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育人润物无声

合集下载

以德育人,润物无声

以德育人,润物无声

以德育人润物无声以德育人,是指教育者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美德、高尚的品质、良好的思想素质去熏陶学生、感化学生,进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这里的“德”,即美德,指教师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思想素质等。

作为传播精神文明的使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承担的是非常神圣的职责,我们不仅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教学生如何做人,我们要为社会各界输送合格人才。

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一不体现着自身素质的高低,而且无时无刻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此,我想谈一下我的几点想法。

一、正人正己,德高为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获得学生信任、尊重的前提,“师爱生,生则尊师”。

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首先努力做到,即“正人先正己”。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为《教工》杂志的封面题词时写道:“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师表,人之模范也。

”陶行知先生也说:“要人敬者,必先自敬。

”老师教育学生的过程其实就是师生之间心灵的相互碰撞,老师的道德观念、思想品质通过教育学生可以转移到学生的身上,久而久之,潜移默化,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教师高尚的道德观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并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为了塑造学生正确的道德思想观,教师应当先塑自身,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公正无私,严于律己,热爱学生等。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首先做到,不允许学生做的,自己一定禁止,否则就不可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教师良好的品质是无声的命令,是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是维护学生身心健康的血液。

试想一个随地吐痰,脏话连篇,举手打人的教师,怎么可能培养出彬彬有礼的学生?一个经常丢三落四,上课迟到的老师,怎么能教育出严谨守时的学生?我的身边有这样一位同事,他知识丰富、讲课幽默,很受学生欢迎。

但他有一个毛病,总爱随地吐痰。

这就引起了学生的反感,他在学生中的形象大打折扣,真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一个小小的恶习就破坏了教师的整体形象。

立德树人铸魂育才润物无声春风化雨—高一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与思考

立德树人铸魂育才润物无声春风化雨—高一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与思考

立德树人铸魂育才润物无声春风化雨—高一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与思考发布时间:2022-05-18T08:11:41.909Z 来源:《时代教育》2022年3期作者:陈华良[导读] 高中语文教材蕴含丰富的德育资源,我们应提高德育渗透意识,立德树人、铸魂育人。

陈华良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漳州校区 363107高中语文教材蕴含丰富的德育资源,我们应提高德育渗透意识,立德树人、铸魂育人。

培养学生不断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学生民族情怀、家国情怀,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核心素养。

本学期,我们抓住庆祝建党100周年的契机,灵活多样开展德育渗透与思想教育工作,增强学生四个自信,引领学生向善向上。

给学生的心灵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语文教材中选用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对人产生潜在的教育作用。

我们有意识地进行思想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立足文本,寻找语文学科与德育教教育的渗透点,引导学生感悟体验,渗透德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学生不断发愤求学,报效祖国。

如《论语》《孟子》《庄子》中的名篇,通过学习研讨,学生深深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人以持久的心灵滋润,传统文化值得更好地继承和发扬。

我们努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支撑,深入挖掘传统道德的内涵精髓,科学阐释传统道德的时代价值,有效赋予传统道德以现代表达,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实现古为今用、德为育用。

例如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到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以传统道德的观念、人物、事迹为切入点,有理有据、有滋有味地梳理好、阐释好、传授好。

指导学生在“修身、齐家”中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治国、平天下”中立鸿鹄志,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做天下为公、仁者爱人、知行合一的奋斗者。

课文里的优秀人物、先进事迹,以及作者、名家,蕴含丰富的德育资源,值得我们深入挖掘。

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与先进思想。

以德育人,润物无声的心得体会范文

以德育人,润物无声的心得体会范文

以德育人,润物无声的心得体会范文德育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它并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和嘈杂的声音,而是通过默默的付出和言行举止来影响他人。

在我多年的德育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润物无声的重要性。

首先,润物无声的德育力量可以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

有句话说得好,“言教不如身教”。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教育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和态度。

只有我们自己身体力行,用行动来诠释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才能真正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

例如,当我们在教育学生遵守纪律时,我们自己首先要成为纪律的模范。

我们遵纪守法、守时守信,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纪律的重要性,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润物无声的德育力量可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作为教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学生所关注和模仿,因此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合格的榜样。

我们不仅要讲究言辞的准确和方式的得当,更要注重细节的注意和行动的廉洁。

例如,在课堂上,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自我修养,端正言谈举止;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积极向学生传递正确的观念和价值观,鼓励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通过自身的表率,我们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他们在模仿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最后,润物无声的德育力量可以在细微之处体现出来。

