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课件

合集下载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优秀课件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优秀课件

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独立寒秋图
时间 地点 人物 环境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寒秋独立, 橘子洲头, 湘江北去。
湘江秋景图
看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 类/霜天/ 竞自由。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 类 霜 天 竞 自 由
一幅(
特点
万 类 霜 天 竞 自 由
数量多 色彩浓 动作劲 竞争烈
意象
)湘江秋景图
意境
色彩绚烂、生机勃勃、壮丽开阔……
怅 / 寥廓,
豪情
问 / 苍茫 / 大地,
谁 / 主 / 沉浮?
下阕
上阕小结

眼 前 景
时间 地点 环境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自读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 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 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 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 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 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 飞舟?

生 机 勃 勃 的
胸 怀 博 大 的
秋 景
心 中 问 情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豪 情
谁主沉浮?
峥嵘岁月图
携来/百侣/曾游。忆 /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 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 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优秀课件(共27张PPT)

沁园春长沙-优秀课件(共27张PPT)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在起句中讲述了哪些内容? 交代了人物、时间、地点、环境。
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 有些成分省略。请按调整好的正常语序,把开 头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 在深秋的季节,(作者)独自一人站在橘子 洲头,望着湘江水在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时代背景
• 这首词作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 的前一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 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 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 南农民运动,建立了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 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 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这时 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这首词大概 是毛泽东离开长沙时所作。
• 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之后,被贬永州,身处 逆境时写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与恶势力绝 不妥协的心志。
“看”字统领哪几句?
• 一个“看”字,总领七句。
• 这样的字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阙都 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这种领字。 • “看”是领字,读时要稍加停顿。
在“看”的统领下,作者从哪几个角度为 我 们展示了一幅湘江秋景图? • 远望 “万山红遍” (高)“群山” • 近看 “漫江碧透” (低)“江水” • 仰视 “鹰击长空” (高)“长空” • 俯视 “鱼翔浅底” (低)“水面”
• “自古逢秋悲寂寞”,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 “风急天高猿啸哀”、“草木摇落而变衰”、 “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 • 元朝马致远的《秋思》,不也是写秋的悲凉 吗?那么,毛泽东笔下的秋为何如此绚丽多 姿、充满生机呢?为何如此与众不同呢?这 与一个人的什么有关?

沁园春长沙优质ppt课件

沁园春长沙优质ppt课件

《沁园春·长沙》艺术特色及 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及实践应 用;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02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革命形势
20世纪20年代,中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革命形势。国共两党合作,领导了轰轰烈 烈的农民运动,而毛泽东等革命领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下了《沁园春·长沙》 这首词。
文化氛围
五四运动后,新文化、新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对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反思和批判也 日益激烈。这种时代背景为毛泽东等革命者提供了创作的灵感和思想的支持。
个人背景
毛泽东的个人经历
在长沙求学期间,毛泽东广泛接触了社会各阶层的人士,对 国家大事和民族危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些经历为他创作 《沁园春·长沙》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思想转变
在五四运动期间,毛泽东从一名爱国青年逐渐转变为具有坚 定信仰的共产主义者。这种思想转变反映在他的作品中,如 《沁园春·长沙》所表达的对国家命运和人民解放的关注。
意境之美
01 02
雄浑壮阔的意境
作品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景和社会生活的场景,展现了一幅幅雄浑壮阔 的画卷,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壮丽景色,“漫江碧透,百舸争 流”的生动场景。
清新明快的意境
作品中也表现了清新明快的意境,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轻快感 觉,“独立寒秋,湘江北去”的宁静画面。
03
热烈奔放的意境
抒情艺术
豪迈之情
本词中诗人用壮丽的画面 和豪迈的情感,表达了对 长沙的热爱和自豪。
赞美之情
本词中诗人用丰富的比喻 和形象的描写,表达了对 长沙的赞美之情。
憧憬之情
本词中诗人用深情的语言 和激昂的情感,表达了对 长沙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05

