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教案(附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风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风来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第二节《风来了》。
详细内容包括:风的成因、风的力量、风的方向、风的利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风的成因,知道风的力量和方向。
2. 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风的成因及风的方向判断。
重点:风的力量、方向及利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风向标、气球、小纸船、树叶、吹风机等。
学具:纸张、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风,观察树叶、气球等随风飘动。
(2)引导幼儿讨论:我们身边的风是怎么来的?风有什么特点?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风的成因,如地球自转、空气流动等。
(2)介绍风的方向,如东风、南风、西风、北风,并教幼儿用风向标判断风向。
(3)讲解风的力量,通过吹风机实验,让幼儿感受风的力量。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提问:风可以做什么?举例说明。
(2)幼儿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例子进行展示。
4. 制作小纸船(10分钟)(1)教师发放材料,讲解制作方法。
(2)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 风的力量实验(10分钟)(1)教师用吹风机对准小纸船,观察其运动状态。
(2)让幼儿尝试用吹风机吹动小纸船,感受风的力量。
(2)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表达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风的成因:地球自转、空气流动2. 风的方向:东风、南风、西风、北风3. 风的力量:吹动树叶、气球、小纸船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画一幅关于风的画,表现出风的力量和方向。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了风的知识。
但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2. 拓展延伸:(1)开展关于风的活动,如制作风筝、参观风力发电站等。
幼儿园大班科学《风来了》教案+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风来了》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第三节《风来了》。
详细内容包括:风的产生、风的力量、风的作用、风的方向、风的命名以及与风相关的趣味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风的产生、风的力量和风的作用,增强对自然现象的认知。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风的方向和风的命名。
教学重点:风的产生、风的力量和风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风向仪、气球、吹风机、纸张、风车、相关图片等。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气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吹气球,让幼儿观察气球飘动的方向,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飘动?(2)教师展示风向仪,让幼儿观察并说出风向。
2. 教学内容讲解(15分钟)(1)风的产生:教师用吹风机吹动纸张,让幼儿观察纸张飘动,讲解风的产生。
(2)风的力量:教师让幼儿用气球感受风的力量,引导幼儿思考风的作用。
(3)风的作用:教师展示风车、旗帜等,让幼儿了解风的作用。
(4)风的方向:教师用风向仪展示不同方向的风,讲解风的命名。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判断风的方向,并说出对应的名称。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彩笔,让幼儿画出风向仪。
(2)幼儿分组制作风车,感受风的力量。
六、板书设计1. 风的产生:吹风机吹动纸张2. 风的力量:气球飘动3. 风的作用:风车转动、旗帜飘扬4. 风的方向:风向仪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喜欢的风向仪,并标注风向。
答案:略2. 作业题目:收集与风相关的物品,如树叶、纸片等,制作一幅画。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风的产生、风的力量、风的作用、风的方向和风的命名。
课后反思如下:1.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创新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风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风来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主要涉及第三章《自然现象》中的第一节“风来了”。
教学内容包括:风的形成、风的力量、风的作用以及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风是由于空气流动形成的,了解风的力量和作用。
2. 学会观察和描述风的现象,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了解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风的形成原因和风的力量。
教学重点:风的现象、作用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吹风机、气球、纸张、风车、图片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吹气球,让学生观察气球飘动的现象,提问:“为什么气球会飘动?”引导学生思考风的形成原因。
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吹风机,演示风吹动纸张、风车等,引导学生观察风的现象。
(2)讲解风的形成原因,让学生了解风是由于空气流动形成的。
(3)讨论风的力量和作用,如风吹动树枝、风能使风筝飞上天等。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气球和纸张制作简易风向标,观察风吹动时的变化。
(2)分组讨论: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风的形成:空气流动2. 风的力量:吹动纸张、树枝等3. 风的作用:使风筝飞上天、帮助船只前进等4. 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有利有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风要求: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风的现象,如风吹动树枝、风车等。
答案:根据学生作品,评价其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课后实践:与家人一起观察风的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风的形成、风的力量、风的作用以及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课后反思如下:1. 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能积极观察、思考和表达。
