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课堂教学实录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克与千克人教版新课标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克与千克人教版新课标(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师:前几天,同砚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观察了—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我买的蛋卷7 5克。
生3:火腿肠一根是45克。
生4:我的体重是31千克。
生5:一袋茶叶450克。
生6: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砚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觉吗?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
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砚们说得特殊好,本日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
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要领?生:用秤称。
师,我们一起来明白一下几种常用的秤(多媒体课件展示)。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生1:在超市买工具用过电子秤。
生2;我跟妈妈买菜时,见过杆秤、盘子秤。
生3:我娘舅卖米用的是磅秤。
生4:我姥爷卖药材用的是天平。
师:同砚们观点真广!我们一起来明白一下“天平”(先容天平的组成及用法)(二)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师:本日老师给大众带来了一个小客人,瞧!是什么?生齐声说:一只小蜗牛。
师:想不想知道它有多重?(学生脸上洋溢着喜悦,齐声说想)师:那么我们选什么秤来称呢?生:天平。
(西席示范操纵,学生纷纷下位围观)师:瞧!游码的左端停在刻度几?生:l。
师:对!这只蜗牛重1克,1克结局有多重呢?请你们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1枚2分硬币有多重?(学生兴趣很高,纷纷掂量、猜测)生1:1克。
生2:2克。
师:到底是几克呢?请各小组称一称,看看谁估计的最准。
学生操纵活动,稍后,就有同砚“耶!我们猜对了!重1克”。
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我们一起来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质量,你有什么感受?同砚们异口同声地说:好轻哟!师:1克真的是好轻。
大自然中象这样轻的物体还有很多呢,你能说出生活中大抵重1克的物品吗?生l:一小块橡皮。
生2:2粒黄豆。
生3:1个扣子。
生4:1个小发卡。
《克和千克》课堂实录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教学实录兰州市城关区五泉小学魏海燕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1课时。
教材解读:“克和千克”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内容,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对克与千克有一定的接触,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发现二年级的学生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还比较淡薄。
本节课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让学生亲身经历,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将实际问题抽象成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形成自己的知识技能,再运用到实际中,发展学生的经验,促进学生智能、情感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设计思路:在设计本课时,重点让学生动手“做数学”,亲身体验感知,形成质量观念,并将猜一猜、估一估的活动贯彻与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应用意识。
为了让学生了解克与千克这些眼睛看不见的每一个单位质量实际有多重,教学中,让学生分别掂量 1个、5个、10个、20个2分硬币,通过肌肉感觉来逐步感知1克、5克、10克、20克有多重。
通过左手放2分硬币,右手放小物品,感觉左右平衡后来估计小物品有多重。
通过掂一袋1千克重的洗衣粉,感受1千克有多重,然后让学生掂1千克的铁块,1千克的锯末,1千克的苹果等,体积不同,但质量都是1千克的物品来估计它们有多重。
通过以上动手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从而帮助学生形成1克、几克、几十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算一算、称一称和评一评,建立克和千克的进率关系,形成1千克里面有1000个1克的观念。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盘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实录5篇范文
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实录5篇范文第一篇: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实录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第一课时信息窗1 【教学内容】:课本第2——8页【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
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3、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两袋盐、花生米等【教法与学法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听好了,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
猜一动物。
对是大象。
又来了,两撇小胡子,油嘴小牙齿,贼头又贼脑,喜欢偷油吃(,同学们真聪明,都猜出来啦!那么我们比较这两种动物,你会发现什么呢?生可能会回答:一大一小,一轻一重,抓住一轻一重揭示课题。
很棒,说的很准确,那一轻一重是什么呢?这就需要走进我们的数学,学习质量单位。
也正是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师:板书课题——克,千克的认识。
2、出示学习目标(生读目标)二、预习展示。
