TVC[拐点
500
]
0
TF CQ
0.0
40.0
80.0
120.0
160.0
min[AC]
80.0
70.0
MC
60.0
50.0
40.0
X TP AP MP TFC TVC TC
AFC
AVC
ATC MC
0
0.0 0
0
1000
0 1000
1
4.9 4.9 6.7
1000
300 1300 204.1
61.2 265.3 44.8
2
13.2 6.6 9.8
1000
600 1600
75.8
45.5 121.2 30.6
3
24.3 8.1 12.3
4. 规模经济的含义以及内在经济与外在 经济的区别。
5. 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 际成本的含义。
6.
长期平均成本与规模效益的关系。 第34页/共35页
大学经济学理论教案模板
教案标题:微观经济学中的成本理论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微观经济学中的成本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成本的基本概念、成本的种类以及短期和长期成本函数。
此外,学生还将学会如何运用成本理论分析厂商的生产决策。
教学目标:1. 理解成本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
2. 掌握不同类型的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总成本。
3. 学习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定义及特点。
4. 掌握边际成本的概念及其与产量、价格的关系。
5. 学会运用成本理论分析厂商的生产决策。
教学内容:1. 成本的基本概念- 定义:成本是指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所投入的资源或付出的劳动的货币价值。
- 重要性:成本是企业制定生产计划、定价策略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2. 成本的种类- 固定成本(FC):在生产过程中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 变动成本(VC):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 总成本(TC):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和。
3. 短期成本函数- 短期成本函数的定义:短期成本函数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 短期成本函数的特点:固定成本不变,变动成本随产量变化而变化。
4. 长期成本函数- 长期成本函数的定义:长期成本函数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且所有生产要素均可以变动。
- 长期成本函数的特点: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均可随产量变化而变化。
5. 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的定义:边际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
- 边际成本与产量、价格的关系:边际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一般情况下,边际成本曲线先下降后上升。
教学方法:1. 讲授:教师通过讲解成本的基本概念、成本的种类、短期和长期成本函数以及边际成本的概念,帮助学生掌握成本理论的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成本理论分析厂商的生产决策。
3. 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分组讨论成本理论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经济学基础》教案第9课掌握成本理论
《经济学基础》教案第9课掌握成本理论一、引言在经济学中,成本理论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它不仅仅是企业管理学习的基石,还是经济学理论的核心之一。
本课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成本概念、成本类型以及成本计算方法等内容,以提高学生对成本理论的掌握程度。
二、成本概念1. 成本的定义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和经营所付出的各种费用,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直接费用是指能够直接归属于某个产品或服务的费用,例如原材料、劳动力等;间接费用是指无法直接归属于某个特定产品或服务的费用,例如租金、设备折旧等。
2. 成本与费用的区别成本和费用是两个相关但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成本主要与生产和经营活动有关,是指企业为实现产品和服务所付出的费用;而费用则是指企业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所支付的相关费用。
简而言之,成本是生产和经营的基本支出,而费用是销售和营销过程中产生的支出。
三、成本类型1. 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不随产品生产数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成本,不论企业生产多少产品,这部分成本都保持不变。
例如租金、水电费等。
2. 可变成本可变成本是指随着产品生产数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成本,随着产品生产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产品生产量的减少而减少。
例如原材料成本、工人工资等。
3. 半固定成本半固定成本是指由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组成的成本。
它部分随产品生产数量的变化而变化,部分保持不变。
例如销售人员的工资,部分是固定的,部分是随销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四、成本计算方法1. 总成本计算方法总成本是指企业在一个时期内支付的全部成本。
计算总成本的方法是将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相加。
公式如下:总成本 = 固定成本 + 可变成本2. 平均成本计算方法平均成本是指单位产品所需的平均成本,计算平均成本的方法是将总成本除以产品产量。
公式如下:平均成本 = 总成本 / 产品产量3. 边际成本计算方法边际成本是指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产品所需要支付的额外成本。
计算边际成本的方法是将总成本的变动量除以产品产量的变动量。
《绝对成本理论与比较成本理论》教案
