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学二年级上第12课时练习课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课件(2)
+2
37
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先 把相同数位对齐,再把相同数 位上的数相加,个位上的5和 个位上的2相加得7,写在得数 的个位上,十位上的3落下来, 结果是37。
三、巩固练习
一、我会看图列式计算。
1.
( 22 ) 2.
+( 3)4 (56 )
( )30 + ( 2)1
十位 个位 ( )
51
二、列竖式计算。
34+3 = 37 23+14=37 42+26 =68 26+43=69
34
23
42
26
+3
+ 14
+ 26
+ 43
37
37
68
69
四、课堂小结
笔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时,要把相同 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相加得到的数写 在个位上,十位上的数落下来写在十位上。
21-14=7(页) 答: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7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RJ) 教学课 件
第 2 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 7 课时 练 习 课
连一连
80-
77-
51-
90-
28+9
58
32
29
45
22
37
45
列竖式计算 68-45= 23 68 -4 5 23
70-39= 31
70 -3 9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49+28= 77
49 +2 8
77
在 里填上“>”“<”或
“=”。
26+16 > 36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2课时加减混合练习课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2课时加减混合练习课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2课时加减混合练习课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2课时加减混合练习课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 能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应用。
难点: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并能够灵活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练习题。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2. 讲解加法:教师通过示例,讲解加法的方法。
例如,教师写出2+3,然后解释,2加3等于5,这就是加法。
3. 讲解减法:教师通过示例,讲解减法的方法。
例如,教师写出52,然后解释,5减2等于3,这就是减法。
4. 讲解加减混合运算:教师通过示例,讲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例如,教师写出2+31,然后解释,先进行2加3,等于5,然后再减去1,等于4,这就是加减混合运算。
5. 练习加减混合运算: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3+21,4+12等。
教师在旁边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6. 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加减混合运算来解决。
例如,教师问,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学生通过思考,应用加减混合运算,得出小明现在有5个苹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加法:2+3=5减法:52=3加减混合运算:2+31=4七、作业设计1. 请完成练习本上的第15题。
2. 小明有2个橘子,小红的妈妈给了小明3个橘子,小明现在有多少个橘子?答案:5个橘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应用。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7单元第12课时 练习六(2)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7单元第12课时练习六(2)一、教学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七单元第十二课时练习六(2)。
二、教学目标1.能够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解并建立双数的概念。
2.能够识别双数的特征,运用双数的特点简化加减法运算。
3.能够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双数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理解双数概念。
2.掌握双数的特征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活动式教学法: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讨论式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视觉教学法:通过图片、卡片等视觉资源,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概念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双数的概念、特性、应用。
2. 引入教师出示一张卡片,上面写着“双数”两个字,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让学生自由联想与双数有关的日常生活事物。
3. 活动分组进行小游戏:“我是哪个数字”。
教师将一张卡片上的数字黏贴在学生的背上,学生需要通过另外同桌的提示,通过加减法运算来猜出自己背上的数字。
其中,提示的方式必须是“这个数字是双数”或者“这个数字不是双数”。
4. 讨论让学生总结游戏过程中发现的双数的特点。
5. 练习反复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将其归类为双数或奇数。
6. 疑难解答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双数概念。
7. 作业布置课后习题:P19练习六(2)。
要求学生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双数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双数的属性和应用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活动和游戏等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在互动中更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现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
北师小学数学二年级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一加与减1.谁的得分高一课一得。
三个数连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从()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要()。