我们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往往容易忽略一些细节,但这些细节却往往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例如,在一个平凡的放学时间,当学生们自己整理好课桌、收拾好教室后,我们可以适时地表扬他们的自觉整洁;在课堂上,当发现有学生互相帮助、乐于分享时,我们也可以表扬他们的同学间的友爱精神。

这样一点点的肯定和激励,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总之,德育工作需要我们用心去做,用行动去诠释。

润物无声的德育力量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始终保持正确的行为准则、良好的榜样,用心感受、观察身边的细微之处,我们就能够以德育人,润物无声。

育人如水润物无声[权威资料]

育人如水润物无声[权威资料]

育人如水润物无声英国前首相希思任前曾是著名学者、教授,卸任后仍做他的本行。

也许他的政绩鲜为人知,但作为教育家,他的一个比喻却流传千古,那就是:教育如水。

如水的教育呼唤有着水一般德行的教师,如水的教育更需要有着水一样德行的班主任。

俗话说“三军易得,一将难求”,作为班级“将领”的班主任,其素质的高低、德行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成败。

因此,我们每一个班主任都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素养,努力锤炼自己的德行,努力做到育人如水。

1 如水般公平物歪水不歪,器斜水不斜,所谓“水平”。

偶遇坑蒙拐骗则奔腾咆哮,此谓“不平则鸣”。

尽己所能去填平自己所流经的任何一个坑坑洼洼,滋润它生命中的任何一个生物。

红肥绿瘦,树长草短,生命在它那儿没有贵贱之分。

教育的宗旨正在于造福于全人类。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提出并实践着“有教无类”的教育理想。

好教师从不嫌弃任何一个学生,不管他是富有的,还是贫穷的;是健康的,还是残疾的;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一个孩子,对于一个学校也许仅仅只是几千分之一,对于一个班级也只是几十分之一,而对于一个家庭,却是百分之百!他们在班主任眼里应该都是“宝贝”,他们都应该享受教育的公平。

“为了一切学生”、“爱生如子”都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

每一天,我们都应该认真思考:假如是我的孩子,我希望他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我希望他生活于什么样的集体?每一天,我们都有必要设想一下:假如我是孩子,我会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我会喜欢什么样的课堂?我会向往什么样的校园生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为人师者,我们应该设身处地从孩子的角度想想,真心实意为孩子的发展谋划。

只有用高尚的灵魂用心去塑造,才有可能期望着未来灵魂的高尚。

2 如水般灵活水,能静能动。

静则如湖如潭,毫无寂寞之烦恼,绝无争强好胜之野心;动则如江如海,竟有惊天动地之气势,蕴涵无穷无尽之能力。

水,寒暑皆宜。

寒则成冰成霜成雪,为大地山川披上银装素裹;暑则成液成气成云,为天地增加蓝绿白黑色彩。

以德育人 润物无声

以德育人 润物无声

以德育人润物无声德育,又称为思想品德教育,是指通过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理智品质和道德品格。

在现代社会,人们普遍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而且学校教育便是实施德育的主要场所之一。

而“润物无声”,则是指以柔和的方式对待他人,让自己的品质和行为成为对别人的影响,并引导他人积极向上。

德育与润物无声有着密切的关联,通过德育的方式,让我们的行为来影响他人,从而润物无声。

德育,是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是一种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的品质教育。

德育的实施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言传身教,更重要的是树立正面的价值观念,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意识。

在德育中,学校要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让学生学会感恩、友爱、正直、诚信、勇敢、自立、自强等一系列的优秀品质,使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在德育的过程中,德育者要善于用言言行行的力量来影响学生。

俗话说,言传身教,教育者的行为会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育者要做学生的榜样,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和影响学生。

只有大家都信任能够在有限的生命里,通过自己的行为,去感悟和去领悟全能,从而达到品德的完美,去赢得人们的尊敬。

而“润物无声”,则是德育所要达到的一种境界。

以柔和的方式对待他人,让自己的品质和行为成为对别人的影响,并引导他人积极向上。

在德育中,不能单纯地强调给学生灌输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更要引导学生在言行中传播正能量,以品格感化他人。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德育人。

当德育者能够以柔和的方式对待学生,让学生在这种温暖中茁壮成长,激发学生内在的善心,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世界、他人和自己,这种以柔克刚的方式,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他们在德育中得到提升。

通过这种温暖的方式,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接受德育的影响,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以德育人润物无声,是我们关于教育的追求。

