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资本论全课件

资本论全课件
m不能离开流通产生
(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也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只有资本家在流通中购买到特殊的劳动力商品,并把劳动力投入生产,价值才会增殖。因此马克思指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
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即由满足劳动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02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13-15)
03
04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16)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辨证统一 (17)
05
价值实体就是一般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之量的关系和比例。
价值就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价值、价值实体:
在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用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生产同一使用价值所必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01
02
研究资本发生的条件和资本的实质
这一篇只有一章
第四章 货币的资本化
第二篇 货币的资本化
1、货币的资本化 (1)资本总公式: G-W-G´ 一般商品流通公式: W-G-W 资本总公式与一般商品流通的区别: 形式不同: 运动次序不同 运动起点终点不同 运动媒介不同 内容不同: 运动的内容不同 运动的目的不同 运动的限度不同
等价形式:
等价形式的性质:表现别的商品价值的材料。
等价形式的特点:
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
01
02
03
04
05
06
商品拜物教的性质及其秘密(1-20)

《资本论教案》课件

《资本论教案》课件

《资本论》PPT课件第一章:马克思的生平与《资本论》的背景1.1 马克思的生平简介1.2 《资本论》的创作背景1.3 《资本论》的主要内容概述第二章:商品与货币2.1 商品的基本属性2.2 价值与交换价值2.3 货币的产生及其本质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3.1 资本的分类3.2 剩余价值的产生3.3 剩余价值的分配第四章:资本的积累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4.1 资本的积累过程4.2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4.3 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危机第五章:剩余价值理论在当代的意义5.1 剩余价值理论的历史意义5.2 剩余价值理论在当代的适用性5.3 剩余价值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第六章:剩余价值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6.1 剩余价值的实现与资本的循环6.2 资本的积累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6.3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第七章:资本主义的危机与崩溃7.1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7.2 资本主义危机的本质及其根源7.3 资本主义的崩溃与社会主义的必然性第八章: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8.1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与特点8.2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8.3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第九章:垄断资本与帝国主义9.1 垄断资本的形成与发展9.2 垄断资本对外扩张与帝国主义9.3 垄断资本对世界经济政治的影响第十章:《资本论》的教育意义与研究方法10.1 《资本论》对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影响10.2 研究《资本论》的方法与途径10.3 如何在教学中深入研究和传播《资本论》的精神实质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中对马克思的生平与《资本论》的背景的介绍,是理解《资本论》的基础。

马克思的生平经历和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研究,为《资本论》的写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了解《资本论》的创作背景,对于理解其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也至关重要。

2. 第二章中商品与货币的关系,是理解剩余价值理论的关键。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与货币的产生和本质,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资本论全课件

资本论全课件
〔1〕我们的研究,必需从商品的分解入手 下手
〔第1天然段〕 “本钱主义临盆体例安排着的社会财富,
体现为‘复杂年夜的商品聚积’,而以单个 的商品为元素形态。所以,我们的研究,必 需从商品的分解入手下手。”
商品是研究本钱主义临盆关系的逻辑 出发点和历史出发点:
第1、本钱主义临盆关系是从商品经 济展开而来的。
通俗地说,商品拜物教就是指商品具有一 种不成思议的神秘性,致令人对商品象对宗 教中的偶像一样加以崇拜。
第1、马克思揭穿了商品拜物教的形式 及其本质。
商品的拜物教,不在于商品的使用价值, 也不在于临盆商品的具体劳动,而在于商品 形式本身。
商品拜物教的本质,就在于人与人的关 系为物与物的关系所包庇。
第2、马克思指出商品拜物教是商品经济中独 有的现象。
〔17〕
互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与别的一种使用价值互相换 之量的关系和比例。
价值、价值实体: 价值就是常人类劳动的凝固。 价值实体就是常人类劳动。
社会需要劳动时候: 在社会正常的临盆前提下,用平均的劳动谙练水
平和强度,临盆同一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候。 社会需要劳动时候决意商品的价值量。
决意劳动临盆率的各成分: 工人的平均谙练水平 科学及其手艺利用水平 临盆历程的社会连系 临盆资料的范围和效能 天然前提
1、《本钱论》第一卷共七篇25章, 根底内容是在科学地说明科学的 劳动价值论的根底上,提醒残剩 价值理论和本钱堆集理论。
第一局部:第一篇,商品和泉币。 重要论说劳动价值理论。
第二局部:第二篇至第六篇。重 要论说残剩价值理论。
第三局部:第七篇,本钱的堆集 历程。重要论说本钱堆集理论。
2、方式 〔1〕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式
相对价值 形式
等价形式