2. 实践环节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强,能独立完成风向标的制作。
3. 课后实践作业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风现象,提高环保意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风来了》教案+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风来了》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第三节《风来了》。
主要内容包括:风的成因、风的种类、风的作用以及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风的成因,知道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
2. 使幼儿认识不同种类的风,了解它们的特点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及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风的成因、风的种类、风的作用。
难点:理解不同种类的风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风速计、风向仪、气球、吹风机、图片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户外,让幼儿感受风的存在。
提问:“你们感觉到了什么?风是从哪里来的?”2. 新课导入(1)风的成因:教师用吹风机向幼儿展示风的成因,让幼儿了解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
(2)风的种类:教师通过图片和实际操作,向幼儿介绍不同种类的风,如微风、大风、旋风等,并让幼儿观察它们的特点。
3. 例题讲解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风有什么作用吗?”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4.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画纸、彩笔描绘出自己感受到的风。
(2)分组讨论:风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六、板书设计1. 风的成因:空气流动产生风。
2. 风的种类:微风、大风、旋风等。
3. 风的作用:风能发电、影响建筑物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感受到的风,并描述它。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列举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答案:如:风能吹走灰尘、风能帮助船只前进、风能影响建筑物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风的成因、种类和作用。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幼儿对风的认知程度,以及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在拓展延伸方面,教师可引导幼儿关注风能发电、风对建筑物的影响等,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时的引导问题。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探索自然》的第四章《气象万千》第三节《风来了》。
详细内容包括:风的成因、风向的辨别、风力的大小以及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风的成因,知道风是由空气流动产生的。
2. 培养幼儿辨别风向、风力大小的能力,提高观察力和判断力。
3. 使幼儿了解风的作用,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风力大小的判断、风向的辨别。
重点:风的成因、风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风向仪、风力计、扇子、气球、纸张等。
学具:纸张、扇子、气球。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让幼儿观察窗外,感受风的存在,引导幼儿说出风的特征。
(2)教师展示风向仪和风力计,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用途。
2. 例题讲解(1)讲解风的成因,通过扇子、气球等实验,让幼儿直观地感受风是由空气流动产生的。
(2)讲解风向的辨别,让幼儿学会使用风向仪判断风向。
(3)讲解风力的大小,通过纸张飘动、树叶摇晃等现象,让幼儿学会使用风力计判断风力大小。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进行风向和风力判断的实践操作。
(2)讨论并分享各自判断的结果。
(2)让幼儿举例说明风的作用,如:吹动帆船、使风筝飞翔等。
六、板书设计1. 风的成因:空气流动产生风。
2. 风向辨别:使用风向仪。
3. 风力判断:观察纸张飘动、树叶摇晃等现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的窗户,判断风的方向和风力大小。
(2)和家长一起讨论风的作用,举例说明。
2. 答案:(1)风向:根据窗户被风吹动的方向判断。
(2)风力:根据窗户被风吹动的程度判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直观地感受风的存在和特征。
(2)在讲解风力判断时,可以加入更多生活中的实例,让幼儿更好地理解。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观察不同季节的风,了解季节与风的关系。
(2)开展环保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风能发电等环保知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风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风来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第二节《风来了》。
详细内容包括:风的成因、风的种类、风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风。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了解风的种类及其作用。
2. 能够观察并描述风的现象,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了解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风的成因及风的作用。
教学重点:观察风的现象,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风扇、吹风机、气球、风车、图片等。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请幼儿观察并描述电风扇和吹风机吹出的风。
(2)让幼儿吹气球,感受气流的流动,引导幼儿了解风的成因。
2. 例题讲解(1)讲解风的种类(如:自然风、人造风)及其作用。
(2)通过图片展示,让幼儿了解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观察教室里的风现象,如:窗户打开时的风、风吹动树叶等。
(2)请幼儿用画笔和彩泥表现风的现象。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风的成因:空气流动2. 风的种类:自然风、人造风3. 风的作用:吹动、降温、传播种子等4. 利用风:风能发电、风力船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描述家里的风现象,思考风的作用。
答案示例:窗户打开时,风把窗帘吹动;风可以帮助我们降温,还可以传播种子。
2. 作业题目: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一个风力玩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风的现象和作用。
