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激发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液体热胀冷缩现象。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感受到液体热胀冷缩的变化。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液体会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液体的热胀冷缩。

1.4 教学资源: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液体,如水、酒精等。

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如温度计、烧杯等。

1.5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液体热胀冷缩现象,如热水膨胀、冷饮收缩等。

2. 提出问题:为什么液体会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呢?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4.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液体热胀冷缩的特点。

第二章:理论讲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讲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如分子运动、体积变化等。

引导学生理解液体热胀冷缩与温度的关系。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通过举例和动画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过程。

2.4 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PPT、动画演示等教学材料。

2.5 教学步骤:1. 讲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如分子运动、体积变化等。

2. 引导学生理解液体热胀冷缩与温度的关系。

3. 通过举例和动画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过程。

第三章:实验探究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2 教学内容: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液体热胀冷缩的特点。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来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4 教学资源:准备实验器材,如烧杯、温度计、热水等。

与科学亲密接触!液体热胀冷缩实验教案

与科学亲密接触!液体热胀冷缩实验教案

【液体热胀冷缩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2、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学会记录实验数据;3、培养观察能力,发展科学思维,提高实验能力。

二、教学要点: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实验操作方法和实验记录方法。

三、实验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指液因温度变化而发生的体积变化。

当温度升高时,液体分子动能增强,分子间的引力减小,导致液体体积扩大;当温度下降时,液体分子动能减小,分子间引力加强,导致液体体积减少。

实验中,我们使用烧杯作为容器,加入水和红色染料,用灯泡加热容器,在不断升温的情况下记录液体的高度变化,观察液体的体积变化情况,验证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四、实验材料:1、烧杯2、灯泡3、电线4、电源5、水6、红色染料7、温度计8、计时器五、实验步骤:1、将准备好的烧杯放在实验台上。

2、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加入红色染料调制成红色水溶液。

3、在烧杯底部放置一个灯泡,用电线连接电源。

4、调节温度计的位置,将其插入烧杯中,确保与液体接触的部分处于液体表面。

5、启动灯泡,让烧杯中的水开始加热。

6、在液体开始变化前,用计时器记录实验时间。

7、随着温度的升高,观察液体的变化情况,记录液体高度、实验时间和温度的变化情况。

8、当液体温度达到一定值时,关闭灯泡,观察液体的变化情况。

9、在实验结束后,记录实验数据,清洗实验器材。

六、实验记录:时间(min)温度(℃)高度(cm)0 20 10.55 25 10.610 28 10.815 30 11.020 32 11.225 35 11.330 38 11.435 40 11.540 38 11.445 36 11.350 33 11.255 30 11.060 26 10.8七、实验分析:1、从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液体高度也逐渐增加,液体体积增大,验证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2、实验数据的处理需要注意单位的标准化,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实验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确保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2024年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5.2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2024年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5.2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零摄氏度-零下4摄氏度期间,会出现热缩冷胀的特殊现
象。

、研讨 和交流 (预设
5分 钟)
1.提问:温度计利用了液体的什么性质呢? 2.提问:液体热胀冷缩现象是在什么条件产生的呢? 3.提问:生活中,人们是如何应对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 呢?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 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 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 实证意识。
1.水受热时会增多,体积变大,重量也变大。(
)
2.通过对水和油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我们得出了所有
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3. 一 盒 牛 奶 受 热 时 体 积 膨 胀 , 受 冷 时 体 积 不 会 缩 小 。
()
4.水在任何时候都是热胀冷缩的。(
)
5.温度计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
)
教学
1.主动参与探究,积极分享成果。 2.能够细致地观察,收集信息。 3.认真思考,理性分析。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重点 知道用模拟温度计进行实验。 教学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难点 设计实验。
教学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教师: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利用了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液体什
全班交流、分析。(板书:受热 受冷 体积 )
么性质 呢?
小结:温度计可能与液体受冷、受热有关系。
(预设
5分
钟)
二、探
1. 设计使用简易温度计。[材料准备:玻璃瓶,吸管,色
索:液 素,冷、热水,PPT]
体有热
提问1:制作温度计,需要什么材料呢?
胀冷缩
提问2:如何制作简易温度计呢?

