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审美人类学看南宁民歌节的审美价值及其现代性转化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本义回归透视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本义回归透视
黄芸芳
【期刊名称】《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5(0)1
【摘要】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形成了广西民歌文化品牌,一度形成了“民歌节”和“民歌节研究热”.热潮过后,应该是冷静地反思和探讨,从学术探讨和学理分析的角度对民歌节进行研究,以利于开拓民歌节发展的新途径,发掘和发挥民间文学、民间文化的资源,以利于先进文化的创造和发展.
【总页数】4页(P42-45)
【作者】黄芸芳
【作者单位】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文经学院广西南宁530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2
【相关文献】
1.艺术社会学视角下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之"民歌新唱" [J], 玉苗
2.中国民歌国际化的成功之路--兼谈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与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交融 [J], 黄国华
3.原生态民歌的挖掘整理、传承创新--兼析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可持续发展 [J], 黄文吉
4.中国民俗文化旅游节日对比与研究--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与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为例 [J], 林筱筠
5.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是一个集文化、经贸、旅游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节庆活动直击2002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1. 引言1.1 引言广西壮族民歌作为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承载着壮族人民对生活、情感和文化的表达和传承。
在当代社会,随着文化交流的加深和音乐技术的创新,广西壮族民歌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展现出不同于传统的新表现形式和创新发展路径。
本文将从传统艺术特色、现代表现形式、创新发展路径、当代文化中的价值以及国际影响等方面对广西壮族民歌进行探讨,旨在探寻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传统民歌的传承与创新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2. 正文2.1 广西壮族民歌的传统艺术特色广西壮族民歌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广西壮族民歌的歌词多为叙事性,内容丰富,涵盖了生活、爱情、战争等各个方面。
这些歌词大多是口传心授,承载着壮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感,通过歌唱方式传承至今。
广西壮族民歌的音乐节奏多样,旋律优美动听,节奏鲜明,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
壮族民歌常常以二重唱或者多重唱的方式呈现,歌手之间配合默契,旋律优美动人。
广西壮族民歌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既有单独演唱的形式,也有合唱、对唱等形式,这些形式让民歌更加生动有趣。
广西壮族民歌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展现了壮族人民的情感、智慧和生活态度,被视为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2.2 广西壮族民歌的现代表现形式广西壮族民歌在现代表现形式中注重舞台表演。
传统的民歌演唱形式逐渐向舞台表演发展,通过舞蹈、服饰和道具等元素的加入,使民歌表演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
广西壮族民歌在现代表现形式中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
现代音乐的节奏感和编曲方式赋予了广西壮族民歌新的音乐魅力,使其更具有时代感和市场竞争力。
结合现代录音技术和音乐制作手段,广西壮族民歌在音乐作品的录制和传播方面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在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环境下,广西壮族民歌还积极融入跨界合作和文化创新。
与其他地域的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创作出一系列跨界融合的作品,丰富了广西壮族民歌的表现形式,拓展了其文化影响力。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广西壮族民歌是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有着久远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包括了声乐和器乐两种形式,是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歌曲内容丰富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广西壮族民歌的歌词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之一。
