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umG
ageg
r
oups
i
i
f
i
c
an
t
l
c
r
e
a
s
eda
t24h
gn
yde
andt
he7
t
hdaya
f
t
e
rt
hr
ombo
l
s
i
s(
P<0.
05),
bu
tt
hep
r
opo
r
t
i
ono
ft
hepa
t
i
en
t
swi
t
hgoodp
r
ogno
s
i
si
nt
headvanc
ed
G
ageg
r
oup
y
wa
sl
owe
E
Gma
i
l:
i
c
om
guowe
guoyan@126.
∗
通 信 作 者 (Co
r
r
e
spond
i
ng au
t
ho
r):王 园 姬,E
Gma
i
l:
wangyuan
i
123@126.
c
om
j
而升高,国外一项统计表明,脑 梗 死 患 者 中,
80 岁 以
上患者占近 30% [3],但包括 欧 洲 急 性 中 风 合 作 研 究
ogy,
Xi’
anNo.
1 Ho
sp
i
t
a
l,
阿替普酶与尿酸激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阿替普酶与尿酸激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急性脑梗死是指脑血管突发性阻塞造成的脑组织缺血缺氧的病变,是导致中风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阿替普酶和尿酸激酶被广泛应用。
阿替普酶是一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可以溶解血栓,促进血流恢复,从而减少梗死面积。
尿酸激酶是一种蛋白酶,具有溶栓血块和减少脑出血风险的作用。
本文旨在比较阿替普酶与尿酸激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合理的治疗选择。
1. 疗效:阿替普酶可以迅速溶解血栓,促进局部血流的恢复,降低脑梗死面积和病死率。
多项临床研究显示,静脉注射阿替普酶可在3小时内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陷,并且在90天内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2. 安全性:阿替普酶治疗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尤其是脑部出血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出血情况,必要时及时采取止血措施。
阿替普酶还可能引发过敏反应、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2. 安全性:相对于阿替普酶,尿酸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较高。
尿酸激酶在治疗过程中很少出现出血并发症,而且不易引起过敏反应和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尿酸激酶更适合于对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
1. 疗效比较:阿替普酶和尿酸激酶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面并无明显差异。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两者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陷,并且在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方面也没有显著差异。
阿替普酶和尿酸激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均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在安全性方面尿酸激酶可能更为优越。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溶栓治疗方案。
目前对于两者的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数据来支持。
期待未来能有更为严格的临床试验,为医生提供更为明确的治疗选择。
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基本原理及作用机制。
阿替普酶是一种纤溶酶原激活剂,它能够促进纤溶酶原向纤溶酶的转化,从而导致纤溶酶的活化,进而溶解血栓。
而静脉溶栓治疗则是通过将阿替普酶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输送到患者的血管系统中,以达到溶解血栓的治疗效果。
对于脑梗死患者而言,及时溶解血栓可以减少继发性脑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针对超高龄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相关研究显示,对于符合溶栓治疗适应证的超高龄脑梗死患者,及早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减少残疾率和死亡率。
研究还表明,与不溶栓治疗相比,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血管再通率,降低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
可以看出,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是显著的。
在评估对于超高龄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时,我们也需要重点关注潜在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由于超高龄患者身体的器官功能已经明显退化,因此他们在接受治疗时往往更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
研究表明,虽然超高龄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是同时也伴随着较高的出血风险。
在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时,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确保患者在治疗中能够获得最大的益处并减少不良反应。
还需要加强对于患者的严密观察和监测,一旦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要即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除了考虑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外,我们还需要充分了解超高龄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症。
目前,关于超高龄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适宜人群和禁忌人群并没有明确的指导方针,因此在治疗时需要仔细斟酌,不能盲目使用。
在确定治疗方案时,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病史、并发症等因素,确保治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是存在的。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观察及护理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观察及护理急性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脑血管的突发性闭塞,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从而使部分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该疾病发病急、病情危重,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身体和心理困扰。
在急性脑梗塞的治疗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已被广泛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为护理人员,了解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观察和护理要点,对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引言、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观察和护理要点以及结语三个部分对急性脑梗塞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进行介绍。