1.连一连。
2.选一选。
下面的计算中,结果正确的是()①②③3.填一填。
把每一斜行的三个数字加起来,和是多少?A=;B= 。
4.列竖式计算。
34+16+27= 23+18+39= 58+6+25=2.秋游一课一得。
三个数连减,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从()位减起,个位不够减时要()。
1.数字接龙。
A= ;B= ;C= 。
2.选一选。
下面的计算中,结果错误的是()①②③3.比较大小。
①②③(1)_______(2)4.下面的竖式计算中,错在哪里?3.星星合唱队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4+35+=84 34++18=6747++26=93 +35+27=902.在里填上“>”、“<”或“=”。
56+18―2436 23+25+278590―28―3626 75―26+34883.估算一下,下面的哪些算式的得数比60大?在□里画“√”。
28+18+32 □ 100―27―19 □22+11+39 □ 98―6―20 □4.下面竖式错误的是()①②③5.阳光舞蹈班原来有58人,有19名学生毕业了,新加入了16人,舞蹈班现在有多少人?1.买文具1.一课一得。
人民币的单位有()、()、();一张五角可以换()张一角;一张一元可以换()张五角,也可以换()张2角。
2.算算比比。
>②=③<3.用下面的钱币不能组成的金额是①8元7角②9元1角③9元5角4.我有5元钱,买一个练习本3元,应找回多少钱?3元1.一课一得。
一张100元可以换()张50元,可以换()张20元,可以换()张10元;一张20元可以换()张10元,可以换()张5元。
2.用20元能买到哪些东西?①②③3.买一块糖和一袋大米共要元钱,买一块蛋糕和一袋大米共要花元钱。
4.倩倩的妈妈今天带了1张50元、3张20元和6张10元的人民币去给倩倩买衬衫,一件衬衫60元,倩倩的妈妈可以有多少种付钱的方法?60元1.填表。
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时练习
二上数学每课练习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一、口算。
33 + 3= 51 + 3= 64 + 5= 32 + 7=12 + 5= 25 + 2= 87 + 1= 14 + 3=22 + 2= 27 + 1= 23 + 5= 54 + 2=63 + 3=72 + 4=43 + 6=34 + 3=二、量一量。
1.课桌的长边大约有( ) 厘米长,短边大约有()厘米长。
2.橡皮大约有()厘米长,铅笔大约有()厘米长。
3.数学课本的长边大约有()厘米长,短边大约有()厘米4.()厘米=1米300厘米=()米三、填空。
1.量一量,填一填大客车大约有()个厘米长。
飞机大约有()个厘米长。
自行车大约有()个厘米长。
小汽车大约有()个厘米长。
2.用格尺和铅笔分别量一量。
大约()个长1米大约()个长1米四、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把不对的改正后写在括号里。
1.数学书宽18米。
()2.大树高11厘米。
()3.小明身高158米。
()4.课桌长1米。
()5.教室长10厘米。
()6.字典厚6米。
()五、圈出适合的答案。
比1米高比1米高比1米高比1米矮比1米矮比1米矮六、解决问题。
1.小兰今年3岁,妈妈比小兰大25岁,妈妈今年多少岁?2.工人叔叔修路,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10米,第一天修30米,第二天修路多少米?3.一个茶杯8元,一个暖水瓶比茶杯贵20元,一个暖水瓶多少元?4.小红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9页,第二天看了7页,第三天从第几页看起?5.小明家有38只鸡,卖了8只,还剩多少只?七、能力提高。
小华参加数学竞赛,共有10道数学题,规定答对一题给十分,答错一题扣五分,小华十题全部答完,得了85分,小华答对了几道题?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2课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一、填空。
1.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2.100厘米=()米。
3. 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可以用()作单位。
4. 的长大约是2()。
5. 我的大拇指宽是()厘米。
202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练习课(第12课时)】
5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练习课(第12课时)▷片头语: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状元成才路慕课堂,我是小西老师。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练习课,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
大家准备好了吗?一起出发吧!一、知识巩固师:首先,我们一起来算一算,请大家翻开数学书第68页,看到第三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停顿)同学们算完了吗?我们来核对一下答案吧。
谁来汇报一下呢?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第一题先算1+4=5,再算5+5=10。
第二题先算10-4=6,再算6-4=2。
第三题先算2+7=9,再算9+0=9。
第四题先算7-6=1,再算1+5=6。
第五题先算8-1=7,再算7-3=4。
第六题先算2+6=8,再算8-7=1.(点击演示)3师:表扬你算得又快又对!那么我们在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时,要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呢?4学生: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5师:说得对极了,看来啊大家对于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计算非常熟悉,真棒!好的,接下来,我们继续看到第2题,看谁能一次算对!请你按下暂停键,开始吧。
大家算完了吗?谁来说一说。
6学生:3+0+4=7,9-8+6=7,10-5-4=1,2+5-4=3。
7师:回答正确!大家要牢牢记住在计算像这样的加减两步式题目的时候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哦!接下来小西老师要加大难度了,请看(课件出示)每个番茄下面藏着几?在完成这道题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10的分与合都有哪些?哪两个数能凑成十呢?大家想好了吗?谁来汇报。
8学生:我知道,1和9凑成10,2和8凑成10,3和7凑成10,4和6凑成10,5和5凑成10.9师:同学们太棒了,看来啊,大家对于我们之前学过的10的分与合掌握得很好,能快速并且准确得回忆起来。
那么这个知识会如何帮助我们解开这道题的秘密呢?请大家按下暂停键独立思考并完成(停顿)好的,填完了吗?谁能说说自己是怎么填出藏着的未知数的?10学生:我想到了6和4凑成10,所以6+4=10,9和1凑成10,所以9+1=10,5和5凑成10,所以5+5=10,7和3凑成10,所以7+3=10,8和2凑成10,所以8+2=10,10和0凑成10,所以10+0=10。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优秀12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优秀12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教学内容教材第58~59页假日小队。