同学们已经预习新内容了,谁能告诉老师,通过预习你获得了那些新知识,生可能:我知道了我们平时说重量就是质量,也可能:质量是克,千克,[尽管生回答的不严密,不准确。
也不要否决。
让其自己发现错误。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出示课件:课本第二页插图学生合作读信息,你发现什么了?在小组内交流。
找小组代表读你喜欢的信息,说说你的理解。
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重点点拨:世界上最小的鸟出生时才1克。
蓝鲸重150吨。
让学生初步感知大的质量单位和小的质量单位}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几个质量单位学生自由读。
《克与千克》教学实录 【完整版】
《克和千克》教学实录哈尔滨市抚顺小学校孙超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大家都去过超市买东西吧其实,在超市里也有许多数学信息呢。
(出示课件)请大家观察一下,你从中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生1:我发现了一桶洗衣液重5千克。
生2:我发现售货员阿姨说苹果重1千克。
生3:我发现那袋饼干110克。
师:这些数据表示什么呢生:表示这些物品有多重。
师:生活中的每一样物品都有自己的重量,购买一些物品时,我们还需要称一称它们有多重,在数学上,我们称为质量。
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就需要用到这样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三种物品:口香糖,番茄酱,阿尔卑斯糖师:同学们,请在你的桌上找到这三样物品,你发现关于它们的质量的信息了吗(学生观察)生1:我发现口香糖的质量是15克。
生2:我发现阿尔卑斯糖的质量是31克。
生3:我发现番茄酱是120克。
师:在这些质量的前面还有3个字,你发现了吗生:净含量。
师:净含量是指物品实际有多重。
这袋番茄酱的净含量就是里面的番茄酱有多重。
师:刚才你拿着这些物品时,有什么感觉生:这些物品很轻。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它们都比较轻。
在计量比较轻的物品时,我们常用克来做单位(板书:克),也可以用字母“g”来表示(板书:g)。
师:除了这些物品,你还见过哪些用克做单位的物品生1:铅笔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
生2:格尺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
生3:橡皮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
师:其实生活中有好多物品都是以克做单位的,比如说大家喜欢吃的薯片。
下次去超市时,大家可以再观察一下。
出示天平师:这是一架天平,我们可以用它来称量一些物品的质量,用天平称量时,我们会用到砝码,把砝码放到天平的右盘,把要称量的物品放到天平的左盘。
我手中的就是1克的砝码。
大家可以在你的学具中找到1克的砝码,请你来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到底有多重。
(学生感受1克的质量)师:大家感受到了吗现在,请同学们在学具中找一找,哪种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学生在学具中找物品)师:你找到了哪种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生1:我找了一个玩具小人。
《克和千克》教学实录
《克和千克》教学实录◆您如今正在阅读的«克和千克»教学实录文章内容由搜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克和千克»教学实录一、教材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材第四册第6单元«克和千克»。
二、学习目的。
1、知识目的:先生能准确看法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树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才干目的:先生观察才干,入手操作才干及相互协作学习的才干在实践活动中清楚表达;3、情感目的:先生能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相联络,在学习进程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发生亲切感,培育先生估测看法。
教具、学具预备:1、微机课件2、五袋1千克的物品〔毛线、苹果、小西红柿、面条、小石子〕 1大袋桔子3、 5台盘秤、五盒学具〔盒中有标识着不同重量的小食品:果冻、方便面、火腿肠、蛋黄派、QQ糖、虾条、袋装奶,两袋500克的精盐------;10个2分硬币,1克重的海绵、纸片、图钉------〕教学进程:一、情形导入、联络生活、感知轻重:师:同窗们,喜欢小植物吗?〔喜欢〕如今我们一同去植物乐园看看好吗?〔课件出示植物乐园图〕师:咦,小植物们在干什么?在它们玩的进程中你发现了什么?生1:它们在玩翘翘板!生2:我发现了老虎太重了,小松鼠太轻了,小松鼠怎样用力也撅不起老虎来!生3:我发现小刺猬和小乌龟差不多重,所以他俩能玩翘翘板.师:那也就是说老虎比小松鼠重,小松鼠比老虎轻。
你还能用轻和重对照其他植物说说吗?〔生兴味盎然的比拟〕[评析:应用动画导入极大的引发了先生兴味,激起了先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先生一末尾便以一种愉悦的形状投入到整堂课的学习当中。
]师:其实不只植物有轻有重,我们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是有轻有重的,课前教员请同窗们调查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罕见的一些物品的重量,如今交流一下好吗?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火腿肠一根40克.生3:一袋面粉25千克。
认识克与千克教案8篇
认识克与千克教案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方案、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演讲稿、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认识克与千克教案8篇优质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目标,融入生活经验的教案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认识克与千克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克与千克教学实录与实践反思
