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上学期地理集体备课一课一研记录汇总表
高一地理_备课组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
_高一地理_备课组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_高一地理_备课组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通过探讨初高中数学衔接出现的问题,寻找能适应初、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等可操作性的方案。
有利于当前教学。
1.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存在的原因(1)教材内容方面(2)教学方法方面:(3)学习方法方面2.如何搞好初高中教学衔接(1)教学内容的衔接。
通过相关知识点的比较和补充、单元知识的补充,达到完成初、高中知识和能力的衔接的目的。
2)教学方法的衔接。
通过问题教学融合衔接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达到完成初、高中教学衔接的目的。
(3)学习方法的衔接。
通过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利用、组织问题探索及学法交流,达到完成初、高中学法衔接的目的。
1.通过此次活动有效的整合教学内容、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反思初中知识、教法和学法。
2.通过此次活动,使大家认识到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关键是要关注学生的技能、能力层面.并以次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
高一数学课组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时间2008.9.28 地点高二(1)教室参加人员高二(1)班学生课题热力环流原理目标验证热力环流原理活动过程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米、1米和1米且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盆冰块。
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如下图所示)。
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验证某一地理原理。
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开始发热,空气膨胀上升,低处形成低气压,高处形成高气压;冰块处较冷,空气冷却下沉,低处形成高气压,高处形成低气压;这样,同一水平面气压出现明显的差异,空气就由高压处流向低压处。
故纸片A向右偏动,纸片B向左偏动。
活动小结通过实验掌握了热力环流原理高二地理备课组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高二历史备课组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高二历史____备课组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____ 高二历史____备课组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高二历史_备课组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高二生物备课组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高二生物备课组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高二生物备课组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高二生物备课组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高二数学备课组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高二物理备课组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高二物理备课组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高二物理备课组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高二数学备课组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高二英语备课组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___高二英语__备课组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___高二英语__备课组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___高二英语__备课组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
高三地理备课组活动记录
高三地理备课组集备活动记录一 2012年9月5日第5、6节中心议题: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参加对象:尹忠惠、胡荣荣、张秋简要过程:明确“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复习目标、重难点知识,以及在平时的练习中的难度系数逐步与高考接轨。
反思小结:尽量联系高考考点精选习题,降低难度使多数学生都能掌握。
记录人:尹忠惠高三地理备课组集备活动情况记录二 2012年9月12日第5、6节中心议题:大气环境(一)参加对象:尹忠惠、胡荣荣、张秋简要过程:明确“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时空变化、大气运动与气压带、风带”考纲要求、复习目标、重难点知识,以及在平时的练习中的难度系数逐步与高考接轨。
反思小结:统一各个班级的教学进度,适当降低考试难度,给学生以学习地理的信心。
记录人:胡荣荣高三地理备课组集备活动情况记录三 2012年9月19日第5、6节中心议题:大气环境(二)参加对象:尹忠惠、胡荣荣、张秋简要过程:明确“气候的形成与世界气候类型、常见的天气系统”考纲要求、复习目标、重难点知识,以及在平时的练习中的难度系数逐步与高考接轨。
反思小结:充分利用地图册,该图册要素简洁、重点突出,比较有利于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世界地理的熟悉。
事后发觉效果比较明显。
记录人:张秋高三地理备课组集备活动情况记录四 2012年9月26日第5、6节中心议题:大气环境(三)参加对象:尹忠惠、胡荣荣、张秋简要过程:明确“水循环与洋流”考纲要求、复习目标、重难点知识,以及在平时的练习中的难度系数逐步与高考接轨。
反思小结:将平时的练习、考试题型、难度逐步与高考接轨。
记录人:尹忠惠高三地理备课组集备活动情况记录五 2012年10月10日第5、6节中心议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析题和答题能力参加对象:尹忠惠、胡荣荣、张秋简要过程:明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纲要求、复习目标、重难点知识,以及在平时的练习中的难度系数逐步与高考接轨。
地理组集体备课记录
地理组集体备课记录地理组集体备课记录「篇一」本学期我们高一地理备课组根据课标要求对高中地理必修1内容进行了集体研讨,较好地完成高一地理的教学任务。
一、深刻领会课标要求,制定有效教学计划,做好备课工作备课组成员仔细研读《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制定可行有效地理教学计划。
备课组教研活动做到有计划,每周的星期三下午第一、二节课,是高一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
我们根据教学进度,相互讨论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并交流心得,做到有的放矢,收获很大。
二.团结协作,资源共享,促进教学。
备课组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优势,新老教师紧密配合、勤于切磋、相互协调。
在备课、教学资源的使用,试卷命题,学案的使用,学生学习状态等方面,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备课组之间经常相互听课,交流教学经验,做到统一认识,统一传授;把握好教学质量关,通过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做好质量分析和监控。
三、采取有效方法,促进整体提高。
我们做好对个别学生的拓展、补差工作,采用鼓励、作业面批、个别辅导交谈等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实际,积极实施分层次教学,分层次布置课外作业,平时注重抓学生的基础,重要的知识点不断地强调,努力提高后进生的成绩。