教学目的1、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感受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假日里同学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小队活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出示书中58、59页图)(板书课题:假日小队)二、新授。
1、看图说一说在这个假日里同学们开展了哪些活动?(表演、拍照、浇树、收废电池等。
)2、从图中数一数唱歌的有多少人?伴奏的有多少人?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用加法算的问题吗?还能提出用减法算的问题吗?书中提出了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学生解答,集体交流时说说解题思路。
)提问: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个节目是今天假日活动的第几个节目?在它后面还有几个节目?求一共有多少个节目该怎样算?为什么?(学生解答,集体交流时说说解题思路。
)3、老师手指照相处提问:这边的同学在干什么?你知道一卷胶卷有多少张吗,他们已经照了多少张?还有多少个小朋友没有照?剩下的胶卷够其余每人照一张吗,为什么?(学生解答,集体交瘪时说说解题思路。
)4、老师手指浇水处提问:这边的同学在干什么?他们俩一共要浇多少棵树?还有多少棵小树苗没有浇;求已经浇了多少棵,该怎样算?为什么?(学生解答,集体交流时说说解题思路。
)5、让我们再去看一看收废电池这一组的同学今天收获怎样?说说她们各收了多少节电池?根据这三个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谁收得最多?最多的比最少的多收多少节?三人一共收多少节?等等。
)6、你们开展过假日小队的活动吗?你能解决活动中的哪些实际问题?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三、师生共同谈收获。
四、小结。
愉快的假日小队活动即将结束,同学们真是收获不少,希望下次假日活动再见。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时练习及答案(Word最新版)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时练习及答案通过整理的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时练习及答案相关文档,渴望对大家有所扶植,感谢观看!第1课时从不同方向视察同一物体1.连一连每个小挚友能看到什么样的书包呢? 2. 连一连每个小挚友能看到什么样的冰箱呢?答案提示:1. 2. 第2课时视察长方体、正方体和球1.画一画从正面看上面侧面 2. 画一画从正面看上面侧面答案提示:1. 2. 第1课时连加运算1.计算35+20+38= 15+40+25= 27+13+42= 10+20+30= 45+21+11= 13+15+18= 2. 填空答案提示:1.93 、80 、82 60 、77 、46 2. 80 第2课时加减混合运算2. 2.用竖式计算46+36+18= 34+25-18= 93-26-35= 82-38-24= 答案提示:2.85 3.100 、41 、32 、20 第3课时连减和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3.算一算578-353-128 578-(353+128)= = = =649+128+72 649+(128+72)= = = = 2. 答案提示: 1. 225-128 578-481 97 97 777+72 649+200 849 849 2. 300-98-129 300-(98+129)=202-129 =300-227 =73(盆)=73(盆)答:他们还要搬73盆。
第4课时解决问题4. 2. 答案提示:1. 一:300-88-126 二:350-(88+126)=262-126 =350-214 =136(元)=136(元)答:皮球136元。
2. 956-339-461 956-(339+461)=617-461 =956-800 =156(页)=156(页)答:还有156页没看。
第5课时套圈嬉戏5.把每一条线上的数加起来,列式计算。
2. 答案提示: 1. 15+25+9=49 35+25+14=7418+25+30=73 2. 28 37 46 55 64 73 82 91 100 第1课时相识乘法6.一共有()个()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或: 2.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或:答案提示: 1. 4 、 3 3+3+3+3=12 3×4=12 4×3=12 2. 2+2+2=6 2×3=6 3×2=6 第2课时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7.读乘法算式,再说出算式中各数的名称。
练习课(第12课时)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讨论,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问题。
-每个小组根据教材中的例子,自选一个生活场景,如购物、计算零钱等。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共同解决所选取的问题。
2.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学生的讨论过程,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对学生的疑问给予解答,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思考作业:
-让学生思考在本节课中学习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给家长听。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加减法运算应用到其他学科或日常生活中,如科学实验的数据记录、时间计算等。
4.合作作业:
-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共同完成一份关于加减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调查报告,可以选择家庭成员的日常消费、学校食堂的菜单价格等作为调查对象。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合作与交流。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涵盖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包括进位和退位的情况。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
-课后作业包括书面练习和生活实践,如计算家庭购物小票等。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加减法运算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完成教材第12课时后的练习题,包括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特别关注进位和退位的练习。