润物无声育人无痕[权威资料]

润物无声育人无痕[权威资料]

润物无声育人无痕G625 A 1002-7661(2016)14-0123-01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里的不言之教追求的就是教育的无痕;而“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思想就是不刻意强求意愿,不过分主张,无形无态无框架才能容纳成有,进入朴素而没有任何人为痕迹的本真境界。

我们的德育就应该如此――大教无痕,不漏痕迹;育人无痕,润物无声。

一、给学生一个学习的榜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比良好的榜样更能使人学会和养成良好的社会道德和人格特征。

教师有什么样的人格,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一天,带领我的一群值日学生检查卫生,恰好遇见两位倒垃圾的同学,满满的一筒垃圾被风吹掉了几片纸张,他们毫无察觉,当值日学生正准备叫住他们时,我却已弯下腰亲手拾起了地面上的纸霄,这一切被值日学生看在了眼里。

后来,我总能看到他们说的少了做的多了,再后来,我发现校园主动拾起垃圾的同学越来越多了,图书角弄乱的书也有人主动摆整齐,还有甚者帮助低年级的小同学抬重物……正如孔子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在这不露痕迹的教育中,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渐形成。

二、给学生一句温暖的话语,唤起学生的自信心成长的道路哪有一帆风顺的?那么,当风雨袭来时,教师应用温暖的话语,让学生的信心之帆高高杨起,继续前进。

曾经我班有个女孩叫何炀炀,开学初被选为我的课代表,每次到多功能教室上课,我要求课代表提前把队伍组织好,整整齐齐的排队去,可班上调皮的男同学较多,炀炀在前面喊破了嗓子男生们根本不听还故意东躲西藏。

她一下子蒙了,委屈极了,哭诉着对我说:“老师,同学们都不听我的,我当不好这个课代表,您换人吧!”我想:这时,她最需要的是找回炀炀心灵的落点――自信!接下来,我给全班同学讲了一个故事――握住自信。

故事大致内容是这样的:有一位女歌手,第一次登台演出,内心十分紧张。

想到自己马上就要上场,面对上千名观众,她的手心都在冒汗:“要是在舞台上一紧张,忘了歌词怎么办?”越想,她心跳得越快,甚至产生了打退堂鼓的念头。

德育工作贵在润物细无声

德育工作贵在润物细无声

德育工作贵在润物细无声作者:石莉来源:《散文百家·下旬刊》2017年第12期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人们在同一年龄对同一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有早晚之分,也有快慢之分,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曲线,一个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并不是件难事,但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则是难上加难,所以在我们对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的贯穿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

让德育工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让我们的孩子迈好人生第一步,让未来的社会多一份安定和谐。

一、教师的身教重于言传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

教师要做好学生靈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

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工作中,老师不仅要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也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纳入自己的条例,因为在老师的眼睛监督同学行为的同事,还有几十双眼睛注视着自己,老师们做事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说到做到的品质对学生其实更是一本可以研读的书。

记得刚当班主任的时候,我们班级的午读一直纪律不好,教室里总是不静,干声音什么都有。

面对这种情况,我便试着用各种方法让学生把宝贵时间利用好,我每次都在教室里守着他们学习,在班上来回踱步巡查,维护好课堂纪律,可是虽然纪律好,学习效率不高,仍然有同学桌面默默地发呆、哪怕一块橡皮也能默默地玩个不停,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长时间,一天我在办公桌前学习业务,突然眼前一亮,我可以把我的讲桌变成我的学习桌,从此开始,讲台上多了我的笔记,我的教育理论书籍,每天早晨,我不再站在讲台上监督同学,索性自己专心看书、学习,不出两天,同学们也知道拿出书来学习了,渐渐的,孩子们已经养成了习惯,不管我在不在教室,他们都会“自习”了。

以德育人 润物无声

以德育人 润物无声

以德育人润物无声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道德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过程。

德育不仅仅是口头上教育学生应有的品德,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引导学生。

德育人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沉淀内心,做到润物无声。

德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始终坚持,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去影响学生。

我们需要保持定力,不懈努力,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事情去塑造学生的品德。

老师在课堂上做一个正确的决定,同学们看到了,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如果老师在生活中真诚、友善地与同学相处,同学们会从中感受到善意与尊重。

德育是通过身教来影响学生,用默默付出去塑造学生的品格。

德育还需要有耐心和毅力。

当我们发现学生有不良行为时,不应立即批评和惩罚,而是要耐心地解释并引导他们正确的做法。

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我们可以找到适当的时机,耐心地与学生讲明纪律的重要性,并告诉他们自己如何遵守纪律。

