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教案:《周长》
【说课稿】教师资格证小学数学说课:周长的计算
【说课稿】教师资格证小学数学说课:周长的计算在教师资格证面试中,会有说课,那么考生们先来看一看说课稿范文吧。
“教师资格证小学数学说课:周长的计算”由教师资格证考试网整理而出,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周长的计算》说课稿一、说教材《周长的计算》是小学数学青岛版教材第五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图形的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际观察,,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
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则安排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独立探究、计算,再通过交流发现规律、掌握方法。
“教”立足于学生的“学”。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展示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的内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实际水平、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作如下的预设:1、基础知识目标能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有条理地表达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2、能力训练目标能正确测量其他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创新素质目标在学习活动中,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灵活选择自己欣赏的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4、个性品质目标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有兴趣和热情,在与同学的合作中,会根据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在交流中初步形成反思的意识,获得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成功的体验。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本着课程标准,在尽量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周长教学设计(通用7篇)
周长教学设计(通用7篇)周长篇1教学内容:教材数学第五册《周长》(p66~p68)教学目标:1.通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活动,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
2.借助实际操作,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3、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材分析:认识周长,考虑到学生对“周长”的概念比较陌生,教材选择了学生比较喜欢、熟悉的小布艺这件物品,结合实际生活中,工厂生产小布艺前都要先剪好材料的实际需要,提出“生产两种小布艺,怎样确定每个小布艺的共边需要剪多长?”的实际问题,并要求学生合作研究解决。
在交流小组不同测量方法基础上,通过“花边的长就是小布艺布料的周长”引出周长的概念。
接着设计了指出硬币面、课本封面、课桌面边线的活动,进而告诉学生“它们边线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
学情分析:从“数学学习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而且学生已经了解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城市的孩子通过美术课也理解了“边线”“轮廓”这些词的含义,因此教材让学生在“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想一想”“算一算”的基础上来理解周长的含义,更有利于学生的掌握。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动”起来,使他们学会使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猜想、尝试和验证,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流程预案:一、情景导入:():秋天到了,秋姑娘带着礼物来到了我们身边,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出示:叶子)秋天到,落叶飘,秋姑娘用这美丽的叶子来装点我们的生活,装扮我们的秋天。
这份礼物,你喜欢吗?快拿出你的来看看吧!二、实践探究:(一)描周长1、选择出你最喜欢的一片叶子,把它的轮廓描在纸上。
2、说说你是怎样描的?3、刚才我们所描的叶子一周的长度,就是这片叶子的周长。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该节课的内容在生活中多处用到。
为帮助考生备考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特整理了该课教案,供各位考生参考!【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过程,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思维活动,发现规律,应用规律。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思维活动,发现规律,应用规律。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自从“龟兔赛跑”小兔失败之后,它一直很不服气,就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一天,在遥远的森林里,动物又举行了一次龟兔赛跑。
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裁判员虎王正在宣布比赛路线。
说:“请运动员小兔沿第一块长30米,宽20米的长方形草坪跑一圈,运动员乌龟沿第二块边长25米的正方形草坪跑一圈。
”小兔一看着急地说:“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比乌龟的长!”师:要想判断出谁跑的路程长也就是求什么(比较这两块图形的周长)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师板书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兔子的路程:怎么算长方形的周长呢?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小组讨论看你们有几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师巡回指导学生汇报结果。
师板书宽+长+宽+长=周长宽+宽+长+长=周长宽×2+长×2=周长(长+宽)×2=周长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师:我们知道要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很多,观察这些方法,你发现了什么?生: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师:这里的每一种方法都很棒,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题卡一、第1题。
《周长》优秀教案(精选6篇)
•••••••••••••••••《周长》优秀教案《周长》优秀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周长》优秀教案(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周长》优秀教案1教材内容:例1及“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学目标:⒈使学生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
