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的抗药性研究进展与形成机理
农田杂草抗药性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对 1 化学 除草 剂 产 生 了抗 药 性 。抗 药 性 杂草 9类 已成 为 杂草 治理 和农 业 生产 的严 重 威胁 , 由其 引发 的严 重经 济 和农业 安全 问题 倍 受全球 关注 。
(. 1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农业 部作物病虫害监 测与防控重 点学院/ . 江苏省农 药学重点实验室 , 江苏南京 20 9 ) 10 5
摘要 : 草抗 药性问题备受全球关注 。文章通过检索 国 内外 已报道 的有关 杂草抗 药性 的文献 , 杂 对实 验室常
关键词 : 杂草 ; 药性 ; 抗 检测 中图分类号 : 4 1 ¥ 5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03— 3 X(0 1 0 0 0 0 10 9 5 2 1 )2— 0 1— 4
Re e r h Ad a c n Dee to eh d o e d He b cd - e it n e s a c v n e o t ci n M t o sf r W e r ii e r ssa c
Ab t a t Th e e b cd s r c : e we d h r i ie—r ssa c r b e h sb c mea go a o c r e e t .I r e r vd a i , c e itn e p lm a e o lb lc n e n r c n y n od rt p o ie a r p d a — o l o
DO NG iy o ,L L— a a Bo ,XU Ja g y n in .a ,L u IJ n , (1 ol eo l t r etn N nigA r utr nvrt K yLb rtr o nt n n n gm n o .C l g f a o co , aj gi l a U ie i/ e aoa y f e P nP t i n c ul sy o Moi r gadMaae e t f o i
抗草甘膦杂草的抗性机理研究进展
及应用 现状、 草甘膦作用机 理和草甘膦抗性杂草 的发展 , 重点 阐述 了草甘膦抗性杂草 的抗性机理 。最后对如何通
过延缓草 甘膦抗性 杂草的出现 , 护草甘膦提出建议 。 保
Gl p o a e — Re it n e d y h st - ss a t W e s
G N u nyn U h —io ,S U H n — e , N ign i , I nc a O G Y a — g ,G O S uqa H o gm i WA G Q n —a N —h o o l Wa
杂草科学
21 0 2年第 3 0卷第 3期
一 9一
巩理研 究进展 [ ] J .杂草科 学,0 2 3 ( ) 9—1 2 1 ,0 3 : 3
抗 草 甘膦 杂 草 的抗 性 机 理研 究 进 展
巩元勇 ,郭 书巧 ,束红梅 ,王庆 南 ,倪 万潮
B tw t h meg n e o lp o a e—r ssa tw e s p p ain,t e a p ia in p o p c fgy h s t a e n s r- u h t e e r e c fgy h s t i e it n e d o u t l o h p l t r s e t o lp o a e h s b e e i c o o sy c a e g d I i p p r i wa e i we n t e p d c in a d 印 p i ain sau ,t e me h n s o ci n o u l h l n e . n t s a e t s r v e d i h r u t n l h o o l t tt s h c a im fa t f e o o
杂草抗药性的研究进展
快 速等优 点广泛应 用 于现 代农 业 生产 ,是农 田杂 草 防除技 术 中最可靠 、最 迅速 的手段 。除草 剂 的长 期 使 用在 给农 民带 来 巨大好 处 的 同时 ,也 带来 了杂 草
抗 药性 的 问题 。为 防 除这些 抗药 性杂 草 ,就必 须大
单子 叶杂 草 2 )种 ,主 要分 布在 美 国、加 拿大 及 欧 5 洲 、亚 洲 等 2 9个 国家和 地 区【。1 9  ̄ 19 J 9 5 9 6年 国 J 际抗 除草 剂调 查 ,在 4 2个 国家 和地 区发现 1 4种 2 杂 草对 1 或 1 以上 除草剂 产 生抗 药性 ,主 要是 种 种 对 三 氮 苯类 、 乙酰乳 酸 合成 酶 ( S AL )抑 制 剂 、脲 类 、乙酰 辅酶 A 羧化 酶 ( C s)抑 制剂类 除草剂 AC ae 产 生抗 药 性【。 除草 剂杂 草种类 呈 不断 上升趋 势 , l抗 】 Hep2 0 年 报道 了 4 个 国家农作 物 中产生 2 0多 a 0 1 7 5
1 杂 草 抗 药 性 的历 史 与现 状
16 年 R a 发现 并 于 1 7 98 yn 9 0年首 次报 道 了欧洲
千 里光 ( e eiv lg r )对 均 三 氮 苯类 除 草剂 西 S n co u ai s
玛津 和 阿特 拉津产 生 了抗 药性 ,此后 ,随着 作 用靶
药性 ,5 5种 ( 子 叶杂草 3 双 6种 , 子 叶杂草 1 单 9种)
W U a . u , I J n 1 n ZHANG a .a g Xi o h L U u . a g , i Xio f n 。
,
C N .ig, UI .i G -u HE Yeb C yn , UOHe i n Xi g j
杂草抗药性及其治理策略研究进展
杂草抗药性及其治理策略研究进展作者:邱芳心 杜桂萍 刘开林 毛爱星 罗坤来源:《杂草科学》2015年第02期摘要:综述了杂草抗药性产生机理、杂草抗药性演化影响因素,并对其治理途径进行阐述,为杂草抗药性治理提供参考。
除草剂抗药机制分为靶标抗性、非靶标抗性,其中靶标抗性包括除草剂作用位点改变、基因倍增及过量表达;非靶标抗性主要包括代谢解毒能力增强、屏蔽作用或与作用位点的隔离作用等。
杂草抗药性演化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不仅包括抗药性突变频率、除草剂选择压、杂草适合度及杂草种子库寿命四大因素,还与基因突变和遗传特征直接相关。
在未来的杂草治理中,要经常进行田间杂草调查与鉴定,正确使用除草剂(交替使用、混用),并辅以合理的农艺管理措施来减缓杂草抗药性的演化速度。
同时,应加强植物间化感作用的基础研究。
关键词:杂草;除草剂;抗药性中图分类号:S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35X(2015)02-0001-06农田杂草无处不在,严重挑战和制约了全球粮食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损失严重[1-3]。
化学除草剂因具有高效、快速、经济、节省劳动力等优点而被普遍用于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替代了手工及机械除草。
但由于长期过度使用除草剂,导致杂草抗药性加速产生,同时也导致农业生态系统环境恶化等问题越来越突出[4-5]。
自1942年研究人员报道野胡萝卜(Daucus carota)和铺散鸭趾草(Commelina diffusa)对2,4-D产生抗药性以来,全球范围内抗药性杂草种类呈直线增长[6]。
目前全球已有近188种杂草(包括140种单子叶和100种双子叶)的442个生物型对156种不同的除草剂产生抗药性。
杂草抗药性的产生不仅缩短了除草剂使用寿命,导致除草剂产业面临穷途末路的危险,更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7]。
除了一些客观原因,人为因素对杂草抗药性演化过程也起着重要作用,对除草剂的盲目使用加速了杂草抗药性的形成和扩散,最终导致除草剂被淘汰。
农田杂草抗药性研究进展
杂 粮 作 物
R i e r p an F d C o s
20 06
.