课后反思如下:1. 幼儿对风的成因和作用的理解还需加强,下节课可进行巩固教学。
2. 在实践活动环节,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风的现象,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拓展延伸:1. 带领幼儿外出观察自然风,如:在公园、操场等地方感受风。
2. 介绍风能发电、风力船等风力应用,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风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风来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第三节《风来了》。
内容包括:认识风的基本概念,了解风的产生原因,感受风的作用,探索风的科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风是由于空气流动形成的自然现象,能够描述风的基本特征。
2.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索风的产生原因和作用。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风的产生原因和科学原理。
重点:认识风的基本概念,感受风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风扇、气球、纸片、风车、树枝等。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风,观察风吹动树叶、旗帜等现象。
(2)请幼儿谈谈他们对风的了解和感受。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展示电风扇吹动纸片、气球等实验,引导幼儿观察风的形成原因。
(2)讲解风是由于空气流动形成的自然现象,介绍风的科学原理。
3. 随堂练习(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风有什么作用?(2)幼儿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
4. 小组活动(1)教师发放画纸、画笔等材料,引导幼儿绘制风的作用。
(2)幼儿展示作品,互相交流、分享。
(2)引导幼儿思考:风还能带来哪些有趣的现象?六、板书设计1. 风的基本概念、产生原因、作用。
2. 风的实验现象及科学原理。
3. 幼儿绘制风的作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画一画风的作用。
2. 答案:幼儿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使幼儿对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课堂组织方面,还需加强幼儿的参与度,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到户外进行更多关于风的实践活动,如制作简易的风筝、观察风的吹动方向等,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2. 例题讲解中风的科学原理的传达。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探索自然》的第三章《气象万千》,详细内容围绕“风来了”这一主题,通过观察风的现象、探索风的成因以及了解风的作用等方面,让幼儿对风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风的基本概念,知道风的形成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及合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风的基本概念及其形成原因。
难点:让幼儿理解风在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风车、气球、小纸条、图片、视频等。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在户外观察风的现象,如树叶飘动、气球飘起等。
2.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讲解风的形成原因。
2)教师操作风车和气球,让幼儿观察并理解风的作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如:“风是怎样形成的?”“风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4. 小组讨论(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利用风的作用,制作一个有趣的作品。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各小组展示作品,其他幼儿进行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风的形成原因2. 风的作用3. 制作风车/气球等作品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画一幅关于风的画,并简单描述画中的内容。
2. 答案:幼儿画的画可以是风的现象、风的作用等,描述内容要求简洁明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对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风现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展关于其他气象主题的活动,进一步拓展幼儿的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风来了》及教学反思(最终五篇)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风来了》及教学反思(最终五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风来了》及教学反思《大班主题教案《风来了》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主题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主题教案《风来了》含反思!设计背景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也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一种自然现象。
从风的形成、风的种类到风的作用,其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科学知识。
让幼儿浅显地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强科学素养。
通过动手“制造风”,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等,从而开发幼儿的潜能。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风的利与弊,引导幼儿辩证的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2.知道怎样做才能减少风灾,可以利用风来做什么。
3.在活动中能和同伴协调配合,在合作中互相学习。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点难点怎样做才能减少风灾,可以利用风来做什么。
活动准备1.请家长与孩子一起观察一些与风有关的现象:挂在室内的装饰小花、小鸟挂件在飘动;树的摇动;水中的浪等。
2.物品准备:注射器、气球、扇子、羽毛、吹管、细绳、喷雾器、电吹风、蚊香、风扇、碎纸屑、纸板、饮料瓶等。
3.知识准备:风的谚语;寻找不同的风等。
活动过程一、动手实验,了解风产生的原因1.教师用注射器吹起一个气球,并用细绳扎好。
在吹气球的过程中,与幼儿互动。
师:气球有什么变化?幼:变大了。
师:为什么变大了?幼:因为有“气”进入气球。
师:“气”从哪儿来?幼:从针筒中来。
师:针筒中的“气”从哪儿来?幼:从空气中来。
小结:我们周围都是空气(为下面认识风产生的原因打下基础)。
2.教师打开电风扇,让幼儿感受到“风”。
师:现在将风扇关闭,小朋友还能感觉到风吗?幼:没有风了。