它们可以表达爱情、友情、家庭、劳动、战争、生产等各个方面的主题,这些主题也反映了壮族人民在生活中所面对的各种现实问题。
同时,广西壮族民歌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出壮族人民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积淀。
二、音乐语言强烈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声响特点广西壮族民歌的音乐语言是充满强烈的民族特色的。
它采用了独特的音调和口语韵律,以及强烈的节奏和重复性。
此外,广西壮族民歌的声响特点也十分独特。
它借助了多种乐器,如竹笛、牛骨琴、木鱼、沙锅等,以及壮族人特有的五声八度音阶,创造出了各种清晰嘹亮、激情澎湃的声响效果。
三、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广西壮族民歌以其强烈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其独特的旋律和不同以往的取材,使其具有非常强烈的感染力和表达力。
广西壮族民歌的演唱者往往能够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投入到歌曲中去,让人深深体会到广西壮族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意识的增强,广西壮族民歌的创新发展也趋势明显。
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向国际化方向更进一步,探索新的表现方式。
一、强调现代感和创新性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新鲜、时尚的元素,让广西壮族民歌更具有现代感。
在音乐和歌词的表达方式上,可以加入更多元化的内容和新鲜的视角,让广西壮族民歌能够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二、注重技巧和艺术性广西壮族民歌的演唱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在过去一直采用口头传承的方式练习,从而难以达到更高的艺术高度。
随着广西壮族民歌的创新发展,需要加强对传统歌唱技巧的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培训,加大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
审美人类学视角下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详细内容(一)
审美人类学视角下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详细内容(一)【内容提要】在对原生态民歌和后现代民歌做出比较的基础上,从审美人类学角度,即运用人类学的实证方法从审美需要、审美能力、审美交流、审美意识形态等方面对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做出阐释。
由此得出,在当代社会,民歌面临一个发展的新契机,我们应该根据社会的现代需要在保存其人民性、民族性的基础上着重凸现民歌的现代美。
【英文摘要】Basedonthecomparisonoforiginalfolksongswithmodernones,andstartingfro mtheviewpointofaestheticanthropology,thearticletalksabouttheNanningInt ernationalFolkSongFestival,concludingthatfolksongsfaceanewopportunityt odevelop.【关键词】民歌节/审美人类学/审美需要/审美能力/审美交流/审美意识形态/FolkSongFestival/aestheticanthropology【正文】审美人类学是一门新的学科,它倾向于把美学和文化人类学结合起来,找出美学研究的新方向。
该学科用人类学的方法和概念系统来研究和阐释美学问题和审美现象,即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不同种族、民族在审美习惯、审美制度、审美传统方面的区别与联系,这一理论倾向既是现实要求,也是学理上的需要,可能解决困扰学术界的美学危机问题。
本文试从这一角度审视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以期做出有益的阐释。
民歌,又叫民间歌曲,是一种古老的文化形式,植根于民间,植根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在美学上,民歌以任性而发和准确地复制文化传统的特殊基因为特征。
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社会处于转型期,随着传播手段的现代化以及文化关系、审美关系的诸多变化,民歌本身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民歌的现代发展问题成为音乐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引起了大量的争议,如民族性的怎样成为世界性的?民歌的现代唱法是否会改变其文化基因?具有民族个性的美与现代的美是否相融,怎样把握其美学意义?等等。
审美抵抗与审美修复——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审美功能
壮 族 原 生态 歌 圩 发 展到 南 宁 国 际 民歌 艺 术 节 , 不 仅在 内容 上发 生 了很大 变 化 , 且 在 审美 特 征 上 而 也表 现 出重大 的差异 , 现出一 些新 的审 美特 质 。 呈 本 文 主要 以壮族 原 始歌 圩仪 式所具 有 的审美 功 能为 参 照 , 歌圩 仪 式 由 原始 群体 性 记 忆 走 向现 代 都 市 狂 从 欢 式仪 式 、 由原始 诗 性 意 味 的 消解转 向现 代 审 美 韵 味 的构 建等方 面 比较分 析壮 族歌 圩与 南宁 国 际 民歌 艺术 节 的 审美 特 征 , 图挖 掘 出南 宁 国际 民歌 艺 术 力
