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急诊溶栓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溶栓时间的影响及效果分析

急诊溶栓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溶栓时间的影响及效果分析

临床探索急诊溶栓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溶栓时间的影响及效果分析裴文娟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全科医学科,甘肃兰州 730050)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溶栓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溶栓时间的影响及效果。

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20年8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0例,将会诊后静脉溶栓的150例患者归入对照组,应用急诊溶栓模式的150例患者归入研究组。

,研究组入院-溶栓时间较对照组更短,24 h内脑出血转化率及7 d内病死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治疗1周、2周、3周后MESSS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

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急诊溶栓模式,可缩短DNT,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溶栓模式;入院-溶栓时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脑血管疾病,是因脑血供异常、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软化,从而引起神经功能损伤。

因脑部长时间缺血、脑组织损伤,患者多伴有神经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静脉溶栓是临床公认的再灌注疗法,通过开通患者堵塞血管,降低致残、致死风险,缩短入院-溶栓时间(DNT)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的关键。

实施急诊溶栓模式,可最大程度避免院内延误,缩短DNT,减轻脑细胞损伤,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本研究探究了急诊溶栓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NT的影响及效果。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9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0例,将会诊后的150例静脉溶栓患者归入对照组,应用急诊溶栓模式的150例患者归入研究组。

研究组男78例,女72例;年龄50~76岁,平均(62.42±8.23)岁。

对照组男81例,女69例;年龄52~79岁,平均(62.64±8.38)岁。

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入组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1]诊断标准;(2)年龄低于80岁;(3)患者及家属知晓研究所涉内容,并可配合完成;(4)获取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在不同的时间窗使用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研究

在不同的时间窗使用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研究

118《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2021年第19卷第7期•药物与临床*葡萄膜炎患者总人数的50%以上。

接受手术后白内障患者发生的前葡萄膜炎以急性前葡萄膜炎为主,且其发生前葡萄膜炎后易并发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对其进行治疗的难度较大。

临床上应及时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对白内障术后前葡萄膜炎患者进行治疗[4]。

曲安奈德属于长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5]。

此药的抗炎作用强大且持久,其药理作用与氢化可的松相似。

有研究指出,4mg曲安奈德的抗炎活性相当于20mg的氢化可的松。

曲安奈德的潴钠作用较弱,在临床中常被用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弥漫性风湿性关节炎及其他结缔组织疾病的治疗中。

山-6是一种功能十分广泛的多效性细胞因子,其分子量为26kD。

有研究指出,IL-6能够调控机体内多种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并可全程参与到免疫应答、急性期炎症反应、骨髓造血、抗感染免疫反应之中。

研究发现,除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外,骨髓细胞、部分肿瘤细胞同样能够合成、释放IL-6。

该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发生内外伤、手术、应激反应、感染等因素所致急性炎症反应的患者会出现血清IL-6水平迅速上升的情况。

在患者的炎症反应得到有效控制后,其血清IL-6的水平会逐渐恢复正常°IL-1p 又被称为白细胞热原、白细胞内源性介质,是由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蛋白°IL-1p前体可被白细胞介素1p转化酶(Interleukin-1p-Converting Enzyme, ICE)所切割,最终形成成熟的IL-1p。

有研究指出,IL-1p 在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介质角色,并能够参与到众多细胞生理活动之中,包括增殖、分化及凋亡。

随着IL-1p水平的升高,其所形成的刺激信号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后将会诱导环加氧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释放,诱发炎性疼痛超敏反应并加重机体感觉到疼痛的程度。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并发症的临床干预措施探讨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并发症的临床干预措施探讨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并发症的临床干预措施探讨发表时间:2020-11-19T03:21:21.928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20期作者:兰琳曾天芳张憾吴亚婷[导读] 探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的干预措施。

(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的干预措施。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38例发生并发症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并发症分布情况,探讨并发症的干预措施及效果。

结果:(1)分布:38例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中,发生率最高的是出血,其中溶栓后出血转化者3例,皮肤黏膜出血6例,消化道出血4例,鼻出血5例,牙龈出血9例,血尿2例。

发生过敏的患者中,轻度6例,中度1例。

(2)经过及时干预后,35例患者的并发症均痊愈,溶栓后出血转化者3例死亡。

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最多的是出血,及时给予干预,尽早给予处理,在减少并发症带来的损害中可起着积极的作用。