当学生看到自己受到认同和帮助时,会更加愿意接受德育教育,更加愿意主动改进自己的行为。

德育也需要从自身做起。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以身作则,做到润物无声。

不仅在课堂上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还要在生活中成为学生的榜样。

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与学生和蔼可亲,以自己的优秀行为影响学生。

如果教师能够以正能量的行为来引导学生,激励他们追求美好、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就能达到德育的最终目标。

德育人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追求外在表现,更要注重内在修养。

润物无声即是指以无声的方式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

作为教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将这种价值观融入到教育实践当中。

师者,以德为本,用心教育,用静待人。

我们要用心去关爱每个学生,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困惑和需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德育成功,让学生在我们的影响下成长为品德优秀、社会责任感强的人。

德育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用耐心和毅力引导他们。

浅析教师的德行教育应润物细无声

浅析教师的德行教育应润物细无声

浅析教师的德行教育应润物细无声从我自己上学的时候,老师总是提及,“教师要以身做则,用教师的言行来影响自己学生”,现在作为一名老师,才对这一句话有了深入的理解,教育的核心就是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四方面的辨证统一协调发展,我们教育的幼儿不仅仅需要具备良好的智力、熟练的技能,更需要具有健全的人格,那么教育就是首要培养的是德育。

作为担负“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铺路人----人民教师,通过学习工作我认识到: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

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学术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

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受益终生的。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更是不可忽略的,在教育幼儿学习工作中是引导者,领航者,更是模仿者。

科瓦列夫说:“儿童从小就把自己的老师看成是他们要努力学习的道德模范”。

对于幼儿来讲,眼睛是他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通道。

不管看到什么,他们都会无意识的模仿,不知不觉中,幼儿与他们身边教师的行为模式就会非常接近。

这正如许多昆虫呈现出与它们所吃树叶一样的颜色一样。

因此,教师的影响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幼儿心中并产生持久的影响。

幼儿园的日常工作是琐碎而平凡的,同时情况又是复杂多变的,幼儿虽然年龄幼小,但是她们喜欢老师这种身份下的形象,这种形象不仅仅是外在形象,更重要的是内在道德素养,今年带的是小班幼儿,开学四个月了,现在孩子也熟悉喜欢了我们,孩子们经常会说;“冯老师真好,和妈妈一样,妈妈也天天帮助我穿衣服,喂我吃饭,也为我讲故事,还想妈妈一样拥抱我。

”,这是对老师最美好的赞美,在幼小孩子心目中妈妈是女神,是所有美德的化身,形象是无比高大的,把老师比作妈妈,说明我们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我们更要格外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我们每一句话。

润物细无声,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

润物细无声,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

润物细无声,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能润物细无声者,大义必在其中。

”这是一句古语,它揭示了一种高尚的品行——能够默默地渗透思想,润物无声。

在教育的领域,我们要求教师要具备这种高尚的品行,润物细无声,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

教师是育人的工程师,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中,渗透着道德的力量。

他们用自己的言行激励学生,用自己的品行引领学生,用自己的师德感染学生。

一位真正的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潜心立德树人。

只有潜心立德的教师,才能将高尚的师德植入学生的心田,才能真正做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

要做到潜心立德树人,首先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

师德是教师职业操守和品质的外在表现,它是教师责任和情感的内在化身。

教师的师德涵盖了很多方面,比如教学水平、人格魅力、道德修养等等。

高尚的师德是教师立德树人的根本保证,是教书育人的正能量源泉。

无论在什么时候,教师都要慎于言、慎于行,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榜样。

只有秉持高尚的师德,才能更好地立德树人。

除了高尚的师德外,教师还要有弘扬高尚师德的意识。

弘扬高尚师德,就是要将自己内心的高尚情操转化为实际行动,传递给学生。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积极践行着自己的师德理念,为学生树立正面榜样。

教师要以自己的高尚品德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只有弘扬高尚师德,才能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潜心立德树人需要教师要有强烈的爱心和责任感。

教师要爱学生,要用心关爱每个学生。

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只有真心的爱,才能使学生成长成才。

爱与责任相辅相成,教师要有责任心,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只有爱与责任并行,才能真正做到潜心立德树人。

在潜心立德树人的过程中,教师还需注重细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点滴,用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

无声细心的关怀是立德树人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灵成长。

只有细心指导,才能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潜心立德树人需要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