一、引言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观察和护理要点1. 观察及时性在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神经功能、病情恶化等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和治疗计划,提高治疗效果。
对于溶栓治疗后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脑出血、过敏反应等情况也要及时观察和处理,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 血压监测在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血压变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察指标。
因为血压的升高会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而血压的降低又会影响溶栓药物的作用。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及时调整药物治疗,以保证患者血压的稳定。
3. 出血风险评估4. 内生理环境护理在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内生理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察要点。
包括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需要经常监测和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生命体征异常,以保证患者的身体状况稳定。
5. 神经功能评估6. 心理护理7. 功能康复护理三、结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塞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护理人员在进行治疗过程中,需要全面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进行相应的护理。
通过对急性脑梗塞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观察和护理要点进行总结和归纳,有助于指导护理实践,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超高龄人群中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就会导致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阿替普酶是一种重组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已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得到广泛应用。
对于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尚缺乏足够的临床研究数据。
鉴于此,本文旨在对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1.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通过对大量的临床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因为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痉挛、血栓形成等原因导致的,而使用阿替普酶可以有效地溶解血栓,保护患者的神经细胞,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 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陷3. 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还可以显著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包括肢体瘫痪、语言障碍等。
而及时使用阿替普酶可以快速溶解血栓,从根本上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1. 安全性需得到更多的临床验证尽管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以带来明显的治疗效果,但是其安全性还需要得到更多的临床验证。
毕竟,超高龄患者本身的身体状况已经相对较差,使用药物会增加他们的代谢负担,从而增加潜在的安全风险。
2. 注意合理使用剂量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时,需要注意合理使用剂量。
因为阿替普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药物,但是如果使用过量就会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使用阿替普酶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剂量,避免出现副作用。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观察及护理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观察及护理脑梗塞是指脑血管血流不畅或阻塞,导致局部缺血性脑损伤的一种疾病,属于急性危重病症。
在脑梗塞的治疗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法已被广泛运用,然而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和操作风险,需要护士在治疗过程中予以适当的观察和护理。
阿替普酶是一种纤溶酶原激活剂,能够促进纤维蛋白的降解,使血管内血凝块发生降解而达到溶栓的作用。
在急性脑梗塞的治疗中,阿替普酶能够快速溶解血栓,恢复脑血灌注,减轻神经功能障碍,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和生存率。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适用于急性脑梗塞发病时间在4.5小时以内,CT或MRI显示梗死面积较小,不伴有出血、颅内压增高和器质性损害的病人。
治疗前需评估病人的血管状态、出血倾向、休息血压等指标,安全性评估合格后才能进行治疗。
1. 对病人进行详细的护理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神经功能评估、并发症危险因素评估等。
2. 监测病人的心电图和血压:发生快速溶栓反应可能会导致心电图异常和血压升高,护理人员要及时予以观察和处理。
3. 帮助病人维持急性期的生活护理:病人在溶栓治疗期间需要卧床休息,护理人员要协助病人完成生活护理如吃饭、喝水、换洗衣物等。
4. 监测病人的神经功能:溶栓治疗后病人的神经功能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护理人员要随时关注病人的意识状态、语言和运动功能。
5. 关注病人的出血风险:治疗期间病人可能会出现出血的风险,护理人员要关注病人的出血情况,如静脉穿刺部位、消化道出血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6. 配合医生评估治疗反应:溶栓治疗后需要对病人进行定期干预和监测,护理人员应认真配合医生评估治疗反应,协助医生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
1. 进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病人的选择要谨慎,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严格执行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
2. 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护理病人,关注病人的生命体征、神经功能、出血状况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肝功能异常、出血等不良反应,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急性重症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临床分析

急性重症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临床分析阿替普酶是一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具有较好的纤溶活性,可将完整的纤维蛋白溶解为两价的D-二聚体,从而溶解血栓。
其主要通过激活纤溶酶原,促进纤溶系统的活化,加速溶栓过程,从而发挥溶栓作用。
在治疗急性重症脑梗死中,阿替普酶的静脉溶栓疗效显著,成为急性重症脑梗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对急性重症脑梗死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目前已有不少临床研究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通过对这些研究结果的整合和总结,可以更好地了解阿替普酶在急性重症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和疗效表现。