学好地理,除智力因素外,还有非智力因素,如兴趣。
一些同学害怕学不好,或一些同学一直考不好,丧失信心。
我们采用了个别交流,指导等,不断关心、帮助,同时教师关爱学生走近学生、进而激活学生学习的热情学案导学,是本学期集体备课的重点。
对于现在课时量缩减,要求课堂效率提高的问题,学案导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学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了开启学生智慧、发展学生能力而设计的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直接参与并主动完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
可以看出,学案侧重于学生的“学”与“会学”。
但是大家可千万不要认为只要有了学案,就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这里面有一些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第一是学案的编写。
学案的编写要求做到准、精。
地理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
地理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海陆的变迁一、学习和导学目标1、知识积累与疏导: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和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了解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2、技能掌握与指导:运用地图说明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和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教材的组图和资料补充,从中领悟到科学的探究思路和方法。
4、情意修炼与开导:通过课堂活动,用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
5、观念确认与引导:通过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得到一次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二、障碍与生成关注学生对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对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的理解不深,感性认识不多,教者应通过引导或多媒体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三、学程与导程活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海陆变迁的资料。
(一)、创设场景引出问题用南通由海成陆的实例引出问题。
(从当地由海成陆的实例引出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到好奇,也为今后学习平原的形成和乡土地理埋下伏笔。
学生通过思考产生疑问,进而引出“沧海桑田”海陆变迁的话题。
这就形成了教学的问题场。
)(二)、阅读教材自主学习1、“沧海桑田”原为什么意思?原意为海陆的变更,后人用此成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2、学生活动1:看教材图2.10——图2.12 分别反映了哪些地理现象?从阅读材料和图2.18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对学生的科学史和科学观教育及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应在教学中给予充重视。
(图表及文字材料是教学资源,也是教学媒体。
利用好这些资源进行教学活动,这是教学情景场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合作学习加深理解地球上的海陆轮廓是怎么形成的?学生活动2:参考教材和课外知识分小组讨论,找出(1)科学依据(2)科学理论,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及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
集体备课记录.(地理)完整版
集体备课活动
记录
学校:横山二中
备课组:地理
组长:李水英
二零一一年九月八日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第1次)
2、教师搜集许多不同地形的景观图片让学生欣赏,增强视觉感染力,激发兴趣,让学生从美感中轻松获得必要的地理知识。
3、对于地势呈阶梯状分布这一特点让学生观察地形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加深了对地势特点的理解。
4、关于地势对生活各方面的影响这部分采取分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引进竞争机制,学生积极性较高。
不足之处:
一、导入新课方面略显平淡。
由复习地形图直接过渡到我国的地形有些缺乏感染力。
二、对于地势对各方面的影响之部分设计,让学生分组讨论,形式虽好,但由于有些问题有些难度,学生讨论情绪不太高,应及时巡视并适当加以点拨,避免这种局面的产生,还有一些问题可以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从图中探讨并解决问题,这样能更形象、更易于理解,化难为易。
这些都是上课时考虑欠缺的地方。
三、整堂课推进速度有点慢,最后拖堂了
四、犯了知识性的错误,对地形、地形单元概念的不清楚等等。
应该在自己不熟悉的科目上面多下功夫,掌握好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这节课优缺点都有,我争尽快改变不足之处,让课堂变得更精彩。
【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
你的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
精选范本,供参考!。
地理必修一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时间:2021年X月X日二、活动地点:学校地理实验室三、活动主题:探讨地理必修一课程的教学策略与实施方法四、活动参与者:地理教研组全体教师五、活动记录:(一)活动背景地理必修一作为高中地理学科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地理教研组决定开展此次教研活动。
(二)活动过程1. 教研组长介绍活动主题及目的教研组长首先介绍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为“探讨地理必修一课程的教学策略与实施方法”,旨在通过此次活动,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提升。
2. 分组讨论活动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围绕以下两个议题进行讨论:(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们各抒己见,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
3. 分享讨论成果(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①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地理知识;②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视觉体验;③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④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⑤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①优化教学设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②注重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③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④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⑤加强课堂管理,确保课堂教学秩序。
4. 总结发言教研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肯定了教师们在讨论中的积极表现,并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了建议。