让学生体验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探索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⒉使学生认识到运用圆的周长的知识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
⒊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事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求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对圆周率π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⒈“几何画板”《米老鼠和唐老鸭赛跑》演示:休息日,米老鼠和唐老鸭在草地上跑步,米老鼠沿正方形路线跑,唐老鸭沿着圆形路线跑。
⒉揭示课题⑴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要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只要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了?⑵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呢?板书课题:圆的周长二、引导探索,展开新课。
㈠引出圆周长的概念教师出示教具:铁丝圆环、圆片,让学生观察围成圆的线是一条什么线,提问:这条曲线就是圆的什么?㈡测量圆的周长⒈教师提问: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①生1: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
则师生合作演示量教具圆铁环的周长。
然后各组分工同桌合作,量出圆片的周长。
②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再测量出绳子的长短,得到这个圆的周长。
同样,先请学生配合老师演示,然后分工合作。
测出圆片的周长。
⒉用“几何画板”《小球的轨迹》演示形成一个圆提问:小球的运动形成一个圆。
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吗?⒊小结:看来,用滚动、绕线的方法可以测量出圆的周长,但却有一定的局限性。
小学教学:周长教案
小学教学:周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周长的概念,能正确计算封闭图形的周长。
(2)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周长公式计算封闭图形的周长。
2. 教学难点:(1)周长公式的灵活运用。
(2)解决实际问题中周长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尺子、剪刀、平面图形卡片。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各种平面图形,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这些图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围成这些图形需要多少条线段?2. 自主探究:(1)学生动手测量平面图形的边长。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周长的概念。
3. 讲解示范:(1)教师讲解周长的计算方法,演示如何计算封闭图形的周长。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计算演示图形的周长。
4. 练习巩固:(1)学生独立计算教材中的练习题。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拓展应用:(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周长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交流解题过程,分享心得。
五、课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周长的计算方法。
3. 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评价: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周长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程度。
3. 实际问题解决评价: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能运用周长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周长》教案通用
小学数学《周长》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周长》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周长的定义,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周长的定义,学会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对数学实用性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周长的定义,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图片,提问:“同学们,这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它们围成的图形有什么共同点?”2. 新课导入板书: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
3. 例题讲解(1)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步骤: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2)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步骤: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4. 随堂练习(1)一个长为8cm,宽为4cm的长方形;(2)一个边长为6cm的正方形。
5.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除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还有哪些图形的周长可以计算?六、板书设计1. 周长的定义: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2.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周长=(长+宽)×23.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周长=边长×4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长为6cm,宽为3cm的长方形的周长;(2)计算一个边长为5cm的正方形的周长。
答案:(1)长方形的周长=(6+3)×2=18cm;(2)正方形的周长=5×4=20cm。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周长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在拓展延伸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物体的周长,增强学生对数学实用性的认识。
《周长》教案优秀4篇
《周长》教案优秀4篇认识周长篇一教学内容:三年级认识周长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正确测量和计算一些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总结等数学活动的过程,使学生经理周长高年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余人合作,能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在交流中初步形成反思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客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树立驾驭数学的自信。
教学过程:一,导入:1,你看到了什么用一句话说一说。
