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量化宽松典例2.0
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其实施效果
日本 : 量化 宽松 的先行 者 , 政策 传导 机 制不畅 2 0 世 纪9 0 年 初期 , 日本 房 地 产 泡沫 破 裂 , 核 心 通货 膨 胀 率
年 的 问题政 府 债券 , 以改善 欧 元 区 问题 国家 的金 融财 政状 况 , 确
保 国债 违约 风 险为 零 " 与 此 同时 , 欧 洲央 行通 过 出售 其他 资 产 来
年7 月 2 0 日, 美 联 储 宣布 继 续 进行 反 转 操 作 , 将 出 售2 6 0 亿 美 元 7
的短 期国 债 , 同时 , 购人 相 同金 额 的长期 国债 " 0 2 2 1 年 9 月 1 日 , 第 三 轮 量 化 宽 松 政 策 (Q E 3 3 ) 开始 实 施 ,
制 为 : 中央 银行 从商 业银 行 ! 保 险 公司 ! 养 老 基金 或 非金 融企 业 手 中, 以市 场价 格 购 买长 期限政 府 债券 等 金融 资产 , 以压 低 长期
启动 , 美联
日, 美 联 储 同时 , 买
1% 以 下 , 并 长 期 徘 徊 在 零 附 近 " 然 而 , 在 这 种 传 统 的 宽 松 货 币 政 策 下 , 各 发 达经 济体 的复 苏进 程 却不 尽如 人 意 " 理论 层 面 , 央 银 行 已 无法 继 续 将 利 率 下 降 至 零 以 下 " 传 统 的货 币政策 失效 后 , 各 国 中央银 行开 始尝 试创 新 型 的 ! 非 常 规 的 货 币政 策 以继 续刺 激 经济 增 长 " 其 中 , 量 化 宽 松 政 策 (Q u a n ti tativ e E asin g P ol y ) 使用 范围最广 " 该政 策的传 导机 ie 中
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其实施效果
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其实施效果2019-09-27货币政策、创新与传导机制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中央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整短期利率⾄⽬标⽔平,这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货币政策。
美国、欧元区、⽇本和英国的中央银⾏在制定货币政策中介⽬标时,盯住的基准利率分别为联邦基⾦利率、主要再融资利率、隔夜拆借利率和短期国债回购利率。
这些利率虽名称各异,但均为短期同业拆借利率。
中央银⾏通过调控同业拆借利率可以直接影响商业银⾏的融资成本,商业银⾏向企业和居民借贷时,会将中央银⾏的意图传递⾄整个经济体,最终实现调控经济的⽬的。
如果⼀国中央银⾏试图刺激经济,则会执⾏宽松的货币政策,即通过购买短期限政府债券压低基准利率⾄⽬标⽔平,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促进投资与消费。
反之,如果中央银⾏试图抑制经济,则会执⾏紧缩的货币政策,即通过出售短期限政府债券抬升基准利率⾄⽬标⽔平,提⾼企业和居民的融资成本,抑制投资与消费。
2007年8⽉⾦融危机爆发后,为了恢复经济,主要的发达经济体——美国、欧元区、⽇本和英国等——基准利率都相继降⾄1%以下,并长期徘徊在零附近。
然⽽,在这种传统的宽松货币政策下,各发达经济体的复苏进程却不尽如⼈意。
理论层⾯,中央银⾏已⽆法继续将利率下降⾄零以下。
传统的货币政策失效后,各国中央银⾏开始尝试创新型的、⾮常规的货币政策以继续刺激经济增长。
其中,量化宽松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 Policy)使⽤范围最⼴。
该政策的传导机制为:中央银⾏从商业银⾏、保险公司、养⽼基⾦或⾮⾦融企业⼿中,以市场价格购买长期限政府债券等⾦融资产,以压低长期利率,提振资产价格。
与此同时,向⾦融体系注⼊流动性,令商业银⾏有钱可贷,进⽽刺激经济增长。
在传统的货币政策下,中央银⾏调控的仅仅是短期利率;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下,中央银⾏可以压低长期利率,迫使投资者选择其他⾼收益的资产,激发企业和居民的借贷意愿,进⽽刺激消费和投资。
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对压低长期利率的作⽤的确是迅速和明显的。
全球量化宽松政策的现状与影响
全球量化宽松政策的现状与影响全球量化宽松政策是一种货币政策工具,旨在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和购买国债等手段,促进经济增长和刺激通胀。
自2024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许多国家纷纷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来遏制危机带来的经济衰退,并在此后继续实施该政策以维持经济的稳定。
目前全球范围内,一些主要经济体如美国、欧洲、日本、英国等仍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
下面将分别对各国量化宽松政策的现状和影响进行分析。
首先,美国是最早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的国家之一、自2024年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购买国债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同时降低利率,以推动经济增长。
这一政策确实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并在其中一种程度上减轻了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冲击。
