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5课《故乡的小路》教案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5课《故乡的小路》教案一. 教材分析《故乡的小路》是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5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抒情,歌词描绘了故乡的美好景象,让人感受到对故乡的眷恋和热爱。
歌曲的节奏较为简单,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对故乡的感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故乡的概念较为模糊,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方面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故乡的小路》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故乡的感情,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演唱技巧,表达歌曲的情感。
4.增强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运用合适的演唱技巧,表达歌曲情感。
3.培养学生对故乡的感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感受故乡的美好。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歌曲中体会故乡的情感,培养对故乡的热爱。
3.合唱教学法: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钢琴或其他伴奏乐器。
3.录音机、音响等播放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故乡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同时,提问学生对故乡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故乡的小路》,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展示歌谱,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唱歌曲,教师纠正发音和演唱技巧。
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针对性辅导。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进行演唱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的故乡美景有哪些特点?让学生从歌曲中汲取灵感,表达对故乡的情感。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种?为什么。
3.重点倾听《晨景》第一局部(连续听两遍)。
要求:假如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
(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4.观赏全曲5.小结:(1)简介格里格生平。
(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二、表演《早晨》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实,像说话似的歌颂。
2.倾听范唱,对唱曲整体有所理解。
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局部?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在老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指导的重点是音准:“”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4)音要唱准。
5.在老师的风琴伴奏下,快乐地唱好全曲曲调(老师的风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
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
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好性。
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及第二乐段的比照要表现出来。
7.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三、编创活动:《早晨》表现早晨的内容特别多,歌曲《早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
管弦乐《晨景》也是对风光的描绘。
请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索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一、倾听《渔舟唱晚》1.听了外国的“晨景”,如今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
——观赏《渔舟唱晚》第一局部。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风光?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观赏《渔舟唱晚》第二局部。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倾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依据音乐的开展依次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二、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1.先听老师弹奏一遍,想一想?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教案 人音版 音乐 五年级 上册《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案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歌唱二小放牛郎》一. 教材分析《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一首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儿童歌曲,选自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
歌曲以二小放牛郎为主角,描绘了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机智勇敢地对抗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简洁明了,易于学生理解和传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感受民族精神,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但他们对于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民族精神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抗日战争历史背景的认识,感受民族精神。
3.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情感共鸣,培养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音高。
2.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民族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感受民族精神。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学习。
3.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情感,激发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歌词、图片、历史背景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录音。
3.乐器:钢琴或其他伴奏乐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
同时,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录音,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学习。