①小朋友围着操场跑了一圈②彩灯沿着心形牌匾走了一圈③老爷爷在白菜地一圈周围上栏杆④在照片四周边上镶了一个相框2,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小结:像这样一圈一周的长度就是他们的"周长"二,感悟生活中事物面的周长1,3个实物图,指指表示他们的周长(树叶,方巾,红领巾)互相说说,上来指指表示它们是从那里开始又到哪里结束的(生: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我是从这里开始又到这里结束)第一个2生指,还可以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小结:不管我们从哪里开始,都是沿着地图走了一周2,找找生活中物体面的周长(互相说说,注意语言要规范)如:课桌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桌面的周长,腰围,头围。
3,找一找:——面的周长比桌面周长长——面的周长比桌面周长短小结: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都有周长,而且还有长有短。
4.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
三,量算结合,理解周长:1,下面的图形有没有周长如果有请指出来,为什么第四个图形没有周长2,有没有办法,知道他们周长吗⑴小组内先商量办法,再用工具试试。
⑴合作时要明确分工,互相配合。
3,交流⑴长方形{a.4条边量后,相加b.只量长宽再分别×2 追问:长方形有4条边,为什么只量2条边,利用长方形特点就可以更方便地求出周长了}⑴圆:{a.用毛线,圈圈,量一量毛线的长度b.对折,围半圈×2把曲线圆形利用毛线来围,再拉直了量,化直为曲,很方便}⑴{a.量个边长度相加b.转化成正方形1条边乘以4求出}小结:刚刚同学们发挥聪明财智用绳,量一量,加一加或转化再量,算。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教案周长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的: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
是一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的课,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五册P100~P10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新课标里提到“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针对这一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生活实际,本课时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分别为:1、结合具体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并能指出具体图形的周长。
2、结合具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能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贯穿全局、带动全局的核心内容,它是由各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
周长的概念以及周长的计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知识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今后学习的各种图形的周长计算。
我给这个课时的教学重点定为两个:1、周长的认识。
2、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树叶图片。
(二)、引导学生学习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方法:遵循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选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是直观演示为主,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思维、自学讨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
(三)教学过程:一、探索对比,引入概念。
在生活中,学生更多的遇到的是具体图形,而特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会出现得比较少,所以在第一个层次我采取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教学模式。
以常见的树叶为例抽象出周长的概念。
首先创设一个具体情境:为了迎接五城会的到来,小瓢虫星星积极开始了体育锻炼,每天都会到青叶操场上跑步。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教案:《周长》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教案:《周长》(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的: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
是一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的课,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五册P100~P10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新课标里提到“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针对这一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生活实际,本课时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分别为:1、结合具体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并能指出具体图形的周长。
2、结合具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能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贯穿全局、带动全局的核心内容,它是由各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
周长的概念以及周长的计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知识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今后学习的各种图形的周长计算。
我给这个课时的教学重点定为两个:1、周长的认识。
2、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树叶图片。
(二)、引导学生学习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方法:遵循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选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是直观演示为主,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思维、自学讨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
(三)教学过程:一、探索对比,引入概念。
在生活中,学生更多的遇到的是具体图形,而特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会出现得比较少,所以在第一个层次我采取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教学模式。
以常见的树叶为例抽象出周长的概念。
首先创设一个具体情境:为了迎接五城会的到来,小瓢虫星星积极开始了体育锻炼,每天都会到青叶操场上跑步。
《周长》(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教案:《周长》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精神,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周长概念的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周长概念的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
三、教学准备1. 教具:长方形、正方形卡片,直尺,彩笔。