新湘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5.2《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新湘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5.2《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新湘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5.2《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液体的热胀冷缩》这一节内容位于新湘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液体在受热和冷却时的体积变化,即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是他们年龄较小,自律性较差,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监督。

在液体热胀冷缩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理解液体体积的变化原因,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学习挑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液体在受热和冷却时的体积变化,掌握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掌握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难点:让学生理解液体体积变化的原因,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实验,直观地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液体体积变化的原因。

3.采用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实验观察结果,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热水、冷水、各种液体(如水、酒精、盐水等)、量筒、试管等。

2.准备实验仪器:温度计、加热器、冷却设备等。

3.制作课件,展示实验步骤和液体热胀冷缩的相关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热胀冷缩现象的图片,如夏天汽车爆胎、冬天水管破裂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液体在受热和冷却时的体积变化。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液体在受热和冷却时的体积变化。

小学科学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小学科学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小学科学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道液体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2. 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与固体的扩张收缩的区别;3. 掌握液体的热胀冷缩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2. 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与固体的扩张收缩的区别。

三、教学难点:1. 如何通过实验展示液体的热胀冷缩;2. 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与固体的扩张收缩的区别。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实验材料;2. 学生准备:笔、纸、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是热胀冷缩吗?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涉及到热胀冷缩的现象?”引导学生回忆并思考。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板书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热胀冷缩的概念,并解释液体的热胀冷缩与固体的扩张收缩的区别。

2. 教师让学生观察一个实验现象:将装有水的玻璃烧杯置于温水中,然后观察水位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3. 教师解释实验现象:热水加热烧杯时,玻璃和里面的水都受热,热胀就会使水体膨胀,水位升高;当冷却时,水体减小,水位下降。

Step 3:实验探究(3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准备一个玻璃烧杯和一些冷水,将烧杯放入热水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取出,然后将冷水倒入烧杯中观察变化。

2.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包括观察到的变化和自己的思考。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现象的原因,并总结液体的热胀冷缩的特点。

Step 4:小组合作学习(15分钟)学生分为小组,自由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与固体扩张收缩的区别,并将结论写在纸上。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Step 5:知识总结(10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对液体的热胀冷缩与固体扩张收缩的区别进行总结。

Step 6: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布置相关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概念。

引发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液体热胀冷缩的定义。

通过日常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1.3 教学活动向学生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观察到过液体体积发生变化的现象?”让学生举例说明,并引导学生思考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

第二章:理论讲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掌握液体的热胀冷缩系数。

2.2 教学内容讲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介绍液体的热胀冷缩系数及其影响因素。

2.3 教学活动通过动画或图片,向学生展示液体热胀冷缩的微观过程。

让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系数。

第三章: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2 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观察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3.3 教学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液体热胀冷缩的结论。

第四章:应用拓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体热胀冷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液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4.3 教学活动向学生介绍液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油箱的膨胀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并展示讨论成果。

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5.3 教学活动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和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六章:互动提问与答疑6.1 教学目标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通过答疑,帮助学生巩固液体热胀冷缩的知识。

6.2 教学内容学生提出关于液体热胀冷缩的问题。

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

科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与教学反思

科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与教学反思

科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与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到液体受热胀,受冷缩的特性,加深对液体的认识和理解。

1.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受热胀、受冷缩的原理和特性。

2.学会观察、实验、总结、归纳。

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正确地操作实验。

3.教学准备物品准备:热水、冷水、透明的塑料瓶、玻璃棒、废纸片、铸铁球或其他材料。

器材准备:温度计、容积瓶、天平、预热器等。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向学生介绍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并与学生互动讨论,了解学生对液体的基本认知。

2. 实验讲解教师向学生讲解实验步骤:•实验一:放热水将一些热水倒进塑料瓶中,密封瓶口。

•实验二:放冷水将一些冷水倒进塑料瓶中,密封瓶口。

•实验三:用铸铁球测量容积将铸铁球放进容积瓶中,记录下水平线的位置。

•实验四:展示液体的冷缩现象用玻璃棒小心地将一张废纸片放到瓶内,然后将瓶子放进预热过的水中。

3. 学生实验让学生按照以上步骤操作实验,让他们能够亲手观察到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4. 分组交流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液体热胀冷缩现象记录下来,并和同组的同学进行交流于讨论,总结出液体的热胀冷缩特点。