在演唱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针对性辅导。
4.巩固(5分钟)学生再次演唱歌曲,巩固所学内容。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所表达的民族精神,分享自己的感受。
人音版(敬谱)音乐五年级上册《演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学设计
人音版(敬谱)音乐五年级上册《演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演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是人音版(敬谱)音乐五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抒情歌曲,以流畅的旋律和富有感染力的歌词展现了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结构简洁明了。
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提高演唱技巧,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理论知识掌握不足,演唱技巧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3.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4.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歌词的理解和表达。
3.演唱技巧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学习。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的含义。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4.互动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进步。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旋律、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乐谱:每人一份,用于学习和演唱。
4.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便于学生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演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乐谱,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然后逐句教唱歌曲,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歌唱姿势。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重点关注学生在演唱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5课《小村之恋》教案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5课《小村之恋》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村之恋》是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5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优美动人的旋律,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结构紧凑,旋律简单,易于学生学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提高音乐素养和歌唱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和歌唱技巧。
他们对乡村生活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可能尚未充分激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演唱歌曲《小村之恋》。
2.能够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3.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能力。
4.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演唱准确性。
2.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旋律特点等。
3.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4.情境教学法:创设乡村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小村之恋》的曲谱、歌词。
2.教学音频:歌曲《小村之恋》的演唱版本。
3.教学视频:乡村生活场景的视频资料。
4.音响设备:电脑、音响、话筒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乡村生活场景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的美好风光。
然后,教师演唱歌曲《小村之恋》,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魅力。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小村之恋》的曲谱和歌词,让学生了解歌曲的结构和旋律。
同时,教师简要讲解歌曲的背景,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唱法和节奏。
教师可以分组让学生进行合唱,相互交流学习。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演唱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1课《晚风》|人音版(简谱)(2023秋)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歌唱中的情感表达问题,并启发他们思考如何改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学生在分组讨论时,有些小组的讨论不够深入。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加强对小组讨论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此外,我还注意到在课堂总结环节,有些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不够牢固。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我决定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以便加深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
举例:歌曲中的一些特定节奏型,如切分音、附点音符等,需要学生重点掌握。
(2)简谱知识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强调简谱中音高、音长、休止符等符号的认识和应用,使学生能够熟练阅读简谱,为后续音乐学习打下基础。
举例: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将简谱中的符号准确地转化为歌唱时的音高和节奏。
(3)歌曲情感的理解与表达:引导学生理解《晚风》所表达的情感,并在演唱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情感传递。
在教授简谱知识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音高、音长的掌握仍不够扎实。这让我意识到,以后在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指导学生,多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他们巩固简谱知识。此外,对于节奏感较弱的学生,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节奏练习,以提高他们的节奏感知能力。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切分音、附点音符等节奏型的掌握不够熟练。为此,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花一些时间让学生练习这些节奏型,并通过拍手、敲击乐器等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感知和掌握这些节奏。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教学目标:1. 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学习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一、第一章:认识音乐1. 教学内容:介绍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音长、节奏等。