2.引导学生运用多样化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灵活思维。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如画图、列式、口算等。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12课时练习课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12课时练习课人教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一个练习课,主要内容是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复习和巩固之前学过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通过各种练习题来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练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在熟练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基础上,提高运算速度,增强运算的准确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熟练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难点是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练习题和答案,以及计时器用于计时。
五、教学过程1. 开始上课,我先让学生们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然后我出示了一道例题:23 + 17 = ?2. 我让学生们独立计算这道题目,并在计算过程中注意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3. 计算结束后,我请了几位学生上台演示他们的计算过程,并对他们的计算进行了点评。
5. 在练习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6. 我进行了一次小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评估。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今天的课程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并在旁边标注了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道作业题:35 + 47 = ?,要求学生们在家长的监督下完成,并把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练习课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需要我们关注的。
一、学生对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堂练习和讲解,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但在运算过程中,有些学生对进位和退位的处理还不够熟练,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重点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进度,并通过举例和讲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进位和退位的处理方法。
二、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在课堂练习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运算过程中速度较慢,或者容易犯错。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12课时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练习课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12课时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练习课人教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连加和连减的运算方法。
通过练习,同学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计算简单的连加和连减题目。
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练习,希望大家能够进一步掌握这些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继续使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37页至第39页的相关知识点,主要讲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并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进行巩固。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同时,培养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难点在于如何理解和运用这些运算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我已经准备好了PPT、黑板、粉笔等教具,以及练习本、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们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例如:“小华买了一支铅笔5元,又买了一支橡皮3元,他还剩下多少钱?”2. 例题讲解:接着,我们通过例题来讲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例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又得到了5个苹果,然后又吃掉了3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们会进行一些随堂练习,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计算。
例如:“小红有8个糖果,她又得到了4个糖果,然后又吃掉了2个糖果,请问小红现在有多少个糖果?”4. 小组讨论:同学们两人一组,互相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分享自己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将例题的计算过程进行板书,以便同学们更加清晰地理解运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完成练习本上的第15题,这些题目主要考察同学们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的掌握。
2.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并尝试举例说明。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篇教案能够为教师提供清晰的教学路径和步骤,教案是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基础,能够维护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学习内容:二年级下册第30页练习六。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特点,会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的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预习作业:1、花儿后面藏着几?6÷2 12÷3 20÷4 10÷2 18÷618÷6 20÷5 24÷6 25÷5 12÷22、有9个■,每3为一堆,可以摆几堆?有24个■,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几个?有12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3 个。
