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教案3
高中历史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
高中历史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精选教案第一章: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1.1 背景介绍:20世纪初,世界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列强争夺殖民地,世界格局日益紧张。
1.2 教学内容:1.2.1 了解20世纪初世界格局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1.2.2 掌握各大国的殖民地分布及势力范围。
1.2.3 分析20世纪初世界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3 教学活动:1.3.1 观看相关历史视频,加深对20世纪初世界格局的了解。
1.3.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各大国的殖民地政策及其影响。
1.3.3 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世界格局对当今国际形势的影响。
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2.1 背景介绍:20世纪初,世界格局紧张,列强之间的矛盾加剧,最终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2.2 教学内容:2.2.1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及主要矛盾。
2.2.2 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及其影响。
2.2.3 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3 教学活动:2.3.1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2.3.2 观看相关历史纪录片,加深对战争场面的感受。
第三章:凡尔赛体系与华盛顿会议3.1 背景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维护世界和平,各国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
3.2 教学内容:3.2.1 了解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的形成过程及其目的。
3.2.2 掌握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3.2.3 分析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3.3 教学活动:3.3.1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会议的背景。
3.3.2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对世界格局的调整。
3.3.3 观看相关历史视频,加深对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会议的理解。
第四章:第二次世界大战4.1 背景介绍:20世纪30年代,世界局势紧张,纳粹德国的扩张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
4.2 教学内容:4.2.1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及主要矛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识目标:基本了解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情况及其原因和影响。
了解两极世界解体后世界形势的变化趋势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
掌握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及其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介绍和讨论,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和应用阶级分析的观点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通过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的理解和分析,提高学生在复杂的历史环境中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布置学生分组课前预习:总结本课知识要点,课堂展示并评价。
2.阅读材料,比较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的两极格局的瓦解。
3.阅读材料总结形成缓和与动荡局面并存的原因。
4.阅读材料分析美国推行单边主义又重视多边合作的原因。
5.阅读材料探讨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原因。
6.阅读材料讨论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情况的介绍和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关心政治的素质,认识到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紧密相关。
通过对当今世界动荡局势的介绍和分析,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珍惜现在的幸福、安定的生活的观念。
2.通过讲解、讨论在多级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国应该如何面对,树立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过程和原因;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及原因,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积极影响。
难点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及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国际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但天下并不太平。
进入21世纪的今天,国际形势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影响?新课学习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两极格局是怎样形成的?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一系列会议构建了战后国际关系的框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雅尔塔体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8单元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具备平等、尊重、合作、共赢的国际交往意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世界格局的演变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世纪之交的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产生浓厚兴趣,但可能对部分复杂事件和概念的理解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学情:
3.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提问、评价。
4.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解答疑问。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一组选择题、简答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检验学生对世纪之交世界格局的认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对答案进行讲解,针对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重点解析。
3.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并提出改进意见。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关注国际时事,提高国际视野和时代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同学们思考并撰写一篇关于“世纪之交世界格局的演变及影响”的短文,字数在800字左右。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结构清晰,能够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世纪之交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对我国在此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初步认识。
(3)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பைடு நூலகம்理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世界格局的演变。