2.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初步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
3.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并能够简单地运用它们。
二、第二章:学习乐器1. 教学内容:介绍各种乐器的基本知识,如乐器的种类、演奏方法等。
2.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示范演奏,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不同乐器的演奏乐趣。
3.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不同乐器的特点,并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乐器进行演奏。
三、第三章:歌唱技巧1. 教学内容:学习正确的歌唱姿势、呼吸方法、咬字清晰等歌唱技巧。
2.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技巧。
3.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唱歌,声音饱满、音准准确。
四、第四章:音乐欣赏1. 教学内容: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如古典、流行、民族等。
2. 教学方法:通过播放音乐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
3.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五、第五章:集体合作1. 教学内容:学习集体合作的技巧,如合唱、合奏等。
2. 教学方法:通过集体活动,让学生体验集体合作的乐趣和重要性。
六、第六章:创作音乐1. 教学内容:学习基本的音乐创作技巧,如旋律创作、和声编配等。
2. 教学方法:通过示范和指导,让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
3.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创作简单的音乐旋律或和声。
七、第七章:音乐历史与文化1. 教学内容:介绍音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包括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特点等。
2.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欣赏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历史与文化。
3.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音乐的发展历程,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特点。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踩雨》教案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踩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雨中曲》,主要教学内容为歌曲《踩雨》。
该歌曲为二段体结构,描述了孩子们在雨中玩耍的欢乐场景。
教学内容涉及歌曲学唱、节奏敲击、音乐欣赏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踩雨》的旋律、歌词,并能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了解二段体结构的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集体合作,完成歌曲表演。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变化的部分,以及二段体结构的掌握。
教学重点:歌曲演唱、节奏敲击、音乐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钢琴、课件、音响设备、踩雨道具(雨伞、雨衣等)。
学生准备:音乐书、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教师身穿雨衣、雨靴,手持雨伞,模拟雨中场景,引导学生关注雨天的乐趣。
2. 歌曲学习(10分钟)a. 教师播放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意境。
b. 分段教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节奏变化和音高。
c. 学生跟唱,巩固歌曲。
3. 节奏敲击(5分钟)a. 教师示范节奏敲击,学生模仿。
b. 学生分组,用手指敲击桌面,练习节奏。
4. 歌曲表演(10分钟)a.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组分配角色(唱歌、敲击节奏、表演)。
b.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c. 各组进行表演,集体评价。
5. 音乐欣赏(5分钟)教师播放其他雨中曲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c.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踩雨》2. 歌曲结构:二段体3. 节奏:× × × × | × × × ×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踩雨》歌曲,并敲击节奏。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调整教学方法。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一、教学目标:1. 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学习歌曲,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3.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歌曲:《小星星》、《两只老虎》、《欢乐颂》等。
2. 音乐理论知识:学习音符、节拍、旋律等基本音乐知识。
3. 音乐欣赏:欣赏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如《梁祝》、《茉莉花》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掌握基本音乐知识,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音准、节奏、唱腔的掌握,音乐理论知识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
2. 运用分组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结合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音乐欣赏水平。
五、教学课时:本册教材共安排了15个教学课时,每个课时40分钟。
六、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学生的热情。
2. 学习歌曲:教唱《小星星》,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引导学生跟唱。
3. 音乐知识讲解:介绍音符、节拍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认识简谱。
4. 歌曲练习:分组进行歌曲练习,重点指导学生的音准和节奏。
5. 音乐欣赏:欣赏《梁祝》片段,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等,给予鼓励和评价。
2. 歌曲演唱:评估学生在歌曲演唱中的音准、节奏、唱腔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
3. 音乐知识测试:通过简谱识别、音符组合等测试,了解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拓展:1. 组织课外音乐活动,如合唱团、乐队等,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2. 邀请音乐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3. 开展音乐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九、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人音版)。