后效果良好。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并发症;预后【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20-0034-02Clinical intervention on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ateplas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Lan Lin, Zeng Tianfang, Zhang Han, Wu YatingDepartment of Neurology, Chengdu No.2 People's Hospital, Chengdu, Sichuan 610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tervention of ateplase in the treatment of complications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9, 38 stroke patients with complications who were treated by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ateplase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of complications and explore the intervention measures and effects of complications. Results (1) distribution: among the 38 patients with complications, the highest incidence was bleeding, including 3 cases of thrombolytic conversion, 6 cases of skin mucosal bleeding, 4 cases of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5 cases of epistaxis, 9 cases of gingival bleeding, 2 cases of hematuria. Among the allergic patients, 6 were mild and 1 was moderate. (2) After thrombolytic therapy, 3 patients died. Conclusion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 of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alteplase is hemorrhage. Timely intervention and early treatment can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reducing the damage caused by complications.【Key words】Acute ischemic stroke; Ateplase; Complications; Prognosis脑卒中已跃升至人类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给家庭、社会及国家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是临床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方法,它为早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提供了可能,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恢复脑血流,从而挽救缺血半暗带[1-3]。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观察及护理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观察及护理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观察及护理脑梗塞是指脑血管血流不畅或阻塞,导致局部缺血性脑损伤的一种疾病,属于急性危重病症。

在脑梗塞的治疗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法已被广泛运用,然而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和操作风险,需要护士在治疗过程中予以适当的观察和护理。

阿替普酶是一种纤溶酶原激活剂,能够促进纤维蛋白的降解,使血管内血凝块发生降解而达到溶栓的作用。

在急性脑梗塞的治疗中,阿替普酶能够快速溶解血栓,恢复脑血灌注,减轻神经功能障碍,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和生存率。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适用于急性脑梗塞发病时间在4.5小时以内,CT或MRI显示梗死面积较小,不伴有出血、颅内压增高和器质性损害的病人。

治疗前需评估病人的血管状态、出血倾向、休息血压等指标,安全性评估合格后才能进行治疗。

1. 对病人进行详细的护理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神经功能评估、并发症危险因素评估等。

2. 监测病人的心电图和血压:发生快速溶栓反应可能会导致心电图异常和血压升高,护理人员要及时予以观察和处理。

3. 帮助病人维持急性期的生活护理:病人在溶栓治疗期间需要卧床休息,护理人员要协助病人完成生活护理如吃饭、喝水、换洗衣物等。

4. 监测病人的神经功能:溶栓治疗后病人的神经功能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护理人员要随时关注病人的意识状态、语言和运动功能。

5. 关注病人的出血风险:治疗期间病人可能会出现出血的风险,护理人员要关注病人的出血情况,如静脉穿刺部位、消化道出血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6. 配合医生评估治疗反应:溶栓治疗后需要对病人进行定期干预和监测,护理人员应认真配合医生评估治疗反应,协助医生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

1. 进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病人的选择要谨慎,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严格执行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

2. 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护理病人,关注病人的生命体征、神经功能、出血状况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肝功能异常、出血等不良反应,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急性重症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临床分析

急性重症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临床分析

急性重症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临床分析阿替普酶是一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具有较好的纤溶活性,可将完整的纤维蛋白溶解为两价的D-二聚体,从而溶解血栓。

其主要通过激活纤溶酶原,促进纤溶系统的活化,加速溶栓过程,从而发挥溶栓作用。

在治疗急性重症脑梗死中,阿替普酶的静脉溶栓疗效显著,成为急性重症脑梗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对急性重症脑梗死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目前已有不少临床研究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通过对这些研究结果的整合和总结,可以更好地了解阿替普酶在急性重症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和疗效表现。

一项关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重症脑梗死的临床分析研究显示,对于早期就诊并符合溶栓适应证的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陷。

研究结果显示,溶栓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陷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溶栓后3个月内的神经功能缺陷恢复率显著提高,且溶栓组的病死率明显降低。

这一结果表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陷和降低病死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除了以上的两项临床研究外,还有一些小样本的研究也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重症脑梗死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分析。

这些研究结果同样显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于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陷,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尽管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在治疗急性重症脑梗死中表现出显著的临床疗效,但在临床应用中还是需要注意一些潜在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在进行溶栓治疗前需要严格筛选患者,排除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以减少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溶栓剂量和进行严密的监测,以及时处理治疗相关的出血等并发症。