一项关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重症脑梗死的临床分析研究显示,对于早期就诊并符合溶栓适应证的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陷。
研究结果显示,溶栓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陷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溶栓后3个月内的神经功能缺陷恢复率显著提高,且溶栓组的病死率明显降低。
这一结果表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陷和降低病死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除了以上的两项临床研究外,还有一些小样本的研究也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重症脑梗死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分析。
这些研究结果同样显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于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陷,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尽管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在治疗急性重症脑梗死中表现出显著的临床疗效,但在临床应用中还是需要注意一些潜在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在进行溶栓治疗前需要严格筛选患者,排除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以减少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溶栓剂量和进行严密的监测,以及时处理治疗相关的出血等并发症。
在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设计,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治疗效果,并减少治疗相关风险。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在急性重症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中表现出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陷,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史宝和;陈晓虹;李成洋;阿拉坦【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and safety of alteplase o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36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treated with alteplase from January 2011 to March 2012. Results After 6 h of thrombolytic therapy,the NIHSS decreased obviously ( 16. 75 ±4. 56 vs.23. 89 ± 6. 17 ,P < 0. 05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IHSS between the 6th and 24th hour ( 10. 78 ± 3. 72 vs. 16. 75 ±4. 56, P < 0. 05 ) as well as 24th hour and 7th day ( 5. 47 ± 1. 96 vs. 10. 78 ±3. 72,P <0. 05 ). Conclusion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herapy of alteplase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in a certain therapeutic time window.%目的评价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36例,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结果溶栓后6 h,患者NIHSS较溶栓前明显降低(16.75±4.56vs.23.89±6.17,P<0.05),24 h NIHSS较溶栓后6 h明显降低(10.78±3.72vs.16.75±4.56,P<0.05),7 d NIHSS较24 h明显降低(5.47±1.96vs.10.78±3.72,P<0.05).结论在一定的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期刊名称】《实用药物与临床》【年(卷),期】2012(015)010【总页数】2页(P635-636)【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作者】史宝和;陈晓虹;李成洋;阿拉坦【作者单位】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沈阳,110016;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沈阳,110016;辽宁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沈阳,110016;塔城地区人民医院,新疆,塔城,834700【正文语种】中文目前,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成为目前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而缺血性脑卒中占大多数[1]。
211066680_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观察

经验交流87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观察战明辉 (招远市人民医院,山东招远 265400)摘要:目的 探究阿替普酶(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9月~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ACI 患者9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7例。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rt-PA 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凝血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凝血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T、APTT、TT 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均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显著提升,Fib 指标则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显著下降,P <0.05。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为ACI 患者应用rt-PA 溶栓治疗,能够取得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患者凝血功能恢复良好,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阿替普酶;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安全性急性脑梗死(ACI )是临床常见疾病,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ACI 患者发病后,周身血液循环出现障碍,随后脑组织因缺血缺氧坏死,导致语言、行走能力障碍,头晕头痛、呕吐症状明显。
进行溶栓治疗,是ACI 早期治疗的首要措施。
当前,临床对阿替普酶(rt-PA )溶栓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能够使治疗效果、速度均得到明显提升[1]。
同时,rt-PA 的应用能够增加血液的流通性,减少脑部血栓的凝结,使得脑部梗死症状随着药物的不断作用逐渐缓解。