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公文写作、报告体会、演讲致辞、党团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report experience, speeche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document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collection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精选20篇)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篇1一、基本情况:本年级学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感悟,本学期将继续对本年级音乐教学实施较为更加系统训练。
人音版(敬谱)音乐五年级上册《演唱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案
人音版(敬谱)音乐五年级上册《演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案一. 教材分析《演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是人音版(敬谱)音乐五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校园歌曲,歌词充满了对老师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歌曲的旋律简洁流畅,节奏明快,富有感染力,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师生之间的关系,培养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同时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较浓。
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能够快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然而,部分学生在音乐表现力和合唱技巧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演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熟练地演唱这首歌曲。
2.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唱技巧,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含义,感悟师生之间的关系,培养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演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以及音乐表现力和合唱技巧的提高。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的准确演唱,以及合唱部分的协调性。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为学生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
2.分组练习法: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合唱技巧。
3.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师生之情。
4.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歌曲歌词、图片等元素的课件,辅助教学。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所需的音响设备。
3.乐谱:准备歌曲的乐谱,方便学生学唱和复习。
4.合唱道具:如手拍、合唱棒等,用于合唱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歌曲《演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回家》精品教案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回家》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五单元《家乡的歌》,主要教学内容为歌曲《回家》。
该歌曲是一首富有情感、旋律优美的歌曲,描述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内容涉及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以及歌曲背景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回家》的旋律、节奏及歌词,并能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鉴赏能力,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 增进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旋律跳跃部分,以及部分歌词的发音。
2. 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的掌握,以及对歌曲情感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音乐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游子回家的小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进而引入本节课的歌曲《回家》。
2. 歌曲学习:(1)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2)学习歌曲的节奏,跟随老师一起拍打节奏。
(3)学习歌曲的旋律,跟随老师一起演唱。
(4)分句学习歌词,注意歌词的发音和情感表达。
3. 歌曲练习:(1)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错误,熟练掌握歌曲。
(2)邀请学生上台展示,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4. 例题讲解:(1)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变化,举例说明。
(2)分析歌曲中的旋律特点,引导学生学会鉴赏。
5. 随堂练习:(1)分组练习歌曲,要求节奏准确、旋律流畅。
(2)进行歌曲演唱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回家》2. 歌曲旋律简谱3. 歌词重点部分4. 歌曲节奏图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熟记歌曲《回家》的旋律、节奏、歌词,并演唱给家长听。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整体掌握情况较好,但部分学生对歌曲情感的把握不够到位,需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其他关于家乡的歌曲,对比欣赏,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1课《晚风》教案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1课《晚风》教案一. 教材分析《晚风》是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一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展现了晚风的神奇和美好。
歌词中描述了晚风轻轻吹拂,带来了花香和微笑,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简单,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提高音乐素养,培养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和节奏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他们喜欢音乐,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歌词的理解和情感表达还不够深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晚风》,并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理解歌曲的歌词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谐。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升音乐素养。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的准确演唱。