2 1 3 ’ 6 1 :3 ~ l2 ( ) 0 … 。
文章 编号 :1 0 0 3—4 0 ( 0 6 O —0 3 8 3 2 0 ) 1 10—0 3
L B rn ,9 0) e ao 1 9 。
生抗 药性 , 主要 是对 三氮苯 类 、 乙酰 乳酸合 成 酶抑制 剂 、 联吡 啶类 、 类及 乙酰辅 酶 A羧酸 抑制剂类 除草剂 产生 脲 了抗性 ( 尔敏 ,9 8 。近 2 俞 19 ) O年来 , 在世界范 围内至少有 3 O个 以上 的 国家 发 现 不 同杂 草 对 化 学结 构 不 同 的 多 种 类 型 除 草 剂 产 生 了抗 性 , 性 生 物 型 种 类 已达 18个 , 中 抗 3 其 以抗均三氮苯类 除 草剂 的杂草 种类 最 多 , 其它较 多 的是 A S 乙酰乳酸合 成酶 ) L( 抑制 剂与光合 系统 Ⅱ抑制剂 ( 苏少 泉 ,9 6 。2 19 ) O世纪末 , 4 在 7个国家 的多种农 作物 中已有 1 0种杂草产生 2 3个抗 药性杂草生物 型 , 5 3 平均每年增 加 9种( a Hep等 ,0 2 。抗 除草 剂杂 草种 类呈 不断 上升 趋 20 ) 势, 其分布范围已经遍及六大洲( a ,0 0 。 Hep 2 0 )
农 田杂草抗 药性 研究进展
王 忠武
( 宁 省 农 业 科 学 院 , 宁 沈 阳 1 0 6 ) 辽 辽 11 1
摘 要: 综述 了杂草产 生抗 药性 的历 史、 现状 、 药性的形成及抗性风险 因子。对研 究杂草抗 药性 的重要 意义进 抗
行 了阐 迷 。
关 键 词 : 草 ; 药 性 ; 究进 展 杂 抗 研
王金信 杂草抗药性1(2011,青岛)
王金信 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一、杂草抗药性发生现状
从全球看 20世纪 年代首次发现抗 ,4-D杂草野胡萝 世纪50年代首次发现抗 世纪 年代首次发现抗2, 杂草野胡萝 卜和铺散鸭跖草。 卜和铺散鸭跖草。 目前(截止到2011.7.26)全球有 目前(截止到 )全球有197种杂 种杂 种双子叶、 种单子叶杂草 种单子叶杂草) 草(115种双子叶、82种单子叶杂草)的 种双子叶 360个生物型对 类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 个生物型对21类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 个生物型对 类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
河南漯河
河南许昌
安徽宿州
安徽太和
山东泰安
山东枣庄
山东济宁
江苏徐州
河北石家庄
陕西宝鸡
苯磺隆对猪殃殃抗性和敏感生物型GSTs的影响 的影响 苯磺隆对猪殃殃抗性和敏感生物型
3.5 R GSTs相对活力 相对活力 The GSTs relative activity r 3.0 S 2.5 2.0 1.5 1.0 0.5 1 2 3 4 5 6 7 8 9 处理时间(天) T reat time(day) 10
122 位丙氨酸 缬氨酸 197 位脯氨酸 组氨酸、或苏氨酸、精氨酸、亮氨酸、 组氨酸、或苏氨酸、精氨酸、亮氨酸、 异亮氨酸、丝氨酸、丙氨酸、 异亮氨酸、丝氨酸、丙氨酸、或谷氨酰胺 205 位丙氨酸 缬氨酸 574 位色氨酸 被亮氨酸所取代 653 位丝氨酸 苏氨酸、 苏氨酸、天门冬酰胺 376 位天门冬氨酸 谷氨酸 377 位精氨酸 组氨酸。
看麦娘
麦家公
播娘蒿
猪殃殃 猪殃殃
麦田猪殃殃对苯磺隆的抗药性水平(温室盆栽法) 麦田猪殃殃对苯磺隆的抗药性水平(温室盆栽法)
地点 生物 型 ZK1 ZK2 LH1 LH2 XC1 XC2 SZ1 SZ2 TH1 TH2 TA1 TA2 ZZH1 ZZH2 JN1 JN2 XZ1 XZ2 SJZ1 SJZ2 BJ1 BJ2 HX1 陕西华县 HX2 Y=4.9566+0.6625X 1.1628(0.8043~1.7085) 0.9931 回归方程 Y=4.2213+1.4803X Y=4.9247+0.5877X Y=4.2329+1.3905X Y=4.9423+0.6107X Y=4.0310+1.6239X Y=5.0208+0.6375X Y=4.6074+0.8866X Y=5.0013+1.0673X Y=4.7739+0.7386X Y=4.9362+0.5875X Y=4.9474+0.6542X Y=4.9860+0.7003X Y=4.6276+1.0754X Y=4.9842+0.6760X Y=4.7519+0.9201X Y=4.9301+0.6613X Y=4.6548+1.2700X Y=5.010+0.6698X Y=4.8625+1.6552X Y=4.9424+0.7078X Y=4.7087+1.2669X Y=5.0001+0.6965X Y=4.8407+0.9330X GR50(95%置信区间) ( 置信区间) 置信区间 相关系数 (g a.i./hm2) 3.3583(1.9557~7.5697) 1.3439(0.6271~2.3215) 3.5622(2.8562~7.2312) 1.2438(0.2913~2.4312) 3.9519(2.9673~8.2863) 0.9286(0.2312~1.5582) 2.7725(1.9931~7.3124) 0.9972(0.4507~1.2304) 2.0235(0.4389~9.6635) 1.2837(0.4116~4.5627) 1.2036(0.8228~1.7984) 1.0472(0.7493~1.4693) 2.2197(1.1188~7.1912) 1.0555(0.8842~1.2616) 2.2832(1.7624~7.5628) 1.2755(0.8635~1.5865) 2.2263(1.3228~4.1575) 0.9666(0.6622~1.4057) 1.4156(0.6410~3.4001) 1.2063(0.9149~1.6084) 1.6979(1.0764~3.0304) 0.9985(0.7457~1.3369) 1.8157(0.5546~13.2887) 0.9721 0.9522 0.9643 0.9621 0.9564 0.9715 0.9603 0.9712 0.9516 0.9723 0.9928 0.9941 0.9699 0.9983 0.9514 0.9934 0.9872 0.9928 0.9444 0.9959 0.9838 0.9955 0.9417 1.6 6 抗性倍 数 2.5 2.9 4.3 2.8 1.6 1.1 2.1 1.8 2.3 1.2 1.7 河南周口