资本论讲稿ppt

资本论讲稿ppt

二、资本论的创作历程
• 马克思创作《资本论》,从1843年起到 1883年谢世止,呕心沥血写作《资本论》 花费了40年时间。 •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 1885年《资本论》第二卷与读者见面。 • 1894年《资本论》第三卷公诸于世。 • 1905年至1910年,考茨基将第四卷分别整 理出版。
颠沛流离的生活
马克思“ 流亡路线图”
1849年6月由于德国 当局的迫害举家迁 居英国伦敦 1845年2月被法国 政府驱逐出境转到 比利时布鲁塞尔
1848年3月被比利 时驱逐出境转到 法国巴黎 1843年迁居法国巴 黎
二、资本论的创作历程
1848年欧洲大革命失败,马克思和恩格斯到 了巴黎,他们认真地总结了革命失败的经验 教训,从中认识到,要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领导 的工农联盟。
制作: 学号: 专业:农业经济管理
一、马克思生平
• • • • • • • • 1818年5月5日出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一个 犹太藉律师家庭。 1835-1841年,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 1837年,开始钻研黑格尔哲学,并加入青年黑格尔派的 “博士俱乐部”。 1841年大学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 1842年10月至1843年3月,任《莱茵报》主编。 1843年6月,和燕妮结婚。 1847年,同恩格斯一起参加正义者同盟,将其改组为共产 主义者同盟。同年出席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 同恩格斯一起起草了同盟纲领《共产党宣言》。
四、《资本论》的方法论
《资本论》的方法的最大特色,就是把逻 辑、辩证法和认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 一体。 “在《资本论》中,唯物主义的逻辑、辩 证法和认识论都应用于一门科学” 列宁
《资本论》的方法论之一:逻辑

《资本论教案》课件

《资本论教案》课件

《资本论》课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资本论》的背景和基本概念。

2. 使学生掌握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

3.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资本论》的背景和意义2. 商品和货币3. 资本和剩余价值4. 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5.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制度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资本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2. 教学难点: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资本论》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经济问题,运用《资本论》的理论进行解释。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资本论》的理解和看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资本论》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商品和货币,让学生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单位。

3. 讲解资本和剩余价值,引导学生掌握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

4. 讲解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

5.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资本论》的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

6. 组织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资本论》的理论体系。

7.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评估:2.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观点的深度。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及其对《资本论》理论的应用。

七、教学资源:1. 马克思.《资本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 相关学术评论和解读文章。

3. 现实经济案例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资本论》的背景和意义,讲解商品和货币的概念。

2. 第二课时:讲解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概念,引入剩余价值理论。

3. 第三课时:深入讲解剩余价值理论,分析资本积累的过程。

4. 第四课时:讲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制度,讨论其内在矛盾。

5. 第五课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资本论》的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

资本论全ppt课件

资本论全ppt课件
17
马克思为什么要分析价值形式? 第一、通过对价值形式的分析,可以深刻
地看到价值和交换价值不过是人与人关系的 体现。
第二、通过价值形式及其发展的分析, 可以揭露出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第三、通过价值形式及其发展的分析, 可以证明价值和交换价值并不是永恒的范畴。
18
简单的的价值形式: 20码麻布=1件上衣
第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从商品经 济发展而来的。
第二、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 要解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须先解剖 商品。
第三、通过分析商品而阐明的劳动价 值论是全部《资本论》的理论基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1
(2)商品使用价值的含义和特征(2-4) (3)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值(5-12) (4)商品价值量的决定(13-15) (5)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16) (6)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辨证统一
1、阐明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2、是第二、三卷的理论基础 3、在理论上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8
第一卷第一篇
按照马克思写作计划,第一篇是作为全书的导 言来写的。这一篇在《资本论》第一版中只是一 章,章名为《商品和货币》再版时改为三章,并 合成一篇,篇名为《商品和货币》 。
本篇是以简单商品生产为研究对象的,因为 简单商品生产是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
9
第一章 商品
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价值实 体与价值量) (1)我们的研究,必须从商品的分析开始 (第1自然段)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支配着的社会财富, 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而以单个的商 品为元素形态。所以,我们的研究,必须从 商品的分析开始。”
10
商品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逻辑 起点和历史起点:
(17)