本研究主要对rt-PA 溶栓治疗ACI 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进行探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选取我院2021年9月~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ACI 患者9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7例。
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已有一些研究对于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进行了探讨,部分研究结果显示其在提升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和康复效果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也有部分研究指出其在引发脑出血风险等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
深入研究超高龄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对于指导该群体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超高龄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率也呈现增加趋势,然而对于这一特殊人群的治疗策略和效果尚不明确。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超高龄脑梗死患者中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是否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残疾率和死亡率。
本研究还旨在评估这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包括是否会增加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有望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具科学依据的治疗建议,为超高龄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重要参考。
1.3 研究意义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通常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带来严重影响。
尽管针对脑梗死的治疗方法逐渐增多和完善,但是对于超高龄脑梗死患者来说,治疗难度和风险更大。
在这一特殊人群中,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基础疾病情况可能更为复杂,需要更加精细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对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一研究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治疗建议,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通过研究超高龄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可以为制定更科学、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最重要的是,这一研究将有助于促进超高龄脑梗死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为延长他们的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超高龄脑梗死患者的治疗需求,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2. 正文2.1 临床试验设计本研究是一项关于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试验。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引言急性脑梗死是指脑部血管突然发生阻塞,导致脑缺血和缺氧,损伤脑组织。
它是卒中的最常见类型,其致死率和致残率非常高。
近年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作为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手段之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进行分析。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原理阿替普酶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也是血栓溶解剂。
它可以作用于血栓上的纤维蛋白,在几分钟内将其溶解,从而恢复血管的通畅。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原理就是通过静脉注射阿替普酶,将其输送至脑血管中,并在血管堵塞部位将血栓溶解,使血液重新流动到梗死区域,保护梗死区域,并有效预防卒中的发生。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1.增加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比未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要好。
研究表明,在溶栓治疗后的3个月内,溶栓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要比未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高出25%以上。
此外,实验结果显示,阿替普酶治疗后的患者病死率和残疾率要低于未接受阿替普酶治疗的患者。
2.减少卒中后遗症的发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降低患者卒中后遗症的发生有显著的作用。
研究发现,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患者,特别是在卒中发病的最初几个小时内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其出现大脑功能障碍、言语不清、肢体瘫痪等卒中后遗症的概率要明显低于未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
3.治疗窗口期对效果的影响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过程中,治疗窗口期对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治疗窗口期即发病后到接受治疗之间的时间,治疗窗口期内越短的患者,药物的溶栓效果就越显著。
因此,在治疗窗口期内,如果能及时给予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则可提高溶栓治疗的成功率。
4.合适的患者选择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不能成功,与患者的咳嗽和吞咽反射、联合用药、妊娠和哺乳期、进食和穿衣自理能力等因素有关。
因此,对患者的选择十分重要。
目前,广泛采用的患者选择标准包括时间窗口、颅内出血、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年龄等。
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

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常导致患者突发性的神经功能障碍。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急性脑梗死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下面是我在护理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
首先,在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之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神经功能状态、血液凝结功能等。
特别是对于禁忌证的评估,如出血倾向、活动性胃肠道出血、半个月内大手术、重度高血压等。
在评估过程中,护士要耐心细致地询问患者用药史、手术史、家族遗传史等,以便更好地判断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其次,在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前,必须告知患者和家属治疗的内容、目的、风险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护士要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治疗过程中可能的疼痛、出血、恶心等不适感和并发症,并告知家属在治疗过程中要保持患者的休息和静心。