然而,量化宽松政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这种政策导致货币供应过多,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
其次,低利率给银行带来了压力,因为它们无法通过固定收益投资来获得足够的回报。
此外,货币贬值也可能导致国内生产成本上升,进而影响出口竞争力。
在欧洲,欧洲央行自2024年开始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以应对欧洲债务危机的余波。
该政策的效果相对较好,帮助了欧元区的经济复苏,并推动了通胀率的上升。
然而,欧洲央行仍在继续购买国债和其他资产,以维持经济稳定。
尽管如此,欧元区仍面临通货通胀压力不足的问题。
另一方面,日本是长期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的先锋。
自2024年以来,日本央行一直积极购买国债和其他金融资产,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增加通胀。
然而,日本的量化宽松政策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成果,通胀率仍然低迷,经济增长放缓。
日本的经济问题很大程度上与其长期居高不下的债务和人口老龄化有关。
英国是另一个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的国家。
自2024年以来,英国央行一直持续购买国债和企业债券,以刺激经济增长。
尽管该政策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但英国经济仍受到不确定性因素如脱欧带来的影响。
总的来说,全球范围内的量化宽松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增长和稳定,减轻了金融危机等外部冲击对经济的影响。
2012年开始的各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01资料
3.1 欧盟的量化宽松政策
3.1.2 直接货币交易计划(Outright Monetary Transaction,OMT)
OMT是一种无限冲销买债计划,即当欧元区经济问 题达到一定条件时,欧洲央行可以决定开始、持续或者 停止购买由欧元区成员国发行的债券,对购入债券没有 数量限制,但是会将购入的债券全部冲销掉。
3.1.2 直接货币交易计划(Outright Monetary Transaction,OMT) (4)影响
尽管目前并未有国家申请OMT,但OMT机制在的 本身就已经大大缓解了欧元区金融市场的紧张局势。
3.2 日本的量化宽松政策
3.2.1 日本的量化宽松政策原因
日本极其有赖于出口,同时虽然日本经济状况每况愈 下,但日元却在不断升值。自2012年3月以来,日元兑 美元已经累计升值约8%,由于担心日元的持续走高将 会影响出口商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令本就脆弱的经济复 苏进一步脱轨。因此在美国和欧盟推出自己的量化宽松 政策后,日本立刻宣布自己的QE计划,并顺势打压日 元。
3.1 欧盟的量化宽松政策
3.1.2 直接货币交易计划(Outright Monetary Transaction,OMT) (1)背景
欧盟会议对希腊问题的讨论无功而返,市场避险情 绪上升,美元明显走强,而贵金属市场进一步承压。
3.1 欧盟的量化宽松政策
3.1.2 直接货币交易计划(Outright Monetary Transaction,OMT) (2)过程
3.2 日本的量化宽松政策
3.2.2 日本的量化宽松政策内容
2014年底在现有货币基础上,将2012年底的138万 亿日元扩大到278万亿日元 自2014年底每月定期购入资产的 “无限期”量化 宽松政策 继续将银行的隔夜拆借利率保持在0~0.1%实际零 利率水平 以及将更长期限的国债纳入收购对象
第二代量化宽松政策将推动经济回升
债 券。日本央行则宣布 ,将购买银行股 、商业票据和公 司债券。此外 , 作为积极 量 化 宽松措施 的一部分 , 、日、 三国央行都有可 能购买国债 , 美 英 或加大买进 国债 的
力度。 与美、日、英 三国央行不 同,欧洲央行在积极量化宽松方面则受到 了限制。其 原 因在于, 如果欧洲央行 因采取此类非常规货 币政策 而遭受损 失, 将不会像其他 三
O 2有望 对 经 济 产 生 明显 的 推 动作 用 E
现在还不 能肯定 , 量化宽松或任何其他政策必然 能启动经济复苏, 我们对这 但 种可能性持乐观态度,理 由有 四方 面:
首先 ,当年 I本的量化 宽松取得 了成功 。采取该措施之后 , 日本 的 M 增 速迅 l f 1 速加快 ,而后 G P D 增速 上升,通缩压力减小 ,日 经济实现 了复苏。而且,相 比 日 本
在经济复苏态势确立之前, 各大央行或许难 以改变量化宽松和低利率政策, 这就增 大 了 来的通胀风 险。 未
主 动应 对 、 全 球协 调— — O 2的新 特 点 E
当前的 Q 2 E 与先前 E本 的量化宽松存在 一些至关重要 的差异。首先 ,2 0 年 9 l 08 月严重金融冲击发生之初 ,Q 2 E 就开始 付诸实施,而 日本央行则将量化宽松作为最 后 的对策, 在经历 了1 年的经 济停滞和通缩压力之后 , 0 1 0 2 0 年才开始 实施该举措 。 第二 ,Q 2 多家央行 的共 同行 动,这可能会增 大其效力。 E是 在量化宽松政策上, 各大央行 的协调程度 之高超 出 了大多数人 的想象。 08 20年 9 月,美、欧、 E、英 四大央行都实施 了 动量化宽松举措 ,一个月之后,它们才 l 被 进行 了协调 降息。 面对 2 0 年 9 8 月全球金融市场遭受的冲击, 0 各央行推 出了多种流 动性工具,以供 金融机构借款 , 多种金融证券都 可以作为此类借款 的担保 品。 正常 市场条件之下 ,央行 随后会进行对冲操作 ,以维持基础货 币规模 的稳定 。这一次, 各央行则有意让超 额准备金和基础货 币大幅增长 ,从而开始 了Q 2 E 的实施 。 在 买进金融机构 资产 、 即主动量化宽松方面 , 各央行 的行 动也显示 了很 强的同 步性。美联储和 日本央行都选择 了购买风 险证券, 英格兰银行很 可能也会 跟进 。 美 联储 已经开始买进 高质量商业票据 、 两房发行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及其发行 的机构