小结:当打开电风扇时,由于空气流动,我们感觉到了风,当关闭电风扇时,空气不流动,所以就没有风了。
因此,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
二、幼儿实验,加深对风产生原因的认识1.各组小朋友从自己的工作台上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试一试如何让空气动起来产生风。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主题为“风来了”。
活动目标是通过观察、探索和实验,让幼儿了解风的基本特征,感受风的存在,并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风的形态和力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观察和体验风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了解风的特点和存在。
难点:让幼儿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风的形态和力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风车、气球、纸张、剪刀、胶带、绳子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张纸,一把剪刀,一根绳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让幼儿观察教室里的风扇,提问他们风扇在转动时产生了什么感觉,引导幼儿关注风的存在。
2. 讲解:向幼儿介绍风的基本特征,如无影无踪、无形无色、力量强大等,并通过示例让幼儿了解风的作用。
3. 实践一:让每个幼儿剪一张纸,然后用胶带将纸粘在桌子上,用手吹纸,观察纸的运动情况,让幼儿感受风的力量。
4. 实践二: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用绳子将气球系在风车上,让风车在风的作用下转动,观察风车的运动情况,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风的形态和力量。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风的特点和存在1. 无影无踪2. 无形无色3. 力量强大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风的形态和力量的看法。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了风的特点和存在,他们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参与,表现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幼儿对风的形态和力量的表达还不够明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进一步了解风的利用,如风力发电、风帆等,让幼儿了解风在生活中的作用。
同时,也可以让幼儿观察和记录不同天气情况下风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第三节《风来了》。
详细内容包括:风的成因、风的力量、风的影响以及风能的利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的成因,知道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
2. 使学生认识到风的力量,了解风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风的成因和风能的利用。
教学重点:风的力量和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风扇、气球、风车、纸张等。
学具: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学生到户外,让学生感受风,观察树叶、旗帜等随风飘动的现象。
2.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电风扇吹动气球的实验,引导学生了解风的成因。
(2)教师通过展示风车转动、纸张飞扬等实验,让学生认识到风的力量。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风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并在纸上进行记录。
5. 课堂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风能的利用,如风力发电等。
六、板书设计1. 风的成因:空气流动2. 风的力量:吹动树叶、旗帜、纸张等3. 风的影响:自然界(如植物传播、气候变化)、人类生活(如晾晒衣物、风力发电)4. 风能的利用:风力发电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观察户外风的现象,记录下来,并思考风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答案:学生根据观察到的风的现象,如实记录,并结合课堂所学,阐述风的影响。
2. 拓展作业:请与家长一起探讨风能的利用,了解风力发电的原理和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风的成因、力量、影响和风能的利用。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风的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在拓展延伸方面,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风能的开发和利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学生对风的直接感受;2. 例题讲解中风能利用的深入探讨;3. 课堂拓展中学生思考风能利用的引导;4. 作业设计中观察和思考风的现象的指导;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中关注学生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启蒙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中的第三节“风来了”。
详细内容包括:风的产生、风的力量、风的用途以及如何观察风向和风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风的基本概念,知道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自然现象。
2. 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学会如何观察风向和风力。
3.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了解风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并懂得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自然现象,以及风向和力度的观察。
重点:掌握风的基本概念,了解风的力量和用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风向计、风力计、吹风机、气球、纸张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请幼儿观察窗外,当风吹过时,感受风的力量,询问他们:“你们知道风是什么吗?它是怎么来的?”2. 例题讲解:通过展示吹风机吹动纸张、气球等实验,引导幼儿理解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自然现象。
3.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观察,让幼儿用风向计和风力计记录风的方向和强度。
4. 讲解风的力量和用途,如风力发电、风筝等,让幼儿了解风能的利用。
5. 创作环节:让幼儿用画纸、彩笔制作风向标,巩固对风向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风来了2. 内容:(1)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自然现象。
(2)风向和风力观察方法。