以德育人 润物无声

以德育人 润物无声

以德育人润物无声“德”是人们行为举止的准则,是一种文明的修养和道德的实践。

在当今社会,以德育人已经成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而“润物无声”则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境界,是一种无声处事、忍让宽容的品质。

将“以德育人”与“润物无声”结合起来,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人生态度。

本文将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探讨其意义和实践方式。

以德育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德育一直是教育的核心价值,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境界。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学生的行为规范,更是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在现代社会,教育者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通过教育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一生。

润物无声是做人处事的境界。

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时,我们不妨学会润物无声。

在与他人相处时,不要轻易发脾气、不要轻易指责他人,不要轻易做出冒犯他人的行为。

用心包容、用心理解、用心宽容,就能够在无声的润物中体现出自己的修养和胸怀。

在润物无声中,我们不仅能够修身养性,更能够培养出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带来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那么,如何在实践中以德育人润物无声呢?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做到身教尊主,用自己的道德操守和修养来影响学生。

我们不仅要注重教育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教育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我们要坚守自己的底线,懂得尊重和爱护学生,不轻易对学生发脾气、批评过激,而要用理解和宽容来对待学生。

只有以身作则,才能真正将道德情操传授给学生。

作为普通人,我们也要注重修身养性,学会润物无声。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在与他人相处时,用心倾听、用心包容,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轻易发脾气或者冒犯他人。

不管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应该努力做到以德育人润物无声,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用自己的行为影响他人,用美好的情感感染他人。

我们还可以通过故事、诗歌、文化传统等形式来传播以德育人润物无声的理念。

我们可以讲述一些感人的故事,让人们在故事中感受到善良和美好;我们可以赏析一些博大恢弘的诗歌,让人们在诗歌中感受到宽容和厚德;我们可以学习一些传统文化,让人们在传统文化中感受到道德和品德。

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这是一句古训,也是一种美好的教育理念。

这句话的内涵丰富深邃,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和教育的真谛。

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对于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升华。

而“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正是一种新时代下教育的理念和目标。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在当今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体现了一种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思想一直是引领教育的主导思想。

而“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正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

这句话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提倡以德育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品行。

也强调了教育的目的,即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让他们成为有德有才、有知有行的新时代人才。

“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凸显了教育的终极目标。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在思想、道德、智慧、体魄等各个方面得到健康的成长和全面的提升。

而“润物无声”则注重了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

也就是说,优秀的教育应该是一种渗透式的熏陶,而不是简单的灌输。

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点滴熏陶和潜移默化,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正面的影响,培养自身的品格和素养。

“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体现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怎样才能最好地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理念呢?首先是要有正确的育人观念。

要让每一位教师都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而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

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教育真正成为每个学生生命的阳光和雨露。

也需要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教育的方式方法要和时代的变化相适应,要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教育目标。

“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也体现了社会对教育的期望。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时刻牢记社会对教育的期望,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以德育人 润物无声

以德育人 润物无声

以德育人润物无声人们常说,“以德育人,润物无声”。

这句话中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它反映了一种高尚的情操和处世之道。

在当今社会,教育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使命和责任,以德育人、润物无声的理念显得更加珍贵和重要。

本文将探讨以德育人的含义、实施方式以及润物无声的意义。

第一部分:以德育人的含义所谓以德育人,就是通过道德教育和榜样力量来影响和引导学生,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品德观念。

以德育人,首要的是通过教师或者其他具有道德榜样力量的人,塑造学生的品格和人格,引导他们向善、向美的方向发展。

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告诉学生要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用自身的行为和言行来塑造学生的道德情操。

第二部分:以德育人的实施方式以德育人,需要我们提出一套明确的实施方式和方法。

我们应该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可以教育学生要热心助人、团结友爱、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等美德。

我们还需要激发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在学校教育中,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社会的需要,主动参与到各种公益活动中,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进而培养出志愿者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者还应该注重师德师风的建设,培养教师的高尚情操和道德素质。

教师本身就是学生最为直接的道德榜样,只有自身具备高尚的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才能够有效地感染和影响学生。

教育者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素质同样需要重视和培养。

第三部分:润物无声的意义“以德育人,润物无声”中的“润物无声”是指一种无声无息地、默默地渗透和影响所有事物的力量。

以德育人,本身就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并不需要通过强制或者外在的教导来实现,而是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的一种力量。

润物无声的意义在于,通过以德育人的方式,不仅能够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同样也可以润物养人、润人育物。