农田杂草抗性机理及防治对策
农田杂草抗药性机理及防治对策农田以农作物生产为主,但杂草的出现使得作物与杂草对资源的竞争加剧,体现在对阳光、土壤营养物质、肥料、水分等的争夺,这样本来可以用来生产农产品的资源被杂草以不同程度地剥夺了,导致了农作物的减产。
在全世界农田杂草有1000多种,危害较大的有90多种,农作物守杂草危害平均减10.4%。
由于最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工成本的上涨,除草剂的使用变得越来越频繁,人类也逐渐依赖于除草剂了。
除草剂的不合理使用对杂草有较强的选择压力,杂草的抗药性也变得越来越强。
杂草抗药性是指原来农药敏感的浓度变得敏感度降低了。
使用化学除草剂引起了杂草抗药性的不断增强,除草剂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变得日益严峻。
杂草种群中,个体的多样性、易变性、遗传多样性,以及长期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人类农事操作的不合理等,使得杂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断提高,尤其是对农药的抗性。
杂草的抗性机理有如下几种:一是农药对抗性杂草的选择。
在自然不使用农药的情况下,抗性杂草与其它杂草共存,出于平等地位,抗性杂草少,因不具有优势而很难发展,但当外界施用农药时,这一选择压力导致了非抗性杂草的逐渐减少,而抗药性杂草慢慢占主导地位,此时农药就很难杀死杂草了。
二是由于除草剂的诱导作用,使一些杂草个体中除草剂作用部位(或与除草剂作用有关的部位)的编码基因发生突变或基因表达发生改变,结果导致杂草对除草剂解毒能力的提高或除草剂与其结合位点的亲和力下降,而产生抗药性种群.目前已研究和阐明的此类抗药性杂草形成的机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除草剂作用位点的突变或遗传修饰.如磺酰脲类和咪唑啉酮类三氮苯类和脲类除草剂的抗药性。
(2)对除草剂解毒能力的提高。
如黑麦草对脲类除草剂绿麦隆的抗药性和野塘蒿对吡啶类除草剂百草枯的抗药性。
(3)对除草剂的屏蔽作用或与作用位点的隔离.如野塘蒿对百草枯的抗药性或繁缕对2一甲一4一氯丙酸的抗药性。
目前在研究除草剂作用机理及抗药性机理的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基础方面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尤其是对磺酰脲和咪唑酮类除草剂作用靶标一ALS以及三氮苯类和脲类除草剂作用位点一D一1蛋白的研究较深入。
农田杂草抗药性的发生为害、原因与治理
维普资讯
6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杂草 科学
20 年 第 1 0" 2 期
靶 标 除 草 剂 种 类 产 生 的抗 性 最 常 见 。 近 年 在 l 4个 国 家 中 已有 5 3种 杂 草 对 A s 乙 酰 乳 酸 L( 合 酶 ) 制 除 草 剂 产 生 抗 性 黄 炳 球 等 19 抑 93 年报 道 , 国稻 田的 稗草 在连 续 应 用 丁草 胺 我 超 过 8年 后 产 生 显 著 抗 药 性 并对 杀 草 丹 有 交 互 抗 性 , 季 稻 地 区 较 单 季 稻 地 区 为 重 李 双 宜 慰 等 19 9 6年 报 道 , 苏 稻 茬 麦 田连 续 应 用 江
收 稿 日期 :0 l 2 1 20 一1 — 1
19 ) 93 。
2 抗 药 性 杂 草 的 发 生 为 害 除 草 剂 的 大 面 积 应 用 始 于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后 , 初的 3 起 5年 中 抗 药 性 杂 草 只 有 零 星 发 生。 由于作用耙 标单一 的高效 和超高 效除草 剂广 泛 、 繁 地 使 用 ,0世 纪 8 、o年 代 杂 草 频 2 09 抗 药 性 增 长 速 度 相 当于 杀 虫 剂 与 杀 菌 剂 抗 性 ( ot19 ) 2 H l 90 。 0世 纪 末 , 4 , 在 7个 国 家 的 多 种 农 作 物 中 已有 10种 杂 草 产 生 2 6个 抗 药 5 3 性 杂 草 生 物 型 , 均 每 年 增 加 9种 ( a 平 Hep等 , 21 ) 对 单 基 因 或 极 少 的 基 因 控 制 的 单 一 03 。 0
中围 分 类 号 :¥8 . 41 8 文献 标 识 码 :A
除草剂 能 高效 、 时 、 工 地 清 除 杂 草 , 省 省 具 有 经 济 和 社 会 效 益 显 著 的优 点 。但 由 于 除 草 剂 在 我 国 的 开 发 应 用 较 晚 、 种 更 新 较 快 品
抗药性杂草产生原因及治理策略
种是 杂 草群 落 中本 身 存 在 抗 药 性 杂 草 的 生 物
型 , 除草 剂 的选 择 压 力 下 , 在 敏感 型 个 体 逐 渐 消 亡, 种群 中的一 些 耐药 性 的 个体 或 具有 抗 药 性 的
1 除 草 剂 的特 性
1 1 除 草 剂 的 选 择 压 力 .