(3)风的力量和用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风向标,记录一周内每天的风向。
2. 答案:根据实际观察,记录风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风有了基本的了解,但部分幼儿在风向和力度的观察上还存在一定难度。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风力发电站,让他们亲身感受风能的力量,进一步了解风能的利用和环保意义。
同时,鼓励幼儿在家庭中关注风向变化,培养他们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三章“气象小秘密”,详细内容为“风来了”。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风的形成、特点以及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风的形成原理,认识风的特点,知道风对人们生活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风的形成原理。
2. 教学重点:风的特点和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风车、气球、扇子、吹风机、图片、视频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风,观察风吹动树叶、纸张等物体,引导幼儿思考:风是从哪里来的?风有什么特点?2. 例题讲解:(1)风的形成: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幼儿了解风是由空气流动产生的。
(2)风的特点:通过观察和体验,让幼儿知道风有大小、方向、温度等不同特点。
(3)风的作用:介绍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风力发电、通风、降温等。
3. 随堂练习:(1)制作风车:让幼儿用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风车,观察风吹动风车的情况。
(2)画风向标:让幼儿用画笔在气球上画出风向标,通过观察气球飘动的方向来判断风向。
六、板书设计1. 风的形成2. 风的特点3. 风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周内每天的风力、风向和温度。
2. 答案:根据观察记录,分析风的变化规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风的形成、特点和作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风的形成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1)开展“环保小卫士”活动,让幼儿了解风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的重要性。
(2)组织幼儿参观风力发电站,加深对风能利用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中,幼儿对风的形成原理的理解。
大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风来了精品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风来精品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探索》中第三节“风来”。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风成因、风力等级、风向以及风对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解风成因,知道如何判断风力等级和风向。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现象能力,提高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热爱大自然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风力等级判断和风向辨别。
2. 教学重点:风成因、风对环境影响以及如何观察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风向计、风力计、气球、纸张、风车模型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气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风吹树叶、风车转动等视频,让幼儿感知风存在,引导幼儿关注风现象。
2. 新课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导幼儿思考风成因,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幼儿解空气流动形成风过程。
3.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判断风力等级和风向,通过实际操作风向计和风力计,让幼儿直观感受不同风力等级和风向。
4. 随堂练习: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绘制风向计和风力计,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5. 小组讨论:讨论风对环境影响,引导幼儿认识到风作用和危害。
六、板书设计1. 风成因:空气流动形成风。
2. 风力等级:112级。
3. 风向:风向计判断。
4. 风对环境影响:有利和有害两方面。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风向计,记录一天内风向变化。
(2)制作一个风力计,并记录不同风力等级下现象。
2. 答案:(1)风向变化记录表。
(2)风力计制作方法及观察记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幼儿对风有更深入解。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幼儿对风对环境影响认识不够深入,今后教学中需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风对树叶、旗帜等影响,让幼儿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风。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教案一、教学背景学科:科学年级:大班本次教学的主题是:风来了二、教学目标1.了解风是什么,风来自哪里,有哪些表现形式。
2.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察言观色和言语表达能力。
3.发现风的好处和坏处,引导孩子们学会保护生态环境。
4.活跃校园氛围,增加师生互动互动机会,培养孩子们的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1. 导入活动(15分钟)教师将孩子们请到操场上及时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指定一位小组长。
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风筝,学习如何简单地动手制作(老师也有备用的制作教具)。
然后,教师引导孩子们形式适当地互相飞行,感受风的力量。
2. 体验观察(20分钟)教师领着小朋友们一起到草坪上感受大自然的风,然后带领孩子们做观察记录,描述风的明显表现和特点。
教师还可以带领孩子们亲自体验风的力量。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四个小组分别带到四个不同的地方,教师可以挑选一些涉及环保的主题,引导孩子们相互讨论各种观点,以此来培养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4. 整理反思(10分钟)引导孩子们进行整理反思,每位小朋友讲述一下学习到什么新知识,自己做得好的地方以及待提高的地方。
四、教学材料1.制作风筝的材料:彩纸、竹签、线、胶带等;2.观察记录表;3.相关环保小报或海报。
五、教学反思本次实践体验中,孩子们通过亲手动手制作和飞行风筝,深入感受了风的力量和特点。
在观察过程中,孩子们亲自体验风的力量,加深对风的认知。