教学过程:一、预习反馈1、说一说你用的是哪句口2、列式:9÷3=3 24÷6=4 12÷4=3二、解决问题练习1、第29页做一做。
(课件出示)①请学生观察情景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②从图中收集解决问题的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一部题。
③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小刺猬要运走12个苹果,每次运3个,要运几次?12÷3=4(次)2、当小刺猬把水果运回家时,发现家里来了3个客人,它们送了很多萝卜给小刺猬。
小刺猬想: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3只小兔,每人得几个?12÷3=4(个)3、小兔对刺猬说:30根萝卜,每筐装5个。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12课时 练习十九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七单元导学指导案以下为赠送文档:第5单元圆确定起跑线【教学内容】确定起跑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 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有用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跑道周长的计算,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能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确定起跑线的问题。
难点:综合运用圆的知识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究起跑线位置的设置与什么有关。
【导学过程】【情景导入】(1)播放200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决赛场面,博尔特以9秒58创新世界纪录。
师:100米赛为什么那么吸引人?让那么多人为这9秒58而欢呼不停?(因为公平,才吸引人。
与学生聊一聊比赛中公平的话题。
)(2)播放200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400米决赛场面。
师:看了两个比赛,你们有什么发现,又有什么想法?(组织学生交流)(100米跑运动员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400米跑运动员为什么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400米跑的起跑线位置是怎样安排的?外面跑道的运动员站在最前,这样公平吗?)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运动场,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了解比赛的时候各跑道的起跑线是如何确定的。
【新知探究】(一)观察思考,找出问题关键。
(课件出示完整跑道图)观察跑道图,每条跑道一圈的长度相等吗?差别在哪里昵?比赛的时候,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怎样才能做到公平比赛?(二)分析比较,确定解决问题思路。
1、小组交流:观察跑道图,说一说,每一条跑道具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内外跑道的差异是怎样形成的?学生充分交流得出结论:①跑道一圈长度=2条直道长度+一个圆的周长②内外跑道的长度不一样是因为圆的周长不一样。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2课时加减混合练习课教案分享
七月的暑假里,教育教学继续推进。
每到学习的时候,总是会有某些学科对于一些小朋友来说变得困难起来。
其中数学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不仅仅是因为数学练习难,更是数学思维门槛高。
怎么提高孩子们的数学水平呢?针对数学上册第12课时的加减混合练习课,我会分享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和教学笔记,希望能够助您上手。
一、教学目标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进行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2课时的加减混合练习。
希望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加减法运算的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精度,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过程1. 引入对有关的物品进行描述,引导学生们认识它们。
接着,通过画图介绍加减法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们清楚地了解加减法的本质,以及如何进行这种运算。
2. 输入通过这节课上的练习,让学生们进行加减运算的练习。
初始的练习量应该适合大多数学生,考虑到其数学才能的差异。
在这一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们观察题目、分析题目,在解题时进行适当的估算和结合加减法的性质来避免盲目的计算。
同时,需要引导学生们关注计算速度,将其练习提高到最佳状态。
3. 提高在学生们完成了基础练习后,进一步提高其数学水平。
由于此部分涉及到更复杂的数学问题,需要寻求优化的方法来帮助学生们练习。
一种方法是将问题分类,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适当的调整,进而帮助学生们快速解答问题。
也可以通过难度逐渐提高的习题来让学生们保持快速反应的状态。
4. 实践为了让学生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场景中,需进行实践操作。
在课堂演练中,建议老师将疑难问题输出给学生,让学生们自己解决。
而教师的任务则是指正并鼓励学生们。
5. 检查在学生们完成学习后,为了确定他们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需要进行一次简短的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是一些短小的练习题。
还可以使用不同的教育平台更替检查方式,进而更为全面地了解学生们的掌握程度。
三、教学亮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一些亮点方法,使得课程更具趣味性、有效性。
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2课时 商的变化规律(2)》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2课时商的变化规律(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2课时商的变化规律(2)》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计算和商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探索商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一规律。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设置,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商的变化规律,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对除法的计算方法已经有所了解。