谓 夫美 能 使人悦 也 , 则 或 归而 相诟 焉 。 些都 是 否 ”这 对 歌 圩场 景 的形 象 描 绘 , 显 出 歌圩 作 为 一种 文 化 彰 制度 的 内 在特 征 。随 着 时 代 的 向前 发 展 , 普 那 路 “ 亚 ” 姻 习俗r 《。 婚 p ”已经 在 壮 族歌 圩 中遗 失 , ]3 但这 种 原始 的“ 忆 ” 记 依然 存在 。“ 宜壮 人 ……男女 成行 , 入 山谷对 歌 , 悦 者 , 像 负之 而去 , 婚媾 焉” 《 逐 ( 庆远府 志 》 。直至今 E , ) t 在壮族 歌 圩场 上 仍存 在抛绣 球 、 抢 花炮 、 子破蛋 的 习俗 。 求 壮族 青 年男 女常常 三五 成群 在歌 圩场 上穿 梭 以物色 自 己的意 中人 , 用对歌 、 并 互 赠信 物等方 式 来表达 爱 意 。 在前工 业社 会 , 族 群 记 忆 ” 多 是 以 民 歌为 载 “ 大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广西壮族民歌是中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的壮族,他们的民歌不仅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文化和情感,更展示了独特的艺术特色和创新发展。
本文将从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和创新发展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民族音乐艺术的魅力。
一、艺术特色1. 壮族民歌的音乐特色壮族民歌的音乐特色主要表现在其曲调、节奏和表达方式上。
壮族民歌的曲调舒缓柔和,富有优美的旋律,充满了自然的韵味和浓厚的民族特色。
节奏方面,壮族民歌以自然流畅的韵律为主,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壮族民歌还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而著称,歌者常常通过特定的声音、音调和唱腔来抒发情感,使人感受到深厚的情感内涵和强烈的民族情感。
壮族民歌的歌词通常选自壮族古老的文学作品,如《侗族诗选》、《壮族诗歌选》等,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这些歌词大多以壮族独有的民族语言创作,既展现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又反映了农耕文化的特点,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人文情怀。
壮族民歌的表演艺术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而备受瞩目。
在壮族的传统节日和重大活动中,民歌表演常常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载体,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表现手法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壮族民歌的表演艺术通常以户外自然舞台为主,歌者们通过自己的歌声和身姿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使人感受到大自然和民族文化的交融之美。
二、创新发展1. 多元化的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壮族民歌的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现如今,壮族民歌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歌唱表演,丰富多彩的舞蹈、戏曲和音乐剧等形式也开始被融入使壮族民歌的艺术表现方式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2. 融合现代元素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壮族民歌也积极融合现代元素,使其更加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一些壮族民歌作品开始融入流行音乐元素,加入了现代音乐器乐和编曲手法,使其更具时代感,更受年轻人的喜爱。
为了更好地表现壮族民歌的艺术魅力和民族文化特色,一些地方开始将民歌表演与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相结合,将民歌表演场景化,形成了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观众。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广西壮族民歌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地方特色。
其艺术特色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发展,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以及其在当代的创新发展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和推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广西壮族民歌作为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丰富的题材内容广西壮族民歌的题材内容丰富多样,涉及民族传统、生活情感、自然景观等各个方面。
歌颂自然、歌颂乡土、歌颂爱情等是其常见的主题,这些主题不仅反映了壮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体验,也展现了他们对自然和家乡的热爱和向往。
(二)独特的歌唱方式广西壮族民歌以其独特的歌唱方式而闻名,主要有飘、浊、发、吟、呜、念等六大唱法。
这些唱法不仅在音韵上别具一格,更重要的是能够真实地表达出壮族人民的情感和心声,在歌声中传递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感。
(三)多样的演唱形式广西壮族民歌的演唱形式多种多样,有独唱、合唱、对唱等形式。
在不同的场合和活动中,壮族人民都会通过唱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宣泄内心的激情,这种多样化的演唱形式为广西壮族民歌增添了生动活泼的魅力。
(四)浓厚的民族色彩广西壮族民歌浸透着浓烈的民族色彩,不论是从歌词内容还是从歌曲旋律上来说,都能够充分展现出壮族民族的文化特征和民族精神。