剂 品种较 多重靶 标 的更 易 产 生 抗 药性 , 多 杂草 许 抗 药 性 的 产 生 都 是 由 于 单 基 因 突 变 的 结 果 。 由于 杀 草谱广 、 生物 活性高 、 低用量 、 高选 择性 、 对哺乳 动物 低毒 等优点 而被广 泛 应用 的 AL ( S 乙酰 乳酸 合成 酶 ) 制 剂 , 9 7年 在北 美 洲 小 麦 田使 用 短 抑 18 短 5a便 产 生抗 药 性 l 。 目前 抗 AL _ 6 ] S抑 制 剂 的
1 2 除 草 剂 作 用 靶 标 单 一 . 不 同 除 草 剂 对 杂 草 的 选 择 压 力 不 同造 成 杂 草 抗 性 的 速 率 存 在 明显 差 异 。 作 用 靶 标 单 一 的 除 草
而, 长期 、 高频 率 、 面积 使用 除 草剂 和 长持 效期 大 除草剂 的应用 , 给农 民带 来方便 的 同时 , 在 也伴 随
黑龙 江 农 业科 学 2 1 ( ) 5 ~ 5 0 1 5 :2 4 Heln j n rc l rlS in e i gi g Ag iut a ce c s o a u
抗 药性 杂 草产 生 原 因及 治 理 策 略
张 武 Βιβλιοθήκη ( 龙江 省农业科 学 院 黑河分 院 , 龙 江 黑河 140 ) 黑 黑 6 3 0
种 手段 相 结 合 的 方 式 延 缓 和 治理 杂草 抗 药性 的 产 生 。
刍议抗草甘膦杂草与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刍议抗草甘膦杂草与抗性机制研究进展作者:周征伟来源:《现代园艺》2013年第04期摘要:当前,全球范围内已经大面积种植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给草甘膦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但是随着抗草甘膦杂草的不断涌现,给草甘膦的应用带来一定阻碍。
因此,本文重点研究抗草甘膦杂草与抗性机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关键词:抗草甘膦杂草;抗性机制;检测;发展1 概述草甘膦作为内吸传导型的广谱灭生性除草剂,可以防治并清除一年生或者多年生的杂草;由于该种除草剂的杀草谱广,毒害性和残留量相对较低,当前已经在世界诸多地区投入使用。
自1996年推出转基因作物以来,已经飞速发展,其中耐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了60%左右,同时耐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占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约90%左右。
在长期性、单一性的草甘膦使用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与缺陷,原本对草甘膦并不敏感的杂草,已经逐渐转为危害作物的主要杂草之一;同时,长期使用草甘膦还会对土壤微生物造成直接威胁,增强大豆根部的害病几率;尤其随着抗草甘膦杂草的出现,更是带来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
因此,加强对抗草甘膦杂草抗性机制的研究,采取科学、有效的检测方法,为后期治理工作提供重要保障。
2 抗草甘膦杂草的抗性机制分析2.1抗药机制对于大多数除草剂的应用来说,在敏感杂草中都表现出一定的活性。
其中含有能够抑制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关键酶,也就是除草剂的作用靶标。
从广义角度来看,植物针对除草剂产生的抗药性,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①基于靶标位点的抗药性。
即靶标的酶基因出现了突变,造成除草剂无法抑制靶标酶的作用发挥;如靶标酶的关键编码区域中核苷酸已经被取代,进而重新编码后形成一个或若干个氨基酸,造成靶标酶失去了对除草剂的敏感性;②非靶标位点的抗药性。
主要涉及到代谢抗性及隔离抗性,其中代谢抗性主要指通过代谢作用造成除草剂的失活,进而形成抗药性;隔离性则是通过杂草对除草剂产生屏蔽作用,造成除草剂无法发生作用,不能去除杂草。
杂草抗药性生物型的研究进展
粮食作物减产 1.%I 0 4 。自 2 0世纪 4 o年代后期开始使用
24D类除草 剂 防除 麦 田及其他禾 谷类作 物农 田阔叶杂 草 以 , 一
来, 化学 除草技 术不 断发 展 , 日益受 到各 国的重 视 , 已成为现
产生了抗性 , 抗性生物型种类 已达 18 其中以抗均三氮 3 个,
苯类 除草剂 的杂 草种 类 最 多 , 他 较 多 的是 A ( 其 乙酰乳 酸 合 成酶 ) 抑制剂与 光合 系统I 抑制 剂 __ 0 世 纪末 , 4 个 】 。2 0 在 7
国家的多种农 作物 中已有 10种杂草 产生 23种抗荮 I 5 3 生杂草 生 物型 , 均每年增 加 9种_ _ 目前 , 5 国家 的多 种农 平 1。 1 在 9个 作 物 中已有 13种杂草产生 了 30个抗药性 生物型 H 8 1 。
si t n heBi-y e o heW e d wi t eRe itn e t He biie o tp ft e t h h ssa c 0 r cd
IANP n - l t l ( o e eo E vrn e t n l t rtc o , a a n es y D nh u H i n5 1 3 ) i e ghl e a i C H g f n i m n d Pa o e t n H i nU i ri , a z o , an 7 7 7 o a n P i n v t a
Ab ta t I e eou in o ew e Srss n et ebcd si otn mbe i e o t 1I sw r a igse il  ̄ nint o a a s ep — sr c h v lto ft e d’ it c oh riiei mp r tp lm nwedc nr .t ot p yn p ca e t on w d y ,s e h e a a o i h a o cal o te eouin o n n a igwed s eis Heewesmmaid ted v lp n fte su y o e itp fc sn n te me h ns f ilyt v lto fma y iv dn e p ce . r u h r eeo me to td n wed boy e,ou igo c a imso e h h h wed boy e eou o n e itn et ebcd e itp v lt n a d rssa c oh riie. i Ke r s We d boy e:ebcc ssac ; c a im y wo d e itp h Iiil r itn e meh ns ee
我国小麦田杂草抗药性 2015-9-26
硬草 Sclerochloa dura
麦田棒头草对炔草酯抗性水平
采集地 四川青神县麦田 四川西昌非耕地 棒头草(Polypogon fugax)
[Tang et al. (2014). 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在山东发现抗苯磺隆猪殃殃种群发生 在江苏麦田发现抗氯氟吡氧乙酸猪殃殃种群
[Sun et al. (2011).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
猪殃殃 Galium aparine var. tenerum
1.2 麦田杂草抗药性水平
• 在山东麦田发现抗苯磺隆麦家公种群。 • 江苏发现了抗苯磺隆大巢菜种群。
麦家公Lithospermum arvense
大巢菜 Vicia sativa
/
1.3麦田抗药性杂草的交互抗性
交互抗性:是指一种抗性杂草生物型对两种或多种作 用机理相同的除草剂表现抗药性。 多抗性:是指一种抗性杂草生物型对作用机理完全不同 的两种或两种以上除草剂表现抗药性。