《绝对成本理论与比较成本理论》教案[教材分析]:《绝对成本理论与比较成本理论》是《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是这一本教材重点章节。
第三章内容是从对外贸易产生与发展来看,把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基本分为两大类型,即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而绝对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是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理解掌握绝对成本理论和比较成本理论有助于学生理解各国之间为什么要进行国际贸易,为什么要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但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学生会感到抽象、深奥、枯燥、难懂,在教学过程中,将通过案例、计算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理解并运用于实践。
[教学设计思路]:一、从案例中得出分工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进一步引入到分工也存在于国与国之间,通过计算证明绝对成本理论三、总结绝对成本理论的局限性,进而引出比较成本理论,并计算演示四、对比“绝对成本理论”与“比较成本理论”五、通过学习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和择业观,做好职业规划[教学目的]:1、重点理解并掌握绝对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2、掌握绝对成本与比较成本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培养分工合作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绝对成本与比较成本理论难点:运用绝对成本与比较成本理论计算国际分工带来的好处[教学方法]:案例法、比较法、发现法、计算演示法[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教学课时]:40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案例:小故事:在美国东部住着皮尔先生和他的太太,一清早,他们被日本生产的索尼牌闹钟叫醒的。
梦中他正在考虑应该买一辆德国生产的车还是购买一辆日本生产的车。
在皮尔先生家里,每天的早餐是使用法国制造的咖啡壶,加拿大输送至美国的天然气,烧煮来自印度尼西亚、巴西、哥伦比亚混合咖啡。
此外,早餐还有瑞士生产的饼干和面包,夹着比利时生产的草莓酱,正吃着早餐呢,门铃响了,保姆米娜(墨西哥人)来打扫卫生。
成本理论,教案
第五章成本理论第一课短期成本理论本课学习目标✧掌握机会成本、正常利润定义✧掌握短期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定义及其关系✧了解显性成本、隐性成本本课重点与难点⏹机会成本⏹短期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1目标概述[2分钟]本课主要讲机会成本的概念、短期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定义及其关系。
2 回顾[3分钟]什么是成本?举例企业、家庭的几种成本。
如何计算?[提问讨论]3 课程知识点讲解3.1成本定义与类型[20分钟]主题:(1)成本定义厂商的生产成本一般是指生产一定产量时在生产过程中所支付的费用。
厂商货币支出总额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产量Q和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P。
成本函数可记为:()P=C,Qf(2)机会成本引导案例:会议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厂商将一定资源用做某种用途时所放弃的其他各种用途中的最大收入,或者是将一定资源保持在这种用途上必须支付的成本。
利用机会成本概念进行经济分析的前提条件是:资源是稀缺的;资源具有多种用途;资源已经得到充分利用;资源可以自由流动。
小例子:当一个厂商决定将一吨原油用作燃料时,就不能再用这一吨原油生产化纤等其他产品。
假定原油价格为1000元,可发电1000度,可生产化纤500吨。
假定化纤收入是各种产品中最高的,则用一吨原油发电的机会成本就是一吨原油所能生产的化纤。
假定化纤价格为10元每吨,则用货币表示的每一度电的机会成本是5元,而会计成本仅为1元。
课堂练习:学生举例生活中的机会成本(3)显成本和隐成本①显成本(Explicit Cost)显成本是一般会计学上的成本概念,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这些支出是在会计帐目上作为成本项目记入帐上的各项费用支出。
它包括厂商支付所雇佣的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工资、所借贷资金的利息、租借土地、厂房的租金以及用于购买原材料或机器设备、工具和支付交通能源费用等支出的总额,即厂商对投入要素的全部货币支付。
经济学基础教案:第5章 成本理论
第五章成本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成本理论给出了有关成本的概念,通过对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的学习以及生产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掌握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短期分析和长期分析。
重点与难点正常利润的含义;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动的原因;长期成本短期成本的关系。
课时:•理论课时3 其中:•前期课程内容复习:10 分钟•新课内容讲解:2.5 课时•新课内容答疑:5 分钟•新课内容小结:5 分钟•教学内容安排:共四节第五章第一节成本与成本函数导入案例:选择与机会成本成本是决定产品供给价格的主要因素。
本章以成本函数的方法来研究生产者所面临的经济条件的约束-成本问题。
一、经济成本1 、成本是厂商为生产一定数量的商品或提供一定的劳务所付出的代价。
即厂商所耗费的生产要素的价值。
数值上,等于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数量×要素的单位价格之和。
2 、明显成本与隐含成本1 )明显成本:厂商为购买生产要素而支付的货币所构成的成本-会计成本,包括原材料、劳动、各种费用(利息、租金、保险费、交通费等)。
明显成本具有两个特征:生产要素来自外部;涉及直接的货币支付。
2 )隐含成本:厂商使用自有生产要素而应支付的费用,如企业使用自有资本的折旧,自产原材料的费用,自有资金的利息,企业主自我雇佣的费用等。
包括:厂商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机会成本和正常利润。
隐含成本具有两个特征:厂商自有生产要素;不涉及直接的货币支付,代表厂商放弃的收益。