歌词中常常出现的壮族语言,以及独特的音乐元素,更是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增添了别样的魅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交融,广西壮族民歌在传承的基础上,也在不断进行着创新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和时代的潮流。
(一)加强保护和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广西壮族民歌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广西壮族民歌的保护力度,通过开展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民歌传承的培训和研究工作等方式,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壮族民歌的传承体系,使这一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广西壮族民歌是中国民歌的重要分支之一,拥有着丰富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创新发展。
广西壮族民歌以其浓厚的地域特色和瑰丽的艺术形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旋律优美动听。
广西壮族民歌的旋律婉转动听,节奏流畅,给人一种愉悦的感受。
它采用了丰富的音乐元素,如声调、节奏、音色等,使得歌曲更具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广西壮族民歌的旋律不仅具有广西民歌的地域特色,而且常常融入了当地的方言元素,使得歌曲更具民族色彩和独特魅力。
二、歌词深情真挚。
广西壮族民歌的歌词通常表达了壮族人民的真实感受和情感体验,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歌词用词简洁,直接表达了人们对家乡、亲情、爱情的眷恋和热爱。
歌词中常常融入了大量的比喻、象征和寓意等修辞手法,使得歌曲更具诗意和情感共鸣。
三、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广西壮族民歌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既有独唱、对唱、重唱等单声部形式,又有童声、混声、合唱等多声部形式。
广西壮族民歌还常常融入了舞蹈、器乐、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使得演唱更具视觉效果和观赏性。
四、艺术创新不断推进。
广西壮族民歌在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艺术创新和改革,使得广西壮族民歌逐渐与时俱进。
一方面,广西壮族民歌注重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使得歌曲更具时代特色和流行性。
广西壮族民歌也积极吸收外部文化的营养,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音乐进行交流和融合,不断丰富歌曲的创作元素。
广西壮族民歌的创新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政府、学者、艺术家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广西壮族民歌的保护和扶持力度。
学者可以开展深入研究,挖掘和整理广西壮族民歌的珍贵资源,为广西壮族民歌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
艺术家可以积极参与创作和演出,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水平和创作能力。
社会各界可以加强对广西壮族民歌的宣传和推广,提升广大群众的文化自信和对广西壮族民歌的认同感。
审美人类学研究民歌如何成为可能
审美人类学研究民歌如何成为可能作者:丁博来源:《歌海》2019年第02期[摘; ; 要]梳理著述的成书“因缘”、探讨热点、问题对策、学术价值及余论,可以看出全球性语境与地方性经验此对矛盾体是当下民歌传承、发展的问题所在,从而提出“面对多元文化,实施多元保护”的对策。
此问题探讨,价值在于通过审美人类学使得美学与人类学相结合,摆脱美学的纯粹哲学思辨,触及鲜活的文化艺术,探讨隐藏在人类审美活动中的内在审美制度。
因此,无论从学科理论和现实层面,审美人类学研究民歌成为可能,并且深度挖掘了民歌所蕴含的功能价值和意义,意识到无论从何种学术视野看待民歌文化的传承,都应当树立“文化是一种动态发展过程”的理念。
[关键词]京族民歌;形态分析;词体阐述;旋律解析;词曲同步廖国伟教授编著的《审美人类学视阈中的民歌文化》一书于2014年在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自此,一本关于从审美人类学视角,运用文化人类学田野调查与美学理论相结合的专著问世,为学术研究发展增添了新的视野。
笔者后知后觉,最近才看到此著述,并被其独特的学术理念吸引——民歌文化的嬗变还可从审美意识变迁的视角予以研究。
一、因缘:学科视野转向与民歌现实遭遇万事万物的发展须具备“因缘”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从成书的时代背景及学术发展来看,其与美学学科的转向和民歌现实的遭遇有密切的“因缘”关系。
传统学术研究中,“民歌”与“美学”是很难放在一起进行讨论。
美学通常不会以民歌作为研究对象;民歌也不会以美学的理念予以研究。
民歌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传唱并不断流传而来,有其自身滋养土壤和文化语境。
而美学“无论是18世纪确立的美学,还是其古典时代的知识先躯,全都主要对艺术、美和崇高的本质和条件进行思考”①。
质言之,其是“以西方经典艺术形式为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拒斥非西方艺术形式”②。
因此,美学也被称为“哲学美学”或“艺术和审美哲学”。
20世纪以降,随着美学学科的发展,学者们不再讨论“美的本质问题”,而是运用文化人类学的学理观念和田野调查方法,关注、阐释现实的文化现象,试图“揭开特定区域族群中被隐蔽的审美感知方式,激扬符合美的规律的文化创造原则,建构充溢审美氛围的生存环境”③。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研究综述