经济学美联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组员: 组员:向伟
政 策: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 美联储 实施了非常时期的 “量化宽松” 货 量化宽松” 币政策。 币政策。包括下调基准利率和购买 国债,增加货币市场供给。 国债,增加货币市场供给。
政策出台背景: 政策出台背景: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 1、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货币市场利率迅速 走高,金融机构融资意愿大幅度下降, 走高,金融机构融资意愿大幅度下降,次贷危 机迅速转化成信贷危机
消
1、通膨预期上升
极
2、资产泡沫初现
2、巨额财政赤字限制了财政政策空间 巨额财政赤字限制了财政政策空间
中长期利率高企, 3、中长期利率高企, 借贷成本升高
4、货币乘数下降 ,信贷全面紧缩
分析: 分析:
首先, 联储通过连续10次 连续10 首先,美联储通过连续10次降低利率来 刺激总需求,防止经济衰退, 收效甚微。 刺激总需求,防止经济衰退,但收效甚微。 其次,零利率政策在刺激投资、消费和净出 其次,零利率政策在刺激投资、消费和净出 口方面并未发挥预期效果 并未发挥预期效果, 口方面并未发挥预期效果,没有对总需求产 生明显的影响, 生明显的影响,无法使美国经济走出通缩阴 美联储只能对货币政策 政策做出 影。最后 ,美联储只能对货币政策做出 的安排。 “量化宽松 ”了庞 大的资金, 大的资金,但是银行却宁愿将这部分资金以超 额准备金的形式存放在美联储, 额准备金的形式存放在美联储,甚至将原有的 自有资金亦存入美联储, 自有资金亦存入美联储,直接导致美国金融系 统的全面信贷紧缩。 统的全面信贷紧缩。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积 极
中长期国债收益率高企, 中长期国债收益率高企,直接带动了相 期限的商业贷款利率升高。 应 期限的商业贷款利率升高。居民户按揭 贷款利率升高阻碍了房地产市场的回暖, 贷款利率升高阻碍了房地产市场的回暖,企 业借贷利率的升高阻碍了企业扩张生产活动。 业借贷利率的升高阻碍了企业扩张生产活动。 总之, 总之,借贷成本的升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经 济复苏。 济复苏。
量化宽松政策分析
量化宽松政策分析量化宽松是一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以提高货币供应,可视之为“无中生有”创造出指定金额的货币,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
其操作是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入证券等,使银行在央行开设的结算户口内的资金增加,为银行体系注入新的流通性。
“量化宽松”中的“量化”指将会创造指定金额的货币,而“宽松”则指减低银行的资金压力。
2008年9月15日美国雷曼宣布破产,由此而也能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美国政府在9曰25日快速的推出“量化宽松”计划,向市场注入7000亿美元的资金,以方便金融机构够购买次贷产品。
其关键作用是稳定银行系统,是银行系统里面的一些环节不糊因为资金短缺而断链,从而导致整个金融系统骨牌效应。
其后奥巴马上台后又再推出八千多亿美元的款项来救助各类金融企业,这是第一次量化宽松。
因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影响到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因此世界各国对于第一次“定量宽松”没有那么强烈的反应,大家都认为是正常的救助行为。
然而在金融危机过去两年之后,世界经济正缓慢恢复的时候,美联储又再推出第二轮6000以美元的定量宽松计划,这就招致了众多国家的质疑和反对。
首先我们要分析伯南克为什么要冒着美元信誉损失的风险来推行第二轮的“量化宽松”。
第一.美国政府连年赤字,巨额的赤字积累需要寻找途径来就爱你少或抹平。
美元是世界流通货币,其发行成本低微。
只要可以不引起骚乱的情况下,印刷美元逃去世界各国的物资是一种最合算的行为。
而且这样的行为还可以令美元变相贬值,从而变相的缩小美国所承担的债务量。
第二.市场上对于美元国债的购买意愿太弱,而美国的财政必须依靠国债的发行才能维持。
如果没有人购买新发行的国债,或者是旧国债因为没有人赎回或认购从而价格下落,那么新购债就无法销售。
基于国债的发行维系,也就是说为了维持美国财政的正常,美联储不得不采取第二轮定量宽松的计划。
因为火烧眉毛的国债收购及发行计划,不容耽搁。
可是市场的容量以及购买力又明显减弱,因此美联储自己印钱来购买财政部发行的国债。
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东方企业文化·天下智慧 2011年1月221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刘红超 王 路(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太原,030006)摘 要:金融危机已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为应对危机各国央行不断降息。
随着短期利率接近于零,美、日、英等主要国家的央行转而求助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本文主要研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多我过经济的影响及应对影响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影响 选择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1)01—0221—01 在沉重的金融危机形势下,全球均面临着通货紧缩的经济压力。