在小组讨论中,孩子们自由表达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表达和思考能力。
在整理反思的过程中,孩子们思考自己所学到的东西和自己的不足,更加意识到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
综合来看,这次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孩子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全面提高。
通过实际操作,他们所学到的知识不仅能应用于生活中,还可以用来保护环境,培养环保意识。
大班科学教案详案风来了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详案风来了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风来了》,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探索自然》,该活动旨在让幼儿了解风的产生、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材涵盖了《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活动指导手册》第五章第三节“风”的相关内容。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风,了解风的产生和特征。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引导幼儿发现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风,了解风的特征。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理解风的产生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材料(气球、纸条、扇子等)。
学具:每人一个气球,一张纸条,一把扇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PPT展示风的动画,引导幼儿观察风的特征,同时提问:“你们知道风是怎么产生的吗?”2. 讲解:教师讲解风的产生原理,以及风的特点,如无形、无味、力大无穷等。
3. 实验: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实验,观察气球、纸条、扇子在不同风力作用下的变化,让幼儿亲身感受风的力量。
4.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风能发电、风车灌溉等,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5. 实践:让幼儿用自己的扇子制造风,感受风的力量,并尝试用纸条和气球展示风的特征。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风的特征、风的产生原理、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生活中的风,并用画笔画出风的特征。
2. 家长协助幼儿拍摄一张关于风的照片,并附上简短的文字说明,记录幼儿对风的认知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以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户外风力实践活动,如风能发电、风车灌溉等,让幼儿在实践中更深入地了解风的力量和应用。
同时,教师可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长共同探索风的奥秘,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1. 教学内容中的科学概念:在教学内容中,关于风的产生、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的理解是幼儿需要掌握的科学概念。
大班科学教案风来了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风来了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气象万千”,详细内容为“风来了”一节。
通过该内容的学习,让幼儿感知风的存在,了解风的形成原因,认识风的基本特性,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风的基本概念,知道风是由于空气流动形成的。
2. 学会观察风的存在,感知风的方向和力度。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风的形成原因和风的特性。
重点:观察风的存在,感知风的方向和力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风向仪、风车、气球、纸张等。
2. 学具:小镜子、纸巾、彩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让幼儿站在风中,感受风的存在。
提问:“你们感觉到什么?风从哪里来?”2. 例题讲解介绍风向仪的使用方法,让幼儿观察风向仪的指针指向,引导幼儿了解风的方向。
讲解风的形成原因,让幼儿知道风是由于空气流动形成的。
3. 随堂练习(1)发放纸张,让幼儿站在风中,观察纸张被风吹动的情况,感知风的方向和力度。
(2)组织幼儿制作风车,观察风车在风中旋转的现象。
4. 讲解风的特性(1)让幼儿用小镜子反射阳光,观察风吹动时镜子的反光变化。
(2)讨论风的速度和力度,让幼儿用彩笔在纸上画出风的样子。
让幼儿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风的特点,以及今天学到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风的基本概念2. 风的形成原因3. 风的方向和力度4. 风的特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风铃,记录风的方向和力度。
答案:略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个简单的风向仪,观察并记录风向。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风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特性。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风的观察和记录,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风的奥秘。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组织幼儿参观气象站,了解更多的气象知识。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探索自然》的第四章《气象篇》第二节《风来了》。
详细内容包括:风的成因、风的分类、风的影响以及风力与风向的识别。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风的成因,认识到风是空气流动的结果。
2. 帮助幼儿掌握风的分类,了解不同风的特点及对生活的影响。
3. 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风的成因及风力、风向的识别。
教学重点:风的分类及对生活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风向标、风速仪、气球、吹风机、图片等。
学具: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风,观察树叶、旗帜等随风飘动的现象,引发幼儿对风的兴趣。
2. 讲解风的形成:教师通过图片和实验,让幼儿了解风是空气流动的结果。
3. 风的分类:教师介绍不同风的特点,如龙卷风、台风、季风等,让幼儿了解各种风的形成原因和对生活的影响。
4. 风力与风向的识别:教师展示风向标和风速仪,教幼儿如何识别风向和风力。
5.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判断风向和风力。