广 西 素 有 “ 海 ”之 称 , 有 丰 富 的 民 歌 资 源 和 歌 拥 悠 久 的 民歌 文 化 传 统 。南 宁 国 际 民 歌 艺 术 节 就 是 在 这 样肥 沃 的土壤 中诞 生 的。作 为 一 个 都 市 的节 庆 仪 式 , 宁 国际 民歌 艺 术 节 源 自于 19 南 9 3年 的 广 西 国 际 民 歌 节 , 发 展 主 要 经 历 三 次 大 的 变 化 , 中 19 — 其 其 93
第2 5卷第 2期
21 0 0年 4月
柳
州
师
专
学
报
V0. 5 N . 12 o 2
Ap . 01 r 2 0
J un flu h uT a h r o e e o r f o ,z o e c esC  ̄ g l i
南 宁 国 际 民 歌 艺 术 节 研 究 综 述
雷 文 彪
5 50 ) 4 0 4 ( 柳州 师范 高等专科 学校 , 广西 柳 州 摘 参考。 关键词 : 宁国际民歌 艺术节; 南 综述 ; 审美人 类学; 民俗 学; 产业经济学
中 图分 类号 :0 G5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0 7 2 (0 0 0 0 1 0 0 3— 0 0 2 1 )2— 0 3— 8
释 。 本 文 主 要 是 对 近 十 几 年 来 国 内 研 究 者 对 南 宁 国 际 民歌艺术 节 的研究 成果 进行 一 次全 面 的梳 理 , 以期
进 一 步推 进 对 南 宁 国际 民歌 艺 术 节 的研 究 和 反 思 。
文 化 语 境 中 考 察 审 美 现 象 与 其 他 意 识 形 态 的 联 系 和
术 节 现 象 进 行 学 理 上 的分 析 和 阐 释 , 在 王 杰教 授 为 是
审美人类学视角下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详细内容
审美人类学视角下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详细内容【内容提要】在对原生态民歌和后现代民歌做出比较的基础上,从审美人类学角度,即运用人类学的实证方法从审美需要、审美能力、审美交流、审美意识形态等方面对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做出阐释。
由此得出,在当代社会,民歌面临一个发展的新契机,我们应该根据社会的现代需要在保存其人民性、民族性的基础上着重凸现民歌的现代美。
【英文摘要】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original folk songs with modern ones,andstarting from the viewpoint of aesthetic anthropology,the article talksabout the Nanning International Folk Song Festival,concluding that folksongs face a new opportunity to develop.【关键词】民歌节/审美人类学/审美需要/审美能力/审美交流/审美意识形态/Folk SongFestival/aesthetic anthropology 【正文】审美人类学是一门新的学科,它倾向于把美学和文化人类学结合起来,找出美学研究的新方向。
该学科用人类学的方法和概念系统来研究和阐释美学问题和审美现象,即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不同种族、民族在审美习惯、审美制度、审美传统方面的区别与联系,这一理论倾向既是现实要求,也是学理上的需要,可能解决困扰学术界的美学危机问题。
本文试从这一角度审视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以期做出有益的阐释。
民歌,又叫民间歌曲,是一种古老的文化形式,植根于民间,植根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在美学上,民歌以任性而发和准确地复制文化传统的特殊基因为特征。
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社会处于转型期,随着传播手段的现代化以及文化关系、审美关系的诸多变化,民歌本身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民歌的现代发展问题成为音乐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引起了大量的争议,如民族性的怎样成为世界性的?民歌的现代唱法是否会改变其文化基因?具有民族个性的美与现代的美是否相融,怎样把握其美学意义?等等。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广西壮族民歌是壮族民族的传统音乐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特色。
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创新发展对于壮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自然真实性:广西壮族民歌以自然和真实性为基础,反映了壮族人民对于自然环境和生活的感受和态度。
民歌中常常描绘壮族人民的生活场景、农耕劳动以及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表现了壮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二、情感表达:广西壮族民歌以情感表达为主要特征,歌词中流露出浓厚的情感和感情,直接叙述着人们的欢乐、忧伤、思乡之情等各种情感。
民歌通常在表达个人情感的也传递了壮族人民的集体意识和情感体验。
三、旋律丰富多样:广西壮族民歌的旋律丰富多样,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旋律变化。
民歌旋律通常简洁明快,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乐器伴奏一般采用竹唢呐、琵琶、三弦等,音色独特而富有感染力。
四、多声部合唱:广西壮族民歌一般采用多声部合唱的形式进行演唱,歌声和声同时进行,具有浓厚的族群特色。
多声部合唱使得民歌的表现更加丰富和立体,增强了歌曲的感染力,也突出了壮族民族的集体意识。
在创新发展方面,广西壮族民歌不断推陈出新,丰富了民歌的形式和内容,使之与时俱进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目前,壮族音乐人和艺术家们广泛吸收了现代音乐元素,在保留传统基础的同时融入了新的音乐风格和创新元素。