2. 学具:学生自备直尺、彩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教具展示长方形、正方形,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 提问:这些图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引发学生对周长概念的思考。
2. 探究周长概念-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周长的概念。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3. 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分组讨论: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与边长的关系。
4. 巩固练习-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周长概念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 强调周长与边长的关系。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 请学生测量家中或学校周围的物体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周长与边长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六、板书设计1. 周长概念2. 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3. 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七、课后评价1. 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程度。
《周长》教案(精选12篇)
《周长》教案(精选12篇)《周长》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经受圆周率的探究过程,理解并把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初步理解并把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培育同学的观看、比较、分析和动手操作的力量,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培育同学抽象概括的力量和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的力量。
3.通过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所作的贡献,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并把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教学预备:圆规、剪刀、绳子、尺子。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1.老师在黑板上画圆。
(1)提问:你对圆有哪些了解?(2)指名回答,同学之间相互补充。
(3)你还想了解什么?2.通过同学的回答,引出:这节课我们就起来讨论圆的周长。
(板书:圆的周长)二、合作沟通,探究新知1.熟悉周长的含义。
(1)师:你能指出黑板上这个圆的周长吗?(2)从实物中指出圆的周长。
(3)用语言表述圆的周长。
同学回答,老师总结:圆的周长就是指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
2.教学例4。
(1)出示例4,了解轮胎规格。
明确:这里的22英寸、24英寸、26英寸是指轮胎的直径。
(2)启发思索:假如把它们各滚动一圈,哪种车轮行驶的路程比较长?(3)比较这三个车轮的直径和周长,你又有什么发觉?(4)小结:直径越大,圆就越大,圆的周长也就越长。
圆的周长和直径究竟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我们连续讨论。
3.教学例5。
(1)争论试验方案。
要讨论直径和周长间有什么关系,我们可以怎样做?(2)同学回答后,小结:我们可以画几个圆,量一量它们的直径和周长,算一算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3)明确要求①画三个大小不同的圆。
②用尺子量出直径。
③用线围出圆的周长并用尺子挞出长度。
④边操作边填好表格。
周长/cm 直径/cm 周长除以直径的商(保留两位小数)(4)同学分组按要求操作,要求分工明确。
(5)整理同学的测量结果,汇总。
(6)观看表格,说说有什么发觉。
同学回答后,小结: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小学数学《周长》教案通用
小学数学《周长》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周长》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周长的定义,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周长概念的理解,周长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周长的定义,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桌子、书本、操场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物品的边缘线是什么形状?它们的边缘线有多长?”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周长。
2. 教学新课(15分钟)(1)讲解周长的定义。
(2)讲解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举例说明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15分钟)(1)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
(2)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操场的周长。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周长的定义2. 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3. 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长方形、正方形、圆。
(2)计算下列物品的周长:书本、桌子、操场。
2. 答案:(1)见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2)见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了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周长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进行反馈。
在拓展延伸环节,可以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如:“如何计算一个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详尽;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周长》试讲稿[五篇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周长》试讲稿[五篇范文]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周长》试讲稿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周长》试讲稿活动1【导入】情境感知,初步建立“周长”概念表象。
1、今天咱们的课堂来了一位数学王国的朋友──周长。
你知道什么是周长吗?你想了解周长的什么呢?2、从“一圈”抽象到“一周”。
师:小胖要减肥,爸爸制定了一个锻炼计划,让他每天围着操场跑一圈,我们去看看他是怎么跑的。
师:他跑对了吗?应该沿着操场的哪里跑?师:这条黑黑的线也就是操场的边线。
师:如果你是小胖的爸爸,会对小胖说些什么?师:第二天,小胖又开始出发了,这回跑完一圈了吗?你来指一指应该跑到哪里?师小结:从起点沿着边线跑,最后要回到起点,这才是操场的一圈。
师:第三天我们陪小胖一起跑好吗?伸出小手,一起出发、一起喊停,预备出发!指出:围着操场跑一圈也可以说成围着操场跑一周。
3、累加长度,明晰操场的周长。
师:这个操场的一周到底有多长呢?为此小胖的爸爸进行了测量,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师:你是怎么算的?400米表示哪里的长度?师:对,400米是操场一周的长度,也可以说操场的周长是400米。
活动2【讲授】二、辨析比较,整体理解周长本质1、辨析一周,物化为形。