克与千克教学实录与实践反思1、克与千克教学实录与实践反思教学内容:人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85—86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引出重量单位,让学生认识到重量单位与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1、掌握重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1、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2、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具准备:商店买来的标有重量的食品、汽水、一桶10千克重的水、小豆子(黄豆、豌豆、胡豆等)、1克重的小石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喝汽水吗?生:喜欢师:那好,今天樊老师就有一个特殊的任务,如果你能够完成,老师就奖励你10包糖果。
如果你不能够完成,那你就得给我10包糖果。
任务就是在10分钟内1人喝10千克重的汽水,你们敢不敢试啊?生:敢!师:看来这汽水,糖果太诱人了。
显然大家还不知道10千克有多少,那老师告诉你们吧,10千克的汽水就相当于我讲桌上放的这一桶水这么多,你们还敢试吗?(出示一满桶水)生:不敢了!师:那好。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重量单位。
二、授新1、观察、操作领悟新知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自己课桌上的东西,用手捻一捻,根据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估计一下他们有多重?(学生分组讨论)(学生课桌上出示一些食品或标有重量的物体)学生讨论后,汇报结果生:一瓶胶水大约2两一包夹心饼干大约半斤一支牙膏大约1两多一袋盐1斤重一个果冻重150克、、、、、、(当有人说出克或千克时,教师应给予表扬,他真聪明,已经知道了克(千克)这个单位。
)师:好了,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们真聪明。
我想你们在家里一定是爸爸妈妈的好帮手吧!现在大家再观察包装袋,袋上标有了这个物体的重量,大家一起找一找好不好啊?(学生观察后汇报结果)师:你们真聪明。
“克与千克”教学实录
“克与千克”教学实录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一)背一背
师:我们先来玩一个背一背的游戏,请三位同学上来,让其中一位背一背另两位同学,然后把自己的感觉告诉大家。
(生活动,师帮助。
)
生:XX比较重,XX比较轻。
师:看来我们的身体是有轻重之分的。
感觉一
4~
生2:先掂硬币,再掂其他物品。
师:请大家把5枚硬币放在一起,现在是多少克了?(生感知5克,互相说感受。
)师:请大家再感觉一下10克。
(生活动,把10枚硬币放在一起,轮流掂,说感受。
)
(三)估计其他克数
师:每个组都有一大袋好吃的,请大家先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重,再看它上面的克数,看谁估得
最准确,好吗?
(生开始估计物品的轻重,互相交流,饼干约50克,干吃面40克,牛奶250克等。
)
(四)感知1千克
师:请大家都掂一掂这袋重500克的食盐,两袋有多重呢?
生:两袋重1000克,很重。
师:请大家掂这两袋食盐和这袋瓜子(标有1千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生1:食盐重。
生2:一样重。
师;同学们可以再感觉一下。
(生再掂。
)
生:差不多一样重。
师:那么你能发现什么呢?这个l千克应该等于多少克呢?
生:1千克:1000克。
师:请大家掂一掂桌上的那袋苹果,估计一下有多重。
(生出现了1千克、1200克等各种结果。
)
师:出现问题了,怎么解决呢?
生:可以用秤。
克和千克教学实录及反思
《克和千克》教学实录及反思教学内容:课本第2-4页,克和千克教学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感知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理解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渗透估计物品质量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3.让学生经历看、比、掂、估、验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增强生活意识,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概念,培养学生估计物品质量的能力。
教学准备:天平、2分硬币10枚、几粒花生、2袋食盐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看到大家的桌子上都摆着老师要求准备的物品,老师心里特别高兴。
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让大家准备这些物品吗?生:学习克和千克。
师:嗨!用了两个很新鲜的词:克和千克。
【板书:克和千克】还有其他想法吗?生:让我们掂一掂2分硬币和花生。
师:真了不起,已经猜对了一个小活动!生:还可以掂一掂带来的好吃的,表现的好还可以吃了!师:好啊,这个要求我可以满足。
正像刚才大家所说的那样,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认识这两个新的质量单位【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师:以前我们还学过哪些单位?生:长度单位。
(师随生回答板书)师: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一说吗?生: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师随生回答板书)师:说的非常完整,还有其他的吗?生:时间单位。
(师随生回答板书)师:时间单位都有哪些呢?生:秒、分、时、天、月、年。
(师随生回答板书)师:看来大家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的很牢固,希望学习完这节课之后,你也会和质量单位交上好朋友。
【反思:借助教室内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课,学生马上投入到学习状态。
在师生互动中强调:质量单位,与之前所学的其他单位进行横向比较,加深认知。
】二.探究新知1.认识克(1)感知1克师:我们面前的2分硬币究竟有多重呢?生抢答:1克。
《克和千克》课堂实录及反思_
《克和千克》课堂实录及反思_《克和千克》课堂实录及反思绍兴塔山中心校王春风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85、86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过程与方法:学会估量的方法;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在感知体验活动中,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及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1、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感知1克与1千克有多重。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和能力。
难点: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感知1克与1千克有多重。