同时,护士要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尽量减少治疗前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然后,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期间,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状态,特别是血压、心率、呼吸等。
护士要定期测量患者的血压和脉搏,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报告医生。
在溶栓治疗过程中,护士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肢体活动度、言语表达能力等,及时发现可能的血栓再堵塞情况。
最后,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护理中,护士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出血情况。
护士要观察患者的皮肤、粘膜、伤口等是否出血,检查呕血、黑便等情况,及时记录并及时报告医生。
在患者出血风险较大的情况下,护士还要注意营养支持、防止便秘等措施,以减少便秘带来的用力性出血风险。
总结而言,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是一项复杂而敏感的护理工作。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细心、严谨,及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并及时报告医生,以保证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同时,护士还要提供全面的护理教育,帮助患者和家属正确理解治疗的内容和目的,积极配合护理工作,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观察及护理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观察及护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急性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
对于急性脑梗塞的治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已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观察及护理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一、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优势阿替普酶是一种重组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具有高效、快速溶栓、不依赖于容量的溶栓作用。
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1. 高效溶栓:阿替普酶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选择性地活化纤溶酶原,溶解血栓的速度快,并且对颅内外血管内血栓均能产生作用。
2. 快速溶栓:经静脉溶栓后,患者的症状可以迅速缓解,血流灌注得到迅速恢复,有助于减少脑组织的梗死范围。
3. 不依赖于容量: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不会增加心脏的负担或导致体液严重的外渗。
在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并发症。
观察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血压和心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变化,及时纠正高血压和心律失常。
2. 神经系统症状: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变化,包括意识状态、肢体运动、言语和感觉等,及时评估病情。
3. 出血并发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并发症,如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及时进行护理和处理。
4. 其他并发症:观察患者有无其他并发症如恶心、呕吐、体温异常等,及时处理并提供相应护理。
1. 严密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和病情变化,及时评估病情并提供相应的护理。
3. 体温管理:严密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预防高热或低温,保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4. 密切观察: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意识改变、神经系统症状变化等情况,及时提醒患者家属,保持患者的安全。
5. 注意饮食:合理安排饮食,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防止出现消化道并发症。
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1. 引言1.1 背景介绍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危害严重,常常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超高龄脑梗死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多。
超高龄脑梗死患者因为年龄大、基础疾病多、生理功能差等特点,治疗难度也较大,预后相对较差。
在目前的治疗方法中,静脉溶栓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阿替普酶是一种纤溶酶原激活剂,通过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来恢复脑血管通畅,从而缓解患者的症状。
对于超高龄脑梗死患者来说,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尚不确定。
本研究旨在探讨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通过对患者特征的分析、治疗效果的评估、安全性的评价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希望能够全面了解这一治疗方法在超高龄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情况,为未来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评估超高龄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包括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程度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2. 观察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如出血等安全性问题。
3. 分析患者的基本特征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探讨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
通过对以上研究目的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超高龄脑梗死患者在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的表现,为临床决策和个体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研究的关键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设计和实施研究,能够有效地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本研究采用了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设计,选择了一定数量的超高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在研究开始前,我们对研究对象进行了详细的筛选和分组,确保每位患者符合研究的入选标准。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急性脑梗死是指脑血管突然发生阻塞,导致局部脑血流减少或中止的临床病变。
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是造成病残率、死亡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之一。