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榜样行为,不仅能够影响学生,也能够渗透到整个社会中,影响更广泛的群体。

以德育人,润物无声的心得体会范文

以德育人,润物无声的心得体会范文

以德育人,润物无声的心得体会范文
教师的言谈举止,喜怒哀乐以及做事的果断性、自觉性对学生的品德有定向作用。

品德高尚的教师渗透着一种引人奋进的力量。

教育的巨大作用在于教师榜样的力量。

一名成功的教师对于学生思想上是导师:是学生品格阶段性发展的引航员,终身发展的奠基人。

教师的举止是教师道德修养的外观,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教师道德”。

从古代人们就十分重视教师“行”的作用。

董仲舒曾说过“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甚其行”。

学生的眼睛像“录像机”,学生的耳朵像“录音机”,学生的大脑像“计算机”,教师的行动时时处处影响着学生的品行。

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容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独特的地位又决定了教师容易被模仿。

教师的行为常常成为学生衡量自己的标准。

切身一例,足见一斑。

我曾经有个习惯,不管大事小事总是安排班里的同学去干,忽然有一天,我安排班里的一个班干部去拿把笤帚扫地,我刚一转身,还没来得及离开,就听见他又安排另一个学生去拿,我没在意,回到办公室不久,有一个小同学哭着来到我跟前说,某某同学安排他拿笤帚送给老师,他没拿,就被打哭了。

我找到那位班干部问原因。

他说,平时老师安排的活,他自己从来不干,
都是让别人代劳的。

由此可见,学生对老师的模仿之形象。

学生的道德水平,反观出教师的道德风貌。

师德育人是从“草色遥看近却无”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用教师这朵云去推动学生那朵朵白云。

并在育人的同时达到自我教育。

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这是中国古代儒家文化所推崇的一种教育理念。

它强调的是以德育人,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道德修养。

而“润物无声”则是指以温润之德,无声之美,来润物养人,由内而外地影响他人,引导他人成长。

在当代社会,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如何将这一理念融入现代教育,如何以实际行动来践行这一理念,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而立德树人就是培养德育人才。

德育是人的基本素质,一个人是否有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和社会地位。

故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当代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道德风尚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需要培养一代又一代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的人才,这样才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立德树人,需要落实到教育的每一个环节。

传统的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但当代教育更需要注重品德的培养和道德的教化。

教育者要以自身的榜样来影响学生,塑造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学校和社会也需要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注重激发学生的思想和潜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立德树人,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润物无声,强调的是一种柔和的力量。

在教育中,我们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和品德的塑造。

教师要像春风一样温柔渗透,像夏雨一样滋润育人。

要以真诚之心对待学生,引导学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潜移默化地润物无声。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润物无声,也是一种修身养德的境界。

教育者只有具有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才能够真正去影响和教化学生。

要做到润物无声,就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修养,做到有德行、有学问、有胆识、有恒心,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楷模和榜样。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以身作则,润物无声。

以德育人 润物无声

以德育人 润物无声

以德育人润物无声
以德育人,是指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给学生灌输良好的道德观念和品德修养,以求达到培养健全人格的目的。

德育是学生个性和智力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德风和学风、校风密不可分,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德育的目的不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或技能,而在于培养学生的生命态度、价值观念和人性,使学生具备高素质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

在德育的过程中,润物无声则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和方式,它指的是以温柔、细腻、理智的方式呈现德育的内容和目的,不使用过度的言辞和行为造成的伤害和打击。

润物无声的功效是潜移默化,比起高强度的言词攻击和刻意的行为干预,它更能渐进地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知识和技能,因此德育的地位和作用往往容易被忽视。

但是,学生的个性和品德修养是他们未来发展的根本,只有把德行教育放在同等重要地位才能真正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人才。

润物无声在德育中的应用是非常灵活的,它可以在多个方面展开。

例如,在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时,可以引发学生内心的无形压力而不是明示而压之;在提倡学生爱心和关爱他人时,可以采取实践教育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到爱和关爱的重要性而不是生硬地灌输。

所有这些,都需要教育者有着卓越的品德和沉淀的修养,才能够自然、自如地运用各种润物无声的表现方式。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德育和润物无声是具有非常重要作用的。

只有用仁爱、真诚和谦逊的态度对待他们,才能够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只有在班级、学校和家庭等多种环境、场合里,通过多种方式展开德育,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接受教育,形成自己的个性和品德修养,成为面向未来的完整人。

