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通西域4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第4课张骞通西域》课件川教版

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
打通了东西方交通要道
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一条连接东西方的交通要道——丝绸之 路,为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
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繁荣
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东西方之间的贸易更加繁荣,中国的 丝绸、瓷器等商品传入西方,西方的珠宝、香料等商品也 传入中国。
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东西方之间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包括宗 教、哲学、艺术等领域的交流,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 互理解和尊重。
巩固友好关系
张骞此行巩固了汉朝与西域各 国的友好关系,为汉朝与西域 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打下了坚实 基础。
开拓丝绸之路
张骞的两次出使,开拓了著名 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 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03
西域地理文化概述
西域范围界定
西域狭义上指玉门关、阳关以西, 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
新疆广大地区。
03
讨论与分享
观看视频后,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谈谈自己对张骞通西域的看法和感
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视频中的细节和亮点,深入理解历史事件。
THANK YOU
感谢聆听
经济上促进贸易往来和繁荣
开拓贸易路线
张骞通西域后,汉朝与西 域之间的贸易路线得以畅 通,促进了双方之间的贸 易往来。
丰富商品种类
西域地区的特产如玉石、 宝马、香料等得以传入汉 朝,丰富了汉朝的商品市 场。
推动经济发展
贸易的繁荣带动了汉朝经 济的发展,增加了财政收 入,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 平。
文化上推动佛教传播和交流
情景再现
学生按照历史事件的发展,模拟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包括路途 艰辛、与西域各国的交流等。
分享感受
角色扮演结束后,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加深对 历史事件的理解。
校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教案 川教版-川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12课X骞通西域1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记住西域的地理X围,记住X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理解X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意义,理解西域都护设置的意义。
2、能力与方法:培养识读、运用、制作历史地图的能力,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想象历史情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西域面貌的粗浅认识,理解X骞勇于应征、被扣十余年仍不忘出使使命的勇敢、忠诚和坚韧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了解某某的历史,树立某某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
2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历史故事有较大的兴趣,平时通过阅历史读物和影视作品对汉武帝和X骞有所了解,这是一个良好的基础。
但对X骞通西域的来龙去脉及其历史意义还缺乏较系统和深入的认识。
3重点难点重点:西域的地理X围,X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难点:狭义西域与广义西域的联系与区别,X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其完成情况。
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导入:我们先来逛逛菜市场,看几样很平常的瓜果蔬菜(出示几幅瓜果蔬菜的图片)大家认得出他们都叫什么吗?(学生踊跃作答:石榴、葡萄、黄瓜、胡萝卜、核桃、小葱),这些好吃的东西两千年前的西汉人能吃得上吗?(生猜测作答)其实这些蔬果不是我们内地土生土长的,他们是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从遥远的西域传入中原。
这些看似平常的蔬果能够传入内地,其背后隐藏着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X骞通西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X骞通西域。
活动2【讲授】讲授神秘的西域师:西域到底指的是哪一片地区呢?西域的地理X围出示地图,引导学生找出图上的重要地点。
师:这幅图上,大家先找到西汉的首都长安,从长安往西行,有两个著名的关隘——玉门关和阳关(位于今天的敦煌西北和西南),再往西走,一直到今天中亚的帕米尔高原,当时称为葱岭,所谓西域就是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这是狭义的西域,广义的西域还包括葱岭以西更广阔的地区。
西域有大片的草原,也有面积广阔的戈壁沙漠,对中原人来说,是一片蛮荒之地,有诗为证: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川教版第一册 第12课《张骞通西域》说课稿

川教版第一册第12课《张骞通西域》说课稿
第12课《张骞通西域》说课稿
韩爱华
新课标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与地位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共5个学习主题,讲述远古至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本课所在的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讲述秦朝和汉朝的历史。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国家的建立时期,从此,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故本学习主题在教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张骞通西域》作为本学习主题5课中的第4课,上承“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下启“丝绸之路的开辟”,展现了统一国家初步发展的历史画卷:从政治上讲,扩大了汉朝的疆域和统一,也有利于地区的开发;从民族关系上看,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和民族融合的因素,也为后边教材的北方民族内迁及民族融合高潮的出现埋下伏笔;在对外关系方面,通过西域,东西方经济、文化等进行了广泛地交流,古老中国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区域,我们吸收着外来文明的精华,同时向世界展示了华夏文明的。