(1)指一指:呈现树叶、三角尺。
师:其实,在我们身边,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是有周长的。
看,老师这里有一片“树叶”,谁来给大家指一指它的一周边线在哪里?师:树叶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树叶里面的叶脉也是它的周长吗?师:三角板一周的边线在哪里?来指指吧。
师:三角板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三角板的周长。
师: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哪里有周长?指一指桌面一周的边线,说一说什么是桌面的周长?指一指课本封面一周的边线,说一说什么是课本封面的周长?你还想说教室里哪一个面的周长?和你的小伙伴互相指一指,说一说。
(2)描一描:把你认为有周长的图形找出来,用水彩笔描出它们的周长。
师:谁来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师:4号图形为什么没描呢?师:观察的真仔细!像这样不封口的图形叫做不封闭图形。
《周长》(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周长》(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在于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
下面是我根据《周长》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为我的学生设计的一份教案。
一、教学内容我在这一节课选择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章第二节《周长》作为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包括: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能够应用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并能运用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在这一章节中,计算周长和应用周长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和重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直尺、圆规、剪刀等教具,以及练习本、彩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让学生观察教室的形状,并测量教室的周长。
2. 概念讲解:我利用教具,向学生讲解周长的概念,让他们理解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3. 方法讲解:我向学生讲解计算周长的方法,即用直尺测量图形的长度和宽度,然后相加。
4. 例题讲解:我出了一个例题,让学生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我带领他们一起 stepstep 地解决这个例题。
5. 随堂练习:我给了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运用刚学的知识计算周长。
六、板书设计周长 = 长 + 宽 + 长 + 宽七、作业设计(1)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2)正方形:边长4厘米答案:(1)周长 = 5厘米 + 3厘米 + 5厘米 + 3厘米 = 16厘米(2)周长 = 4厘米 + 4厘米 + 4厘米 + 4厘米 = 16厘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我在课后反思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周长的概念并能计算周长。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还需要进一步指导。
在拓展延伸部分,我计划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图形,并计算它们的周长。
这就是我根据《周长》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为我的学生设计的一份教案。
我希望通过这份教案,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周长的知识,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教案周长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教案周长教案:小学数学周长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什么是周长,并能够运用周长的概念解决与周长有关的问题。
一、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幅图形,将图形上的一条边涂成红色,问学生这条边有什么特点?2.学生回答后,教师提问:这个图形的所有边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能够想到是什么吗?3.引导学生思考后,教师解答:这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周长。
周长是指封闭图形的边的长度总和。
二、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个矩形图形,并将每条边的长度都写在边旁边,然后提问:这个矩形的周长是多少?2.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提供正确答案,并解释周长的计算方法:将所有边的长度相加即可。
3.教师出示其他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并让学生计算其周长。
4.教师强调:周长是一个长度,并且是封闭图形的属性。
三、练习(2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图形的图纸,让学生计算其周长。
2.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检查和讲解。
3.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形,如操场、教室等,并让学生计算其周长。
4.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每组呈现自己的计算结果。
5.教师进行总结,并指出不同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差异。
四、拓展(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与周长有关的问题,如:一个周长为12厘米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2.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提供正确答案,并解释解题方法。
3.学生进行自主拓展,提出自己的周长相关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五、巩固(15分钟)1.教师出示一道综合性的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周长。
2.学生思考后,教师提供时间进行解答,并进行现场点评。
3.教师提供一些周长的计算方法的技巧和提示。
六、总结(5分钟)1.教师和学生一起复习:周长是指封闭图形的边的长度总和。
2.强调周长的计算方法和运用。
3.教师鼓励学生继续进行周长相关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4.结束。
(备注:根据实际情况。
小学数学《周长》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小学数学《周长》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周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说出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探索,锻炼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观察、动手操作、比较和迁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渗透“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算理。
