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_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醉翁亭记优秀ppt课件
10
名 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命名/它(指醉翁亭) 自称,这里是用自称
(醉翁)来命名的意思 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 来命名的。
11
太守同客人来到这里饮酒,稍微喝了一点就醉了,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饮少
辄醉,
表并列 年纪 指年纪大 取别号 而并且 年年又纪最又高最,大故,自所号以给自己取个别号
叫做 曰叫醉“翁醉也翁。”。
12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在(于) 于,在
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13
山水之乐, 得均之指心代而“寓乐之趣”,后省略“于”,即“从”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 酒也。 作动词解 喝酒上。
14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表承接 雾气/散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就散了,
是酿泉。
8
回环,曲折环绕/转弯 本意是从高处往低处看, 这里是坐落在高处的意思。
峰山回势路回环,路也转跟,着转有弯亭,翼有然一临座四角翘起像鸟儿 展翅飞翔似的亭子,坐落 在 ……的(泉水) 表判断 于在泉泉上水者边,上,醉就翁是亭醉也翁。亭。
9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建造/……的人 的
表判断
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仙。
醉翁亭记
1
欧 阳 修: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运动领袖。字永叔,号 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欧 阳 修 手 植 2梅
岳 阳 楼 范记 仲 淹
本文写于庆历六年。当时作者贬居邓
州(现河南邓州)。文章以作”记”为 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忧国忧民的旷达胸襟和”
《醉翁亭记》PPT优秀课件
静态之美
山峰巍峨,古树参天,彰显大 自然的壮丽与沉稳。
动静相宜
飞鸟掠过水面,鱼儿在水中游 弋,构成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 。
意境深远,抒发作者情感
01
02
03
寄情山水
通过对醉翁亭周边景色的 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 然的热爱和向往。
忘却尘世
在美丽的自然景色中,作 者忘却了世间的纷争和烦 恼,达到了心灵的宁静。
中庸之道
作者在文中提倡饮酒作乐,但强调“ 颓然乎其间”的适度原则,体现了儒 家中庸之道的思想。
现代价值观审视下文章意义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文章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 于现代社会而言,这一观念仍然具有 重要意义。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追求精神自由
在醉翁亭这个自然环境中,人们可以 忘却世间的纷争和束缚,追求精神的 自由和解放。
地理位置及环境
醉翁亭位于琅琊山半山腰处,周围环境优美,山水相依,景色宜 人,是文人墨客游览胜地。
欧阳修生平及文学成就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 (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文学成就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诗词、书法等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的散 文风格平易流畅,委婉曲折,富有感染力;诗词则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其他人物形象塑造及其作用
滁人形象
文中还塑造了滁州人民的形象,他们 安居乐业、和睦相处,展现了作者理 想中的社会景象。
宾客形象
宾客们跟随醉翁一起饮酒作乐,他们 的形象衬托出醉翁的豁达和洒脱。
人物间互动关系揭示主题
01
醉翁与滁人的互动
醉翁与滁人一起饮酒、游玩,形成了亲密无间的关系,体现了人与人之
醉翁亭记(图片精美)(课堂PPT)
26
“水落而石出”(冬)
2021/3/29
27
2021/3/29
28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021/3/29
29
滁人游
2021/3/29
30
太守宴
2021/3/29
31
众宾欢
2021/3/29
32
太守醉
2021/3/29
33
研讨赏析,领悟主旨
① 贯穿全文表现作者情感的是哪个字?
2、[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 杂。语出《醉翁亭记》。
3、[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趣 并不在于喝酒。形容人别有意图, 言在此而意在彼。
2021/3/29
37
自学效果检测
B、一字多义:
秀
蔚然而深秀
佳木秀而繁 阴
临
乐
临于泉上 宴酣之乐 从太守游而乐
临溪而渔 太守之乐其乐
2021/3/29
38
你会做吗?