(三)活动总结1. 活动成效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地理必修一课程的教学策略与实施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 存在问题尽管本次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仍面临一些问题,如如何更好地结合地方特色开展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等。
高中地理教研活动记录
高中地理教研活动记录时间:2022年3月15日地点:某某高中参与教师:某某老师、某某老师、某某老师活动主题: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探讨活动内容:1.活动开场(30分钟)活动在上午9点准时开始,主持人对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参与教师进行了致辞。
随后,参与教师们进行了自我介绍和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和经验。
2.地理教学理念分享(1小时)某某老师受邀分享了自己在地理教学中的理念和经验,他强调了地理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同时,他还分享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创新方法和教学案例,得到了其他教师们的积极反馈和交流。
3.地理教学资源分享(1.5小时)某某老师分享了一些优质的地理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教学PPT、教学案例等。
他还介绍了一些可以在地理教学中使用的新技术和工具,例如地理模拟软件、虚拟实验室等。
其他教师也纷纷分享了自己的教学资源和经验,大家互相学习和交流。
4.地理教学案例分析(2小时)某某老师带领大家对几个地理教学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
这些案例涉及到地理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和难点,例如地理数据的分析、地理现象的解释等。
通过分析这些案例,大家深刻地认识到了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在讨论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
5.活动总结(30分钟)在活动接近尾声时,主持人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对参与教师们的分享和交流表示了感谢。
他强调了本次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并提出了下一步的教研计划和目标。
最后,大家互相致以谢意,表示了对今天活动的满意和期待下一次的见面。
活动评价:本次高中地理教研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分享教学理念、资源和案例分析,参与教师们加深了对地理教学的认识,共同探讨了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
教研活动不仅增强了教师们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同时也促进了教师间的交流和合作。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活动,促进地理教师们的成长和进步。
高三上学期地理集体备课教案
高三上学期地理集体备课教案高三上学期地理集体备课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本学期的高中地理教研工作,仍将以新课程理念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扎实做好教科教研常规工作,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教研工作方向,设计、组织好各项地理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理念的能力,推进课堂效率的提高、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研究课堂有效教学,切实促进地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争取获得优秀教研组、二、任课安排高一年:刘美华高二年:李静波高三年:韩雪三、具体工作1、抓好各项地理教研的常规工作(1)认真参加市、区教研室组织的每次教研活动,认真学习、并努力争取在我校进行地理教研活动的机会,为我校年轻教师的发展搭建舞台、认真落实学校每三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的要求,做到有计划、有时间、有地点、有内容,高效有序地开展教研活动、以教研促教学,以教学促创新,以创新提高教学质量、(2)高一年级重视地理基础知识教学,作好协调工作,研究如何在不占用学生课外时间的前提下,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地理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执行人:刘美华)(3)高二年级重点做好初中地理基础知识的复习工作,同时,完成选修2、5的教学工作,加强集体备课力度,尤其做好教材重、难点的处理及学法指导、(执行人:李静波)(4)高三年级开始正式迎接高考了,高三地理备课组将努力做好地理一轮复习工作、认真分析20__年的《考试说明》及12—__年各地的高考试卷,认真研究的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试卷、研究如何提高复习题课和讲评课效率问题、认真做好高三的几次基础测考和统一教研研讨工作、争取在最后的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韩雪)2、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1)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制度、每次轮流由一个教师作为主备课人,认真挖掘教材,在备课会时进行简短的说课,其他老师给予建议、在共同研究后再进行修改,实施于课堂,确保提高课堂效率、(2)加强组内听课制度的管理为了真正促进组内教研,加强听课是最好最有效的措施、备课组每位成员每学年至少开设一节公开课,各备课组事先安排好各组员开设组内公开课的时间、地点和内容、组内开设公开课时,除了同一备课组成员外,其余备课组老师也尽量参加、并且做到有听必有评,加强对课堂教学有关问题的研究,切实提高教研组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的教学水平、对每一次的组内公开课都进行认真记录、3、加强课题和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教学能力,还要有较高的科研能力”,这是学校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我组成员将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按课题进程和计划,开展课题研究,准备阶段性总结,上好实验课,在平时的常态课中要有课题的研究意识、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结合高一高二年级实际的教学情况开展的研究性学习,确定地理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相关活动的具体做法,进度计划和工作分工、给予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相关指导、总之,地理教研组要抓好课堂教学,发挥指导、监督、激励功能、高三上学期地理集体备课教案篇2一、指导思想:本组继续以推进中学地理素质教育为工作中心,以现代教学观念为实践指导,加强现代化多媒体教育手段、教学模式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研究探索,切实落实学校对教研组的各项工作要求、教研组用党的先进性理论来指导工作、以继续创建优秀教研组为动力,团结组员,总结经验,发挥优势,改进不足,集全组教师的工作力和创造力,努力使地理教研组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二、重点工作:(一)加强教研组建设1、整体构建教研组,进一步规范教研组活动制度、每月定期进行全组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每次活动有主题、有针对性,通过一系列活动将全校地理教师凝结为一个整体,强化整体意识,发挥整体作用,实现智慧共享、2、强化备课组长的责任意识:在统筹全组工作的前提下,各年级备课组活动由各组备课组长分工负责、3、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1)我组中青年教师比较多,以备课组为单位提高教师适合于现代化教学的基本功、中青年教师之间要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现代化教学技术、学科专业技术以及教学艺术、(2)教研组长组织骨干教师,配合教务处加强地理课堂教学的检查与督促、(二)加强对本组教学科研课题的研究及管理1、鼓励全组教师做有追求、有激情、有理想、有阅读的习惯、有写作习惯的研究型、学者型教师、所谓“有追求”,就意味着不断地给自己提出新的目标,让自己的每一个工作日都充满创造的乐趣、“有追求”还意味着不断拜师求学,不断地接受新知、地理教师也应该是一个有激情的,而又见多识广的人、在日常教学中应紧跟时代,走进学生的'心灵,把学生感兴趣的引入课堂,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2 、各备课组老师要积极支持和参与学校教务处的各项常规活动,确保常规教学:全期每个老师听课不少于10次,作业批改不少于10次,小考不少于2次,高三小考每月不小于2次、教师备课要求按课时备,做好期中、期末考试,月考的命题及评卷工作、3、积极参与我校教科室的各级各类科研课题、根据学校教科室要求,在职有研究生学历、在读研究生的老师必须有校级以上的科研课题、(三)积极组织本组老师参加市级公开课的竞赛和观摹,为我校教师提供展示与学习的舞台、高三上学期地理集体备课教案篇3一、教研思路本学期地理教研组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要求,以继续完善落实集体备课活动为载体,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制定活动计划。