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早期溶栓疗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阿替普酶(alteplase)是一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注射阿替普酶可以溶解血栓,促进血管再通,改善脑梗死的预后。
本文将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一、阿替普酶的药理作用阿替普酶主要通过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酶原向纤维蛋白溶解酶转化,激活纤溶系统,溶解血栓,从而恢复血流通道。
阿替普酶主要作用于纤维蛋白,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不会导致全身性溶栓,并且在溶栓后可以迅速被纤溶酶抑制物所失活。
静脉注射阿替普酶后,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患者的脑血流,改善症状,降低脑梗死面积,减少病情的进展。
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1. 2008年国际脑卒中治疗试验(IST-3)IST-3试验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脑卒中治疗试验,共纳入了3035例患者,其中包括了急性脑梗死患者。
试验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接受阿替普酶治疗的患者在6个月时的功能预后明显改善,且没有增加出血的风险。
试验结果还显示,接受阿替普酶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3-4.5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时,疗效更佳。
2. 2018年中国急性缺血性中风溶栓治疗指南中国急性缺血性中风溶栓治疗指南建议,对于启动溶栓治疗时间窗内(3-4.5小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排除禁忌症的情况下,可以接受阿替普酶治疗。
指南也提到,在实施治疗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进行评估和筛选,以免出现严重的出血并发症。
三、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1.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临床研究的数据显示,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明显改善症状,降低病残率,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晒觸幽表2 2组患者并发症一次碎石成功率对比例(%)组别例数并发症一次碎石成功出血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热输尿管穿孔总发生对照组351(2.86)3(8.57)2(5.71)2(5.71)8(22.86)29(82.86)观察组351(2.86)0(0.00)0(0.00)0(0.00)1(2.86)35(100.00)4.590 4.557P0.0320.0333讨论输尿管下段结石是常见的泌尿系疾病,其治疗方式较多,以往临床多采用开放手术治疗,虽然结石清除效果较好,但其创伤较大,对患者术后恢复不利,临床应用受限131。
随着内镜技 术的发展,输尿管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且在其引导下配合气压弹道碎石或钬激光碎石,具有较高的结石清除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血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一次碎石成功率比对照组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表明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采用FU K L的 一次碎石成功率较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对患者术后康复有利。
URSL利用压缩气体产生能量来撞击结石,冲击的振幅小于2 mm,进而获得击碎结石的效果,在临床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中广泛应用。
但较大结石患者采用URSL,易出现结石移位、无法清除;且其为直接机械性碎石,碎屑粗大,清石效果不佳|41;同时,如果结石下方狭窄、结石较大时,可能发生输尿管穿孔、结石移位等并发症,对患者的术后恢复不利。
FURL利用脉冲式固体激光产生的能量经光纤传导,借助光热反应产生能量,瞬间被结石吸收,并将结石表面温度改变,可粉碎各种成分和密度的结石,实现精准切割、汽化组织及凝固止血的效果;同 时FURL是接触性碎石,不会出现结石移位,碎石成功率较高,且具有一定的切割和止血作用,结石粉碎后体积更小,利于排出体外,提升结石清除效果|51。
此外,FURL对人体组织穿透深度较浅,不易损伤周围组织,安全性较高。
阿替普酶治疗老年患者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阿替普酶治疗老年患者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摘要:目的对老年患者急性脑梗死进行治疗采取阿替普酶药物治疗,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所收治的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有80例,将其纳入本次研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选用尿激酶进行治疗,研究组选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NIHSS评分、病死率以及脑出血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病死率及脑出血率都比对照组的低,P<0.05。
结论对于老年急性脑梗死可以优先采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疗效良好,并且降低脑出血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阿替普酶;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急性脑梗死属于一类常见疾病,尤其是在中老年群体中,具有比较高的致死率。
引发脑梗死的因素多样化,其中包括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等,患者出现急性脑梗死后会出现头晕、四肢无力等症状,病情迅速发展,进行影像学检查显示存在脑组织缺血、水肿的情况[1]。
发病后治疗难度很大,通常会采用溶栓治疗,其中选用的药物对治疗效果起到直接影响。
本研究特针对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阿替普酶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所收治的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有80例,将其纳入本次研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男性患者例数为24例,女性患者例数为16例,其年龄大都分布在56岁至85岁之间,年龄中值取得(62.3±3.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例数为22例,女性患者例数为18例,其年龄大都分布在58岁至83岁之间,年龄中值取得(64.1±3.8)岁。
进行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不明显P>0.05。
1.2方法本研究两组患者采用的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采用尿激酶(产自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44020646)治疗,治疗方式为125万U加入100ml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实施持续性的静脉滴注,在半个小时内注射完成。
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我们来了解一下阿替普酶的作用机制。
阿替普酶是一种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血流的药物,它主要通过激活纤维蛋白原,将其转化为纤维蛋白溶解酶,从而溶解血栓,恢复血流通畅。
在脑梗死的治疗中,静脉溶栓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能够在早期尽快恢复脑组织的血流,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陷和死亡率。