以爱育人润物无声-班主任德育工作点滴体会

以爱育人润物无声-班主任德育工作点滴体会

以爱育人润物无声--班主任德育工作点滴体会众所周知,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德育,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关系着学校教育的成败,这就要求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由于最近几年中职学校就业路子拓宽、入学门槛低、以及国家大力扶持中职学校等利好因素,广大初中毕业生直接报考中职学校的情况显著增加。

由于生源增加,学生学习水平和道德素质参差不齐,因此要在短短的两三年的时间里要教会他们专业技术,让他们会做人、会做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为此,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一、以爱育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作为班主任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关爱学生,这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在笔者任教的班中,曾有过这样一个学生,他很机灵,很有才气,尤其是在画画方面很有天赋,因此,笔者对他也多了一份关心。

很快笔者发现这名学生也不可避免地有着这个年龄段的男孩子所具有的缺点,比如好动、倔强、固执己见,常常不能冷静地看待和分析问题,与同学产生分歧时大多都诉诸于武力,让班主任感到非常的头疼。

这一类学生,呵斥和教训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只会更加激发起他的反叛心理,使得师生关系更为恶化,也容易在学生之中造成不良的影响。

同时,笔者也发现,很多时候他在学习上能够提出一些较为新颖的观点,但是由于基础较差,无法将潜力发挥出来。

了解到这些之后,笔者决定找他谈一次话,避免说教,就像两个互相交心的朋友一样。

在谈话之前,笔者就已经设定好了这场谈话的氛围,避免批评,多些鼓励。

首先问他最近在学习上有什么问题,他当时似乎感到有些许惊讶,但还是认真回答了,说自己感觉学习稍微有点吃力,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笔者就顺势说:“能不吃力吗,好多知识你掌握的不够扎实。

”然后肯定了他在学习以及思维方式上的灵活性。

同时,又援引了一个最普通的例子———高楼大厦与根基的关系,让他明白基础的重要性。

最后,笔者告诉他,要努力将基础补回来,有不会的可以直接来问。

他腼腆地笑了。

果然,在之后的教学中,再也没有发现他有任何的出轨行为。

以德育人 润物无声

以德育人 润物无声

以德育人润物无声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品德,丰富学生的人格。

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作为教师,德育工作是其职责之一,而以德育人,润物无声的价值观则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持之以恒的追求。

本文将从德育与教育中的力量紧密相关的意义,以及德育与教育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展开阐述。

德育工作对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以德育人,是培养和引导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从而陶冶他们良好的品德。

学生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困难时,能够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人。

德育工作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和场所,德育工作贯穿于学生的全程教育,对他们的思想品德的养成具有深远的影响。

只有通过德育的引导和教育,才能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润物无声,指用心和爱心去润物无声地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完善。

以德育人,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德育工作中,老师要用心、用爱去润物无声地关心、理解和鼓励学生,让他们情感上得到温暖和滋润,学会珍惜,学会感恩;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释放压力、排解烦恼,使他们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只有用爱和关心去润物无声地教育学生,才能够收获真诚的感恩、勇敢的坚持和珍贵的成长。

通过以上对以德育人润物无声的阐述,不难看出,德育工作是获取任何一种知识技能的前提,而且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

德育与教育是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关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都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学会以德育人,用心和爱心去润物无声地培养学生,让他们在德育的陪伴和教育下健康成长,成为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人。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以德育人,润物无声的意义,为建设美好的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作出积极的贡献。

润物无声育人无痕

润物无声育人无痕

润物无声育人无痕"润物无声,育人无痕"是一句非常经典的词语,该词语来源于中国古代儒家文化中的一句话,意思是通过温润的言行和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来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才能,而不留下任何痕迹。

润物无声的意思是指培养和教育他人应该像水浸润万物一样,温和、柔软并且不引起不必要的争斗和伤害。

就像清晨的露水能够滋润植物一样,我们也应该用温和、关怀和理解的方式去教育他人,帮助他们成长。

不需要大声喧哗或强制指挥,而是以平和的心态来启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潜力。

育人无痕的意思是指人们对于自己所做的一切都不追求回报或者认可,只是默默地付出和奉献。

人的一生中,对他人的帮助和影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他自己所能获得的东西。

一位优秀的教育者,应该能够默默地为学生付出,而不在乎个人获得的利益或者感受到的荣誉。

他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成为品德高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这句话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