(4)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反思世纪之交世界格局的演变对个人和国家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
高中历史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
高中历史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精选教案第一章:20世纪的全球政治格局变迁1.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秩序1.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冷战格局的形成1.3 冷战时期的两极格局与proxy 战争1.4 1991年苏联解体与冷战结束第二章:多极化趋势下的国际关系2.1 冷战后的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2.2 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2.3 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与新兴力量的崛起2.4 跨国问题与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第三章:世纪之交的我国外交政策与对外关系3.1 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外交战略演变3.2 我国在多极化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3.3 我国与主要国家的关系及合作领域3.4 我国参与国际事务的实践与经验第四章:世纪之交的全球经济格局变化4.1 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与全球经济一体化4.2 跨国公司与全球产业链的重组4.3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与互利合作4.4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第五章:世纪之交的文化交流与碰撞5.1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样性5.2 西方文化在我国的传播与影响5.3 我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展示与交流5.4 文化冲突与文明互鉴的挑战与机遇第六章:21世纪初的国际政治格局重组6.1 9/11事件与全球反恐战争的发起6.2 伊拉克战争与美国的中东政策6.3 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挑战与机遇6.4 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变动与我国的战略应对第七章: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较量7.1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新兴市场的崛起7.2 贸易保护主义与逆全球化的趋势7.3 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的全球合作7.4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与实践第八章:21世纪的我国外交政策与对外关系8.1 我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坚持与拓展8.2 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与共同发展8.3 我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建设8.4 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与担当第九章:21世纪的全球经济格局新变化9.1 数字经济与的发展趋势9.2 跨国公司的角色变化与全球产业链的新布局9.3 发展中国家经济崛起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9.4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与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第十章:21世纪的文化交流与碰撞10.1 跨文化交流的障碍与挑战10.2 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0.3 我国文化产业的崛起与国际影响力10.4 文明交流互鉴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第十一章:国际恐怖主义与网络安全挑战11.1 恐怖主义活动的全球化及其影响11.2 国际反恐合作的历程与挑战11.3 网络安全问题的发展与应对策略11.4 网络空间治理的国际竞争与合作第十二章:人类发展与全球性问题12.1 人口增长、资源消耗与环境恶化12.2 公共卫生与全球性疾病的防控12.3 移民与难民问题及其对国际社会的挑战12.4 可持续发展与全球治理的创新第十三章:地区热点问题与冲突13.1 中东问题及其对全球政治的影响13.2 乌克兰危机与欧洲安全格局的变化13.3 南海争端与地区安全形势13.4 非洲之角冲突与国际社会的作用第十四章:全球治理体系的重塑14.1 国际法与国际法庭的作用14.2 世界贸易组织与全球贸易规则的演变14.3 金融治理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14.4 联合国改革与全球治理结构的优化第十五章:未来世界格局的展望15.1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趋势15.2 、生物科技与能源技术的突破15.3 国际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5.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与路径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涵盖了20世纪全球政治格局的变迁、多极化趋势下的国际关系、我国外交政策与对外关系、全球经济格局变化、文化交流与碰撞、21世纪初的国际政治格局重组、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较量、21世纪的我国外交政策与对外关系、全球经济格局新变化、文化交流与碰撞、国际恐怖主义与网络安全挑战、人类发展与全球性问题、地区热点问题与冲突、全球治理体系的重塑以及未来世界格局的展望等内容。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史实并能分析其原因2.掌握和平与动荡并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表现3.了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二、学习重点1.两极格局的解体2.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三、学习难点两极格局解体的原因及其影响【自主学习】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东欧剧变:(1)原因:受苏联改革和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2)实质: 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3)表现:1989年,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东欧各国相继发生变化。
2.苏联解体:(1)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使苏联走进了误区;(2)过程: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实行多党制。
1991年底,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苏联解体,两极格局随之瓦解。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1.原因:(1)“冷战”结束后,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
(2)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使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增加,世界形势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2.表现:(1)1999年,美国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空炸南联盟。
(2)2001年,发生了9。