针对超高龄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传统观念认为这类患者年龄较大,生理功能已经减退,因此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可能会增加药物治疗的风险。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超高龄脑梗死患者在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是显著的,而且在安全性方面也有所保障。
一项针对超高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早期应用阿替普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残疾率。
除了阿替普酶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外,超高龄脑梗死患者的超早期治疗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全面情况和围手术期管理。
超高龄患者年龄大、合并疾病多,特别是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症候群的发生率较高,需要在治疗中全面考虑患者的全面情况,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以降低治疗的风险。
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脑梗死的程度和病情稳定性等因素,针对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综合以上所述,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是显著的,而且在安全性方面也有所保障。
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明确这一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为超高龄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阿替普酶溶栓在急性脑梗塞治疗中你知道吗

阿替普酶溶栓在急性脑梗塞治疗中你知道吗急性脑梗塞作为一种常见的突发性疾病,不仅发病率较高,而且死亡率也很高,给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但很多患者对此了解较少,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一下相关知识。
一、了解急性脑梗塞1.什么是急性脑梗塞急性脑梗塞是一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由脑部血液供应障碍所引起,导致脑缺血和缺氧,从而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和软化。
该病具有较高的临床病发率和致残致死率,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
根据发病的原因不同,急性脑梗塞又可以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分水岭梗塞以及脑栓塞。
根据发病的形式和病程不同,临床上又可以分为进展性脑梗塞和完全性脑梗塞等。
2.急性脑梗塞的病因急性脑梗塞的病因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血管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烟雾病等等,这些疾病都会导致患者的血管壁损伤,形成血栓,从而阻塞脑部供血动脉,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引发脑梗塞。
(2)心脏疾病:常见的有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等,这些疾病会导致心脏内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会随着血液循环而进入脑部,从而造成堵塞脑部血管的情况,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引发脑梗塞。
(3)血液疾病:红细胞增多症、高凝血症等疾病会使患者的血液粘稠度增加,导致血流的速度减慢,更加容易形成血栓,增加了脑梗塞的几率。
(4)先天性异常:例如血管畸形等情况,患者先天性血管狭窄或闭塞,对脑部血液供应有一定影响,因此发病几率也要高于常人。
(5)其他因素:此外,一些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例如肥胖、吸烟、酗酒,或是三高疾病等,以及天气变化、情绪波动等,都可能导致脑梗塞的发生。
3.急性脑梗塞的症状偏瘫是急性脑梗塞中最常见的一类症状,患者严重时甚至无法行走,发病时也无法用语言进行交流。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视野缺损、视野模糊等情况,且肢体有一定的感觉障碍,对疼痛、冷热等感觉不灵敏,常常感到头晕恶心。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阿替普酶是一种溶栓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
它能够溶解血栓,恢复血液流通,减小脑梗死面积,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残疾率。
在临床上,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将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阿替普酶的作用机制阿替普酶是一种内源性纤溶酶原激活剂,能够激活纤溶酶原,使其转变为纤溶酶,进而溶解血栓。
在急性脑梗死中,血栓阻塞了脑血管,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如果不能及时溶解血栓,就会导致脑梗死面积不断扩大,加重患者的病情。
而阿替普酶的静脉溶栓能够快速溶解血栓,恢复血流,从而减少脑梗死的程度,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残疾率。
二、临床疗效1. 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多项临床研究表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一项关于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人数风险降低了33%(95%可信区间25%-41%), number need to treat(NNT)为14。
这意味着只需治疗14例患者就能防止1例死亡,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对超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静脉溶栓试验(IST-3)的研究结果也显示,静脉溶栓组的患者死亡率显著降低。
2. 减少患者的残疾率除了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还能显著减少患者的残疾率。
研究表明,在接受阿替普酶治疗的患者中,有更多的患者能够在90天内恢复到独立生活状态,而且没有严重的残疾。
相比之下,未接受阿替普酶治疗的患者在90天内的残疾率明显更高。
这说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显著的效果。
3. 增加溶栓的时间窗口传统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时间窗口是4.5小时。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通过临床评估和影像学评估,可以延长溶栓的时间窗口。
一项名为EXTEND-IA TNK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延长溶栓治疗时间至9小时内也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王倩倩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年第06期
【摘要】目的探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自愿基础上,按照信封法将其均分为两组(n=46),Ⅰ组采用常规治疗,Ⅱ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替普酶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1周、1个月,Ⅱ组的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下降幅度明显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良好。