教具:1角硬币(约重1克)、盐(500克)两袋、苹果、薯片、多媒体课件、天平、弹簧秤。
学具:1角硬币(约重1克)、盐(500克)两袋、苹果、一瓶1千克水、乒乓球、花生、糖、棋子、橡皮、书包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方法初渗1、出示:一个大苹果、一个小苹果。
这两个苹果你觉得哪个重?为什么?{你真是火眼金金,通过眼睛看大小就判断出她们的轻重了——板书“看”}2、出示(一个苹果和一包薯片)那我再拿出一包大薯片,再来和它比比,哪个重?为什么?小结出:比较物体的轻重,有时候不能光看物体的大小,还需要我们实际得来掂一掂——板书“掂”二、感知1克,进一步渗透估量方法1、感知1角硬币。
告诉我有什么感觉?{轻}2、小组合作找1克物品:找到这种感觉之后,同学们可不可以从桌上物品中找出和1角硬币差不多重的物品呢?{提醒:小组长维护好秩序,比一比哪一小组动作最轻}交流汇报:小朋友们找到了吗?1)生1:乒乓球。
你是怎么找的?2)生2:花生。
你是怎么找的?—{肯定学生的方法,鼓励和引导用双手对比着来掂的方法}3)生3:一颗棋子。
你是怎么找的?3、小结:1)刚才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教学实录与评析
《克和千克》教学实录与评析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称"的过程,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对重量进一步的体验,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活动中,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与人分享,培养学生统计、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以多种形式的操作感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教学重难点: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硬币、台秤、电子秤、人体秤、两袋盐、水果、奶、快餐面、沙子、大米等各种物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1、游戏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三名同学到前面来做背一背的游戏,谁想来?生:〔3名同学分别是胖、中、瘦〕师:请你们三个互相背一背,然后说说自己对同学的体重有什么感受?生1:我觉得沈春鹏最重,王宇洋最轻.生2:我觉得沈春鹏比高一民重.生3:我觉得王宇洋很轻.师:看来,人是有轻有重的.那我们身边的物体是不是这样呢?现在就请你任选两种不同的物体,用两只手掂一掂,互相说说你的感受.生:〔掂物体,感知轻重〕生1:一袋盐和一袋奶比,盐比较重,奶比较轻.生2:一桶浴液比一袋方便面重.生3:一块橡皮比一本字典轻很多.……师:看来我们身边的物体也是有轻有重的.以前我们学习过计量长度的单位有哪些?生:有米、分米、厘米、毫米,还有千米.师:那你知道在生活中有哪些计量物体重量的单位呢?生1:我知道克、千克和吨.生2:我还知道公斤和斤.生3:我还知道毫克.师:你们知道得真多,看来你们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了.在这些单位中,克、千克、毫克和吨都是国际上通用的重量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千克和克.〔板书课题〕[评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安排了背一背、掂一掂、比一比三个活动,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亲身感知体验获得丰富具体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给学生许多自由活动并发现数学知识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在探究中感受.]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1、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1〕称一称.师:要知道物体到底有多重,可以怎么办?生:应该用秤称一称.师:你们都认识什么秤?生1:我认识弹簧秤.生2:我认识台秤.生3:我认识电子秤和天平.师:今天我们主要要用到台秤和天平.在你们的桌上都放着规格一样的袋盐,两袋盐有多重呢?生:1000克.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因为我看到袋上写着一袋盐是500克,那两袋盐就重1000克.师:我们用秤称一称,验证一下好吗?谁会看这种台秤,说说怎么看?生:现在什么也没放,指针指向0,如果指向1就是1千克,指向2就是千克.师:也就是指针指向几,就是几千克.请每个小组选两名同学拿着两袋盐到前面来称一称.生:〔分别称出2袋盐的重量〕正好1千克.〔2〕掂一掂.师:请同学们把2袋盐放在手上掂一掂,感受一下这1千克的重量.生:〔操作感受〕〔3〕估一估.师:同学们都感受到了1千克的重量,现在我们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请同学们借助1千克盐的重量带给我们的感受,估计一下你们小组的水果几个大约重1千克,看看哪个小组估计得最准确.生:〔用袋装水果,估计重量〕生1:我们小组估计8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生2:我们小组估计6个桃子大约重1千克.生3:我们小组估计11个橘子大约重1千克.师:现在你们就来称一称吧.生:〔把小组估计的水果放在秤上称.〕生1:〔8个苹果〕多了一点.生2:〔6个桃子〕也多了一点.生3:〔11个橘子〕还是多一点.师:那你们〔生3〕能不能调整一下?生:拿下来1个橘子.师:大家快看,这回差不多是1千克.同学们真了不起,第一次估计1千克的重量就已经很接近了.刚才,小组在活动的时候,老师发现有1个小组的做法和大家不太一样,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做的.生:我们小组先是掂一掂2袋盐,再掂一掂5个桃子的重量,感觉有些轻,就又加了1个桃子,再掂一掂,差不多,才认为6个桃子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师:你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生:这种方法很好,可以估计的更准确一些.师:他们一边估计,一边比较,有一种严谨的学习态度,希望其他同学也能象他们小组学习.[评析:这个活动是讨论—体验—交流—再体验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估得比较准确的方法.当学生体验完,交流后有了进一步感受后,他们产生了再次体验、探究的需要.而这时让学生再次体验,学生的感受更深刻,人人都得到成功的体验.]〔4〕找一找.师:我们知道了1千克的重量,在你们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大约重1千克的?举起来给大家看看.生:2袋挂面、4袋奶……〔5〕猜一猜.师:老师这有两样东西,〔出示:一大堆棉花,一小堆铁钉〕你们猜猜哪个重?生1:棉花重.师:为什么?生1:因为棉花那么一大堆,比铁钉多,所以棉花重.