2.对歌词内容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歌词内容,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音乐欣赏:引导学生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提升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歌曲《晚风》的歌词、旋律、节奏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乐谱:提供给学生学习和演唱。
4.教学视频:用于引导学生欣赏优秀音乐作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晚风》,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主题和意境,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思考。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初步学习并演唱。
注意指导学生准确掌握节奏和音高,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演唱,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音准问题。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 聆听《丰收锣鼓》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教学过程:一、聆听《丰收锣鼓》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
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
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变化?4.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
(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6.小结: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
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
1.围绕着“欢庆”的主题自由命题,创作一段音响(音乐)。
2.课前提出创作要求,如大家自带些自制的乐器等。
3.对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把家里的乐器带来自己创作旋律,伙伴们配上打击乐等去表现该主题。
4.此项创作活动旨在学生的参与,不求规范、正统、只要能反映出主题的情绪就应给予鼓励。
因此创作的过程是重要的,而创作的作品水平不是主要的评价对象,当然有好的作品更好。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聆听《快乐的农夫》。
通过旋律填空练习,让学生对音乐旋律进行有初步的理性认识教学过程:一、聆听《快乐的农夫》1.初听全曲。
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
3.学唱主题4小节。
4.为这主题4小节伴奏(1)全班分二部分,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教师弹主题)。
(2)一半学生唱主题,一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
5.复听全曲。
(高声部)、拍腿(低声部)6.小结:简介乐曲背景。
牧场上的家(教案)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如何通过音乐来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情感。
2.歌曲学唱: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歌曲学唱的实践活动。这个活动将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唱成果,大家共同评价和交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2.教学难点
(1)音准控制:歌曲中部分旋律较高,学生可能难以把握。
(2)合唱协调:在合唱过程中,学生之间的音色、音量配合存在难度。
(3)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歌曲中的思乡之情,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
举例:
-音准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分解练习、借助乐器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高音部分。
-合唱难点:教师可以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先进行配合,再进行整体合唱,逐步提高协调性。
(2)情感表达:通过歌曲传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3)合唱技巧:学习简单的合唱编排,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举例:
-学生的音准、节奏把握:教师需关注学生在学唱过程中的音准、节奏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学生准确掌握歌曲。
-歌词记忆:强调歌词中表达家乡情感的部分,帮助学生理解并记住歌词,提高表达能力。
3.通过合唱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4.引导学生体验歌曲中的情感,培养同理心,提高情感素养。
5.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创作和表现,发展创新思维和艺术创造力。
6.结合歌曲学习,提高学生对自然、生活的观察能力,培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歌曲《牧场上的家》的旋律、节奏、歌词的准确掌握。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牧场上的家》这一歌曲。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用一首歌来表达你对家乡的热爱,那会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用音乐表达对家乡的情感。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回家》教案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回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五单元《家乡美景》,主要学习歌曲《回家》。
该歌曲是一首描绘游子归乡喜悦心情的抒情歌曲,通过对家乡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教学内容包括歌曲学唱、乐理知识、音乐欣赏和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回家》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2. 学习并运用乐理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变化以及情感的表达。
教学重点:歌曲的学唱、乐理知识的掌握和家乡情感的传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黑板、多媒体设备。
学具:音乐课本、笔、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游子归乡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共鸣,为学习歌曲《回家》营造氛围。
2. 歌曲学唱:a. 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b. 分组学唱,教师逐句教唱,学生跟唱。
c. 学生独立学唱,教师指导并纠正演唱技巧。
3. 乐理知识学习:a. 讲解歌曲中的音高、音长、节奏等乐理知识。
b. 结合歌曲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演唱中感受乐理知识的应用。