而各国都不同程度面临财政赤字和国债发行的困境,加上此前一系列传统救市工具的效果并不显著,全球主要经济体只好纷纷大幅降低利率以稳定金融系统、刺激经济。
随着短期利率接近于零,传统货币政策遭遇了流动性陷阱,“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已成为美英日等多国央行的选择。
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概念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零利率和流动性陷阱为理论基础,于2001年3月在日本诞生,当时日本经济持续低迷,银行信贷急剧萎缩,面对长时间的通货紧缩,日本银行实施了首次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谋求金融市场稳定。
目前,大多数学者将这一概念理解为非常规的货币政策,以量化宽松为特点,主要通过在二级市场上购买包括国债在内的中长期资产等措施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资金。
中国人民银行2009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定义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为“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墓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的干预方式。
”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影响在当前全球经济金融高度一体化的形势下,美英日等国采取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势必产生较大的外部性,并在各个层面引发共振。
日本过去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历史告诉我们: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等于向全世界发行本币,最终是向发展中国家输出通货膨胀。
[全球宽松政策的退与进]量化宽松政策
[全球宽松政策的退与进]量化宽松政策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涉及未来全球经济复苏走向的退出策略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然而如何引导全球实现经济增长与退出策略的平衡,并非G20会议能够解决。
退出策略不仅涉及到退出时机、节奏的把握,涉及到退出机制、工具的选择,更涉及到各国政策的协调与博弈,在全球经济未来走势扑朔迷离和种种约束下,退出策略很难成行。
各国退出策略的时机选择首先,主要经济体的量化宽松计划还远没有完成。
2022年9月前后,以美联储为首的各国央行都采取了某种形式的量化宽松措施。
此后至今,这些经济体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1大都保持了强劲增长。
目前,美国、欧元区、英国、日本四大经济体(G4)的M1增速达到12%,其中美国接近20%,欧元区约为8%,日本M1增速也进入了正区间。
而另一方面,G20中的主要经济体的量化宽松计划还远远没有完成。
美联储资产收购计划的总额为1.75万亿美元,目前大约完成了一半左右,英格兰银行的收购计划还有18%左右未完成。
其次,由于经济复苏和通胀的变化使得政策进退维谷。
向后退,复苏格局难持续。
近期发达经济体经济也继新兴市场国家之后出现经济好转的迹象,在连续四个季度的严重经济收缩之后,正在恢复性增长,OECD和IMF也明确宣布,进一步上调对明年世界经济的增长预期。
然而目前的全球经济正处于敏感而脆弱的关键时期,从目前的情况看,发达国家的经济自主性增长乏力,主要经济体国家的企业生产和个人消费支出短时间内很难有效恢复,特别是美国、欧盟、日本失业率连创十几年来的新高,这将使得私人需求的复苏持续低迷,因此发达经济体很可能会在2022年回归低增长,这意味着“双底衰退”的风险。
向前进,通胀压力再成拦路虎。
全球大规模干预政策正在为货币贬值和通胀积聚风险。
在金融危机中美联储扮演了最后贷款人的身份。
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大量美元资金从美国金融机构和一般性债券与金融产品中转出,转为存放在美联储和投资于美国国债,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规模急剧膨胀。
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
综上,“量化宽松”是指当一国经济处于严重衰 退时,当采取传统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未能起 效时,货币当局(中央银行)在利率极低的情况 下,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强行向银行体系注入大 量货币,试图增加整个经济体的流动性,以求促 进投资于消费,带动经济走出低谷的一种特殊的 货币政策工具。量化宽松同样会遭遇流动性陷阱 的限制,并且量化宽松实施时强行投放的大量货 币将为通货膨胀埋下祸根。各国必须对宏观经济 走势紧密跟踪,适时变换政策,既实现经济复苏, 又不会造成通货膨胀。
LOGO