《沁园春长沙》优秀课件(

《沁园春长沙》优秀课件(

《沁园春长沙》优秀课件(教学内容: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这首诗是毛泽东于1925年在长沙所作,它描绘了秋天的长沙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我们将要学习这首诗的背景、意境、修辞手法以及它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目标:1. 理解《沁园春长沙》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动机。

2. 把握《沁园春长沙》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3. 领悟《沁园春长沙》所表达的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沁园春长沙》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重点:领悟《沁园春长沙》所表达的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以秋天的景色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想象秋天的美景,然后提问:“你们知道长沙的秋天是怎样的吗?”进而引入今天的课题《沁园春长沙》。

二、作者背景介绍(10分钟)简要介绍毛泽东的生平和创作《沁园春长沙》的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

三、诗歌讲解(20分钟)1. 逐句讲解诗歌,解释生僻词汇,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

2.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领会诗歌的美。

3. 讲解诗歌中所表达的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情感。

四、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翻译诗歌,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并写下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五、互动环节(5分钟)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练习成果,讨论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的情感。

板书设计:板书《沁园春长沙》板书内容:意境:秋天的长沙美景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作者情感:热爱家乡,关切国家命运作业设计:1. 请翻译《沁园春长沙》。

2. 分析《沁园春长沙》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3. 写下自己对《沁园春长沙》的理解和感悟。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沁园春长沙》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动机,把握它的意境和修辞手法,并领悟它所表达的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
‖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谈起诗歌传统,人们总 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 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 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立志是成才的动力



长 沙
目录
导入新课 词的常识 背景介绍 相关图片 生词注音 整体把握
‖相关图片
今日橘子洲
毛泽东手迹《沁园春 长沙
一 九 一 九
年 毛 泽 东
在 长 沙
课文插图
‖生词注音
舸 怅 寥廓 峥嵘 遒 遏
gě chàng liáo kuò zhēng róng qiú è

起句: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铺叙:看万山红遍,

(写景)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下片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 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一座 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 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沁园春 长沙》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 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 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 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 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 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 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 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片的抒情乐 章。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课件(上课用)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课件(上课用)

关于词的常识
词,又名“长短句”、 “曲子词” “诗余”等。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 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 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 春”、“满江红”、“西江月”等。有 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题目,如《沁园春 长沙》。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 或者“阕”。
• (一)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 乐歌唱,始称“曲子”或“曲子词”, 因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 • (二)词的基本特点是:词有定格,句 有定数,字有定声。
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中寓情
面对眼前的秋景,突然 “怅寥廓,问苍茫 大地,谁主沉浮?”突兀吗?最后三句在起什 么作用?
• 明确: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 广阔宇宙,一个“怅”,写出诗人思绪万 千,百感交集。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 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 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问题。 作用:内容上,这一问透露出了诗人的忧 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 志;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这些早期的革命青年具有怎样的精神风貌? • • • • • • 青春年少 热情奔放 才华出众 关心国家 无畏无惧 敢于斗争
最后三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 实写回忆当年在此游泳的情景,既是 深情怀念,同时也虚指激励自己和一 切革命者应激流勇进,以天下为己任,
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 前进,做革命的中流砥柱,显示了作者 的豪情壮志。含蓄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 “谁主沉浮”的问题。

地 境
橘子洲头
• 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 些成分省略。本词的开头三句,哪位同学能按调 整好的正常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
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在深秋时节,我独立于橘子洲头, 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完整版课件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完整版课件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第一册,具体章节为《沁园春·长沙》。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毛泽东同志所创作的这首诗的深度解读,分析其背景、主题、艺术特色以及所蕴含的历史意义。

详细内容涵盖诗句解析、修辞手法运用、意象的把握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沁园春·长沙》的背景、主题和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从修辞手法、意象等方面分析诗歌。

3. 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深入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句解析、修辞手法运用、意象的把握。

难点:对诗中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和爱国情怀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沙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笔下的长沙之美。