野芳发而幽香(春)
2021/3/29
18
2021/3/29
19
琅琊山夏时美景
2021/3/29
20
“佳木秀而繁阴” (夏)
2021/3/29
21
2021/3/29
22
琅琊山秋时美景
2021/3/29
23
“风霜高洁”(秋)
2021/3/29
24
2021/3/29
25
琅琊山冬时美景
2021/3/29
醉翁亭记
欧阳修
2021/3/29
1
山 行 六 七 里 亭 影 不 孤 2021/3/29
醉翁亭 翁
去
八
醉
翁百
醉翁亭记课件(共35张PPT)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趣并不在于喝酒。 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
【前呼后应】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 在应答。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 【山肴野蔌】指野味蔬菜。
【峰回路转】现比喻局势发生变化。
文 本 分 析
第一段
请用 划原分文层回次答并下概列括问第题一段大意
1.滁州的地理特点? 2.西南诸峰的特点? 3.琅琊山的特点? 4.醉翁亭的位置? 5.醉翁亭名字的由来? 6.自号醉翁的原因?
第二段可分为三层请找出本段中的骈句,并说说它的 好处。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使音韵和谐优美,读起来音调抑扬顿挫,给读 者一种美的感受。
第三段
本段主要内容是什么?描写了哪四幅画面? (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概括)
滁人游 众宾欢
太守宴 太守醉
描写太守与滁人 游山宴饮之乐。
重点积累
一、一词多义 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聚拢,归集 回家
秀丽 茂盛
山水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趣 快乐 以……为乐
太守自谓 太守谓谁
称谓、命名 为,是
二、成语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 真相大白。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深入探究
·文章总共写了哪些“乐”?
山水之乐、宾客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 太守之乐
·作者自号“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 文中作者因何而“醉”?
因山水之乐而醉,因深入探究
·醉翁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 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能同其乐”
【前呼后应】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 在应答。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 【山肴野蔌】指野味蔬菜。
【峰回路转】现比喻局势发生变化。
文 本 分 析
第一段
请用 划原分文层回次答并下概列括问第题一段大意
1.滁州的地理特点? 2.西南诸峰的特点? 3.琅琊山的特点? 4.醉翁亭的位置? 5.醉翁亭名字的由来? 6.自号醉翁的原因?
第二段可分为三层请找出本段中的骈句,并说说它的 好处。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使音韵和谐优美,读起来音调抑扬顿挫,给读 者一种美的感受。
第三段
本段主要内容是什么?描写了哪四幅画面? (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概括)
滁人游 众宾欢
太守宴 太守醉
描写太守与滁人 游山宴饮之乐。
重点积累
一、一词多义 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聚拢,归集 回家
秀丽 茂盛
山水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趣 快乐 以……为乐
太守自谓 太守谓谁
称谓、命名 为,是
二、成语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 真相大白。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深入探究
·文章总共写了哪些“乐”?
山水之乐、宾客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 太守之乐
·作者自号“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 文中作者因何而“醉”?