高一地理_备课组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
_高一地理_备课组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_高一地理_备课组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通过探讨初高中数学衔接出现的问题,寻找能适应初、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等可操作性的方案。
有利于当前教学。
1.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存在的原因(1)教材内容方面(2)教学方法方面:(3)学习方法方面2.如何搞好初高中教学衔接(1)教学内容的衔接。
通过相关知识点的比较和补充、单元知识的补充,达到完成初、高中知识和能力的衔接的目的。
2)教学方法的衔接。
通过问题教学融合衔接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达到完成初、高中教学衔接的目的。
(3)学习方法的衔接。
通过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利用、组织问题探索及学法交流,达到完成初、高中学法衔接的目的。
1.通过此次活动有效的整合教学内容、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反思初中知识、教法和学法。
2.通过此次活动,使大家认识到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关键是要关注学生的技能、能力层面.并以次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
高一数学课组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时间2008.9.28 地点高二(1)教室参加人员高二(1)班学生课题热力环流原理目标验证热力环流原理活动过程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米、1米和1米且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盆冰块。
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如下图所示)。
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验证某一地理原理。
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开始发热,空气膨胀上升,低处形成低气压,高处形成高气压;冰块处较冷,空气冷却下沉,低处形成高气压,高处形成低气压;这样,同一水平面气压出现明显的差异,空气就由高压处流向低压处。
故纸片A向右偏动,纸片B向左偏动。
活动小结通过实验掌握了热力环流原理高二历史____备课组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____ 高二历史____备课组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
高中地理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
高中地理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高中地理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水平,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高中地理集体备课教研活动。
该活动旨在分享教学经验、研讨教学方法,并针对当前地理教学的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取得共识、找到解决方案。
二、活动内容1. 教学案例分享在活动开始前,各参与教师准备了自己的一份教学案例,包括授课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手段等。
通过交流分享,我们向彼此介绍了自己的教学案例,并讨论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这个环节不仅让我们对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们发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2. 教学方法研讨在教学案例分享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教学方法的研讨。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我们讨论了如何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如何提高教学效果等。
在这个环节中,大家畅所欲言,积极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并互相借鉴,相互启发。
3. 教材解读和课程设计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对高中地理教材进行了深入解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课程设计。
通过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水平,我们共同探讨了如何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布置作业,如何进行评价和反馈等。
这个环节中,大家对教材的理解不同,也有着不同的设计思路,通过互相交流和讨论,我们得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并获得更多的教学灵感和方法。
三、达成共识通过这次高中地理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我们取得了以下共识:1.教学案例分享是非常有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借鉴的,我们应该多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并且积极借鉴他人的经验。
2.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来确定,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3.教材解读和课程设计需要全面考虑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4.高中地理教学需要与时俱进,紧跟地理学科的最新研究和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5.每位教师要定期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争取在教学岗位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9届高三上学期地理集体备课一课一研记录汇总表
中心发言人研讨内容日期9月3日节次第6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重难点重点: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难点: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教法建议高考对接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动画演示法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以等压线图为载体,考查有关风力、风向等问题,或运用大气受热原理解释生活和生产课堂精琢中的问题。