2. 课文朗读:全班同学齐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背景介绍:介绍毛泽东同志创作此诗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诗句解析:详细讲解诗句的内涵,分析修辞手法和意象。

5.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歌。

6.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中所表达的历史意义和爱国情怀。

六、板书设计1. 《沁园春·长沙》2. 主要内容:背景介绍诗句解析修辞手法意象历史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要概括《沁园春·长沙》的主题。

(2)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并举例说明。

(3)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诗中所表达的历史意义和爱国情怀的理解。

答案:(1)主题:本诗通过对长沙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2)修辞手法:拟人、对仗、夸张等;意象:橘子洲、湘江、岳麓山等。

(3)历史意义:诗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精神风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和掌握程度。

沁园春长沙PPT优秀课件

沁园春长沙PPT优秀课件
字词注释
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尽染:此处化用王实甫《西厢记》中“晓来谁染霜林醉”句意。漫江:满江。漫:满,遍。舸(gě):大船。这里泛指船只。争流:争着行驶。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击,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作品鉴赏
下半阕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自然地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将无形的不平凡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这首词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 全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白话译文: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鹰在广阔的天空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
二、课文导读
创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其时,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沁园春长沙》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沁园春长沙》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 1、学习积累本首词中的重要 字词;
• 2、诵读诗词,初步了解诗词 内容。
自由朗读诗歌,把自己不认识的 字词标注下来:
沁园春 橘子洲 舸 怅
寥廓 苍茫 携 曾游
峥嵘 稠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万户侯 遏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 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 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主题:作品通过对大好河山的描画,对 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考,对往昔岁月的追 忆,抒发了以天下为已任的伟大抱负、 昂扬的革命斗志和顽强的革命精神。
本课作业:
• 阅读鉴赏毛泽东的诗《七 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 山仙人洞照》和词《水调 歌头·重上井冈山》,并 思考:鉴赏诗词要从哪些 方面进行鉴赏。
练习:
分组讨论下阕所写 内容。(表达通 顺、连贯)
下阕: 回忆往昔,曾经同许多同志 在这一带游览、集会,度过了许多 不平凡的岁月。那时侯,正当青春 年少,风采焕发,才华横溢;同学 们意气奔放,正显得遒劲有力,经 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 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 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 泳,激起波浪,几乎禁止了飞快前 进的船只?
回忆抒情
豪放派词风 大开大阖 一气呵成 吞月吐 星 既有壮采的奇迹 ,又富深广的内涵 风 豪语而以蕴藉出之,不是粗率,而是妩媚 骤驰而间以顿挫摇曳,不是滑润,而是错 综 格 是力与美的融会,

沁园春长沙PPT公开课优秀课件(ll)

沁园春长沙PPT公开课优秀课件(ll)

浪遏飞舟? 作了回答,上下两阙浑然一体,天
衣无缝。
大胆的夸张和神奇的想象表达了 作者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充 满浪漫主义色彩。
3.思考:“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过度自然。上片故地重游, 自然引起下文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并且通过 回忆,巧妙的回答了上片的提问,可谓衔接 巧妙,浑然天成。
(二)写作背景
1925年的毛泽东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 正值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 全国各地工农运动风起云涌, 如火如荼。毛泽东直接领导 了湖南农民运动,先后建立 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创建 了 湖 南 第 一 个 党 支 部 —— 韶 山支部。1925年10月,他奉 命前往广州创建农民运动讲 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 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 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的战 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 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 礴的诗篇。
(2)色彩绚烂,对比鲜明;描写角度摇曳变化: 远近结合,俯仰结合,动静结合;用词精准生动, 富有表现力。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远眺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近观
鹰击长空
仰视
鱼翔浅底
俯视
远景





近景




高景 景

低景
3、面对如此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问题? 反映了 诗人什么情感?
想到了祖国的命运与革命的未来。提出了谁是大 地的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这表明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 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⑤1915年9月,诗人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
⑥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