同时,他们也已经学习过商的变化规律,对商的变化规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出现理解不深、应用不灵活的情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例题和练习题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商的变化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商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探索和交流,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商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商的变化规律。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例题,让学生自主发现商的变化规律。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例题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和展示解题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复习除法的计算方法。
例题:计算24÷3的结果,并说明计算过程。
2020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2课时 练习课二十九页六--九题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相互合作、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小卡片、ppt课件、优课资源、
教学
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基本训练
二、指导练习
四、巩固练习听算
五、布置作业。
1、Ppt课件出示按数的顺序填数。
1( )34( )6( )( )
参考资料
数的组成
□5□5
231□223□
P28页的第8题
优课第一幅图:让学们认真观察:
优课出示P28页第9题。
3、请你用5-3和2+3各编一个小故事
第28页的第10题。全班进行评价。
优课出示算式,学生直接写得数,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能得100分。
学生口答:
1、4人小组的同学之间互相说图意,再指名说图意(一共有4条黄瓜,奶奶摘了二条,还剩下几条)
第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课二十九页六--九题
固练习,对所学的加、减法有一个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并且能够熟练地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图进行减法的对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渗透辩证、统一的思想。
2、要求还剩下几条,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如何列式?请你在书中完成。
3、全班集体评价
4、让学生看图说图意把算式补充完整。
5、先每个同学在自己组里编,再请人在全班编。
6、评一评:谁编的最好?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板书设计
练习课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练习,让学生自编应用题,充分理解减法的意义。整节课由各种活动贯穿,学生在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逐步丰富了减法的概念,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理念,让学生在活动中亲历数学,体验数学。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课课练-一课一练)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课课练-一课一练)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一、我会看,我会估。
有大约()条绳子。
有大约()根绳子。
二、我会用作标准。
大约()个。
大约()个。
大约()个。
大约()个。
三、比高矮。
XXX大约有()个绳子长。
山羊大约有()个绳子长。
公鸡大约有()个绳子长。
高。
高。
高。
长。
长。
长。
长。
那么长。
那么长。
三条绳子绕在三个大小相同的瓶子上。
最长,()最短。
2)厘米和用厘米量一、看一看,填一填。
1.()厘米xxxxxxxx92.()厘米xxxxxxxx93.()厘米xxxxxxxx11二、量一量,填一填。
1.这本练册长约()厘米,宽约()厘米。
2.数学书长约()厘米,宽约()厘米。
三、我是测量小高手。
这个图形是()形。
厘米厘米四、我的眼力最棒。
(请在正确测量方法下面画)一只蜗牛往墙上爬,第一天爬了30厘米,晚上滑下10厘米,第二天又向上爬30厘米,现在蜗牛向上爬了多少厘米?3)米和用米量一、我会选“米”和“厘米”来填空。
二、我会填。
桌子高约80(厘米),床长2(米),牙刷长约15(厘米),汽车长约3(米),茄子长约20(厘米),小红高130(厘米)。
1.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米作单位。
2.用尺量较短的物体时,通常用厘米作单位。
3.1米=100厘米,800厘米=8米。
4.9厘米比5厘米少4厘米。
5.18厘米-9厘米=9厘米,60米+7米=67米。
三、我会比较。
1.在里填上“>”、“<”或“=”。
33厘米<100厘米<1米<23厘米40厘米<30厘米+70厘米<4米<1米2.把下列长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60米>6米>66厘米>60厘米>6厘米四、我是数学小法官。
(对的画“√”,错的画“×”)1.一枝粉笔长12厘米。
(×)2.学校教学楼高16米。
(√)3.一根黄瓜长18厘米。
(×)4.XXX的身高是135厘米。
(√)五、估一估椅子有多高,在正确答案下面画“√”。
小学数学 小学二年级上 第12课时 练习课
第2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12课时练习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演示动画“加减混合”]
(1)开始演示动画“加减混合”,准备进行观察对比.
(2)复习各种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问:这几组题目各有什么特点?说一说每一组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3)演示动画“加减混合”,印证学生的回答.
二、探究研讨
1、出示计算题。
58-36+27 84-27+16 4+27-16
93+23+94 69-(39-23) 99+(25-24)
2、学生独立试做(教师行间巡视,随时请不同做法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3、在学生们试做的两种方法中,对比,择优.引导学生选择省时省力的算法.
4、师:谁来说一说,做像今天这样的题目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1)抄数的时候要仔细,不要因为把数抄错出现计算错误。
(2)在竖式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看清运算符号。
(3)在计算之前要先想一想,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运算顺
序错了,题目就该算错了。
三、巩固练习
课本练习五5——11题和14题
四、总结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