5.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液体的热胀和冷缩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并加深知识的印象。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生动易懂地让学生了解了液体热胀和冷缩的原理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交互式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一些不足,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课堂时间安排不足,导致实验时间过长,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下次授课中,我们会更好地安排实验和讲述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知识点。

一探奥妙!液体热胀冷缩原理教案

一探奥妙!液体热胀冷缩原理教案

液体热胀冷缩原理教案一、教材分析液体热胀冷缩原理是我们初中物理课程中必须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液体热胀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加强而引起的体积增大,而液体冷缩则是由于分子热运动减弱而引起的体积减小。

在教材中,我们可以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验演示的形式来介绍热胀冷缩原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重要概念。

二、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热胀和冷缩的基本概念。

2.理解液体热胀和冷缩原理。

3.掌握通过实验演示表现液体热胀冷缩现象的方法。

4.培养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必要性与正确操作方法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热胀冷缩的定义及其原理。

2.实验演示技巧,例如如何选择液体材料和容器。

四、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讲授、实验演示、讨论等教学方法。

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可以对液体热胀和冷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接着通过实验演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觉地发表意见和提出问题。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1.热胀冷缩定义及原理(5分钟)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墙上的画一些图解或罗列出热胀冷缩概念的字眼2.实验演示 (30分钟)材料:一只较粗的玻璃杯,一只较细的玻璃杯,两只相同高度的粗口瓶,一只一次性塑料瓶,喜马拉雅岩盐,金属针。

步骤:1)在较粗的玻璃杯中倒入一定量的喜马拉雅岩盐,并加水搅拌溶解。

2)将较细的玻璃杯放入溶液中,使其与溶液表面齐平。

3)在粗口瓶中加入适量水,然后倒入一定量的喜马拉雅岩盐搅拌溶解。

4)取出较细的玻璃杯并用金属针扎一个小孔。

5)将较细的玻璃杯反过来,放在口径较大的粗口瓶中。

6)将较细的玻璃杯孔用手指遮住,倒入刚才溶解好的溶液,将手指放开。

7)在另一只同样高的粗口瓶中不加岩盐,将一次性塑料瓶放入其中。

8)将两只粗口瓶用橡皮筋绑在一起。

9)利用热水或冷水来观察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演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液体热胀和冷缩原理,并了解不同物质的热胀冷缩性质。

3.讨论 (10分钟)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实验的结果和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展开探讨,如:1)为什么较细的玻璃杯逐渐被挤出来?2)为什么塑料瓶没有变形,而玻璃杯逐渐变形?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热胀冷缩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是在学生学习使用温度计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

前一课学生已经熟悉温度计的结构、使用方法和温度计的正确读数,这对本课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探究埋下了伏笔。

由温度计受热液柱会上升,受冷液柱会下降这样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实验设计思路的形成。

通过学生动脑设计实验、动手组装实验器材、有顺序地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得出结论这样的逻辑顺序来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并将这样的性质用于解释生活中热胀冷缩的现象,在生活中发现科学、运用科学。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科学探究能够提出关于液体的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能够记录实验中的发现并有顺序地描述实验中的现象。

能够根据实验中的相同现象归纳概括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科学态度、STSE乐于观察和实验,做到实事求是。

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探究合作的学习。

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液体的热胀冷缩的现象。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证明知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能够自主探究、组装实验器材,梳理实验步骤。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魔法瓶、红墨水、热水、冷水学生实验一:玻璃瓶、带孔瓶塞、透明吸管、烧杯、红色的水、记号笔、实验记录表1。

学生实验二:玻璃瓶、带孔瓶塞、透明吸管、烧杯、油、醋、牛奶、记号笔、实验记录表2。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自然界中的物质有哪三种状态,你们知道吗?生:固体,液体,气体。

师:好的,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其中的一种——液体(板书:液体)。

关于液体你们想了解研究些什么问题?生:液体的形状;体积;流动性;冷和热。

师:你们想研究的问题可真多呀!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就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来研究:液体在遇热和冷的情况下会发生哪些变化,也就是今天我们的课题——液体的热胀冷缩(板书:的热胀冷缩)。