儒家注重“温故而知新”,强调道德修养和知识的积累。

他们认为通过优秀的教育,人们可以获得自律和担当的品质,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在现代社会中,“润物无声,育人无痕”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在教育领域,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灌输知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精神世界的引导者。

他们关爱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并且引导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社会生活中,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民众,都应该发扬“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精神。

尊重和关爱他人,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和修养,并且通过自己的榜样影响和帮助他人成长。

这种无私的奉献和温和的言行,将不仅能够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也将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快乐和幸福感。

“润物无声,育人无痕”在今天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都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内涵和修养,通过温和的交流和关怀,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沥尽心思谋德育 润物无声育新人

沥尽心思谋德育    润物无声育新人

沥尽心思谋德育润物无声育新人——-国本中学优秀德育工作者陈波同志主要事迹陈波,男,中共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国本中学政教处副主任,自2004年开始从事德育工作以来,全心投入到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这一艰巨而重大的使命当中。

在德育工作这片沃土上,陈波同志兢兢业业、勤勉劳作,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同时,不断思考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内涵,不断摸索德育新途径,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注重以身垂范,寻求心灵沟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在德育工作中,该同志深知,作为德育工作者,必须首先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良好的师表风范。

才能让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果教师只停留在道德说教上,言行相悖,表里不一。

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就会渐渐失去学生的信任。

为此,陈波同志在兼任班主任的班级当中,信守:“说到不如做到”。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躬亲示范,教室、走廊、公区地上有纸屑等必定亲自捡起;和学生一样每天赶到早自习时间,绝不迟到;班会中做到的承诺,绝不食言,说到做到。

虽然很多时候只是小事和细节,但是就是这些细节,却让学生充满了信任,并在不自觉中就开始学习老师,逐步形成了自身良好的习惯。

在学校德育管理中,陈波同志也做到了这点,要求老师做到的,自己肯定会先做到,并力求做得更好。

和学生和老师从来没有红过脸,强调平等、坦诚交心,对待问题平心静气,直视问题,探讨办法。

这几年里,学校不幸有老师、也有学生罹患重病。

在面对高昂的医治费用,家人面隅而泣时,学校领导一商量,陈波同志先是写了一份言辞肯切的《倡议书》,而后发动全校师生积极行动。

意想不到的是,这几次活动,累计捐款近20万元,既缓解了遭遇不幸家庭的燃眉之急。

更为主要的是在活动中,学生深切感受到了爱心与责任的份量:心中有爱,脚下有路。

在德育工作中,陈波同志逐渐总结出:只有对学生满怀爱心,用心去工作,才能让德育真正润入心田。

为此,在德育管理中,逐渐渗透了这种思想,强调真诚和理解,从心底深处入手工作,赢得思想工作的良好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德育人润物无声
教师承担的是非常神圣的职责,我们不仅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教学生如何做人,我们要为社会各界输送合格人才。

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一不体现着自身素质的高低,而且无时无刻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此,我想谈一下我的几点想法。

一、正人正己,德高为范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获得学生信任、尊重的前提,“师爱生,生则尊师”。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首先努力地做到,“正人先正己”嘛。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老师教育学生的过程其实就是师生之间心灵的相互碰撞,老师的道德观念,思想品质通过教育学生可以转移到学生的身上,久而久之,潜移默化,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教师的高尚的道德观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并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二、严爱结合,张弛有度
青少年时期正是学生身心迅速成长的阶段,他们思想观、道德观念都处于半明白半糊涂状态,一言一行可塑性都非常大。

此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严格教育,要高标准,严要求。

要注意情感的渗透,要讲究语言艺术。

对于学生错误的言行,不能放任不管,更不能姑息迁就,要严格管理,严格把关。

当然严并不意味着板起面孔训人,动辄发火指责,而是严中有爱,严爱结合。

在思想教育工作中,教师的语言一定要有感染力。

要耐心细致地传授正确的思想道德观,传授科学的文化知识,讲解中学生文明礼仪等。

教师要善于使用情感
化的语言,要善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为只有通情才能达理。

三、脚踏实地,积极进取
脚踏实地的作风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教师务实的工作作风体现在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细致工作。

在教学工作中,要有严谨治学的态度,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讲好每句话,写好每个字。

对知识讲解,要全盘掌握,条理清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对细节部分要处理到位。

以德育人,润物无声,让“朽木”可雕,让“枯枝”发芽,让“顽石”低头,让“铁树”开花。

让我们广大教师立足本职工作,以德为本潜心育人,以人格的力量担负起历史的重任,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