通俗易懂的《资本论》讲义250页PPT

通俗易懂的《资本论》讲义250页PPT

《资本论》第1卷介绍
一《资本论》第1卷对象和中心
1、研究对象是资本的生 产过程,是资本的直接 生产过程,是在生产过 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中 抽象出来的生产过程, 是纯粹的生产过程。
2、中心是剩余价值的生 产问题,分析了剩余价 值的生产前提、生产过 程和剩余价值转化为资 本等问题。
二 《资本论》第1卷的结构
四 怎样学习《资本论》
1、掌握精髓思想, 即不僵化教条也不全 盘否定
2、完整准确地把 握基本理论。不强加、 不曲解、不死报、不 误传。
五 《资本论》研究的发展态势
1、《资本论》研究的创新与发展 2、《资本论》研究的多维性 3、《资本论》研究的辐射面 4、《资本论》研究的纵深度 5、《资本论》研究的新方法
两千多年是指公元前三世纪亚里士多德,(因为他是第一个研究价值形式的学 者)算起,到马克思以前,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把价值形式讲清楚,从而阐明
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为什么会这样呢?对极无内容和极其简单的价值性质
的研究毫无结果,而对比价值形式更复杂和更富有内容的其他性质的研究却取
2、资本论研究对象和任务 5-9 3、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是一种阶级关系10-11 4、预告以后各卷的内容和欢迎科学批评 12-13 讨论内容:1、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与任务
2、关于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3、关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能不能跳跃
1、《资本论》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联系以及 必须运用抽象法问题。1-4
二 《资本论》的伟大意义
1、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 全书:是一部伟大的政 治经济学著作,是一部 光辉的哲学著作,在一 部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 著作。
2、是工人阶级的圣经。 3、是分析当代西方资本
主义的理论基础。
4、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基本理论指导精 髓。

《资本论教案》课件

《资本论教案》课件

《资本论》课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资本论》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认识。

2. 通过分析《资本论》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使学生掌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等方面的知识。

3.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资本论》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简介2. 马克思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3.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特点4. 剩余价值理论5. 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资本论》的基本理论、概念和观点。

2. 教学难点: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资本论》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观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中的经济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进行解读。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资本论》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 第二课时:讲解马克思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

3. 第三课时: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特点。

4. 第四课时:讲解剩余价值理论。

5. 第五课时:分析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过程:1. 引导:《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著作,通过学习,我们将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剩余价值的产生和资本积累的过程。

2. 讲解:详细讲解《资本论》中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观点,如生产力、生产关系、剩余价值等。

3. 案例分析:选取现实中的经济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进行解读。

4.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理解,加深对《资本论》内容的理解。

5. 总结:对每个章节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资本论PPT

资本论PPT


马克思之所以成为千年第一思想家,原因在 于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依然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 力。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处于 低谷、出现严重挫折的情况下,这个评选结果无 疑表明:马克思主义具有令人信服的科学性与价 值力量。但是,近年来,一部分人、特别是部分 知识分子,崇拜西方,只注意西方为少数人服务 的学说,只注意西方社会中过去陈腐的、抽象的 理论,忽视了现在正在发展着的有生命力的马克 思主义。

毛泽东说过这样的话,“马克思这些老祖宗 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 • 改革开放后,面对一些人的“信仰危机”, 邓小平语重心长地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老祖 宗,“老祖宗不能丢”。 • 一个执政党若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生命力, 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科学的理 论武装。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因为它严格以事实 为依据,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 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 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深入学习马 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 学发展观活动,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 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进一步把握共产党 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 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 力。” -------胡锦涛十七大报告