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与通胀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概念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 Monetary Policy)是由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 操作提高货币供应,可视之为“无中生有”创造 出指定金额的货币,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 钞票。其操作是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 利率政策后,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入证券等,增 加基础货币供给,使银行在央行开设的结算户口 内的资金增加,为银行体系注入新的流通性。
周小川: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也许会产生副作用
关于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2)以及对中国可能 产生的影响。这是现在大家热议的题目。我想既然有那么多 专家在谈,我个人尽量不要说太多,也不发表评论,比如哪 个说法对,哪个说法不一定对。应该说,美联储的QE2已经 酝酿一段时间了,人民银行与美联储在多种场合进行了多次 沟通,国际清算银行每两个月举行一次的例会就是其中一个 渠道。多数情况下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会亲自出席,有时也会 由美联储理事参加,他们对美国的货币政策做了相当多的阐 述。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觉得很多说法实际上是可以理解 的。从美联储的职能定位来说,它要对美国经济负责,要为 创造美国的就业和保持美国国内的低通货膨胀率负责。因此, 在美国经济复苏比较脆弱、失业率比较高、通胀率很低,同 时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已经接近零的情况下,美联储采用数量 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可以理解的。
全球量化宽松政策的现状与影响
当代世界2013.4 CONTEMPORARY WORLD38全球量化宽松政策的现状与影响■ 熊爱宗/文全球量化宽松政策仍在不断升级。
2013年3月19日,黑田东彦接替白川方明担任日本央行新一任行长,普遍预计,黑田东彦将会推行比前任更为激进的货币宽松政策,从而带领日本进入一个更为宽松的货币时代。
然而,日本只是全球量化宽松政策的一个缩影,发达经济体的非常规货币宽松正为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带来新的隐忧。
量化宽松:发达经济体倚重的救命稻草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金融体系动荡不安,经济大幅衰退,全球范围内出现大面积的金融机构倒闭或破产,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量化宽松政策被委以重任。
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成为量化宽松政策实施的最直接原因。
作为危机的起始地,美国最先是通过创造大量流动性工具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来稳定金融市场,但是随着危机的升级,美国不得不实施以购买长期非常规资产为主的量化宽松政策,这其中以2008年9月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倒闭为标志性事件,并直接催生美联储推出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
第一轮量化宽松的主要资产购买对象为政府支持企业债券、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等,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向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以达到提振市场信心、平复金融市场恐慌情绪的目的。
欧洲央行货币宽松政策工具——直接货币交易(OMT)的推出背景与此类似,当时欧元区各国,特别是西班牙国债市场动荡加剧,国债收益率急剧攀升,欧元对美元汇率大幅贬值,市场对欧元区崩溃的担忧情绪加重。
从事后的结果来看,量化宽松对于金融体系的平复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促进经济复苏成为量化宽松政策实施的另一重要原因。
随着金融体系的逐步企稳,量化宽松政策也从重点关注金融体系转向实体经济,以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为转折。
经过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之后,美国金融体系虽有所企稳,但是实体经济并未出现明显好转,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失业率不断攀升。
2009年美国的失业率迅速上升到9.3%的高位,2010年继续攀升至9.6%。
疫情应对中的量化宽松政策操作
疫情应对中的量化宽松政策操作本刊特约评论员王宇博士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一些经济活动被迫中断,世界经济面临严重衰退。
为此,全球许多国家尤其是主要发达经济体在实行财政政策扩张的同时,货币政策操作逐步走向量化宽松。
本文将在对量化宽松政策做出理论界定的基础上,说明量化宽松的政策操作。
一、关于量化宽松政策的界定。
量化宽松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货币政策操作。
日本是最早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
在美国次贷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期间,主要发达经济体相继实施了这一政策操作。