11事件,纽约世贸大楼和国防部五角大楼遭恐怖分子袭击。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表现:(1)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企图独霸世界;(2)1993年,欧洲联盟的成立和扩大,随着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3)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的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4)俄罗斯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5)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结果: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合作探究】1.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是什么?谈谈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实质、原因和教训。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波兰巨变、两德统一的过程;掌握苏联解体的过程,探讨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的实质和原因;理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具体内容,探讨在此趋势下过国际关系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资料、历史图片,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通过合作探究,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思路引领,使学生掌握学习 * 基本思路和方法。
(三)情感价值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 * 运动虽然遭受挫折,但并不意味着失败,它是前进道路上的曲折, * 建设必须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两极格局的结束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
难点:两级格局解体的原因,以及多极化趋势下和平与动荡的国际关系出现的原因。
三.教学设计:导入: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东欧剧变:【设问】东欧剧变(1)什么变了? ——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设问】(2)这种变化,我们为何用“剧变”来形容?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东欧剧变的表现来回答这个问题?(2)表现:波兰剧变、德国统一等结合图片讲解波兰剧变、德国统一东欧剧变的方式各有不同,大都是通过选举和平方式演变的。
例如波兰。
1989年西方国家支持的波兰团结工会在大选中获胜,组织政府。
波兰开始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另一种和平方式是通过国家的统一来完成的。
例如德国。
二战后德国一分为二,即实行 * 的民主德国,我们称其为东德和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联邦德国,我们称其为西德。
两者之间以柏林墙间隔。
然而在1989年,这道柏林墙已经不能阻隔东德公民大量外逃。
1990年,两德统一,统一后的德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989年至1990年,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政权纷纷易手,执政四十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均丧失统治地位,完全放弃了 * 的方向。
由此可见,东欧剧变一是时间短,二是变化大。
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在分析历史问题时,是否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否能够充分利用地图、时间轴等辅助教学手段?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评价能力。
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旨在让学生了解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认识多极化、全球化趋势下的世界格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了解主要国家的关系及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认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在分析历史问题时,是否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否能够充分利用地图、时间轴等辅助教学手段?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评价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性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同时,针对学生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如冷战时期的国际形势,从而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2.视频导入:播放历史纪录片,展示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景模拟: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联合国会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高中历史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
高中历史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20世纪末期世界格局的特点;(2)掌握冷战结束后的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变化;(3)认识多极化、全球化趋势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世纪之交世界格局的变化;(2)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总结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的特点;(3)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了解我国在国际格局变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国际事务的关心和责任感;(2)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国家认同感;(3)树立和平、发展、合作的国际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世纪之交世界格局的特点;(2)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变化;(3)我国在国际格局变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2. 教学难点:(1)多极化、全球化趋势对世界格局的影响;(2)如何理解国际格局的动态变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20世纪末期世界格局的特点,思考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变化。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世纪之交世界格局的变化,总结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的特点。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我国在国际格局变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加深对世界格局变化的理解。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多极化、全球化趋势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在国际格局变化中的最新动态;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国际时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最新的世界格局变化。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了解冷战结束后的国际政治格局变化,掌握两极格局到多极格局的转变过程。
2. 分析全球化对世界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影响,认识全球化趋势下的世界发展。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人教版
然而,我也意识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我需要更加关注个别学生的学习进展,并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指导。我还需要在活动前提供更多的背景知识和指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进来。此外,我还需要更加详细和生动地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概念。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课堂内容,布置相关作业,如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世界多极化的短文。