在人类思想史上,至今还没有哪一种理论, 能够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的思想、文化、 社会发展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这一点是人们不 得不承认的。不管你是赞同马克思主义还是反对 马克思主义,都会承认这一点。例如,奥地利资 产阶级经济学家熊彼特,他是一个对马克思一直 持反对态度的资产阶级学者,面对资本主义存在 的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不得不承认马克思的伟大, 他认为马克思的学说是把伟大和生命力联系在一 起的。他说:大多数的创作,经过一段时间,短 的是饭后一小时,长的达到一个世代,就完全淹 没无闻了。但是,马克思的学说不是这样,它遭 受了批判,但它又复活了,是穿着自己的服装, 带着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自己的瘢痕复活了。特 别是这次金融危机,西方又出现了一次购买资本 论的热潮。

资本论课件(第二、三卷).pptx

资本论课件(第二、三卷).pptx
研究的主题。
第一节 研究的对象
一、社会总资本运动和单个资本运动的联系与区别
单个资本的运动,首先表现为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这个过程 就是资本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它的结果,是生产出商品, 它的决定动机就是生产剩余价值。从反复不断进行的生产过程看, 生产过程就是再生产过程。资本的再生产过程,既包括直接生产 过程,也包括流通过程,即包括由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由 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两个阶段。单个资本的再生产运动, 就是单个资本反复不断地经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进行资本循环, 就是单个资本的不停的运动。
第二十章 简单再生产
本章共十三节,第一节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第二至八节, 通过对简单再生产的分析,论述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在两大 部类之间和它们的内部,社会产品如何从价值上实现和从物质 上补偿的规律性;第十一、十二节,研究固定资本如何补偿, 以及货币材料的再生产问题;第九、十、十三节,继续批判资 产阶级学者的再生产理论。
正如每一个资本家只是整个资产阶级的一个分子一样,单个资 本也只是社会总资本的一个独立组成部分。社会总资本是由许许 多多的单个资本构成的,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互相联
系的单个资本的总和,就是社会资本,或社会总资本。因此,单 个资本的运动是构成社会总资本运动的一个环节。
但是,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并不是单个资本运动的简单相加, 它包含着更为广泛的内容。与单个资本运动相比较,社会总资本 运动有其明显的特点。
取得生活消费品和奢侈品,以及资本家如何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用来满足个人消费,又把另一部分用于积累,即剩余价值流通问 题。
其次,社会总资本运动,不仅包括资本流通,而且也包括一般 的商品流通,资本流通与一般的商品流通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 例如,劳动力商品的买卖,对资本家来说,是资本流通;但对工 人来说,只是一般的商品流通。因此,研究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就要研究单个资本运动中发生的各种相互联系、相互交错的现象, 必须涉及到一般商品流通,从而探索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条件和规 律。

资本论》第一卷 ppt课件

资本论》第一卷 ppt课件

16
三、金融危机与《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生产目的 的分析 《资本论》中,马克思在研究剩余价值理论时深 刻地分析了资本的实质和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 马克思认为,资本的实质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的价值,其目的是为了增值,在马克思看来,贪 婪和不劳而获永远是资本的核心价值观,唯利是 图是资产阶级的本性。
2021/3/30
20
从过去读《资本论》只重视马克思对资本主 义剥削阶级内部各集团的分析,没有注意到 对工人阶级内部的分析,向既注重对资本主 义剥削阶级内部各集团的分析,又注重对工 人阶级内部各阶层的分析转变。
从过去读《资本论》,只强认识 资本的野蛮的一方面,而没有认 识到资本文明的一方面,向注重 研究资本兼有野蛮和文明的两重 性转变。
2021/3/30
19
从过去读《资本论》,只强调机器的 资本主义使用排斥工人的一面,而没 有注意到机器还有吸收工人的另一面, 向注重研究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具有 既排斥工人又吸纳工人的两方面转变。
2021/3/30
从过去读《资本论》,只强调工人生活条件 恶化的一方面,没有注意到在资本主义经济 繁荣时,工人生活改善的一方面,向注重研 究资本主义积累造成了工人生活条件的恶化 但有时又有所改善的两种趋势转变。
剩余价值的理论史。
2021/3/30
7
三、资本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论贡献
第一卷
1、价值理论的科学表述 商品二因素学说、劳动二重性学说、价值形 式学说等 2、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科学表述 ※货币转化为资本和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学说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学说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学说 ※剩余价值率学说
2021/3/30
12
3、《资本论》系统和全面地揭 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 对于我们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具有重要指 导意义 4、《资本论》指导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经济建设并取得了伟大 的成就。