部编版()必修上册《沁园春 长沙》课件 (共46张PPT)

部编版()必修上册《沁园春 长沙》课件 (共46张PPT)

整体把握
1、上阕写了些什么?
主要写景,写眼前之景,即描绘了绚丽的湘 江深秋景色,突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精 神。提出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下阕写了些什么? ● 主要抒情。通过追忆往事,表现革命青年的战 斗风姿和远大抱负。
3、上下阕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上阕为景,下阕为情,借景抒情,景情合一。 上阕,诗人面对充满蓬勃生气之景发问“谁主 沉浮”的问题;下阕,通过革命豪情的抒发, 艺术地回答上面的问题,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 起来的全国人民来主宰这个世界。
上下阕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何好处?
《沁园春·雪》用了描写、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上半阙, 情景交融,通过描写壮美的北方雪景,抒发热爱、赞颂祖国大好河山 之情。下半阙,融情于议,通过对古代著名帝王的恰如其分地评价和 议论,抒发革命者的豪情。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回忆往昔,曾经同许多同志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 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那时侯,正当青春年少,风 采焕发,才华横溢;同学们意气奔放,正显得遒劲有 力,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 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 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P
A
R
T
O
N
山上的“层林”
从空间 江中的“百舸”
空中的雄鹰
水底的游鱼静态的火红的Fra bibliotek林从状态 动态的“争流”的
“百舸”等
或广博,或宏 伟,或雄峻, 竞相向上、生 机勃勃,与毛 泽东积极向上, 昂扬奋进的立 意契合。
以壮景抒豪情
1、试比较“鹰击长空”与“鹰飞长空”的区别。
“击”字写出了雄鹰搏击长空的豪迈,“飞”字则体现不出这种气势。

《沁园春长沙》优秀课件PPT

《沁园春长沙》优秀课件PPT

• (三)词的组成:
• 1.标题 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 2.词牌 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决定着 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以字数的多 少分为小令(58字及以下)、中调(59-90 字)和长调(91字及以上)。
• (四)沁园春: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 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 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历史回放
1910年农历7月,毛泽东将近17岁,他第 一次要离开家乡,到50里以外的地方去。临 行前写下了这首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历史回放
1911年,毛泽东18岁时到湖南长沙,在 此从事革命活动13年。 1913年至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读 书, 1918年与何叔衡等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 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 “五四”运动时,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
中职语文高教板基模块上册第一单元
01
导入新课
目录
CATALOG
02
诵读感知
03
深入探究
04
课堂小结
01
导入新课
文体知识
• (一)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 歌唱,始称“曲子”或“曲子词”,因 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 • (二)词的基本特点是:词有定格,句 有定数,字有定声,分上阕(上片)和 下阕(下片)。
意象
意象:表意的典型物象,主观之象,可以感知的具体的、具体的,是意境创 作的基础和前提。物象+情感
意境
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需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情 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审美想象空间。
知人论世 白居易:文章和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朝柳宗元有一首题为《江雪》的绝句, 谁还记得吗?
•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 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之后,被贬永州,身处 逆境时写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与恶势力绝 不妥协的心志。
“看”字统领哪几句?
• 一个“看”字,总领七句。
• 这样的字俗称“领字”渲染了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气 氛
“击”改成“飞”可以吗?
• “击”能显示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 长空的强劲有力。
• 突出雄鹰的矫健。
“翔”改为“游”好像更准确一些,鱼 儿怎能像鸟儿一样飞翔呢?
• “翔”写出了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 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 一样。比拟出游鱼的轻快自由。
• 1920年与何叔衡等创建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 1921年共产党成立后,他又组建了中共湘区
委员会并任书记。
• 1923年离开长沙到上海、广州等地从事革命 活动,
• 1925年回湖南湘潭从事农民运动。同年秋, 他经长沙转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在 长沙,重游岳麓山、湘江这些读书时经常与 朋友游聚的旧地,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 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 “浅底”并非真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 显得水浅。蓝天倒映在碧水中,看上去鱼 儿像在天空中游动,像飞翔一样。
这些景物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景 物的赞美和欣赏,对当时革命形势的 深切感受。
意象
• “意象”,是指诗歌中融入了作者情感 的景、物、人。
• 意即作者的思想感情,象是客观景物。
沁 园 春 长 沙