一方面,广西壮族民歌融入了流行音乐的元素,如流行乐器的使用、流行的旋律风格和节奏,使之更加易于传播和接受。
壮族音乐人还将民歌与电子音乐、摇滚乐等进行融合,创造出新的音乐形式和风格,使民歌更加具有现代感和创新性。
为了保护和传承广西壮族民歌,政府和学界也积极推动民歌的创新发展。
在保护传统的基础上,注重研究和整理广西壮族民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技法,开设民歌培训班和研究机构,培养专业化的歌手和研究人员,推动广西壮族民歌的发展和传播。
广西壮族民歌具有丰富的艺术特色,其自然真实性、情感表达、旋律丰富多样以及多声部合唱等特点,使其在壮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广西壮族民歌是广西壮族群众创造的音乐文化艺术形式,它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广西壮族民歌主要表现富有南疆气息的田园风光、生活习俗和祖先传统、历史文化和民间艺术,以及反映生活中的感情、思想和生存状态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特点(1)旋律美妙优美:广西壮族民歌的旋律多为四声调式,多数采用5度间隔的旋律,旋律流畅、优美、婉转动人,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2)柔和细腻的音乐风格:广西壮族民歌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情感细腻、柔和、缓慢,并通过声乐技巧、节奏动作和口型等方式表现感情。
(3)多重声部的吟唱方式:广西壮族民歌主要是由多名歌手同时演唱,由多重声部组成,既强调和谐、统一,又反映了群体创作的表现方式。
二、文字特点(1)咏史怀古,抒写国土深情:广西壮族民歌的歌词多以吟咏历史、反映日常生活为主题,其中不乏描写深情的乡土风光和地方特色,抒发对祖国土地的深情,表现民族感情。
(2)明快通俗,表现真实生活:广西壮族民歌的歌词通俗易懂、耐听,既表现了真实生活,又反映了广西壮族人民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民间艺术。
三、表演特点(1)身体语言的表演方式:广西壮族民歌的表演方式有美妙的声腔和优美的袖舞,舞蹈和姿势也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风格。
(2)多种载体传颂:广西壮族民歌流传渠道多样,既有口耳相传,也有书写记载、电视广播传播等多种方式,是广西壮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发展广西壮族民歌在传承的同时,也进行着创新发展。
在传统元素的基础上,广西壮族民歌结合当代的音乐、艺术和文化元素,进行了不少新的尝试和创新,例如:(1)探索跨界融合:广西壮族民歌进一步与不同的文化表达方式进行融合,例如与现代流行音乐、舞蹈等进行跨界合作,创新出独具风格的广西壮族民歌风格。
(2)推广传承和开拓市场:广西壮族民歌利用现代技术不断扩大其影响力,通过建设广州民歌馆、开展文化旅游等方式推广传承,同时也在市场化方面开拓市场,为广大民歌传承者提供了收入渠道。
论广西民族节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典型案例
2、以创新传承方式为手段
为了更好地传承民族节庆文化,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不断探索创新传承方式。 例如,通过将传统民歌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推出新民歌,实现传统与现代的 完美融合;同时,通过广泛开展网络征集、群众投票等活动,鼓励大众参与民歌 创作和演绎,使民歌文化在群众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同。
3、以法律保障传承秩序
一、背景介绍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起源于1999年,旨在以歌声为纽带,加强国际间的文化 交流与合作,推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南宁国际民歌 艺术节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民族文化品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民歌爱好 者和专家学者参与。
二、传承方式
1、以传承民族文化为根基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始终坚持传承民族文化的核心理念,通过邀请国内外民 歌代表团和民间歌手参赛,展示世界各地的民歌文化,加深人们对不同民族文化 的了解与认识。此外,艺术节还通过开展民歌学术研讨、民歌进校园等活动,加 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4、拓展市场。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扩大广西民歌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推动广西民歌的国际化发展。
三、《印象刘三姐》与南旅游区的核心产品,通过独特的实景演出形 式,展示了壮族民歌的魅力和文化价值,不仅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益,也成为了 广西文化旅游的标志性项目。这启示我们,要注重将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市 场价值的文化产品,通过创新性的表现形式,提升广西民歌的吸引力和认知度。
论广西民族节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典型案例
01 一、背景介绍
目录
02 二、传承方式
03 三、发展模式
04 四、典型案例分析
05 五、结论
06 参考内容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南宁国际民歌 艺术节作为广西民族节庆文化的代表之一,不仅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 作用,而且在发展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次演示将通过分析南宁国际民 歌艺术节的传承方式、发展模式、典型案例,来探讨广西民族节庆文化的传承与 发展。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广西壮族民歌是中国民歌中的一支重要分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广西壮族民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并在现代社会得到了创新发展。