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 张骞通西域word教案(4)

第4课张骞通西域教案【课标要求】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和西域都护的设置的时间,了解西域的自然环境、西域人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过,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和西域都护设置的历史作用。
二、能力和方法通过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西域的地理范围提高其识图能力,通过让学生设想张骞出使西域途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锻炼其想象能力,通过让学生比较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其比较分析能力,通过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其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张骞不畏艰难两次出使西域的了解,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开拓、忠于祖国的精神;通过对张骞出使西域促进西域地区迅速发展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目前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意义;通过对设置西域都护的历史作用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新疆地区早在西汉的时候就已经成为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重点难点】一、重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出使西域。
二、难点: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比较、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作用的分析理解。
【授课类型】新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请同学们看看屏幕(或实物)。
(逐一展示葡萄、核桃、胡萝卜、石榴图片或实物)这是什么?这个呢?……这些东西你吃过吗?生:都吃过!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他有没有吃过这些东西呢?生:吃过!皇帝可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啊!师:秦始皇啊可没有这个口福,这些东西,他可都没吃过!为什么呢?因为在他那个时候,我们内地还没有这些蔬菜瓜果。
那么,它们是什么时候在内地出现的呢?它们是从什么地方传到内地来的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知道答案了。
(展示课题:第12课张骞通西域)新课学习:师: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
在听的同时,请你想一想,这首歌曲带有哪个地区、哪个民族的特色?(播放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生:新疆!维吾尔族!师:对!今天的新疆在汉代属于西域地区的一部分。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课 张骞通西域教案 川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课张骞通西域教案川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西域的地理范围及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2、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及西域都护府设置的意义3、培养学生根据史料想象历史情景的能力及根据历史人物某一方面的贡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播放有关西域的风情的电视片,让学生感受西域的神秘和旷远2、列表比较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与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出使西域对巩固西汉统治加强联系的作用,正确评价张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习张骞勇于冒险、勇于开拓、忠于国家、坚忍不拔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了解新疆历史、维护国家的统一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西域的地理范围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3、西域都护府的设立难点1、西域的地理范围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完成情况教学突破指导学生读图,让学生找出西域的大致范围,教师纠正并指出张骞通西域的时间、出发点、最远点、所经国家、主要任务,让重难点知识在一张图上凸现出来,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读图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的动态课件、西域风情的电视片、张骞像的投影学生:预习课文教学过程一、播放影片,引入情景1、谈话:同学们,西域是我国西北葱岭以西广大地区的总称。
它辽阔、神秘、美丽。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西域去走一走、看一看。
2、播放西域的风情电视短片,让学生感受西域二、西域1、引导:此时此景,同学们都在想些什么呢?(美丽的西域在什么地方)2、出示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的动态课件,讲解西域的地理位置,并让学生认真观察识记。
3、设疑:和我们内地一样,西域有人类生存,那么,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呢?请看书67页辅栏内容。
(阅读相关内容,知道西域的人们是如何劳作、生养的,知道很早的时候西域就和内地有联系)三、张骞出使西域1、过渡:从阅读中,同学们一定了解了大量的信息,知道了内地与西域早有联系,但显然的是西汉对西域的了解不够,于是汉武帝刘彻招募勇士前往西域探险。
四川省乐山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上历史(川教版)教案:7-12《张骞通西域》

一、西域的范围狭义:和以西,以东的广大地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
广义:和以西二、张骞出使西域(一)第一次1.目的:为了夹击2.皇帝:汉武帝派出使西域。
3.经过:时间:从出发4.结果:(二)第二次1.目的:2.经过:时间:3.结果:(三)影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以后,西域与内地的联系日益密切。
①物资交流:内地精美的和等产品,②技术交流:先进的和技术传到西域。
③管理机构:西域都护设置时间:公元前年职能:。