因山水之乐而醉,因深入探究
·醉翁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 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能同其乐”
醉翁亭记ppt优秀课件
03
醉翁亭记中的文化元 素
山水文化
山水景致
醉翁亭四周的山水景致被赋予了 文化内涵,成为文人墨客抒发情 感、寻求心灵寄托的对象。
山水审美
醉翁亭记中展现了对山水的独特 审美,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美的敏 锐感知和追求。
饮酒文化
酒与情感
醉翁亭记以饮酒为线索,将个人情感 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展现了酒在文 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文化弘扬
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如书籍、影视作品、文化讲座等,弘扬醉翁 亭记的文化价值,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旅游推广
醉翁亭作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通过旅游 推广,进一步弘扬了醉翁亭记的文化影响力。
06
醉翁亭记的启示与思 考
对人生的启示
01 02
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以酒为乐,放情于山水之间,体现了对内心平静和 宁静的追求。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应该学会放下繁琐的事务,寻找内 心的平静和宁静。
醉翁亭记文学价值
文学风格
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表现了欧阳修独特的文 学风格。
文学思想
文章表达了欧阳修“与民 同乐”的思想,体现了其 关注民生、关心百姓的情 怀。
文学影响
醉翁亭记被誉为中国古代 散文的典范之作,对后世 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
02
醉翁亭记文本解读
文章结构梳理
引言
介绍作者、作品背景及醉翁亭的地理位置。
叙述太守与宾客的游宴活动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描述醉翁亭的环境
山水景色、四时变化等。
议论抒情
表达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
关键句段解析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 上者,醉翁亭也。”:描述醉 翁亭的地理位置和景色,展现 其独特魅力。
《醉翁亭记》 课件 (共26张PPT)
——本段用了分述总收之法,条理清晰。
怡情山水,乐在其中
——游宴之乐
文章第三节是“游人之乐”的具体化。本节一共写了几幅画 面?
——四幅画面: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四幅图景当中,你认为哪幅是核心?其它图景有何作用?
——一般认为,太守醉是核心,其它图景起陪衬作用。
滁人 众宾 太守
与民同游,乐在开怀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yì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yóu)美,望之蔚(wèi)然而深秀 滁:滁州,今安徽滁州市。
壑:山谷。 尤:尤其,特别。 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
琅玡:山名,在滁州市西南。 山:名次作状语,沿着山谷。 于:从。 酿泉:水清可以酿酒,故名。
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
“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记人、记事、记物), “记”的文字含义是识记,“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是古代 一种散文体裁。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 “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记景目的往往在 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感情和主张),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太守之乐
一、娱情山水 排遣郁闷的欢 乐; 二、看到政 绩——政通人 和的欣慰;
《孟子· 梁惠王下》:“今王四猎于此,百姓 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 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 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醉翁亭记》优秀课件ppt
顺叙法
文章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清晰地叙述了醉翁亭的由 来和作者的游历经过,使读者能够直观地了解事件的始末 。
倒叙法
文章在描述作者身份时,采用了倒叙法,先提到了作者的 官职和别号,然后才引出他的作品《醉翁亭记》,这样的 叙事方式增加了读者的期待感。
插叙法
在描述醉翁亭的环境时,文章插入了作者游历过程中的一 些趣事和见闻,使叙事更加丰富有趣。
《醉翁亭记》优秀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2
目录
• 背景介绍 • 文本解读 • 人物形象 • 艺术手法 • 文化内涵 • 教学建议与评价
01
背景介绍
作介绍
欧阳修:北宋著名文 学家、政治家,唐宋 八大家之一
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 ,强调文风改革,反 对华靡文风
曾历任翰林学士、枢 密副使、参知政事等 职位
士大夫精神世界的探索
总结词
通过对士大夫生活情趣的描写,展示了其精神世界的追求与 寄托。
详细描述
《醉翁亭记》通过对士大夫生活情趣的描写,如宴饮、品茗 、弈棋等,展示了他们追求心灵寄托和情感交流的精神世界 。这些情趣反映了士大夫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精神生活 的丰富。
人文精神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总结词
将人文精神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体现了古人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小组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探讨文本的主 题、写作特点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 。
学生活动设计建议
角色扮演
01
让学生扮演《醉翁亭记》中的角色,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现文
本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醉翁亭记ppt优秀课件
醉翁亭记的主题思想
01
02
03
主题思想概述
醉翁亭记的主题思想是表 达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感 悟,以及对自由、闲适生 活的向往。
自然之美的赞美
文章通过对醉翁亭周围景 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 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
人生哲理的阐述
通过醉翁亭记,作者阐述 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 考。
醉翁亭记的语言特点
醉翁亭记的语言优美、精炼,表达了 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语言修养。
作者在语言运用上非常讲究,每一个 字、每一个词都有深刻的含义,让读 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 美感。
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排 比、对仗、夸张等,增强了文章的表 现力和感染力。
03
醉翁亭记的主题思 想
02
它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 广泛认为是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 ,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醉翁亭记的评价与争议
醉翁亭记在文学史上备受赞誉,被认 为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瑰宝。
然而,也有人对其评价存在争议,认 为其过于追求文采和形式,忽视了内 容的深度和思想性。
醉翁亭记对后世的影响
醉翁亭记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文学家都受到了它的启发和 影响。
个人背景
作者欧阳修因得罪权贵被贬至滁 州,担任太守期间,寄情山水, 创作了这篇散文。
醉翁亭记的作者介绍
欧阳修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 历史学家和诗人。