《液体的热胀冷缩》 说课稿

《液体的热胀冷缩》 说课稿

《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液体的热胀冷缩》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中的第三课。

本单元主要研究的是热现象,在前两课学生已经了解了热传递的方式以及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而本节课则是进一步研究物体受热或遇冷时体积的变化,为后续学习气体的热胀冷缩以及热的本质等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水受热和遇冷时的体积变化,提出问题:“液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然后设计了一系列实验,让学生探究不同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从而得出结论。

教材内容的编排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对热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液体的热胀冷缩这一抽象的概念还缺乏深入的理解。

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动手操作和探究未知的事物。

然而,学生在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归纳总结等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水、酒精、醋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设计、观察、记录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设计实验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得出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6 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 五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

6 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 五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

6《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热》单元里第3课【教材分析】《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热》单元里的第三课。

在学习液体的热胀冷缩这一节课前,已经学习了“热起来了”、“给冷水加热”。

本节课由“观察水的体积变化”和“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两部分组成,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做出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去初步认识液体的热胀冷缩,了解有关液体热胀冷缩的知识,让同学们知道水和很多液体都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这一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质。

学会用实验去验证问题,从而获得科学知识。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上看,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已经理解了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的能力;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具有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他们心里有想表现的欲望,但是可能不好意思,但同时又希望能被肯定等这些都需要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

另外,“热胀冷缩”虽然学生非常熟悉,但是不一定会去研究,更不会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水和很多液体都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这一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质。

2、过程与方法①改进实验装置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②会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3、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将学习科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教学准备】锥形瓶、红墨水、橡皮塞、玻璃管、平底烧杯、热水、冷水、记录表、两瓶没打开的饮料。

【教学过程】一、设疑---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奇妙的科学世界,有兴趣吗?那在此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我们同学们有没有在家里烧过开水呢?(课件显示烧水的水壶)烧过的你想一想,你烧开水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现象?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水为什么会从水壶里溢出来呢?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那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知道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水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了解许多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2)能通过对其他液体的观察,归纳出液体热胀冷缩的一般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2)意识到科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水的热胀冷缩现象,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2、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改进实验装置,观察水的体积变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平底烧瓶、细玻璃管、红墨水、冷水、热水、水槽、温度计、记录表。

2、演示材料:多种液体(酒精、食用油、酱油等)、透明容器、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夏天,我们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如果打得太足,在太阳下暴晒,可能会发生什么?冬天,装满水的水缸为什么会破裂?2、提出问题:这些现象与什么有关?3、引导学生思考:可能是温度的变化导致物体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二)探究水的热胀冷缩1、设计实验(1)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来观察水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2)引导学生思考实验需要的材料和方法。

(3)介绍实验装置:平底烧瓶中装满滴有红墨水的水,细玻璃管插入瓶塞,玻璃管中的液面清晰可见。

2、实验操作(1)把装置放入热水中,观察玻璃管中液面的变化,做好记录。

(2)再把装置放入冷水中,观察液面的变化,做好记录。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1)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描述玻璃管中液面的变化情况。

(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

(三)探究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1、提出问题:除了水,其他液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2、实验探究(1)选择酒精、食用油、酱油等液体,分别装入透明容器中。

(2)插入温度计,先测量液体在常温下的温度和液面高度,做好记录。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通用5篇)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通用5篇)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通用5篇)教学目标:1、学问技能: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过程与方法:尝试用多种方法观看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用文字或图画进展描述和沟通。

3、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发觉新的问题,情愿积极探究,能积极与其他同学沟通并合作完成探究活动,体验合作的开心。

教学重难点:1. 用多种方法观看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经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假设问题—试验验证—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并能够用试验验证自己的推想。

教学预备:量杯、试管、试管夹、热水、常温水、凉水、气球、橡皮筋。

教学过程:一、观看空气是否热胀冷缩1、引入我们已经了解水和很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空气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学生争论推想)今日我们一起来讨论:空气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板书课题)2、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讨论(1)争论讨论试验的方法:空气看不见,摸不到,怎么能清晰地观看到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师生沟通,确定方法。