意义: 。
1.狭义的西域是指( )A.今西藏地区B.河西走廊C.今西北地区D.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2.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的是( )A.秦始皇B.汉高祖C.汉武帝D.董仲舒3. 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的身份开辟域外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探险,形成了丝绸之路,造福当时,泽及后人。
这里的“他”指的是 ( )A .张骞B . 玄奘C .马可.波罗D .鉴真4.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始于( )A.公元前202年B.公元前138年C.公元前126年D.公元前119年5.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A.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B.C.准备设立西域都护D.6.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的标志是 ( )A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B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C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D .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1.西域的地理范围是?2.西域都护设置时间?职责及意义?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 时间?作用?2.西域都护是在什么情况下设置的?它的设置说明了什么?对于今天新疆的建设有什么启示?第一次: 年,目的 。
前后两次 第二次: 年,目的 。
张骞出使西域 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年。
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1.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在汉朝时称为()A.大秦B.西域 C.安息D.新疆2.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A.秦朝B.西汉C.东汉D.战国3.秦汉时期,以下边疆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先后顺序是()①云贵地区②河套地区③西域地区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4.阅读下列材料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有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这就是占中国面积1/6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2课《张骞通西域》ppt精编课件

张骞通西域ppt4 川教版优秀课件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学习与探究
学习活动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绘制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学习测评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1.狭义的西域是指( D)。
A.今西藏地区 B.河西走廊
C.今西北地区 D.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
2.西域都护是在什么情况下设置的?它的设置有什么意义?
西域都护是如下情况下设置的: A.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之后。 B.西域和内地的人员、商旅往来增多。 C.西汉在西域的政治、军事活动加强。
胡萝卜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苜蓿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史记》书影 《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最早记载了有关西域的情况。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汉书》书影 《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最早记载了有关西域的情况。
返回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汉武帝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它的设置意义有: A.表明汉朝中央政权正式管辖西域。 B.促进内地和西域联系的加强。 C.有利于西域的发展。
史海拾贝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班超在西域
班超公园
东汉名将班超在此驻守长达17年之久的城堡遗址。始建于公元73年 至94年间,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班超以盘橐城为根据地,抗击匈 奴,安抚西域,恢复了中央政权对西域的统治,并重新开通了丝绸之路。 现在的班超公园是1994年开始在盘橐城遗址地规划修建的,位于今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东南部,占地面积15亩。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行进在沙漠中的驼队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鎏金铜马(1981年陕西兴平县茂陵一号无名冢出土。 据考证,该马是根据西
“神马”当从西北来。得乌孙好马,名曰“天马”。及得 (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马”, (大)宛 马“天马”。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如果是你,愿不愿意跟随张骞出使西域?为什么?
动动手:
面对困难张骞是怎么做的呢? 阅读教材P69小字,标注关键词句。
博望候张骞塑像
找一找:
从张骞身上我们学 到了哪些精神?
忠于国家、 锲而不舍、 开拓、开放 ……
联系现实:
你在自己的生活 和学习中应怎样发 扬张骞精神呢?
二、“通”的原因及过程——张骞出使西域
《史记》书影
《汉书》书影
《史记· 大宛列传》和《汉书· 西域传》最早记载了有关西域的情况: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 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 与共击之。” “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 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 甘父俱出陇西。”
1、沟“通” 2、开“通” 3、西域都护府的设置及意义(公元前60年) 4、“通”向未来…
学习与探究:
1、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2、“写一写”:
“问学中华源,立德世界路”,这是大家非常 熟悉的话,请结合本课所学,谈谈你对此话的理解, 并写成一篇“历史小感悟”。
(提示:可联系古代事例、当今世界、我国、自己来谈)
谢谢大家!