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如2017全国卷ⅠT9~10。
1.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1.学习目标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3.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响因素,并能够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2.自主学习学生依据教材,完成《优化方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3.合作探究1、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4.解惑提高针对本节课难点,整理答题模版5.练习检测针对本节课内容合理设置了变式训练及其课后练习中心发言人研讨内容日期9月4日节次第3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习题讲评重难点重点: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难点: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教法建议高考对接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动画演示法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以等压线图为载体,考查有关风力、风向等问题,或运用大气受热原理解释生活和生产课堂中的问题。
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如2017全国卷ⅠT9~10。
1.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1.学习目标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3.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响因素,并能够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纠错,然后根据试卷批改的情况,找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解纠正。
精琢3.合作探究4.解惑提高5.练习检测根据近五年高考的高频考点确定,注重与其他章节的内在联系,详见课件部分。
针对试卷中存在的知识误区集中归纳升华,对于重点题目进行方法规律的分析总结。
2019届高三上学期地理集体备课一课一研记录汇总表
2019届高三上学期地理集体备课一课一研记录汇总表重点:理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和特点,掌握等压线图和风向图的解读方法。
难点: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相互影响,以及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教法建议:图表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课堂讨论法。
高考对接: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以等压线图和风向图为主,考查有关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特点和相互作用。
多以选择题和简答题形式呈现,如2018全国卷ⅠT9.1.理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和特点,掌握等压线图和风向图的解读方法。
2.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相互影响,以及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3.掌握气压和风向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4.研究如何利用气压和风向预测天气变化。
5.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课堂精琢:1.通过案例分析法和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和特点,以及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2.通过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帮助学生掌握等压线图和风向图的解读方法,以及气压和风向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3.针对高考考查重点,合理设置变式练和课后作业,提高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
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解纠正。
针对本节课难点,对高频考点进行重点讲解,并进行题讲解和答疑解惑。
同时,通过合作探究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气候类型的理解和掌握判断方法。
最后,进行练检测,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提高复效果。
Ⅰ1-2题;2015年海南文综8-9题;2013年安徽文综26题。
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将重点研究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以及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同时也会讨论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和河流的补给类型与特征。
这些内容是高考中的热点考点,通常会以区域图、水循环示意图和流域图等形式呈现,考查学生对水循环环节、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河流的水文特征等知识。
因此,我们将采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和动画演示法等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在课堂中,我们将进行自主研究和合作探究,让学生根据教材完成《优化方案》中的自主研究部分,同时重点讲解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地理教研活动集体备课(3篇)
1. 自我备课:教师们提前准备好相关教学资料,包括教材、教辅、教学案例等。
2. 集体讨论:教师们集中讨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案、教学方法等,共同优化教学设计。
3. 教学实践:教师们根据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教学实践,并将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反馈给教研组。
4. 教学反思:教师们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备课提供参考。
4. 教学实践与反思
活动结束后,地理教研组教师分组进行了教学实践。课后,大家认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过程,总结了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借鉴。
五、活动总结
本次地理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充分认识到集体备课的重要性,提高了教学设计能力,为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今后,地理教研组将继续开展此类活动,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要注重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地理教研组将继续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为教师们提供更多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4. 学校领导要关心和支持地理教研工作,为地理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发展空间。
第2篇
一、活动背景
为了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校地理教研组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地理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2. 讨论与修改