•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 裁,起源于两汉,奠基于隋、唐,兴盛 于宋代。它原本是配合燕乐( “燕” 通“宴”)曲调的歌辞,但在发展中逐 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 词,又叫“曲子词”“长短句”等。

唐诗 宋词 元曲
• 每一首词都有词牌。最初的词都是配乐 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 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 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 等。
• 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题目,如《沁园 春 长沙》,长沙是题目。
• 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或者 “阕”。
• 词牌规定词的字数、句数和格律。
• 按词的字数多少,一般可分为小令、中 调、长调,如《沁园春》共114字,上 片13句,下片12句,属长调。
• 韵脚(句尾押韵的字)分别为“秋”、 “头”、“流”、“由”、“浮”、“游”、 “稠”、“遒”、“侯”、“舟”。
• 仰视,雄鹰在升空展翅高飞;
• 俯看,鱼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
• 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 展、蓬勃生长。
• 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 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 对照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 景,准备了气氛。
在这几句中,哪几个词用得好?
遍:红得范围广 染:红得深透 “染”字,写出山上层层的枫林仿佛人工染
诗人简介
• 毛泽东,中国现代政治家,思想家,军事 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湖南省 湘潭韶山冲人,生于1893年12月26日, 逝世于1976年9月9日。
• 毛泽东少年时故事
男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何处不青山。
指家乡)
(桑梓,
• 少年时的书生意气,风华正茂时挥斥方遒的 豪情,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立壮志的少 年形象,也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一代伟人的毛 泽东的大气!
成的一样,景色十分壮美. 元朝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就有“晓来谁染
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名句。
• 李可染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这漫山遍野像火一样的枫林,很容易使人 联想起什么?
• 让人联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革命 形势蓬勃发展,“万山红遍”,大有燎 原之势。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透:强调江水的清澈见底
上阕主要写什么内容?与下阕有何关系? 写生机勃勃的深秋景物, 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给人的总体感觉是 什么?用四字短语概括景物的特征。
• 绚丽多姿,充满生机
“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等?
• “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 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联系当时的背景, 军阀赵恒惕正在通辑毛泽东。诗人在韶山 人民的掩护下,秘密到达长沙,独自来到 橘子洲头。可见一个“独”字再现了当时 的特定环境,但诗人身处险境仍然“独立 寒秋”,坦荡从容。
• 意象通常是一个词、一个短语。
SUCCESS
THANK YOU
2019/9/8
山上的“层林” 江中的“百舸” 空中的雄鹰 水底的游鱼
火红的枫林(静态) “争流”的“百舸” (动态)
• 绚丽多 姿,充 满生机
对祖国山河 的热爱。对 当时革命形 势的深切感 受。
时代背景
• 这首词作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 的前一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 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 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 南农民运动,建立了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 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 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这时 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这首词大概 是毛泽东离开长沙时所作。
• “看”是领字,读时要稍加停顿。
在“看”的统领下,作者从哪几个角度为 我
们展示了一幅湘江秋景图? • 远望 “万山红遍” (高)“群山”
• 近看 “漫江碧透” (低)“江水”
• 仰视 “鹰击长空” (高)“长空”
• 俯视 “鱼翔浅底” (低)“水面”
• 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
• 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 驶。
• 1911年,毛泽东18岁时到湖南长沙,在此从 事革命活动13年。
• 1913年至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读 书,1918 年与何叔衡等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 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
• “五四”运动时,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 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 一系列重要文章。
• 随后,又领导了驱逐湖南督军兼省长军阀张 敬尧的斗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