6.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进行风力、风向的观察和判断,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大班科学活动——风来了2. 内容:(1)风的成因:空气流动(2)风的分类:龙卷风、台风、季风等(3)风力与风向的识别:风向标、风速仪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周内每天的风力、风向变化。
2. 答案:根据观察记录,描述每天的风力、风向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了风的成因、分类、影响以及风力风向的识别。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风力风向的判断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风力发电实验,让幼儿了解风能的利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风的成因及风力、风向的识别。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大班科学活动,以“风来了”为主题。
教材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第二节,内容主要包括:1. 了解风的定义、特点和产生原因;2. 学习风的测量方法;3. 探究风的作用和影响;4. 开展风力小实验。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风的定义、特点和产生原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2.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风的作用和影响;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风的定义、特点和产生原因;风的测量方法;风的作用和影响。
难点:风的产生原因;风力小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风速计、气球、纸片、绳子、杯子等。
学具:每人一份风力实验套件(包括气球、纸片、绳子、杯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风的存在,观察树叶摇动、 flags 飘扬等现象。
2. 风的定义与特点:介绍风的定义,通过PPT展示风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3. 风的测量:教授风速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亲自操作测量风速。
4. 风的作用与影响:讨论风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如风力发电、风力侵蚀等。
5. 风力小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包括吹气球、纸片、绳子等,观察风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图片,并附上简要的文字说明。
六、板书设计板的左侧写上“风来了”,右侧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风的定义”、“风的测量”、“风的作用”和“风力实验”。
在相应部分下面写上关键词,如“空气流动”、“风速计”、“风力发电”等。
七、作业设计1. 绘制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图片,并附上简要的文字说明。
2. 写一篇关于风的作用和影响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风的定义、特点和产生原因有了基本的了解,实验操作也较为顺利,但在讨论风的作用和影响时,部分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气象我知道”,具体内容为“风来了”。
详细内容包括:风的成因、风的作用、风的分类、以及风的日常观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风的成因,知道风的作用和分类,能够描述日常生活中的风现象。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气象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风的作用和分类。
重点:风的成因及日常观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风力计、风向仪、气球、吹风机、图片等。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学生到户外感受风,引导学生观察风吹动树叶、国旗等现象。
2. 例题讲解回到教室,教师通过PPT展示风的形成过程,讲解风的成因、作用和分类。
3. 随堂练习学生分成小组,用气球和吹风机模拟风的形成过程,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实验过程和结果,讨论风的作用和分类。
六、板书设计1. 风来了2. 内容:风的成因:空气流动形成风风的作用:调节气候、传播种子、助力航行等风的分类:按方向、按强度、按成因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周内的风现象。
2. 答案:根据观察,描述每天的风速、风向、风力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风的成因、作用和分类。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气象预报,了解风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同时,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站,增强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时学生的亲身体验。
2. 例题讲解中风的形成过程、作用和分类的详细解释。
3. 随堂练习中学生的操作过程和观察记录。
4. 作业设计中观察记录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活动教学计划:风到教学计划
(带教学反思)
大型科学活动带来了教学计划(反思教学),主要包括设计背景,活动目标,关键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教学反思等内容,了解教学计划的优缺点。
风,并引导孩子的辩证法。
看东西,从小就形成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知道怎么做才能减少风暴,你可以用风做什么,适合幼儿园老师去大班科学活动课,来看风来到课程计划。
设计背景
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一种自然现象。
从风的形成,风的类型到风的作用,它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
让孩子们以一种简单的方式理解这些知识,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通过亲自动手“风”,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等,从而发挥幼儿的潜能。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风的利弊,引导儿童辩证地看待事物,从小就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2.知道如何减少风暴可以通过风来完成。
3.在这种情况下,您可以与同行协调并相互学习。
4.让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并对生活中的发现,探索和交流产生兴趣。
主要困难
可以做些什么来减少风暴,你可以用风来做什么。
活动准备
1.家长应与孩子观察一些与风有关的现象:室内挂着装饰小花,小鸟吊坠飘飘;树摇晃;在水中的波浪。
2.物品准备:注射器,气球,风扇,羽毛,吹管,琴弦,喷雾器,吹风机,蚊香,风扇,碎纸,纸板,饮料瓶等。
3.知识准备:风的俚语;寻找不同的风。
活动程序
首先,动手实验了解风的原因
老师用一个注射器吹气球并用绳子系住。
在气球飞行过程中与幼儿互动。
老师: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
杨:它越来越大了。
老师:为什么会变大?