在主讲教师介绍完毕后,其他教师针对教学设计进行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主讲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但部分环节可以进一步优化。例如,在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时,可以增加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课堂互动环节,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集体修改
根据其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主讲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教案更加完善,教学环节更加丰富,教学效果有望得到提升。
高三上地理教研活动总结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高三地理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2021年9月至11月开展了高三上地理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提升地理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题,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经验交流等形式,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地理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本次活动共开展了8次集体备课,由各备课组长主持,全体地理教师参加。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共同研究教材、分析学情、制定教学目标、探讨教学方法,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
2. 课堂观摩本次活动共观摩了8节地理课,包括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等。
通过观摩,教师们学习到了优秀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教学方法和学生评价策略,为自身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3. 教学研讨在课堂观摩的基础上,教师们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1)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如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3)如何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4)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4. 经验交流本次活动邀请了市教研员和优秀地理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分享了他们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三、活动成果1. 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高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对教材、学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教学方法和手段得到了丰富和拓展,课堂组织能力得到了提高。
2. 学生学习成绩得到提升在活动期间,高三地理学科的成绩稳步上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学习效果明显。
3. 教研氛围浓厚本次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加强了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四、活动反思1. 教师要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地理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地理专业知识,还要关注教育发展趋势,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2. 加强集体备课,发挥团队协作优势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们要充分发挥团队协作优势,共同研究教材、探讨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高中地理教研组活动记载(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教研组内部交流与合作,我校高中地理教研组于2023年4月15日组织了一次主题为“深化地理教学改革,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了校领导、其他学科教研组长以及部分青年教师参加。
二、活动时间与地点活动时间:2023年4月15日(星期六)上午8:30-12:00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三、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活动开始,教研组长张老师首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他强调了本次教研活动的重要性,并希望全体教师能够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地理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2. 课堂教学展示本次活动共展示了三节地理课,分别是高一地理《地图的基本类型和使用方法》、高二地理《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高三地理《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1)高一地理《地图的基本类型和使用方法》:由青年教师李老师主讲。
李老师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和丰富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类型和使用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高二地理《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由经验丰富的张老师主讲。
张老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地理学科的价值。
(3)高三地理《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由青年教师王老师主讲。
王老师通过现场演示,展示了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了地理学科的前沿科技。
3. 评课议课在课堂教学展示结束后,与会教师针对三节课进行了评课议课。
大家纷纷发言,肯定了授课教师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了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建议。
4. 专家讲座为了进一步提升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本次活动邀请了地理学科专家王教授进行专题讲座。
王教授以《地理教学改革与创新》为题,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大家分享了地理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5. 教研组工作总结与展望最后,教研组长张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
他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取得的成果,并对今后的教研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
教研活动记录高中地理