生2:我猜可能一样重,因为铁沉.师:到底谁说得对?你们自己想办法验证吧.生:〔有的掂一掂,有的称一称〕一样重.师:那我想问问,刚才说棉花重的同学,你们现在有什么想法?生:物体的轻重不能光看堆大,堆小.师:是啊,物体的的体积大,但不一定重;体积小,不一定就轻.[评析:设计"比一比"的游戏活动,学生很喜欢.孩子想获胜的心理促使他们在活动时积极开动脑筋.整个活动学生是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完成的.交流时,让学生感受到分享的快乐,让学生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畅所欲言.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猜想—验证这一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6〕拎一拎.师:老师这还有些东西〔大米:2千克,沙子:3千克,油:5千克〕同学们拎一拎,感受这些物体大约重几千克?再看看下面的标签.生:〔分组拎物品,感受几千克的重量.〕〔7〕说一说.师:除了这些,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重量的还有哪些?生:青菜、面粉……人体的体重.师:想称称自己的体重吗?好,到前面称称吧,一个人称,另一个人读数.生1:王帅的体重是29千克.生2:徐哲的体重是28公斤.师:28公斤也就是28千克.2、建立克的质量观念.师:同学们知道了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物体的重量,我这有一枚2分硬币,我们称称它的重量.〔放在台秤上〕生:太轻了,指针根本没动.师:那这枚2分硬币还能不能用千克做单位表示它的重量呢?那应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呢?生:用"克"做单位.师:想知道它的重量吗?我们可以用天平称一秤.〔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并称重〕这枚2分硬币有多重?生:1克.师: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重量,小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生:〔动手操作,感知1克〕生1:太轻了,我好象一点感觉也没有.生2:太轻了,手里好象什么都没有.师:这1克的重量非常轻,看看学具盒里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克?生:扣、2个曲别针、一个小药片……生:3粒花生大约重1克.师:我们称称看,3粒花生的重量是不是1克?〔在天平上称超过1克,减1粒,再减1粒.〕大家看,像这样的1粒花生的重量大约是1克.师:用手掂一掂你身边的比较小的文具,估计一下它的重量.生:一支铅笔大约20克,一块小橡皮大约1克,一张纸大约5克……3、建立千克与克的联系.师:老师这有一大袋和一小袋米,小组互相掂一掂,估计一下它们的重量.[评析:学生经历感知实际重量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在一系列富有趣味的活动中,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同时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然也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情感与态度,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生1:我估计大袋大约100克.生2:我估计大袋约重150克.师:老师告诉大家,课前老师已经称好了它的重量,是200克.那小袋的呢?生:大约50克.师:对了.每组大小两袋米合起来重多少克?生:重250克.师:那计算一下,4组合起来呢?生:1000克.师:来,我们把这些大米放台秤上称一称,读出数来?生:1千克.师:通过实际称重,我们又知道这些大米的重量是1千克,〔指板书:1千克 1000克〕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生:1千克=1000克师:〔板书结论〕我们还可以用字母来表示千克和克,有谁知道?生:千克用字母kg表示,克用字母g表示.师:那我们还可以写成1kg=1000g三、总结延伸:师: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际操作,亲身感受并了解了千克和克的实际重量.我们看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课后,请同学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更多的实际问题.〔本节课获2005年道里区数学教学优秀观摩课〕点评:本课教学流畅、自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色:一、从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老师通过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让学生不仅可以多次体验常见的物体的重量,逐步建立起重量单位的正确观念,而且还在这一过程中了解一些有关的常识;通过感知,拉近了抽象的"重量"与形象的距离,使学生感到容易理解.而让学生去掂一掂物品的重量这一活动,就是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体验、理解数学知识,证明我们学习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从这些方面,让学生切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二、提供学生充分实践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得到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现代教学论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本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在活动中自己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各人思维也不尽相同,思维的交流常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可以更多地满足认可与欣赏的需要,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认识数学,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互助互学,集思广益,让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养成与别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时老师采用了学生喜欢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探求、主动合作、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亲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克与千克教案(通用6篇)