主要成就
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开创了“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文风,成为宋代 文学的杰出代表。
02
醉翁亭记的内容解 析
醉翁亭记的意境解析
醉翁亭记所营造的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 向往和追求。
《醉翁亭记》 精品课件(共30张PPT)
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 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 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居“四大名 亭”之首。醉翁亭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 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 《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 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 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数百年来虽 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
随后,不久
回家
也。树林荫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跟随
遮蔽 到处是鸟的鸣叫声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乐趣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以……为乐 乐趣
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记述 用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是 重点词语:已而、翳、述、乐其乐、谓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
畅饮
不在于音乐
下棋
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
酒杯 酒筹
脸色苍老
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醉醺醺的样子
重点词语:负者、涂、伛偻、提携、洌、蔌、 陈、酣、丝、竹、弈、觥、苍颜、颓然
❖ 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 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来 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览。在溪边钓鱼 ,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酒清 而醇,山中的野味野菜,各种各样地在面前摆着, 这是太守举行酒宴。宴会畅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 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尽情 地欢乐。一个脸色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 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领略
寄托
本段重点词:壑、蔚然、翼然、临、辄、意、得、寓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
随后,不久
回家
也。树林荫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跟随
遮蔽 到处是鸟的鸣叫声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乐趣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以……为乐 乐趣
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记述 用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是 重点词语:已而、翳、述、乐其乐、谓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
畅饮
不在于音乐
下棋
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
酒杯 酒筹
脸色苍老
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醉醺醺的样子
重点词语:负者、涂、伛偻、提携、洌、蔌、 陈、酣、丝、竹、弈、觥、苍颜、颓然
❖ 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 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来 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览。在溪边钓鱼 ,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酒清 而醇,山中的野味野菜,各种各样地在面前摆着, 这是太守举行酒宴。宴会畅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 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尽情 地欢乐。一个脸色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 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领略
寄托
本段重点词:壑、蔚然、翼然、临、辄、意、得、寓
《醉翁亭记》课件(共33张PPT)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é )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zhāo)暮 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 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 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 (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zhòng),弈(yì)者 /胜,觥(gōng)筹(chóu)/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 也。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三、醉翁亭话醉翁——探究浸润情怀美
结合背景,探究文章主旨
讨论交流:作者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怎么理解这“醉翁之意”呢? 它是一种真正的快乐,还是一种隐藏在快乐表象背后的悲哀呢? 抑或是暂时的快乐,永久的悲凉呢?
材料一: 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 替他分辩,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 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 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1046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 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 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重点句子翻译
(开放思考) 同样是被贬,柳宗元在自然美景面前也未能释然,欧阳修却 拥有旷达的胸襟,范仲淹则依然怀有忧国忧民之心,你更欣 赏谁的人生态度,为什么?
山行六七里 亭影不孤 翁去八百载 醉乡犹在
问题补充 课后第二题:课文第2、3、4段开头的“若夫”“至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 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 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 (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zhòng),弈(yì)者 /胜,觥(gōng)筹(chóu)/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 也。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三、醉翁亭话醉翁——探究浸润情怀美
结合背景,探究文章主旨
讨论交流:作者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怎么理解这“醉翁之意”呢? 它是一种真正的快乐,还是一种隐藏在快乐表象背后的悲哀呢? 抑或是暂时的快乐,永久的悲凉呢?
