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文言文总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文言文总复习姓名

一、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lǐn)食/以数百人。宣王/死,缗(mí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译文】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缗(mín)王继位。缗(mín)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滥竽充数」这句成语往往被当成贬义词,比喻没有真才实学,却混在行家里头,谋得一个职位混日子;或是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有时候,也有人用这句成语形容自己,表示谦虚。

【注释】使:派竽:一种乐器的名称,很象现在的笙。必;一定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悦之:很高兴,很喜欢廪:粮食仓库。食:供养廪食:官府供食好:喜欢一一听之.:吹竽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宣王悦之(很高兴,很喜欢)

(2)廪食以数百人(官府供食)

2、解释下列句子

(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

(2)缗王立,好一一听之。他的儿子王继位。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

3、南郭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请为王吹竽”

答:南郭处士是一个想不劳而获的人。因为他知道齐宣王喜欢听百人吹竽,他能够混在里面而,齐宣王却听不出来。

4、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竽,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用原文回答)

答: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5、齐缗王也喜欢听吹竽,南郭处士为什么要逃走(用原文回答)

答:宣王死,缗王立,好一一听之。

6、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一个人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只会装腔作势,弄虚作假,迟早要露出马脚而被淘汰的。

7、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是滥竽充数,此成语也可引中为以“次货充好货。”有时也可用来表示谦虚,说自己本领不高,充数而已。

二、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 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译文: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注:①逆:违抗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 注释 ]

①求——搜求,寻找。

②无敢——不敢。

③长(zhǎng)——首领。这里用作动词,当首领.

④逆——违反。命——命令,意志。

⑤不信——不老实,说假话。

⑥走——跑,逃走。

⑦然——对的。

⑧遂——于是,就。

⑨畏——害怕。

⑩皆-----都.

⑩走(古)-----逃跑(今)[行(古)-----走(今)

1、解释加点词语

食〔吃〕长〔掌管〕然〔对的,正确的〕皆〔都〕

故〔所以〕遂〔于是,就〕子〔你〕走〔逃跑〕

2、翻译全文

3、一词多义〈1〉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顺接连词,无实意)〈2〉故遂与之.行(狐狸)〈3〉兽见之.皆走(老虎和狐狸)

4、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狐假虎威。这个故事启示我们:不要利用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5、从中概括出这则寓言的寓意: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6、请写出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仗势欺人、狗仗人势、恃势凌人

三、对牛弹琴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①,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②而听。

注:①操,琴曲。②蹀躞(diéxiè),踮着小步。释义:比喻对蠢人讲道理,白费口舌。也用来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 译文 ]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子、牛虻的叫声,以及小牛犊寻找母牛哞哞的声音。牛立刻摇着尾巴,竖起耳朵,走来走去地听起来了。

(1)解释下面加点词。①伏食如故.(先前,以前)②不合.其耳也(悦)③孤犊之鸣.(叫声)④即掉.尾奋耳(摆动)

(2)翻译下面句子。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牛立刻摇着尾巴,竖起耳朵,走来走去地听起来了。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看清对象,有的放矢,从实际需要出发,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

四、郑人买履《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他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有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准备去集市时,忘了拿量好的尺码。他在集市上选好鞋子后,才想起自己忘了携带尺码,他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就没买到鞋。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度(duo):量长短。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欲:想要。履:音(lǚ),革履,就是鞋子。者:......的人。先:首先。而:然后。置:放,搁在。之:代词,此处指量好的尺码。其:他的。坐:通假字:座;座位;现在与古代不同。至:等到。之:到...去。而:却。忘:忘记。操:拿,携带。之:代词,此处指量好的尺码。已:已经。得:得到;拿到。乃:才。持:拿。反:通假字:返;返回。及:到,等到。罢:散,结束,停止。无:不。自信:相信自己。遂:于是,就。得:买到。何:为什么。之:鞋子。以:用。足;脚。宁:宁可。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1)履(鞋子)(2)操(拿,携带。)(3)度(量长短。)(4)宁(宁可。)

2、解释 (1)“先自度其足”的度 ( 量长短 ) (2)“吾忘持度”的度 ( 量好的尺码 ) (3)“宁信度”的度 (量好的尺码 ) (4)至之市,而忘操之.(代词,此处指量好的尺码)(5)反归取之.(代词,此处指量好的尺码)(6)何不试之.以足(鞋子)

3、翻译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于是返回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就没买到鞋。宁信度,无自信也:那个人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对待事物要注重事实,不能太墨守成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