在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设计,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治疗效果,并减少治疗相关风险。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在急性重症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中表现出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陷,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溶栓预后影响因素临床研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溶栓预后影响因素临床研究
5 F p i g 导 管 进 行 中 动 脉 弓和 全 脑 的血 管 造 影 , 并 评 估 其 血 管 狭 窄
情况 , 采用黑 泥鳅 将 微导丝 和C o r d i s 管 放 置 于 患 者 的血 栓 部 位 近端 , 采 用 阿替 普 酶 选 择 性 溶 栓 治 疗 血 管 阻 塞 部 位 , 1 mg / mi n , 直 至 患 者 的血 栓 部 位 获 得 溶 通 , 保证 用 药计 量s 3 0 mg , 溶 栓 治 疗 后 行 二 次 造 影 了解 具 体 的 血 管 情 况 。
【 作者简介】金秉祥 ( 1 9 7 3 . ) , 男, 曲靖陆 良人 , 大专, 汉 族, 主治医师 , 研 究 方 向: 脑血管疾病。
中国卫生产业
1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 , - I I A1 : : l ; b ' l AC E U T Z CAL Q E 日 E A cH 药物研究
疗前的体温升高、 血氧饱和度低 、 血糖 、 血压 、 血脂异常、 NI HS S 评分与患者经3 0 d 治疗的预后密切相关 , 阿替普酶动脉溶栓与静
脉 溶 栓3 d 的出血 转 化 率 与死 亡率 之 间 无明 显统 计 学差 异。 【 关键 词 】急性 缺 血性 脑 卒中; 阿替 普 酶溶 栓 i 预 后影 响因素; 用药时NI HS S 评 分 【 中图分类号】R 7 4 3 【 文 献标 识码】A 【 文章编 号】1 6 7 2 — 5 6 5 4 ( 2 0 1 3 ) 0 9 ( b ) - 0 1 0 1 - 0 2
阿 替 普 酶 溶 栓 是 临 床 治 疗 急性 缺 血 性 脑 卒 中的 有 效 药 物 , 自从 临 床 使 用 阿 替 普 酶 溶 栓 以来 , 有 效 地 挽 救 了患 者 生 命 , 减 少 了致 残 率 , 提 高 了患 者 的 生 活 质 量 。 本 研 究 回顾 性 分 析 2 0 1 0 年3 月一 2 O l 2 年1 2 月期 间 , 我 院收治 的1 8 0 例 急 性 缺 血 性 脑 卒 中患 者 的临床资 料, 研究 阿替普 酶动 、 静脉溶栓 治疗急性缺血性 脑卒 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研究综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研究综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研究综述摘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的危急重症,具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静脉溶栓治疗是指通过静脉给予患者溶栓治疗药物,能够改善颈动脉及其分支血管血液供应状态,尽快恢复血氧供应,从而改善预后效果。

目前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较多,本文对该疗法发展历程、治疗时间窗、年龄选择范围以及特殊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评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颈动脉闭塞导致的脑组织发生梗死性病理改变的疾病,多伴随有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可造成神经功能缺损,是我国居民致残和死亡的重要病因[1]。

尿激酶、阿替普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均是此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常用药物,能够有效改善微循环,降低后遗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还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生活质量。

因而对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叙述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静脉溶栓治疗的发展历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已有20多年的历史,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所用的药物主要有链激酶和尿激酶等。

但是在后来的研究中发现[2],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会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故而在临床治疗中被禁用。

阿替普酶在最开始被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且被证实具有良好的效果[3]。

后来又有相关研究指出[4],使用0.9mg/kg剂量的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展开静脉溶栓治疗,3个月后可发现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使用安慰剂的患者,且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得到控制。

在2011年,该药物被欧洲医疗机构批准应用于发病3-4.5h的患者中,但是在80岁以上的患者中被禁用。

2 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选择关于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选择的研究资料较多,越早治疗临床效果越理想,且患者获益也越大,这一结论已经在国内外关于相关研究中得到证实[5-7]。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案例分析DNT延误的影响因素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案例分析DNT延误的影响因素

·45·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形成,脑卒中在我国发生率极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1]。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局部脑组织缺血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起病急,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特点;其中70%-80%脑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生活自理,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主要包括溶解血栓、改善血液流变学、开启侧支循环三条途径。

有研究发现阿替普酶用于发病在3小时内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2];2018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建议,对于符合静脉溶栓适应证的患者应遵循静脉阿替普酶溶栓优先的原则,静脉溶栓是血管再通的首选方法[1]。

由于溶栓治疗时间窗窄,美国卒中学会建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从急诊就诊到开始溶栓应争取在60min内完成,应尽量缩短进院至溶栓治疗开始时间(Door-to-needle…time,DNT),若DNT>60min 被认为是院内延迟[3]。

本研究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案例分析DNT延误的影响因素,总结减少DNT延误的方法。

1研究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神经内科自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采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1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纳入标准为符合溶栓适应证:有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症状出现<4.5小时,年龄>18岁,患者或家属签署静脉溶栓治疗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有溶栓禁忌证[1]或签署不同意静脉溶栓治疗知情告知书。