材料一: 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 替他分辩,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 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 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1046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 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 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重点句子翻译
(开放思考) 同样是被贬,柳宗元在自然美景面前也未能释然,欧阳修却 拥有旷达的胸襟,范仲淹则依然怀有忧国忧民之心,你更欣 赏谁的人生态度,为什么?
山行六七里 亭影不孤 翁去八百载 醉乡犹在
问题补充 课后第二题:课文第2、3、4段开头的“若夫”“至
《醉翁亭记》PPT优秀课件PPT课件
发挥作好了铺垫。 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都是一张山水画。 有山,有泉、有林,有亭。蔚然深秀的琅琊山,风 光绮丽,苍翠欲滴,以群山为背景,酿泉环绕而过, 一座四角翘起的亭子立在上面,这样,山与泉相依, 泉与亭相衬,一幅画中,山水亭台,一应俱全,构
成诗一般第2的7页优/共4美7页境界。
第二段:山间朝暮及四时的不同景色
回环,曲折环绕
靠近
翁亭也。
第11页/共47页
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 向的许多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 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 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 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个亭子四角 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 上的,是醉翁亭。
第26页/共47页
1、根据第一段,说出醉翁亭在滁洲的具体位置。
滁州城的西南方有琅琊山;沿着山走六七里酿泉之上
第一段由面(全景)到点(局部),自远而近,先 俯后仰,有听觉,也有视觉,山、泉、亭尽收眼底, 写出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环境。然后介绍亭 的得名,引出太守,伏下一笔,把“庐陵欧阳修也” 留作全篇的结句,同时一个“乐”字,也为下文的
第23页/共47页
第24页/共47页
第一段: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的缘由。
概述滁州的地理特征
醉
翁 亭
______的西南诸峰
的
自
________的琅琊山
然
环 境
_________的酿泉
(
写
景
_______的醉翁亭
)
空
间
顺 层层推进写出
序 : 由
醉翁亭的目的:
让读者了解醉
远 翁亭的地理位
成诗一般第2的7页优/共4美7页境界。
第二段:山间朝暮及四时的不同景色
回环,曲折环绕
靠近
翁亭也。
第11页/共47页
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 向的许多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 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 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 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个亭子四角 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 上的,是醉翁亭。
第26页/共47页
1、根据第一段,说出醉翁亭在滁洲的具体位置。
滁州城的西南方有琅琊山;沿着山走六七里酿泉之上
第一段由面(全景)到点(局部),自远而近,先 俯后仰,有听觉,也有视觉,山、泉、亭尽收眼底, 写出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环境。然后介绍亭 的得名,引出太守,伏下一笔,把“庐陵欧阳修也” 留作全篇的结句,同时一个“乐”字,也为下文的
第23页/共47页
第24页/共47页
第一段: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的缘由。
概述滁州的地理特征
醉
翁 亭
______的西南诸峰
的
自
________的琅琊山
然
环 境
_________的酿泉
(
写
景
_______的醉翁亭
)
空
间
顺 层层推进写出
序 : 由
醉翁亭的目的:
让读者了解醉
远 翁亭的地理位
《醉翁亭记》精品课件
背景资料
庆历五年,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辨, 得罪了当Q派,被贬滁州(今安徽)任知州。被贬后他心 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 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 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 故给他起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 芳千古的美文。
吟读感知音韵美——读准停顿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 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 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不久,后来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 而禽鸟乐也。
离开 表承接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太守 回去,宾客跟从在后面啊。树林茂密荫蔽,上下一片鸟鸣 声,这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表转折,却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以……为乐
环绕 都
那 各个 尤其,特别
望之蔚然而
深秀 者,琅琊也。
舒缓语气,无实义 幽深秀丽 ……的(山) 表判断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峦, 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 丽的,是琅琊山啊。
山 行六七里,渐闻水声 潺潺 在山上(名作状)(沿着山路) 流水声
而泻出 于两峰之间 者,酿泉也。 表修饰 从(介) ……的(泉水)
4、点明文章主线的是哪句话?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 霏 开,云归而岩穴
第12课《醉翁亭记》课件 (共64张PPT)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理清段落层次,能准确翻译全文。(重点)
2.反复诵读,理清叙事写景的顺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 握文章的主旨;理解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感情。(难点)
3.学习本文以“乐”为主线,前后呼应、结构严谨的写作手 法。(难点)
4.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文化的高尚情感。(素养)
曲折、回环。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建造。
名词用作动词,取名、命名。 居高面下。
命名。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 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 译 文 (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造亭 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 (醉翁)来命名。