资本论》第一卷 ppt课件

资本论》第一卷 ppt课件
剩余价值的理论史。
三、资本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论贡献
第一卷
1、价值理论的科学表述 商品二因素学说、劳动二重性学说、价值形 式学说等 2、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科学表述 ※货币转化为资本和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学说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学说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学说 ※剩余价值率学说
第一卷
3、资本积累理论的科学表述 进一步揭示了资本积累的实质和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系统阐明了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和资本主义人口规 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贫困 的必然性 科学地阐明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指明了资本主 义积累的历史趋势(节选)
从过去读《资本论》,只强调机器的 资本主义使用排斥工人的一面,而没 有注意到机器还有吸收工人的另一面, 向注重研究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具有 既排斥工人又吸纳工人的两方面转变。
从过去读《资本论》,只强调工人生活条件 恶化的一方面,没有注意到在资本主义经济 繁荣时,工人生活改善的一方面,向注重研 究资本主义积累造成了工人生活条件的恶化 但有时又有所改善的两种趋势转变。
国内学者探 讨
重读资本论——研究方法的转变
从过去读《资本论》,只强调《资本论》 中贯穿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发展和 向更高社会过渡的主线,向既注重研究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变化规律的主线,又注重 研究《资本论》中贯穿的劳动者自由全面 发展的主线转变。
从过去读《资本论》,只强调活劳动 创造价值、转移价值的作用,向既重 视研究活劳动创造价值的作用,又重 视研究物化劳动(生产资料)在价值 增殖过程中的作用转变。
3、《资本论》系统和全面地揭 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 对于我们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当 代资本主义经济具有重要指导意 义 4、《资本论》指导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经济建设并取得了伟大的 成就。

《资本论》讲稿PPT课件

《资本论》讲稿PPT课件
9

先门
生大
从学
北师
京生
开欢
会迎
回王
校亚

10
郭大力教员自存的1938年版《资本论》
11
12
13
内容提要
一、马克思经济学思想的理论来源
与《资本论》写作简介
二、《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资本论》第一卷引发的思考
14
一、马克思 经济学思想的理论来 源与《资本论》简介
15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30
叙述方法:从抽象到具体
从商品入手—剩余价值—利润、利息、地租 (从看不见摸不着的商品价值—工人创造
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社会表面上呈现出的 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态)
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 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 力来代替。
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
—马克思《全集》23卷、8、7
28
二、《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思想内容
第一卷第一篇劳动价值论为揭示剥削奠 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9
研究方法:从具体到抽象
表面现象: 产业资本家—产业利润; 商业资本家—商业利润; 借贷资本家—利 息; 大土地所有者—地 租; 劳动者(工人)— 工资。
本质上:利润、利息、地租—剩余价值
所有矛盾都包含在“细胞”—商品形态中
商品拜物教
38
二、《资本论》的主要思想内容之 第一卷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理论的主要内容
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 规律。主要要求、
作用形式、作用 条件、主要作用。
价值规律
39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也必然具有二重性” —《资本论》中的一个“崭新的因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选读《资本论》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选读《资本论》PPT课件

• “林木盗窃” • “共产主义短评” • 《总汇报》——“虚幻的、卖弄风情的、向 共产主义频送秋波的夫人” • 《莱茵报》——“长舌妇”
• • • • • • • • • • • • • • • •
1818年,出生 法学哲 1842年,德国科伦,《莱茵报》主编(1843年3月退出) 1844年,伦敦,《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5年,布鲁塞尔,《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846年,《德意志意识形态》 ( 唯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 物 1848年3月,巴黎,共产主义者同盟委员会主席 史 政 1848年6月,德国科伦,《新莱茵报》 治 学观 ) 经 1849年6月,巴黎 政 济 1849年8月,伦敦 治 学 经 1850年,大英博物馆阅览室 济 1867年9月,《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1883年3月,马克思去世。 1885年,《资本论》第二卷出版,恩格斯整理 1894年,《资本论》第三卷出版,恩格斯整理 1910年,《资本论》第四卷出版,考茨基整理
(父生子)
• 收入÷利率=资本
(子生父)
为什么出现经济危机?
商 品 二 因 素
使用价值