本文将围绕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和创新发展展开探讨。
一、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1. 丰富的内容广西壮族民歌的内容涉及生活、劳动、爱情、婚姻等方方面面,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生活百态和社会风情。
劳动歌曲是广西壮族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歌颂了壮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团结精神,如《摆鱼歌》、《鱼乡之歌》等。
爱情歌曲也是广西壮族民歌的特色之一,情感真挚,动人心弦。
2. 独特的曲调广西壮族民歌以其独特的曲调风格吸引了众多的听众。
其曲调多为旋律优美、旋律简单而朴实,与壮族人的生活和语言紧密相连,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如《山歌唱晒秋》、《长歌》等广西壮族民歌曲调优美动听,令人流连忘返。
3. 多样的表现形式广西壮族民歌的表现形式多样,有独唱、二重唱、重唱等形式,同时还有合唱、对唱等形式。
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内容中,广西壮族民歌能够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现出其多样的魅力。
1. 传承与创新并重广西壮族民歌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注重创新发展,充分结合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和民族文化的元素,创作出一大批新颖的歌曲作品,如《花儿红》、《十送红军》等,这些新作品在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又具有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
2. 新型演唱形式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广西壮族民歌的演唱形式也在不断创新。
除了传统的独唱、合唱形式外,近年来还涌现出了舞台剧、音乐剧等多种形式,这些形式在演唱技巧和艺术表现上进行了突破和创新,更加符合当代受众的审美需求。
3. 跨界融合广西壮族民歌在创新发展中,还注重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如与舞蹈、戏曲、器乐等形式的跨界合作。
这种融合不仅能够丰富广西壮族民歌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可以为其他艺术形式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实现双赢的效果。
三、广西壮族民歌的面临的挑战与前景展望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广西壮族民歌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传承问题、市场化问题、人才培养问题等。
南宁民歌艺术节发展现状
• 从经济方面来说,2002年的民歌 节开始改革办节机制,市场化运 行提高资金运筹,减轻财政负担 ,最大限度的实现节庆的社会效 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成功举办 不仅是对这些优秀文化艺术的展 现,也提升了南宁城市的文化品 位,扩大了南宁的知名度和影响 力,刺激了广西经济贸易活动,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主办方办节 的初衷也是希望南宁国际民歌艺 术节成为“广西实施西部大开发战 略,扩大对外开放,树立广西新 形象,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的重 大举措”。
• 然而民歌节的民歌主体地位丧失 也是有目共睹,民歌节虽说是壮 乡民歌节理应是广大人民投身参 与的节事活动,而文化过多让位 于经济使得民歌节缺少了其应该 有的民歌魂,成为经济的附属品 。如今每一年的民歌节晚会中不 乏大咖明星的主唱,虽声势浩大 但是少了民众的参与和支持在未 来的发展还是有些艰难。
南宁民歌艺术节未来的发展
•
目前民歌节的资金筹措来源 主要是政府投入和企业广告赞助 ,投入非常单一,难以实现倍增 效应。从体制、资金投入、人才 管理等各方面看,民歌节还不具 备利用自身的品牌来影响和号召 使用社会资源的能力,导致有资 源不能利用的尴尬局面。 • 歌节期间,到南宁市观光购 物的旅游人数明显增多,但冷静 分析,在旅游的人员中,来自本 市各区的、区内各地的游客占了 相当大的比例,而来自国内其他 省市的游客所占比例很低,与国 外成功的节庆相比,很大程度上 还是“办节给自己看”,其原因是 缺乏宣传投入,宣传策划水平不 高,致使民歌节的知名度不够高 。
解决对策Βιβλιοθήκη • 民歌节应当进行全方位 的产品宣传,大打名人 品牌,原生态文化品牌 和创意品牌,吸引多发 关注。
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现状及其发展
• 民歌节起源 广西壮族歌圩久负盛名,壮家儿女千百年来都在歌圩 上以歌传情,以歌会友,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许多好听的歌就这样流传了一代又一代。为把民歌发扬光 大,从1993年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广西国际 民歌节”。民歌节成了飞架于广西各民族与全国各兄弟民 族及世界民族之间的彩虹。 • 为把民歌节办得更具特色,从1999年起广西壮族自治 区人民政府把“广西国际民歌节”更名为“南宁国际民歌 艺术节”,定位为“融文化、旅游、经贸为一体的综合性 大型节庆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