1.2…方法1.2.1…数据收集收集符合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是否为我院首诊、DNT 情况、开展溶栓谈话时间、溶栓地点、治疗前后NIHSS评分、溶栓治疗效果、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2.2…溶栓治疗方案符合静脉溶栓治疗适应证并签字同意静脉溶栓治疗的18例患者,按指南推荐根据患者体重给予0.9mg/kg的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最大剂量不超过90mg;首先静脉推注用药总剂量的10%,剩余的90%药物在60min内均匀静脉滴入。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临床观察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临床观察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临床观察钟小劲【摘要】目的研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48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参照组显效17例、有效2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9.17%(38/48);研究组显效28例、有效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92%(47/48);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中加强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8(012)010【总页数】2页(P78-79)【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作者】钟小劲【作者单位】517000 广东省河源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 在临床治疗中为了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就需要尽可能快的开通阻塞血管, 重建缺血区循环、缩小梗死面积, 最大限制的促进可逆性损伤状态的神经细胞恢复[1]。

本文主要是针对本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发现其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的入院检查结果都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

患者中男52例, 女44例;年龄47~81岁, 平均年龄(62.51±6.32)岁;所有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时间<4.5 h。

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 各48例。

1.2 方法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 主要包括给予自由基清除剂、血小板抑制剂等处理, 如果患者存在脑水肿症状,还没有静脉滴注20%甘露醇, 在首次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时需要将剂量控制为300 mg, 口服, 后期为100 mg/d[2]。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引言急性脑梗死是指脑部血管突然发生阻塞,导致脑缺血和缺氧,损伤脑组织。

它是卒中的最常见类型,其致死率和致残率非常高。

近年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作为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手段之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进行分析。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原理阿替普酶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也是血栓溶解剂。

它可以作用于血栓上的纤维蛋白,在几分钟内将其溶解,从而恢复血管的通畅。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原理就是通过静脉注射阿替普酶,将其输送至脑血管中,并在血管堵塞部位将血栓溶解,使血液重新流动到梗死区域,保护梗死区域,并有效预防卒中的发生。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1.增加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比未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要好。

研究表明,在溶栓治疗后的3个月内,溶栓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要比未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高出25%以上。

此外,实验结果显示,阿替普酶治疗后的患者病死率和残疾率要低于未接受阿替普酶治疗的患者。

2.减少卒中后遗症的发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降低患者卒中后遗症的发生有显著的作用。

研究发现,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患者,特别是在卒中发病的最初几个小时内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其出现大脑功能障碍、言语不清、肢体瘫痪等卒中后遗症的概率要明显低于未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

3.治疗窗口期对效果的影响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过程中,治疗窗口期对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治疗窗口期即发病后到接受治疗之间的时间,治疗窗口期内越短的患者,药物的溶栓效果就越显著。

因此,在治疗窗口期内,如果能及时给予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则可提高溶栓治疗的成功率。

4.合适的患者选择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不能成功,与患者的咳嗽和吞咽反射、联合用药、妊娠和哺乳期、进食和穿衣自理能力等因素有关。

因此,对患者的选择十分重要。

目前,广泛采用的患者选择标准包括时间窗口、颅内出血、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年龄等。

r 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观察

r 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观察

r 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观察韩春赓;景晓雅;王青芳;徐华燕;谢江文;徐俊【期刊名称】《中国乡村医药》【年(卷),期】2018(025)018【摘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较高,死亡率、致残率也较高,严重威胁群众的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

我院采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脑卒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对象与分组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1我院收治的急性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7例,年龄35~80岁,发病时间窗3~6小时,均经头颅CT确诊颈内动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严重糖尿病、心肺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妊娠、近期手术出血患者。

【总页数】1页(P15)【作者】韩春赓;景晓雅;王青芳;徐华燕;谢江文;徐俊【作者单位】315100 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神经内科;315100 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神经内科;315100 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神经内科;315100 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神经内科;315100 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神经内科;315100 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不同剂量阿替普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 阴均涛2.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观察 [J], 吴红海3.不同剂量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观察 [J], 王占峰4.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观察 [J], 孙青兰;韩勇5.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观察 [J], 温丹;马渤键;龚煜;罗志东;冼土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阿替普酶注射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探讨

阿替普酶注射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探讨

论著·临床论坛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为常见危险性疾病,中老年群体为该疾病的主要患病群体,常见症状为言语不清、眩晕、肢体运动障碍等,生活质量降低[1]。

本文对阿替普酶注射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2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251例。

观察组男148例,女103例;年龄42~77岁,平均(61.26±1.33)岁。

对照组男151例,女100例;年龄43~75岁,平均(61.22±1.35)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疾病依据《2010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诊断标准确诊[2]。

方法:①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引导患者完成血尿常规等检查及诊断工作,依据检查结果,为患者提供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糖、控制血压等方案。