-提供拓展资源: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学术论文和在线资源,供感兴趣的学生深入研究。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拓展学习: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对世界多极化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政策文件:研究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报告,了解世界多极化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影响。
-人物访谈:收集历史事件亲历者的访谈资料,了解他们的亲身经历和看法,增加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深度。
2.拓展建议:
-研究历史事件: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冷战结束前后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如苏联解体、欧盟的成立、中国改革开放等,分析这些事件如何影响世界格局的演变。
结合以上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的教学将致力于以下目标:
-激发学生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历史的热情。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提升学生分析国际问题、理解多极化世界的能力。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地图,引发学生对世界格局变化的思考。
高中历史教案《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高中历史教案《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的作用有很多。
作为新的老师教案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觑的。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历史教案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中历史教案(一)高一历史教案:《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德国统一;苏联解体;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实质;和平与动荡并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表现;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和多极化趋势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读资料认识大国强权政治干扰世界和平与发展进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受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
教学重点:两极格局的结束和多极化趋势加强教学难点:苏联解体原因;多极化趋势下和平与动荡并存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史论结合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戈尔巴乔夫辞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他的表情诉说着什么?”—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凄凉,一种制度在一个超级大国的幻灭。
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七十余年之久的苏联国旗落下了。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此在地球上消失。
苏联的解体意味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政治格局将朝着什么方向发展?本节课我们来共同探讨。
二、讲授新课1.阅读本课导言以及第一目正文、图片(1)师:理解第一段末句涵义。
生:略师补:“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使改革走进误区”,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说明改革的指导思想错误;“提倡‘民主化’、‘公开化’”,反映到政治改革上,就是揭露社会主义的“黑暗面”,推行西方式多党制。
大家设想一下,这些情况可能导致怎样后果?高中历史教案(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二一、课标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经济的腾飞、第三世界的崛起以及各自对世界局势所产生的影响。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冷战”过程中孕育而出的多极政治力量,中心问题是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及表现。
2023高中历史人教版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
2023高中历史人教版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一、引言在历史的长河中,世纪之交往往被认为是一个战乱频仍、混乱不堪的时期。
然而,对于高中历史教育来说,我们有责任将这一时期的世界格局进行系统的梳理与解读,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掌握历史变革的规律。
本教案将依据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结合世纪之交的重要事件和主要国家,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教学。
二、世纪之交前的世界格局1. 欧洲列强崛起在19世纪末,欧洲列强如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等相继崛起,扩张海外殖民地,并通过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2. 美洲崛起与帝国主义以美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在世纪之交逐渐崛起,控制了拉丁美洲与太平洋地区,展现了帝国主义的新模式。
三、世纪之交的重要事件与影响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在中国标志着中国旧式的封建政体被推翻,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国际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
2. 一战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成为世纪之交最重要的国际事件之一。
此战导致了许多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的剧变,也为二战埋下了伏笔。
3. 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全球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世纪之交的主要国家与其特点1. 英国作为世纪之交主要列强之一的英国,拥有庞大的海上帝国,并且在经济、技术和军事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
2. 德国经过统一后的德国,通过自身的军事实力和殖民地争夺,成为欧洲的大国,并在世纪之交展开了一系列的战略调整。
3. 日本日本在世纪之交经历了明治维新后的现代化进程,通过殖民地扩张活动,成为了亚洲的霸权之国。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设计1. 列举法结合世纪之交的重要事件与主要国家,引导学生通过列举的方式,将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加深对世界格局的认知。
2. 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发展路径、政治制度、帝国主义活动等方面的差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世界格局的多元性。
3. 分析法结合具体事件,引导学生分析世纪之交各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影响力及其背后的原因和动因。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1、知识层面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2、能力层面通过分析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及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世界重要力量都应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推动力(如欧盟、中国等),而不应该成为世界和平的潜在威胁(如日本);(2)在世界多极化发展中,大国仍然是重要的力量中心;在多极化趋势下,广大发展中国家必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重点和难点】重点: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难点: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激趣、学习、质疑、探究、神入。
【教学过程】导入上世纪末期世界上发生了一件石破天惊、惊天动地、地动山摇的大事:一场“特大地震”,造成了九座大楼倒塌,其中有世界上最高的两座中的一座。