为什么出现经济危机?
商 品 二 因 素
使用价值


统治
四、研究方法
1.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方法 2.研究文献,搜集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 3.引证方法。 4.抽象法。 5.逻辑与历史一致的方法 6.构造理论体系的方法 7.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的方法 8. 矛盾分析法。
• • • • • • • • • • • • • • • •
1818年,出生 1842年,德国科伦,《莱茵报》主编(1843年3月退出) 1844年,伦敦,《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5年,布鲁塞尔,《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846年,《德意志意识形态》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 1848年3月,巴黎,共产主义者同盟委员会主席 1848年6月,德国科伦,《新莱茵报》 1849年6月,巴黎 1849年8月,伦敦 1850年,大英博物馆阅览室 1867年9月,《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1883年3月,马克思去世。 1885年,《资本论》第二卷出版,恩格斯整理 1894年,《资本论》第三卷出版,恩格斯整理 1910年,《资本论》第四卷出版,考茨基整理

《资本论》解读 ppt课件

《资本论》解读 ppt课件
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构想提供了理论起点
提供分析解决现时问题的有力工具
开辟了解释现实问题的科学视角。 提供了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范式。 呈现了唯物辩证法在经济分析中应用的经典案例
。 确立了当今全球化时代我国参与国际经济指导原
则。
谢谢聆听
《资本论》第一卷扉页
献给 我的不能忘记的朋友 勇敢的忠实的高尚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二、行文解读
(四)剩余价值的分配: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 (第三卷)
1.产业资本如何参与剩余价值分配
(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商品的价值=c+v+m
c:不变资本 v:可变资本 m:剩余价值
c+v=成本价格
利润
二、行文解读
(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原因:有机构成不同与周转时间差异 实现:竞争——资本的部门转移 结果: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G:货币资本—货币形态 W:商品资本—商品形态 P: 生产资本—生产形态
简单:G — G′
成本度量
1. 流通时间(技术分析) (1)流通时间是资本增殖的一个必要条件。 (2)单个资本来说生产时间与流通时间互相排斥。 (3)流通时间对于一定量资本作为生产资本执行 职能的规模的缩小与扩大,起着消极作用。
资本 有机构成
70c+30v
剩余价值率 100%
剩余 价值
30
产品 价值
130
利润率 30%
80c+20v
100%
20 120 20%
90c+10v
100%
10 110 10%
二、行文解读
(3)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全社会的平均利润率。 二重性:总量增加和利润率下降。 一种长期趋势。

资本论课件PPT课件

资本论课件PPT课件

社会总产品实现问题探讨
01
社会总产品的构成
社会总产品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生产资料用于满足生产消
费,消费资料用于满足个人消费。
02 03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需要满足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两个条件。价值补偿要 求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得到实现,实物替换要求社会总产品的物质形态得 到替换。
剩余劳动时间
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之外,被资 本家强制进行剩余劳动,创造出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反 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剖析
劳动力成为商品
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成为商 品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剩余劳动时间
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之外,被资 本家强制进行剩余劳动,创造出
资本论定义与核心思想
资本论定义
资本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代 表作,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经 济制度的本质和矛盾。
核心思想
资本论的核心思想是剩余价值理 论,即资本家通过占有工人创造 的剩余价值实现资本增殖,揭示 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剩余价值理论及其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工人创 造的新价值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 ,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01
资本论基本概念及理论框架
01
资本论基本概念及理论框架
资本论定义与核心思想
资本论定义
资本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代 表作,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经 济制度的本质和矛盾。
核心思想
资本论的核心思想是剩余价值理 论,即资本家通过占有工人创造 的剩余价值实现资本增殖,揭示 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