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降低患者的NIHSS评分、提高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安全性。
【关键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治疗有效率;安全性;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6..02
脑梗死在临床上又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脑组织局部供血障碍,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进而产生神经功能缺失等表现。
急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急性发作,患者主诉为头晕,肢体麻木力弱,言语含糊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多伴有神经功能方面的损伤,致残、致死率较高[1]。
针对该疾病的治疗,临床上主要采用溶栓治疗方式。
阿替普酶属于新型静脉溶栓类药物,本文旨在研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产生的作用,并分析其用药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将其均分为两组(n=46)。
其中,Ⅰ组男22例,女24例,年龄45~68岁,平均(56.13±6.32)岁;Ⅱ组男21例,女25例,年龄44~69岁,平均(56.87±6.36)岁。
纳入标准:①经头部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相关诊断标准[2];②发病时间在4.5h内;③脑梗死分期为急性期。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等重要器质性功能障碍;②暂时性脑缺血、脑出血症状;③脑梗死面积较大。
本次研究参与者均自愿,且享有知情权,组间基线数据对比,差异呈均衡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接受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斑,改善循环,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
Ⅰ组采用常規治疗:给予阿司匹林100 mg(拜耳公司),每天1次。
患者保持静卧休息状态,接受汀类药物的机体脂肪含量调理,根据患者具体需求,可给予氧气供应。
Ⅱ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替普酶治疗:并给予患者阿替普酶(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批准文号:S2*******)静脉滴注,剂量为0.9 mg/kg体质量(≦90 mg),10%静脉推注,1分钟内推完,余量1 h内微量泵入。
对两组患者溶栓前后的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水平等指标进行监测。
1.3 ;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NIHSS评分: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3]评估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的神经功能,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治疗效果:根据NIHSS评分结果及临床症状表现,判定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划分等级,其中,显效:NIHSS评分降低幅度>50%,肢体、语言功能基本恢复;有效:NIHSS评分降低幅度在18~49%,肢体、语言功能略微好转;无效:NIHSS评分降低幅度<18%,肢体、语言功能未见好转,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46×100%;
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及治疗后1个月内出现牙龈出血、胃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例数/46×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收集到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输入至SPSS 20.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以t检验数值变量资料,表示为(x±s);以x2检验无序分类资料,表示为(%、n);当P小于0.05时,表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IHSS评分
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对比见表1。
2.2 ;治疗效果
Ⅰ组治疗效果显效14例、有效19例、无效13例,治疗有效率为71.7%(33/46);Ⅱ组治疗效果显效18例、有效23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为89.1%(41/46)。
Ⅱ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Ⅰ组(P
2.3 ;不良反应
Ⅰ组牙龈出血2例、胃出血1例、皮肤黏膜出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
(4/46);Ⅱ组牙龈出血1例、胃出血0例、皮肤黏膜出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
(4/4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逐项对比,Ⅱ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略少于Ⅰ组。
组间对比:x2=0.178。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作为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在发病时会对患者的脑组织造成严重损伤,形成神经功能障碍,预后较差。
该病的发病机制与血液动力学的异常具有相关性。
现阶段,临床上多采用静脉溶栓的方式,疏通患者血管内的血栓,并预防血小板再次聚集,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并对其脑部神经系统给予营养支持。
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溶栓治疗后,多见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再闭塞等并发症,其中,脑出血症状是造成脑梗死患者残疾、死亡的主要原因。
阿替普酶属于临床新型静脉溶栓药物,该药效分子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可迅速激活纤溶解酶,溶解血栓,对患者的“缺血半暗带”进行挽救。
阿替普酶应用静脉溶栓治疗中,应考虑药物的该药时间、患者的年龄、身体耐受程度等因素,预防不良情况的出现[4]。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Ⅱ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要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将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方式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对降低患者的NIHSS 评分,提升治疗效果的作用较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例数较少,具有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张 ; 娟.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8,22(3):481-482.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
[3] 郭宇闻,杨登法,杨铁军,等.扩散张量成像联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价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价值[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20(10):52-55.
[4] 方婷婷.年龄因素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临床预后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7):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