三、教学准备教具: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直尺、绳子。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让学生在教室中间围了一个大大的心形,找其中一位同学按照老师的示范来沿着这个图形的边线走一圈,其他同学注意观察。
提问:刚才这位同学是沿着图形的什么走了一圈?(边、轮廓)引出课题:周长。
(二)生成新知1.出示若干平面图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计算周长。
预设1:用绳子围一圈,将绳子的长度量一量预设2:用尺子测一测(教师巡视,指导练习)师:那我们来一起计算一下课前准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先和同桌指一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分别是指哪里的长度,再同桌合作验证并做好记录)2.探究长方形周长①测量数据。
课件出示新的长方形:②计算周长。
③交流汇报。
④得出结论。
长方形周长=长×2+宽×2,长方形周长=(长+宽)×23.探究正方形周长(1)课件演示:将长方形的长逐渐缩短,变成正方形的过程。
(2)交流汇报。
(3)总结:正方形周长=边长×4。
(三)巩固提高1.判断以下图形是否能测量其周长?2.基本练习(1)学校有一个花坛,长11米,宽8米,求花坛的周长。
(2)一块正方形土地,边长是6米,要在它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至少长多少米?3.提升练习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6米,如果要围上篱笆,篱笆至少要多少米?(四)小结作业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周长 《周长》教案优秀5篇
周长《周长》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5篇《周长》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周长的写作思路。
人教版《周长》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感知周长的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知周长的含义与探究周长的测量与计算方法,为后面学习计算几何图形的周长打下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字面上来看,周长的概念似乎不难理解,但在学习面积之后,学生对周长和面积两个概念总是容易发生混淆。
究其原因,还是对周长概念认识的不到位。
周长的概念中有三个关键词:封闭图形、一周、长度。
教学时我们通常将封闭图形及一周的理解作为周长概念的重点,很容易把“长度”这个关键词忽略掉。
周长的本质就是“长度”,因此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周长与长度的联系,逐步引领学生建构周长的概念。
另外,初步感知周长概念时,要注意从一般性的角度引入,从任意图形入手,避免学生产生只有长方形、正方形等规则图形才有周长的思维定势,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地建立起周长的概念。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充分观察,体验感知周长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理解周长1.感知、理解“一周”。
(1)描一描。
①学生独立描出树叶的一周。
②汇报交流。
教师:谁愿意来为大家展示一下你是怎么描的?请用笔指着,说清楚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教师: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从一点出发,沿树叶的边线绕一圈,较后又回到这一点,这就是树叶的一周。
《周长》数学教案
《周长》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 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方法(如观察、测量、画线段等)来计算封闭图形的周长。
3. 学生能够解决与周长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和估算现实生活中的图形周长。
二、教学内容:1. 周长的定义: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 周长的计算方法:观察、测量、画线段等。
3. 周长的实际应用:计算和估算现实生活中的图形周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解决与周长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各种形状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3. 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
4. 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教室的桌子、学校的围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出示各种形状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形的边界都是由线段组成的,从而引出周长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周长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用不同方法计算周长,如观察、测量、画线段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个图形,运用所学方法计算其周长。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
4. 解决问题:出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教室的桌子、学校的围墙等,让学生计算其周长。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5. 总结与反思: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心得体会。
6.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有关周长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应及时总结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练习和小测验来评估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和方法选择,评估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021教师招聘考试面试试讲小学数学试讲稿——《长方形周长》
2021教师招聘考试面试试讲小学数学试讲稿——《长方形周长》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过程,体会到策略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并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教师先带领学生回顾周长的定义,接着在大屏幕上出示几个图形,探讨如何计算他们的周长。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知道边的长度呢?预设有的同学想到可以拿线绕一圈,再量出线的长度;有的想到可以直接拿尺子量一量。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再次提问:如果图形有操场那么大,该怎么计算他的周长呢?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长方形周长》。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活动一:初步感知,形成概念首先,大屏幕上给大家出示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请大家独立思考,算出他的周长,并说出理由。
学生很快根据周长的定义依次把四条边加起来,就是5+3+5+3=16(厘米)。
写成公式就是长方形周长=长+宽+长+宽。
接着教师给予提示,大家可以根据长方形的特征寻找其他算法,预设有的同学得出长方形里有2个长和2个宽。