4. 音乐欣赏:欣赏歌曲《回家》的演奏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5.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歌曲表演,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回家》2. 歌曲旋律:五线谱或简谱3. 乐理知识:音高、音长、节奏4. 家乡美景:图片或简笔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歌曲《回家》,描绘一幅家乡美景的图画,并配以简短的文字描述。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组织学生进行家乡民歌的学习和演唱,加深对家乡音乐文化的了解。
b. 开展以“家乡”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分享家乡的故事和美景,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乐理知识讲解与应用。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1课《晨景》教案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1课《晨景》教案一. 教材分析《晨景》是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欣赏和学唱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
歌曲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清晨的景象,旋律优美,节奏轻快,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和简单地演奏乐器。
但部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还不够强,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和欣赏音乐的美,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2.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歌曲《晨景》。
3.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来描绘生活中的美好景象,提高他们的音乐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晨景》的旋律和节奏。
2.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歌曲。
3.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来描绘生活中的美好景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晨景》的乐谱、图片、视频等。
2.准备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准备教材和练习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清晨的景象,如阳光、鸟鸣、花草等,让学生感受到清晨的美好。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歌曲《晨景》,告诉学生我们将要学习和演唱这首歌曲。
2.呈现(5分钟)出示歌曲《晨景》的乐谱,让学生初步欣赏旋律,感受歌曲的美。
然后教师进行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唱歌曲,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然后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期间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5.拓展(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其他描绘清晨景象的歌曲,如《清晨》,让学生欣赏和学唱。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来描绘生活中的美好景象,提高他们的音乐想象力。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晨景》的主题和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朝夕教学内容1、通过钢琴和伴奏带教唱学生《清晨》和《晚风》两首歌曲。
2、对比歌曲欣赏描绘早晨的《晨景》和描绘夜幕的中国筝曲《渔舟唱晚》.3、创造性地表演及编配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管弦乐《晨景》感受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的音乐。
2、通过欣赏外国的晨景,学唱描绘中国晨景的歌曲《清晨》。
学唱俄罗斯歌曲《晚风》,感受中国器乐描绘夜幕的音乐风格。
3、对比国内、国外描绘早晨和夜幕的不同音乐风格。
4、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合唱表现能力5、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清晨》因四段歌词太长,所以选择1、3、4段唱,第2段由学生课后自己学唱。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清晨》第二乐段的曲调,重点是音准3、《晚风》第一小节的弱起部分,低声部合唱部分的演唱,以及全曲68拍的强弱对比。
4、歌唱为主,欣赏为辅。
教材分析:1.管弦乐《晨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于1888年为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评剧《培尔·金特》写了二十三段配乐。
后选择其中八段改编为两个组曲。
本曲就是《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首。
这原是诗剧第四幕中主人翁培尔·金特流浪到摩洛哥时,描写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乐。
乐曲的主题仅在五声音阶范围内活动,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
2.筝曲《渔舟唱晚》这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
标题取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句。
乐曲大体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用慢板奏出韵致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优美而舒缓;乐曲的第二部分清跃欢快,通过复式递升递降的旋律发展手法使旋律线循环往复、跌宕起伏。
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流行于当时秦国(今陕西一带),因此人们称它为古筝,筝的形状狭长而扁平,琴体面板的音柱上架有很多条弦,均按五声音阶排列。
筝的传统奏法是用右手弹奏琴弦,掌握音高和节奏,左手则在音柱左侧用按、滑、揉、吟等手法来调节弦音变化,美化音色,装饰旋律,双手密切配合就能奏出音色美妙、韵味浓郁的音乐来。
3.歌曲《清晨》这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明快而又流畅的歌曲。
24拍,宫调式,三段体结构。
歌曲的第一部分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第一、第三乐句是旋律的重复,第二、第四乐句旋律相同只,是在尾音上作了上移四度的变化,其句中插入的一小节间奏,更使曲调轻快活泼,富有动感,它生动地表现了人们早起迎着晨曦锻炼身体的情景。
第二部分是歌曲的插入部,旋律优美舒展,与前段形成了对比。
歌曲通过了对春天的草原、绿油油的秧苗、丛丛的山林等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充分地表现了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随后,歌曲在“D·S”反复后又重复了第一部分的曲调,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4.歌曲《晚风》这是一首富有田园风格的歌曲。
歌曲以“晚风”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
“夕阳的晚上”、“树丛中的夜莺在歌唱”……。
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歌曲为68拍,大调式,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
曲调优美抒情,委婉动听。