这不是自然界的地震,而是人类社会的震荡,这就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常谚说乱世出英雄、时势造英雄,作为大动荡后出生的90后,必将形成群星闪耀的局面。
那么,你们从大动荡的时代汲取什么营养,汲取多少营养,如何汲取营养,才能成为时代的英雄?你们将不得不关注它、认识它、研究它——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时代——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学生读课程标准,并概括为:旧格局已打破,新格局还在形成中,也就是新旧转型时期。
先来学习旧格局的瓦解)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一)自主学习东欧剧变,什么变了?为什么变?(介绍历史有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合作学习 1﹒建柏林墙的目的是什么?实现了吗?孩子们的行动,更能说明什么问题?2﹒如果你是政府领导人,从图文中得到什么启示?3﹒当柏林墙拆除的时候有人拉走数吨重的断墙,像宝贝似的珍藏着,还在世界各地展览。
有什么收藏价值?(二)苏联解体欣赏并用教材中的话解释两幅漫画。
理解新世纪全球经济格局——高中历史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
尊敬的老师,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新世纪全球经济格局的思考。
这个话题不仅仅是我们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内容,更是关系到我们未来的生活和职业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教材讲解和自己的思考,通过梳理新世纪全球经济格局的特点、影响和挑战,去更深入地理解这个时代的世界格局。
一、新世纪全球经济格局的特点跨越世纪,全球经济格局面临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个时代里,新型经济模式不断涌现,技术创新不断推陈出新,全球化的影响不断增强。
这些变化,带来了全球经济格局的新特点。
1.经济全球化成为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全球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
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已经不再仅限于贸易或商业合作,而是日益深入到产业链、资金流、务工、移民等多个方面。
如今,全球社会成为了一个更为紧密的群体,国际事务和国家利益也与经济发展密切关联。
2.新型经济模式快速涌现新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新型经济模式的不断涌现。
以互联网经济模式为例,互联网技术创新催生了无数在线商业模式,使得传统商业模式逐渐走下神坛。
2024年,全球互联网用户规模已经突破50亿,移动支付、共享经济、互联网金融等新兴商业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播,并且成为全球经济中越来越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3.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同时,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益严重。
今天,很多国家面临着人口长期衰退的困境,劳动力大幅减少引发了社会矛盾、经济问题的集中爆发,成为了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
二、新世纪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在新世纪全球经济格局中,各个国家之间的利益融合、政治利益的博弈和全球性问题的出现,不断地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走向。
1.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随着全球化的加强和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也在不断变化。
由过去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格局,到现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逐渐崛起,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同时,也会出现一些国家因经济发展缓慢而失去竞争优势。
2.引发了全球经济的博弈和互动随着全球经济联系的加强,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利益带来了不止贸易往来,更是形成了一种复杂的相互依存的经济博弈。
高中历史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
高中历史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20世纪末期世界格局的特点;(2)掌握冷战结束后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化;(3)了解世纪之交的重大国际事件。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世界格局的变化;(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展示世界格局的变化过程;(3)以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世纪之交的重大国际事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国际事务的关注和分析能力;(2)培养学生树立和平、发展的国际观;(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特点;2. 世纪之交的重大国际事件;3. 世界格局变化对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特点;2. 世纪之交的重大国际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会怎样变化。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20世纪末期世界格局的特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冷战结束后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4. 案例分析:以世纪之交的重大国际事件为例,如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深入剖析这些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世界格局的变化对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影响,以及我国在这一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结合时事,关注国际格局的变化,分析其对我国的影响;六、教学内容第六章:多极化趋势下的国际政治格局1. 了解多极化趋势的含义和特点;2. 掌握多极化趋势下的国际政治格局变化;3. 分析多极化趋势对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影响。
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国际事件为例,阐述多极化趋势下的国际政治格局变化;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多极化趋势下的世界地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等基本史实(2) 理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原因(3)运用:分析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授、探究问题、解答问题,逐步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等方式参与教学过程,从而逐渐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维护世界和平任重道远,树立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而努力的信念教学重点: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和原因教学难点: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以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切入点,从关心天下大事角度引入课题。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东欧剧变的概念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改变,最终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
它是东欧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使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
2、东欧剧变的原因历史: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联。
现实: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政治经济危机严重,忽视民主法治建设,脱离群众。
(根本)外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西方的“和平演变”。