3 、正常利润一种解释:正常利润是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它同工资、利息、地租是劳动、资本和土地的报酬一样,是厂商应支付给企业家的报酬。
另一种解释:是阻止现有生产要素向其他用途转移的最低限度的利润,即厂商值得营业的起码利润。
正常利润的性质:正常利润属于成本的范畴;正常利润是厂商是否有纯利润的标志。
二、成本函数1 、以函数形式表示Q 与C 之间的关系:C=C(Q)2 、成本函数不同于成本等式(成本方程)。
成本方程是一个定义式(恒等式),与要素的价格与数量有关,而成本函数则是一个变量为产量的函数表达式。
经济学基础教案任务18成本理论1
经济学基础教案任务18成本理论1一、引言成本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分析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任务将重点介绍成本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并探讨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二、成本理论基础1. 成本的定义:成本是企业为生产和经营所付出的资源的代价,包括货币成本和机会成本两个方面。
2. 成本的分类:a) 明成本和暗成本:明成本是企业在生产中直接支付的费用,如工资、材料成本等;暗成本指的是无形的成本,如机会成本和破坏性价格。
b)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与生产量的大小无关的成本,如租金、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等;变动成本是随着生产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变动的成本,如原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等。
c)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与产品直接相关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间接成本是与产品联系较为间接的成本,如管理人员工资和生产线设备维护费用等。
三、成本理论的应用1. 成本与产量关系的分析:通过制定不同产量水平下的成本曲线,可以帮助企业决策者了解产量的变化对成本的影响,从而进行生产规模和定价等方面的决策。
2. 短期成本分析:在短期内,企业的固定成本无法调整,只有变动成本可以进行调整。
通过分析短期成本和短期收益的关系,可以帮助企业决策者确定最优的生产和定价策略。
3. 长期成本分析:在长期内,企业可以调整所有成本。
通过比较不同生产规模下的成本曲线,可以帮助企业决策者确定最优的生产规模和资源配置方式。
4. 成本与供求关系的分析:成本是供给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分析成本的变化对供给曲线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市场中供求关系的变化。
四、案例研究:成本理论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以某电子产品制造企业为例,通过对其成本结构和成本分析的研究,帮助企业决策者做出以下决策:1. 优化生产规模:通过比较不同产量水平下的成本曲线,确定最优的生产规模,以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
2. 控制生产成本:通过分析明成本和暗成本的组成部分,寻找降低成本的潜在途径,如优化供应链、改进生产工艺等。
微观经济学教案——成本理论
第五章成本理论(The Theory of Cost)●本章结构:第一节:成本概述第二节:短期成本分析第三节:长期成本分析第四节:收益、成本与利润最大化原则◆生产理论是从有形物质的角度考察了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
但是,生产者要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还必须考虑为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的支出,由于生产所花费的总成本=要素的数量×要素价格,则还有必要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这个变量来讨论生产者的成本问题,即从无形的价格、货币角度考察投入的成本与销售收益之间的经济价值关系。
◆供给理论中:一种产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和能够提供的产品数量。
——思考:不同的生产者供应同样的产品,但在市场上索要的价格不同,同时生产者的利润水平也不同,为什么?这里,除了考虑品牌、营销渠道等因素的影响外,影响供应价格的最直接因素——生产的成本。
因此,本章实际上是考察第二章被假定为已知的产品的供给状况是怎样决定的,主要是分析生产出一定量的产品与所花费的成本之间的函数关系。
假如生产函数 Q=f(K,L),则用这两种要素进行生产的总成本就是C=Qk×Pk+Q L×P L,而成本函数就可以记为C=f(Q)第一节:成本概述◆本节结构:一、成本的含义二、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三、增量成本与沉没成本四、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五、会计利润、正常利润与经济利润思考:前面几章的内容中已经接触到的有关成本都有什么?一、成本的含义成本与费用在经济分析时经常被作为同义词使用的,但是实际上,在管理学中,成本与费用是不同的会计项目。
成本,又叫经济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对全部生产要素所支付的价格,是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要素所必要的支出,在数量上等于生产要素使用量与生产要素价格的积。
二、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回顾:分析机会成本时的案例:读大学的机会成本1、会计成本:是指生产活动中厂商按市场价格支付的所有生产要素的费用。
这是在企业经营活动的财务分析中使用的一种成本概念,通常所说的成本就是指会计成本。
第五章成本理论教案
第五章成本理论教案§5-1 成本的概念§5-2 短期成本理论§5-4 收益及利润最大化了解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含义及区别。
掌握短期成本的概念、分类及利润最大化原则,短期各种成本线的由来、作图及相互关系。
5.1 成本的概念P104 成本:在西方经济学中,成本是指以货币支出来衡量的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所必须支付的代价。
成本又称是对象化的生产费用。
经济学上的成本:实际上就是购买各种生产要素(劳动、资本、自然资源、企业家才能)所支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
即工资、利息、地租和正常利润。