②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注射剂治疗方案:常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运用阿替普酶注射剂,用药时,为患者施行静脉注射操作,药物总使用量在0.9mg/kg,开始用药时,在1min 内为患者注入0.09mg/kg 的药物,剩余0.81mg/kg 在1h 内静脉滴注完,做好记录。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NIHSS、巴塞尔指数评分情况。

疗效判定标准[3]:①显效:经治疗,言语不清、眩晕、肢体运动障碍等症状明显改善或全部消失;②有效:经治疗,言语不清、眩晕、肢体运动障碍等症状出现一定程度改善;③无效:经治疗,言语不清、眩晕、肢体运动障碍等症状未见任何改善或出现恶化。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选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对患者NIHSS 评分进行评估,量表分数0~42分,评估后数值越高,患者神经缺损程度越严重,评估后数值越低,患者神经缺损程度越轻。

选用巴塞尔指数评分量表对患者巴塞尔指数评分进行评估,量表分数0~100分,评估后数值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药物-阿替普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药物-阿替普酶

溶栓的概念
应用某种方法疏通已梗死的动脉, 重新开通血管,恢复血流,使缺血、 坏死的组织重新获得血流灌注。
溶栓治疗方法


球囊扩张、支架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CEA) 血管内超声溶栓(机械溶栓) 血管内取栓术 药物溶栓
梗死脑组织及半暗带示意图
梗死中心
缺血半暗带 血凝块
7
溶栓治疗目的

药物溶栓-阿替普酶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4》 rt-PA :已有多个临床试验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rt-PA 静脉溶栓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的治疗时间 窗包括发病后 3h 内、 3 ~ 4.5h 及 6h 内。 NINDS 试验提示 3h内rt-PA 静脉溶栓组3个月完全或接近完全神经功能 恢复者显著高于安慰剂组,两组病死率相似,症状性 颅内出血发生率治疗组高 于对照组;ECASS Ⅲ试验提 示发病后 3 ~ 4.5h 静脉使用 rt-PA 仍然有效。 2012 年 发表的 IST-3 试验提示发病 6 h 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 缺血性脑卒中可能是安全有效的, 80 岁以上患者发病 3 h 内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与 80岁以下患者相似,但 80 岁以上患者发病 3 ~ 6h溶栓的疗效欠佳。最新发表 的包括IST-3试验的荟萃分析表明,发病6h内静脉溶栓 治疗急性缺血性脑 卒中是安全有效的,其中发病3h内 rt-PA治疗的患者获益最大。
–选择性纤溶药。
–仅与血栓中纤维蛋白 结合 –作用时间短 –出血发生率5.9% –价格昂贵
24
药物溶栓-阿替普酶

1996年美国FDA批准rt-PA溶栓治疗

相继在诸多国家获得临床应用的许可 1999年加拿大 2000年德国 2002年欧洲 2004年中国、印度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急性脑梗死是指脑血管突然发生阻塞,导致局部脑血流减少或中止的临床病变。

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是造成病残率、死亡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之一。

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早期溶栓疗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阿替普酶(alteplase)是一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注射阿替普酶可以溶解血栓,促进血管再通,改善脑梗死的预后。

本文将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一、阿替普酶的药理作用阿替普酶主要通过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酶原向纤维蛋白溶解酶转化,激活纤溶系统,溶解血栓,从而恢复血流通道。

阿替普酶主要作用于纤维蛋白,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不会导致全身性溶栓,并且在溶栓后可以迅速被纤溶酶抑制物所失活。

静脉注射阿替普酶后,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患者的脑血流,改善症状,降低脑梗死面积,减少病情的进展。

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1. 2008年国际脑卒中治疗试验(IST-3)IST-3试验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脑卒中治疗试验,共纳入了3035例患者,其中包括了急性脑梗死患者。

试验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接受阿替普酶治疗的患者在6个月时的功能预后明显改善,且没有增加出血的风险。

试验结果还显示,接受阿替普酶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3-4.5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时,疗效更佳。

2. 2018年中国急性缺血性中风溶栓治疗指南中国急性缺血性中风溶栓治疗指南建议,对于启动溶栓治疗时间窗内(3-4.5小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排除禁忌症的情况下,可以接受阿替普酶治疗。

指南也提到,在实施治疗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进行评估和筛选,以免出现严重的出血并发症。

三、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1.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临床研究的数据显示,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明显改善症状,降低病残率,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及护理分析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及护理分析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及护理分析发布时间:2021-09-03T10:03:28.343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4期作者:李青[导读] 探讨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及护理。

李青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湖北武汉 430300【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及护理。

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于我院神经内科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9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对数据作以分析。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86.67%,前者高于后者(P<0.05)。