3.步骤:东欧剧变三阶段(困难;妥协;更迭)经济困难社会动荡→执政党放弃社会主义道路反对派夺权→制度质变剧变完成4、苏联解体的过程(1)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实质:从根本上否定科学社会主义)(2)八一九事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变化(3)独联体的建立——完全解体(1991年底)标志: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
课标实验版必修1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word教案
【课程标准】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两极格局的结束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
【教学难点】两级格局解体的原因,以及多极化趋势下和平与动荡的国际关系出现的原因。
【新课导入】教师:上个世纪末,当各个国家的人民都在准备迎接新千年的到来时,谁也没有想到,世界局势会发生剧烈动荡。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十七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讲授新课】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板书)(一)东欧剧变教师设问:剧变变的是什么?1、实质:执政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2、原因:多媒体投影:钱其琛答记者问,与学生共同总结剧变原因。
(1)历史原因:东欧各国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联(根本原因)(2)内部原因:经济上发展缓慢,政治上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国内矛盾尖锐(3)外部原因: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3、典型代表多媒体投影:简单梳理东欧剧变中典型国家(1)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
(2)1989年民主德国政局动荡,政府开放东西柏林边界,拆除柏林墙。
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的统一。
教师:东欧局势的变化也预示着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剧烈动荡的到来。
(二)苏联解体1、原因多媒体投影:简单介绍和评价戈尔巴乔夫改革,并总结出启示。
(1)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启示;改革不能背弃社会主义方向。
多媒体投影:简单介绍斯大林模式(2)根本原因:苏联(斯大林)模式的长期实行,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
(3)外部原因:西方的“和平演变”。
2、经过视频放映:放映“八一九”事件相关视频(1)1990年苏共中央决定放弃对苏联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启示:改革不能放弃放弃党的领导权。
(2)1991年签署《阿拉木图宣言》,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
3、影响两极格局瓦解,美苏争霸结束。
多媒体投影:美国总统说的一段话,引出世界格局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板书)学生自主学习并回答问题,教师用投影加深印象。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推荐下载】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
一、课标要求: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
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波兰剧变、两德统一的过程;了解
苏联解体的过程。
探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实质和原因;理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具体内容,探讨在此趋势下国际关系和平与动荡并存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历史资料、历史图片,加强学生对抽象历
史知识的理解;通过合作探究,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思路引领,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情感价值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运动虽然遭受挫折,但并不
意味着失败,它是前进道路上的曲折,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在世纪之交多极化趋势加强,全球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形势下,中国应该如何实现和平崛起。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欧洲联盟形成与扩展;世界多极化趋势
难点:东欧为何剧变、苏联为何解体、和平与动荡出现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根据要求,主要使用讲述法
五、教学过程:
;
师:同学们,前面两节课我们分别学习了《两极世界的形成》和《世界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八单元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学设计一、学习内容分析本课的地位:本课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八单元的最后一课。
它是在继前面阐释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的基础上,介绍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变化及其对世界政治格局的深远影响。
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本课涉及的内容,许多是当今世界中的重大问题,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学习时应立足当今社会,密切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理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建设祖国。
二、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对国际形势的形成和发展,充满着探求的欲望,但是有时难免片面和肤浅。
所以对于欧洲社会主义阵营的变化的原因和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的分析和判断,将是重点。
三、教学目标设计课标要求:了解苏联解体后两级格局瓦解和多级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事件的发展,总归有它的内因和外因。
对于两级格局的解体和多极化的趋势原因的分析,将是本课学生要培养的能力,同时,相关知识,学生也要去掌握。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材料,形成对历史的现状和趋势的认识。
通过小组的合作与探究,激发学生们探索的热情和兴趣。
通过对历史成因的探索,培养学生们分析历史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课知识的学习,将使学生们认识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复杂性和长远性,从而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两级格局解体的原因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原因及影响。
难点:和平与动荡并存的现状和原因。
四、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生生合作,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教学媒体: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导入:二战之后的苏联,影响力极大,放眼世界,唯它可与美国相抗衡。
可它是怎样一朝倒塌的呢?对这个世界的现在和将来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就让我们走进27课,看看历史书上是如何论述这一问题的。
(设计思路:设置问题,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历史的发展,都有着现实的基础,有着内外的原因。
二战的硝烟刚散,在这一现实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便是美苏争霸,是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人教版必修一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教案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课标要求】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后果,了解波兰剧变、两德统一、苏联解体。
导致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形势的变化。