5.1.1.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厂商将一定资源用作某种用途时所放弃的其他各种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收入。
理解:①机会成本不同于实际成本。
②机会成本是作出一种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若干种可能的选择中最好的一种。
主要用于决策(即方案选择)西方经济学中,企业的生产成本应该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理解。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大学学位的机会成本是什么?让我们来看一看,一个学生在大学里呆了3年,每年支付五千元的学费与书费。
上大学的部分机会成本,是该学生可用于购买其他商品但又不得不用于学费与书费的1.5万元。
如果该学生不上大学,而是到一家公司做职员,每年的薪金为1万元,那么,在大学里所花费的时间的机会成本是3万元。
因而,该学生的大学学位的机会总成本为4.5万元。
那么,你关于上大学的决策又意味着什么呢?大学学位可以提高我们的赚钱能力,因而我们还是可以从中获益的。
为了做出是否上大学的明智的决策。
你必须比较收益与机会成本。
5.1.2 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1、显性成本――会计成本指企业从事一项经济活动时所花费的货币支付。
例如:企业向工人支付的工资,向银行支付的利息,向土地出租者支付的租金,购买原材料的支出,保险费,广告费,税金等。
思考:如果企业为雇用某技术工人小A愿意出的工资为2000元/月,而小A到其他企业工作的最高收入为3500元/月。
企业能雇用到小A吗?显成本至少应等于要素所有者出售或出租该要素的机会成本2. 隐性成本指生产者使用自有资源所花费的成本。
(公开课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下数学《成本》
(公开课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下数学《成本》简介本次公开课教学设计是针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成本》一节内容而设计的。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成本,并能够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理解成本的概念,知道成本是指为达到某一目标所付出的代价。
2. 能够计算简单的成本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成本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本《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2. 教学课件。
3. 黑板、彩色粉笔。
4. 学生练册。
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环节一:导入通过一个简短的生活场景引入成本的概念,例如让学生想象自己去超市购买东西时需要付出的代价。
环节二:概念讲解在导入的基础上,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成本的定义和相关概念。
可以使用图片和实际例子来加深学生对成本概念的理解。
环节三: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到两个简单的例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计算成本。
可以通过图表或表格的形式进行展示,便于学生理解和计算。
环节四:练与实践学生进行练册上的相关练题,巩固所学内容。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成本概念解决问题。
环节五: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内容和解决的问题。
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成本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评价和反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后作业以及课堂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结束语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成本的概念,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灵活运用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希望学生能够在这堂公开课中获得实际成效。
生产和成本理论第1节教案设计
生产和成本理论第1节教案设计教案标题:生产和成本理论第1节教案设计学科:经济学年级:高中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生产和成本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生产要素的分类和生产函数的概念。
3. 理解成本的概念和成本函数的构成。
4. 能够应用生产和成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生产要素的分类和生产函数的概念。
2. 成本的概念和成本函数的构成。
教学难点:1. 生产要素的分类和生产函数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成本函数的构成和成本的计算。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黑板、白板笔等。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笔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生产和成本理论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步骤二:讲解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15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意图介绍生产要素的分类和生产函数的概念。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之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步骤三:讲解成本和成本函数(15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介绍成本的概念和成本函数的构成。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成本函数中各项成本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步骤四:小组讨论与展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应用生产和成本理论进行分析。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整理出问题的分析思路和结论。