克与千克教案(通用6篇)克与千克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有多重(认识千克、克)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 掌握“1千克=101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 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 建立1千克、1克的概念。
2. 估算一些物品的重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1.师:同学们,上节课有两个同学表现得非常好,老师要和他们热烈拥抱。
老师抱一个特别瘦的学生一下就抱起来了,而抱一个胖的学生怎么抱也抱不起来。
师:通过刚才老师抱这两个学生你有什么发现?师:真的吗?(让一个学生再来抱抱试试)2.师让学生从桌上任拿2个物品掂一掂,说一说谁比较轻,谁比较重。
(二)探索新知1.汇报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师:刚才我们通过抱一抱和掂一掂都可以大体比较出两个物品的轻重,那么要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该怎么办?(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
用秤来称。
)师:这两个方法都不错!如果物品的包装上标有质量,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些物品的质量。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到商店任选5件自己喜欢吃的食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谁来汇报一下?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非常好!同学们刚才说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用来表示物品的质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2.认识秤。
师: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质量,但是很多物品没有包装。
比如:刚才两个同学的体重、桌上摆的鸡蛋、苹果等物品,要想知道它们的质量该怎么办?(用秤来称。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的准确质量可以用秤来称,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见过?生汇报: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健康秤等等。
用课件介绍各种秤的简单使用。
台秤:把物品放入盘内,指针会告诉我们物品的质量。
电子秤:把物品放入盘内,会自动显示物品的质量。
《克和千克》课堂实录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教学目标:1.学生能准确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对感受1克、1千克有多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在学习过程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
难点: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盘秤、硬币、曲别针、瓜子、黄豆、洗衣粉、果冻、酸奶、食盐、水果、熟鸡蛋、矿泉水等物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孩子们,喜欢玩游戏吗?生:喜欢师:平时都喜欢玩什么游戏?生:(3个)师:咱班小朋友喜欢的游戏还挺多,大家看,这两个小朋友在玩什么?生:男孩重,女孩轻师:哦,原来人是有轻重的,那课本有轻重吗?这块糖呢?水呢?生:有师:看来,物体都是有轻重的,物体的轻重也就是指物体的质量。
通过课前搜集,你都了解了哪些物体的质量?生:3个(不错,你很会发现)师:通过交流我们发现表示物品有多重,我们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两位新朋友。
(板书课题)克可以用字母g来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来表示。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感受1克师:老师这有一个2分硬币,估计一下它大约有多重?生估计师:这个2分硬币到底有多重呢?咱可以怎么办?生:称一称师:(认识天平)用天平称2分硬币师:请大家拿起2分硬币,放在手中掂一掂,把1克的感觉记在心里。
生掂师:1克给你的感觉怎么样?生:很轻师:带着1克给你的感觉,找一找1号学具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
生找师:你们找到了什么?生1:一枚曲别针的质量大约是1克。
师:是不是呢?咱们来称一称。
(师操作天平)师:几枚曲别针的质量大约是1克?生1:两枚师:请同学们每人拿两枚曲别针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一下它的质量。
“克和千克课程教学实录
“克和千克课程教学实录[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5~88页。
[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
知道1千克=1000克。
3、使学生了解用秤称物品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1、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自主选择合适的秤称物品。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品质量的意识。
(三)情感教育点1、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授课类型]概念课。
[教具准备](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两袋糖各500克,一袋盐1千克,弹簧秤,电子秤,盘秤,杆秤,地秤。
(学生用)六人一组:一个2分硬币约1克、一个纽扣1克、两袋糖各500克、一袋盐1千克、一袋苹果1050克、一瓶椰汁300克、一个果冻25克、一个固体胶30克、一本字典250克、弹簧秤。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观看课件演示:(熊猫森林超市开张情景)咦,什么声音,这么热闹?噢,原来今天是熊猫森林超市开张的日子。
2、课件显示(超市内部场景)。
师:超市里的商品可真多,你看到了什么就一起说出来!(学生自由说出看到的商品名称、质量)3、仔细观察,你们在这些商品包装上发现了什么?(学生思考)(商品上标有它的质量;有数字;有克和千克…)师引导得出: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