整体感知
状语后置句,即“于此饮”。
所以,因此。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
就。 连词,表递进。
名词用作动
意趣,情趣。
词,取别号。
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领会。
寄托。
得知心而寓之酒也。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
译 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欣赏山水 文 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 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北宋 文学家,史学家。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欧阳修领导了北宋古文运动, 散文创作成就巨大,也擅长诗词。 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有 《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这一段中包 含几层意思?
1、滁人游 2、太守宴 3、众宾欢 4、太守醉
人的活动: 滁州人的欢乐图
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2、“太守醉”仅仅指喝醉酒吗?
主要指被美丽的山间景色和百姓 安定富足的生活所陶醉。
回家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
不久 遮盖
也。树林荫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⑥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宴会喝酒的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解读课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 壑尤美,望
环绕 全、都
树林 山谷
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 行六走七里,
茂盛的样子 幽深秀丽
在山上,名词作状语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
回环,曲折环绕
靠近
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 临于泉上者,醉
翁亭也。
(二)
分 山间朝暮之景 山间四时之景
乐 亦 无 穷
总
(三)
滁人游
宴
太守宴
烘托
酣
众宾欢
之
太守醉 (全段核心) 乐
禽鸟——山林之乐 (四) 人——从太守游而乐
烘托
与 民
同
太守——乐其乐————醉能同其乐 乐
课堂练习
1、贯穿全文的感情主线是什么? 2、课文写了哪些 “乐”? 3、课文作者“醉”在什么地方? 4、本文写景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①环滁皆山也
环绕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靠近
③饮少辄醉
就
④醉翁之意不在酒
情趣
⑤云归而岩穴暝
昏暗
⑥至于负者歌于途 ⑦杂然而前陈者
背着 陈列,摆放
二、一词多义。
①归: 云归而岩穴暝:
聚拢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②乐: 山水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回家 乐趣 欢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乐趣
③秀: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③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酒来能用文章来记述这件乐事 的人,就是太守啊。
④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烟云聚拢来,山里就显得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⑤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 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5、按要求默写。
① 文中描写醉翁亭的词句是: __________翼__然__临__于__泉__上_________________
② 文中写山间四时景色的文句是: 野芳__发__而__幽_香__,__佳__木_秀__而__繁__阴_,__风__霜__高_洁__,__水__落_而__石出。 ③ 文中点明“醉翁之意”的句子是:
雾气 散开
昏暗
若夫日出而林霏 开,云归而岩穴 暝,晦明
像那 就,表顺承
山谷
阴暗
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 发而幽香,
美好的
早晨
香花 开放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茂盛 浓郁的
高爽
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
傍晚
四季
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穷尽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烟云聚拢 来,山里就显得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 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 阴,秋高气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 露,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 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畅快地喝酒
下棋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
不在于音乐 酒杯
觥 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
酒筹
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脸色苍老
醉醺醺的样子
酒宴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 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 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 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 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写作背景
宋仁宗(1045)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 修上书替他分辨,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 (在今安徽)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 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 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 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 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 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 流芳千古的美文。
1、此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描写 抒情
2、描写的是什么景,抒发的是什么情?