量化宽松政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量化”属于非常规货币政策,主要是指资产购买计划,由于中央银行购买中长期债券的结果是扩大了自身资产负债表,因此,资产购买计划也被称作扩表。
“宽松”属于常规货币政策,主要是指中央银行降息,实行低利率、零利率,甚至“负利率”。
在此次疫情应对过程中,主要发达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均实行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不同之处在于,欧洲中央银行和日本中央银行的量化宽松政策主要是“资产购买计划+负利率”;英格兰银行和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操作主要是“资产购买计划+零利率”。
二、美联储:资产购买计划+降息”。
美联储量化宽松操作主要是“资产购买计划+降息”。
2020年3月3日美联储紧急降息,大幅下调联邦基金目标利率50个基点至1%-1.25%。
3月15日美联储再度紧急降息,进一步大幅下调联邦基金目标利率100个基点至0-0.25%,重新回到零利率时代。
2020年5月13日,面对国际金融市场关于美联储将步欧洲中央银行和日本中央银行实行负利率政策的预期,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公开表示:“美国联邦公开委员会对负利率的看法没有改变,负利率政策不会成为我们的政策选择。
”在美联储重回零利率、拒绝负利率的情况下,下一步,美联储量化宽松操作实际上只能通过资产购买计划进行。
不过,与全球金融危机时期不同,此次美联储的资产购买计划除了“扩大资产购买规模”以外,还增加了“调整资产购买结构”。
外媒称美国量化宽松2.0“让中国裸泳”
外媒称美国量化宽松2.0“让中国裸泳”更新时间:2010-11-4 13:36:06 点击数:506 文字大小:大中小-福布斯中文网11月3日发表评论,题为《美国量化宽松2.0:让中国裸泳?》。
文章摘编如下:文章说,从理论上分析,美国宽松量化2.0会引发一系列效应,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中国经济决策者如何应对。
最终可能是一种博弈的结果:是美国在裸泳,还是中国裸泳?美国东部时间周三(11月3日)下午2:50分美联储召开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会议之后,可能宣布一项刺激经济的政策。
按照市场及分析人士广泛的预期,美联储将决定购买5000亿美元的债券,有些机构甚至预测最终会购买债券的规模会达到2万亿到4万亿美元。
这等于说印刷了等额的美元向市场注入,用直升飞机撒向这个世界;或者说相当于拧开了一个水龙头,向市场注水。
现在最大的悬念、也是市场将会对此产生多大的反应,取决于联储宣布会释放美元的量有多大。
下周四至周五在韩国的首尔举办的G20高峰会议上,如果就货币问题爆发争论的话,美国将可能会继续压迫人民币更快升值,而中国会批评美国的货币政策。
实际上,欧洲国家出于担心通胀,不会追随美国的政策。
文章说,美国的量化宽松2.0肯定也会引发巨额的国际资本流动,以美元为源头的金融机构“携带交易”规模可能会更大,来势会更汹涌。
对中国意味着什么?首先,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压力持续加大。
第二,如果中国不能有效地控制资本流入,央行的加息政策将会变得无效,最终跟着美国联储的政策方向走,即通胀率压力加大、资产价格上升、经济更加趋热、整个社会投机氛围加重。
第三,从中期来看,中国资产市场的波动性会放大,资产价格新一轮大起大落的风险会聚集。
文章说,量化宽松政策,说明美国经济基本面不行。
另一方面美国制造的大量流动性仍不能有效注入其经济体中,部分会到境外,出现类似日本零利率下的国际性“携带交易”,或热钱,进入回报较高的新兴市场,如中国,资产价格上升压力放大,包括房地产,而一旦美国退出该政策,资产价格下跌压力放大。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量化宽松是一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以提高货币供应,可视之为“无中生有”创造出指定金额的货币,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
其操作是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入证券等,使银行在央行开设的结算户口内的资金增加,为银行体系注入新的流通性。
“量化宽松”中的“量化”指将会创造指定金额的货币,而“宽松”则指减低银行的资金压力。
[2]中央银行利用凭空创造出来的钱在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借钱给接受存款机构、从银行购买资产等。
这些都有助降低政府债券的收益率和降低银行同业隔夜利率,银行从而坐拥大量只能赚取极低利息的资产,央行期望银行会因此较愿意提供贷款以赚取回报,以纾缓市场的资金压力。
当银根已经松动,或购买的资产将随着通胀而贬值(如国库债券)时,量化宽松会使货币倾向贬值。
由于量化宽松有可能增加货币贬值的风险,政府通常在经历通缩时推出量化宽松的措施。
而持续的量化宽松则会增加在部分准备制下,银行保持一定比例的存款准备金,其余的资金可作贷款之用。
从量化宽松的过程中增加的存款,银行可通过借贷,再创造出更多的货币供应,即存款倍数效应(deposit multiplication)。
例如,假设存款准备金的要求是10%,量化宽松每创造$10,000,可产生的最终货币供应为$100,000。
量化宽松向本土银行同业市场提供充足流动资金,大大降低借贷成本,最终期望所有借款人都能受惠,以支持整体经济运作。
一般来说,量化宽松可支持整体经济,并“有助纾缓或遏抑经济逆转的影响。
”虽然被形容为“开机印钞票”,但量化宽松通常只是调整电脑帐目。
一个国家要实行量化宽松,必须对其货币有控制权;所以,举例,欧元区个别国家不能单方面推出量化宽松政策。
“量化宽松政策”升级版正即将上演昨、今两天,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议息会议在探讨并决定下一步货币政策的走向。