结论:针对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阿替普酶静脉溶栓;针对性护理;常规护理;临床疗效急性脑梗塞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具有起病急骤、进展迅速、预后不良等特点,若不采取及时早期的治疗,患者脑神经可受到不可逆损害,诱发诸多并发症,甚至可导致患者瘫痪和死亡,因此,对其采取及时早期的治疗十分重要[1]。

静脉溶栓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可有效疏通闭塞的脑血管,减小梗死面积,从而改善预后,阿替普酶是临床上常用的静脉溶栓药物,虽具有显著效果,但治疗期间对患者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也尤为重要。

本研究即分析探讨了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及护理,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于我院神经内科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9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45例,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9.56±8.45岁)和研究组(45例,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59.78±8.23岁)。

小剂量与标准剂量静脉阿替普酶治疗国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

小剂量与标准剂量静脉阿替普酶治疗国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

心电与循环2018年第37卷第4期[摘要]目的通过文献荟萃分析比较小剂量与标准剂量阿替普酶治疗国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以阿替普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量、alteplase 、tPA 、rt-PA 和dose 为检索词,检索建库至2017年3月维普网(VIP )、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以及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 )数据库,查找小剂量与标准剂量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缺血有效性与安全性比较的相关文献,使用Newcastle-Ottawa 量表(NOS )对筛选所得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文献28篇,其中中文文献24篇,英文文献4篇。

纳入研究对象总计5667例,其中小剂量2734例,标准剂量2933例。

Meta 分析显示,小剂量与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24h NIHSS 评分改善[总体效应SMD=-0.08,95%CI :(-0.20,0.05),P =0.23]、90d NIHSS 评分改善[总体效应SMD=0.04,95%CI :(-0.10,0.18),P >0.05]和90d 内病死率[总体效应SMD=0.93,95%CI :(0.74,1.16),P >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标准剂量组改良Rankin 量表评分改善[总体效应SMD=-0.57,95%CI :(-0.95,-0.18),P <0.01]和颅内出血发生率[总体效应SMD=1.54,95%CI :(1.19,1.99),P <0.01]与小剂量组均有统计学差异,标准剂量组均高于小剂量组。

结论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中国AIS 患者临床疗效更佳,但颅内出血风险同时增加。

[关键词]急性脑缺血小剂量标准剂量阿替普酶荟萃分析Low and standard dose of alteplas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in Chinese:a meta-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GE Shuyu ,YU Yanting ,LU Xuliang,et al.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2,China Corresponding auther:GE Weihong,E-mail:geweihong@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ow and standard dose of Alteplase in treatment of acuteischemic stroke (AIS)of Chinese via a meta-analysis of literatures.MethodsPublished reports of the efficacy andsafety of low dose vs.standard dose of Alteplase in the treatment of AIS were searched from VIP,Wanfang Database,CNKI,China Biomedical Literature and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s PubMed database (to March 2017)using search terms alteplase,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dosage,tPA and rt-PA.The quality of studies was evaluated by using Newcastle-Ottawa Scale (NOS)and meta-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RevMan5.3software.Results28articles were included for suitable studies.Of them,24papers were in Chinese and 4in English.A total of5667cases were enrolled with 2734cases in low dose group and 2933cases in standard dose group.The meta-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NIHSS score in 24hours (SMD=-0.08,95%CI :(-0.20,0.05),P =0.23)and at 90th day (SMD=0.04,95%CI :(-0.10,0.18),P =0.59),and the mortality within 90days(SMD=0.93,95%CI :(0.74,1.16),P =0.51)we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Rankin scale (SMD=-0.57,95%CI :(-0.95,-0.18),<0.00001)and the incidence of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SMD=1.54,95%CI :(1.19,1.99),P =0.001)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standard dose group than low dose group.ConclusionStandard dose of Alteplase is superior to low dose of Alteplase in thrombolytictherapy of AIS in Chinese patients but with increasing risk of intracranial hemorrhage.[Key words]Acute ischemic stroke Low dose Standard dose Alteplase Meta analysis小剂量与标准剂量静脉阿替普酶治疗国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与安全性Meta 分析葛淑瑜于妍婷陆绪亮应茵葛卫红荫论著作者单位:310012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葛淑瑜现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药学部工作);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药学部(于妍婷、应茵);福建省武夷山市立医院药剂科(陆绪亮);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炮制技术研究中心(葛卫红)通信作者:葛卫红,E-mail :geweihong@229··心电与循环2018年第37卷第4期据国家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显示,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第一位病因[1]。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和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轻型卒中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和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轻型卒中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98中国处方药 第18卷 第6期·疗效评价·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的有效方式,但是轻型卒中是否应该溶栓治疗一直备受争议,目前属于静脉溶栓的相对禁忌证。