所以他的算法是5×2+3×2=16(厘米),教师写出公式为长方形周长=长×2+宽×2;有的同学有不同算法,长方形里有2个长加宽,可以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2,也就是(5+3)×2=16(厘米)。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长方形周长=(长+宽)×2。
再次提出问题:如果变成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要怎么算他的周长?有了长方形周长计算的经验,学生很快能给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或者正方形周长=边长×4。
活动二:深入探究,巩固新知在此环节,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回忆刚才是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根据大家的回答教师进行补充:不论哪种方法求周长,已知条件是长方形知道长和宽,正方形知道边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
是一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的课,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五册
P100~P10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新课标里提到“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针对这一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生活实际,本课时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分别为:
1、结合具体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并能指出具体图形的周长。
2、结合具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能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贯穿全局、带动全局的核心内容,它是由各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
周长的概念以及周长的计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知识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今后学习的各种图形的周长计算。
我给这个课时的教学重点定为两个:
1、周长的认识。
2、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树叶图片。
(二)、引导学生学习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方法:
遵循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选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是直观演示为主,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思维、自学讨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
(三)教学过程:
一、探索对比,引入概念。
在生活中,学生更多的遇到的是具体图形,而特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会出现得比较少,所以在第一个层次我采取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教学模式。
以常见的树叶为例抽象出周长的概念。
首先创设一个具体情境:为了迎接五城会的到来,小瓢虫星星积极开始了体育锻炼,每天都会到青叶操场上跑步。
用多媒体演示小瓢虫星星在青叶操场上两次不同的跑步路线,让学生观察跑步路线是否相同,分小组讨论不同在哪里,在矛盾形成的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势而涨,当学生观察得出结果:一次沿着青叶的边沿从树根出发最后跑到终点刚好跑完一周,另一次还是沿着树叶的边沿从树根出发但是最后没有跑回树根,离一周还差一点。
在此同时教师揭示周长的概念:刚才星星第一次跑的是树叶一周的长度,也就是树叶的周
长,我们把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通过两次不同爬行过程的比较,学生的脑中形成了周长完整的表象。
在这一教学层次中不是把周长的概念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比较,合作交流,为学生对周长的认识提供感性材料,最后再水到渠成的揭示周长的概念。
二、动手操作,落实概念。
在学生的具体观察,比较后,教师揭示了周长的概念,学生对周长有初步认识之后,出示多种具体图形,让学生动手自己在手中的卡片上描一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从而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类化使学生体会到概念是对具有共同特征的许多具体内容的概括: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
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周长了之后,通过描一描周长这一操作活动,拓宽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进一步认识了周长的意义。
三、因势利导,探索发现。
探索发现,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重讲轻练为边讲边练,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实现两次飞跃:一次是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一次从理性到实践的飞跃。
在学生对周长有感性的认识之后,让学生理性的思考,分小组讨论要求出这些图形的周长怎么办?讨论估计有三种情况:①用绳子量套在图形上,在把绳子拉直用直尺量绳子的长度②把图形简下来在直尺上滚动③量出各条边,再把各条边相加。
我们可以发现各种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用绳子量不方便,存在误差;滚动剪下来的小实物可以,大实物、画在黑板上或是固定的图形就不行;最好的方法是先量出组成该图形各条边的长度,把各条边相加得出该图形的周长。
但是量几条边呢?通过观察发现有的图形没有必要把所有的边都量出来,相同长度的边只需要量一次就够了。
学生在自身的探索讨论下求出了这些图形的周长,这时再出示图形中较特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2厘米
3厘米
让学生求出他们的周长,这对于计算出以上具体图形的学生来说简直就是信手拈来的简单。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有以下几种做法:长方形的周长:
①4+2+4+2=12(厘米)
②4×2+2×2=12(厘米)
③(4+2)×2=12(厘米)
正方形的周长:
①3+3+3+3=12(厘米)
②3×4=12(厘米)
在学生展示出不同算法之后,进行讨论,让学生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方法,新课标提倡算法的多样法,而现实生活中正正规规给出长宽求周长的例子少之又少,为了更好的将所学知识运用与生活实际,学生讨论出的方法不唯一,不总结公式。
四、解决实际问题。
1、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A、
B、
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图形,并通过测量移动等方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教师结合多媒体展示边线移动的过程,直观地说明每组题中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让学生直观的感觉到图形的周长和图形大小无关,只和组成图形的边长有关。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深化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2、伍校长想在咱们学校周围修上一堵新围墙,你能帮伍校长算算围墙要修多长吗?
新课标里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学生掌握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让学生求出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