3.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步骤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要概念和方法。
2. 教师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解决他们的疑惑。
3. 教师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教学辅助措施:1.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相关图片和示意图,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展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展示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成本会计教案总论
成本会计教案总论一、教学目标1. 理解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了解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4. 能够运用成本会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成本、费用、支出、成本会计等。
2. 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实际成本原则、一致性原则、可靠性原则等。
3. 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品种法、单位法、分类法等。
4. 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决策等。
5. 成本会计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成本会计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4. 练习法: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成本会计相关教材。
2. 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 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成本会计实际应用案例。
4. 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供学生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成本会计的实际应用案例,引发学生对成本会计的兴趣和关注。
2. 讲解:讲解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让学生理解成本会计的基本知识。
3. 展示:通过课件展示相关的图表和数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成本会计的知识。
4. 案例分析:分析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成本会计的实际意义。
5. 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供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成本会计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成本核算原则和方法的掌握情况。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考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成本会计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成本类课程设计
成本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成本的基本概念,掌握成本的计算方法和分类。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成本分析,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有效评估。
3. 帮助学生了解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掌握成本控制的基本策略。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成本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成本知识进行合理决策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以便在解决成本问题时,能够有效协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成本管理工作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相关知识的热情。
2. 引导学生认识到成本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树立成本意识。
3. 培养学生具有诚信、负责任的品质,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实用性较强的学科,结合企业实际,培养学生的成本管理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在本年级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可能对实际应用场景缺乏了解。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成本管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成本基本概念:成本的含义、分类和特点,以及成本与收益的关系。
教材章节:第一章 成本概述2. 成本计算方法: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的核算,以及成本分配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 成本计算3. 成本分析:产品成本分析、生产过程成本分析,以及成本效益分析。