经过长达一月有余的猜测和争论,市场普遍认定,美联储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终于要从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措施,“量化宽松政策”升级版即将上演。
全球量化宽松、新兴经济体与国际金融治理
元 区 当年也 都实 现 了 4 . 5 %、 1 . 8 %以及 2 %的经 济增 长 率 ,
身国 际货 币 的身份 ,发达 经济 体实 施量化 宽松 政策 可 以 从 很大程 度上 将经 济成 本转 嫁到其 他 国家那 里 ,尤 其 以 本 国货 币 尚且 不是 国际货 币的新兴 经济 体为主 。
的合作 , 这正是 本文要 研究 的 内容 。
一
、
金 融危机 下发达国家的集体性量化宽松政 策
这些 经济 发达 体如 果没 有大 力推行 量化 宽松 政策 ,它们 的经济很 可能会 陷入 通货 紧缩 的危 险局 面之 中 。 发达 经济 体之 所 以机体采 用 量化 宽松政 策 ,主要 就
是 因为 它们使 用 的都是 国际货 币 。美元 、 日元 、 欧元 和英
镑 这 四种 货币是 I MF特别提 款权 的 主要 构成 部分 ,而 且
谊 是 发 达 经 济 体 仍然 会 严 重 的 影 响全 球 经 济 这个 前 提 下 ,发达 经济 体 为了促进 本 国经济 稳定 并且 不断发 展 的 量化宽 松政策 理论 对于新 兴 经济体 经济 带来 两个方 面 的
积极影 响 。 一是 出 口稳定 。 对 于新兴 经济体 来说拉 动其 经
( _ 一 ) 国家 大宗商 品的价格 不断 上涨 , 新 兴经 济体 因此
遭遇 了输 人性通货 膨胀
的 内容就是 量化 宽松 政策 , 在 众 多发达 经济 体例 如美 国 、 日本 以及 欧元 区等都得 到 了长期大 力推行 。
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量化宽松政策是指在利率已经降到零或接近于零的情况下,中央银行通过购买证券的方式向市场大规模投放货币,运用非常规的手段来遏制通货紧缩导致的市场恐慌,刺激经济增长。
2010年11月初,美联储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继续向市场大量注入货币。
无疑,这将进一步推动美元贬值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并会干扰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机制。
一、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背景和动机1.第一次量化宽松政策成效不佳在金融危机中倡导改革的奥巴马入主白宫后实施了一系列新政,诸如推行惠及全民的医疗保障制度;降低无力偿还房贷家庭的住房清收率;加强金融机构监管;保护消费者利益等。
为了刺激银行放贷,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首次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购进总额1.15万亿美元的长期国债、抵押证券和“两房”债券,导致美国的货币数量激增。
货币数量与GDP 的比例增幅超过7%,大大超过危机爆发前10年1.7%的年均增幅。
货币供给增加能否刺激经济增长,关键在于企业和个人是否有增加投资和消费的需求。
由于美国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经济增长的引擎依赖于消费,居民对经济前景比较悲观,消费支出增长缓慢,导致制造业和服务业在低谷徘徊,银行贷款意愿低迷,失业率在9.6%左右居高不下,经济复苏乏力。
2.奥巴马政府为争取连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10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对美国的经济前景表示悲观,将2010年和2011年美国经济增长下调至2.6%和2.3%。
奥巴马的智囊团并没有带来当年罗斯福新政的奇迹,美国选民对“蜗牛”般的经济复苏大为失望,执政的民主党在2010年11月2日的中期选举中失败,丢掉了对众议院的控制权。
奥巴马政府认识到实现经济复苏已成为其挽回政治败局、实现连任的重要前提,刺激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成为美国政府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
就在中期选举后的第二天,美联储启动了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宣布在2011年6月底之前购买6000亿美元长期国债,预计每月购进750亿美元,联邦基金利率继续维持在0—0.25%,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量化宽松典例
个人理解:
我们都知道,当一个国家的名义利率接近零时,中央银行就会面临流动性陷阱困境。
由于通货的名义利率可视为零,名义利率接近于零就意味着短期无风险债券几乎等同于通用货币,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就会无穷大,而此时中央银行无法继续降低利率,不能通过正常的公开市场业务。
而其中之一的解决措施便是“量化宽松”政策。
量化宽松政策是一种货币政策,指的就是在利率接近零不能继续降低的时刻,中央银行通过购买长期债券,而非短期债券来试图降低长期利率,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从而鼓励开支和借贷,达到改善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增加信贷的可获得性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一点,量化宽松本质上就是一种公开市场操作,跟一般的小规模短周期如逆回购等公开市场操作不同的是,量化宽松明确了目标、周期、规模,所以叫“量化”,是在准备金率和利率降无可降进入流动性陷阱后央行向市场大规模投入基础货币的一种手段。
因此不能把单纯的降利率和量化宽松混为一谈。