我国小麦田杂草抗药性
报告人:董立尧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除草剂毒理与抗药性实验室
报告内容
一、我国麦田杂草抗药性现状 1.1 麦田抗药性杂草及其分布 1.2 麦田杂草抗药性水平 1.3 麦田抗药性杂草的交互抗性 1.4 麦田抗药性杂草的多抗性 二、麦田杂草抗药性机理 2.1 靶标酶机理 2.2 代谢酶机理 三、杂草抗药性治理策略
植物抗药性(广义):是指植物能抵抗田间剂量(应 注明剂量)条件下除草剂胁迫的遗传能力。包括原 先存在的不敏感特性(天然的抗药性即耐药性)和由 于除草剂的选择压而丧失敏感性以及基因工程授 予作物的抗药性(即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 杂草抗药性(狭义抗药性、获得性抗性):是指由 于除草剂的选择压导致植物丧失敏感性而形成的 抵抗除草剂的遗传能力。 天然抗药性(耐药性):植物自身具备的能够抵抗 除草剂伤害而保存自己的遗传能力。
杂草抗药性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Ab s t r a c t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wi t h t h e wi d e s p r e a d u s e o f h e r b i c i d e s ,t h e p o p u l a t i o n d e n s i t y a n d o c c u r r e n c e a r e a o f h e r b i c i d e—r e s i s t a n t we e d s h a v e i n c r e a s e d g r a d u a l l y,a n d t he p r o bl e m o f he r bi c i d e—r e s i s t a n t we e d h a s be c o me o n e o f t h e mo s t i mp o r t a n t i s s u e s t h a t t h r e a t e n t h e g r a i n s e c u r i t y i n Chi n a .Th e c u r r e n t s i t ua t i o n a n d me c h a n i s m o f we e d h e r b i c i d e r e s i s t a n c e,t r a ns c r i p t o mi c s t e c h n i q u e a p p l i e d i n t h e s t u d y o f we e d h e r b i c i de r e — s i s t a n c e a n d t h e s t r a t e g i e s f o r c o n t r o l l i ng a n d p r e v e n t i n g h e r b i c i de— — r e s i s t a n t we e d we r e r e v i e we d i n o r d e r t o p r o v i d e u s e f u l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s t ud y a n d ma n a g e me n t o f h e r b i c i d e r e s i s t a n c e .
农田杂草抗性机理及防治对策
农田杂草抗性机理及防治对策农田杂草是指那些生长在农作物田间的各种草本植物,它们不仅会影响作物生长的光线、水分和养分供应,还会与作物竞争养分和空间资源,降低农田的产量和品质。
而杂草的抗性机理是指杂草适应或耐受农药等控制手段,无法有效地被防治的情况。
农田杂草的抗性机理主要包括生物学和生态学两个方面。
生物学方面,杂草抗性主要表现为基因突变和基因转移,使其能够耐受常规剂量的农药。
而生态学方面,杂草抗性主要表现为生长周期和繁殖方式的适应性变化,使其具备更快的生长速度和繁殖能力。
这些变化使杂草能够在农作物田间迅速扩张,并对农田产生更大的损害。
针对农田杂草抗性的机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防治对策:1.多种防治手段结合使用:单一的防治手段容易导致杂草抗性的产生。
因此,在防治杂草时,可以采取多种手段的结合使用,如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以提高防治的效果。
2.合理使用农药:农药是防治杂草的重要手段,但不合理使用农药易导致杂草抗性的产生。
因此,在使用农药时,应根据杂草种类和生长周期合理选择农药,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正确使用。
3.土壤改良和合理轮作:杂草抗性与土壤质量息息相关,因此,进行土壤改良和合理轮作可以有效控制杂草生长。
土壤改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和竞争能力,减少杂草的生长空间;而合理轮作可以打断杂草的生长周期,减少其繁殖机会。
4.加强监测和预警:定期对农田进行杂草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监测可以帮助了解杂草的种类和分布情况,预警可以提前预知杂草的生长条件和扩张趋势,以便及时制定防治方案。
5.种类选择和优化栽培管理:选择抗性强、适应能力强的农作物品种,并结合优化的栽培管理措施,可以减少杂草的生长空间和机会,提高农田的竞争力。
总之,农田杂草抗性机理复杂多样,在防治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监测和预警工作,以及优化管理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杂草的生长和繁殖,提高农田的产量和品质。
农田杂草抗药性与综合治理
农田杂草抗药性与综合治理1.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现状如杀虫剂杀菌剂一样,除草剂参与到农业生态系统后,它所防治的对象便开始逐步产生生态、生化或遗传的适应性,导致了抗药性杂草的形成。
1968年,发现抗三氮苯类除草剂的欧洲千里光(首例抗性杂草生物型)以来。
,在42个国家已有183种杂草、212 个生物型对多种类型的化学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而且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抗药性杂草生物型一直呈上升趋势。
其中以抗均三氮苯类除草剂的杂草种类最多,其它较多的是ALS(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与光合系统Ⅱ“抑制剂”。
在我国由于对杂草研究较少,因此到1996年仅记录到4种抗性杂草生物型。
2.杂草抗药性的形成与机理相关概念:抗性杂草生物型:是指在一个杂草种群中天然存在的有遗传能力的某些杂草生物型。
杂草交互抗性:指一个杂草生物型由于存在单个抗性机理而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剂产生抗性。
多抗性:指抗性杂草生物型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抗性机理。
杂草抗药性的产生,有些是自然的原因,即在群体中存在着频率不同的突变体。
但当存在除草剂的选择压下,敏感性的生物型被杀死而逐渐淘汰。
群体中与突变体竞争的个体减少,相反,抗药性的突变体便可生存,而且还会逐步得到发展。
因此杂草的抗药性是通过选择而逐步形成的。
杂草对除草剂的抗(耐)性随着除草剂压力而能逐步提高,多数获得抗药性生物型都表现出对参与选择的除草剂代谢作用的增强。