第一乐句在弱起小节进入后以平稳的节奏展开,在第1小节和第3小节只作了上移一度的小变化,使得曲调在平稳中稍有起伏,似乎音乐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到了黄昏时刻、当晚风吹来时四周田野一片静谧的情景之中,富有诗情画意。
第二乐句在四度跳进后,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旋律由上而下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起伏,抒发了人们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情景之中象树丛中的夜莺一样快乐的歌唱。
第三乐句完全重复了第二乐句的旋律。
把赞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得以进一步的抒发。
课程安排: 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唱描绘中国晨景的歌曲《清晨》, 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教学过程:1、引言:今天,我们请四位同学上台为大家表演一小段情景剧,是关于清晨我们起床之后的故事。
无论你怎样描绘清晨,但一定要特别,最好不要和其它同学表演得一样。
(选择性格活泼开朗,大方的同学。
时间控制在3分种以内)。
学生表演同学们表演得真不错,通过刚才的表演,同学们对接下来的学习定会感到好奇,现在就让我们跟着音乐节奏,去歌曲中的清晨感受吧!2、带着问题完整的聆听一遍范唱设问:歌曲表达的内容和我们心中所想象的清晨一样吗?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3、跟着钢琴用“LU”哼唱歌曲(2遍)4、朗诵一遍歌词(充分理解歌词的内涵。
)清晨听到公鸡叫,喔喔推开窗门迎接晨曦到,花香鸟语春光好,喔喔,今天又是一个艳阳照。
春天的草原对我笑,那绿油油的秧苗在山脚,丛丛的山村在身旁,那白茫茫的云雾在山腰。
5 、加上唱歌词歌唱《清晨》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把握通俗朴素,要想说话似的歌唱。
唱好之后,注意处理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之间的对比表现。
第二乐句比第一乐句处理得稍强一点。
6、选择你认为合适的乐器给《清晨》伴奏伴奏的节奏由表演者自由加进,但是一定要是具有美感和和谐的音响。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对比欣赏《晨景》与《清晨》及《渔舟唱晚》,对比国内、国外描绘早晨和夜幕的不同音乐风格。
教学过程:1、引言:师:请问同学们认为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太阳都是同一时间升起来的吗?各国的晨景是否都是一样的呢?(同学讨论)教师做总结2 、复习一遍歌曲《清晨》再次体验感受描绘中国的早晨的音乐《清晨》。
3、欣赏格里格的管弦乐《晨景》感受外国的早晨。
在欣赏之前,提出教师的问题,两种音乐风格你更喜欢哪一种音乐描绘方式。
并请同学们构思一下要让你去表现清晨,你会用什么方式去表现。
4 、讨论两种风格你更加喜欢那种描绘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做好总结。
5 、再一次欣赏管弦乐《晨景》为这首管弦乐配上书上的三幅画,你认为这三副画应放在乐曲的什么地方。
6、第三次欣赏管弦乐《晨景》将同学分组进行表演。
结合学生自己对清晨的联想,在音乐中表现出来。
7 、欣赏《渔舟唱晚》现在我们一块来欣赏一首非常好听的中国古筝曲《渔舟唱晚》,在欣赏的时候请同学们多从内心深处的感受去体验,可以把眼睛闭起来欣赏。
欣赏完请同学们说说对比欣赏了三首曲子,你最喜欢哪一首,为什么?8、充满感情及表情地演唱一遍歌曲《清晨》对比欣赏了这么多的曲子,感受早晨和晚上的风格都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唱唱《清晨》,愿我们生活每天都朝气十足!第三课时课时目标:学唱歌曲《晚风》,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合唱表现能力教学过程:一、学唱高声部:1、引言:我们前几节课都感受了描绘早晨的歌曲和乐曲,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感受一下描绘晚上歌曲。
不知道同学们会不会唱一首外国的小夜曲。
那老师今天想给同学表演一下。
2、老师演唱一首小夜曲。
强调和介绍我们要学唱的歌曲有相似的感觉,都具夜晚宁静的柔美气氛,给学生提出问题:这一首歌曲和我们即将要欣赏到的乐曲有什么样的相同之处?可以引导学生从感觉,节奏,速度方面去进行对比。
3、欣赏范唱歌曲《晚风》对比感受小夜曲和《晚风》带给我们的感觉。
4、跟钢琴学唱歌曲《晚风》课堂预想:学生在注意弱拍起的地方,肯定不能够把强弱表现得很好,所以这节课还要把强弱规律教给学生。
另一方面,该唱够的地方一定要把节拍唱满。
5、讲解六拍子的强弱规律。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块用手势来表示它们。
6、带着强弱规律的感觉去唱《晚风》7、结合教师的指挥,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晚风》二、学唱歌曲《晚风》的合唱导入:刚才我们学唱了歌曲的旋律声部,大家都唱得很棒,但这是一首很美很美的合唱歌曲,我们只有唱好了两个声部才算完美,大家有信心吗?1、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块用LU来哼唱低声部的旋律2遍。
2、把低声部的旋律声部唱熟了之后,就请同学们闭上嘴巴,用哼鸣的音去唱低声部。
3、请同学们加进歌词慢唱一遍。
在唱的时候心里的拍子一定要稳。
提醒同学们要把拍子拖够,并且注意到换气符号的地方。
换气之后的那个音一定要轻唱为后面的一个音做好铺垫。
4、歌曲里面有两句当晚霞映红了天边的地方音高关系是不一样的,要唱得有对比,第一句比第二句要弱一点。
5、请同学们跟老师合作。
由老师唱旋律声部,由同学们唱低声部。
同学们在唱低声部的时候一定要轻轻地唱,第一次合唱时,可以选择学生不唱歌词,用“啦”代替歌词6、将同学们分组为A,B两个大组演唱这首歌曲。
在一个组演唱完之后,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另一个组的学生要对其进行评价,教师要对最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和评价。
A组唱旋律声部,B组唱低声部。
A组唱低声部,B组就唱旋律声部。
7、选出一个低声部唱得好的组出来,强化训练一下低声部的歌词,再和高声部合起来。
带着感情轻轻地演唱这首二声部歌曲《晚风》。
课后反思:第2课足迹教学内容1、聆听《嘎达梅林》《歌唱二小放牛郎》2、演唱《雨花石》《我怎样长大》教学目标:1.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
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
2.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
3.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听《红星歌》,唱《雨花石》。
第二课时:听《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
第三课时:唱《我怎样长大》,交流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认识马头琴、欣赏《嘎达梅林》教学目标:1、认识马头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
2、了解《嘎达梅林》的历史故事及《嘎达梅林》多种音乐题材的表现形式。
3、初步了解蒙古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点:认识马头琴及其音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乐曲的感受与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有很多家长来到我们班,希望咱们大家好好表现,咱们一起度过欢乐的“音乐四十分”。
我给大家带来的见面礼是: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并回答问题:1. 乐曲的名称是?(板书:嘎达梅林)2、多媒体所展示的画面表现的是我国的哪个少数民族?3、乐曲的主要演奏乐器是什么?(板书:马头琴)二、新授部分:(一)蒙古族风土人情。
你能谈谈你所了解的蒙古族吗?蒙古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
蒙古族自治区,地处高原,地哉辽阔,平均海拔在一千米以上。
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1000万人。
中国的蒙古族人口为581万人(2000年人口普查),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里排名第六。
蒙古族自称“蒙古”。
其意为“永恒之火”。
别称:“马背民族”。
吃:以肉食为主,多吃肉块、炖肉、手扒肉、羊背子、烤全羊。
奶食以马乳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