)(2)小组活动:(试管上套上一个气球)观看试管中空气受热后体积有什么变化:观看空气受冷后体积发生什么变化(可将试管放入凉水中进展试验)。

(3)小组就试验现象进展争论沟通。

(4)小结:通过书上试验我们发觉: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5)师:通过试验,我们明确了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大家留意到没有,空气和液体岁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他们在试验中的现象有什么不同吗?学生思索沟通,再汇报:空气的热胀冷缩体积变化明显,试验反响速度更快速。

二、怎么解释热胀冷缩现象1、师:温度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当我们紧挨着站在教室中间,和每个人都起劲地在教室里跳动时,哪种状况下占据的空间大?2、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嬉戏。

3、沟通:从嬉戏中我们明白了什么?建立我们的假说。

(预设:这个嬉戏指向了对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本质解释,学生只有实践、体验过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所在。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通用14篇)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通用14篇)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通用14篇)《热胀冷缩》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教材共4页,由4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这个活动是引导学生探索水的热胀冷缩性质。

这部分内容分为3层。

第一层是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会是怎样的?问题的提出是对上节课实验观察的回顾,教材上方的插图和对话提示了在观察水的体积变化中观察到的现象。

第二层是研究怎样能够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后的体积变化?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热胀冷缩实验装置的细玻璃管。

内容的第三层是,教材下方以文字和插图对学生的想法施加了影响。

提示学生在做水的体积变化的实验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观察活动之一是观察水在受热时的体积变化,之二是观察水在受冷时的体积变化,之三则换了一个角度,从水的体积变化推测水的冷热。

这部分内容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对观察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玻璃管内水面的升降,说明烧瓶内水的体积有了变化,而不是水的多少有了变化。

因为烧瓶是密封的,外面的水进不去,里面的水也出不来。

由于以上变化是在冷热不同的条件下发生的,由此推测水的体积变化与冷热条件有关系,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

对“膨胀”“收缩”两个词要加以解释。

教材64页热胀冷缩的概念表述不是简单的结论,而是对学生探究活动结果的一种提炼。

活动二: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这个活动的目的是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向着更广阔的方向拓展,同时是对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

要充分让学生用已掌握的方法去实践。

教材64页以3个问题对学生们的研究施加影响。

教师可多准备一些液体供他们研究,如酒精、醋、食油、豆奶和饮料等。

活动三:空气是否热胀冷缩教材用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探究的内容,以两点建议给学生的探究提供帮助:1、想办法把空气装起来;2、想办法看到空气的体积变化。

这些帮助本身不是教学重点。

这个活动的重点在于尽可能地启发、指导学生动脑筋想出自己的观察办法来。

例如:①用什么容器装空气。

可以用烧瓶、试管、玻璃瓶、软塑料瓶、软包装饮料盒、易拉罐……无论什么容器都要设法密封。

科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与教学反思

科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与教学反思

科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与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液体在低温下会缩小,高温下会膨胀的基本情况;2.了解柿子油温度变化下的状况变化;3.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场景。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柿子油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学习通过观察来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观察能力,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科学有一定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欲与实验精神。

二、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次的学习,复习透镜。

2.授课:引导学生观察柿子油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质变化,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

3.讲解:讲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以及在实际生活中,液体的热胀冷缩起到的作用。

4.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地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并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实验类内容,在该内容之前,我们首先通过复习上一次的学习内容来进行引入,让学生更好地记住透镜的知识。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引导学生来观察柿子油的性质变化,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深入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拓展了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并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在最后的总结中,我们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掌握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还了解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对于学生的科学认识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帮助。

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优质4篇)

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优质4篇)

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优质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优质4篇)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1)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范文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小学科学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小学科学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小学科学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并掌握相关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学习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并能正确运用相关知识。

3.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并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和观察。

4. 教学准备实验所需器材:烧杯、水银温度计、塑料瓶子、水、冷热水槽等。

5.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只玻璃杯,询问学生是否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液体是否会因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

步骤二:概念讲解1. 给学生简要介绍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液体分子在受热时会加大振动频率,分子间的间距增大,因而体积增大,这就是液体热胀冷缩现象的原理。

2. 引导学生思考:热胀冷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例如:铁路铺轨、铝盖瓶开盖、汽车轮胎等。

步骤三:实验操作1. 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分组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一:烧杯中注入温水,并用水银温度计记录温度变化。