(1)杂草抗性的形成假说前适应基因假说:借用昆虫抗药性“前适应学说”一词,即杂草种群内本来说携带有抗性基因,只是频率很低。
在杂草种群中大面积使用除草剂之前,抗性特性就存在,只是因其频率极低而没有检测到。
在除草剂连续选择3-10代,遗传抗性等位基因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即形成了抗性种群。
由基因突变形成的抗性假说:一个种群在使用除草剂选择以前,并不含有抗性等位基因,种群通过突变获得抗性的机会大小依赖于突变频率与种群大小两个因素的联合作用。
我国水稻田杂草抗药性研究进展
我国水稻田杂草抗药性研究进展作者:董立尧高原房加鹏陈国奇来源:《植物保护》2018年第05期摘要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杂草的危害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与品质。
化学防除仍然是治理水稻田杂草最有效的途径。
目前我国水稻田稗属杂草、千金子、马唐、雨久花、野慈姑、异型莎草、耳叶水苋、眼子菜、节节菜、萤蔺等多种杂草对二氯喹啉酸、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噁唑酰草胺、苄嘧磺隆、吡嘧磺隆、双草醚、噁草酮、乙氧氟草醚等多种常用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
面对日趋严重的水稻田抗药性杂草的危害,对抗药性杂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以达到科学防治的目的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总结了我国水稻田抗药性杂草的抗药性水平、靶标酶抗药性机理、代谢酶抗药性机理和其他抗药性机理,归纳了抗药性杂草的交互抗性、多抗性发生情况以及抗药性治理现状,分析了我们在杂草抗药性研究与治理方面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水稻; 杂草; 抗药性水平; 抗药性机理; 抗性治理中图分类号:S 451.21文献标识码: ADOI: 10.16688/j.zwbh.2018250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herbicide-resistance of weeds in rice fields in ChinaDONG Liyao, GAO Yuan, FANG Jiapeng, CHEN Guoqi(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Crop Diseases and Pests, Ministry of Education, Nanjing 210095, China)AbstractRic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ereal crops in China. Weed occurrence in rice fields causes serious threats on the production and quality of rice. Currently, chemical herbicides are the main resources for weed control in rice fields. To date, more than ten weed species in rice fields inChina, including Echinochloa phyllopogon, E.crusgalli var. crusgalli,E.crusgalli var. zelayensis, E.glabrescens, Leptochloa chinensis, Digitaria sanguinalis, Monochoria korsakowii, Sagittaria trifolia, Cyperus difformis, Ammannia auriculata, Potamogeton distinctus, Rotala indica and Schoenoplectus juncoides, have evolved resistance to various herbicides such as quinclorac, penoxsulam, cyhalofop-butyl, metamifop, bensulfuron-methyl, pyrazosulfuron-ethyl, bispyribac-sodium, oxadiazon and oxyfluorfen. On the background of increasing serious threats caused by herbicide-resistant weeds, in-depth and systematic researches on this topic are urgently needed. Here we summarized the resistant factors,target-site mechanisms, metabolic mechanisms and other kinds of non-target-site mechanisms in herbicide-resistant weed species. We also reviewed patterns of cross-resistance and multiple-resistance, as well as the status of management in herbicide-resistant weeds. At the end, we analyzed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es and management of herbicide resistance in China.Key wordsrice; weed; resistance level; resistance mechanism; resistance management水稻是我國三大主粮作物之一,我国有 65% 以上的人口主食大米[1]。
杂草抗药性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杂草抗药性分子机制研究进展项青(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园艺学院,安徽芜湖241003)摘要:杂草是导致粮食产量损失的重要因素。
杂草的防治主要依赖除草剂的应用。
长期、频繁、大量地使用除草剂,导致田间杂草对现有的除草剂都产生了严重的抗性。
抗药性快速发展导致除草剂防效降低。
为保障粮食产量,就需要使用更大剂量的除草剂,加剧抗药性的发展,这样的恶性循环不仅可能导致将来无药可用的后果还会导致对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
治理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的重点在于明确抗药性形成的机制。
本文主要就杂草抗药性机制和研究技术,对近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新技术在杂草抗药性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杂草;抗药性;分子机制;研究技术中图分类号:S4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897(2022)06-0196-030引言杂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其影响最大的方面就是农业生产。
虽然农业生产中植物病原物、农业害虫和农田杂草均会给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造成巨大的损失,但其中以杂草造成的损失最大,可以造成34%的产量损失[1]。