一、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星期三,下午2:00-4:00二、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三、参与人员地理教研组全体成员,包括高级教师3名,一级教师5名,二级教师2名四、活动主题探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与方法五、活动内容1. 活动背景介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地理教研组决定开展本次教研活动,旨在探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与方法。
2. 主题报告(1)报告人:高级教师张老师(2)报告题目:《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讨》(3)报告内容摘要:张老师首先介绍了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和基本要求,然后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分析了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低等。
针对这些问题,张老师提出了以下教学策略:- 强化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通过案例教学、实践活动等方式,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分组讨论(1)分组情况:将教研组成员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主题。
(2)讨论主题:- 小组一:如何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组二:如何运用新型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小组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3)讨论成果:- 小组一提出,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开展地理知识竞赛等活动,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 小组二建议,可以尝试翻转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 小组三认为,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总结与反思(1)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主题报告和分组讨论,地理教研组成员对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与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教研活动记录地理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地理学科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地理教研组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以“地理学科教学探讨”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地理学科教学的发展。
二、活动目标1. 通过集体备课,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设计能力。
2. 通过课堂观摩,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
3. 通过教学研讨,探讨地理学科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寻找解决策略。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地理学科教学的整体水平。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本次教研活动首先进行了集体备课。
备课内容为八年级上册《世界的气候》一课。
备课过程中,各位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入挖掘,并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讨论。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认识能力。
(2)教学重难点: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3)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 课堂观摩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研组安排了两位教师进行课堂观摩。
观摩课程为《世界的气候》一课。
两位教师分别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各自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
(1)教师A: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通过展示世界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并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教师B:采用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气候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气候成因,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教学研讨课堂观摩结束后,教研组进行了教学研讨。
教师们针对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并就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1)如何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师们认为,提高教学设计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深入挖掘教材,把握教学重难点;2)关注学生实际,设计贴近生活的教学案例;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加强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
高一地理教研活动记录表9.15
泌阳二高周常规教研活动填报表中心发言人:李慧
时间
内容
第
周
周
三
基本知识
原理概念
第2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重难点
1.地球能量的来源
2.太阳活动类型及对地球的影响
第
周
周
四
基本知识
原理概念
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2.地球的外部圈层
附表1:
泌阳二高周常规教研活动填报表中心发言人:高立林
时间
内容
第
周
周
一
基本知识
原理概念
复习、评讲练习
重难点
第
周
周
二
基本知识
原理概念
第1节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3.地球是唯一一颗有生命的行星
重难点
1.天体及天体系统
2.八大行星的相对位置
3.地球的运动特征及质量体积特征
重难点
1.地震波的分类及速度传播差异
2.软流层的位置及特征
3.四大圈层之间的相互关系
泌阳二高周常规教研活动填报表中心发言人:宋清霞
时间
内容
第
周
周
五
基本知识
原理概念
复习、练习
重点
第
周
周
六
基本知识
原理概念
评讲试卷
重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主纠错,然后根据试卷批改的情况,找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解纠正。
3.合作探究
根据近五年高考的高频考点确定,注重与其他章节的内在联系,详见课件部分。
4.解惑提高
针对试卷中存在的知识误区集中归纳升华,对于重点题目进行方法规律的分析总结。
课堂精琢
1.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低压、高压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锋面气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能力目标: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描述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2.自主学习
学生依据教材,完成《优化方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
3.合作探究
