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教师版)
编写:彭易审定:高二语文组时间:2013.10.24
1、识记重点文学常识。
2、分析人物的语言、性格特点。
3、积累重点文言知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
4、熟读并翻译本文。
诵读法、归纳法、质疑法
一、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司马迁早年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初仕郎中,曾奉使西南。元鼎六年(前111)回家,值父病笃。父亲临终前嘱咐他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并告诫他不要“废天下之史文”。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天汉二年(前99),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继续发愤著书,于征和二年(前91)写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
《史记》有很高史学价值。班固称赞这部书说:“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鲁迅也曾这样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二、课文背景
战国(前403-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
一、文学文化常识
1、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 12篇,世家 30篇,列传 70篇,年表 10篇,书 8篇,共52万字。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上卿.
2、缪.贤舍.人
3、蔺.相如
4、肉袒.
5、倚.柱
6、礼节甚倨.
7、睨.柱
8、诈佯.
9、广成传. 10、汤镬. 11、渑.池 12、张目叱.之
13、左右皆靡. 14、引车避匿. 15、负荆. 16、刎.颈之交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不通“否”,不可以。)
2、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3、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通“穆”。)
5、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铁砧。)
6、唯大王与群臣孰记忆之(孰通“熟”,仔细。)
四、找出出自本课文的成语并作解释。
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渑池之功:渑池:古城名,在今河南渑池县南。本指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秦王为赵国立下功勋。后泛指为国立下巨大功勋。
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刎颈之交: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价值连城:连城,连在一起的许多城池。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五、解释下列相关的词语,注意一词多义。
1、为
A、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是)
B、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做)
C、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以为,认为)
D、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替,给)
E、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演奏)
F、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成为)
2、见
A、秦王坐章台见相如(接见)
B、我见相如,必辱之(看见)
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接见)
D、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被)
3、以
A、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凭借)
B、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把)
C、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用来)
D、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E、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来)
F、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借)
4、负
A、秦贪,负其强(依仗)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
C、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动,使承担)
E、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
5、引
A、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荐,延请)
B、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C、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调转车头)
D、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弓)
6、徒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B、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不过)
7、幸
A、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
B、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C、则幸得脱矣(幸而)
六、解释下列句子中古异义的词语。
1、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古义指左右的侍从。今义指左和右两方面。)
2、璧有瑕,请指示王(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指上对下指导、命令。)
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古义为名词,约定、契约。今义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4、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因而:古义为两个词。因,趁机。而,连词,表顺承。今义为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前进:古义指上前进献。今义指向前发展进步。)
6、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古义指扬言,到处说。今义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去:古义指离开。今义指除掉,减掉,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今义指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
七、找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1、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归,使动,使……回去。)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3、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4、左右欲刃相如(刃,名词作动词,杀。)
5、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
6、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后,意动,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7、宁许以负秦曲(负,使动,使……承担。)
8、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敬,形容词作动词,尊重。)
9、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堂上。)
10、且庸人尚羞之(羞,意动,以……为羞耻。)
11、大王必欲急臣(急,形容词作动词,逼迫。)
12、完璧归赵(完,使动,使……完整。)
八、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句式的特点。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
2、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被动句)
3、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介宾结构后置句)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判断句)
5、而君幸于赵王。 (被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