4、(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二、动手操作,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一)感知1克的质量1、设疑:你知道1克大约有多重吗?(生:其实我们用的一个2分硬币就大约重1克。
)2、动手掂掂:说说自己有什么感觉?(学生动手掂量硬币,感觉1克很轻)3、合作找找:在各组的商品中,有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4、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找到的?(强调:用手掂的方法)(二)感知1千克的质量找一找:现在谁还能从中挑出重1千克的物品呢?(举起来)1、例:盐。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教学实录与评析_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教学实录与评析生:应该用秤称一称。
师:你们都认识什么秤?生1:我认识弹簧秤。
生2:我认识台秤。
生3:我认识电子秤和天平。
师:今天我们主要要用到台秤和天平。
在你们的桌上都放着规格一样的袋盐,两袋盐有多重呢?生:1000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因为我看到袋上写着一袋盐是500克,那两袋盐就重1000克。
师:我们用秤称一称,验证一下好吗?谁会看这种台秤,说说怎么看?生:现在什么也没放,指针指向0,如果指向1就是1千克,指向2就是千克。
师:也就是指针指向几,就是几千克。
请每个小组选两名同学拿着两袋盐到前面来称一称。
生:(分别称出2袋盐的重量)正好1千克。
(2)掂一掂。
师:请同学们把2袋盐放在手上掂一掂,感受一下这1千克的重量。
生:(操作感受)(3)估一估。
师:同学们都感受到了1千克的重量,现在我们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
请同学们借助1千克盐的重量带给我们的感受,估计一下你们小组的水果几个大约重1千克,看看哪个小组估计得最准确。
生:(用袋装水果,估计重量)生1:我们小组估计8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生2:我们小组估计6个桃子大约重1千克。
生3:我们小组估计11个橘子大约重1千克。
师:现在你们就来称一称吧。
生:(把小组估计的水果放在秤上称。
)生1:(8个苹果)多了一点。
生2:(6个桃子)也多了一点。
生3:(11个橘子)还是多一点。
师:那你们(生3)能不能调整一下?生:拿下来1个橘子。
师:大家快看,这回差不多是1千克。
同学们真了不起,第一次估计1千克的重量就已经很接近了。
刚才,小组在活动的时候,老师发现有1个小组的做法和大家不太一样,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做的。
生:我们小组先是掂一掂2袋盐,再掂一掂5个桃子的重量,感觉有些轻,就又加了1个桃子,再掂一掂,差不多,才认为6个桃子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师:你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生:这种方法很好,可以估计的更准确一些。
师:他们一边估计,一边比较,有一种严谨的学习态度,希望其他同学也能象他们小组学习。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克与千克_苏版新课标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克与千克_苏版新课标(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调查了—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我买的蛋卷7 5克。
生3:火腿肠一根是45克。
生4:我的体重是31千克。
生5:一袋茶叶450克。
生6: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觉吗?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
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专门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
师:要明白我们购买物品的轻重,能够用什么方法?生:用秤称。
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秤(多媒体课件展现)。
师;你们在什么地点见过这些秤?生1:在超市买东西用过电子秤。
生2;我跟妈妈买菜时,见过杆秤、盘子秤。
生3:我舅舅卖米用的是磅秤。
生4:我姥爷卖药材用的是天平。
师:同学们知识真广!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天平”(介绍天平的组成及用法)(二)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师:今天老师给大伙儿带来了一个小客人,瞧!是什么?生齐声说:一只小蜗牛。
师:想不想明白它有多重?(学生脸上充满着欢乐,齐声说想)师:那么我们选什么秤来称呢?生:天平。
(教师示范操作,学生纷纷下位围观)师:瞧!游码的左端停在刻度几?生:l。
师:对!这只蜗牛重1克,1克怎么说有多重呢?请你们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1枚2分硬币有多重?(学生爱好专门高,纷纷权衡、推测)生1:1克。
生2:2克。
师:到底是几克呢?请各小组称一称,看看谁估量的最准。
学生操作活动,稍后,就有同学“耶!我们猜对了!重1克”。
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快乐!我们一起来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质量,你有什么感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轻哟!师:1克确实是好轻。
大自然中象如此轻的物体还有专门多呢,你能说出生活中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生l:一小块橡皮。
生2:2粒黄豆。
生3:1个扣子。
生4:1个小发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和千克》教学实录
官陵湖中心小学陈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
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践生活是紧密联
系的,在实践生活中非常有用。
从而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2分硬币1枚,小食品1包,100克的味精1包,500克的精盐2包。
教学过程实录:
一、交流信息,初步感知。
1、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感受到每种物品都有一定的重量,只不过有的重一些,有的轻一些。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哪位同学把你了解到的情况介绍一下?