杂草主要通过与农作物竞争水分、肥料、生存空间和的阳光等,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从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除此之外,一些杂草还会作为病原物的载体,传播病原。
因此,防治杂草是保障粮食产量的重要方式。
在化学除草剂出现之前,主要是通过物理防治,在田间人工拔除杂草。
20世纪30年代,化学除草剂被用于防治杂草,最初除草剂能够很好地对杂草进行防治,但是随着大量、长期、频繁地使用,杂草逐渐对现有的除草剂均产生了抗性[2]。
由于杂草和作物之间高度的相似性,因此目前大部分的除草剂都为选择性的除草剂。
杂草对选择性除草剂的抗性发展较广谱的除草剂更快。
目前,杂草已经对几乎所有类型的除草剂均产生了抗性。
杂草抗药性的产生导致除草剂的防效降低。
为保证粮食产量,就需要使用更加大剂量的除草剂,这又会加剧抗药性的发展,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终会导致无药可用的后果。
杂草抗药性研究进展_张朝贤
Triallate 杀草强
1
3
4
Triazoles, ureas, isoxazolidiones Bleaching: Inhibition of carotenoid biosynthesis (unknown target) Amitrole
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
抑制原卟啉原氧化酶
乙氧氟草醚
3
0
关键词:杂草;抗药性;抗药性机制;研究技术
Current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Herbicide Resistance
ZHANG Chao-xian1, NI Han-wen2, WEI Shou-hui1, HUANG Hong-juan1, LIU Yan1, CUI Hai-lan1, SUI Biao-feng1, ZHANG Meng1, GUO Feng1
Synthetic auxins 光系统 I 电子转移 Photosystem-I-electron diversion 在光系统 II 抑制光合作用
Diclofop-methyl
2,4-D
20
7
27
百草枯 Paraquat 绿麦隆
17
7
24
8
13
21
Ureas and amides 有机磷类
Glycines 二硝基苯胺类
Dinitroanilines and others 氨基甲酸酯类
Inhibition of photosynthesis at photosystem II 抑制 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 Inhibition of EPSP synthase 微管组合抑制剂
Microtubule assembly inhibition 抑制脂类合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草的抗药性研究进展与形成机理摘要:近10年来,全球杂草抗药性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由于过度依赖和长期使用相对有限的化学除草剂,导致了抗药性杂草的发生和发展,且杂草抗药性问题越来越突出。
抗药性杂草的形成既有其本身生物学方面的原因,也与外界因素,诸如除草剂种类、使用方式、种植制度以及农业生产条件等有密切关系。
抗药性杂草种群产生并迅猛发展对除草剂的使用和新化合物的研发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建立一套抗药性杂草的检测技术极为必要。
关键词:杂草抗药性机理众所周知,杂草是严重威胁作物生产的一大类生物灾害。
为了克服杂草对作物的危害,在过去的50多年里,农田化学除草已成为全球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过度依赖和长期使用相对有限的化学除草剂,导致了抗药性杂草的发生和发展,且杂草抗药性问题越来越突出。
近10年来,全球杂草抗药性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生物测定、生理生化,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杂草抗药性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1杂草抗药性现状自20世纪50年代在加拿大和美国分别发现抗2,4-D的野胡萝卜(Daucus carota)和铺散鸭趾草(Commelinadiffusa)以来,全球已有188种(112种双子叶,76种单子叶)杂草的324个生物型在各类农田系统对19类化学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
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全球抗药性杂草的发展在这些抗药性杂草中,抗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类除草剂杂草的发生速度十分惊人。
磺酰脲类除草剂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才商业化的高活性除草剂,1982年澳大利亚就发现了抗磺酰脲类除草剂的瑞士黑麦草(Lolium rigidum),其后抗ALS抑制剂除草剂杂草生物型数量迅速超过抗三氮苯类除草剂的杂草生物型。
抗三氮苯类除草剂的杂草生物型发生较早,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一直呈上升趋势,目前在25个国家已有67种抗三氮苯类除草剂的杂草生物型。
自第一例抗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抑制剂类除草剂禾草灵(Diclofop)的瑞士黑麦草在澳大利亚出现后,智利、南非、西班牙、英国和美国也出现了多种抗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抑制剂类除草剂的杂草,至今在26个国家已有35种抗此类除草剂的杂草生物型。
1996年在澳大利亚出现的抗草甘膦瑞士黑麦草打破了杂草不会对有机磷类除草剂产生抗药性的神话,而且在马来西亚、美国、法国、南非、智利、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和西班牙等国相继发现牛筋草(Eleusineindica)、小蓬草(加拿大蓬)(Conyza canadensis)、瑞士黑麦草(Lolium rigidum)、多花黑麦草(Loliummultiflorum)、野塘蒿(Conyza bonariensis)、长叶车前(Plantago lanceolata)、豚草(Ambrosiaartemisiifolia)、三裂叶豚草(Ambrosiatrifida)、具瘤苋(Amaranthus rudis)、长芒苋(Amaranthuspalmeri)、假高粱(Sorghum halepense)、马唐属(Digitaria insularis)、猩猩草(Euphorbiaheterophylla)、芒稷(Echinochloa colona)和类黍尾稃草(Urochloa panicoides)等15种杂草对草甘膦产生了抗药性。
从除草剂种类和抗性发生频率看,不同除草剂种类的抗性风险不同。
合成激素类除草剂和三氮苯类除草剂在使用了10余年后就产生了抗药性杂草,长期广泛大量使用的有机磷类除草剂草甘膦在使用了近30年后才出现了几种对它具有抗药性的杂草生物型。
而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类,在使用了短短3~5年后就出现了对其具有抗药性的杂草,而且,抗性杂草生物型数量持续急剧攀升,成为抗性最为严重的一类除草剂。