- 实验二:将一塑料瓶子放入冷热水槽中观察变化。

步骤四:实验观察与总结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 实验一中温度变化对于烧杯内的液体有何影响?- 实验二中,瓶子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有何变化?2. 引导学生总结:温度对液体的影响是什么?步骤五:拓展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温度变化大的地方,例如沙漠和高寒地区,建筑物的构造要特殊设计?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集体分享。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7. 作业布置请学生回家观察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如瓶子、金属容器等)在热胀冷缩现象下的变化,并写下观察结果。

20《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粤教版

20《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粤教版

20《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粤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选自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十章《液体的性质与变化》。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了解液体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体积变化。

2. 液体的温度与体积关系:通过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液体温度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得出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

3. 液体的热胀冷缩应用:介绍液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温度计、饮料瓶等。

4.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5. 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液体热胀冷缩的原因,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利用这一现象。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分析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2. 科学思维:引导学生分析液体热胀冷缩现象背后的原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 科学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液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 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现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科学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了解温度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跨学科素养:将液体热胀冷缩现象与数学、物理等其他学科相结合,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的意识。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三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液体的基本性质,如液体的颜色、透明度、流动性等。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到了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如热水变凉后体积缩小,冰融化后体积增大等。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三年级学生对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充满兴趣,喜欢通过动手实践来学习。

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但还需要教师引导和指导。

在学习风格上,三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如观看实验视频、亲自动手操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教材: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
《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中的教学内容。

学生对物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有一些感性认识。

本课教学试图通过设计实验,改进实验装置,从而观察研究液体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缩小的性质。

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们首先通过观察水在受冷、受热时的体积变化,了解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在此基础上,拓展到认识很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通过学生对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的讨论,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认识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从解释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入手导入新课→设计实验观察水在受冷受热时体积的变化开展探究活动→拓展到其它液体受冷受热时体积的变化→总结提升→拓展延伸到生活中热胀冷缩现象的应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在一般情况下,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变小。

过程与方法:
●设计实验装置,观察水的体积变化。

●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探究水的热胀冷缩性质拓展到对其他液体的探究,培养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水和很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通过设计与改进实验装置,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热胀冷缩装置:带盖小玻璃瓶、小吸管、红色水
小喷泉装置:大烧杯、红色水、尖嘴玻璃管、胶塞
各种液体:牛奶、醋、食用油、酒精等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
各种液体:牛奶、醋、食用油、酒精等
热胀冷缩装置:带盖小玻璃瓶、小药瓶、小吸管、玻璃管、红色水
板书设计:

牛奶
醋液体受热体积胀大
食用油受冷体积缩小
酒精
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
小喷泉实验
将平底烧瓶装满红色水,用插有尖嘴玻璃管的胶塞盖紧。

将此装置放入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

很快,烧瓶中的红色水会喷出玻璃管,形成喷泉。

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实验,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中的现象,思考、推测其中的原因)
二、探究水的热胀冷缩性质
1.设计实验证明你的想法是不是正确,设计时思考:
A用什么容器装水易看到水的体积的变化?
B怎样使装置里的水受冷受热?
2.汇报交流,完善实验方法
3.学生实验: 出示实验材料:
盛水的容器:带盖小玻璃瓶、小药瓶
液柱装置:小吸管、小玻璃管
液体:红色水
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法选择实验材料分组进行实验。

(将盛水容器盛满水,再将插有管子的盖子盖紧容器,使水进入到管子中。

完成装置后,在管子的液面处做好标记。

然后将这一装置分别放入热水、冷水中。

观察水面变化。


4.汇报交流:看到什么现象,从而得出什么结论?
5.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水受热体积胀大,受冷体积缩小。

三、探究其它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你能用刚才的办法,看看其它液体(牛奶、醋、食用油、酒精)是不是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运用研究水的方法,了解其它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设计意图:运用研究水的方法研究其它液体,形成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概念。

实验中的液体可以不局限这几种液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液体的种类。


学生实验
汇报交流:在实验中看到什么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四、总结提升
刚才我们得出了结论,这个结论是否准确,我们应该怎样描述结论?
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牛奶、醋、食用油、酒精也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水、牛奶、醋、食用油、酒精都是液体,由此推断: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五、延伸
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烧开水时水壶不能把水装得太满,以免水开后水溢出。

温度计也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