生1:我的体重是54斤。
生2:一袋面粉重25千克。
生3:一包饼干重110克。
……
[评析]课前布置学生在生活中做小调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从而引起学习新知的兴趣。
2、师:通过你的调查,你认为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哪些单位?
生1:克、千克、斤。
生2:公斤、吨、两。
3、师:在生活中,表示物品有多重有两个最基本的单位,就是克和千克(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这两个单位好吗?
师: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表示物品有多重时,有的用克作单位,像一袋QQ糖重25克,一包虾片重10克,一袋味精重100克;有的用千克作单位,像小朋友体重30千克,一袋面粉重25千克,一箱苹果重20千克,等等。
你有没有注意到什么样的物品用克作单位,什么样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
生:表示比较轻的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作单位,表示比较重的物品有多重,常常用千克作单位。
二、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
1、感受1克有多重。
师:现在请你拿起面前的小食品,先跟同位互相说说你拿的小食品重多少克,然后把它放在手里,闭上眼睛掂一掂,体会一下它有多重。
师:你有什么感受?
生
:我的虾片重20克,感觉很轻。
1
:我的草莓丁重10克,感觉特别轻。
生
2
师:根据你手中的小食品的重量,你能想象出1克有多重吗?你能不能想办法从你的小食品中拿出1克的食品?请各小组研究一下。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们组是怎样拿的?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1:这一包草莓丁重10克,我们数了数,正好有10个,所以这一个草莓丁正好是1克。
生2:这一包QQ糖重25克,我们数了数,有12块,所以这半块QQ糖大约重1克。
生3:这一包虾片重6克,有12块,所以这两块大约重1克。
师:每个小组都拿出了1克重的食品。
现在各组同学轮流把这1克重的食品放在手上,掂一掂,体会一下它有多重。
你有什么感受?
生1:很轻。
生2:特别轻,像没有一样。
师:实际上,老师在课前称过,发现一个2分硬币大约重1克。
现在请你把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闭上眼睛掂一掂,认真体会一下1克有多重。
师:1克有多重,大家有印象了吗?
师:请各组同学看看你们面前的材料,掂一掂,试一试,你觉得哪些东西大约重1克。
(小组活动。
)
生1:我觉得三个图钉大约重1克。
生2:我觉得四粒黄豆大约重1克。
生3:……
[评析]通过掂一掂、试一试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与感知,使具体的质量感不断内化,形成一定的实践经验。
2、师:同学们知道世界上最小的鸟叫什么名字吗?(蜂鸟。
)它的体重大约是2克,也就是像两个2分硬币这样重。
把两个2分硬币拿在手里,体会一下2克有多重。
你能想像出蜂鸟有多小吗?
3、估计一小袋黄豆的重量,体会10克有多重。
4、估计一包味精的重量,体会100克有多重。
5、师:这一包味精重100克,你知道两包这样的味精重多少克吗?3包呢?10包呢?(板书1000克)这时,我们就可以用另一个单位:千克。
我们规定:1千克=1000克(板书)。
6、体会1千克有多重。
师:这一袋食盐重500克,2袋就是1000克,也就是1千克。
现在请各组同学轮流把两袋盐放在手上,闭上眼睛掂一掂,体会一下1千克有多重。
7、比较1克与1千克的物品。
师:再掂一掂1克重和1千克重的物品,你有什么感受?
生:1克非常轻,1千克比较重。
师:所以,我们表示比较轻的物品有多重,就用克作单位,而表示比较重的物品有多重,就用千克作单位。
[评析]通过掂一掂、比一比,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感性体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8、巩固练习。
你会填上合适的单位吗?
一个梨重100()。
一个西瓜重4()。
一个排球重450()。
小弟弟体重24()。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总评]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克和千克”的教学设计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生活中各种物品的轻重入手,利用学生课前小调查,轻松引入新知。
2、重视情感体验。
教学中组织学生大量地进行动手操作,通过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猜一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历知识的探究过程,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验、领悟,从而深化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乐趣中升华对“克和千克”概念的理解。
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