认识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实质。
(2)了解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变化的特点是: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美国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出现的原因、表现以及对威胁世界和平的影响。
(3)了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分析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片创设情景,运用表格、图示揭示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
(2)通过史实和史料进行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虽然是社会主义力量遭受到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
(2)两极格局解体后的国际局势出现多种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危机和问题;大国强权政治手段不是解决矛盾冲突的正确途径;国际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
(3)美国的单极世界主张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中的重要力量都应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推动力。
(4)今天和未来世界上国与国的关系应该是多元共生的和谐关系,这是人类自身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两极格局的解体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原有国际格局的瓦解: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的解体过程以及该格局解体后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新的国际格局逐步形成: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难点:多极化趋势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推动力在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中的重要力量都应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推动力,而不应成为世界和平的潜在威胁;美国的单极世界的主张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今天和未来世界上国与国的关系应该是多元共生的和谐关系,这是人类自身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教学内容安排(1课时)第一目“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学要点:①戈尔巴乔夫从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失败②苏联改革失败对东欧的影响③东欧剧变的性质及巨变在波兰、民主德国的体现④苏联解体的及其对社会主义力量和世界格局的影响第二目“和平与动荡并存”教学要点:①两极格局解体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②美国霸权主义和两极格局解体后长期被美苏矛盾掩盖和忽视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矛盾爆发的表现及国际恐怖主义对世界形势的影响第三目“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教学要点:①美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②欧盟成立和发展和日、俄、中的发展壮大的影响③多极化趋势的影响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1.导入设计:(1)营造情境屏幕打出《美苏两极对抗示意图》和《苏联解体后世界形势示意图》教师请学生回顾:二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随着二战的结束美苏两国凭借着各自的实力和利益要求,由战时的盟友和合作的关系转变为敌对和对抗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1、了解波兰巨变、两德统一的过程;掌握苏联解体的过程,探讨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的实质和原因;理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具体内容,探讨在此趋势下过国际关系的特征。
2、通过历史资料、历史图片,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通过合作探究,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思路引领,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运动虽然遭受挫折,但并不意味着失败,它是前进道路上的曲折,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教学重点】:两极格局的结束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
【教学难点】:两级格局解体的原因,以及多极化趋势下和平与动荡的国际关系出现的原因。
二战后这就是美国和苏联。
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国家利益的冲突,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两极格局形成了。
这种对抗的方式很奇特,我们叫它“Cold War”,也就是冷战。
两大阵营间并没有爆发直接的、激烈的或者是大规模的战争冲突。
然而世界局势依旧紧张的让人透不过气来。
为了在冷战中居于优势,美、苏两国不断研制新型武器。
到1987年底,美、苏共有4.8万个核弹头,相当于TNT爆炸当量的119.66亿吨。
全世界可以人均分摊1.8吨。
整个地球好像处在一个大炸药桶上。
这种紧张的局势是两极对峙的结果。
到什么时候这种对峙结束了呢?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东欧剧变:【设问】我们为何用“剧变”来形容?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东欧剧变的表现来回答这个问题?东欧剧变是迅速的。
粗略地计算,波、匈风云翻卷了七个月,民主德国的政局变化大约经历了70天,捷克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亚的变化仅经历了7个星期,而罗马尼亚的“倾覆”只发生在7天之内。
【设问】东欧剧变(1)什么变了?——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是哪个?---波兰东欧剧变的方式各有不同,大都是通过选举和平方式演变的。
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政权纷纷易手,执政四十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均丧失统治地位,完全放弃了社会主义的方向。
唯一一个国家罗马尼亚是发生流血性冲突来实现政权的更迭。
这次东欧剧变中,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南斯拉夫一分为五。
而德国实现了统一。
例如德国。
二战后德国一分为二,即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德国,我们称其为东德和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联邦德国,我们称其为西德。
两者之间以柏林墙间隔。
然而在1989年,这道柏林墙已经不能阻隔东德公民大量外逃。
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统一后的德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由此可见,东欧剧变一是时间短,二是变化大。
因此我们用东欧剧变来形容东欧剧变成了两极格局结束的前奏。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2、苏联解体:【设问】为何如此一泱泱大国,在1991年轰然倒塌?原因是什么?<提问><1>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积累了大量矛盾<2>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图说苏联解体】五幅图片:戈尔巴乔夫,八一九事件,阿拉木图宣言签订,戈尔巴乔夫辞职,苏联国旗降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此时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为维持世界大国的地位苏联需要改革。
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
他上台之初,把注意力集中在经济改革上。
但是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
1988年起,他转而进行政治改革。
戈尔巴乔夫提出政治多元化观点。
但他的改革并不成功,相反加剧了民族矛盾,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也最终催生了八一九事件的发生。
这次事变的实质是党内一些高级干部为社会主义所做的一次失败的努力。
在八一九事件中,苏军被叶利钦所控制,也表明了苏共失去了其在苏联国内的统治地位,苏联的政权性质发生了变化。