几个国家的量化宽松分析:
1.最典型的:美国(这里我就只放了图哈~)
2.日本
3.韩国
通过之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和日本都采取过十分典型的量化宽松手段来缓解金融局势。
但是结合上图(美日韩三国的短期存款利率年度曲线),我们可以发现,韩国在1998年和2008年也发生过较大幅度的降息,然而就像我们之前说的,这并不是量化宽松政策,因为其中一点很明显便是,其最开始便没有采取零利率措施降低至零利率。
事实上,韩国总统朴槿惠虽然曾说要学习欧美的量化宽松政策,但韩国银行(央行)行长金仲秀曾在国会企划财政委员会工作报告中表示,韩国不能像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那样采用量化宽松政策。
因为量化宽松政策使韩元贬值可能会导致外国资本急剧流出,再次引发外汇危机。
针对韩国存在的家庭负债问题,他表示韩国家庭负债规模已达到警戒线,应该通过刺激经济增长来减少债务,而不能通过紧缩政策来解决。
(来自韩联社)这也说明了量化宽松政策在全球范围的适用还是要因地制宜。
4.中国(待补充)
与韩国有些许类似的是中国,在经济危机时期,中国并没有像欧美国家一样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我们可以从图中清晰的看出,利率有大幅的下降但并未至零。
结合中国银行发布的信息,08年下半年,仅仅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央行对存款利率总共下调了4次,货款利率下调了五次。
而08年存款准备金率则总共调整了9次,7月前是调增了6次。
(这里需要中国银行的具体数据作图分析)可以说中国在08年采取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上采用了四万亿的投资计划来刺激经济发展。
可以说中国之所以没有像欧美一样采取量化宽松,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为主要的就是,中国的产业结构与欧美相差甚多,即使大量的资金投放到了市场中,大部分的资金也并未能良好的运转,而是很多都奔向了房地产行业,反而会造成危机;另一方面,央行在一定程度上是不独立的,或多或少受政府的决策影响,而政府决策者则更习惯于增加基础建设来刺激经济增长。
从效果看来,不采用量化宽松政策也是一种符合国情的解决措施。
5.英国
英国自2008年起便实行量化宽松政策,且在近几年来不断加大规模,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此前公布的英国央行(BOE)8月利率决议,除了一如市场预期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0.25%的纪录新低外,还意外重启大规模债券购买计划,决定将量化宽松(QE)规模扩大600亿英镑,从此前的3750亿英镑增至4350亿英镑。
然而,8月9日,投资者在发现国债价格远远低于预期后,拒绝向央行售出约1.2万亿的长期英国国债。
由于此事,各类媒体报到时,都认为英国量化宽松并不成功,且大规模购债的行为加速了全球债券收益率下降。
为什么说量化宽松可能对英国经济有害呢?
Threadneedle Investments多样化资产部主管Toby Nangle曾在博客中表示,量化宽松措施对英国经济并没有好处,因为长期债券收益率的下降对英国经济没有好处,只有坏处。
与美国不同的是,英国债务都是短期的。
而且,大多数公司都通过发行浮动利率或短期债券进行融资,当然,部分大企业也发行长期债券。
此外,英国养老金监管机构要求企业按当前市场行情计算养老金账目,并补足新出现的欠款。
接下来我们不妨对英美德日这四个典型的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国家进行对比分析。
尽管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的短期利率已接近于零,且这四个央行都使用了量化宽松政策,但美国和英国的长期利率一直要比德国和日本高得多。
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达到低点:在美国1.5%;在英国1.4%;在德国0%;在日本的-0.2%。
对此,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认为可能有以下原因:
-美国和英国的通胀预期比欧元区和日本更高。
-美国的名义工资和单位劳动力成本的表现比欧元区和日本更坚挺。
-在欧洲和日本,量化宽松和油价下跌同步。
而在美国或英国并非如此。
-相对于其财政赤字和债券发行量,日本的量化宽松规模更大。
法国外贸银行指出,虽然欧元区和日本更低的长期利率能让量化宽松变得更有效,但是这也让推出政策变得更难。
美国、英国、欧元区和日本都采取高度扩张的货币政策,短期利率都接近零(图
1A)并采用量化宽松政策(图1B)。
然而尽管这些地区都采取类似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但其长期利率非常不同。
图表2A和B显示,自推出这些货币政策以来,长期利率已经触及低点。
-2012年3月,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跌至1.5% ;
-2012年3月,英国长期国债收益率跌至1.4%
-2016年6月,德国长期国债收益率跌至0% ;
2016年6月,日本长期国债收益率跌至0.2%。
法国外贸银行指出,以下几个因素令美国、英国的长期国债收益率高于欧元区和日本。
1)美国和英国的预期通胀率高于日本和欧元区。
如果通胀预期锚定且持续维持在高位,长期利率保持高位就显得合理。
图3A和
B显示了这种情况。
2)英国和美国的名义工资和单位劳动力成本的表现比欧元区和日本更坚挺。
这解释了为什么预期通胀和长期利率在美国和英国处于高位。
图4A和B显示出,美国符合这种情况。
3)在欧洲和日本,量化宽松和油价下跌同步。
而在美国或英国并非如此。
这对长期利率造成了双重的下行压力。
4)-相对于其财政赤字和债券发行量,日本的量化宽松规模更大。
6.欧元区(13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