三氮苯类除草剂在生产上使用的年数少于激素类除草剂,然而,抗三氮苯类除草剂的杂草生物型数量却远多于抗激素类除草剂杂草生物型的数量。
可见,由于除草剂作用机制、靶标位点、应用面积、年数和程度不同,杂草以不同的速率对除草剂形成抗药性。
从抗药性杂草在全球59个国家的分布看,绝大多数抗性杂草生物型都分布在除草剂应用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
如在美国分布的抗药性杂草生物型有123种,澳大利亚53种,加拿大44种,法国32种,西班牙31种,英国24种,以色列23种,巴西20种,德国、意大利各19种,比利时18种,捷克、日本和马来西亚各16种,南非和瑞典各14种,其它43个国家共有137种。
可见,抗药性杂草的发生与除草剂使用技术水平和应用强度密切相关。
然而,抗药性杂草并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20世纪70年代发展中国家就已有抗药性杂草的记载。
自1980年在台湾省发现第一例抗联吡啶类除草剂百草枯的苏门白酒草(Conyza sumatrensis)以来,中国已报道了抗杀草丹、丁草胺的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抗氯磺隆的日本看麦娘(Alopecuru japonicus)、菵草(Bachmannia syzigachne)。
近年来中国农田化学除草面积迅猛扩大,目前已超过7300万hm2(次),其中水稻田化学除草面积占播种面积的75%、小麦田占播种面积的55%、玉米田占播种面积的444。
随着化学除草的快速发展,中国杂草抗药性问题已开始凸现。
一些水稻主产区农民使用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等除草剂时,单位面积用药量超过推荐剂量的30倍以上,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部分稻区杂草对草达灭、苄嘧磺隆、吡嘧磺隆和二氯喹琳酸的抗药性明显增加;在连续6年使用氯磺隆的麦田菵草、猪殃殃(Galium aparine)、麦家公(Lithospermum arvense)、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等麦田主要阔叶杂草对2,4-D、苯磺隆的抗药性也已出现;在长期使用阿特拉津的玉米田,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的抗药性上升;豆田和油菜田的日本看麦娘对高效盖草能、精禾草克的敏感性也逐年降低;在长期使用百草枯的地块,通泉草(Mazus japonicus)表现出明显抗性现象。
2.杂草抗药性形成原因与作用机理抗药性杂草的形成既有其本身生物学方面的原因,也与外界因素,诸如除草剂种类、使用方式、种植制度以及农业生产条件等有密切关系。
2.1杂草抗药性形成的因素杂草种群内,个体的多实性、易变性、多型性及对环境的高度适应性和遗传多样性是产生抗药性的内在因素,而除草剂的长期和单一使用起了诱发抗性个体产生和筛选抗性的作用。
总结导致杂草形成抗药性的因素,大致有6个方面:①抗性基因型在接触除草剂之前就可能是变异的,②除草剂的单一靶标位臵和特殊的作用方式;③连续重复应用某单一除草剂;④使用除草活性强且具有长效期的除草剂;⑤抗除草剂活性基因过分活跃;⑥单一作物栽培模式。
2.2杂草抗性形成的途径一般来说,在田间情况下,杂草抗药性群体的形成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在除草剂的选择压力下,自然群体中一些耐药性的个体或具有抗药性的遗传变异类型被保留,并能繁殖而发展成一个较大的群体。
在田间表现形式上来看,是由于一类或一种除草剂的大面积和长期连续使用,使原来敏感的杂草对除草剂的敏感性下降,以致于用同一种药剂的常规剂量难以防除。
而在正常情况下,不用除草剂,由于杂草群体效应及竞争作用,抗性的个体数量极少,难以发展起来。
另一种可能是由于除草剂的诱导作用,使杂草体内基因发生突变或基因表达发生改变,结果提高了对除草剂解毒能力或使除草剂与作用位点的亲合力下降,而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体,然后在除草剂的选择压力下,抗药性个体逐步增加,而发展成为抗药性生物型群体。
2.3抗药性杂草的作用机理杂草抗药性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它的抗药性机理也是复杂化的、多样性的。
不同类型除草剂具有不同的作用机理,不同类型的杂草也具有不同的抗药性机理。
目前已研究和阐明的抗药性杂草形成的机理主要包括3个方面。
2.3.1作用部位的改变除草剂作用于杂草必须到达一定的生理部位,在那里发挥毒性,而且作用位点可能在一个以上。
但是,在除草剂的选择压力下,个别杂草的除草剂的作用位点发生了遗传修饰的改变,使除草剂的活性大大降低,出现了抗药性杂草生物型。
这种现象在大多数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三氮苯类以及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的抗性研究中已得到证实。
现在较普遍的是,即磺酰脲类、咪唑琳酮类等的作用位点发生突变,而使这些除草剂的药效降低。
研究结果表明:胡萝卜、拟南芥、地肤、烟草、毛蔓陀罗等除草剂的抗性突变体都是由乙酰乳酸合酶改变引起的,该位点突变或修饰是对磺酰脲类等除草剂产生抗性的根本原因。
杂草对三氮苯类的抗性是由于杂草中叶绿体上类囊体膜上的除草剂的固着部位发生了突变,因此,抗药性杂草能抵抗多次(100次以上)常规有效剂量的除草剂。
在抗二硝基苯胺类的牛筋草中也发现因作用位点改变而产生抗性,其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细胞内微管的组装不受此类药剂的阻碍,微管的形成和正常功能不再受影响。
2.3.2代谢作用的增强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代谢,主要是关于除草剂在植物体内过渡性或最终性的结果,即关于除草剂降解或解毒作用的过程和产物等方面的问题。
多数获得抗药性的生物型都表现出对参与选择的除草剂代谢作用的增强,同时伴有解毒过程的发生水解作用、扼合作用和区隔化作用。
如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对莠去津产生的抗性是通过谷胱甘肽的共扼作用而增强解毒。
鼠尾看麦娘对绿黄隆产生抗性是通过N-脱烃基作用和与细胞色素P450(Cytp450)有联系的环烷基氧化过程,使除草剂迅速降解。
2.3.3对除草剂的屏蔽作用或作用位点隔离作用很多研究结果表明分离作用在某些抗药生物型杂草中起重要作用。
这种分离是通过除草剂在杂草体内的贮存或在液泡的代谢来完成的,如在个别植物中,均三氮苯类随蒸腾流移动并贮存到溶腺体中去,以这种独特的隔离方法阻止了均三氮苯对杂草的毒害作用。
例如植物对百草枯的屏蔽作用,是因为百草枯与叶绿体中一种未知的细胞组分结合或者由于在液泡中的累积,使百草枯与叶绿体中的作用位点相隔离。
且研究表明,在抗药性生物型中,叶绿体的功能如CO2固定和叶绿素荧光猝灭可以迅速恢复。
这些说均说明除草剂在其作用位点的结合可能被阻止。
但是这一过程导致除草剂产生抗药性的研究还需深入。
3.杂草抗药性的生物测定当前,农作物的杂草治理仍然以使用除草剂为主,然而抗药性杂草种群产生并迅猛发展对除草剂的使用和新化合物的研发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建立一套抗药性杂草的检测技术极为必要。
3.1整株水平测定整株植物测定法具体方法为:首先从怀疑有抗药性杂草生物型和从未使用过除草剂的田块采集杂草种子,按小区大田播种或温室盆栽,在播后芽前或苗后进行常规施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