尽管有学者考虑到静脉溶栓治疗轻型卒中的风险/效益比不高,不建议轻型卒中患者接受溶栓治疗[1],但从既往临床研究来看,部分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轻型卒中患者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导致预后不良。

如果能识别出预后不良的这部分轻型卒中患者从而给予溶栓治疗,可能可以得到更好的获益-风险比。

本文以我院2018年9月~2019年11月收治的90例轻型卒中为研究对象,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和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轻型卒中的疗效,并分别对两组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给患者提供更准确的个体化医疗决策。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轻型卒中患者90例。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对于卒中的诊断标准[2];②年龄>18岁;③发病时间小于4.5 h且入院时基线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3分;④符合静脉溶栓适应证,无绝对禁忌证;⑤患者及家属对可供选择的治疗方式充分知情理解,治疗方式包括静脉溶栓以及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⑥临床资料齐全。

排除标准:①存在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罗列的溶栓绝对禁忌证;②药物禁忌、过敏者;③出院后难以随访者。

根据是否接受溶栓治疗将患者分为溶栓组(n=40)和非溶栓组(n=50)。

溶栓组中,男24例,女16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和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轻型卒中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陈韶玲1,郑育滨2,李婷1,李平1,杨志1(1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东韶关 512026;2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韶关 512026)【摘要】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和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轻型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回顾性分析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回顾性分析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回顾性分析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本次的分析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非溶栓组,每组患者5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 评分,MRS评分。

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前NIHSS评分,MRS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之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患者 NIHSS评分、MRS评分明显降低,并且与治疗前及非溶栓组进行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NIHSS评分,MRS评分,从而降低急性脑梗死所致的致死和致残率,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阿替普酶[中图分类号]R74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5-ZM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并且有较高的致残和致死率。

研究资料显示,早期急性脑梗死行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体征[1]。

目前阿替普酶是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常用药物之一,但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并非是百分之百有效的,本文回顾性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同时对比未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期达到评价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

详细见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在本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符合以下条件:1,发病24小时入院2没有继发脑出血3患者没有严重并影响预后的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严重肺部感染等4均接受了基础治疗,如危险因素的控制,及依达拉奉,丁苯酞的静脉足疗程使用。

共选取符合上述条件的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本次的实验对象,分为非静脉溶栓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每组患者50例。

非静脉溶栓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在47-78岁,平均年龄为(61.45±2.76)岁,治疗前NIHSS评分(9-12分)MRS评分(1-5分);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9例,患者年龄在49-79岁,平均年龄为(63.65±2.98)岁,治疗前NIHSS评分(9-12分),MRS评分(1-5分)。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覃宏伟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6(010)013
【摘要】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5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在溶栓时间窗内是否溶栓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
验组,各28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方案治疗,试验组同时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变化情况。

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71.43%优于对照组4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各时间点NIHSS评分高于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而且能够减轻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总页数】2页(P150-151)
【作者】覃宏伟
【作者单位】200431 上海市宝山区仁和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32例疗效观察 [J], 徐杰文
2.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J], 潘成德;唐明山;邹耀兵;
肖静;江思德
3.高压氧结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J], 李娟; 张文汇;
宁方波; 杨申; 马学霞; 赵芳芳
4.高压氧结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J], 李娟; 张文汇; 宁方波; 杨申; 马学霞; 赵芳芳
5.参麦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4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J], 李文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分析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分析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分析宋国栋;李春艳;杨洪弘【期刊名称】《系统医学》【年(卷),期】2022(7)6【摘要】目的调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效果。

方法选择2020年11月—2021年11月该院收治的9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入院时记录时间,分为常态组和研究组,各47例,常态组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研究组在常态组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炎症指标、神经递质水平、恢复情况以及有效性。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以及IL-6均降低,且研究组比常态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48、7.806,P<0.001)。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100β以及NSE均降低,且研究组比常态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05、5.147,P<0.001)。

治疗后,研究组的NIHSS评分低于常态组,ADL评分高于常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57、5.712,P<0.001)。

研究组有效率(97.87%)比常态组(80.8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2,P=0.007)。

结论丁苯酞氯化钠+阿替普酶的方案可推广,有效性高,能减轻神经损伤,抑制炎症病变,加快卒中的恢复。

【总页数】4页(P101-104)【作者】宋国栋;李春艳;杨洪弘【作者单位】兰陵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兰陵县人民医院神经内三科发作性疾病区;兰陵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相关文献】1.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4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短期临床研究2.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3.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4.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5.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分析作者:樊金明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9年第30期【摘要】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7例(35.00%),有效5例(25.00%),无效8例(40.00%),总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15例(75.00%),有效3例(15.00%),无效2例(10.00%),总有效率为90.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 P<0.05)。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为(15.08±2.35)分,治疗后NIHSS 评分为(13.26±1.45)分;观察组治疗前NIHSS评分为(15.81±2.14)分,治疗后NIHSS评分为(5.27±0.65)分;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P<0.05)。