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正式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同时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
两级格局也随之瓦解。
<3>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西方国家以贷款、贸易、科技等各种手段诱压东欧国家,促使它们向西方靠拢,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
以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思想渗透。
美国在西欧设立两个专门对东欧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政治和文化渗透的大型广播电台——“自由欧洲电台”和“自由电台”。
介绍西方社会的成就、生活及价值观念第二个途径是分化瓦解,诱压兼施,煽动民族情绪,支持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对派,并且运用经济手段来诱压社会主义国家接受西方条件。
【问题拓展】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经验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设问】苏联解体了,世界呈现出什么样的格局?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特点:“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依旧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超级大国的地位并没有动摇。
因此美国极力构筑的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的设想很难实现。
但与此同时,又有一些新的力量在崛起。
相反,各种新崛起的力量正把世界向多极化方向推进。
2.表现<1>、欧盟1992年欧共体各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正式签订《欧洲联盟条约》。
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一个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诞生。
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欧盟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它不再向过去那样为美国马首是瞻,而是有了自己的政治和外交要求。
<2>、俄罗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可以和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好转,俄罗斯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改善。
<3>、日本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4>、中国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当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还处于变化之中,多极化毕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还未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
3.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对世界的影响<1>、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不同的政治力量相互制约达到平衡,可以遏制各国冒然发动战争,谈判和协商成为解决国际问题的主要途径。
三、多极化趋势下的国际关系1.和平和动荡并存【设问】导致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呢?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趋于缓和,各国基本都以发展经济作为发展目标,和平和发展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两大主题.多极化趋势的世界格局也有利于和平和稳定。
【设问】导致世界动荡的因素有哪些呢?<看书思考回答>1. 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
<展示图片,举例>:<1>巴以冲突、<2>波黑战争1991年,南斯拉夫联邦解体,国内不断发生武装冲突。
新的民族国家间开始了对领土的争夺。
1992年至1995年进行的波黑战争导致28万人死亡,200多万人沦为难民,直接经济损失450亿美元。
然而与这些显而易见的损失相比,战争在人们情感上造成的创伤更难医治。
一位外祖母是克罗地亚人的10岁女孩用刀给自己放血,以便使身体里流淌的1/4克罗地亚血统的血液被放掉,成为一个纯正的塞尔维亚人。
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故事令人心碎,也足以反映出狭隘的民族意识和残酷的种族仇杀所带来的心灵的扭曲。
<3>卢旺达种族屠杀1994年卢旺达总统遇害,引发了两个种族间的冲突。
从4月7日开始,在其后的短短100天里,有80万至100万人惨遭杀害,全国1/8的人口消失。
2.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展示图片,举例>:<1>2003,伊拉克战争、 <2>1999, 北约轰炸南联盟两极格局结束后,在冷战阴影掩盖下的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原南斯拉夫各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
1992年,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宣布联合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这个联盟中,塞尔维亚是主体。
然而在塞尔维亚南部的科索沃地区恰恰相反,科索沃地区90%是阿尔巴尼亚族人。
阿尔巴尼亚族人要求脱离塞尔维亚独立,从而引发了塞、阿两族的冲突,并酿成流血事件。
从此科索沃地区一直处于动荡之中。
1999年初,科索沃的塞尔维亚警察与当地反政府武装又发生冲突,这次冲突导致40余人死亡。
当时欧洲舆论一边倒的指责南联盟政府蓄意对阿尔巴尼亚族进行屠杀。
于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高举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干涉南联盟内政。
他们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即科索沃高度自治,南联盟从科索沃撤军,北约派多国部队进驻。
这一方案显然很难被接受,于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向南联盟发动了长达78天的狂轰乱炸。
从这些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无辜的百姓遭受了战争的重创。
难道没有别的解决方法吗?科索沃危机发生后,联合国曾召开紧急会议,寻求解决危机的方法。
会上多数国家的代表表示要通过政治手段解决。
也就是说通过和平方式。
然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最终绕开了联合国,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南斯拉夫动武,这也是北约成立50年来首次进攻一个主权国家。
美国还袭击了中国驻南联盟的大使馆,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在此时降到了冰点。
【设问】那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引起动荡的因素呢?3. 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我们感受恐怖主义最震撼的一件大事就是“9•11事件”, “9•11事件”就是最大的恐怖组织本拉登主使的基地组织发动的.也许我们会自然联想到美国作为此次恐怖袭击的直接受害者,对国际恐怖主义所采取的制裁行动。
例如:美国对本•拉登基地组织和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大规模军事打击,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通过对叙利亚和伊朗的制裁等。
从这一系列行动中,我们不难看出,美国采取了一种“以暴制暴”的反恐方式。
恐怖袭击无疑是一种极端行为,而打击恐怖分子又何尝不是极端行为,两者之间始终以暴力的极端立场来解决问题,你这边认为是恐怖袭击,而对立的一面却认为是“圣战”必然会产生相持不下、矛盾连绵不断,甚至愈演愈烈。
这值得提倡吗?当然不,那么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呢?我们不妨来看看当代政治家的言论。
“在反恐过程中,我们绝不能将标准降低到他们的水平。
因此在打击恐怖分子时,各国必须保证尊重国际人道主义法对使用武力的限制。
否则,我们共同的价值观就会受到侵蚀。
”——安南在“为人类反恐:关于罪恶根源的会议”上的讲话“在形成的国际社会中,干预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异议和谴责……长期以来,外交、国际法和可能的权力平衡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控制战争的作用。
”——美国当代政治问题专家康威•汉得森这说明,真正能够解决各类冲突与矛盾的最好途径就是相互理解、沟通、合作与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