景—— 写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 写朝暮之景:山间朝暮,晦明变化; 写四时之景:春花,夏木,秋霜,冬景
情—— 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
3、思考: (1)概括第2段段意。写山中景色与出游之乐。
(2)第2段可分三层。
第一层写山间 早晚 的景色,
____________醉__能__同__其__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文中“伛偻提携”所指的是两种人是老:人、小孩
_________
黄发垂髫
自主完成课堂作业的练习题
山水乐、宴酣乐、乐民之乐
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 的叙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 和“与民同乐”的情怀。
全文 总结
醉 翁 亭 记
(一)
写景:山 泉
叙事:作亭者
亭(由远到近)
(整体到局部) 名之者 自号
山 水 之
乐
抒情: (破题句,名句。)
记述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是
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 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喝醉了能够同大 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 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欧阳修啊。
本段都写了谁的“乐”?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
禽鸟乐、滁人乐、众宾乐、太守乐
烘托 山林
烘托
烘托
负者歌于途……
从太守游而乐、宴酣之乐
。
4、请找出本段中的骈句,并说说它的好处。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使音韵和谐优美,读起来音调抑扬顿挫,给 读者一种美的感受。
至于背负着东者西歌的于人途,行者休休于息树,前者呼,后
者应应,答伛偻
搀扶,带领,这里指代小孩子
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腰背弯曲,这里指代老年人
1、贯穿全文的感情主线是什么?
“乐”
山水之乐 游人之乐 宾客之乐 禽鸟之乐 太守之乐
2、课文写了哪些 “乐”?
3、课文作者“醉”在什么地方?
山水而醉 宴酣而醉 与民同乐而醉
4、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写亭的环境: 从远到近 写山间之朝暮: 从早到晚 写山间之四时: 从春到冬 写宴饮场面: 从外到内
四、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弯转,看到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 翅膀一样的亭子,靠近在泉水上边,这就是醉翁亭了。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水山之间也。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水山之间。欣赏山水的 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听读课文
环滁
chú
伛偻 yǔlǚ
读 林壑
蔚然
准 琅琊
hè wèi láng yá
佝偻 提携 清洌
gōulóu xié liè
字 潺潺
酿泉
chán niàng
凛冽 liè 山肴 yáo
音 饮少辄醉 zhé
野蔌 sù
岩穴暝 míng 觥筹 gōng
晦明变化 huì
阴翳 yì
自主学习
一、解释红色的字词。
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
茂盛
④谓: 太守自谓也:
称号
太守谓谁:
是
⑤临: 临溪而渔:
到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靠近
三、词类活用。
• 山行六七里:
名作状,在山上。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名作状,像鸟儿的翅 名作动,取名。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形意动用,以……为乐
______醉__翁__之__意__不__在__酒__,__在__乎__山__水__之__间__也__。______
⑥文中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句是:
__日__出_而__林_霏__开_,__云_归__而_岩__穴_暝__,_晦__明_变__化_者__,_山__间_之__朝_暮__也___ ⑦将“醉”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
第二层写山间 四季 的景色,
第三层写 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
。
这三层之间的关系,是由 分 而 总 。
(3)写山间早和晚的景色的句子是:
早:日出而林霏开
晚:云归而岩穴暝
(4)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是写景的好方法, 本段抓住四时的景物特征,分别是:
春: 野芳发而幽香
,
夏: 佳木秀而繁阴 ,
秋: 风霜高洁
,
冬: 水落而石出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
野味
错杂的样子
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清
菜蔬
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 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 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的 人们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 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甜而酒水清,山中的野味 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
山-泉-亭(远—近 大—小 全景—局部)
醉 有助于引起读者身临其境和探胜索幽的兴致 翁 亭 建亭人—命名者—亭名的由来—山水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