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脑神经功能改善,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效果理想。

【关键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DOI:10.14163/ki.11-5547/r.2019.30.041脑卒中属于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主要指患者脑部血液循环出现异常,致使神经功能障碍,导致患者身体出现偏瘫、口眼歪斜、意识障碍、语言障碍[1]。

在治疗时,主要以开通患者阻塞血管,减少梗死面积,促进缺血区循环恢复,避免患者神经脑细胞出现不可逆性损伤为治疗目的。

阿替普酶属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患者血栓中纤维蛋白结合可产生复合体,起到溶栓效果,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用治疗药物[2]。

本研究收集本院收治的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其采取不同治疗措施,结果显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

对照组男9例,女11例;年龄48~81岁,平均年龄(64.5±5.8)岁;发病时间1~10 h,;平均发病时间(5.5±1.7)h。

观察组男8例,女12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2.5±6.2)岁;发病时间1~9 h,平均发病时间(5.1±1.6)h。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调整血脂、血糖、血压水平,如患者无法正常进食,给予鼻饲治疗,如患者存在颅内压升高情况可给予甘露醇,首日再给予300 mg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次日给予1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和75 mg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29]。

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阿替普酶(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大药厂,国药准字S2*******)静脉溶栓治疗, 10%阿替普酶采取静脉注射方式给药,药量为0.9 mg/kg,在10 min内完成注射。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采用NIHSS[3]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分,评分越低则患者神经功能越佳。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显效:患者头痛、昏迷、呕吐、呛咳、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消失, NIHSS评分减少>90%;有效:头痛、昏迷、呕吐、呛咳、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NIHSS评分减少46%~90%;无效:头痛、昏迷、呕吐、呛咳、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无改善, NIHSS评分减少≤45%。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不良反应包括脑出血、牙龈出血。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 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7例(35.00%),有效5例(25.00%),无效8例(40.00%),总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15例(75.00%),有效3例(15.00%),无效2例(10.00%),总有效率为90.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 P<0.05)。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对比对照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为(15.08±2.35)分,治疗后NIHSS评分为(13.26±1.45)分;观察组治疗前NIHSS评分为(15.81±2.14)分,治疗后NIHSS评分为(5.27±0.65)分;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脑出血、6例牙龈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0%;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脑出血、1例牙龈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 P<0.05)。

3 讨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多发生于中老年群体中,是常见脑血管疾病,该疾病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饮食结构及日常生活习惯产生巨大变化,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逐年上涨。

其发病机制主要因患者颅内血管出现堵塞,致使患者栓塞部位中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产生电化学级联瀑布样反应,并与相关受损细胞内信号通路之间出现偶联活化,最终产生不可逆性损伤[4]。

患病后对患者神经系统造成不同程度损伤,给患者身体及心理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特别是患者局部脑组织在患病期间因缺氧、缺血对细胞造成不可逆转损伤,患者出现生理功能障碍。

如患者患病后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可改善患者梗死部位血液灌注,促进半暗带血流恢复,挽救部分可逆性脑组织缺血损伤,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致残、致死率[5]。

而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治疗时血管再通是治疗关键所在,溶栓治疗是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可以使患者阻塞的脑血管在较短时间内恢复通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6]。

而在溶栓治疗时,多使用纤溶酶原激活剂中生物活动快速完成纤溶酶转化,从而对血栓纤维蛋白起到溶解作用。

阿替普酶属于第二代溶栓药物,是一种纤维蛋白特异性溶栓制剂,具有纤维蛋白选择作用,服用后可与患者体内血栓纤维素进行良好结合,对纤溶酶亲和力相对较高,可使纤溶酶原快速转化为纤溶酶,起到血栓溶解效果[7, 8]。

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采取常规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 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 P<0.05)。

综上所述,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促進患者脑神经功能改善,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1] 贺大权,秦雪颖,赵丹华,等. 阿替普酶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比较性研究.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7):21-24.[2] 李广仁,韩靖,臧汉青,等.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 Hcy的影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1):49-50.[3] 石宝洋,靳航.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 35(3):275-278.[4] 宋文明,林智君,刘菊花,等.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不同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 37(14):1792-1794.[5] 蒋陈晓,仝瀚文,王军,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症状性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8, 21(6):641-646.[6] 郭红玲.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河南医学研究,2018, 27(6):131-132.[7] 赵微.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并发症发生时间的观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6(6):745-746.[8] 李亚范,俞岭芳,蒋一杨,等.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 中国社区医师, 2018(12):85-86.[收稿日期:2019-02-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