教材章节:第三章 成本分析4. 成本控制策略:成本控制的意义、方法,以及成本控制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教材章节:第四章 成本控制5. 实践案例:分析典型企业成本管理案例,使学生了解成本管理在实际情况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五章 成本管理案例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成本基本概念第二周:成本计算方法第三周:成本分析第四周:成本控制策略第五周:实践案例分析与讨论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组织与课本关联性强的内容,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原理》教案授课时间______年___月___日第__5__次课教学内容与过程:课程导入:通过上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厂商是如何将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转化为产出的。
但是,厂商使用的生产要素不是免费的,他需要向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支付相关的费用。
经济学中将厂商为提供一定量的某种产品或服务所实际化费的生产要素的价值叫做成本。
另外,厂商的行为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而利润是收益和成本的差额。
这一章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成本、收益、利润的知识。
先看一个例子:案例:利润在经济学家与会计师眼中的是不同的。
第一节:有关成本的概念一、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1、显性成本:显性成本是指厂商购买或租用生产要素所化的费用。
这些费用都清清楚楚地记录在会计的账簿上,故叫显性成本,又叫会计成本。
2、隐性成本:厂商所使用自身拥有的要素价值的总和叫做隐性成本,如企业家才能的报酬等。
这部分成本在会计账簿上没有记录,故称之为隐性成本。
隐性成本常被叫做“正常利润”。
为了使大家更好地理解隐性成本的含义,一起来学习“机会成本”的概念。
二、机会成本1、机会成本的定义: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就是将生产这种产品的资源投入到其他用途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2、机会成本解释了“隐成本”之所以包含在成本之中的原因机会成本的含义解释了厂商在使用非购买得到的要素时表面上并没有支付的“隐成本”为什么会成为成本的一部分的原因:厂商将自己拥有的要素投入到生产中,放弃了将这些要素卖给他人所能得到的收入,因此,使用这些要素理所当然地要求得到相应的报酬。
显然,与“正常利润”等价的“隐成本”这个概念,具有产品得以被生产出来所必须支付的代价的涵义,即具有成本的涵义,理性的厂商在决策的时候,必然会考虑到它。
三、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私人成本:也称为私人费用,是从厂商私人角度来看的成本。
一般指厂商投入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包括显成本和隐成本。
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相对的概念。
等于私人成本加上对别人没有补偿的损失,是一种从整个社会来看的成本。
案例:化工厂的生产成本四、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上一章我们学习了短期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函数。
生产有长短期之分,相应的成本也分为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
短期成本函数形式为:C=f (Q )+b。
其中b为固定成本,即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长期成本函数形式为: C=f (Q )。
第二节 短期成本分析案例导入:波音747的短期成本一、短期成本的类型1、短期总成本(STC )(1)定义:短期总成本是指厂商在工厂规模既定条件下生产每一产量水平所耗费的最低成本。
组成:TFC TVC STC +=(2)固定成本的定义及其曲线固定成本(TFC )是指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等于投入的固定要素的价值总和。
由于固定成本与产量无关,固定成本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3)变动成本的定义及其曲线总变动成本(TVC )是指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等于投入的变动要素的价值总和。
若产量为零,变动成本必然为零。
当产量增加时,变动成本先以递减的速度增加,然后以递增的速度增加。
原因是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是先递增后递减的。
对某一固定的产量值来说,在边际产量的递增阶段,需要的可变要素投入自然是递减的,相应的变动成本也就递减;而在边际产量的递减阶段,情况则相反。
(4)短期总成本曲线:由于TFC TVC STC +=,所以只要把总变动成本曲线向上垂直移动与固定成本等量的距离,就能得到一条短期总成本曲线(图形说明STC 与TVC 的区别与联系)。
2、短期平均成本(1)平均固定成本(AFC )平均固定成本是指平均每单位产品所分摊的总固定成本: QTFC AFC =。
平均固定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少,其曲线为一条正双曲线(图形说明)。
(2)平均可变成本(AVC )平均变动成本是指平均每单位产量所分摊的总变动成本:Q TVC AVC =。
由于L Q AP L =,L W TVC ⋅=。
则有: LAP w Q L w AVC 1=⋅=。
显然,在变动要素价格W 既定时,AVC 和L AP 负相关。
受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 L AP 先递增后递减,则AVC 先递减然后递增,L AP 最大时,AVC 最小。
AVC 曲线呈“U ”字状(图形说明)。
(3)平均总成本短期平均总成本是指平均每单位产品所分摊的短期总成本,即:QSTC SAC =。
短期平均总成本的组成:AFC AVC SAC +=随着产量的增加,AFC 始终递减,AVC 先减少后增加,所以SAC 曲线也呈“U ”字状,并且随着产量的增加,SAC 曲线越来越接近于AVC 曲线(图形说明)。
3、短期边际成本(SMC )短期边际成本是指工厂规模既定的条件下,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
Q STCSMC ∆∆=, Q TVC SMC ∆∆=;或者:dQ dSTC SMC =,dQdTVC SMC =。
若变动要素的价格既定,则SMC 与L MP 负相关:L MP 先递增后递减。
SMC 先递减后递增。
L MP 最大时,SMC 最小。
SMC 曲线呈“U ”字状(图形说明)。
二、短期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关系1、短期总成本、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SVC曲线向右上倾斜,SFC曲线水平,STC曲线以SFC为起点,向右上方倾斜,与SVC平行,距离为SFC。