出发时间
主要活动 结 果
公元前138年
被扣留、会见… 未完成联络大月氏的任务
比一比:
第二次与第一次相比变化是什么? 能找到两次的相似之处吗?
三、“通”的意义——张骞通西域影响
小组讨论:
张骞两次出使都没有完成汉武帝交给的任务, 那他不是白干了?
西汉茂陵鎏金铜马
树叶纹缂毛鞍毯
(新疆和阗洛浦赛依瓦克汉代墓出土)
第13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于2012年9月26 ~9月30日在成都隆重举行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张骞通西域》教案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张骞通西域》教案教材与学生分析《课程标准》要求“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
本课教材分三目,介绍了西方域的地理概念,讲述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情况,以及张骞“凿空”丝绸之路过后,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情况。
本课是从汉朝的对外交流和民族关系方面进一步说明统一国家的意义,继续印证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并引出下一课汉朝中外交流的情况,具有重要地位。
西域至今仍充满神秘色彩和异域情调,学生对神秘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加之本课教材图文并茂,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地理时空概念;有助于学生进行合理的历史想象,获得形象饱满的历史认知。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西域的地理范围及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
2.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及西域都护设置的意义。
3.培养学生根据史料想象历史情景的能力及根据历史人物某一方面的贡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播放有关西方域风情的电视片,让学生感受西域的神秘与旷远。
2.通过观看《张骞出使西域》的flash动画课件,形成正确的历史地理时空概念。
3.列表比较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与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4.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出使西域对巩固西汉统治、加强联系的作用,正确评价张骞。
5.通过“哪些因素成就了张骞的功绩的”讨论,巩固学生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提高评价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张骞的评价,进一步了解非智力因素对人获得成功的重要作用。
2.学习张骞勇于冒险、勇于开拓、忠于国家、坚忍不拔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了解新疆的历史,维护国家的统一。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西域的地理范围。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3.西域都护的设立。
(二)难点1.西域的地理范围。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完成情况。
教学准备1.西域风情电视片。
2.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的课件。
3.学生提前预习课文。
教学步骤导课1.投影新疆风情图片,从今天新疆的美丽、神秘导入新课。
3.4.2 张骞通西域 教案 川教版 七年级上册

《张骞通西域》说课稿川教版七年级上册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12课《张骞通西域》课本内容包括三部分:神秘的西域、张骞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臵。
我将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学情分析、教学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七方面进行介绍。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共5个学习主题,讲述远古至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本课所在的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讲述秦朝和汉朝的历史。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时期,从此,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所以本学习主题在教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2、《张骞通西域》作为本学习主题的第4课,上承“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下启“丝绸之路的开辟”。
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成为民族交流的佳话,它充分体现了中西文明的交流与渗透。
通过西域,东西方经济、文化等进行了广泛地交流,古老中国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区域,我们吸收着外来文明的精华,同时向世界展示了华夏文明的灿烂辉煌。
而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文明向外传播的重要通道,从这个意义上说,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同时西域位于祖国西北,有着独特的风土人情和资源,又加深了历史和和地理学科的联系。
【学情分析】1、初一学生他们对新事物也比较感兴趣,他们思维活跃、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展示自我的需要,对感性的事物比较容易理解,也初步具备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及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从而为学生乐于仔细“研究”本课知识、分组搜集与本课人物、事件有关的历史资料、结合书上《张骞出使西域壁画》设计一段汉武帝与张骞的对话、编排表演历史短剧等活动奠定了基础,为开展活动性的课堂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本课以学生的参与、动手、动脑为主。
2、但学生个体具有差异性,知识的积累还少,同时对历史地理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所以在本课的活动中及课后作业设计上都注意了层次性和学生自主性。
丝绸之路ppt4 川教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