察视角和阐释基础 ,具有解决现实生活中复杂的 、 新生的审美问题的能力 , 其最终 目的是为 了让美学 理论在 当代 中国独特 的文化语境 中获得 突破与创 新” 2 [] 。确实如此 , 对于特定区域的审美文化, 在经 过 充 分 的 田野 调查 的基 础 上 , 要关 注 的是 : 种 它 这 审美文化是如何创生和传承的?与其他的审美文化 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它的审美特质和文化意义是什 么? 它又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和前景等等。 总之 , 审 美人类学竭力避免传统美学的抽象及思辩 的形而 上, 希望在丰富充实的人类学 田野调查材料 中挖掘 出其内在的思想和价值 , 以此来指导审美文化的认 识和建设 , 从而使美学和人类学获得新的理论活力 和深度 。 从审美人类学 的角度来研究南宁 国际 民歌艺 术节 , 是审美人类学实践 自己的学术主张和丰富 自 身理论 的需 要 , 也是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自身发展 的需要 。到 目前为止 , 南宁国际民歌节已成功举办
Ont eAe te cVau n o en Tr n f r ain o n i gI tr a o a l o gFet a h s t l ea d M d r a so m to fNa n n n e n t n l k S n s v l h i i Fo i i r p c v fAet e cAn r p lg n aPes e t eo s t t o o o y i h i h L h -ig I ul S n
su yteNa nn ne ain lF l o g F sia. i i e esr o nyfrpa t iga sh t d a n nihn c d mi td h n igItr t a ok S n et 1 T s sn c say n to l o rci n etei ies a d e r iga a e c n o v h c c c te r, u l rfrh rd vlpn h n igi train lF l n e t a. a whl, ntec ne oays cey tefl h oy b t s f ute e eo igte Na nn ne t a okS g F si 1 Me n i i h o tmp rr o it, h ok a oo n o o v e s n saefcn e o p r nt; es o l ihih emo e fl sci c od n ewi h d m e d . o g r a igan w p o u i w h udhg l th d m kmu i a cr a c t temo e n e s t y g t o n h
[ ywod ]as eca t p l y fl sn svlas ei nes as ei ecag; et t s rt n Ke r s et t nh o o ;o o g et a et t ed; et t xhne as ei r t i hi o r g k f i ; h c h c h c eo o a
李树玲
(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广西桂林 5 10 ) 404
[ 摘要 ] 南宁国际民歌节的审美价值是通过它的审美需要、 审美交流和审美修复功能表现 出来的。审美人类 学作 为一 门新兴的学科 。 透过它的视野来研究南宁国际民歌节 , 不仅是审美人类学 实践 自己学术主张和丰 富自身理论的需要 , 也是南宁国际民歌 节继续发展的需要 。同时, 在当代社会 , 民歌也面临着发展的新契机, 我们应该根据社会的现代需要在保存其人 民性、 民族性的基础上凸现 出民歌的现代美。 [ 关键词 ] 审美人类学; 节; 民歌 审美需要 ; 审美交流 ; 审美修复 [ 中图分类号] O [ J l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62 24 (0 7O —0 7 0 17 — 3520 )104 — 3
审美人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 它倾向于把 美学和文化人类学结合起来 , 用人类学的方法和概 念系统来研究和阐释美学问题和审美现象 , 即借用 文化人类学 田野调查 的资料获取方法 , 对人类文化 的族类性 、 差异性 的关注 。 以及人类文化 的整体观 等理念。格罗塞说 :没有理论 的事 实是模糊的 , “ 没 有事实的理论是空洞的” 。这句话 可以作为对美 … 学走 向人类学 、 人类学走 向美学 的学术内驱力 的很 好解释。 白这门新兴学科诞 生以来 , 它所取得的理论成 果和所确立的学术主张是惹人注 目的。具体说来 : 将美置于具体的文化语境 中考察审美现象与 其他意识形态的联系和特殊 之处 ; 、 二 以文化人类 学 的田野调查 、 比较研究 、 整体研究 、 深入阐释文化 细节的研究方法为主 , 广泛吸收其他社会科学 的研 究方法 , 将美学从传统 的单纯抽象思辩 的局限中解 放出来 ; 、 三 使美 学在现实社会生活 中找到新的观
维普资讯
大理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DAU UNI RS r VE r Y
第6 第 1 2 0 年 1月 意 期 07
Vo. N 1 J n 2 07 1 6 o. a .o
从审美人类学看南 ei eca g n ete crs rt n T ruhtevs nf l fh ete cat plg sanw sb c, ecn ed, et t xhn ea das t et a o. o g h io edo eas t nh ooya e u j t w a h c hi o i h i i t hi o r e
( oeeo i rtr, un x N r l n esy G in G agi 4 04 h a C lg f t aue G a gi oma U i ri , ul , unx 5 10 t i ) l Le v t i C n
[ bt c] h e ht a e fh an g n r tnl o og eta sosu r g e ucosnl i et t A s at Teas ecvl eN ni t aoa Fl Sn svl hw pt o ht nt n i u n as ec r t i u ot n Ie i k n F i h u h f i cd g h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