2、短期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总成本曲线一定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之上,,两线的垂直距离为平均固定成本。
另外,平均固定成本随着出产量的增加而减小,所以平均总成本曲线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之间的距离也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小。
图形说明。
3、短期边际成本、平均成本、短期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和平均成本曲线存在如下关系:(1)当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成本之下时,平均成本是下降的。
(2)当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成本曲线之上时,平均成本是上升的。
(3)边际成本曲线穿过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这一点被称为收支相抵点。
边际成本曲线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关系与它和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相同。
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称为停止营业点。
案例:保龄球馆的营业状况。
某保龄球馆,每一局的平均总成本(房租、设备折旧、电力、工资)为15元,其中平均可变成本8元。
若每一局定价18元,则盈利3元;若降价到15元,则不赚不赔,如图中N点;若价格降到10元,则每局亏5元,但还可以弥补2元的固定成本,因此会继续营业;下降到8元时,不论是否营业,都要支付7元的固定成本,如图中的M点,营不营业无所谓了。
如果继续下降到6元,那就不用营业了。
第三节长期成本分析案例导入:如果福特公司要扩大产量在长期生产过程中,企业投入的所有生产要素数量都是可变的,所以不存在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分。
在长期成本分析中,我们只分析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三种。
由于长期生产是短期生产的延续,所以长期成本曲线可以由短期成本曲线推导出来。
一、长期总成本(LTC)1、长期总成本函数长期总成本是指在工厂规模可以变动的条件下,厂商生产各种产量水平所化费的最低成本。
长期总成本是厂商在长期生产过程中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通过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
函数表达式为:LTC(Q)=STC(Q)2、长期总成本的推导(1)若生产规模只能作有限的划分,则长期总成本是产量与规模的函数在长期,厂商的所有要素都可以变动,即生产规模可以调整。
于是短期中的固定成本b在长期就成为变动成本:随着生产规模的变动而变动。
这部分成本可以定义为生产规模的函数。
如果用k表示生产规模,则有:b=φ(k)。
于是长期成本是产量Q与生产规模k的2元函数:LTC=f(Q)+φ(k)显然,长期成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与生产规模的变动有关,另一部分与某一特定规模下的产量变动有关。
如果厂商有k1 、k2 、…,k n个生产规模可供选择,相应地就可以得到n个生产规模既定条件下的短期成本函数:C1=f1(Q)+φ(k1),C2=f2(Q)+φ(k2)……C n =f n(Q)+φ(k n)实际上,长期成本函数是由n个短期成本函数综合而成的。
如果说短期成本函数表示在一个特定的生产规模下生产各种产量水平所耗费的最小的成本,那么,长期成本函数表示在n个可供选择的生产规模下生产各种产量水平所耗费的最小的成本。
(2)生产规模可以无限细分时,长期总成本就是产量的函数假如生产规模可以无限细分,以至于每一单位产量水平都对应着一个成本最低的生产规模,即生产规模可以随着产量的任何变动而变动,那么,生产规模也可以表示为产量的函数,即:k=k (Q)。
于是,长期成本的两个组成部分由于都是产量的函数,可以合二为一:LTC=f(Q)+k (Q)=LTC(Q)。
(3)长期成本与短期成本的关系LTC 。
这是因为在长期,厂商可以选择最优工厂规模来生产各种产量水平。
在短期,厂STC商只能在既定的工厂规模下通过调整变动要素量来生产各种产量水平,因此,除非生产某一产量水平所采用的工厂规模是最优的(此时的LTC(Q)=STC(Q)),否则,生产某一产量水平所耗费的短期成本一定大于在最优规模下生产同等产量水平所耗费的长期成本(图形说明)。
3、长期成本曲线的推导(1)规模有限变动下的长期总成本曲线:是各条短期总成本曲线交点以下的线段的连线。
(2)规模无限细分下的长期总成本曲线假设生产规模可以无限细分,长期总成本曲线就是短期总成本曲线下的包络线:它与每一条短期成本曲线相切,但不相交,长期总成本曲线与各条短期总成本曲线有且仅有一个共同点。
4、长期总成本的变动规律长期总成本曲线是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它表示,当产量为零的时候,长期总成本为零;以后随着产量的增加,长期总成本是增加的。
而且,长期总成本的斜率呈现先递减、后递增的趋势,这与生产的规模有关。
任何生产都有一个相应的最适规模,当厂商的生产规模趋近于最适规模的时候,成本增速就放缓,反之则成本增速加快。
二、长期平均成本(LAC )1、长期平均成本函数长期平均成本是指工厂规模可以变动条件下,平均每单位产品所分摊的长期总成本。
Q LTC LAC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经过最佳产量对应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即SAC 曲线和LAC 曲线切点的连线。
推导:(1)规模有限变动下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为各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交点以下的线段的连线。
(2)规模无限细分下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就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下包络线。
由于曲率不同,只有LAC 曲线的最低点才与SAC 曲线的最低点相切。
3、长期平均成本与短期平均成本(1)都是U 型曲线,但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更平坦,这说明在长期中,平均成本的变化较为缓慢。
(2)短期平均成本最低点代表最优产出率,而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代表最优生产规模。
(3)决定短期平均成本变化规律的因素是边际报酬问题,而决定长期平均成本变化规律的因素是规模报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