1、冷暖锋的判断方法;2、锋面过境如何影响我国天气;3、锋面气旋如何判读?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了解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规律,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自我探究能力,但地理空间的抽象思维能力依然不够成熟,需要创设情境进行引导。
教法建议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合作探究 Nhomakorabea,动画演示法
高考对接
本节内容在高考中,常以等压线图、天气系统示意图及相关天气变化数据表切入,考查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如:2015年全国卷Ⅱ,4-5;2013年全国卷Ⅰ,10-11;近几年浙江卷、上海卷、天津卷都有涉及。
课堂精琢
1.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3.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响因素,并能够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2.自主学习
学生依据教材,完成《优化方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
3.合作探究
1、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高考对接
以区域图文材料为切入点,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形成、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季风的形成与分布,侧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如2013全国卷ⅡT10~11等。
课堂精琢
1.学习目标
1.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能够运用其分析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和特点。
本节教学内容是第二单元《大气》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是在前几节课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为后面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3.重点难点
重点: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低压、高压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难点:锋面气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4.解惑提高
针对试卷中存在的知识误区集中归纳升华,对于重点题目进行方法规律的分析总结。
5.练习检测
针对本节课内容合理设置了变式训练及其课后练习
高三地理组 一课一研
中心
发言人
日期
9月7日
节次
第2节
研讨内容
常见的天气系统
教材研究
1.主要内容
锋面系统、低压、高压系统、锋面气旋系统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作用地位
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动画演示法
高考对接
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以等压线图为载体,考查有关风力、风向等问题,或运用大气受热原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如2017全国卷ⅠT9~10。
课堂精琢
1.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3.识记北半球冬、夏季风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气压中心;理解并掌握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及其影响
2.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主纠错,然后根据试卷批改的情况,找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解纠正。
3.合作探究
根据近五年高考的高频考点确定,注重与其他章节的内在联系,详见课件部分。
高考对接
以区域图文材料为切入点,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形成、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季风的形成与分布,侧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如2013全国卷ⅡT10~11等。
课堂精琢
1.学习目标
1.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能够运用其分析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和特点。
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3.识记北半球冬、夏季风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气压中心;理解并掌握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及其影响
2.自主学习
学生依据教材,完成《优化方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
3.合作探究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4.解惑提高
针对本节课难点,整理答题模版
5.练习检测
高三地理组 一课一研
中心
发言人
日期
9月3日
节次
第6节
研讨内容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重难点
重点: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
难点: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教法建议
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动画演示法
高考对接
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以等压线图为载体,考查有关风力、风向等问题,或运用大气受热原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如2017全国卷ⅠT9~10。
5.练习检测
针对本节课内容合理设置了变式训练及其课后练习
高三地理组 一课一研
中心
发言人
日期
9月5日
节次
第3节
研讨内容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
重难点
重点: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能够运用其分析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和特点
难点: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教法建议
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动画演示法
针对本节课内容合理设置了变式训练及其课后练习
高三地理组 一课一研
中心
发言人
日期
9月6日
节次
第6节
研讨内容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习题讲评
重难点
重点: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能够运用其分析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和特点
难点: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教法建议
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动画演示法
4.解惑提高
针对本节课难点,整理答题模版
5.练习检测
针对本节课内容合理设置了变式训练及其课后练习
高三地理组 一课一研
中心
发言人
日期
9月4日
节次
第3节
研讨内容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习题讲评
重难点
重点: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
难点: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教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