杨:因为气球里有一个“气”。
老师:'气'来自哪里?
杨:来自注射器。
老师:注射器里的'气'来自哪里?
杨:来自空中。
总结:我们被空气包围(了解下面风的原因的基础)。
老师打开电扇让孩子感受到“风”。
老师:现在风扇关了,孩子还能感受到风吗?
杨:没有风。
总结:当风扇打开时,我们会感受到由于气流引起的风。
当风扇关闭时,空气不会流动,因此没有风。
因此,风是由空气流产生的。
二,儿童的实验,加深了对风的原因的认识
1.每组儿童从他们的工作台中选择他们喜欢的物品,并试图让空气移动以产生风。
让孩子们谈谈他们如何比赛(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
2.老师将气球送给孩子,要求他们是一组两人,释放气球中的空气,感受被压迫的空气的力量,以及风是否形成。
3.羽毛比赛。
(1)羽毛放在桌子上。
问题:如果羽毛被移动(不用手接触)怎么办?(粉丝,打击)(2)孩子们被分成两组,老师同时从高处放两根羽毛。
看看哪一组羽毛长时间停留在空中。
(孩子们将羽毛吹在一起,用手中的物品扇动空气)
4.小组讨论:你什么时候在日常生活中找到风或风(骑车,开车,跑步)。
第三,总结和总结风的类型
1.根据活动的准备,寻找生活中不同的风。
现在让我谈谈,你找到了什么样的风?
(1)空调吹冷风; (2)刮风时很冷; (3)用凉风打开冰箱; (4)台风; (5)香水洒完后母亲有香水; (6)在吹风机里风很热。
教师摘要:生活中有许多不同的风格,孩子们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地方发现这些风。
风是一个大家庭。
自然界中有许多类型的风可以分为等级,按季节和风向划分。
例如,一级米饭的烟随风吹,二级风刮脸,三级风吹叶子,四级风吹纸.夏风是温暖潮湿,冬天的风很冷。
干。
请让孩子根据孩子们的歌曲来判断室外风的等级。
2.实验风的干湿风向。
用风扇将水雾喷到孩子身上,让大家感受到风和湿的感觉,引导孩子在下雨的时候记住风的特征(有点冷,吹在身上有湿感觉)。
然后用吹风机吹吹宝宝的头,感觉风很热很干!
点燃蜡烛,让孩子站在窗户,门口和走廊,观察火焰的方向,并告诉风的来源。
教师摘要:儿童了解判断风的程度,风的方向以及风的干燥和潮湿的方法。
这些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的经验。
这些经历对您未来的生活有重要影响。
进一步的问题:你知道负责天气预报的科学家如何预测风的水平和方向吗?(风向标,风量计)
3.手动制作风向标。
(1)将红蜡纸条切成两端,并将它们粘在木棍上。
(2)将吸管插入装满沙子的饮料瓶中,然后将细木棒插入吸管中。
四,工作展示
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风向标,最后将孩子们的作品集中展示。
活动延期
带着自制风向标带孩子观察户外风向。
教学反思
风是我们每天都要接触的自然现象。
虽然每天都可以遇到,但对于孩子来说这是最常见的奇怪事情。
这项教育活动是让幼儿了解一些关于风的自然现象的简单常识。
我最大限度地调动自然资源,选择可以用于生活的真实物品来开展这个课程,让孩子们亲身感受风。
只有当孩子们感受到风的存在时,他们才能理解他们无法通过口腔理解它。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